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新村建设背景下的小城镇控规编制思路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郊型新村建设背景下的小城镇控规编制思路与方法
——以四川大竹县人和乡为例
史斌聂康才
作者简介:史斌,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聂康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
【摘要】在城乡统筹宏观背景下,随着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新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小城镇(集)镇区建设与城郊(边)新村建设如何控制与协调?本文在新村规划建设基础上,从用地结构、空间布局、道路系统、土地开发控制等方面,对(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与方法进行探索尝试,以寻求(集)镇区控规层面的城乡统筹与协调,并为小城镇控规编制与城郊(边)新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村;控规;城郊村;规划设计;城乡统筹
1引言
1.1 国家与地方的法规政策
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法律地位提升,也使其覆盖范围增大到镇一级。同时,村庄规划也成为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同等地位、同等意义、同等效能的法定规划。
2010年7月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力争经过10年
左右努力,全省基本完成县域内新村(聚居点)和村级公共
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意见提出
2012年年底前,按照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三打破、
三提高”的要求,各县( 市、区) 基本完成县域内各新村(聚
居点)建设规划设计;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县域内各
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设计,同时,完成县域内新村( 聚
居点) 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的50%。
以此产生的新村编制量巨大、编制时间的紧迫等原因,
小城镇(集)镇区周边村落因其较为便利的交通、相对完善
的配套设施、市场优势等,而成为新村建设的首发点。但我
们也必须看到,(集)镇区周边村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性、“似
城非城,似村非村”、用地复杂等特点,因此,(集)镇区周
边村落的新村建设也成为规划编制中的重点与难点。
1.2 城郊(边)新村与(集)镇区建设
城郊(边)村,是相对城中村而言的,是指位于城镇郊
区的农村,其受城镇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又保留
了村落的乡土景观、生活方式及基层的管理模式等。随着城
镇化进程的推进,其受城镇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甚至可能
被最终城镇化。本文城郊(边)村特指位于小城镇(集)镇
区周边,紧邻(集)镇建成区的村落。
图1 人和乡区位示意图城郊(边)新村的规划建设,主要对村落空间布局、道
路交通、配套设施、风貌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而城郊(边)新村独特的区位、用地等条件势必要影响(集)镇区的建设发展,而作为(集)镇区发展控制主要依据的(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如何进行刚性、弹性的控制与协调?控规与新村建设规划的“耦合”如何具体进行?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四川大竹县人和乡(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郊(边)村——英雄新村建设规划为例,介绍新村建设背景下(集)镇区控规的编制思路与方法,使城乡统筹的涵义在控规层面得到切实体现,并以期对减少“城边村”弊病及其演化为“城中村”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2人和乡集镇区概况及英雄新村现状
人和乡位于大竹县城北部,东与余家乡相壤,
南与竹北乡相邻,西与中华乡相连,北与杨家镇相
接,集镇区距县城约11公里,处于大竹半小时经
济圈内。达渝高速公路和竹庞公路自南向北纵贯全
境,黄杨路斜穿而过,乡村公路纵横交错,交通较
为便利(图1)。
2.1 集镇控规规划区及英雄新村现状
本次控规规划区为人和乡场镇的西北部,西至
中华村,北至英雄村,总规划面积55.13公顷。
规划区内深浅丘绵延起伏,间以平坝相嵌,为
典型的浅丘平坝地貌。规划范围内用地条件良好,
用地类型构成简单,现状大部分用地为农用地,包
括旱地、稻田、坑塘水面、林地及现状村镇建设用
地。英雄新村规划点位于控规范围的东北角,距离
集镇中心直线距离约600米(图2)。
2.2 现状用地条件分析
规划根据地形与遥感影像资料,对用地发展条
图2 控规规划区综合现状图
件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
用地划分适宜性等级(图3)。用地分析中,将新村建设用地包涵在内,以便整体地形的统筹,不仅考虑到控规用地的完整性,同时,也避免新村建设只针对建设地块进行分析的弊病。
3城郊(边)新村建设与(集)镇区控规的协调编制Array本次控规规划范围将新村建设用地涵盖,控规中
地块划分、开发强度等指标的确定也将有所改变,并
对周边用地产生影响。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内容繁多,
与控规交互反馈的地方也较多。加上城郊(边)新村
建设不能照搬其他新村建设经验,只有因地制宜,坚
持统一规划、反馈协调等原则,才能确保城郊(边)
新村建设及(集)镇区开发建设的顺利推进,也决定
了本次控规编制与其他城镇控规编制思路与方法上
有所不同。
3.1 优化用地结构,统筹城乡用地布局
人和乡(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突破城乡界
线,将新村建设用地纳入其中,改变以往控规“就城
镇论城镇”的模式,将城乡用地作为一个整体,统一
规划,促进城乡功能结构、资源配臵和产业布局的调
整和优化。
图3 现状用地分析图
根据用地评价结果与用地现状,结合(集)镇区发展目标与规划意图,确定规划的主体结构为“一心、两轴、三组团”(图4)。以商贸文化娱乐用地为主的综合商贸中心,是(集)镇形象的标志性区域;已现状道路为联系纽带的城镇发展轴及滨水区域景观轴,不仅是城镇发展导向和景观通廊,也是(集)镇区与城郊(边)新村——英雄村的联系廊道;以道路及水体、山体分割形成的3个居住片区中,生态居住片区是新村建设的核心区域(图5)。 该区域植被丰茂,可作为天然屏障,并与(集)镇区间隔水体、道路等,故可以很好的保留村落风貌与特色。
按照新村建设要求及(集)镇区发展需要,产业布局也是统筹规划的重点。针对目前城郊(边)型村产业结构存在农业技术含量低、产业加工链短、第三产业比重低等问题。在用地布局规划中,将新村部分产业统筹到(集)镇区产业中,并根据就业人口、产业层次等调整工业用地规模。
3.2 贯通乡村道路,完善城村交通网络
规划结合现状道路及用地条件,并将新村地块整体衔接到(集)镇区路网结构中,采用环形+放射的路网结构,规划确定道路系统分为干道、支路、巷路三级(步行道路作为地块内道路另行处理),干道红线宽度为10-15m ,支路道红线宽度9-10m ,巷路红线宽度为7m 。引入步行商业街区概念,结合公共绿地布臵其它步行道路,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保证新村与(集)镇的步行联系。
3.3 协调城村配套,强调用地的共同开发
城乡综合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包括公共服务设施
及市政基础设施。在按照法规及相关规定确定规划区内
配套设施基础上,考虑新村建设中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按
“1+6”(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
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
农家购物中心)进行,可在相应地块上取消或增加必要
设施,已达到资源配臵的最优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的一体化(图6)。
地块指标控制体系,是控规的核心内容,其包括容
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指标控制以及建筑风貌、
色彩、空间布局等指引。由于新村建设用地及其对周边
用地影响的特殊性,传统控规的指标体系并不能有效引
导新村建设。此次控规编制结合新村规划设计,建议性
地给出指导新村及城镇建设的引导指标,以供城镇
及新村建设时参用,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部分地块
接近或越过控制最高值或绿化、空地率等指标最低
值,而导致地块整体容积率不协调、城镇村落风貌
建设受到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图7)。
3.4 深化控制体系,体现新村特色
在控规指导下,进行城郊(边)新村建设规划
设计,通过科学的用地布局,改变“就新村用地论
新村建设”的局面,从城乡空间布局的整体出发,统筹道路、建筑、绿化等空间布局,改变城郊新村
图4 规划结构图
图5 功能分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