煤层气-页岩气
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的区别

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一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主要成分为甲烷。
1立方米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 汽油、1.21kg标准煤,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
煤层气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
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
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降低70%到85%。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提高瓦斯事故防范水平,具有安全效应;有效减排温室气体,产生良好的环保效应;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商业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
较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与油页岩、油砂、地沥青等差别较大。
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差异性分析

第43卷 第6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Vol. 42 No.62015年12月 COAL GEOLOGY & EXPLORA TION Dec . 2014收稿日期: 2014-10-03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0902044);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项目(WS2013A12);河南省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科技攻关计划(15A440009);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51RTSTHN027)作者简介:夏大平(1983—),女,安徽颍上人,硕士,讲师,从事煤层气地质与勘探开发研究工作.E-mail :xiadp22@引用格式: 夏大平,王振,马俊强. 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差异性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43(6):36–38.文章编号: 1001-1986(2015)06-0036-03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差异性分析夏大平1, 2, 3,王 振2,马俊强2(1.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2.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 焦作454000;3.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 查明页岩气与煤层气的吸附差异对指导其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试不同成熟度和有机质(TOC)的煤与页岩的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TOC 含量是影响页岩吸附的主要因素,成熟度相当的煤与页岩相比,煤的吸附量远远大于页岩,主要是由于成藏特征、物质组成和孔隙结构不同造成的;页岩吸附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吸附可能有其他的吸附理论支撑。
关 键 词:煤层气;页岩气;等温吸附;异常吸附;成熟度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5.06.007Analyses on the adsorption difference between coalbed methane and shale gasXIA Daping 1,2,3, W ANG Zhen 2, MA Junqiang 2(1. 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Jiaozuo 454000, China ; 2. 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Jiaozuo 454000, China ; 3.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Coalbed Methane and Shale Gas for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 Jiaozuo 454000, China ) Abstract: Investigating the difference in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shale gas and coalbed methane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for coal and shale rock samples with various grades of maturity and contents of TOC were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is the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the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hale, compared to shale with equivalent maturity, coal has much higher adsorption capacity, largel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reser-voir-forming characteristics, substance composition and pore structures. The abnormal adsorption of shale may be supported by other adsorption theories.Key words: coalbed methane; shale gas; isothermal adsorption; abnormal adsorption; maturity等温吸附实验是煤层气和页岩气测试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深入,现已有许多煤层气吸附特征的资料[1-7],但关于页岩气吸附特征的研究还并不多见。
探讨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对比问题

探讨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对比问题一前言当前,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的过程中,很多开发队伍没有考虑到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导致后期开发问题重重,所以,新一步分析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的地质条件很有必要。
二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页岩气与煤层气一样都属于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是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而页岩气(ShaleGas)是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于富含有机质页岩/泥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页岩气的解吸与吸附是可逆过程,在温度、压力条件变化下相互转化。
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在地质作用下,生成的大量烃类(油、气),部分被排出、运移到渗透性岩层(如砂岩、碳酸盐岩等)中,聚集形成了构造、岩性等油气藏,其余部分仍滞留在页岩中,富集形成页岩气藏。
1.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常规天然气有生、储、盖、运、圈、保基本成藏地质条件;而煤层气/页岩气赋存于煤层/页岩中的一种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其富集成藏主要取决于“生、储、保”基本地质条件是否存在、质量好坏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不仅决定于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还取决于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环境条件以及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工程力学条件,它们在煤层气/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缺一不可,且相互联系。
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包括生气条件、储气条件和保存条件,这些因素相互耦合作用从而决定了煤层气/页岩气在储层中的富集程度,并控制煤层气/页岩气开发效果。
2.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环境条件煤/页岩储层处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地应力、地温和地下水)之中,赋存环境因素是地球内能以不同形式在地壳上的表现,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受控于地应力场、地下水压力场和地温场等多场耦合作用。
煤层气与页岩气主要以3种形式赋存在煤/页岩层中,即吸附在煤/页岩基质孔隙表面上的吸附状态,分布在煤/页岩的孔隙及裂隙内呈游离状态和溶解在煤/页岩水中呈溶解状态。
煤层气的赋存状态随不同煤化程度有较大差异,并随赋存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
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对比

赋存方式 存在于煤岩的微孔隙和微裂隙中
存在于页/泥岩的微孔隙和微裂隙中
成藏特点 自生、自储、自保
自生、自储、自保
分布特点 具有生气能力的煤岩内部
盆地古沉降—沉积中心,及斜坡
埋藏方式 开采特点 勘探有利区 储集介质
盖层条件
一般大于 300 米
可以 200 米及以下(最浅 8.2 米)
排气降压解析开采
排气降压解析开采
1、煤层气 俗称瓦斯,又名煤层甲烷,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其主要 成份为甲烷,含量组成为 80%~99%,其次含有少量的 CO2、N2、H2、 SO2、C2H6 等气体。在常温下其热值为 34—37 兆焦/每立方米(MJ/M), 与天然气的热值相当,是一种很好的高效清洁气体燃料。煤层气主要以 吸附态赋存于煤层孔隙表面或填隙于煤层结构内部,另外煤层裂隙与煤 层水中存在少许游离气与溶解气。煤层孔隙及裂隙中的煤层气与煤层水 形成特殊的水动力系统,只有当储层压力低于解吸压力时,煤层气才能 解吸出来。 2、页岩气 是从富有机质页岩地层系统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位于暗色泥页 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主体上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同时赋存于具有生烃能力 的泥岩、页岩等地层中的天然气聚集。页岩气开发虽然产能低,但具有 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由于含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
-3-
圈闭条件
分布特点 源岩及储层厚 度
煤层气以吸附作用为主,游离气和溶解 气比例很小,因此可以不需要通常的圈 闭存在 分布在具有生气能力的煤岩内部,具有 广布性
厚度大的煤层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
页岩气藏形成于烃源岩层内,气藏范围可近似等 于生气源岩面积,不需要常规意义上的圈闭
通常位于或接近于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处,具 有广布性。 页岩气的富集需要源岩超过一定厚度,是富集的 主要影响因素
页岩气、煤层气、油页岩

2012-1-4热点分析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用途广泛。
根据《矿产资源法》规定,开采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等特定矿种,由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
而此前,页岩气被划入天然气中,并未独立编列,拥有采矿许可证的企业则仅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联煤等国企。
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页岩气已正式成为中国第172种矿产,国土资源部将按独立矿种制定投资政策,引进多种投资主体,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推进页岩气勘察开采进程。
作为我国探索油气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新尝试,页岩气探矿权首次公开招标于2010年6月27日举行。
当时共邀请了6家国有企业参与竞标四个区块的探矿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和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各竞得一区块。
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工作已准备完毕,这个月内就将发布招标公告,企业可根据招标文件参与竞标。
本轮招标不仅局限于国有企业,有资质的民营企业也可参与招标,但对于外资企业能否参与竞标,还在商讨之中。
上市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煤层气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将迎来中国煤层气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政府将以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重点,加快实施山西柿庄南、柳林、陕西韩城等勘探项目,到2015年,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
2015年,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160亿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煤矿瓦斯抽采140亿立方米,利用率60%以上;瓦斯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85万千瓦,民用超过320万户。
这样一个宏伟的增长目标,将意味着中国政府还将在勘探开发的投融资环节、生产环节的政策性补贴以及管道建设方面的财政扶持等方面加大投入,从而推动中国煤层气行业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
煤层气、天然气与页岩气的区别

煤层气、自然气与页岩气的区分主要有四点区分:1.储集机理不同常规自然气是以游离状态储集在储层的孔障空间当中,在气源充分的状况下,其据计量主要与孔腺空间的大小有关。
煤层气则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孔赚的表面之上,其据计量与煤层的吸附性亲密相关。
2成藏过程不同常规自然气由源岩生成后,经过肯定距离的一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在储层中聚集成藏,运移方向受流体动力场掌握,即自然气主要是在浮力和流体压力的驱使下进行运移;煤层气由煤源岩生成之后直按被煤储层吸附而聚集,这种聚集不受流体动力场的掌握而受温压场的掌握3气藏边界不同常规自然气有明显的气藏边界,并且气藏边界内外自然气含气是具有“有''和"无质的变化;而煤层气藏与常规自然气藏最大的区分之一就是气藏边界不确定,只要有棵就有煤层气的存在,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煤层气相对富集形成煤层气藏。
因此,煤层气藏内外是含气丰度的差别,而不是有气和无气的差别4流体状态不同常规自然气藏和煤层气藏都有气、水两相存在,但二者所处的状态不同:常规自然气藏一般以气相为主,即储集空间被游离的气相所占据,存在少量柬水,水主要以边水和底水的形式存在于气藏的边郡和底部,具有统一的气一水界面:而煤储层中大的孔空间主要是被水所占据,水中含有肯定量的溶解气,部分孔中存在游离气相。
气藏中的大部分气体以吸附相存在,占8096以上,即煤层气藏中有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种存在形式。
一、自然气、煤层气、页岩气之间关系与相同点专业上把自然气称为常规自然气,而把煤层气与页岩气称为特别规自然气,其本质都是“自然气”即自然形成之气,他们都是古老生物遗体埋藏于沉积地层中,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都是自然形成的干净、优质能源,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1.常规自然气(Natualgas)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另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成分相对简单。
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煤层气——精选推荐

一、名词解释(6个,每个5分,共30分)1、煤层气:煤层气是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与煤炭共伴生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主要气体组分为甲烷(CH4),是地史时期煤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生烃产物。
2、煤矿瓦斯:在煤炭工业界通常将涌入煤矿巷道内的煤层气称之为煤矿瓦斯,其气体组分除煤层气组分外,还有煤矿巷道内气体的成分,如氮气、二氧化碳等空气组分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采矿活动所产生的气体组分。
3、煤:由高等植物、浮游生物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结构非常复杂且不均一。
4、煤层:自然界中由植物遗体转变而来沉积成层的可燃矿产,由有机质和混入的矿物质所组成。
5、煤储层:鉴于煤层是煤层气的载体,煤层气界将煤层称之为“煤储层”(即煤层气储层),以示与煤层、常规油气储层的概念区别。
6、成煤物质:由于聚煤条件的不同,沉积了不同的成煤物质,主要包括包括包括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的稳定组分和浮游生物等。
7、聚煤作用:聚煤作用是古气候、古植物、古地理和古构造诸因素综合作用由高等植物及浮游生物经过复杂物理化学变化聚集成煤的过程。
8、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又叫煤的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
它包括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产率以及固定碳四个项目,用作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
9、割理:割理是内生裂隙,与构造作用形成的外生裂隙相对应,是煤化过程中失水及烃类产生,煤基质收缩引起张力及高流体压力引起,通常分为两组,面割理和端割理,互相垂直,且垂直于层面方向。
10、面割理:割理中延伸距离较长、范围较大的一组,受最大主应力控制。
11、端割理:延伸范围局限于面割理之间,受最小主应力控制。
12、Klinkenberg效应:在多孔介质中,气体分子就与通道壁相互作用(碰撞),从而造成气体分子沿孔隙表面滑移,增加了分子流速,这一现象称为分子滑移现象。
这种有气体分子和固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称为Klinkenberg效应。
13、含气量:单位重量煤中所含煤层气的体积,单位:m3/t。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 王文彬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王文彬摘要:煤层气以及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往往是指与二者开发活动相关联的地质条件和工程力学条件,而煤层气与页岩气在开发地质条件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性,也就是说,研究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开发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分析,对于气体开采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作用。
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研究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多年的实际情况,对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希望能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对比分析引言:所谓的煤层气主要是指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之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而页岩气,则主要是指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存在的于有机质页岩和有机质泥岩之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当前,我国已经将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开发列为能源开发的重点内容,我国四川盆地以及周渊地区已经开始了气体开采的相应实验。
而为了全面扩大我国天然气的资源储备,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就需要对煤层气和页岩气进行深入的开发与利用。
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开发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对比,找到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确保其能够对今后煤层气、页岩气的开发起到有效的提升作用,促进我国能源开发工作的全面进行。
一、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的地质条件分析煤层气和页岩气都是一种非常规存在的天然气形式,然而,煤层气本身对于煤层有着较强的依附性质,页岩气则主要是以吸附状态或者游离状态存在于于富含有机质页岩之中的天然气。
这二者的吸附和着解吸都是一种可以逆转的过程,通过施加一定的温度调价或者压力条件能够实现吸附与解吸的相互转化[1]。
对于煤层气和页岩气而言,其本身是一种非常规的自生自储型天然气,因此其成藏的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如果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则会导致煤层气和页岩气的成藏不够富集,无法满足开发的要求。
页岩油气发展的中国之鉴——致密油气和煤层气

页岩油气发展的中国之鉴——致密油气和煤层气摘要: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逐渐增加,开发新的能源领域已成为了不少专家和学者的研究重心,石油资源在能源消耗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
近年来,非常规石油一直占据着中国油气资源研究的主要领域,而页岩气在中国非常规石油中更是最为热点的领域。
尽管页岩石油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早已受到了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进下,我国页岩石油业已在资源评估、定向水平井压裂技术和产业化试验区建立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关键词: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煤层气近年来,页岩油气越来越占有着促进世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关键作用,美国页岩革命的实现,促使美国政府降低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
最近数年,尽管我国发展非常规石油已取得了不少重大进展,但对一次能源的需求量仍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所以,开发和勘探页岩石油对我国油气生产有着重大价值。
一、中国致密油气(一)中国致密油气的概述致密石油是当今石油工业的一种最新技术,是世界一种十分关键的非常规资源,是取代传统石油资源、推动石油工业革命的关键动力。
储集层高密度,是致密石油的一个典型特点。
与致密石油和普通油气比较,离烃源岩最近,油气大规模的富集;线性渗流能力差,单井量小,递减量大,石油天然气采收量小,稳产困难度大,资源经济性较低。
(二)中国致密油气的技术创新根据致密天然气的储集区地层结构特征,建立了以强震灾含气性监测为核心的资源富集区优选关键技术、以大型复合砂体分层构造描述为核心内容的资源开发井网部署关键技术。
经研究与实践证明,在苏里格的致密天然气田的细砂体主要分布于心滩中下段,以及河道所充填的岩石地层下部的粗砂岩上。
大型复合砂岩的层状构造描述法主要运用于在辫状河系堆积背景下,对迁移力较强的河流多相储集层特征研究中,研究工作中主要是采用了较多的现代手段,以及探讨不同厚度的间隔式防护层结构对流体渗流的作用,以及研究井网结构与有效砂体数量、规模和频率之间的相互配合关联关系等。
关于煤层气、页岩气,谁应优先开发利用的讨论

页岩 气赋 存 于页岩 中, 只要 不开 采 页岩, 页岩 气 就 不 会 跑 掉 。 在 可 以预 见 的未 来 或 者 至 少 未 来
收 稿 日期 : 0 20 .5 2 1 — 70
作者简介 : 伟尔,博士 ,教授级高级 工程 师,高级 经济师,现在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察 司工作 。 潘
亿 m 。相 当于 约两个西 气东输 一期 的年输 气量 。如
果 用 这 些煤 层 气发 电, 则 能获 得 相 当 于 三 峡水 电 站 一年 的发 电量。 更为 严 重的是 , 我 国煤 炭产 量还 在 以每 年 约 2亿 t的速度 增加 , 煤层 气 资源 的浪 费
相应也在增加 。
d i1 .9 9ji n10 —3 52 1 .70 4 o:03 6 /. s . 32 5 .0 20 .0 s 0
Abs r c :N o m at r h ta t te ow e e l t he m i s o n h m po t n e a d e e ge c e i lt w vaua e t s i n o t e i r a c n m r n y or f asbiiy of e o m i e hni u s h o i iy o v l pm e ts ou d b i en t o lb d m e ha st c nv n— c no c t c q e ,t e t p prort fde e o n h l e g v o c a — e t ne a he un o e to ln t a sa h om e ti i i na a ur lga tt e m n n Ch na. K e o ds y w r :Coa — d m e ha ;Sh l s lbe t ne a e ga ;Pro iy i rt
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

面来对比研究常规天然气藏、煤层气藏以及页岩气藏的 成藏特征。
(1)气体来源。煤层气、页岩气和常规天然气都来自 于生物气或热成熟气,其中常规天然气还可以是原油裂 解气。
参考文献: 【1】王红岩,张建博等.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J】. 天然气工业,2004,24(5):ll~13. 【2】张金川,徐波等.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J】. 天然气工业,2008,28(6):136~140. 【3】陈更生,董大忠等.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 律初探【J】.天然气工业,2009,29(5):17~21. 【4】徐波等.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 比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1):26~30. [5】薛会等.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J】.地球科学 与环境学报,2006,28(2):53~57.
中国石油和化工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2010(9)
参考文献(10条)
1.薛会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期刊论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02)
2.王红岩.张建博.李景明.刘洪林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2004(5)
3.徐波 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1)
8.徐波.郑兆慧.唐玄.郭华强.聂海宽.张培先 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研究 2009(1)
9.王红岩;建博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期刊论文]-天然气工业 2004(05)
10.薛会.张金川.刘丽芳.卞昌蓉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 2006(2)
页岩气、煤层气和常规气藏地层物性对比研究

目录
一.煤层气、页岩气 简介
煤层气 页岩气
二.储层岩石(气藏) 的物理性质对比
烃类组成的对比 岩石的类型透性对比
三.改变储层物理性质 的工艺方法
注气开采工艺 地层压裂工艺
一.煤层气、页岩气 简介
页岩气
非常规 油气藏
煤层气(一.煤层气、页岩气简介)
• 形成
不同煤类的产气量和吸附能力
煤炭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煤的原始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木质 素,成煤作用由泥炭化和煤化作用2个阶段完成。由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 烟煤,是经过未成岩-成岩-变质作用-泥炭化-煤化的全过程。 泥炭化阶段 (成岩期前),有机质在低温(<50℃) 和近地表氧化环境中,由于细菌的作 用,生成少量甲烷及二氧化碳,呈水溶状态或游离状态而散失。 褐煤阶段已 经进入成岩阶段,属煤化作用的未变质阶段。此期是干酪根的未成熟期,地 温在50℃左右,镜质体反射率Ro≈0.5%,有机质热降解作用已经开始并且逐 步加深,生物化学作用逐步减弱,主要生成甲烷及其他挥发物。 烟煤阶段的 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属煤化作用的低-中变质阶段, Ro为 0.5%~2.0%。此期是干酪根的成熟期,已经进入生油门限,沉积物埋深达到 1000~4 500m ,地温达50~150℃,有机质经过热降解,有重烃、轻烃、甲 烷及其他挥发物产出。 煤化作用的后期是高变质阶段,一般将贫煤与无烟煤 划在这一阶段, Ro>2.0%,此期是干酪根(*备注)过成熟期,地温>150℃,埋深 >4500m,热降解产物主要是甲烷。
页岩气(一.煤层气、页岩气简介)
• 形成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 页岩中,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 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 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 (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 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 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与油页岩、油砂、地沥青等差别较大。与常规 储层气藏不同,页岩既是天然气生成的源岩,也是聚集和保存天然气的储层 和盖层。因此,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高碳泥岩等常是最好的页岩气发 育条件。
煤层气_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对比

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对比一、概述煤层气和页岩气是重要的非常规资源。
目前我国的煤层气产业已实现商业化生产,但页岩气还处于试验阶段。
尽管煤层气和页岩气在气体的来源与赋存层位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成藏条件及开发技术方面具有一些共性。
煤层气的成藏主要是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页岩气的成藏是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高碳质泥页岩中。
煤层气和页岩气均储存于低孔低渗的储层中,它们的开采技术均包含评价技术、测试技术、钻井技术和储层改造技术等。
二、煤层气与页岩气概念1、煤层气俗称瓦斯,又名煤层甲烷,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其主要成份为甲烷,含量组成为 80%~99%,其次含有少量的 CO2、N2、H2、SO2、C2H6 等气体。
在常温下其热值为34—37兆焦/每立方米(MJ/M ),与天然气的热值相当,是一种很好的高效清洁气体燃料。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层孔隙表面或填隙于煤层结构内部,另外煤层裂隙与煤层水中存在少许游离气与溶解气。
煤层孔隙及裂隙中的煤层气与煤层水形成特殊的水动力系统,只有当储层压力低于解吸压力时,煤层气才能解吸出来。
2、页岩气是从富有机质页岩地层系统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主体上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同时赋存于具有生烃能力的泥岩、页岩等地层中的天然气聚集。
页岩气开发虽然产能低,但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
由于含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使得页岩气资源量巨大。
因而,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一般开采寿 30~50 年,长者甚至能达 80 年。
三、煤层气与页岩气的成藏条件1、煤层气煤层气的成因机制主要为生物成因和热成因。
煤层气的生成与煤变质类型及煤化作用过程都有很大关系,煤变质程度低不利于煤层气藏得形成;煤变质程度太高,也不能形成煤层气藏。
所以,高、中、低变质的烟煤和无烟煤,都可以形成煤层气藏;未变质的褐煤以及超高变质的超无烟煤不能形成煤层气藏。
2、页岩气页岩气藏是“自生自储”式气藏,。
页岩气与煤层气开发PPT【动画版本】

2.页岩气增产及配套技术
产能影响因素
页岩气高效经济开发的必要元素(SPE123586)
2.页岩气增产及配套技术
形成分支缝,促进页岩气开采的关键参数(SPE142959)
储层岩石非均质性(天然缝、割理、裂隙等) 岩土力学性质(脆性) 水平井参数(井眼轨迹、目的层) 原地应力各向异性 基质渗透率 压裂施工净压 工作液粘度 主裂缝及分支裂缝导流能力
关于我国页岩气与煤层气储层 压裂增产技术的探讨
西南石油大学
杨兆中
2012年5月
汇报提纲
1.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概述
2.页岩气增产及配套技术
3.煤层气增产及配套技术
1.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概述
非常规天然气是指在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或勘探 开发方式等方面有别于常规天然气的烃类(或非烃类)资源,主要 指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
2.2 国外页岩气增产技术进展 2.3 对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建议
2.页岩气增产及配套技术
2.1 页岩气的概念及储层特点
页岩气定义
页岩气是一种特殊的非常规天然气,赋存于泥岩或页岩中,具有自生自储、 无气水界面、大面积连续成藏、低孔、低渗等特征,一般无自然产能或低产,需 要大型水力压裂和水平井技术才能进行经济开采,单井生产周期长。
层段,上提连续油管至下一目的层段,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结束施工,施工结束后 用连续油管进行冲砂、返排。该技术具有作业周期短、成本低、排量选择范围广、 连续油管磨损小、井下工具简单和成功率高等特点,目前在页岩气直井开发中得 到了很好的应用。
2.页岩气增产及配套技术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1. 水平井多级可钻式桥塞封隔分段压裂技术( SPE 100674) 水平井多级可钻式桥塞封隔分段压裂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套管压裂多段分簇射 孔、可钻式桥塞。一般目的层水平井段被分成8——15段,每段水平段长度为 100~ 150 m,每段射孔4——6簇,每射孔簇跨度为0. 46——0. 77 m,簇间距20— —30 m,压裂施工结束后快速钻掉桥塞进行测试、生产。
贵州省煤层气与页岩气共探共采的地质优选

[ 9 ] 郭本广 , 许浩 , 孟 尚志 , 等. I 临兴 地 区 非 常 规 天 然 气 合 探 共 采 地 质 条
对上 述 项 目课 题 组 全 体 成 员 。以及 在 本 论 文 成 文 过 程 中给 予帮
地温较 高 、埋深 较 大等 因素均 会对气 藏 储 层 的含
气 性 和 渗透 性 产 生不 利影 响 , 加 大 开 采 难度 , 因此 , 优 先开 采埋 深较 浅 的气藏 是 目前 较 为现 实 的选择 。相 比 较而 言 , 织纳 煤 田优 选 区 的埋藏 深 度 ( 5 5 0 — 3 0 0 0 m) 浅 于六 盘 水 煤 田( 2 0 0 0 ~ 3 5 0 0 m) 优选 区, 其 煤 层气 与 页
[ 6 ] 李玉喜 , 聂海宽 , 龙鹏宇. 我 国 富 含 有 机 质 泥 页 岩 发 育 特 点 与 页 岩
气战略选区 [ J ] . 天然气工业 , 2 0 0 9, 2 9 ( 1 2 ) : l 1 5 — 1 1 8 . f 7 1 琚宜文 , 颜志丰 , 李朝锋 , 等. 我 国 煤 层气 与 页 岩 气 富 集 特 征 与 开 采
的理想 区域 。
3 ) 合 层压 裂 、 合 层 排采 和分层 压裂 、 合 层排 采 为煤 层气 与 页岩气 共探 共采 的 2种开 发模式 ,均需 对 储层
差 异引起 的一系列 问题 加 以研究 。
致谢 : 本 文 参 考 了“ 贵 州省 页岩 气 资 源调 查 评 价 ” 和“ 贵州 省煤 层 气资 源 潜 力预 测 与评 价 ” 项 目的 部 分研 究 成 果 资料 。 在 此
断
块
油
气
田
2 01 4年 1月
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解吸的理论再认识

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解吸的理论再认识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煤层气和页岩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替代品,正日益受到全球能源行业的关注。
然而,对于这两种非常规天然气的吸附解吸过程,目前学术界仍存在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
本文旨在重新审视煤层气和页岩气吸附解吸的理论基础,探讨其吸附机理、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以期为推动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回顾了煤层气和页岩气吸附解吸研究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争议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吸附解吸过程的理论基础,包括吸附机理、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等。
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影响吸附解吸过程的关键因素,如温度、压力、气体成分、岩石性质等,并探讨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吸附解吸过程,本文还通过实验研究,对不同条件下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行了详细观测和分析。
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还为优化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吸附解吸理论提供更加清晰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践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解吸的基本理论煤层气和页岩气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吸附解吸过程研究对于资源开采、产能预测和工程优化具有关键意义。
本节将深入探讨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解吸的基本理论,旨在重新认识和理解其吸附解吸机制。
吸附是指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集中,形成吸附层的现象。
煤层和页岩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表面为气体分子提供了大量的吸附位点。
吸附过程主要受到两个力的影响:范德华力和化学键力。
范德华力是分子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弱相互作用力,而化学键力则是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原子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
在煤层气和页岩气吸附中,范德华力占据主导地位。
解吸是吸附的逆过程,即气体分子从固体表面脱离并返回到气相中的过程。
解吸过程的发生需要克服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煤层气、天然气与页岩气的区别

煤层气、天然气与页岩气的区别主要有四点区别:1.储集机理不同常规天然气是以游离状态儲集在储层的孔障空间当中,在气源充足的情况下,其据计量主要与孔腺空间的大小有关。
煤层气则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孔赚的表面之上,其据计量与煤层的吸附性密切相关。
2成藏过程不同常规天然气由源岩生成后,经过一定距离的一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在储层中聚集成藏,运移方向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即天然气主要是在浮力和流体压力的驱使下进行运移;煤层气由煤源岩生成之后直按被煤儲层吸附而聚集,这种聚集不受流体动力场的控制而受温压场的控制3气藏边界不同常規天然气有明显的气蔵边界,并且气藏边界内外天然气含气是具有“有”和“无质的变化;而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气藏边界不确定,只要有棵就有煤层气的存在,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煤层气相对富集形成煤层气藏。
因此,煤层气藏内外是含气丰度的差别,而不是有气和无气的差别4流体状态不同常规天然气藏和煤层气藏都有气、水两相存在,但二者所处的状态不同:常規天然气藏一般以气相为主,即储集空间被游离的气相所占据,存在少量東水,水主要以边水和底水的形式存在于气藏的边郡和底部,具有统一的气-水界面:而煤储层中大的孔空间主要是被水所占据,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气,部分孔中存在游离气相。
气藏中的大部分气体以吸附相存在,占8096以上,即煤层气藏中有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种存在形式。
一、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之间关系与相同点专业上把天然气称为常规天然气,而把煤层气与页岩气称为非常规天然气,其本质都是“天然气”即天然形成之气,他们都是古老生物遗体埋藏于沉积地层中,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都是自然形成的洁净、优质能源,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1.常规天然气(Natual gas)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另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成分相对复杂。
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2.煤层气(coalbed)俗称“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成分较简单,是基本上末运移出煤层,以吸附、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煤层气。
煤层气、深盆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比研究

煤层气、深盆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比研究煤层气、深盆气和页岩气是十分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研究分析发现,三者在成藏条件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气源成因都包括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强非匀质性是储集层的共同特征;煤层气需要良好的顶底板来封存天然气,而深盆气和页岩气不需要其他的岩性介质作为盖层等等。
标签:煤层气;深盆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前言煤层气指赋存于煤层,以甲烷为主的,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的、部分游离于煤孔隙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根据IEA(2004)的统计显示,全世界煤层气的资源量超过260×1012m3。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中国等国家目前已经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商业化开发。
深盆气是一种赋存于盆地深凹陷部位、低孔低渗储集层中的一种气水关系倒置的非常规气藏。
“深盆气”这个术语并不具备成因或成藏机理的意义,它是特定历史时期内延续使用的描绘性术语。
很多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它们命名,先后经历了隐蔽气藏、水动力和孤立体圈闭气藏、深盆气藏、水封气藏、盆地中心气藏、连续气藏、致密砂岩气藏等等,其中尤以“深盆气”的名称应用最为广泛。
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6×1012m3,和美国28×1012m3可采资源量差不多,资源储量非常庞大。
成藏条件对比:煤层气、深盆气和页岩气在成藏条件上具有相同点,也有各自的独特性,下面主要从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生、储、盖、圈、运、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1 生气条件煤层气、深盆气和页岩气的气源成因类型都包括生物成因(其中生物成因又可细分为原生生物成因和次生生物成因)、热成因以及二者的混合。
原生生物成因型煤层气是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地表较浅处,在有机质演化的最初阶段由微生物作用生成的未熟、低熟型烃类气体,生气量随着Ro的增高逐渐降低,生气温度一般小于50°C,Ro≤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目前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非常规天然气已成为当今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降低技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关键。
目前,美国的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技术体系,拥有多项低成本技术。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层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近一两年可能将实现重大突破。
数据显示,世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约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4.56倍;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总量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1倍,主要为致密砂岩气。
目前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产量已经迅速上升到3,242亿立方米,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能源力量。
非常规能源作为最现实的低碳资源。
技术成熟后,非常规能源可以转化为常规能源开发。
如果说煤炭是高碳资源、石油是中碳资源,非常规能源就是最现实的低碳资源。
因其具有低碳、洁净、绿色、低污染的特性,开发技术日益成熟,已成为当今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1.煤层气“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
”中国地质大学的杨起院士这样说:“首先,煤矿中的这种气体,即“煤矿瓦斯”容易爆炸,严重威胁矿井工作人员的安全;其次,这种气体可以作为新的接替能源加以开发利用;再次,采煤产生的煤层气甲烷排放到大气中引起温室效应,污染环境。
开发利用煤层气具有社会、经济与环保方面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采煤之前先采出煤层气回收利用,不仅增加新的能源,而且煤矿生产中的瓦斯将大大降低,减少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改善煤矿安全,改善环境,降低采煤的成本。
”煤层气主要成分(通常占90%以上)是甲烷(CH₄)。
在常温下其热值为34—37兆焦/每立方米(MJ/M ),与天然气的热值相当,是一种很好的高效清洁气体燃料。
甲烷是造成环境温室效应的三种主要气体(甲烷、二氧化碳和氟利昂)之一,其温室效应很强,比二氧化碳作用大20倍(另一说法为10倍)。
甲烷排入大气,不仅因其温室效应将引起气候异常,而且还消耗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它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是二氧化碳的7倍,削弱了地球对太阳紫外线侵袭的防护作用,危害人类健康。
我国每年因采煤向大气排放的甲烷量占世界采煤排放甲烷总量的三分之一,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各国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应该说我国对煤炭生产进行治理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为了避免瓦斯爆炸事故而采取的最主要方法是“通风”,即向矿井内鼓入大量空气,把矿井中的煤层气排出放空。
现在我国已有一些煤矿企业将抽放出的煤矿瓦斯作为能源利用,是变害为利的重要措施。
我国煤层气储量和开发利用现状是怎样的呢?截止目前我国已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023.08×108m3,其中以地面开发为主探明储量754.44×108m3,矿井抽放为主探明储量268.64×108m3。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其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70年代末):为减少煤矿矿井瓦斯灾害的井下抽放与利用阶段,这一阶段所抽放的瓦斯基本上都被排到大气中,很少对其进行利用。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为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初期和煤层气井下抽放利用阶段。
我国先后在抚顺龙凤矿、阳泉矿、焦作中马村矿、湖南里王庙矿等矿区地面钻孔40余个,并且进行了水力压裂试验和研究。
同时,大量的煤层气井下抽放和利用项目进一步展开。
至1993年,井下抽放系统年抽放量达4×108m3,部分地区已开始将其用于工业和民用取暖。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为煤层气勘探开采试验全面展开和井下规模抽放利用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引进国外煤层气开发技术,开展了煤层气的勘探试验,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煤炭、地矿、石油系统和部分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此项工作,许多国外公司如美国Texaco、Arco、Phillips、Greka石油公司及澳大利亚的Lowell石油公司等也积极投资在中国进行煤层气勘探试验。
中国煤层气地面勘探工作开始于1989年,到目前为止已在12个省、自治区登记了64个煤层气勘探区块,勘探区块总面积为81810.3km2。
其中,具有煤层气商业化开发前景的十大重要勘探区块是沁水盆地南部、沁水盆地北部、大宁-吉县区块、陕西韩城区块、神府-保德区块、阜新盆地、宁武盆地、准噶尔盆地、恩洪-老厂区块及沈北-铁法地区。
在我国未来几十年内天然气将获得飞速的发展。
西气东输是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西气东输”工程的供气能力和设计年限估算,需要1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作保证,但目前常规天然气地质探明储量仅7000亿立方米左右,急需补充气源,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其成分95%以上是甲烷,完全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
同时“西气东输”管线经过的地区也是煤层气资源富集的地区,塔北、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太行山东、豫西、徐淮和淮南等煤层气富集带,总资源量近14万亿立方米,而且管线经过的沁水大型煤层气田,已经获得煤层气探明储量,在短期内优先开发这些地区的煤层气资源最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煤层气产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煤层气生产基地,除了带动运输、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生活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外,也将带动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煤层气的管道运输、家用煤层气的供应、气体燃料汽车和化工产品的开发等,还能推动本行业的相关技术、科研等产业,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如钻机、煤层气抽采及输送设备、监测监控设备、煤层气发电设备、利用煤层气生产化工原料设备等产业。
据此,我国煤层气产业一旦形成和发展起来,将给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和经济效益。
2页岩气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
较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与油页岩、油砂、地沥青等差别较大。
与常规储层气藏不同,页岩既是天然气生成的源岩,也是聚集和保存天然气的储层和盖层。
因此,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高碳泥岩等常是最好的页岩气发育条件。
页岩气发育具有广泛的地质意义,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盆地中,只是由于埋藏深度、含气饱和度等差别较大分别具有不同的工业价值。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泥页岩裂隙气、泥页岩油气藏、泥岩裂缝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等大致与此相当,但其中没有考虑吸附作用机理也不考虑其中天然气的原生属性,并在主体上理解为聚集于泥页岩裂缝中的游离相油气。
因此属于不完整意义上的页岩气。
因此,中国的泥页岩裂缝性油气藏概念与美国现今的页岩气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分别在烃类的物质内容、储存相态、来源特点及成分组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主要盆地和地区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5万亿-30万亿立方米,与美国28.3万亿立方米大致相当,经济价值巨大。
另一方面,生产周期长也是页岩气的显著特点。
页岩气田开采寿命一般可达30~50年,甚至更长。
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沃思堡盆地Barnett页岩气田开采寿命可达80~100年。
开采寿命长,就意味着可开发利用的价值大,这也决定了它的发展潜力。
中国许多盆地发育有多套煤系及暗色泥、页岩地层,互层分布大套的致密砂岩存在根缘气、页岩气发育有利条件,不同规模的天然气发现,但目前尚未在大面积区域内实现天然气勘探的进一突破。
资料显示,中国南方海相页岩地层可能是页岩气的主要富集地区。
除此之外,松辽、鄂尔多斯、吐哈、准噶尔等陆相沉积盆地的页岩地层也有页岩气富集的基础和条件。
重庆綦江、万盛、南川、武隆、彭水、酉阳、秀山和巫溪等区县是页岩气资源最有利的成矿区带,因此被确定为首批实地勘查工作目标区。
页岩气藏的储层一般呈低孔、低渗透率的物性特征,气流的阻力比常规天然气大,所有的井都需要实施储层压裂改造才能开采出来,开采难度很大。
较为先进的有空气钻机技术。
3新能源之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它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在标准状况下,1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因而其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资源。
19世纪3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到天然气输气管线中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
因为水合物造成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堵塞问题给天然气工业带来许多麻烦。
1934年,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地区被堵塞的天然气输气管道里首先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
同年,美国学者Hammerschmidt发表了水合物造成天然气输气管线堵塞的有关数据,人们开始更加详细地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和它的性质。
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
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
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形成水合物。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温度不能太高,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0-10℃为宜,最高限是20℃左右,过高会引起分解。
第二要有足够压力,但不能太大,0℃时,30个大气压以上它就可能生成。
第三,地底要有气源。
因为,在陆地只有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才具备形成条件和使之保持稳定的固态,而海洋深层300-500米的沉积物中都可能具备这样的低温高压条件。
因此,其分布的陆海比例为1∶100。
有天然气的地方不一定都有“可燃冰”,因为它的形成除了压力主要还在于低温,所以一般在冰土带的地方较多。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我国的海域纬度较低,不可能存在“可燃冰”,而实际上我国东海、南海都具备生成条件。
我国东海,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极为丰富。
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为700亿吨油当量,约相当我国目前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二分之一。
东海盆地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
经20年勘测,该盆地已获得1484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加控制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