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植物向性运动的概念及意义。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开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气氛,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拟法、自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拟和总结、判断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课堂上学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但明显加强了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还显著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教学过程】A.引入课题导言1、请同学们观看教材窗台盆景这幅图,想到了什么诗词?〔答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红杏出墙〞说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讨论,是外界什么诱惑使这“红杏〞探出脑袋,向外张望?这是植物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B.新课讲授一、植物向性运动:这局部内容安排学生看书自学并完成学案上的知识预览填空二、生长素的发现〔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先向学生介绍胚芽鞘是什么?达尔文实验:图解的形式,flash演示〔A组胚芽鞘保存尖端,B组胚芽鞘切除尖端 C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 D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下面〕问题探究一: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哪局部有关?看了课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同学们分析本组实验中的AB,通过比拟思考,这两个对照组单因子变量是什么?控制变量又是什么?由此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探究二:胚芽鞘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在哪里?看了课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同学们分析本组实验中的CD,通过比拟思考,这两个对照组单因子变量是什么?控制变量又是什么?由此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活动之后,及时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上达尔文向光性实验设计相关问题〔二〕温特实验老师介绍材料中的琼脂块是什么物质?问题探究三: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这个探究活动安排是先让全班学生按照学案上的提示完成整个实验设计方案、现象、结论之后,再叫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把实验设计方案、现象用图像来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温特实验单因子变量是什么?为什么要做一个琼脂块没有接触胚芽鞘尖端对照实验?〔三〕郭葛实验:这局部内容安排学生看书自学并完成学案上的知识预览填空。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现象,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 生长素的最早发现:1880年,达尔文发现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2)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1910年,郭葛等人从人尿中分离出生长素。

3)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1928年,温特证明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运输到下部。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 促进生长: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

2) 促进插条生根:生长素能促进植物插条的生根。

3) 抑制生长:生长素过多时,会抑制植物细胞的生长。

4.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植物器官和细胞类型而异,表现出促进或抑制生长的两重性。

5.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1) 极性运输:生长素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2) 非极性运输:生长素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7. 作业布置:设计一份关于生长素实验的探究报告。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调节生长素浓度,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2. 生长素类似物的研究与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包括达尔文的燕麦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2. 生长素的产生:了解生长素主要由植物的幼嫩组织和发育中的种子产生。

3. 生长素的运输:掌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4. 生长素的作用:了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如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器官发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长素的运输和作用。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长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产生、运输和作用的课件。

2. 实验材料:准备生长素溶液、植物材料等,用于实验教学。

3. 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生长素发现的相关论文和书籍,以便学生深入阅读和探究。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不正常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分享彼此的看法。

4.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展示相关实验现象。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生长素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2.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以及相关科研成果;3.掌握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教科书、实验材料;2.实验器材:植物生长素溶液、试管、塑料袋、手套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复习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兴趣。

2.植物生长素概念讲解(10分钟)简要介绍植物生长素是一类内源性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与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可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图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多样性作用。

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并重点介绍以下里程碑事件:(1)1880年,恩斯特·阿贝尔首次发现促进细胞分裂和植物生长的物质;(2)1930年,弗里茨·溫斯发现由植物胚乳提取的乙酸使麦芽的生长受到抑制;(3)1926年,弗里茨·K·哈斯特提取并命名植物生长素;(4)1940年代,肯尼斯·V·篮主导的研究揭示植物生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5)1950年,卡尔·斯科格朗首次合成植物生长素。

学生可通过讨论,总结出这些科学家对于植物生长素研究的贡献。

4.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30分钟)(1)分类介绍:通过PPT展示,讲解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名称和作用。

(2)作用机制: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比如青蒿、脱落酸、激素调节等,通过图示和实验视频展示,讲解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可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将植物生长素溶液涂抹在维生素C缺乏的西红柿上,观察其生长情况与正常西红柿的差异。

5.植物生长素相关科研成果(20分钟)通过PPT和讲解,介绍植物生长素相关的科研成果,包括利用植物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与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植物抗逆性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包括达尔文的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2.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机制:生长素的合成部位、运输途径和作用部位。

3.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植物生长、调控开花结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特点。

2. 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制,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和作用机制。

3. 结合实例,分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作用机制和农业生产应用的图片和视频。

2. 教学素材:相关实验报告、论文等。

3. 实验器材:植物生长激素溶液、植物幼苗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高大的植物和一颗矮小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差异的好奇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生长素。

2.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a. 达尔文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会向光源弯曲生长,进而介绍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b. 詹森的实验:讲解詹森如何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 拜尔的实验:介绍拜尔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即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d. 温特的实验:阐述温特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存在,并命名这种物质为生长素。

3.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机制:a.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介绍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茎尖、根尖等部位合成。

b. 生长素的运输途径:讲解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c.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阐述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部位,如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开花结果等。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五篇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五篇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五篇《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步骤〖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

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鼓励学生从科学家的用词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

))教师:“学生们继续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生长呢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胚芽鞘形态学上端向上
胚芽鞘形态学上端向下
②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思考
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
5
教学反思
思考并讨论实验设计
6
1931年,荷兰科学家郭葛从人尿中分离出了含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横向运输:胚芽鞘在受到单侧光刺激后,产生反应,是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向光一侧带负电荷,背光一侧带正电荷。弱酸性的IAA阴离子带负电荷,因而会向背光一侧移动,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升高
教案
课题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能力目标
评价并分析发现生长素的相关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和科学发展史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科学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思考
5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分布:
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运输方向
①胚芽鞘、茎、幼叶和幼根中,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
尖端对于胚芽鞘向光生长过程有什么作用?
感光产生“刺激”下方发生不均匀的生长
3、比较②和④、⑤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尖端感受光的刺激
观察图片,认识胚芽鞘结构
观察实验示意图,描述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

高中生物3 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高中生物3 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b. 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向光性的原因.c. 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和生长素发现的系列实验并预期、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a. 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执着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思维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等创新思维的品质。

b.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还有争议,以启发学生关注和认识植物向光性的研究并没有终结,再次感受众多科学家的贡献,科学一步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二、教学要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三、教学难点a。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b。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教学流程进行分析。

⑴①与②形成对照,这个对照实验中不同的因素(单一变量)是什么?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推论?讲解:①有尖端,②无尖端,一段时间后①向光弯曲生长,②不生长也不弯曲,表明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胚芽鞘的向光性可能与其尖端有关。

(2) ③和④比较可得出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哪个部位?发生弯曲的是哪个部位?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讲解:③尖端用黑布罩住,不感光,结果直立生长;④尖端以下部位用黑布罩住,尖端感光,结果向光生长.表明感光部位是尖端;弯曲生长部位是尖端以下部分。

倾听、意会。

分析、讨论、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让学生在亲身体会科学探究历程同时,领悟科学研究方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而将尖端放置在琼脂块上,在放到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向光生长.表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把琼脂片换成云母片,实验结果一样吗?讲解:由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结果组都不生长也不弯曲。

4.讲述:尖端产生的影响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三)1914年拜尔的实验1。

生长素及发现教案

生长素及发现教案

生长素及发现教案第一章:生长素的定义及作用1.1 生长素的定义生长素是什么: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长素的特点: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脂溶性,可以在植物体内运输,对植物各种器官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1.2 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裂,影响植物的茎、叶、花、果等器官的生长和发育。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包括促进植物向光源弯曲、控制植物的顶端优势、调节植物的营养分配等。

第二章:生长素的发现历程2.1 生长素的发现背景生长素的发现背景:19世纪末,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并尝试找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生长素的实验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生长素的存在,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化学性质和生理作用。

2.2 生长素的经典实验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达尔文进行了实验,发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积累造成的。

温特的实验: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进行了实验,证实了生长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第三章:生长素的化学性质3.1 生长素的化学结构生长素的化学结构:生长素的化学结构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而成的。

生长素的化学分类:生长素属于吲哚乙酸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激素。

3.2 生长素的合成与分解生长素的合成: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茎、叶、根等器官的细胞中合成。

生长素的分解:生长素的分解受到光照、温度、氧气等因素的影响,植物体内会通过酶的作用将生长素分解为其他物质。

第四章:生长素的应用4.1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生长素的应用方法:生长素可以通过土壤施用、叶面喷施等方式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4.2 生长素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生长素与植物育种:生长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植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比赛教案 精品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比赛教案 精品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比赛教案精品
XXX实验中,学生将通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现
象来得出结论。

实验组是指在单侧光照射下,去掉胚芽尖端或在尖端下面罩上锡箔的植物,对照组则是在单侧光照射下,不进行任何处理的植物。

通过比较两组实验的结果,学生将得出结论:胚芽鞘的向光性与有关感光的部位在胚芽尖端。

三、知识讲解
除了XXX外,还有许多科学家对植物的向光性进行了研究。

其中,XXX、XXX和温特等人的实验成果,为生长素的
发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生长素是一种由植物细胞合成的激素,它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生长素的运输和生理作用。

四、实验设计
在实验设计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生长素的实验设计。

通过讨论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预测,学生将学会如何设计严谨有效的科学实验。

五、实验结论评价
在实验结论评价环节,学生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他们将学会如何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假设,并且评价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六、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研究了XXX、XXX、XXX和XXX科学家的实验成果。

通过实验设
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我们训练了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同时,我们也研究了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其意义。

2.掌握生长素的作用、产生、运输及生理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作用及生理作用。

难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生理作用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向学生提问:达尔文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达尔文没有发现生长素?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介绍温特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提问:温特实验是如何证明存在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2)讲解生长素的命名,引导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3)展示生长素的发现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逐步揭示生长素奥秘的。

3.生长素的作用(1)展示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引导学生分析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讲解生长素的作用,包括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条生根等。

(3)举例说明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棉花保蕾、防治番茄落花落果等。

4.生长素的产生与运输(1)介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引导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合成途径。

(2)讲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包括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等。

(3)分析生长素运输的生理意义,如促进植物器官的分化、调控植物生长等。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机制(1)介绍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细胞壁松弛、调控基因表达等。

(2)分析生长素与其他激素的相互作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3)讨论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生长素的研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启示?7.作业布置(2)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生长素作用曲线的绘制,加深对生长素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1.讲解生长素的作用机制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

2.在分析生长素运输方式时,可以结合实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就是整理的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步骤〖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分析:本节一方面阐述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许多科学家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从19世纪达尔文父子对金丝雀虉草的实验到1910年詹森、1914年的拜尔、1928年的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整个科学探索的过程经历了50多年的时间,参与研究的科学家的人数等这些内容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明白学科探索永无止境,需要合作和契而不舍的努力;第二个方面体现科学家对生长素发现的探究过程中实验方案的设计,体现实验设计和得出结论时逻辑上的严密性,选取经典实验进行组织,旨在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从中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对新知识的渴望,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提供材料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探究过程顺利的进行下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举出向光性的具体例子;通过具体实例的对比理解向光性的外因;通过动手设计实验探究向光性的内因,并从中体验科学探索的思维和方法;掌握胚芽鞘的受光部位、弯曲生长部位、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极性运输等知识;能画出实验设计中的图形。

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实验懂得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体验探究过程的思维生成;尝试实验设计的变量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懂得科学的探索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的艰辛。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难点:向光性的原因五、设计思路:科学家的探索结论几乎总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学生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维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就很难达到清楚全面理解的境界;因此在教学中,提供资料,创设有利于学生感悟和探究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以往笔者利用实验的模式图介绍科学史,课堂枯燥乏味,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渗透。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是在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和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基于对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和调节,并与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本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为进一步学习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学情分析通过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又是怎样的呢?它与动物的调节方式又有什么区别?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

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并且在学习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又学习了“假说演绎法”,已经有了基本的生物学科素养,小组合作意识较强,所以对于本节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的四个实验的设计,以及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都能很好地理解。

但对于实验的设计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要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向日葵图片。

讨论:(1)图中向日葵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2)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向日葵生长方向的改变?向日葵会朝向太阳生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现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包括达尔文的燕麦胚芽鞘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2. 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植物方向等。

3.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生长素作用实验,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预习生长素相关知识,分组准备讨论话题。

教案内容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

2. 新课导入:介绍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逐一讲解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实验及其结论。

3. 生长素的作用:讲解生长素在植物生长、插条生根、植物方向等方面的作用。

4.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生长素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方面的应用。

5. 生长素的发现与农业生产实践:分析生长素发现对农业生产的意义,讨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改进措施。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哪位科学家提出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2. 回答:温特3. 提问: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4. 回答: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八、课堂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包括胚芽鞘实验、根的向地性实验、顶端优势实验等。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性别分化等。

3.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包括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难点:生长素运输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生长素的作用和运输现象。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生长素的微观结构和运输过程。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胚芽鞘、插条、植物激素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移液器、培养皿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生长素的动画、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胚芽鞘实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生长素?它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3. 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分组讨论生长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如促进生长、促进插条生根等,分享讨论成果。

4. 探究生长素的运输方式:进行实验观察,分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如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达尔文的燕麦实验表明____是弯曲生长的原因。

2. 选择题: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____、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性别分化等。

3. 简答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八、拓展与延伸:1. 讨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如何利用生长素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

2. 研究:生长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促进愈伤组织生长、控制癌细胞生长等。

九、课后作业:1. 观看生长素的科普视频,加深对生长素的理解。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家在探索生长素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科学家探索生长素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作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探索生长素过程中的严谨态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生长素溶液、植物材料、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3. 案例资料:生长素发现相关科学家的事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兴趣。

2.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介绍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包括达尔文的实验、詹森的实验、拜耳的实验等。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讲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如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向光性等。

4.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介绍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包括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等。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生长素实验,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

6. 案例分析:分析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能力等。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生长素发现史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生长素类似物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等方面的作用。

3. 探讨生长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长素发现过程
(2)掌握植物向光生长的知识
(3)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掌握科学研究的流程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2)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分析实验
教学方法教师的“过程式”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生物体随时都在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这些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又能对外界刺激变化做出非常精确的反应:向日葵的幼茎随着太阳转动,植物的幼苗破土而出,秋天的树叶随风飘落。

这些都依靠生物体自身的调节作用。

那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是什么?
(关于植物激素的发现和研究,最早的是生长素)
二、简介:(多媒体)在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1880 达尔文(英国)
1910 詹森(丹麦)
1914 拜尔
1928 温特(荷兰)
1934 郭葛(荷兰)
讲述科学家的生平简介和研究成果。

从1880年至1954年,前后经过五十四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生长素。

一项科学发明、科学发现需要几年、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这就需要我们不仅理解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实验过程,理解科学家的逻辑思维特点。

更要有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三、实验教学流程:
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从其中经典的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科学思维的巧妙性。

(多媒体)生长素的发现
实验关键步骤
向光性现象——向光性研究——感光部位研究——研究性实验设计实验一观察在黑暗、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1、(多媒体)呈现Flash动画:
a、大小和形态相同的两个暗室
b、暗室内有大小和形态相同的完整胚芽鞘
c、暗室壁上有大小、形态和位置相同的两个孔
2、教师对实验关键点讲解并设问:
将两孔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给以单侧光照射,请大家预测可能发
生的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3、观察现象:小孔打开的暗室中,胚芽鞘发生了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小孔关闭的暗室中,胚芽鞘直立生长。

验证推测,引起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外界刺激是单侧光
4、结果分析:胚芽鞘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讲解)上述实验中用了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通常只能有一个变量,如果实验结果不同,就说明是由这一变量引起(学生分析)实验装置中的单一变量:单侧光
单侧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弯向光源生长
(思考)向光性与谁有关?
设计实验二观察切除尖端和保留尖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1、(实验假设)向光弯曲与尖端有关(或无关)
实验处理:保留或切除胚芽鞘尖端
2、(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第二组Flash动画:
a、大小和形态相同的两个胚芽鞘
b、一个尖端完整,另一个将尖端切除
c、都给以单侧光照射
3、请学生分析对照实验条件的异同:强调控制单一变量:胚芽鞘的不同处
理。

(请学生预测实验现象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4、观察现象:具完整尖端的胚芽鞘弯向小孔一侧生长,切除尖端的胚芽鞘
不生长也不弯曲。

5、结果分析
实验结论:胚芽鞘生长弯曲与尖端有关
6、(思考)感光部位在哪里?
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单侧光对植物的哪一部位起
作用
(实验假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设计实验三观察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1、让学生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及本实验的假设自己设计实验装置并小组讨
论相互补充
2、呈现给学生第三组Flash动画:
a、大小和形态相同的两组胚芽鞘
b、一个尖端套上锡泊,另一个在尖端稍下套上锡泊
c、都给以单侧光照射
3、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根据画面提示,比较分析所设计实验装置的合理性与
可操作性
4、请学生分析对照实验条件的异同:锡泊小帽分别遮盖胚芽鞘的尖端(A组)
和下部(B组)
5、实验现象预测与验证A组:直立生长B组:弯向光源生长
6、实验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7、(思考)单侧光怎样对尖端起作用?
是不是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引起生长和弯曲
8、(分析引导)
a、达尔文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照
射下,对胚芽鞘的下部会产生某种影响
b、达尔文之后,科学家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c、本实验设计有两个关键:○如何验证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实验
处理应将尖端与下部分离
○能否找到一种能吸附该物质的基质,该基
质应该有相应的特点,即吸附物质并向下
运输
1928年温特的实验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科学家实验设计的精妙之处
设计实验四胚芽鞘尖端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
1、(多媒体)呈现实验材料处理
a、胚芽鞘尖端切下
b、尖端放置于琼脂块上
c、移去尖端,将琼脂块放置在切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

实验现象观察:胚芽鞘弯向放置琼脂块的相对的一侧生长
2、(学生评价实验设计)
是否通过这实验就能证明,该物质是由尖端产生的?(不能)
上述实验的不严谨之处?(缺少对照实验)
如何处理?(增加对照组,排除琼脂可能产生的干扰因素)
3、(学生设计补充实验步骤)
另加一组琼脂块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装置,其余实验条件均
相同,结果对照组不生长不弯曲,
4、实验结果: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某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并向下运输,
温特命名此物质为生长素
5、(归纳)1934年,科学家首次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经鉴定是
吲哚乙酸,1942年又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四、实验总结
(学生总结)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关键点
向光性
——→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尖端感受光刺激
——→尖端产生某种物质
——→分离鉴定这种物质
讲述: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了其他植物激素。

如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都有其特定的生理作用。

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拓展:(阅读材料)有关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继续探究与科学的不断发展
五、思考与练习
(多媒体)
教学后记:
师生就探究的事物提出问题,共同经历科学发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