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电算化常考的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电算化常考的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信息系统开发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软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将人员、设备、方法等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特定的规范和要求,开发和构建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处理系统。
在电算化领域中,信息系统开发流程是一种管理方法,它以一系列步骤和活动的形式,指导和推进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算化常考的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1.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信息系统开发的起点,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中,开发团队与用户充分沟通,获取用户需求,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确保开发出的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 用户需求调研:通过对用户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包括功能需求、业务需求、技术需求等。
- 需求规格说明: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详细、清晰、可验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用例模型、数据流程图、活动图等。
- 需求确认与评审:与用户进行多次确认和评审,确保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概要设计阶段概要设计阶段是在需求分析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系统的高层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模块划分、数据结构设计、接口设计等。
- 系统结构设计: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数据库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 模块划分与功能设计:将系统功能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和职责,并进行详细的功能设计。
- 数据库设计:设计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模型,包括表结构、关系、索引等。
3. 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是在概要设计阶段基础上,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概要设计中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现方案。
- 接口设计:定义系统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确保各模块能够协同工作。
- 算法设计:设计系统中涉及的算法和计算模型,确保系统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业务逻辑。
- 界面设计: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使其直观、易用、良好的用户体验。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概述: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以高效地处理和管理各种信息为目标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需要结合实际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关键步骤和相关技术。
一、需求分析1.1 业务需求在设计和实现信息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业务需求。
这包括对系统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以及与用户、组织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等。
通过详细的需求分析,可以确保系统能够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达到预期效果。
1.2 数据需求在信息系统中,数据是重要的资源之一。
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数据的类型和特征各不相同。
因此,对数据需求进行分析和定义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包括确定数据的结构、格式、存储方式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等。
只有清晰地描述数据需求,才能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实现提供基础。
二、系统设计2.1 架构设计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它决定了系统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常见的架构设计包括分层架构、客户-服务器架构和面向服务的架构等。
通过恰当选择和设计系统架构,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2.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构建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数据模型的选择、数据库表的设计以及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等。
常用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关系型数据库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库的结构合理、性能高效,并能够满足系统的数据操作和查询需求。
2.3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是用户与信息系统进行交互的重要环节。
好的用户界面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和满意度。
在用户界面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用户的习惯和使用习惯,采用人性化设计,简化操作流程,提供直观的展示和友好的交互方式。
三、系统实现3.1 编码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和规范,进行编码实现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
开发人员需要根据设计文档,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原则

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原则刘宏2017-8-5在为客户编写方案建议书或者编写设计报告中,经常会需要编写一些基本原则性的内容。
如:需求范围确定原则、需求变更管理原则、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原则、系统架构设计的原则、系统开发管理的原则等等。
近期在研究其他方面内容是,偶遇到相关的资料,认为一定的参考价值。
1.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为确保信息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应遵循如下的原则:2.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3.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原则4.总集成设计原则4.1.总体设计原则4.2.信息系统及应用支撑环境设计原则4.2.1.网络基础平台设计原则网络基础平台是整个国资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所有业务信息、监控信息以及业务数据传输的通道。
因此网络基础平台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如下主要原则:4.2.2.主机存储备份信息系统设计原则4.3.安全保障体系设计原则4.4.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4.5.应用信息系统设计原则4.5.1.数据采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4.5.2.信息发布信息系统设计原则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一期项目信息发布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将遵循以下原则:4.6.数据中心设计原则4.7.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体系设计原则4.8.项目管理原则在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一期工程总集成项目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将坚持如下指导原则:信息系统建设采用“总分总”的项目建设模式:4.9.人员培训原则种类繁复、内容庞杂、面广人多、要求不同、水平不一、时间跨度长、培训任务重是涉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一期工程培训的特点。
为使培训能顺利进行,并取得应有的效果,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一期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按以下原则开展有关培训:1)信息系统培训效果与节约费用二者并重;2)信息系统实际应用与培训内容紧密结合;3)信息系统培训方式与培训要求合理搭配;4)信息系统培训计划与培训资源相互衔接;5)信息系统个人能力提升和发展适当兼顾。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ISAD)是指在满足特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和构建,使之能够高效、可靠地完成任务和处理信息。
在信息化时代,ISAD是企业和组织成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从ISAD的基本概念、方法和重要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总结。
一、基本概念1.信息系统:指由人、计算机、软件、数据和过程组成的、用于支持组织目标并完成任务的系统。
2.分析与设计:分析阶段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和讨论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现有系统的问题及改进方案等,达到对系统的战略规划;设计阶段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系统和软件的设计,包括系统结构、功能、性能、界面等。
二、方法1.瀑布模型:按照顺序执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其中各个阶段是线性顺序的,每个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
2. 敏捷方法:强调迭代、自组织和快速响应需求的方法。
常见的敏捷方法有Scrum、XP、迭代开发等。
3.UML:全称统一建模语言,是对系统进行描述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语言,包括用例图、活动图、类图、时序图等。
三、重要性1.优化业务流程: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的分析与设计,可以发现流程中的瑕疵和问题,从而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确保信息安全:在ISAD过程中,会对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
3.实现业务创新:通过ISAD,可以将创新理念应用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推动业务创新和变革,帮助企业和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4.提高用户满意度:ISAD的核心是满足用户需求,通过与用户的充分沟通和理解,可以打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系统,提高用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乎到企业和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益。
通过ISAD,可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推动业务创新和提高用户满意度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课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课件第1章信息系统开发概论

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任一组织系统
资金流
伴随物流而产生的资 金的流动过程
物流
实物的流动过程
4
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 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 统和数据资源组成的人造 系统,目的是及时、正确 地收集、加工、存储、传 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 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 和控制。
人
软件
交互功能
硬件
数据
图 信息系统定义模型 5
6、适用范围
求已明确并且变化较少的信息系统
19
1.2.3原型法
1、基本思想
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初步需求进行 总结,然后构造一个合适的原型并运行, 此后,通过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对原型 运行情况的不断分析、修改和研讨,不 断扩充和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至 得到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为止。
图 工作流程 20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可描述为
➢ 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 上抽象的结果。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各种 对象的某种组合结构来定义和描述;
1、基本思想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 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 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
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时,应从最顶 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新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 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
1初始期
2普及期
由于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处理需求的 增长,造成财务支出大幅度上涨, 企业领导不得不对之进行控制,注 重采用成本/效益去分析应用开发, 并针对各项已开发的应用项目之间 的不协调和数据冗余等,进行统一 规划。这一阶段的效益可能比第二 阶段还要低。
我认为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我认为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领域。
虽然它们在某些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我认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定义和范畴的不同计算机技术主要指与计算机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包括计算机的设计、制造、维护、操作和应用等方面。
计算机技术更加注重计算机硬件与运行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它是计算机领域的核心。
信息技术则更为广泛,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还包括了与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相关的各种技术。
信息技术强调的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方法,它关注的是信息的价值和利用,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好地处理和传播信息。
二、研究内容的差异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及其系统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编程语言等。
它注重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信息技术的研究内容则更为综合,包括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等。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海量的信息组织、存储、传输和利用起来,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应用领域的差异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领域。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各行各业,如教育、医疗、金融、制造业等。
它可以帮助解决复杂的数据处理和计算问题。
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从数字化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智能设备的开发等,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贡献。
四、学科侧重点的差异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其侧重点主要在于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研究。
它注重计算机的工程应用和技术开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涵盖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等方面。
信息技术则更加注重信息的处理和利用,侧重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第一章信息(1)通俗解释:信息就是人们关心的消息或者知识。
(2)某则消息或者知识只有对接收者的行为或者思维活动产生影响时,才能称为信息。
(3) 从系统的观点来定义信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源:消息的发生者。
信宿:消息的接收者。
载体:传播信息的媒介。
通道:信源和信宿之间信息交换的途径与设备。
信息反馈:如果把信息接受者(信宿)作为主体,信源作为客体,主体接收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评价、决策),根据处理后的信息付诸行动(实施)。
主体的行动反过来又影响客体,这种影响称为信息反馈。
信息与数据的概念和区别:信息可以脱离原物质而借助于载体运输。
(1)什么是数据?在信息处理中,信息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接收者(人或机器)可以识别的符号。
可以是字母,数字或者其他符号,也可以是图形、图像、声音等等。
(2)什么是信息?即经过加工的数据。
但是在不影响问题理解的情况下,常常对“数据”和“信息”这两个术语不做区别地使用。
信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只对其具有某种需求的用户才会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信息与决策者密切相关。
(3)数据和信息的关系是什么?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信息则是数据的含义。
数据就是信息的原材料,信息系统就是把数据加工成适合用户使用的形式——信息。
信息的主要特性有哪些?(改错多选)(1)可传输性:信息由信源发出以后可以借助于载体以相对独立的形式运动,也就是说信息可以脱离其信源进行传输。
(2)可存储性:信息借助于载体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存储起来,存储的信息亦可在适当条件下进行传输。
(3)可加工性: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加工,其目的是反映信息接收者获取和利用信息的特定的需求。
信息的内容是语法、语义和与用三者的统一体,信息的加工过程要保证上述三者的统一不受损害,以免造成信息的失真。
(4)共享性:一个信息源的信息可以为多个信息接收者享用。
(5)时滞性:任何信息从信息源传播到接收者都要经过一段时间。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深入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Microsoft Visio 用于绘制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等;SQL Server 用于数据库设计和管理;Eclipse 或Visual Studio 等集成开发环境用于系统的编程实现。
硬件方面,使用了性能良好的个人计算机,配置满足实验所需的软件运行要求。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系统规划首先,明确了实验系统的目标和范围。
以一个小型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为例,确定系统需要实现订单的录入、处理、查询、统计等功能。
然后,进行了初步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等方面。
(二)需求分析通过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和调研,收集了用户的需求。
使用用例图和用例描述详细地记录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用户角色、系统功能、业务流程等。
同时,还分析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三)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
确定了系统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关系,绘制了系统的架构图。
2、详细设计(1)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关系等。
使用 ER 图进行了概念模型设计,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模型,创建了数据库表。
(2)界面设计设计了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登录界面、主界面、订单录入界面、查询界面等。
考虑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和界面的美观性。
(3)模块设计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算法、流程、输入输出等。
(四)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使用选定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进行系统的实现。
编写了代码,实现了各个功能模块,并进行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五)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它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处理,辅助各级管理决策的有机整体。
它包括硬件、软件、数据、过程和人等五大组成部分。
硬件有信息系统物理层的各项组成;软件是指控制硬件运行并产生所需信息与结果的程序,包括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数据是信息系统生成信息的原材料,是管理信息系统所要处理的对象;过程描述系统各级用户所要执行的要到达指定结果的任务和组织的功能,它是信息系统的构件块,定义了系统内的规章制度,确定了系统所要完成日常任务与事务;人即系统的最终用户。
信息系统开发要完成对开发对象的描述、开发对象的分析、开发对象的实现、创造和选择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对开发结果的评价、管理和控制开发质量。
研究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目的是要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降低开发成本。
总之,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是由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是一套有组织的程序。
信息系统功能成份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信息输出,其中,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将将数据加工处理成信息的系统即为信息处理系统。
此外,信息传输系统则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只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信息系统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信息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单项事务处理、系统处理,支持决策,综合集成。
在单项事务处理阶段,有关的管理业务在计算机上按项目分别进行的,不同的项目之间在计算机上没有联系,这一阶段是信息系统的雏形阶段。
形成时期是20世纪50~70年代,在单项事务处理阶段,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文书、报表、统计等一些基本事务的处理工作的效率。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一、引言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来设计、构建和实现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企业和组织实现管理和业务流程自动化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围绕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展开详细的探讨。
二、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信息系统开发中最传统和常用的一种开发方法。
它将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以及运营维护等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依序进行,并且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瀑布模型的特点是结构清晰,便于管理和控制,但是开发周期长,缺乏灵活性。
2.1 需求分析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团队与用户合作,收集和整理用户需求,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确定系统的范围和目标,并建立基本的用户界面原型。
2.2 系统设计阶段在系统设计阶段,开发团队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划分,制定软件架构和数据库设计方案。
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确定系统的逻辑流程和数据流程,为编码实现阶段提供详细的设计文档。
2.3 编码实现阶段在编码实现阶段,开发团队根据系统设计的文档,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代码的编写。
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根据设计要求,高效地实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并进行单元测试。
2.4 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开发团队对已经编码实现的系统进行系统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等多个层次的测试工作。
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错误和缺陷,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2.5 运营维护阶段在运营维护阶段,开发团队负责系统的发布上线、系统的运行维护和bug修复等工作。
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并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和反馈。
三、敏捷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方法是一种迭代与增量的开发方式,它强调团队合作、灵活性和响应变化。
与瀑布模型相比,敏捷开发方法更加适应项目需求容易变动的情况。
3.1 ScrumScrum是敏捷开发方法中一种常用的框架。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课程代号:07354030 学时数:1周学分数:1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本课程设计的地位、任务和作用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通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围绕着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结合现实开发需求,深入理解生命周期法、原型法、CASE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本课程设计的相关课程在进行本课程设计之前要求学生具备如下的知识和操作经验:1.熟悉Windows或Linux环境并能熟练操作。
2.系统学习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课程。
3.利用《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算法设计。
4.用当前主流程序设计语言(如:PowerBuilder、Java等)进行编码实现。
三、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用当前主流程序开发设计工具(例如VB、Eclipse、Delphi、PowerBuilder 等,现先选用PowerBuilder或Eclipse作为主要的设计工具)开发一个小型信息管理系统。
可选用结构化开发方法,或者使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具体要求如下:1.基本要求(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等。
2.主要内容1)选定调查、可行性研究,设计目标,进行信息系统规划;2)进行用户需求分析;3)总体设计、详细设计;4)系统实施、测试、试运行。
精品文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第3章

4. 信息系统的管理 信息系统的管理是由管理者在信息系统生存周期的各个阶 段,通过有效地组织和控制参与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资源,使 之有效地达到该阶段的预期目标的综合过程。根据信息系统建 设的任务划分,可以分为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维护管理和运行 管理,根据信息系统管理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信息系统人员 管理、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
第3章 信息系统建设
在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正确地处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系统目标与系统功能、结构的 关系,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内部诸多要素相互之间的 关系,系统各建设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建设各项工作之间的 关系,系统建设各工作阶段之间的关系。最终把信息系统建设 成为一个满足社会企业大系统的要求,与系统环境形成和谐关 系,目标明确,功能、结构合理的社会系统。
第3章 信息系统建设
从上述可见,建设成功的信息系统受制于多种复杂因素, 其中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组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技术 因素和社会因素,认识因素和态度因素,工程因素和管理因素 等。大量实践证明,要建设成功的企业信息系统,首先,要求 企业领导者和工程主持者具有较高的信息知识素养和综合管理 水平,企业具备建设信息系统的内外部条件;其次,要求企业 领导者和工程主持者对信息系统建设所涉及到的复杂因素、信 息系统建设的内在规律和信息系统的特点有深刻的理解;第三, 企业领导者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并亲自参与和组织信息系 统的建设工作;第四,提供信息系统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队伍、 资金、场地等必要条件;最后,选择适宜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技术和环境。
第3章 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面临大量的业务领域知识,企业内部和外部 大量的信息要收集到信息系统内部,作为信息系统加工处理的 对象。企业的业务、管理和决策的知识和方法要反映到信息系 统之中,作为信息系统处理的算法和模型。信息的收集以及业 务、管理、决策的系统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两个专业方向。
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从专业定义、学科发展、就业前景等方面对这两个专业进行比较和阐述。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到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核心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以及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信息化时代中应对各种复杂的信息处理和计算问题。
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则相对更加专注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是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具备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力。
尽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个专业都是在应对信息化时代的需求而设立的。
无论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都旨在培养能够应对信息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
两个专业都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无论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广阔。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毕业生可以在各个行业从事与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系统设计相关的工作,如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
然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有一些区别。
首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更加注重信息科学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加注重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更加综合和广泛,涉及到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作者:刘鸿旗王海龙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33期刘鸿旗1 王海龙2(1,内蒙古阿拉善太西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阿拉善 750329;2,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气象局内蒙古阿拉善 750336)摘要:为了适应变化的形势获得竞争优势,各单位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而稳定可靠的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办公效率,减少单位开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利用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对综合信息进行处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相关管理人员工作方面的工作量。
关键词: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 jsp struts hibernate oracle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各个企事业单位中各职能部门间能快速准确的传达信息,进行信息的交互。
在功能方面实现部门间可以快捷的进行信息交流,信息发布、文件的上传下载等。
设计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
1 系统开发技术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是基于B/S结构的服务系统,它的开发主要采用JSP、struts2、hibernate等编程技术,结合后台数据库oracle 10g综合应用完成本系统。
利用UML建模技术,实现用户的功能描述。
以上技术相结合,较好的完成了计算机系综合信息系统。
2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本计算机系综合信息系统主要分为前台界面框架、信息发布管理、业务管理、文件上传下载、系统管理、用户管理这六大模块。
根据本系统服务对象的不同,本系统分为上级部门、下级部门、管理员三种用户。
下级部门可以对自己的基本信息进行查看和修改,查看文件列表并选择相应文件进行下载及操作等;上级部门可以对自己的基本信息进行查看和修改,发布单位内部最新动态及实时任务,对下级部门的工作进行在线考核等;管理员可以对系统功能进行开启或关闭,批量录入单位工作人员的信息,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互通,上传相应的文件和发布相关的信息等。
2.1 系统的需求与分析基于不同用户对象的应用程序是不一样的,用户对象包括上级部门、下级部门和管理层。
校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1常规 管 理下 出现 的很 多 问题 . 以前 的 学校 管理 都是 手工 进 行 的 . 2 刨 O世纪 8 O年代 . 续 陆
根据数据流程分析结果 , 确定 数 据 库 名 、 明 、 段 名 、 表 字 字段
类 型 和 字段 长度 。
4 系 统 设计 . 41总体 设 计 . 考 虑 校 园 网 将 整 个 学 校 的各 个 部 门 联 系 在 一 起 的优 点 . 系
2可 行性 研 究 .
31 统 数 据 流 程 图 .系 校 园计 算 机 信 息 管 理 系 统 的数 据 流 程 图 ( 以教 务 管 理 子 系 统 为例 ) 图 1 见
图 1 教 务 管理 子 系统 数 据 流 程 图
3 . 据 数 据 流 程 图 . 成 系统 的初 步 界 限 2根 形
维普资讯 //
18 8
福
建
电
脑
20 0 6年第 1 0期
校园计算机信息管理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吴
1 概 述 .
方
f南京 化 工 职 业技 术 学 院 信 息技 术 系 江 苏 南 京 2 0 4 10 8) 教 务 管 理 子 系统 完 成 校 历 编 排 、 学计 划制 定 、 教 教学 进 程 编 排 、 学任务落实 、 表编排 、 教 课 考试 安 排 等 功 能 。 4 )图书 馆 管 理 子 系 统 随着校园网的发展 。 信息管理成为校园 网上的焦点 。 网络将 图 书馆 管 理 子 系统 完 成 图书 采 编 、 库 、 询 、 通等 管理 。 入 查 流 各系部、 各部 门联系在一起 。 通过信息传 输 . 使各个 部门通过快 速、 准确 、 效 的 信 息 传送 , 时 了解 学 校 动态 和 兄 弟 部 门 的情 高 及 5 教材管理于 系统 ) 况 。在 校 园 网上 建 立 管理 信息 系 统 是 为 了更 充 分 的 利用 好 学 校 教材管理子 系统 完成 教材的需求 、 征订、 发放 、 结算等功能。 的 人力 、 力 、 力 和 信 息 资源 。 进学 校 的 内部 动 态 管 理 。 到 财 物 促 达 6 )教学 设 备 管 理子 系 统 教学设 备管理 子系统完成教 学设 备的需求 、 采购 、 入库 、 领 高效 管 理 、 息集 成 的 目标 。 信 用 、 废 、 计 等 功 能 报 统 1 . 园计 算机 信 息 管 理 系统 的关 键 问题 2校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一、概述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支持特定业务领域的信息处理与应用的系统。
其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将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与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构建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高效稳定的信息系统,以达到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转型、数字战略实施等目标。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模块开发、测试等环节,对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探讨。
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收集详尽的业务需求和功能要求。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业务分析: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及业务量,并将其转化为系统的多个功能模块。
2、功能设计:根据业务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功能设计方案,不断修正和完善,确保系统实现最终的要求。
3、用户交互设计: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设计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用户交互界面,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系统的易用性。
4、安全性分析:考虑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求,设计相关的安全策略、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
5、性能评估:根据系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进行性能分析与测试,确保系统平稳、高效的运行。
三、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是将需求分析的结果反映在系统结构上的阶段。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系统的硬件、软件支付结构、模块间的通讯关系、交互界面的设计等方面,以及选择和确定系统所采用的开发技术。
1、架构风格: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及数据量的大小确定系统的架构风格,比如基于MVC、SOA或者微服务架构。
2、硬件结构:根据库房带宽、服务器配置等特别条件选择硬件设施,比如大数据系统需要优化计算资源与大规模数据处理。
3、软件结构:设计系统软件大小和框架,建立系统整体技术栈。
“响应式”设计成为今后发展趋势,体现在面向对象和细节上。
4、实现技术:根据仿真模拟、数据分析、解释推理、自动控制技术等开发工具选择和确定系统所采用的计算技术和开发框架。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名词解释:信息系统:指在经济或社会的组织中,以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既包括设备和技术,又包括人员与机构在内的综合系统。
CASE(信息系统建设的软件工具) :从概念说,是一类专门用来帮助人们建设信息系统的软件,是一类专用的、特别为信息系统建设人员服务的软件。
BSP方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是进行组织的信息系统规划的一套规范方法。
CSF方法:即关键成功因素法,是进行信息系统规划的另一种类型的方法。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指将软件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指将软件看成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软件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
软件构件:软件系统中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可以明确辨识,接口由规约指定,与语境有明显依赖关系,可独立部署,且多由第三方提供的可组装软件实体。
软件复用:是将已有的软件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系统。
继承性:如果一个类A继承自另一个类B,就把这个A称为B的子类,而把B称为A的父类。
继承可以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的各种属性和方法,而不需要再次编写相同的代码。
封装性:将抽象得到的数据和行为(或功能)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将数据与操作数据的源代码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类”。
简答题:1.使用生命周期法的条件。
生命周期法适合以下的场合:1)用户需求定义可以明确;2)系统运行程序确定、结构化程度高;3)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环境变化不大;4)开发过程要求有严格的控制;5)研制人员对系统任务了解且熟练程度较高;6)系统文档要求祥而全;7)开发成果重复使用等。
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包括的内容。
1)系统规划阶段,根据审议通过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开发计划书。
2)系统分析阶段,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信息系统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设计
3、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是介于自行开发与委托开发之间的一种方式。合 作开发方式对用户单位的技术力量(即开发能力)有一定 要求。与委托开发一样,要寻找好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 的实力、经验、业绩、能力是应该首先考虑,主要看合作 伙伴的技术水平。用户单位主要是参与管理和业务的处理。 这种开发方式的优点是可充分发挥科研技术机构技术力量 强。用户单位人员对管理业务熟悉的优势,共同开发出具 有较高水平而又适应性强的系统,系统维护起来比较容易, 也有利于用户单位计算机应用队伍的培养与提高。其主要 缺点是:合作的界限如何划分,责、权、利如何明确存在 一定的难度。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4、购买(租用)软件包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商品化软件、通用化软件将 越来越多。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或租用)软件包 是最省力、最便捷、最经济的开发方式。尤其对于自身不 具备系统开发能力的中、小型企业适用。同时国内外系统 开发人员的待遇越来越高,使得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的成 本都很高。应该提出,由于各个单位(即使是同类型的企 业)都有自己个性,管理模式也有差异,因此,通用化软 件要完全通用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有一个二次开发的过 程。目前出售或出租商品化软件的公司都提供了维护服务, 并负责安装、调试、更新、升级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自行开发的主要优点是:可锻炼本单位计算机开发应用 的队伍,当企业管理业务有变化或发展时,可以及时对 系统进行变更、改进和扩充,即有利于系统维护。其主 要缺点是:开发人员受到本单位领导思想的束缚,不易 开发出一个高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且全部都要用本 单位内部的费用。 2、委托开发 委托开发是把系统开发任务委托软件开发公司或科研单 位进行开发。由于整个开发工作委托给外单位,故选择 好具有开发经验、又熟悉本系统业务的委托单位,并正 确地将企业对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传达给委托单位, 就成为开发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事前应当在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委托开发的单位提出系统开发任务 书,明确新系统的目标、范围和总的功能需求。如
第6讲-信息系统的开发概述

2000 价值链
财务
1970
人事 帐务
物料需求 1975 计划 MRP I 销售
需求链 (零售企业) 1995
1975 成本核算 1980
供应链 (制造企业) 制造资源 计划 MRP II 1990
1980
13
2、信息系统涉及的问题
2.1 2.2 2.3 2.4 2.5 2.6
45
4、阶段论——诺兰阶段模型的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三个阶段
集成阶段
数据管理
数据1
数据统一 数据2 数据3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主导 原型法,小型局部系统,过程简
单 面向对象,难以用于系统分析以 前的开发环节 CASE法,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39
开发过程各环节所占比重
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需求分析和管理功能比重大 编程与调试,只有不到10%的工
作量
阶段 工作量/% 调查 >30 分析 >40 设计 <20 实现 <10
30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特点
面向用户的观点 加强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 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工作 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应分别进行 使用结构化、模块化方法 严格按照阶段进行 充分考虑到变化的情况 工作文件标准化、文献化
3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阶段划分
系统请求 初步调查 系统维护 可行性研究 系统 系统评价 系统 规划 批准 运行 系统切换 详细调查 系统的 系统 生命周期 调试 实施 需求分析 系统 编写程序 分析 系统 提出逻辑模型 用户同意 设计 领导批准 用户同意 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 领导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为了适应变化的形势获得竞争优势,各单位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而稳定可靠的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办公效率,减少单位开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利用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对综合信息进行处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相关管理人员工作方面的工作量。
关键词: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jsp struts hibernate oracle
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各个企事业单位中各职能部门间能快速准确的传达信息,进行信息的交互。
在功能方面实现部门间可以快捷的进行信息交流,信息发布、文件的上传下载等。
设计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
1 系统开发技术
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是基于B/S结构的服务系统,它的开发主要采用JSP、struts2、hibernate等编程技术,结合后台数据库oracle 10g 综合应用完成本系统。
利用UML建模技术,实现用户的功能描述。
以上技术相结合,较好的完成了计算机系综合信息系统。
2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本计算机系综合信息系统主要分为前台界面框架、信息发布管理、业务管理、文件上传下载、系统管理、用户管理这六大模块。
根
据本系统服务对象的不同,本系统分为上级部门、下级部门、管理员三种用户。
下级部门可以对自己的基本信息进行查看和修改,查看文件列表并选择相应文件进行下载及操作等;上级部门可以对自己的基本信息进行查看和修改,发布单位内部最新动态及实时任务,对下级部门的工作进行在线考核等;管理员可以对系统功能进行开启或关闭,批量录入单位工作人员的信息,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互通,上传相应的文件和发布相关的信息等。
2.1 系统的需求与分析
基于不同用户对象的应用程序是不一样的,用户对象包括上级部门、下级部门和管理层。
他们以WEB方式访问数据,对系统实现和数据库方面的知识没有什么要求,只需简单的界面操作。
下面简单介绍这三个用户对象的使用范围:
下级部门进入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后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浏览,并对有用的资源进行下载;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本人基本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
如果自己的联系方式未完善或不正确可以进行完善或修改。
当业务管理功能开启后,可对所有上级发布的任务进行查看,同时可以查看某个任务所属的上级部门信息。
上级部门进入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后可以在网上浏览信息和公告,下载所需的文档等资源;当管理员开启业务管理功能后,上级部门登录系统后可以发布自己的任务并对任务进行修改或删除。
管理员要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负责,对系统进行管理,他们的
工作包括文件管理、信息管理、用户管理和业务管理;文件管理包括:对文件的上传及更新删除等;信息管理包括:发布信息及公告,并对其进行管理。
系统的安全性是不可忽略的方面,本系统的合法用户是上级部门、下级部门和管理员,在进入系统前都要进行身份验证,如果有非法进入,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拦截并记录下登录信息,方便管理员的查看和进一步的加强防护措施,确保整个系统稳定的运行。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该平台来代替以前文秘工作,把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任务下达和过程处理都通过网络来交互实现。
该平台实质上是一个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用户组成。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上、下部门间信息管理
上、下部门间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查看工作人员信息、修改基本信息、修改密码。
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查看本人的基本信息,如果本人的联系信息不完善或不正确可以即时的修改,以方便部门间所有人的联系。
系统初始密码都为123,因此用户登录系统修改自己的密码,便于自己管理。
2.2.2 业务管理
首先各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部门间任务,上级部门管理者(授予管理员身份)进行任务审核,包括上报任务难易是否合适及人
数的限定,若符合要求,则通过审批,若不符合审批要求,则和相应的部门进行沟通,使任务达到要求。
上级部门在任务审批通过后即可发布任务,管理员待全部审批完成后开启业务管理系统。
2.2.3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上级部门管理和下级部门管理,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护用户的信息。
由于各部门间的信息很多,管理员不方便直接进入数据库导入数据,因此就要增加管理员批量导入数据这个功能,管理员事先按照规范填好Excel表格数据,然后登录系统后可以对各部门间的信息进行批量导入,当有单个的用户需要录入时,就要单个录入。
2.2.4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包括文件上传下载和删除,因为在业务管理过程中,各部门要下载一些相关的文档,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可以上传与业务相关的文件以及对文件进行删除等。
3 系统运行及实现
计算机系综合信息系统采用MVC框架,运用了当前流行的Struts2+Hibernate等,使开发更加快速,让开发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业务逻辑的处理上。
前台界面采用了Div+Css布局结构,并使用了
Ajax技术,使页面加载更加迅速并页面更加美观大方。
后台数据库选用了Oracle数据库,使数据的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实验证明系统运行正常并实现了相关功能。
4 结束语
计算机系综合信息系统是通过前期充分的调研和设计再加上后期完善的开发,很好完成了本系统。
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本系统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事业单位文秘人员的压力,使上、下级部门间迅速的进行信息的交流,给部门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 应吉康等.J2EE企业级应用构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0-163.
[2] 胡欣杰,陆川.Oracle 10g宝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孟劼.精通Spring—Java轻量级架构开发实践.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