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生理想的实现
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7e07da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e.png)
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但理想又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发展方向.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它能激发人们去追求、去奋斗,能指导现实的发展,对人们的行动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但可以转化为现实,过去的理想已经变成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
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职业理想的选择要符合实际,这样就有可能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职业理想的选择要符合实际.同时还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之一.
当今时代要提倡艰苦奋斗.首先,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其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总之,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
思修客观题总结
![思修客观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63bfc584254b35eefd3484.png)
第一章第三节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
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
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的而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章第三节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个人理想: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2.社会理想: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社会理想代表和反映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4.个人与社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5.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
6.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
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融合。
3.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的综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G0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G017)](https://img.taocdn.com/s3/m/d661ffa8336c1eb91a375df9.png)
答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根据。
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6.社会公德
答案: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7.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 有()
答案:爱岗敬业
8.职业活动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劳动法》和()
答案:《公务员法》
9.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____1____,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奋斗。
答案:奋斗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____1____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2.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有权做什么,这是法律对公共生活的评价作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4.理想内在包含有人生的价值目标。()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A、人生必须交友 B、现代社会可以不交朋友 C、现代社会人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广泛 D、交友一定要慎重,要选择好的朋友
答案:D
18.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人道主义
答案:A
4.在道德起源方面,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
A、客观条件 B、主观条件 C、历史条件 D、人文条件
一、联系实际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字数不少于300字。(50分)
![一、联系实际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字数不少于300字。(50分)](https://img.taocdn.com/s3/m/c4d350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5.png)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正确认识并处理这种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这不仅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体现。
然而,理想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它必须基于现实的土壤和基础。
如果理想与现实脱节,那么它就只是一-种空想或幻想,无法实现。
其次,现实是理想的基础,但同时也是理想的挑战。
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地去努力、去奋斗。
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如果只是空想或幻想。
那么我们就无法跨越现实的障碍,也无法实现我们的理想。
因此,正确认识并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需要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我们的理想创造条件。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对现实的清酲认识,避免理想主义者的言目乐观和脱离实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理想,走向成功和进
步。
对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对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https://img.taocdn.com/s3/m/2e00785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5.png)
对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比如,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
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
![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944a84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6.png)
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理想应该远离现实,因为它尚未实现。
有些理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
有些理想只有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奋斗才能实现。
这是一个崇高的理想。
理想的确立离不开现实:因为它是在现实环境中确立的。
如果你离开实际情况去建立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只能是空中楼阁,结果是根本无法实现。
在树立理想时,我们应该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
如果你的理想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那它根本就不是理想。
你只能称之为短期目标。
如果理想过于雄心勃勃,几乎不可能实现。
树立这样的理想没有现实意义。
理想确立以后,一定要回到现实中来。
因为它只有通过现实的努力、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才能够实现。
没有现实的努力,理想就成了泡影。
补足内容: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生理想的同时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型为现实。
所以必须同时实现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缔造理想向现实转型的条件。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就是:一就是理想和现实就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矛盾又统一。
二就是理想源于现实,就是对现实的充分反映,但它不等同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
理想的材料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源于现实。
一句话,“理想就可以就是现实的某种充分反映。
”三就是理想低于现实,就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就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理想就是未来的现实,现实就是理想的基础。
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
人们在理想中崇尚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有或不全然存有。
理想总是幸福的,可是现实中既有幸福的一面,也存有丑恶的一面。
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少于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可以产生猜测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出现松懈,陷于迷茫和迷茫的境地。
四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变为现实,旧有的理想同时实现了,又会有代莱理想振奋和鞭策着人们。
理想转变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可以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可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理想与现实是什么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什么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721151ef705cc17542709d4.png)
理想与现实是什么关系?有人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丑恶的,我追求美好的理想,鄙视丑恶的现实。
也有人说,现实是实在的,理想是空洞的,我注重现实,而轻视理想。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正确熟悉和处置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第一,理想与现实的区别。
理想与现实的区别就在于:理想是一种思想观念,而现实却是一种客观实在。
现实是人们面临的客观实际。
在现实当中,既有假、恶、丑,也有真、善、美。
现实比理想实在,可是,它有待于进展。
理想是一种思想观念,是对现实的超前反映。
理想是真、善、美的反映,是通过人们的尽力而实现的一种未来的现实。
咱们应当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被现实中的假、恶、丑所迷惑,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实现;应当不懈地尽力,奋力拼搏,改变现实,实现理想。
第二,理想与现实的联系。
理想与现实有着重大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理想来源于现实。
理想虽然是现实的超前反映,而且高于现实。
可是,理想不能离开现实,理想必需以现实为基础。
理想是对现实的反映,离开了现实,就不能产生理想,离开现实的想象必然是空想。
理想的实现也必需从现实开始,依照理想的设计认真的改造现实,才能实现理想。
离开了现实,就不可能实现理想。
因此,咱们应当从脚下开始,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走好现实通往理想的道路。
青春·理想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叫做《青春·理想》。
咱们,撇下无知迎来了属于咱们的青春。
青春,让咱们肆无顾忌,畅然释怀,体味风那样的自由,感受云那般的自在,因为青春给予咱们的是生命的巅峰,咱们不必成熟,咱们再也不无知,咱们唯有执着。
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
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托尔斯泰将人生的理想分成一生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乃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
当你听到这里,同窗们,你是不是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生理想的实现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生理想的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78166aee0b4e767f5bcfce51.png)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现实。
所以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创造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条件。
(一)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一是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
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
一句话,“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
”三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理想是未来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
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
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
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发生动摇,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
四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会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但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人们全身心地去开拓进取。
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就要把握理想的科学性,要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人生理想。
要正确认识社会,必须全面了解社会。
既要了解社会存在的弊端,又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光明前途。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放弃或降低理想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能使人消极、平庸,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选择。
只有坚持远大理想,通过变革现实,使现实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才是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正确办法。
(二)努力走出理想认识上的误区 1.走出“渺茫论”的认识误区在认识社会政治理想问题上,“渺茫论”认为,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愿望,是渺茫的幻想。
当代大学生该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代大学生该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https://img.taocdn.com/s3/m/547019085727a5e9856a6176.png)
当代大学生该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我们很多大学生都怀揣着自己的远大理想进入了大学的校园。
但很多大学生都对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没有多少感觉,都感觉大学之后自己的人生会很平坦。
但是当我们真正步入社会时,我们就会处处碰壁,缺乏实践。
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过惯了大学这种舒心的日子忘记了奋斗的感觉,成为啃老族,而我们的理想都变成了泡影。
所以了解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很有必要的,以此来激起自己奋斗的热情,实现自己的理想。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一定要立志高远,但是也要从脚下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理想实现。
只有自己立大志,才能发挥出深层的潜力,才能让自己成为未来有用之才。
但是只有理想而不去为之奋斗的人是不会成功的,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前进也是很重要的。
1.立志当高远:大学时期是理想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时期。
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
大量事实告诉人们,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2.立志做大事:大学生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大学生应该将自己的理想定格在帮国家变富强,提高祖国国际地位上来。
把自己的眼光放得长远一点,不要拘谨于眼前自己的小家。
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f50e09d6bec0975f465e21e.png)
1、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
任何人都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我国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都是要使我们的国家、人民,走向富强,过上幸福的生活。作为革命军人的我们更应树立正确性的,符合现实的理想。牢记革命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现在社会中一些人享受,灯红洒绿,应该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自觉抵制拜金主义,部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名同志都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拜金主义思潮就会侵蚀我们的思想。这几年,我们有些同志也有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重实惠图享受,想钱多了,练兵习武的热情有所下降,最终走上了岐途。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立足军营锻炼成才。
1、军人职业同样也能成才,只要我们去努力。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度过的。不同的职业,决定了人们对国家和社会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比如,医生的职业,要求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履行解除病痛,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教师的职业,要求他们以丰富的学识履行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责任。等等。而对于我们军人只有爱军习武,才能不辱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神圣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同志认为立不立志,有没有理想无所谓;如有的说,现在搞市场经济,“拖拉机入了库,集体财产分到户,大田变成条纹布,哪有心思把理想顾。”“搞市场经济就是有利求利,讲实惠,理想是虚的,信念是空的,只有金钱,利益才是有用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有的同志入伍前打算复员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可现在对才要求越来越高,连大学毕业也不一定会有工作,竟出现了“当几年兵,对付干,混着看。”等等非常错误的思想。
一、让植根于现实的理想闪闪发光。
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3e8ea808762caaedd33d462.png)
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姓名:高小娜学院:人文学院班级:09传播2班学号:32009061222.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体,他们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又不等同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然而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
作为一个现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
我们要立志高远,始于足下、要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并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然而怎样化理想为现实呢?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一份调查显示,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渴望高薪高职高位,5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月薪应该在2000-4000元,而67%的用人单位则认为应该在1000-2000元,甚至26%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该在1000元一下;大学生心中的求职期望值与社会对大学生的实际定位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针对自己的情况处理好这种差距,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比如学传播学的我们想成为世界知名记者,但又恐惧于这期间的付出与努力,也为巨大的竞争力和工作压力感到忧心,以致在理想面前怯步。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另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我们总在想我在的学校在新闻专业不够优秀,我们的考研之路又越来越艰辛,我们的素质还差的很远,总之我们在千方百计的告诉自己我不行,这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5分)
![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5分)](https://img.taocdn.com/s3/m/95b005d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4.png)
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5分)以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是人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两个概念。
理想是人们心中的憧憬,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而现实则是人们所处的真实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局限性。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相互制约,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理想往往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梦想和追求,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现实却往往给人们带来了种种的限制和挑战。
比如,一个人可能梦想着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可能无法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种情况下,现实的限制就阻碍了他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理想与现实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而现实则是人们所处的实际环境,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和舞台。
只有通过对现实的认识和掌握,人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比如,一个人梦想着成为一名科学家,那么他必须通过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才能在现实中取得科研成果,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现实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有的时候,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人们可能会因此感到迷茫和失望。
但是,理想也可以成为人们不断努力的动力,激励他们不断超越现实,实现自己的追求。
可以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人们不断地在现实中调整自己的理想,也在不断地超越现实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要保持理想的热情和追求。
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激发潜能的源泉。
只有坚持追求理想,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
其次,我们要对现实保持客观的认识。
现实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过分理想化,也不能过分悲观。
只有通过对现实的认识和把握,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目标和计划,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我们要在现实中不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的积累和努力,我们才能逐渐接近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论述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论述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9084ff327284b73f24250aa.png)
论述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论述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现实。
所以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创造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条件。
(一)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一是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
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
一句话,“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
”三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
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
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
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发生动摇,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
四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会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但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人们全身心地去开拓进取。
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就要把握理想的科学性,要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人生理想。
要正确认识社会,必须全面了解社会。
既要了解社会存在的弊端,又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光明前途。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放弃或降低理想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能使人消极、平庸,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选择。
只有坚持远大理想,通过变革现实,使现实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才是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正确办法。
(二)努力走出理想认识上的误区1.走出“渺茫论”的认识误区在认识社会政治理想问题上,“渺茫论”认为,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愿望,是渺茫的幻想。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https://img.taocdn.com/s3/m/8b4d010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3.png)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理想与现实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两个极端。
理想是对理想境界和完美状态的追求,是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理想未来的向往,而现实则是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制约和现实条件的限制。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是我们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拥有积极心态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几个方面。
1. 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理想是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它给予我们希望和动力,并指引我们朝着更好的未来奋斗。
然而,现实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条件和制约。
我们要有理想,但同时也要面对现实,不能对现实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
只有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2. 设定合理的目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存在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理想当作目标,而忽略了现实的制约。
我们需要设定合理的目标,既要秉持着理想的追求,又要考虑到当前的现实条件。
合理的目标是可行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平衡理想与现实,以最好的方式实现我们的愿望。
3. 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技巧实现理想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与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正确的规划,具体到每一个步骤和行动。
规划能够帮助我们将理想分解成可行的任务,以便逐步实现。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并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时间段内。
时间管理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才能高效地实现目标。
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的挑战。
4. 保持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还需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我们要接受现实的制约和局限,但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享受现实中的美好和幸福,不要总是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的境界。
5. 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在理想与现实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坚持不懈是至关重要的。
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https://img.taocdn.com/s3/m/bc0c41e3524de518964b7dd2.png)
理想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理想很重要,所以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中国古人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等等。
但我认为,关注“理想”不如关注“梦想”。
每个人都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期待,但不能过深地思考理想、志向、未来这些问题。
这是因为,理想往往诞生于热爱,热爱一定产生自爱好,而爱好来自于兴趣,兴趣则来自我们周围的生活。
反过来说,从兴趣到爱好,再到热爱,再到理想,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接触新鲜事物后熟悉、了解、探究它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从咿呀学语到升入初中、高中,都会不断地接触到新鲜事物,会对其中的一部分产生兴趣。
为什么会对这个的事物而不是那个事物产生兴趣呢?不用问为什么,鸭子生下来就喜欢水,天鹅生下来就喜欢蓝天,天鹅即使长在鸭群里,也必然会与众不同。
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鸭子型的,有的则是天鹅型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种兴趣爱好是与生俱来的。
所以,不必刻意去关心理想的问题,随着不断接触新鲜事物,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当作一个爱好,直到开始热爱它,你的理想就很自然地在你的头脑中萌发了。
我认为,对年轻人来说,理想就是梦想,有理想,就意味着对明天充满了追求与渴望,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
有诗人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之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我看,诗中的“理想”也不如换成“梦想”,梦想虽然不像诗里说的一样伟大、神圣,但它的确会成为我们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动力,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有梦就有希望。
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社会发展程度要远远超过中国,竞争力也远远大于中国,但孩子们也不会过多关心将来要干什么。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一直倡导自由思想,表现在孩子们身上,就是大人对孩子的要求不多,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这些就足够了——至少18岁之前是这样;18岁之后,自由发展,大部分人凭兴趣选择职业,考虑的是自己的幸福程度或舒适程度,考虑的是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而不是简单的干什么能赚多少钱。
11.2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精品
![11.2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40e1e8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a.png)
课题序号24授课班级导入新课: 生阅读案例《车厢里的充实人生》,思考:(1)邵开成是如何在平凡岗位实现自己的理想的?(2)我们应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生思考,回答。
学习新课:1 .理想不能是空想和幻想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 以实现的。
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 但是达不到实现的条件。
2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略)案例故事:姜燕是一名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生,自营一家四星级以上的大酒店是她 的梦想。
毕业时,她签约了本市一家很有名气的大酒店,但是上班后却发 现单位安排她做餐饮服务人员。
她心里很苦恼,认为自己是学酒店管理的, 应该成为一名出色的酒店管理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简直是对自己才能的 浪费。
她很不情愿地坚持了一年后就离开了,以后又换了三家单位,可仍 不是很理想,不是工作条件不好,就是待遇太差。
她在等待、抱怨、寻觅 中过了两年,仍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结合上述事例,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3 .在奋斗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1)必须立足于现实,踏实肯干。
图片展示职业学校学生在实习及实际工作中认真工作的场景,使学生感 受到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就是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切忌好高鹫远、眼 高手低、光说不干。
(2)必须从点滴做起,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通过展示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使 学生感受到理想的现实要从现在做起。
结束新课:访谈:你的家乡过去或现在一定出过不少名人,他们的事迹记载于史册, 流传于民间,你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也可直接走访一些著名人士或长辈, 了解他们在中学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当然也可以直接走访部分中学生,了 解他们目前的理想。
将访谈内容整理出来,谈谈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安排""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思想道德修养--简单题
![思想道德修养--简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ee31a2631126edb6f1a10fa.png)
简答题1、如何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在于: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李大钊同志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理想就其本质来说,是人们对客观事实发展的超前反映,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构筑的未来蓝图,是观念上存在的明天的现实.”但理想不等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总是美好的、完善的.是真、善、美的集中表现.正因为理想高于现实,比现实更美好,所以,它才成为人们的奋斗目标,对人们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过去的理想,经过实践,可以变成现在的事实.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就是艰苦奋斗,积极实践.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人们之所以追求理想,无非是为了用理想状态去改变现实中那些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和不合理的状态,使之更加完善.2、简述爱国主义的含义及其内涵。
科学内涵: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国家、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基本要求:1.爱国主义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其中爱故土、爱人民、爱国家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3、简述人生目的含义及其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地位: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月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有哪些及其具体含义。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c7b11d2453610661fd9f453.png)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目的:通过教育,使同志们树立正确的理想,立志在警营成长进步,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立足本职岗位正确实现自己的理想。
内容:一、理想的概念二、人生理想的作用三、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中的几点误区四、革命军人实现理想的方法重点:第一、三、四问题。
时间:60分钟。
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课后认真组织讨论。
方法:理论讲解,多媒体教学。
理想,是具有无限魅力、激动人心的字眼。
古往今来,理想一直是鼓舞人们奋斗进取的精神动力,曾激发了无数人的聪明才智。
理想,犹如一颗凝聚着幸福的五彩宝石,镶嵌在人生的旅途中,磁石般地吸引着众多有志者,争先恐后地向她奔去。
理想,好象是人生航线的灯塔,指引着生命之舟保持正确的航向。
那么,究竟什么是理想?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怎样实现人生理想?这正是人生航程中首先需要探索的课题,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理想的概念“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意思是人生奋斗目标。
我国古代,人们把理想叫做“志”。
《尚书》中有“射之有志”之句,“志”好象射箭的靶子,它是人们的奋斗目标。
《辞海》中说,理想“是同奋斗目标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
人生理想根源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因此人生理想也是多方面的。
人生理想的构成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多序列、多层次结构。
从广义上讲,可划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理想的时间上分,有近期的理想和长远的理想;从理想的性质上分,有科学的和非科学的、崇高的和庸俗的、正确的和错误的区别。
这里,我们仅就个人理想进行一些分析。
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是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和奋斗目标,它包括三方面:个人的道德理想(即理想人格)、个人的职业理想、个人的生活理想。
(一)道德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它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理想与现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理想与现实](https://img.taocdn.com/s3/m/7012deb710661ed9ad51f3bb.png)
第二章 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 关系,立志高远始于足下
内容提要
1.理想信念的价值。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3.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涵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 意义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 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 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 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 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 了沉重的代价。
(3)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从小事做起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 必须从小事做起。
——列宁
青年人应当有远
大的理想,又要十分 重视任何细小的工 作。……达到理想的 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 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 的。
3、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意志条件。 4、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
途径。
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事业 和奉献。
2、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1)实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从理想到实在的
过渡,只有在实践哲 学中才有它的地位。
费尔巴哈
(2)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从今天做起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 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 “现在”为渊源,“过去”、 “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 以成其延续,以成其永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现实。
所以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创造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条件。
(一)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一是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
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
一句话,“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
”三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
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
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
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发生动摇,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
四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会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但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人们全身心地去开拓进取。
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就要把握理想的科学性,要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人生理想。
要正确认识社会,必须全面了解社会。
既要了解社会存在的弊端,又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光明前途。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放弃或降低理想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能使人消极、平庸,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选择。
只有坚持远大理想,通过变革现实,使现实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才是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正确办法。
(二)努力走出理想认识上的误区 1.走出“渺茫论”的认识误区在认识社会政治理想问题上,“渺茫论”认为,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愿望,是渺茫的幻想。
这种错误认识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对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没有把握准确。
共产主义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二是指由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所揭示的社会制度;三是指在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为最高奋斗目标的现实运动,即共产主义实践。
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从产生到现在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也有80多年的历史。
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在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高目标的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第二,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长期性、艰苦性和曲折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一遇到挫折便动摇、怀疑,失去信心。
第三,仅从个人角度出发,认为自己“看不见,摸不着”,就怀疑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现实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制度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
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可能性,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2.走出“怀疑论”的认识误区持有“怀疑论”观点的人,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共产主义理想存在种种疑虑。
毫无疑问,进行理想教育要注意层次性,要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要用共同理想来动员、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
但是,这一切与宣传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矛盾。
既然共产主义是科学真理,既然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反倒不能宣传了呢?而且,理想本身具有超前性。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理想是在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产生在物质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并不发达的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事实证明,理想的产生和传播不仅可以高于一定阶段的社会关系,高于一定阶段的社会政治制度,而且可以高于一定阶段的大多数人的思想水平。
如果否认这种高于和超越,完全拘泥于现实,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就只能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的宣传,人们也就失去了长远的、根本的、明确的奋斗目标。
邓小平强调指出:“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
” 3.走出“实惠论”的认识
误区在对待人生理想的态度上,“实惠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讲理想,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太空洞,还是讲“实惠”好,说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实惠论”的错误,表现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上,往往是放弃或轻视思想品德要素,片面追求有才能的实用型理想人格;表现在职业理想上,往往是功利化倾向严重,选择职业时过分强调个人需要,一味追求既能多挣钱,又能轻松工作的职业;表现在生活理想上,往往是迷恋拜金主义,只追求眼前的物质享乐,羡慕和效仿“大款”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这种“实惠论”在大学生中颇有市场,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对崇高社会理想的追求。
必须指出,共产主义者绝非抛开物质利益空谈理想,而是要为了人类享有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去追求理想。
如果只讲眼前的“实惠”,忘记了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那么国家和民族就没有了希望。
(三)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对理想问题还存在着一些片面的模糊的看法,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因此,正确看待这种矛盾是很必要的。
1.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在社会生活中,当人们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是因为看不到二者的统一性,把二者对了立起来。
其中一种倾向就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有的人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
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告诫人们,“不要迷信,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
”“在我们的社会里,一定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
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要进行改造,把坏的东西改造成为好的东西。
”毋庸讳言,我国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不少消极腐败等丑恶现象,对此不能视而不见。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和其他丑恶的现象。
但这些毕竟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怎么能因为看到这些东西,而对社会主义社会不满或失去信心呢?而且,这些消极腐败和其他丑恶现象正是社会主义社会要努力克服的东西。
应该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逃避现实,更不应把对这些东西的怨愤发泄到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身上。
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应当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做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2.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在把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的误区中,还有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当他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有的学生在开始走向社会的时候,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时间长了就不以为然,甚至自己也搞起腐败来,失去了自己的理想。
还有的人由于看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告别理想”、“告别崇高”,热衷于“实惠”,,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
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
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
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会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