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指南
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各有各的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如软饭、面条、蔬菜、水果等 ,避免油腻、辛辣、坚硬等不
易消化的食物。
规律饮食
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
适量饮水
保持适当的饮水量,有助于消 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 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
症状。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放松心情
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 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听 音乐、做瑜伽等方式放
松心情。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胃 部环境,缓解消化不良
症状。
02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 法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具有健 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 功效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中成药
选用具有相同功效的中成药,如 香砂六君子丸、健脾丸等,方便 患者服用。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 目的。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 内关等。
多样化食物
摄入多种食物,保证营养 均衡,避免单一食物摄入 过多,影响消化功能。
避免刺激性食物
减少辛辣、油腻、生冷等 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 刺激肠胃,引发不适。
适当的运动锻炼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改 善消化功能,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状。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坚持锻炼
保持长期、规律的锻炼习惯,有助于 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功能性消化不 良。
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异常症 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情绪变化,保持良好的心 态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遵循治疗方案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南解读
便秘、腹泻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秘 或腹泻等症状,这可能 与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诊断标准
症状持续时间
消化不良症状持续时间较 长,通常超过一个月。
无器质性病变
通过胃镜、肠镜等检查手 段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如胃炎、溃疡病、肠道炎 症等。
排除其他疾病
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 症状的疾病,如肝胆疾病 、胰腺疾病等。
非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患者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改善消化 不良症状。
中医治疗
如针灸、中药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
生活方式调整
如运动、按摩等,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
其他疗法
如气功、瑜伽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
0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与日常 管理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 证充足的睡眠。
分类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根据症状的不 同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 痛综合征两类。
流行病学研究
01
02
03
发病率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人群中 的发病率较高,约为 20%-30%。
患病率
随着年龄增长,功能性消 化不良的患病率逐渐升高 。
性别差异
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 病率略高于男性。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较为复杂,可 能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屏障受损 、胃感觉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 种因素有关。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需要国际间的合 作和交流,共同推动研究进展。
创新研究方法
采用多学科交叉、多方法融合的方式 进行研究,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定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指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和/或烧灼感的症状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并排除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和代谢性疾病。
本病属中医“痞满”、“胃脘痛”范畴。
【诊断标准】1.病史: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症状。
2.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肿瘤标志物,肝炎病毒标志,甲状腺激素;心电图、X线、B超、胃镜排除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特殊检查:胃电图、胃排空功能测定及胃内压力测定了解FD有无运动功能障碍。
诊断之前6个月开始出现症状、近3个月符合诊断标准。
【辨证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属“痞满”、“胃痛”、“嘈杂”范畴。
其病因可由外邪、食积、气滞等邪郁阻;或脾胃虚弱,中焦升降失常,不得宣通;或肝气郁结,侮脾犯胃,影响中焦气机运行,亦致胃脘痞满。
临床辨证以上腹部痞满不适、餐后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痞满”的范围,可命名为“痞满”;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可命名为“胃脘痛”。
当分有邪无邪,辨其寒热虚实,可分五型(一)肝郁气滞证病机:肝气郁结,气机阻滞。
主证:胃脘胀痛,胸胁痞满。
次证:脘腹或胸胁窜痛,嗳气呃逆,自觉咽中有物,不思饮食,喜叹息,烦躁易怒,气怒怔忡舌脉:舌边尖红,脉沉弦。
(二)肝郁脾虚证病机:肝气郁滞,脾气虚弱。
主证:胃脘胀痛或不适,纳少便溏。
次证:脘腹胀痛,烦燥易怒,失眠多梦,嗳气反酸,食后腹胀,神疲乏力,便溏不爽舌脉:舌胖大,脉弦细。
(三)脾虚痰湿证病机:脾虚不运,聚湿成痰。
主证:胃脘痞满,舌苔白腻。
次证:餐后早饱,食后腹胀,呃逆嗳气,大便溏粘,疲乏无力,痰涎量多,舌脉:舌体胖大,苔白腻,脉细滑。
(四)饮食积滞证病机:饮食伤胃,胃失和降。
主证:胃脘痞满,嗳腐酸臭。
次证:厌恶饮食,胃胀拒按,恶心呕吐,吐后症减,矢气臭秽。
舌脉:舌苔垢腻,脉弦滑。
(五)寒热错杂证病机:寒热互结,气机壅塞。
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
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1.定义消化不良是指腹部不适感和相关的胃肠道症状,如嗳气、胃胀、腹泻等,持续时间超过4周的情况。
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饮食不当、药物副作用、压力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等。
2.诊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内镜检查、X线检查、血液检查和呼气试验。
3.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消化不良可以分为不胜、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不胜是指由于进食过量或进食不当引起的症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无明显病因的胃肠道症状,常由于食物过敏或胃肠功能紊乱引起。
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指由疾病或药物引起的消化不良,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4.治疗治疗消化不良应根据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对于不胜引起的症状,患者应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量进食和进食不当。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酸药、胃动力药和抗生素。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减轻压力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对于器质性消化不良,治疗应根据病因进行,可能需要手术或其他特殊治疗方法。
5.预防与保健消化不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预防。
建议患者遵循规律的饮食,避免过度进食和过快进食。
饮食中应包含足够的膳食纤维,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
此外,避免长时间的饥饿和暴饮暴食也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
对于有消化不良风险的人群,还可以考虑口服益生菌或益生元来改善肠道健康。
综上所述,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提供了对消化不良的全面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指南中的指导方针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此外,预防和保健对于预防和减少消化不良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南解读
避免滥用药物
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非甾体抗炎 药。
控制饮食
控制饮食,避免过度进食导致肠胃 负担加重。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感染。
05
指南解读与建议
最新指南解读
诊断标准
01
最新的罗马IV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为“非器质性、持续
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症状”。
病因
0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包括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胃
酸分泌过多、心理社会因素等。
评估方法
03
医生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然后根据症状、病史和检查结果
进行评估。
治疗建议
调整饮食
避免过度饮食、高脂高纤维饮食和辛辣食物,避免过多摄入咖啡 因、酒精和烟草。
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选用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和抗抑郁药 等。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
心理治疗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心理治疗。
未来研究方向
功能医学研究
进一步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肠道动力、内脏高敏感和胃酸分泌等生理功能的变化 ,探讨其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研究
进一步研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中医治疗等方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评估 其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
PDS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胀满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而EPS则主要表现 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F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 敏感、胃酸分泌异常、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
FD患者常存在胃排空延迟、胃顺应性下降、胃电节律紊乱等 问题,可能与FD的发病有关。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指南
病情迁延不愈
部分患者病情持续迁延,症状 持续存在,需要长期治疗和管
理。
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严重,预后 相对较差。
患者年龄
老年人和儿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预后相对较差,需要更加积 极的治疗和管理。
精神心理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对预后有一定影响,焦虑、 抑郁等情绪状态可能加重症状,影响预后。
应用范围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指南适用于临床医生对功能性消 化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限制
尽管指南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指导,但在实际应用中仍 存在一定的限制。例如,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可能导致指南的适用性有所降低。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研究方向
未来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指南的研究方向应着重于 完善指南的制定依据和方法,提高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 性。同时,应加强临床实践中的验证和应用,不断完善 和更新指南内容。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 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 指南将更加科学、规范和个性化。同时,随着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指南的制定和应用也将更加智 能化和精细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预 防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0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后与 转归
预后与转归类型
短期内自愈
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能 在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后,短 期内自行缓解症状,恢复正常
。
长期反复发作
部分患者可能在治疗后症状得 到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需
诊治指南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生物反馈疗法
利用生物反馈原理,指导患者自我调节生理状态,改善胃肠功 能。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药物治疗对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有限,长期使用可能产 生副作用。
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治疗在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可有 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 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疏导在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疏导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放松 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症状。
心理疏导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 疗效果。
病。
02
情绪与胃肠功能
情绪因素如焦虑、抑郁等可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导致胃痛
、胃胀等症状。
03
心理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障碍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与胃肠功能密切相关。
功能性胃肠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减轻心理压力,缓解胃 肠症状。
心理疏导与支持
分类
根据症状的不同,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分为两型:餐后不适综 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
症状与表现
餐后不适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嗳气、恶心等,可伴有失眠、焦虑等精神症 状。
上腹疼痛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可伴有恶心、嗳气、早饱感等症状。疼痛多 与进食有关,常在餐后加重,可因进食冷、辣、油腻食物而诱发或加重。
03
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应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仅仅追 求治愈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指南
score
100
75
FD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受损
Using SF-36 Health Survey Scale
健康人140
Good
Bad
50
25 生生理理功能 生生理理职能 躯体躯疼体痛 功能 职能 疼痛
RE n=100
NERD n=50
p<0.05
FD n=135
活活力力 情情感职感能 精精神健神康 社社会功会能 总总体健体康 职能 健康 功能 健康
FD临床相关检查 •胃功能检查
➢对症状严重或对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FD 患者;可进行胃电图、胃排空、胃容纳功能 及感知功能检查;对其动力与感知功能进行 评估;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上述检查也可用于对其他动力相关疾病所 致消化不良的评估;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等&
内容
▪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概述 ▪ FD的罗马III诊断标准 ▪ FD与其它疾病的关联 ▪ FD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 小结
上腹痛综合征 EPS: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项: 1. 至少中等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 每周至少1次 2. 疼痛为间断性 3. 不放射或不在腹部其他区域/胸部出现 4. 排便或排气后不缓解 5.不符合胆囊或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的 诊断标准
支持诊断的条件有: 1. 疼痛可为烧灼样;但不向胸骨后传导 2. 疼痛常因进餐诱发或缓解;但也可发生 在空腹状态 3. 可同时存在餐后不适综合征
GERD与FD
▪上腹部位烧灼感-FD; ▪ 胸骨后的烧灼样疼痛或不适-烧心: GERD的特征性症状 ▪GERD与功能性消化不良PDS或EPS的重叠也较常见 ▪存在经常而典型反流症状者应暂时诊断为GERD
N = 2025 “上腹部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南解读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多样,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嗳气、食欲 不振、恶心等。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 症状。
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同时需要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 病。诊断前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近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 、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异常、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病理生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主要是胃肠运动与感觉功能异常 、胃酸分泌异常以及神经-内分泌因素参与。这些因素相互作 用,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南解读
2023-11-10
目 录
• 引言 • 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评估与诊断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与管理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与控制 •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南的解读与展望
01引言背景介绍源自•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 胃肠疾病,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早饱等症状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全球范围内,FD的发病率较高,且治疗 难度较大。因此,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南对于临床实践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南的制定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规范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同时,通过指南的推广和应用,还可以促进多学科合作,提高全社会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和重视。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指南
药物治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具有重要作用,特 别是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对于李某的病例,采 用抑酸剂和促动力药可以有效缓解其上腹部疼痛 和饱胀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例二:心理治疗的成功案例
01
总结词
心理治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的患者。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 夜,戒烟限酒,保持良
好心态。
0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最新研究进 展
新药研发
抑酸药物
益生菌和益生元
针对胃酸分泌过多的消化不良症状, 开发新型抑酸药物,如新一代质子泵 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
探索益生菌和益生元在调节肠道菌群 、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的作用,开 发相关药物。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治 疗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认 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 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和抑郁情绪,从而缓解症状。
病例三:生活方式调整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生活方式调整在功能性消化 不良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特 别是对于轻症患者和预防复 发。
详细描述
统功能。
预防感染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幽门 螺杆菌等病原体。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如 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等。
保健建议
适当运动
保持适量运动,促进胃 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
能。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酸 药、促胃动力药等药物
缓解症状。
心理治疗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 症状的患者,可寻求心
理治疗。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中西医
CATALOGUE 目录
•
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治疗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与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治疗
•请输入您的内容
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辨证施治,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辨证施治调理脾胃滋阴补虚通过中药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如山楂、陈皮、麦芽等。
对于一些慢性病或久病体虚的患者,采用滋阴补虚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等。
030201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目的。
针刺治疗
通过艾灸特定穴位,温通气血,缓解症状。
艾灸治疗将药物注射到特定穴位,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改善症状。
穴位注射
将中药煎成汤剂灌入肠内,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药灌肠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敷于特定穴位或腹部,改善症状。
中药外敷
通过推拿按摩腹部和特定穴位,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推拿按摩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医结合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请输入您的内容
与护理
•请输入您的内容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与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指南
目的意义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疗指南旨在 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的诊断和 治疗方案,以提高该疾病的诊疗 效果。
02
诊疗指南的意义在于提高医生对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指导医 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诊断性检查
通过胃镜、肠镜等检查,排除 胃肠道器质性病变。
0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抗酸药
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 等,可缓解上腹痛、反酸等症状
。
促胃肠动力药
如胃复安、莫沙必利等,可促进胃 肠蠕动,缓解腹胀、恶心等症状。
抗抑郁药
如三环类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 取抑制剂等,可改善患者焦虑、抑 郁状态,促进症状缓解。
胃癌患者可有上腹痛、 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 ,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 似,但胃癌患者胃镜检 查可见肿瘤病灶。
评估工具与方法
01
02
03
04
1. 症状评估
通过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症状 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频率
等,评估病情。
2. 体征评估
通过体格检查,评估腹部体征 及全身情况。
3.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规等检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 况及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流行病学概况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较高,在消化门诊中占到20%-40%。
随着年龄增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 与地域、人种、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饱感、餐后腹胀、恶心、呕吐、上腹痛、 上腹烧灼感等。
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方案【病名】中医病名:胃痞病西医病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围。
2、西医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一定包含以下一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炙烤感;而且在清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能够解说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起码6个月,近3个月知足以上标准。
亚型诊断包含餐后不适综合征与上腹痛综合征。
(二)证候诊断1.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嗳气,呃逆,疲备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肝胃不睦证: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生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叹气,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3.脾胃虚寒证:胃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备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纤弱。
4.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或痛苦,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小便短黄,食少纳呆,舌苔黄腻,脉弦。
5.寒热错乱证:胃脘痞满或痛苦,遇寒加重,肢冷便溏,嗳气纳呆,喧闹泛酸,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脾虚气滞证治法:健脾理气介绍方药: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加减。
(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姜厚朴、木香、砂仁、元胡、法半夏等)中成药:枳术丸、香砂六君子丸、胃乃安胶囊等2.肝胃不睦证;.治法:疏肝和胃介绍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枳壳、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法夏、佛手、木香、炙甘草等)中成药:胃苏颗粒、达利通颗粒、气滞胃痛颗粒等。
.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介绍方药:理中丸加减。
(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苏梗、姜厚朴、炒神曲、制香附等)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虚寒胃痛颗粒等。
4.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祛湿介绍方药:连朴饮加减。
(黄连、姜厚朴、石菖蒲、法半夏、黄芩、陈皮、芦根、茵陈、生苡仁等)6.寒热错乱证治法:辛开苦降。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33页】
精品PPT
辅助检查
建议将胃镜检查作为消化不良诊断的主要手段。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便潜血、 Hp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等,必要时可行上腹部CT检查。
精品PPT
诊断标准
FD的(罗马Ⅳ)诊断标准:①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a)餐后饱胀不适; b)早饱感;c)上腹痛; d)上腹部烧灼感;②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等)。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Nhomakorabea精品PPT
FD症状严重程度:无症状( 0分):0d/周;轻度(1分):稍加注意或经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1d/周;中度(2分):症状明显,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2~3d/周;重度(3分):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及生活,4~5d/周;极重度(4分):症状很明显,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持续。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精品PPT
临床表现
FD表现为慢性消化不良,症状多起病缓慢,病程持续或反复。主要症状:①餐后饱胀不适:餐后食物较长时间存留于胃中,出现胃胀而不适的感觉。②早饱感:进食较平素量少的食物后即感觉胃饱胀不适,以致不能完成正常进餐。
精品PPT
③上腹痛:上腹部主观疼痛和不适的感觉,部位于上腹中央剑突下1~2cm致脐上方的范围。④上腹烧灼感:上腹部灼热不适的主观感觉。⑤上腹胀气、过度嗳气、恶心。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精品PPT
鉴别诊断特点
1)、在询问病史和症状评估时,除常规询问和评估的内容以外,还需了解患者是否患有易致消化不良的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如慢性心衰、慢阻肺、帕金森病等)及老年人常用药物。
202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疗BSG指南建议全文
202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疗BSG指南建议(全文)2023年7月,英国胃肠病学会(BritiShSocietyofGastroentero1ogy,BSG)发布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管理指南。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1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肠-脑互动障碍。
本文主要针对FD的管理提供循证指导建议。
FD的医患沟通、诊断和检查临床医生应意识到,大多数消化不良患者在检查后都将FD作为其症状的根本原因。
(推荐强度:强;证据质量:低)在无上消化道报警征象的情况下,存在恼人的上腹痛或烧灼感、早饱感和/或餐后饱胀不适持续超过8周时,应诊断为FD o(推荐强度:强;证据质量:极低)建立有效、移情的医患关系和共同的理解是FD管理的关键。
这可能会减少医疗利用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建议向患者解释FD的诊断、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和疾病自然史,包括常见的症状诱发因素,FD应被介绍为一种脑-肠互动(DGBI)障碍疾病;并向患者简单介绍脑-肠轴以及其如何受到饮食、压力、认知、行为和对症状的情绪反应以及感染后变化的影响。
(推荐强度:强;证据质量:极低)建议对年龄≥55岁的消化不良患者行血常规检查,对所有FD重叠肠易激综合征QBS)症状的患者进行腹腔血清学检查。
(推荐强度:强;证据质量:低)如果未报告其他上消化道报警征象,仅对年龄≥55岁、消化不良伴体重减轻的患者,或年龄>40岁、来自胃癌高风险地区/有胃食管癌家族史的患者,建议行紧急内镜检查。
(推荐强度:强;证据质量:极低)对年龄≥55岁的难治性消化不良患者,或消化不良伴血小板计数升高、或恶心/呕吐的患者,建议考虑非紧急内镜检查。
对年龄≥60岁、有腹痛和体重减轻的患者,建议考虑紧急腹部CT扫描,以排除胰腺癌。
(推荐强度:强;证据质量:极低)建议为所有其他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无创性检查(〃检测和治疗〃),如果感染,给予根除治疗。
(推荐强度:强;证据质量:高)建议仅对胃癌风险增加的患者证实〃检测和治疗〃策略后是否成功根除Hp o (推荐强度:强;证据质量:低)建议为无Hp感染的患者提供经验性抑酸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出现的反复消化不良症状,常见于现代社会生活中饮食不规律、压力大、情绪波动等原因。
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机郁结、气机不畅引起的病症。
因此,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注重整体调理、疏通气机、调理脾胃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善病情。
一、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根据患者的脾胃气机运行情况、舌苔、脉象和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判断。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部胀痛、食后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舌苔多为薄白、腻厚,脉象多为弦或濡。
二、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则是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健脾和胃。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草药汤剂、针灸、艾灸、推拿按摩等。
同时,调整饮食结构、起居习惯,调节情绪也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手段。
三、常用中医药物1. 保和丸: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畅,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2. 荆防颗粒:主治肝胆气郁、痰浊内滞,脾胃气机不畅引起的消化不良。
3. 陈皮薏米汤:主治寒湿困脾所致的消化不良,患者腹胀、大便稀溏、舌苔白腻。
4. 苍术术:主治脾胃虚弱、气机郁滞,引起的饮食不香、食后腹胀等症状。
以上药物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四、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过程中,饮食调理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应注意饮食细节,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适量进食、多食粗纤维食物,有利于脾胃消化。
五、生活调理患者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学会缓解压力,如适当运动、听音乐、读书等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可以有效调理脾胃、疏通气机、改善症状。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师的指导,调整饮食结构、生活作息,提高免疫力,从而有效缓解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
抑酸和促动力药物治 疗无效、且伴有明显 心理障碍的患者,可 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
五:消化酶及生态制剂: 消化酶及生态制剂可作为FD的辅助治疗,但其疗效仍需 要更多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
PDS EPS 重叠
我国 年FD共识指出“无警报症状的未经检查的消化 不良多数为FD”。警报症状指不明原因消瘦、进行性吞咽 困难、反复或持续性呕吐、消化道出血、贫血、发热等症状 和有胃癌家族史或40岁以上新发的消化不良症状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FD的发病机制复杂,多种因素可能参与了FD的形成, 包括胃排空延迟、胃容受性受损、胃和十二指肠对扩张 和酸及管腔内刺激高敏感、Hp感染、十二指肠黏膜通透 性改变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③ 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属于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的药物有 红霉素,直接激动离体平滑肌的胃动素受体而使平滑肌收缩。
双靶点作用促动力药西尼必利,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和 5-HT4受体。有助于胃排空,且对肠道有特殊选择活性。
同时,西尼必利可提升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弹性。改善FD 症状方面,西尼必利的疗效显著优于甲氧氯普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类和发病率 研究发现服用抗抑郁药的受访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风险明显较低,尤其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风险显著降低。
有助于胃排空,且对肠道有特殊选择活性。
低FODMP饮食就是低发酵、
低聚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饮
食。
在修订后的罗马IV诊断标准中,功能性胃肠病
中上腹烧灼不适(影响日常活动)。
罗马IV仍沿用了罗马III对FD的分类,即依据症状的分类。
断。
食物不耐受(食物抗原、乳糖不耐受、FODMAP饮食等)也在FD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上腹烧灼不适(影响日常活动)。
双靶点作用促动力药西尼必利,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和5-HT4受体。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一、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症状,而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产生症状原因的疾病。
中医学属于“痞满”、“胃脘痛”、“积滞”范畴。
FD全球患病率为10%~30%。
一项包括亚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中心研究显示,1115例未经检查的消化不良患者,经胃镜检查后43%诊断为FD。
国内李晓波等及吴改玲等的报道结果,消化不良患者中FD分别为69%及51%。
中医病名:痞满病、胃脘痛病、饮食积滞;西医病名: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西医诊断】FD诊断标准(罗马Ⅳ)FD诊断标准应具有以下1项或多项症状: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
且无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包括胃镜检查)证据。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及上腹疼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EPS)2个亚型,且可以重叠出现。
【中医辨证分型】1.脾虚气滞证主症:脘腹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
次症:面色萎黄;嗳气;疲乏无力;大便稀溏。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
2.肝胃不和证主症:胃脘痞满;两胁窜痛,情志不遂易诱发或加重。
次症:嗳气;口干口苦;烧心泛酸;急躁易怒。
舌脉:舌质红,苔白;脉弦或弦细。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
3.脾胃湿热证主症:脘腹痞满或疼痛;食少纳呆。
次症:头身困重;口苦口黏;大便不爽而滞;小便短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腹胀、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胃酸倒流等。
尽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不明确,但中医学认为其主要与情绪紧张、饮食习惯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一、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1.详细询问: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饮食习惯、情绪状况等,以了解病情特点,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2.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脉象等,判断脾胃功能失调的程度。
3.辅助检查:可进行胃镜检查、大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三、治疗原则1.调和脾胃:首先要调和脾胃功能,中医常用的方法有健脾补气、和中理气等,常用药物包括养中益气汤、香砂养胃散等。
2.舒肝理气:情绪紧张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常用的方法有舒肝理气、安神养心等,常用药物包括柴胡疏肝汤、益气养阴汤等。
3.调理饮食:应提倡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
同时,应忌烟酒刺激,避免辛辣、油腻等食物。
四、预防与饮食1.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压力,避免情绪紧张。
2.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食物应新鲜、营养丰富,少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多食用含有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3.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过度疲劳。
4.定期锻炼: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促进消化功能。
五、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选用以下方剂进行治疗。
1.养中益气汤: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2.香砂养胃散:适用于胃气虚弱,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
3.柴胡疏肝汤:适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闷等症状。
4.益气养阴汤:适用于气阴两亏,心悸失眠,口干咽燥等症状。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诊疗专家认为其主要与脾胃失调、情绪紧张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仔细询问上腹痛表现,患者常表现为上腹正中部疼痛,可为隐痛、胀痛、空腹痛或餐后痛等。
常伴有上腹不适,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等。
(二)体格检查:一般无慢性阳性体征。
(三)辅助检查
(1)为排除器质性病变,下列项目应作为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血沉,粪隐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糖、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必要时测定相应的肿瘤标志物。
(2)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肝胆胰B型超声、胃镜应作为常规检查。
(3) CT或ERCP个别患者B型超声不能明确者,必要时尚需做CT或ERCP。
体表胃电图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过缓比较多见,也可以有胃动过速或节律失常。
(4)胃排空功能测定常用放射性核素闪烁扫描技术测定液体食物的排空时间,及钡条口服法或实时超声测定胃排空的方法。
大约有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固体排空延迟。
(5)胃腔内压力测定多用气囊测压法和末端开放灌注导管测压法,功能性消化不良常有近端胃容受性舒张障碍和餐后胃窦运动减弱。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过去一年内至少4周、科研至少12周(不需连续)具有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嗳气)等症状。
(2)排除消化性溃疡、胃糜烂、胃肿瘤、和肝胆胰病变等器质性疾病者。
(3)排除以腹痛、大便次数和性状异常为主症的肠易激综合征者。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1)耐心解释,增强信心说明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是器质性病变,仅属功能失调所致,经调理和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要保持心情舒畅,增强胜病信心,必要时给予镇静和抗焦虑药物治疗。
(2)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不吃辛辣,肥腻食物,避免咖啡,烟、酒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早饱,餐后腹胀明显,建议低脂肪及少食多餐。
2、药物治疗
(1)促胃肠动力药物对各型,特别是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可用吗叮啉10-20 mg,一天3-4次内服;莫沙必利或西沙必利5-10mg,一天3次内服。
对胃肠动力紊乱,特别是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和便秘交替或混杂出现者可用胃肠动力双向调节剂援生力维200mg,一日3次内服。
(2)抑酸剂对溃疡型消化不良疗效好。
可用H2受体阻断剂。
如泰胃美800mg每天一次睡前服用;雷尼替丁150mg -天2次内服;法莫替丁20mg -天内服。
也可用质子泵阻断剂如奥美拉唑20mg,或兰索拉唑30mg或潘托拉唑40mg或
雷贝拉唑10mg任选一种,均每天一次。
(3)胃粘膜保护剂对合并慢性胃炎者尤为适用。
如铋剂(德诺、丽珠得乐、果胶铋),硫糖铝、麦滋淋等任选一种。
(4)其他药物:(1)止呕剂对恶心呕吐症状有效。
(2)抗抑郁药如百忧解、黛力新等。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或兼有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且疗效较为巩固者。
2、好转症状消失,异常指标无改善或稍有改善。
3、未愈症状及异常指标均无改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