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滑脱的X线诊断

合集下载

6.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6.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预后 可缓解症状,复位不易。
注意事项 1 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及腰部保暖,带
腰围。 2 锻炼腰背肌力量,增加脊柱稳定性。
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2. 腰椎管狭窄 3.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
真性腰椎滑脱x线特点
狗颈征图示狗嘴表示同侧横突 ,狗眼表示椎弓根,狗耳为上 关节突,狗颈为峡部,狗体为 椎板,前后狗腿表示同侧与对 侧之上下关节突,狗尾为对侧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定义 是指由于腰椎退变而引起的椎弓完整
的腰椎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的移位而引 起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其中,向前滑脱 较常见。
真性滑 脱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发病特点 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多发生于4、5腰椎
病因 1.劳损退变 姿势不良 2.妇女产后恢复不佳 3.腰椎发育异常
6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临床表现 1 腰痛或臀部、大腿痛。休息后可缓解。 2 有的有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3 腰部活动受限。有摇摆步态。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诊断 1 年龄、性别、劳损史。 2 反复发作腰痛症状,劳累后加重。 3 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后翘。 4 神经受压者,可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 状。 5 影像学表现:前后位、侧位与斜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分类 1 真性滑脱 :椎弓根峡部骨不连所致
之前滑脱。 2 假性滑脱:无峡部骨不连,仅因脊椎
或间盘退行性病变,或其他原因所引起 的椎体轻度前移位,较常见。
3 后滑脱:较少见。
真性滑脱
狗嘴表示同侧横突 狗眼表示椎弓根 狗耳为上关节突 狗颈为峡部 狗体为椎板 前后狗腿表示同侧 与对侧之上下关节 突 狗尾为对侧横突
横突
斜位片,图中箭头处为峡 部裂

腰椎滑脱x线诊断报告

腰椎滑脱x线诊断报告

腰椎滑脱x线诊断报告腰椎滑脱(lumbar spondylolisthesis),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放射痛。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深入了解腰椎滑脱的X线诊断报告。

首先,对于X线诊断报告,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

X线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病理判断和疾病监测。

在腰椎滑脱的诊断中,X线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线片,医生可以观察到腰椎的位置和结构是否正常,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滑脱现象。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腰椎滑脱的定义和分类。

腰椎滑脱是指腰椎骨骼结构发生变化,其中一个腰椎相对于下一个腰椎向前滑移。

根据滑脱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等级: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其中Ⅳ度滑脱最为严重。

进一步观察X线诊断报告中的影像,我们可以看到滑脱程度的评估指标。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椎体滑移程度(即滑移前后椎体的位移距离)、椎间融合情况、髓管狭窄和神经根受压等。

通过X线片上这些指标的观察,医生可以对滑脱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除了滑脱程度的评估,X线诊断报告中还会提到许多其他重要信息,比如滑脱的原因和相关病症。

腰椎滑脱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先天性缺陷、创伤或过度使用引起的退行性变等。

在X线片上,医生还会观察到一些与滑脱相关的改变,如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关节退行性变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然而,要注意的是,X线诊断报告只是诊断的一部分,医生还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

如果X线上存在可疑的滑脱情况,医生通常会进一步建议进行MRI(核磁共振成像)等高级影像学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滑脱的程度和周围结构的受损情况。

综上所述,腰椎滑脱的X线诊断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为医生提供了判断滑脱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依据。

然而,仅凭X线片是无法进行准确诊断的,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影像诊断评价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影像诊断评价
达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tI IJ 达州 650 )  ̄I 300
要 ] 目的 比较 x线 ,T, I 退 行 性 腰 椎 滑 脱 中诊 断 的价 值 。方 法 回顾性 对 比经 x 线 、T、 I 查 确 诊 的 6 C MR 在 C MR 检 0例
退行 性 腰 椎 滑 脱 患 者 图 片 资料 。 果 三 种方 法均 可对 退 行 性 腰 椎 滑 脱 作 出定 性 诊 断 。 结 X线 对 诊 断 滑 脱 的 程 度 价 值 较 大 , T能 直 观 C 地反 映 出滑 脱 后 椎 管 的形 态 , 可显 示 硬 膜 囊 在 椎 体 后 弓之 间受 压 及 侧 隐 窝狭 窄 、 节 突 增 生 、 化 、 间关 节 积气 及 黄 韧带 肥 厚 、 还 关 硬 椎 椎 间盘 突 出。M I 显示 骨 结 构 , 化 不 如 C 但 可 显示 椎 间盘 、 间 关节 、 管 、 间 孔 、 膜 囊 的改 变 。而 且 还 可 在矢 状 位 上 精 确 R 对 钙 T. 椎 椎 椎 硬 测量 滑 脱 的程 度 。结论
A s a t 0bet e oe a aetedan scv u ・ y T ad MR nd gnrt elm a pn y ltei Meh d bt c: jci T vl t h i ot a eo X r ,C n Ii eeeai u b r o dl ih s . to s r v u g i l f a v s os s
I g n aa o 0 c s s d g n r t e lmb r s o d ll t e i e n t l ig o e y X・a ,C n ma i g d t 6 a e e e e ai u a p n y0 i h ssd f i y d a n s d b r y T a d MR1we e a ay e e r s e t e y f v s i e r n lz d r t p c i l . o v Re u t h u l aie d a n sso e e e a ie l mb r s o d l l t e i s ma e o tb r y C n s ls T e q a i t ig o i d g n r t u a p n y oih sswa d u y X・ , T a d MRI h e X・ y c u d b t r t v f v s a .T r o l e t a e s o e d g e f l mb rs o d r l t e i a T a d MRI T e C tag t a h we e s a e o e e r a a f r t e l mb h w t e reo h u a p n yo ih s t n C n l s sh . h T s ih w y s o d t h p v r b a c n at u a r h f t l l e h r s o d ll t e i , u a a o r se ewe n t e v re r o y a d p se o r h o s ci n o e l tr lc y t r c l r c s p n yoih ss d r ls c c mp e s d b t e h e b a b d n o tr r a c ,c n t t t ae a r p ,at u a p o e s s t l i i r o f h i r

腰椎滑脱的诊断和治疗

腰椎滑脱的诊断和治疗

腰椎滑脱的诊断和治疗作者:何浪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17期腰椎滑脱的诊断症状多数腰椎滑脱没有明显症状。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滑脱类型、腰椎稳定情况、滑脱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退行性滑脱多在5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

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酸胀感可向大腿后方或整个大腿放射。

腰椎滑脱症状较重时可出现长时间站立或蹲起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平卧位时自觉症状缓解明显。

伴椎管狭窄时可有下肢疼痛、各种运动感觉障碍、肌肉无力、皮肤麻木等,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如伴椎间盘突出时,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

峡部裂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下患者,可有严重下肢痛,腰部过伸时可加重或诱发疼痛。

体征可表现为腰椎前凸增大,病椎处棘突压痛及台阶样改变等。

正常情况下,L5的滑脱引起L5神经根受累,L4滑脱刺激L4神经根。

详细的体格检查要注意全身状况及躯干平衡性:确定脊柱的活动度和胭绳肌的紧张性。

注意观察足跟、足趾行走能力和盘腿坐的能力,由此判断L4、5和S1神经根的功能。

同时进行下肢肌力、感觉和膝、踝反射等详尽的神经检查。

注意拇长伸肌和胫前肌的肌力。

检查下肢外周脉搏,询问有无血管疾病史。

影像学检查X线是诊断腰椎滑脱的首选方法。

腰椎滑脱的治疗非手术疗法对于轻度腰椎滑脱患者,首先应进行非手术治疗,减轻症状,防止滑脱进展。

对儿童、青少年单纯椎弓崩裂者疗效明显。

急性峡部骨折,若能早期诊断,通过制动大部分可自行愈合。

老年患者亦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①腰部制动: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参加腰部负重、扭转、弯腰用力等活动,腰部支具、围腰保护等。

②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病灶注射、神经阻滞治疗、中医药等。

③康复治疗:a、手法治疗。

屈髋屈膝法:使腹肌收缩,从而增加腹内压,压力作用于前凸的腰椎上,前滑的腰椎在前面首当其冲地受到力的作用,从而有可能改善其不正常的解剖结构关系来缓解症状。

屈脊位手法:此手法能有效扩大狭窄椎管硬膜囊矢状径,使凹入椎管之黄韧带拉长,并使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功能向有利于腰椎生理功能方面发展,从而有效地解除椎管狭窄所致的症状。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影像诊断价值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影像诊断价值

本 组 8 例 ,男 3 例 ,女5 例 ,年 龄 为 3 ~8 岁 ,平 5 2 3 8 2
5 CNII DAEUAO ll. 6lOTUG EILDC I V_N5 NNM C TN o40 2
H )进 行 观 察 。重 点 观 察 椎小 关 节 面 、 椎小 关 节 间隙 以 u
2 结果 21 . X线检 查
与 Ro e b r 结 果一 致 …。L4 生 滑 脱 与 其 解 剖 特 点 有 sn eg 发
关 。 正 常 人 直 立 时 躯 干 重 量 通 过 L5 达 到 骶 骨 上 面 向 传 前 倾 斜 ,故 第 5 椎 在 其 上 受 到 体 重 压 力 时 ,有 向 前 向 腰 下 滑 移 的 倾 向 ,这 种 向前 的 剪 力 在 正 常 人被 后 关 节 突 抵 消 ,又 由 于有 L 4~5 5~S1 间盘 连 接 ,也 有 防止 前 、L 椎 滑 脱 的 作 用 。但 是 ,如 果 椎 间 盘 退 变 致 关节 突 关 节 炎 ,
“ 性 脊 椎 滑 脱 ” 。 退行 性腰 椎 滑 脱 是 中老年 好 发 的一 真 种疾 病 ,常 导 致椎 管狭 窄 。笔 者 收 集 我 院2 0 0 5~2 0 年 09 8 例 退 行 性 腰 椎 滑 脱 患 者 的影 像 资料 进 行 回 顾 性 对 比分 5 析 , 旨在探 讨 比较 X线 、 C T、MRI 3 检 查 方 法 在 诊 等 种
均 年 龄5 . 岁 ,病 程 为l 天 ~2 年 不 等 。 8 例 患 者 均 有 87 5 5 5
不 同程 度 的下 背 部 及 腰 部 疼 痛 ,5 例 伴有 单 或 双 下 肢 疼 6 痛 ,其 中3 例 为 单 侧 、2 例 为 双 侧 。 临床 检 查 示 5 例 局 6 0 7 部 椎 旁压 痛 、4 例 直 腿 抬 高 试验 阳 性 、 1 gj 腱 反 射 减 7 3r 膝

X线检查对脊椎滑脱症诊断的意义

X线检查对脊椎滑脱症诊断的意义
王 朋来
【 关键词 】 x线 ; 脊椎滑脱症 ; 诊 断
在 日常 x线摄 片中 , 有相 当一部 分是腰腿 疼 的患者 , 其
等症状 , 明椎管 内的神经受 到压迫 。 说
中不乏腰 椎滑脱及 椎 弓断裂 的患者 。椎 体一 侧或 两侧 的椎 弓根峡部或关 节突 间 区的骨质失 去其 连续性 称之 为椎 弓根
定彳 峡部 ) f 而发生半脱位 , 最后 导致 滑脱 。 从 病 理生 理角度 上来 看 , 的 下关节 突与 k
14椎 体 为 I , 全 部 滑 脱 , k 椎 体 移 至 S / 。如 即 的前 方 称 Ⅳ。 。从 临床 』来看 , ~Ⅱ。 占绝大多数 。X线 斜位 片是 二 I。 者
20 年 1 09 O月收治入院的患者 , 明显腰椎外伤史。其 中男 25 无 8
例, 28例; 女 4 年龄 3 0—7 岁 , 2 平均 4 8岁。病程 为 3个月 一 5 1
年。临床症状主要有腰痛、 腰痛并腿痛、 腰酸 、 腿痛、 下肢麻木、 间
歇性跛行 , 其中腰腿痛所 占比例最大。体征主要有 直腿抬高试 3 11 发育异常 . .
3 讨 论
高, 好发部位为腰骶部 。笔者将 20 0 5年 1月 ~20 0 9年 l 0月 所拍 摄的 5 0余例腰椎片 中出现滑脱的病例报告如下。 0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1 成因 .
腰椎滑 脱是 由于腰背 肌或 小关 节的病 变 , 使腰
11 一般资料 .
本组 53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 20 3 05年 1月 一
区或称峡部 , 的身体 为椎 板 , 后腿 为 同侧 及对 侧 的下关 狗 前 节突 , 尾为对侧 横 突。如 有椎 弓根 崩 裂 , 狗 但在 狗 颈部 可 以 看到一条裂 隙 , 犹如这条 小狗被戴 了一 条项 圈 , 当形象 化。 相 如裂隙较大而 发生椎体滑脱 , 犹如 狗颈 被切 断。所 以在 疑有 椎 弓根崩裂 的患者 , 两个斜位 x线 片是一定要拍摄 的。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考1982年Willis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制定。

1.腰痛伴臀部疼痛、或和下肢疼痛、麻木。

2.X线示腰椎退行性改变〔牵拉性骨刺、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无峡部不连表现。

3.腰椎前后平行滑移大于2mm。

具备1、2和3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

舌淡苔白滑,脉沉紧。

2.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气血亏虚证: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腰腿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腰骶部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腰部牵引法:患者俯卧位,两手紧抓床头,术者位于床尾,两手分别握住其两下肢的踝部,沿纵轴方向进行对抗牵引。

〔3〕腰部屈曲滚拉法:患者仰卧位,两髋膝屈曲,使膝尽量靠近腹部。

术者一手扶两膝部,,一手扶两踝部,使腰部过度屈曲,再将双下肢用力牵拉伸直。

2.整复类手法〔1〕坐姿定位旋转复位法:〔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课题号:2002-Ⅲ-09〕第1步:晃腰推拿。

患者俯卧,全身放松,医生双手置脊柱两旁,骶棘肌外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节奏地推揉骶棘肌,同时使腰段脊柱左右晃动。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及ct诊断在腰椎滑脱和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作用,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

方法:收治行ct检查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的患者180例,同期对行x线片检查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患者4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于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

结果:x线片检出椎体滑脱的概率为96.6%,高于ct检查检出率(85.6%);检出椎弓峡部裂的概率为86.0%,低于ct检查检出率(97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椎弓峡部裂的检查,ct检查结果优于x 线片,对于腰椎滑脱的观察,x线更为直观,因此,可将两种诊断方式结合,提高椎体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

关键词x线平片ct诊断腰椎滑脱椎弓峡部裂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是造成患者腰部疼痛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方法是x线平片以及ct诊断。

本次研究即探索x线平片及ct诊断在诊断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各自的优势。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行ct检查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患者180例;同期对2007年11月~2012年11月行x线片检查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患者4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选资料患者均为18岁以上。

检查方法:①x线片检查:采用plx160高频x光机,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

患者检查时,拍摄椎体正侧位片。

腰椎滑脱拍摄腰椎过伸过屈位片,腰椎弓跟峡部裂拍摄腰椎腰椎斜位片。

②ct检查:采用安科单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检查。

先进行定位扫描,再以25mm层距对椎体及椎间盘进行断层扫描。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椎体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完成,两种诊断结果比较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以及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x线片检出椎体滑脱的概率高于ct检查,检出椎弓峡部裂的概率低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腰椎脱位x线诊断标准

腰椎脱位x线诊断标准

腰椎脱位x线诊断标准
腰椎脱位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通常需要通过X线检查来进
行诊断。

腰椎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椎体位置,在X线片上观察椎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移位,通
常会通过比较脱位椎体与相邻正常椎体的位置来判断是否存在脱位。

2. 椎间隙宽度,观察椎间隙的宽度是否存在异常变化,腰椎脱
位时椎间隙通常会出现不规则的变窄或变宽。

3. 椎弓根位置,检查椎弓根是否移位或断裂,这通常是腰椎脱
位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4. 椎板位置,观察椎板是否存在断裂或移位,这也是判断腰椎
脱位的重要指标之一。

5. 椎体形态,检查脱位椎体的形态是否发生了改变,比如是否
出现了压缩性骨折等情况。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X线诊断标准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
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腰椎脱位。

需要指出的是,X线诊断只是腰椎脱位诊断的一部分,有时候还需要进行CT、MRI等更为精细的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诊断。

总的来说,腰椎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椎体位置、椎间隙宽度、椎弓根位置、椎板位置和椎体形态等多个方面的观察,医生会综合这些指标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腰椎滑脱怎样诊断鉴别

腰椎滑脱怎样诊断鉴别

腰椎滑脱怎样诊断鉴别x线检查是诊断椎弓根崩裂和有否脊椎滑脱的惟一依据,极为重要。

每个患者均应拍摄正、侧及左右两斜位片、共4张。

正位片较难发现有异常,在严重者可见椎弓根阴影下有一密度减低的斜行或水平的间隙,约2mm,多为双侧性。

侧位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在大多数患者可见椎弓根后下方有一个由后上伸向前下方的透光裂隙,其宽度与滑脱程度有关,即滑脱越明显,裂隙越宽大。

在某些患者虽然看不到裂隙,但峡部细长。

由于滑脱而使椎体不稳定,在过伸及过屈位的侧位片上可见椎体间活动度增大,患椎下方的椎间隙变狭,椎体边缘骨质硬化及唇状增生。

如在骶骨前缘角上与骶骨关节面作垂直线,在正常时第5腰椎椎体的前缘应在此线之后。

假如腰5前缘在此线上或在其前方均表示有滑脱,此线称Ullmamn线。

Meyerding将滑脱的程度分为4度,以滑脱1/4椎体为Ⅰ度,如全部滑脱,即L5椎体移至S1的前方称Ⅵ度。

从临床上来看,Ⅰ~Ⅱ度者占绝大多数。

X线斜位片是显示椎弓根峡部有否断裂最清楚的投影,可用左右斜位来区别哪一侧椎弓根有崩裂。

正常椎弓根及附件在斜位片上的投影像一条小狗:狗头为同侧横突,狗耳为上关节突,狗眼睛为椎弓根的纵切面,狗颈(重点观察部位)即为关节突间区或称峡部,狗的身体为椎板,前后腿为同侧及对侧的下关节突,狗尾为对侧横突。

如有椎弓根崩裂,但在狗颈部可以看到一条裂隙,犹如这条小狗被戴了一条项圈,相当形象化。

如裂隙较大而发生椎体滑脱,犹如狗颈被切断。

所以在疑有椎弓根崩裂的患者,两个斜位x线片是一定要拍摄的。

鉴别方法:1、先天性滑脱先天峡部发育不良,不能支持身体上部的重力,多伴L5S1脊柱裂。

2、峡部性滑脱椎体前滑后部结构基本正常,由峡部异常导致的滑脱。

分为两型:一种是峡部分离:峡部疲劳骨折。

另一种为峡部仅仅拉长而没有断裂,仍保持连续性。

3、退行性滑脱由椎间盘退变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

4、创伤后滑脱严重急性损伤骨性钩部区,伴椎弓根骨折。

5、病理性滑脱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导致小关节面骨折或拉长。

腰椎退行性变586例X线表现

腰椎退行性变586例X线表现

TI U 为我 们提 供 了一种 全新 的胎 儿 心脏 畸形 筛
查方 法 , 以更 好 的满 足胎 儿心 脏筛 查 的准确 性 , 可 是

种 值得 推广 和深 入研 究 的新 方法 。
[ 参 考 文 献 ]
[ ] 王惠芳 , 1 张素 阁, 兰芬 , 超声断层显像 技术诊断胎儿畸形 刘 等.
现就我院 20 0 8~20 0 9年 5 6例 腰 腿 痛 患 者 的 临床 和 X线 平 8 片 加 以分 析 。
腰 椎 是脊 柱 退 行 性 变 的 好 发 部 位 , 腰 椎 的 解 剖 特 点 、 与
活动 度 大 及 负 荷 重 有 关 。腰 椎 退 行 性 变 是 随 年 龄 而 增 加 的 ,
蚌埠 医学院学报 2 1 0 年 l 旦箜 鲞 1

l5 17
表 1 2组 产 前 超 声 筛 查 胎 儿 心 脏 畸 形 比较 ( ) n
△不 四 格 表 确 切 概率 法
随着 现代 科学 技 术 的快 速发 展 , 声 诊 断 在 医 超
胎儿 心脏 畸形 筛 查 的效 率 , 果 发 现 , U 能更 快 速 结 TI 直 观 的显 示 胎儿 不 同 发 育 时期 的结 构 特 征 , 法 洛 在 四联 症 、 右心 室双 出 口和 完 全 大动 脉转 位 三 种 项 目 的检 查 中尤 为明 显 。可 见 , 三维 T I 术 的应 用 明 U技 显提 高 了工 作效 率 , 少 了漏 诊率 。 减
C、 I T MR 报道较多
, 有关 x线 平 片 的报道 几 乎没 有 。 而
岁。临床表现问歇 性腰 酸背 痛 、 重 、 灵活 感。有 的疼 痛 沉 不 可放射 至臀部 、 大腿 , 尔到 小腿 。发 作 间歇期 可完 全没有 偶 症状 。患者常在 晨 起时 腰 痛、 酸胀 , 部活 动 不便 、 腰 自觉 僵 硬, 稍加活动 即可好转 。如果腰 向前屈或搬重物 , 垫太软 , 床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影像诊断价值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影像诊断价值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影像诊断价值崔媛媛【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的X线平片、CT扫描以及MRI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005~2009年8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病例患者的X线、CT、MRI图片资料.结果:3种方法均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作出定性诊断.X线对诊断滑脱的程度价值较大,CT能直观地反映出滑脱后椎管的形态,还可显示硬膜囊在椎体后弓之间受压及侧隐窝狭窄、关节突增生、硬化、椎间关节积气及黄韧带肥厚、间盘突出,MRI能准确显示腰椎滑脱症的发生部位和滑脱程度;能显示椎弓峡部裂,能有效显示滑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还能显示滑椎的椎间盘变性、膨出、脱出及椎管的形态变化.结论:影像诊断,CT可以作为必要检查方法,MRI可以作为诊断补充检查手段,而普通X线平片则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0(024)005【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腰椎滑脱;CT;X光片;MRI【作者】崔媛媛【作者单位】天津市公安医院,3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脊椎滑脱症是指上下椎体之间移位滑脱,多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椎体连同椎弓的向前或向后移位,向前者称为前滑脱,反之为后滑脱,向侧方移位者甚为少见。

此症在椎弓完整的情况下也可发生,Newman认为多伴有椎间盘及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遂命名为“退变性脊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简称Ds),是指在椎弓完整的情况下发生的脊柱滑脱,又称为“假性椎体滑脱”及“椎弓完整性脊柱滑脱症”,其发病与后天因素有关。

区别于因脊椎椎弓缺损引起的“真性脊椎滑脱”。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好发的一种疾病,常导致椎管狭窄。

笔者收集我院2005~2009年8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比较X线、CT、MRI等3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定性、定位作用。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临床X线分析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临床X线分析

腰 椎退行性滑脱的 临床 X线分析
丁镜 波
CLNI I CAL X — R Y A ANAL( S 0F DE NE I UM B ONDYOLS HE S 、SI GE R VE L AR SP IT SI
D N ig o I G Jn b
【 要】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 x线诊断价值及 x线的诊断标准。方法 摘

正常脊柱的稳定性 , 有赖于脊椎骨结构 、 间小关 节、 椎 椎
间盘及脊柱周围韧带的完整与支持 。当腰椎 发生退变时 , 椎
间盘变性 、 出 , 脱 椎间 隙变 窄 , 小关 节囊及 韧带肌 肉松 弛等 , 均可导致腰椎滑脱 。 中椎 间小关节退行性变与退行性腰柱 其 滑脱关 系尤 为密 切- 。退 行 性滑脱 与外 伤 , 天性变 异 导 2 J 先 致腰椎滑脱 的病理基 础不 同 , 其椎 弓根是完 整的 , 又称 为 故 假性滑脱 。
3 3 滑脱 的部位 、 向与程度 . 方
感性 。
本组病例 滑 脱 发 生于 下腰 椎 多见 。 其 以腰 4为显 。 尤 R S IK 认 为脊柱退行性 滑脱绝 大多数发 生在第 四腰 椎 EMC
2 3 其他征象 ,
1 1 临床 资料 , 本组 2 0例 中 , 5 0 男 0例 , 10例 ; 女 5 年龄 4 8 6~ 3岁 , 其 中 5 ~7 5 0岁 16例。临床症状 : 5 主要为腰骶 部疼痛 , 或酸胀

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 间隙变窄 ;3 0 椎 10例见 腰椎生 理弧度变 直 , 中 7 其 0例 并伴 有侧 弯或旋 转 ;0例 见 8 老年性 骨质疏松 ;0例见腰 骶角增大 , 3 承重线前移 。
1 临床 资料与方法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X线平片诊断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X线平片诊断
则 弧形 光 带 ,两 端 与 球 壁 相 连 1。超 声 显 像 以卢 阻 界 面 J 为根 据 ,检 查 眼 部 异 物 阳性 率 高 ,本 组 为 9 6%。金 属 或 非 金 属 异 物 与 眼组 织 构 成 强 反 射 界 面 ,并 将 异 物 与 眼 组 织 显 示 在 同 一 声 像 图上 ,能 够 精 确 判 断 异 物 的 位 置 、形 状 以及 与 眶 内 重 要 组 织 的关 系 ,此 外 还 可 观 察 内部 合 并 损 伤 的 情 况 ,特 别 对 透 X 线 的 异 物 ,超 声 更 有 独 特 诊 断
尔 丁 ( y r ig 氏 法 测 量 ,即 以骶 椎 上 缘 由后 向 前 纵 Me edn )
3 1 病 因 与 病 理 基 础 :腰 椎 退 变 性 滑 脱 是 在 腰 椎 退 行 .
性 变 基 础 上 发 生 的 ,主 要 是 由 于 椎 小 关 节 的 软 弱 、小 关
节 倾 斜 角 度 变 化 、椎 弓 根 的 伸 长 … 解 剖 变 异 ,同 时 也 1等 存 在 椎 间 盘 的 变 性 、脱 出 ,椎 间 隙 变 窄 ,椎 小 关 节 骨 质
超 声 医 学 .北 京 :北 京 科 学 技 术 文 献 出 版 社 ,2 0 0 0:
腰 椎 退 变 性 滑 脱 的 X 线 平 片 诊 断
江 苏省 姜 堰 市 中 医院放 射 科 ( 2 5 0) 吴 俊 250
腰 椎 退 行 性 变 是 中老 年人 的 常 见 病 ,在 腰 椎 退 行 性 变基 础 上 引 发 的 滑 脱 称 为 退 变 性 滑 脱 ,临 床 并 不 少 见 。 本 文 收 集 了 近 年 来 有 腰 椎 退 变 性 滑 脱 征 象 的 x 光 片 8 7 份 进 行 分 析 ,以期 提 高 对 本 病 的 认 识 和 诊 断 水 平 。现 报

腰椎退行性病变X线诊断临床意义论文

腰椎退行性病变X线诊断临床意义论文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x线诊断临床意义。

方法:收治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00例,行腰椎x线检查诊断,对x线检查观察测量值、临床症状程度进行分级或评分,观察x线征象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腰椎骨质增生分级仅与腰痛评分呈正相关,与根性症状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均无相关。

骨性椎管矢径>17mm、15~17mm及<15mm与腰痛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均呈正相关,与根性症状评分相关性不高。

椎体滑脱分级与腰痛评分、根性症状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均呈正相关。

腰椎侧凸分级与腰痛评分、根性症状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均呈正相关,但与根性症状评分、间歇跛行评分相关性较差。

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症状的程度,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病变x线诊断临床意义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腰椎退变始于椎间盘、小关节软骨退变、软化和吸收,疼痛因退变而加重,进一步导致运动轨迹的异常。

随着ct、mri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观察诊断日益细化、清晰,x线作为传统的检查技术有逐渐被忽视的趋势。

而x 线对腰椎退变在整体上的把握及对骨质的显示,在一定程度是ct、mri所不能替代的,对临床诊疗有重要价值。

收治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00例,行腰椎x线检查诊断,对x线检查观察测量值、临床症状程度进行分级或评分,观察x线征象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旨在评价x检查在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收治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00例,行腰椎x线检查诊断,其中男523例,女277例,年龄45~70岁,平均55±13.5岁。

排除有腰椎其他病变如外伤、炎症、结核、肿瘤、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患者。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行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疑有椎体滑脱的患者加照腰椎动力位,发现有腰椎侧凸的加照全脊柱正侧位片。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⑴腰痛评分:1轻度隐痛计1分;2中度疼痛计2分;3明显持续疼痛计3分。

社区就诊腰椎滑脱患者的X线平片分析

社区就诊腰椎滑脱患者的X线平片分析

注 采飘 检验 X  ̄3 3 : o 6 8 ,垂 拜氇氧 褥 套 《 惦 ,按毽 = 浆难,辗夔H , 认南
笼毒矮 段豫兢秀向 整异本绕诲津意叉《 |
空 洞 两 者 鉴 别 之 中 的诊 断 价 值 很 大 ,可
病 变 多 见 于 上 叶 前 段 ,大 部 分 空 洞 壁 的
厚 度 ≥3 m m, 显 示 厚 壁 空 洞 ;多 显 现 胸
晰 显 示 ,对 临 床 鉴 别 诊 断 十 分 有 利 ,值
得 深入 研 究 。 参 考 文 献
1 翟瑞桥, 陈士发, 张 卫 圉. 周 嗣 型 肺 癌 与肺 结
使 肺 癌 空 洞 、肺 结 核 空 洞 得 到有 效 鉴
论著 ・ 临床辅助检查
C H f N E S E C 0 M M U N J T Y D 0 C T O R S
社区就诊腰椎滑脱患者的 X线平片分析
朱 利 涛
资 料 与 方 法 8 0 例 x线 平 片 资 料 来 自本 社 区 医 院 近1 年 内所 有 进 行 腰椎 正 侧 位 x线 检 查 的 受 检 者 中 腰 椎 滑 脱 阳性 病 例 。其 中女 5 6
别 ,进 而 辅 助 临 床诊 断 。 C T柃 查 的优 点 :① 能 将 空 洞 壁 内部 的 细 微 结 构 予 以清 晰 扫 描 ,进 而 确 定 出 空 洞 壁 厚 度 ,判 断 空 洞 的 良 恶性 。 ② 能 使 空 洞 高 分 辨 显示 来 。 本 文 选 取 2 0 1 0 年1 1 月 2日一 2 0 1 3 年1 1 月 2日收 治肺 结 核 空洞患者 4 9 例 为 结 核 鉴 别 组 ,另 选 取 同 期的肺癌空洞 者4 9 例 为 肺 癌 鉴 别 组 ,通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X线诊断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X线诊断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X线诊断
吕晓朋;王国荣;邱正奭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X线诊断腰椎退行性滑脱国内虽有报告,但均欠详尽。

作者回顾性分析
了我院近入年来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137例病人的X线平片,并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47)
【作者】吕晓朋;王国荣;邱正奭
【作者单位】山东省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266214;山东省即墨市第一人民医
院,2662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8
【相关文献】
1.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VAS评分及腰椎
功能的影响2.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
脱与不稳疗效比较3.腰椎退行性滑脱的X线诊断4.前路腰椎间融合与经椎间孔腰
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对比研究5.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椎管
狭窄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预测疾病进展
01
通过长期随访的影像学检查,可以预测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进
展情况,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评估康复效果
02
康复治疗后的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康复效果,指导患者进行进
一步的康复训练。
发现并发症
03
影像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颈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
症,如骨折、感染等,以便及时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包括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椎间盘退变主要表现为水分减少、弹性降低 ,甚至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骨质增生是指骨骼边缘的骨赘形成,可导致椎管狭窄或神经根受压;韧带 钙化是指韧带发生钙质沉积,导致韧带僵硬和活动受限。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疼痛可表现为颈部、肩部、腰部等部位 的疼痛,有时可放射至手臂或腿部;僵硬表现为晨起时症状较重,活动后可缓解;活动受限表现为颈部、腰部转 动困难等。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CT鉴别诊断
颈椎病与腰椎病的鉴别
不同类型腰椎病的鉴别
颈椎病多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骨质 增生等,而腰椎病则多表现为腰椎间 盘退变、腰椎管狭窄等。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的 鉴别,前者多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 后者则多表现为腰椎管矢状径减小、 硬膜囊受压等。
不同类型颈椎病的鉴别
如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脊髓型颈椎病的 鉴别,前者多表现为颈椎间盘突出、 骨质增生等,后者则多表现为颈椎管 狭窄、脊髓受压等。
腰椎骨质增生
MRI显示腰椎边缘骨质增生,呈唇样突起,硬膜囊受压变形。
腰椎韧带钙化
MRI显示腰椎韧带钙化,如黄韧带钙化。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MRI鉴别诊断

腰椎滑脱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

腰椎滑脱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
腰椎滑 脱症常见 ,x线片可 明确发现腰椎滑脱及其程度 , 根 据有无椎 弓崩裂 或小关节退 变而将滑 脱分为椎 弓崩裂性滑 脱 (真性滑 脱 )和腰椎退变性滑脱 (假 性滑 脱)。腰椎退行性 变是 引起 椎体滑 脱的主要原 因。真性滑脱 的原 因有先天 性发育 缺 陷及 继 发 性 损 伤 等 因素 ,如 关 节 问软 骨 先 天 性 形 成 不 全 或 遗 传性缺 损、关节 间部另有骨化 中心等¨】,在先天性 因素和后天 性损伤如外 伤、产伤等 因素一起作用下 引起长期 的应 力作用 , 导 致 椎 弓峡 部 分 离 ,而 上 关 节 突 及 横 突 仍 与 椎 体 相 连 ,下 关 节 突及棘 突则与之分离 ,因而稳定性不佳 ,从而 引起椎体滑动形 成真性 脊柱滑脱 。椎 弓崩裂多为双侧性 ,本组 37例 ,占 90%, 该 型滑 脱易引起 椎管横径及侧 隐窝 的狭 窄,临床上症状 也多为 双侧 性 ,单侧较 少,表现 为腰疼伴双侧或单侧下肢疼痛、放射 痛 、会 阴部放射痛 等,其解 剖基础为脊柱不稳及关节位置错乱 , 突 出 的 椎 间 盘 或 增 生 的 骨 赘 压 迫 神 经 根 或 马 尾 而 引 起 相 应 的 症状【 。椎 弓崩裂在 CT诊断 中应 当注意 与椎 小关节 区别。椎 小关节位 于椎问盘水平 ,小关节骨性关节面光滑 、平行,关节 问隙宽窄一致 ,宽约 2-3mm,而峡部裂位于椎 弓根下缘层面 , 表面粗糙 ,裂隙 3-Smm,锯齿状或 不规 则形 ,其 走行 与水平 方 向夹 角较小关节与水平方 向夹角更小。常规 扫描因为扫描线 与裂 隙走行方 向相近而不 易完全显 示。采用 反机 架扫描法 ,即 机 架向头端倾斜 ,扫描线几乎 与峡部裂隙垂直,则能够 很好显 示 ,从而 提高峡部裂 的检 出率 。该方法仅对 峡部裂 的检 出具有 较 高价值 ,而对椎间盘 、小关节及椎 管其他情 况的细节观察效 果 不佳 ,因而只能作 为常规扫 描的补充,而不能单独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X线诊断
X线诊断腰椎退行性滑脱国内虽有报告[13],但均欠详尽。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六年来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137例患者的X线平片,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37例患者均摄有腰椎正侧双斜位片(采用CR35X)。

男38例,女99例,男女比例为1:
2.61。

年龄27~89岁,平均62岁,其中50岁以上112例,占81.75%,50岁以下25例,占18.25%。

65例有腰骶痛及酸胀感,其中合并大腿放射痛20例,17例单纯腿痛。

13例感到下肢麻木。

10例有腰痛和下肢僵硬感,活动后稍缓解。

15例长时间站立或蹲起活动后腰腿痛加重。

9例出现间歇性破行。

7例出现单侧4症阳性。

1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2 X线表现
1.2.1 脊柱滑脱为一个或多个椎体较下位相邻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

向前移位者称前滑脱,向后移位者称后滑脱。

国内多采用Meyeding法将相邻下位椎体上缘分四份,根据滑脱椎体移位程度分为四度。

椎体移位较下位相邻椎体上缘比度<1/4为Ⅰ°,1/4<~<2/4为Ⅱ°,2/4<~3/4为Ⅲ°,>3/4为Ⅳ°。

前滑脱111例,占81.02%,其中单椎体85例(76.58%),两个椎体19例(17.12%)三个椎体7例(6.31%),其中Ⅰ°滑脱97例(87.39%),Ⅱ°滑脱13例(11.71%),Ⅲ°滑脱1例(0.9%)。

后滑脱24例(17.52%),其中单椎体21例(87.50%),两个椎体2例(8.33%),三个椎体仅1例(4.17%),Ⅰ°滑脱20例(83.33%),Ⅱ°滑脱4例(16.67%)。

前后混合型滑脱2例(1.46%),均属Ⅰ°滑脱。

1.2.2 椎小关节滑脱椎体构成的椎小关节面硬化84例,其中前滑脱78例(92.86%),后滑脱仅6例(25.00%)。

椎小关节间隙变窄97例(70.80%),均为前滑脱。

下关节突增生肥大23例,其中前滑脱21例(91.30%),后滑脱2例(8.70%)。

下关节突不对称17例,前滑脱12例(70.59%)。

后滑脱5例(29.41%)。

1.2.3 椎间隙及椎管改变前滑脱椎体的相邻椎间隙变窄59例(43.07%),椎管狭窄9例(6.57%)。

后滑脱椎体的相邻椎间隙变窄15例(10.95%),椎管狭窄13例(9.47%)。

1.2.4 棘突间假关节多见于腰椎前凸角加大患者。

上位椎体棘突与下位椎体棘突相接触,接触面硬化、肥大形成假关节。

本组病例有17例,其中前滑脱12例(70.59%),后滑脱5例(29.41%)。

1.2.5 曲度正常腰椎生理曲度前凸,与腰1和腰5椎体上缘关节面作一直线,向后延伸相交的夹角称腰椎前凸角。

本组病例中腰椎前凸角加大者27例,其中前滑脱21例(77.78%),后滑脱6例(22.22%)。

骶骨前倾角与第1骶骨后缘做一直
线与人体冠状面的交角,本组病例中17例(12.41%)前滑脱和5例(3.65%)后滑脱出现骶骨前倾角变小,骶骨趋向垂直。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正常腰椎小关节面呈弯曲状,其前内部分呈冠状走行,后部分则呈矢状走行,前内部分有限制椎体前移的作用[4,5]。

此外,椎间小关节走行方向腰1至腰5有从矢状位逐渐向冠状位旋转的趋势,至腰5骶1椎小关节几乎呈冠状位走行。

成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或外伤,椎小关节发生退变,关节突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面退变,走行由原来的冠状位趋向矢状位,降低了制约椎体滑脱的功能,导致滑脱发生。

椎间盘退变后脱水、萎缩也减弱阻挡上方椎体移位的能力。

本组137例中椎间盘退变74例,前滑脱59例(47.07%),后滑脱15例(10.95%)。

于此可见,椎间盘退变也是滑脱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出现的内分泌紊乱所致骨质疏松和椎体变扁,导致椎体周围韧带、关节囊松弛,也成为滑脱的重要因素。

椎体滑脱后,身体重心后移以代偿异常应力的作用,腰椎前凸、腰骶角增大、骨盆前倾,进一步增加脊椎向前的剪切力,形成恶性循环。

2.2 腰椎滑脱类型和好发部位退行性腰椎滑脱分为前滑脱和后滑脱。

前滑脱好发于腰4、5椎体,后滑脱好发于腰4以上椎体。

正常身体重量通过腰骶移行部时,由于腰骶角存在,体重在椎小关节突分为两个力:一是垂直于椎间盘的压力,二是向下的剪切力,形成导致腰4、5椎体易向前滑脱的因素。

另有作者认为,由于腰椎以腰3椎体为中心前凸,腰3椎体存在向前下移位的趋向,腰3及其以上椎体存在向后下移位的趋向。

本组病例中前滑脱111例,100例(90.09%)发生于腰4、5椎体。

后滑脱24例,17例(70.83%)发生于腰3及其以上椎体。

参考文献
[1]曹来宾,徐文坚,徐德永,等.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放射学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4):223228.
[2]邵宣.实用颈腰背痛.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78.
[3]石道远.退行性腰椎滑脱29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86,10:588.
[4]Sato K,Wakamastu E,Yeshizumi A,et al.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laminas and facet joints in degenerative spondy lolisthesis.a clinicoradiographis study.spine,1989,14:1265.
[5]Tayler JR,Sakou T.Age changes in lumber zygapophyseat.obserrations 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spine,1986,11:7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