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6 月 2 日),最多风向为北及北东风向,多年年平均风压力为 140Pa,最大风
压力为 250Pa。
2.2 区域地质构造
成都地区大地构造体系的西部为华夏系龙门山构造带; 其东部是新华夏系龙
隆起褶断带 第四系沉降区 低山丘陵 西部山地 凹陷盆地隐伏断裂







安县
绵阳

断 灌县
彭州


安德镇
经钻探揭露,场地内上覆土层主要由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冲洪积层
粉土、细砂、卵石层组成。下伏基岩为灌口组 (K2g) 泥质粉砂岩 , 现分述如下: (1) 杂填土( Q4ml):杂色 , 干~稍湿 , 松散。由碎砖、瓦、卵石、砼块等建
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组成,据调查该层回填年限约 2~4 年,均匀性差,结构
6~9 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 74%,枯水期 1~3 月份,其余为平水期。丰、
枯水期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为 1.00 ~2.00m,相对湿度多年年平均为 82%,多
年年平均蒸发量为 1020.50mm。
多年年平均气温 16.2 ℃,极端最高气温为 37.3 ℃,极端最低气温 -5.9 ℃。
多年年平均风速为 1.35m/s ,最大风速 14.8m/s ,极大风速为 27.4m/s(1961
岩、石英岩、闪长岩等硬质岩石为主,呈中等风化状态;磨圆度好,呈圆~亚圆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该拟建物由 14 栋 33F 高层建筑组成,设二层地下车库,场地整平标高为:
477.548m,基底标高 -10.70m, 高层部分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采用
筏基 ; 地下室拟采用独立柱基础, 受业主委托, 我院承担了该工程的岩土工程详
勘工作。 各拟建物工程概况详见下表 1:
松散,场区内局部地段分布,层厚 0.50 ~9.20m。 ⑵ 素填土( Q4ml):灰、灰褐色,松散~稍密,稍湿,以黏性土、粉土为主,
偶见砖块、瓦片、卵石等建筑垃圾。局部表层以砂卵石回填为主,据调查该层回
填年限约 2~4 年,均匀性差,结构松散,场区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层厚 0.30 ~
7.30m。
(3)
总体来说,成都地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断带约 20 公 里,西侧距龙门山褶断带约 50 公里,成都市郊区隐伏断裂无活动遗迹及记录, 2008 年发生的汶川 8.0 级特大地震对拟建场地影响较小,因此就区域地壳稳定 性来说,拟建场地处于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活动环境中的地壳稳定区, 场
定水位;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 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 的地下水控制措施, 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 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2.5 判定场地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2.6 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 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 对持力层选择、 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 1.2.7 预测地基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变形特征,提供计算变形所需参 数; 1.2.8 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 极限侧阻力、 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 对沉桩可行性、 施工时对环境 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1.2.9 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提供各侧边地质模型的建 议; 1.2.10 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建议,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 1.3 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 根据上述要求,在充分搜集成都地区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本次 勘察根据以下国家规范、规程和地方标准执行: 1.3.1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2004); 1.3.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 1.3.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1.3.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1.3.5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51/T5026—2001); 1.3.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成都地区在大地构造体系上位于华夏系龙门山隆起褶皱带和新华夏系龙泉 山褶断带之间, 该体系于印支运动早期以具雏形, 印支晚期则已基本定形, 进入 喜山期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剧其发展。
老第三纪,青藏高原的上升,龙门山和龙泉山随着隆起,但地面高差不大, 进入新第三纪差异运动不明显。早更新世,龙门山急剧台升,龙泉山随着抬升, 平原西侧坳陷形成, 粗碎屑之卵砾石堆积其间, 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龙 门山、龙泉山继续抬升, 整个平原则普遍下沉。中更新世晚期,新构造运动变得 剧烈而复杂起来。 龙门山、龙泉山加速抬升过程中, 原有的一些主干断裂继续加 强活动,成都坳陷解体, 东部边缘构造带和西部边缘构造带上升, 局部成为台地, 中央坳陷和边缘构造带的部分地段继续沉降, 接受上更新统沉积, 最终形成了成 都地区现今的构造轮廓和地貌景观。
龙泉山褶断带:展布于中江、 龙泉驿、仁寿一带,的长约 200 公 里,宽 15 公里左右。为一系列压扭
性的逆(掩)断层组成,呈北东走
向,构造
形态狭而长,现今时期断烈活动标志少。
成都坳陷与成都平原分布的范围基本一致。 呈北东 35°方向展布,是一西 陡东缓受“喜山期”两侧断裂对冲形成的构造盆地。 “喜山运动”以来一直处于 相对的沉降, 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 (Q)松散地层, 不整合于下覆白垩系 (K) 地层之上,基岩内发育有蒲江~新津、 磨盘山等断裂, 构造线均沿北东方向延展, 蒲江~新津断裂南起蒲江,并过新津厚隐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深约 5.5 公里, 以北趋于消失, 最后一次大规模活动时间距今约 8.8 万年;沿此断裂带的蒲江曾 于 1734 年发生过 5 级地震。磨盘山断裂位于成都市区以北,自新都经磨盘山进 入成都市区一环路北三段附近, 从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性分析, 磨盘山断层 通过地区不稳定的微活动区; 沿此断裂带的新都曾于 1971 年发生过 3.4 级地震。
金堂
郫县
新都

大邑
安仁
成都百度文库泉


新津

简阳

名山
蒲江

彭山



泉山构造带;处于两构造单元间的 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 抵龙门山脉、东达龙泉山,惯称成 都坳陷。
龙门山滑脱逆冲推复构造带; 经青川、都江堰至二郎山,绵亘达 500 余公里, 宽 25~40 公里。这是 一个经历了多次强烈变动的、规模 巨大的、结构异常复杂的北东向构 造带。 2008 年发生过 8.0 级地震。
拟建物工程概况一览表
表1
幢号
层数
结构类型
基础形式
场平标高
基底压力( Kpa)
± 0.00
1~ 14#
33F
剪力墙
筏板基础
477.548
600
477.95
地下室
-2F
剪力墙
独立柱基础
477.548
\
477.95
根据所收集的场地附近已有勘察资料,依据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2004)第 3.0.1 条知:拟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 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表2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212
采用 GPS测量仪

212
m/孔
4234.40
m/孔
1009.40

72
孔·次
14
采用国产 RSM—24FD 工程动测仪

67
常规、颗粒分析

21
室内岩石试验

3
水质简分析

3
土腐蚀性试验
孔·次
212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气象与水文 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表明, 场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 气 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多年年平均降水量 947mm。丰水期为
场地已有勘察成果资料, 编制了详细的勘察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计划, 并于次日
进场施工,于 2011 年 6 月 30 日完成全部外业勘察工作。 为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本
次勘察工作, 我院投入 SH-30 型冲击钻机 6 台套, XY-150 型液压回旋钻机共计
16 台套。完成工作量统计如下表 2:
工作项目 测放钻孔 施工钻孔 钻进总进尺 N120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标准贯入测试 波速测试 土样 岩样 水样 易溶盐测试 水位观测
5)波速测试:为划分场地类别, 提供抗震设计所需参数等, 本次勘察对 ZK3、
ZK21、ZK30、ZK45、ZK50、ZK67、ZK83、ZK104、ZK101、ZK121、 ZK134、ZK145、
ZK158、ZK169号钻孔进行孔内波速测试。
1.4.2 完成工作量
接受委托后,我院于 2011 年 6 月 16 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收集
粉土(
Qal 4
):黄褐色、青灰色,稍密,湿,以粉粒为主,黏粒含量
12~
22%,见铁锰氧化物侵染条纹,无光泽,摇振反应轻微,干强度韧性低。部分地
段底部存薄层细砂。场地内多有分布,层厚 0.40 ~3.10m。
al
(4) 细砂( Q4 ):青灰色、灰黄色、灰白色,松散,稍湿。以长石、石英、
含云母片等矿物颗粒为主, 少许粉黏粒, 局部地段夹中砂团块。 该层场地部分地
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和基础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主要技术要 求如下: 1.2.1 查明拟建场地内上覆土层的时代成因、地层结构和均匀性及其物理 力学性质; 1.2.2 查明拟建场地内下伏基岩的埋深及风化界线。 1.2.3 查明埋藏的河道、 沟浜、基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1.2.4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初见及稳
段分布,层厚 0.30 ~ 3.30m。
(5)
中砂(
Qal+pl 4
):青灰色、灰褐色,稍湿~湿。以石英、长石等颗粒为主,
含少量卵石,该层以透镜体或层状分布于卵石层中。该层 N120 超重型动力触探击
数小于 2 击,层厚 0.30 ~1.20m。
( 6)卵石层(
Qal+pl 4
):黄灰色、青灰色,松散~密实,湿~饱水。以花岗
1.3.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1.3.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1.4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4.1 勘察工作方法 1) 勘探点布置及勘探深度:本次勘察勘探点沿建筑物轮廓线及柱列线位 置布置,共布设钻孔 212 个,高层钻孔 173 个,地下车库钻孔 39 个。高层控制 性钻孔 58个,勘探深度 25.0 ~29.3m,一般性钻孔 115 个,勘探深度 15.4 ~19.7m; 地下车库部分勘探点间距为 25.0 左右 , 勘探深度为 14.30 ~17.50m; 深度及间距 均满足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勘察期间因场地障碍物影响, 部分钻孔作了适当位 移,各勘探点平面位置及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 01)。 2 ) 勘 探点 测 放: 依 据 业 主 提 供的 测 量 控 制 点 ( A1: X=1411.221 , Y=17165.796;A2:X =1508.727,Y=17131.910 ,H=477.548 ),采用 GPS测量仪 1 台套,对各勘探点进行测放。各钻孔孔口高程用 A2 作为引测点测量而得。 3) 钻探及原位测试:采用 SH—30 型工程钻机对卵石上部土层进行冲击钻 进全断面取芯, 进行分层和土质描素, 并对粉土、 细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及取土 样等工作,同时对卵石层进行 N120 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为地基评价提供准确的 数据和依据;对控制性钻孔采用 XY—150 型回转钻机利用植物胶护壁全孔取芯, 为卵石层分层定名提供依据; 对下伏基岩全断面取芯 , 确定其风化界线 , 为地基评 价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 4) 室内试验:对粉土、细砂、卵石取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以测定地基 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颗粒分析成果; 取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 取土样进行土壤 易溶盐分析,以判别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 取岩样进行岩土室内试验 , 确定其物 理力学性质。
区所在地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灾害。从区域地震地质来看,该场地是稳定的。
2.3 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双流县华阳镇南湖国际社区北侧、江安河的东侧,场地地形
开阔,有一定起伏,实测各勘探点地面标高为 475.60 ~479.30m,相对高差 3.70m。
场地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府河Ⅰ级阶地。
2.4 地层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