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表格式教案)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学习方式
合作式学习
教学准备
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数学题卡、椅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基础练习。
二、看图列算式。
三、提高练习。
三、游戏提高练习。
1、计算,完成练习三第4题。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和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完成练习三第3题,分小组进行计算,每个小组一题,小组内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讨论,并汇报学习成果。
5、以竞赛的方式完成练习二第3题,看谁做得快。
在十几减9的计算中,我们学会了两种计算方法,都有什么?(破十法和做减想加),在十几减9的计算中,同学们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自习观察图片,看图列出算式。
利用学具初步计算并汇报结果。
不用学具,尝试独立计算。
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按要求完成第一题。
用破十法来完成第二题。
小组内合作,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教师出示的题目。
汇报学习成果以与学习方法。
独立进行计算并汇报学习成果以与学习方法,与教师共同进行订正。
与教师共同进行知识总结。
板书
十几减几(2)
13-7=6
想6+7=13 算13-7=6 13-6=7
15-6= 12-5= 13-4= 12-3= 11-2=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二单元)
芒章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年级数学科:课时第一课时十几减九时间主备人年长银所在学校芒章中心小学教材分析教科书第8—10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复习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9十99十29十59十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9十()=149十()=159十()=169十()=17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自主解答组织交流复旧促新自由汇报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单元备课稿
单
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
学重难点1、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法学法设计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问题意识,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加强高效率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十几减9》
教学内容: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2.1 《十几减九》例1 教案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9个,还剩一个,如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试着摆一摆。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15 – 9 = 6
5 10
1
三、巩固练习
见课件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减法,大家想到了很多好办法来计算“十几减9”,想必你一定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的又对又快吧。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研究这部分内容,希望大家把你们好的办法都能用上,算的又对又快。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教具演示(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找出圆并感知圆,得出其是平面图形。
(2)比较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2、师生对话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教师课件演示,并注意与球的区别,设置车轮是圆形的悬念。
(二)、探索新知。
1、各部分名称介绍(1)师画圆,生注意观察(2)讲解圆心的定义,并让学生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径、直径,明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4)新授中的巩固:在圆内找半径和直径。
(根据课堂变化出示课件巩固圆的知识)2、画任意圆和固定圆(1)生画一个任意的圆。
(2)继续画一个固定的圆,并剪下来。
3、操作与发现(1)明确要求,分小组进行操作。
(2)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
(3)学生操作后交流,并将交流结果记录在发现纸上。
(4)学生反馈交流信息,师生共同评价。
(三)、新知巩固1、基本练习,巩固本节课圆的知识。
2、发散性练习,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
(四)、运用实际用本节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始留下的车轮问题。
(五)、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进行总结或延伸。
四、课后反思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讲稿集体备课解读稿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备课讲稿亲爱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叫,来自第八实验小学。
首先感谢教研室搭建的平台,让我能有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单元备课的内容,同时我的备课发言,只是一孔之见,意在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今天我将围绕“有效的课堂源于读懂教材”这个主题与大家交流,分享的内容是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单元备课,我将从两个大方面与大家交流:一、教材整体分析二、教材具体内容分析、建议其中教材整体分析又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课标要求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具体内容分析、建议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3.教材内容及编排特点4.单元教学目标5.教学重难点6.教学建议一、课标要求: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口算,第二部分是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这两部分都有明确的要求。
在计算方面:《标准》不但在评价建议中提到,到学期末每分钟能做8至10道题,而且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解决问题方面:《标准》在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遵循了这项要求。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学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同时也为后面第六单元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了基础。
20以内退位减法属于“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整个小学阶段的“数与代数”包含以下几部分: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年级下册的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二年级上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后续的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四则运算等。
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数与代数”知识中,20以内退位减法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做好了铺垫。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定稿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熟练的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1、重点、难点:(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突破措施:(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问题意识,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加强高效率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张霞)单元知识拓展:1、看图计算秋天,果子熟了。
梨熟了,苹果也熟了。
果园里漂亮极了。
老师在黑板上贴出雪梨苹果图。
□+□=□ □+□=□□-□=□ □-□=□老师: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几个雪梨?你们能根据这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请你们打开小方格本来写一写。
看谁写得又对又漂亮?2、解决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精品4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知道10个十是100。
2、会用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能对物体进行计数并利用位值表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用100以内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过程:引入1、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介绍面包房面包装箱的过程。
每袋10个面包,10袋面包装1箱,这就是十的捆扎。
2、看图,数一数袋中有几个面包?一共有几袋?学生回答:每个袋中的面包数是一样的,都是10个,一共有10袋。
然后将结果登入表格内:箱、袋、个百位、十位、个位左边的表格栏目是“箱、袋、个”,结论是:一箱面包,右边的表格栏目是“百位、十位、个位”,结论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小兔具体指出:百位上写1,十位、个位上写0,表示100。
百位上的1表示1个百。
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二、认识百数图1、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2、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各种不同的观察与计数方法应该由孩子们来展示和说明。
例如10+10+10+10+10...,横的(行)或竖的(列)相加;50+50横的或竖的相加;5+5+5...横的或竖的相加;25+25+25+25横的或竖的`相加。
所有学生都应该知道:每一行(列)都是10个点,一共是10行(列)。
练习在百数图上表示整十数的练习(题2)“摆出40(60,70...)个点。
”孩子们先用遮片在百数图上露出40(60,70...)个点。
如左图摆出了40个点。
在百数图上做加减法出示百数图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学生可能会说1个十加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
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2、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b1.co m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集体备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计算部分,教科书分三个部分进行编排,即十几减9,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共安排了4个计算例题,将十几减8和十几减7、6作为独立的例题进行教学,既延长了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认识、理解和训练,又关注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
4个计算例题的编排中,都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题目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给学生留出了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但是“破十法”是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
解决问题部分,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此之前解决的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一般都是可以通过数数数出来的,所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数来解决。
本单元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有的没有直观呈现,只通过文字来给出,因此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只通过数数来解决,还要能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来解决。
学生已经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并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重要基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很多学生也会计算,但只是习惯性地知道计算结果,不一定理解其算理,算法也不一定很清楚。
这也是教学时的难点:一方面,看起来学生会算,事实上学生不会算,只是背答案;另一方面,学生以为自己会算而不认真学习,事实上也并不会算。
如果不清楚算理,没掌握算法,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计算学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
2.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了,为了报道这次盛况,学校的“世博小记者”代表利用暑假坐火车到上海亲历世博盛况。
他们正好买了上、中、下三张卧铺车票,亮亮不在明明的上面,也不在东东的下面。
你知道他们在火车上的位置吗?请你连一连。
亮亮东东明明教学反思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五、达标测试1.小动物们去郊游。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老师:符小花参与人员:朱秀琴、陈艳飞、周韶华、龙群英、张倩、程楠楠(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探究一下,可以用小棒或圆片代替气球摆一摆。
3.听取各组的探究结果,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板书。
4.组织学生评价,看看哪种方法最简便。
预设生1:数数法:从15个中一个一个地拿走,共拿走9个,还剩6个。
生2:连减:先从15个中拿走5个,再拿走4个,还剩下6个。
生3: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两部分,从10里面减去9,把剩下的1和5合起来就是6。
4.观察比较,说出自己喜欢的算法。
预设生:我们比较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破十法”能使计算变得简单,很快就能算出结果。
5.组织学生再次动手操作,重点体验“破十法”。
(1)请刚才用“破十法”计算的同学再演示一遍,让全班同学观看。
(2)请其他同学照样子摆一摆,并把计算过程表达出来。
6.实际应用:计算12-9。
7.小结: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些算式,都是先算10减9,这样的算法就是“破十法”。
提问: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19呢?20呢?归纳整理: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就是由2个十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1.圈一圈,算一算。
△△△△△△△△△△△△△△14-9=2.看图列式计算。
(个)四、课堂小结 :1.和学生一起回顾“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说一说,画一画,列出算式,汇报并说说算理,小结各种不同的算法并板书,对比每一种算法,重点讲解“破十法”的原理,并让学生掌握这种算法。
练习圈一圈,要强调用虚线圈,这里学生会忘记圈,或者没有用虚线圈。
作业设计阳光同学第8页。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是让学生自己找信息提问题,独立探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吸收和消化,在掌握,理解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会了四种“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分别是一个一个减、平十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通过对比每一种算法的优点,让学生掌握其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当然,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差异性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更好的因材施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4和5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4和5,理解它们的意义。
2. 培养学生数的组成和数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4和5的写法和读法。
2. 理解数字4和5的意义,能够进行数的组成和数数。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4和5。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数、抓取等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字4和5。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数字1和2。
2. 展示数字4和5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4和5。
3. 讲解数字4和5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跟读。
4. 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理解数字4和5的意义。
5. 进行数的组成和数数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数字4和5的掌握。
第二章:认识数字6和7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和7,理解它们的意义。
2. 培养学生数的组成和数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和7的写法和读法。
2. 理解数字6和7的意义,能够进行数的组成和数数。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6和7。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数、抓取等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字6和7。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数字3和4。
2. 展示数字6和7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6和7。
3. 讲解数字6和7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跟读。
4. 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理解数字6和7的意义。
5. 进行数的组成和数数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数字6和7的掌握。
第三章:认识数字8和9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8和9,理解它们的意义。
2. 培养学生数的组成和数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8和9的写法和读法。
2. 理解数字8和9的意义,能够进行数的组成和数数。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8和9。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数、抓取等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字8和9。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数字5和6。
新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过程:
一、复习引入
猜一猜
1.(出示图片)这是淘气从上面看到的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一个正方形,猜一猜,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魔方、粉笔盒。。。。。。
2.(出示图片)这是笑笑从侧面看到的一个物体形状,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书柜、衣柜。。。。。。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同一方向观察。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同桌间说一说。
学生汇报。
对!我们要仔细观察事物,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从侧面看从后面看从上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XX小学教学用笺
教学设计
交流与反1、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第一课时
内容看一看(一)
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一、教案设计主题: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内容:1. 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实例,如:“有5个苹果,又拿来了3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发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用手指或者小木棍等工具帮助自己计算。
(二)讲授新课教师先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演示。
比如“5+3=?”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指数一数,然后再得出答案。
同样,减法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教授。
(三)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一个“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让学生模拟购买物品的过程,需要用到加减法的知识。
(四)总结归纳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五、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每堂课结束后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以上就是关于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教案资料
4、加强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在明白数学信息的意思的基础上,提出合适的问题,也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列式计算。
本单元各教学内容备课要点(含各教学内容的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重点难点的主要策略、教学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等)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教学策略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基础。
2、对“破十减”的算理不理解的学生,要给他们学习体验的机会,让会的学生帮助其理解,尽快掌握方法。
附件4:
潭岗小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情况记录
时间
2018年3月12日
(完整版)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整理人:孙红
一、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时间教学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但学生已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下雨了”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素材,通过老师分别给4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的时间为话题,激起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从而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然后通过自主练习,认识钟面,学会读“整时”、“几时半”、“大约几时”。
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浓浓的师生亲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二、第二单元实化教学目标:
1.会画接近几时的大约几时。
2.体会一分钟有多长。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
第一课(第一信息窗):认识钟表
原虚化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会画接近几时的大约几时。
体会一分钟有多长。
评价方法设计:1、会画快到6时和刚过6时的钟面上
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2、让学生闭上眼睛数一数一分钟能背多少古诗。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表格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表格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1-51.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5能够进行数字1-5的书写和点数1.2 教学内容数字1-5的认识数字1-5的书写和点数1.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1-5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数字1-5。
2. 讲解数字1-5的书写顺序和规则。
3. 进行数字1-5的点数练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点数1-5的物品。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用手指或者物品进行数字1-5的点数练习。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2.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10能够进行数字6-10的书写和点数2.2 教学内容数字6-10的认识数字6-10的书写和点数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6-10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数字6-10。
2. 讲解数字6-10的书写顺序和规则。
3. 进行数字6-10的点数练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点数6-10的物品。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用手指或者物品进行数字6-10的点数练习。
第三章:加法运算3.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3.2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的概念和规则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3.3 教学步骤1. 讲解加法运算的概念和规则,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
2. 用图片或者实物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示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
3. 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用手指或者物品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
第四章:减法运算4.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4.2 教学内容减法运算的概念和规则简单的减法运算练习4.3 教学步骤1. 讲解减法运算的概念和规则,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
2. 用图片或者实物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示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减法运算。
3. 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减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
4.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用手指或者物品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练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退位的含义,掌握破十法、平十法等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兔子采蘑菇,小兔子一共采了 15 个蘑菇,篮子里装了 8 个,地上还剩几个?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1、以 15 8 为例,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计算。
先拿出 15 根小棒,然后从 15 根里面去掉 8 根。
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引出破十法。
把 15 分成 10 和 5,先算 10 8 = 2,再算 2 + 5 = 7。
结合小棒演示,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
3、介绍平十法。
把 8 分成 5 和 3,先算 15 5 = 10,再算 10 3 = 7。
同样通过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解。
(三)巩固练习1、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
2、游戏:开火车。
老师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快速说出得数。
(四)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破十法和平十法。
2、强调计算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要认真仔细。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作业。
2、让学生回家给家长说一说今天学到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思考中掌握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表格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表格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1-51.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5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数数1.2 教学内容:引入数字1-5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数数练习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1.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如苹果、球等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数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数字的大小顺序1.4 作业与评价:布置一些数数的练习题,如数一数有几只苹果观察学生的数数能力,是否能够正确数出数字1-5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2.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10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数数2.2 教学内容:引入数字6-10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数数练习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2.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如球、玩具等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数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数字的大小顺序2.4 作业与评价:布置一些数数的练习题,如数一数有几只球观察学生的数数能力,是否能够正确数出数字6-10 第三章:加减法基础3.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加减法练习3.2 教学内容:引入加减法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结果3.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如苹果、球等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减法的结果3.4 作业与评价:布置一些加减法的练习题,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观察学生的加减法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加减法第四章:认识货币4.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学生能够理解货币的用途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4.2 教学内容:引入货币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如1元、5元、10元等引导学生理解货币的用途,如购买物品4.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货币道具或图片教师出示货币,让学生进行识别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货币的用途4.4 作业与评价:布置一些货币计算的练习题,如计算2元加上5元等于多少元观察学生的货币认识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识别不同面额的货币第五章:几何图形认识5.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5.2 教学内容: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如圆形无边界、正方形四条边相等5.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如玩具、卡片等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几何图形的特点5.4 作业与评价:布置一些几何图形的分类练习题,如将图片中的圆形和正方形进行分类观察学生的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基本的几何图形第六章:20以内的减法6.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概念学生能够进行20以内的减法运算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减法练习6.2 教学内容:引入减法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减法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结果6.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如苹果、球等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减法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减法的结果6.4 作业与评价:布置一些减法的练习题,如3个苹果减去2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观察学生的减法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计算20以内的减法第七章:认识时间7.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生能够认识时钟的刻度和数字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时间的流逝7.2 教学内容:引入时间的概念让学生认识时钟的刻度和数字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时间的流逝7.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时钟道具或图片教师出示时钟,让学生进行识别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时间的问题,如现在几点了?7.4 作业与评价:布置一些关于时间的练习题,如填写现在的时间观察学生的时间认识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识别时钟的刻度和数字第八章:测量与比较8.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的概念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学生能够比较物体的长度、重量等8.2 教学内容:引入测量的概念让学生使用尺子、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学生比较物体的长度、重量等8.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教师出示物体,让学生进行测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测量的结果8.4 作业与评价:布置一些测量的练习题,如测量课本的长度观察学生的测量能力,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第九章:分数的认识9.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的分数形式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分数的比较9.2 教学内容: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基本的分数形式,如1/2、1/3等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分数的比较9.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如饼乾、水果等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比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分数的大小比较9.4 作业与评价:布置一些分数的练习题,如比较1/2和1/3的大小观察学生的分数认识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比较基本的分数形式第十章:综合练习与复习10.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通过综合练习和复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认识货币、几何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10.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综合练习题,如购物场景、几何图形分类等教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10.4 作业与评价:布置一些综合复习的练习题,如制作购物清单、几何图形拼图等观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数字的认识和数数练习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数数练习,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数数能力,是否能够正确数出数字1-10重点环节2:加减法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加减法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加减法重点环节3:认识货币学生需要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并理解货币的用途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货币认识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识别不同面额的货币重点环节4:几何图形认识学生需要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基本的几何图形重点环节5:20以内的减法学生需要理解减法的概念,并进行20以内的减法运算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减法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计算20以内的减法重点环节6:认识时间学生需要理解时间的概念,并认识时钟的刻度和数字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时间认识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识别时钟的刻度和数字重点环节7:测量与比较学生需要理解测量的概念,并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测量能力,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重点环节8:分数的认识学生需要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认识基本的分数形式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分数认识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比较基本的分数形式重点环节9:综合练习与复习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
平行与垂直
1、第一课时 课题: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2、教学内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
。(课文第56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重点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
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具准备
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二)拓展练习:贴挂图62页7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作业本
第二课时 课题:画垂线
教学内容: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课本第58~59页的例2、例3练习十中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4、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
课题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张衡英
备课时间
2017年11月13日
使用教师
陈洁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4名小朋友,学生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也接触过梯形。本节数学课以新程标为理论依据,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关注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准备: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第58页做一做
2、62页6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揭示课题)
3、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