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1ced57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6.png)
土地利用规划简介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特定地区内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标是通过有序安排和合理布局,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合理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确保土地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2. 保护环境: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确保安全:土地利用规划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划定土地用途界限,确保土地利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4. 促进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确定了土地利用的总体方向和战略,包括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用途区划等。
2. 土地开发与保护规划:针对不同用途和功能的土地,制定相应的开发与保护规划,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3. 土地利用标准和指标:确定土地利用的标准和指标,包括土地利用强度、建设密度、绿地率等,用于指导实际的土地利用。
4. 土地利用管理措施: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和政策,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实施,包括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土地征收与补偿等。
实施步骤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搜集到的数据和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方案,明确各个区域的土地用途和发展方向。
3. 公众参与与评议:将规划方案公示,并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公众参与和评议。
4. 审批和实施:经评审通过后,进行规划方案的审批,并根据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和管理。
5. 监测与评估: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1b6a0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4.png)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方案、土地利用总体结构、土地利用总量控制等;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包括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等;3)土地利用实施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实施的时间、步骤、方式、措施等;4)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包括对土地利用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5)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包括土地利用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管理机构等。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长期、系统、综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的需要。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包括区域内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二种是针对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第三种是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而制定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等。
气象因素对土地特性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以及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不同地貌类型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也不同。
山地丘陵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在利用管理上需要重视水土保持措施。
此外,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等特点也需要考虑。
石质山地不适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适宜林业或牧业。
在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决策时,需要注意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缺水问题等。
平原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因此适宜发展农业和建设用地。
不同类型的平原区也各有其特点,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土壤构型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空隙的大小和形状。
土壤构型影响着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根系生长的发育情况。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83191ed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b.png)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划部门按照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和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对一个地区(包括城市、乡镇、农村)确定土地利用类型、条件和方式等方面的规划。
其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一般涉及到市场调查、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项目论证、评估审批等多个环节。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流程。
1、市场调查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之前,有必要对该地区的发展前景进行市场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对市场的需求、资源以及环境状况进行了解。
同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资源供给情况,制定出适合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
2、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步骤。
政府、企业、居民社区等部门提供的有关信息和数据,构成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这些数据和信息包括土地类型、土地质量、地形地貌、气候状况、自然灾害情况、人口、交通、建筑要求等等。
3、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地区的整体规划、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方面。
该阶段需要将各种因素纳入考虑,确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模式,并制定出合理的宏观布局。
以及如何计划不同区域和地段的土地使用类型(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农业区、生态保护区等)的安排和相应的使用要求。
4、项目论证根据方案设计,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相关政策、法规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如果规划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除了经济、技术和环境方面的论证,还需要进行社会和政治因素的考虑。
5、评估审批当初步确定规划方案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针对规划方案中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处理,确定最终的规划方案。
评估的结果对规划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审批,将制定的规划方案具象化,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只是过程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实施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指的是什么
![土地利用规划指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df8143d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5.png)
⼟地利⽤规划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地利⽤规划?⼟地利⽤规划也叫⼟地规划,是指在⼟地利⽤的过程中,为达到⼀定的⽬标,对各类⽤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
⼟地利⽤规划是根据⼟地开发利⽤的⾃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标等,为合理开发利⽤⼟地资源,协调分配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妥善安排各项建设⼯程⽤地⽽提出的合理组织⼟地利⽤的⽅案,是对⼀定地区范围内的⼟地资源进⾏合理的组织利⽤和经营管理的⼀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根据规划的性质和⽬的,⼟地利⽤规划分为⼟地利⽤总体规划、⼟地利⽤专项规划和⼟地利⽤规划设计三种类型。
我国⼟地利⽤总体规划按⾏政区域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共5级。
各级规划⾃上⽽下逐级控制,组成⼀个完整的⼟地利⽤总体规划体系。
各级⼈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地供给能⼒以及各项建设对⼟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地利⽤总体规划。
下级⼟地利⽤总体规划应当依据⼀级⼟地利⽤总体规划编制。
地⽅各级⼈民政府编制的⼟地利⽤总体规划中的建设⽤地总量不得超过上⼀级⼟地利⽤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级⼟地利⽤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地利⽤规划⼀经批准,就具有法定效⼒,必须执⾏。
我国到⽬前为⽌,共进⾏过两次⼤的⼟地规划编制,⼀次是国家⼟地管理局刚刚成⽴扣不久,1989年开始制定第⼀轮⼟地利⽤总体规划,第⼆轮规划是从1997年开始制定的,⽬前正在进⾏编制第三轮⼟地利⽤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07da5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3.png)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利用的长期规划。
它是国家地方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指导性、统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涵盖了城市建设、农村发展、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并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政策。
总体规划的编制需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确保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总体情况评估。
通过对土地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意见。
第二步,确定发展目标。
根据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第三步,制定政策措施。
在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管理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律、经济和技术的保障。
第四步,编制规划方案。
根据已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方案和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类用地的分布范围和用途,为土地利用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第五步,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将制定的规划方案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通过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
第六步,发布和实施。
经过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最终发布公告。
规划的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实施并加强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合理引导土地利用、实现精细布局,有效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684a0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a.png)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指标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是我国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文件,旨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的主要指标。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二、城乡土地利用1.城市用地-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优化城市布局,合理控制城市扩张。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品质和功能。
2.农村用地-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三、资源开发利用1.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推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
2.能源开发-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3.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调控和保护,确保水资源供应安全。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
四、生态环境保护1.自然保护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和修复能力。
2.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
-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改善环境质量。
五、农田保护与粮食安全1.加强农田保护-完善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农田面积稳定。
-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
2.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总量,提高粮食质量和品种多样性。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生态涵养用地1.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
-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
2.水土保持-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和评估。
-强化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落实,改善水土流失状况。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326357c770bf78a6529548c.png)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1 基本名词(33条)1.1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
1.2土地利用现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调查时土地的利用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状况。
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纳、划分。
1.4土地利用规划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自然条件等,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进行安排以及制定相应措施的过程。
1.5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各级各类的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的整体。
按行政层次分为国家级规划、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和乡级规划;按规划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以及根据需要编制的区域性规划等。
1.6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需要,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划分的土地类别。
1.7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报批和实施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查询、输出和传输的信息系统。
1.8规划期限从规划实施起始年到规划目标年的时间段,一般包括规划近期(五年),规划远期(十年)。
1.9规划目标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达到的总体目的。
1.10规划指标根据规划目标,在规划期间所要实现的定量化的具体任务。
可以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类。
1.11.1 约束性指标必须实现的规划指标。
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规模等。
1.11.2 预期性指标期望达到的土地利用指标。
如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等。
1.11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12土地用途管制区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根据管制规则的差异划分的区域。
土地用途管制区用于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73680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7.png)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一、引言土地资源是国家宝贵的非再生资源,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区域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分类、评估、配置等工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
本文将讨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标准,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二、资源评估与分类1. 土地资源评估土地资源评估是指对地表土地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评估指标包括土地的质量、产能、潜力和可利用性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土地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2. 土地分类土地分类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细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不同类别土地的特征和用途。
土地分类可以根据土地利用功能、土地质量和土地开发程度等指标来进行。
常见的土地分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保护用地等。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1. 保护优质耕地优质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重视保护优质耕地,限制非农业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并采取措施提高耕地的质量和产能。
2.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避免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农村土地过度利用。
合理规划和利用城乡土地,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3.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等。
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并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4.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是有限资源,必须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降低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类。
分析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并预测未来的土地需求和供给。
2. 制定总体规划方案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方案应包括可行性研究、目标设定、空间布局和政策措施等,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f4c7a9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3.png)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下面一起和店铺来详细了解一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保护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在空间和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其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并为土地利用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1.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与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长远规划,因此它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有:(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要求;(3)土地供给能力及各项建设对土地要求;(4)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原则:(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层次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宜按行政区划体系分级编制。
根据我国行政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行政区域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和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45a1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5.png)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修改时 ,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通常需 要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制定调整和 修改方案、征求公众意见、报批和公 布等程序。同时,需要加强与相关部 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调整和修改后 的规划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和检查
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性
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和检查是 保证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 监督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规划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完善,确保 规划的实施效果。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01
02
03
编制
土地利用规划由各级政府 组织编制,包括前期准备 、调查研究、拟定方案、 协调平衡、审批等阶段。
审批
土地利用规划需经同级人 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方 可实施,并报上级政府备 案。
修改
土地利用规划经批准后不 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 需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 查批准。
规划的分解和落实
将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分 解到各个地区和部门,明确责任 分工,确保规划的实施有明确的 责任主体。同时,制定具体的实 施方案和时间表,确保规划能够 得到有效落实。
规划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土 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 施进行整改。同时,根据实际情 况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 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2
案例一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
案例二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
案例三
3
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案例四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
案例五
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
案例六
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21f80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7.png)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关系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保护等方面所作的统筹安排。
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依据。
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全国、省、市(地)、县(市)、乡(镇)五级组成。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单项用地的利用规划或为解决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中某一单项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如: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和细化。
与各个级别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匹配,可以编制相应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修编的区别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就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出台以后加以论证的结果,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是对总体规划的整理和编制。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单项用地的利用规划或为解决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中某一单项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即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
几类常见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土地开发规划是以土地开发为核心内容的规划。
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开发活动,如将农地开发为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开发规划通常分为农用地开发规划和城镇土地开发规划。
2、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的概念是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
土地整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整治、盐碱地的整治、风沙地的整治、沼泽化土地整治、红黄壤综合整治等类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aea21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9.png)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在全面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全局性规划方案。
它是国家规划的核心之一,是规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达到平衡。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原则与目标(一)原则1.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坚决控制过渡占用耕地、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地。
2.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确保城乡发展平衡。
3.以合理布局、调整土地结构、促进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为重点,引导城市发展走向城市群和城市圈。
4.以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用地为抓手,调节市场供需关系和土地资金市场,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二)目标1.调整土地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效益。
2.提高土地节约利用能力和水平,尽可能减少土地资源消耗和浪费。
3.合理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4.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扩大经济发展空间。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总体发展思路①以资源环境优化为主线,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
②打造现代农业核心区,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化。
③以城市群为统领,促进区域城市的合理发展。
④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①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实现土地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②健全耕地保护制度,控制土地过度流失和占用,保障农业安全发展。
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区域。
④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推动城市向绿色、低碳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土地利用组成结构和功能分区①城市总体布局分区:根据城市的不同定位和功能组合,各设相应的区域。
②农业和生态总体布局:安排耕地、种植地、林场、草场、畜牧地的总体结构和分布布局。
③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城市资源节约优势和环境利益,推动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和回收再生。
土地利用规划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e3c8f7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f.png)
土地利用规划措施
概述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国家根据自然资源分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以及环境保护要求,对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
本文将介
绍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措施。
1.建立土地分类体系
为了有效管理土地利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分类体系。
土地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生态用地等不同类别,每个类别有不同的规划和管理要求。
2.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目标、空间布局
和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规划。
该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
多种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用途分区,并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制定详细土地利用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不同区域和用途进行细化规划,明确土地的具体用途和开发方式,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强化土地管理和监管
为了有效实施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
包括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加强土地用途的管制和审批,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加强土地执法和监测等方面的工作。
5.加强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为了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强土地保护工作。
包括开展土地整治和复垦,推广节约用地和集约利用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
结论
土地利用规划是有效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制定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加强管理和监管,以及加强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af4f0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c.png)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标准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国家、地方政府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国家的政策,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布局和合理利用的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标准是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分类的依据,其分类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标准。
1. 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主要用于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渔业等农业生产活动。
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水资源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粮食作物种植区、经济作物种植区、牧草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等。
2.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相关设施建设。
根据工业的性质和规模,可以分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工业园区等。
3. 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主要用于商业活动和市场建设。
根据商业的规模和功能,可以分为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型商业中心和小型便民商业区等。
4. 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主要用于居民居住和相关公共设施建设。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可以分为高档住宅区、普通住宅区和经济适用住房区等。
5. 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用于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建设。
根据公共设施的性质和规模,可以分为政府机关用地、学校用地、医院用地和公园用地等。
6. 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主要用于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
根据交通运输设施的类型和规模,可以分为高速公路用地、城市轨道交通用地、铁路用地和港口用地等。
7. 生态环境保护用地。
生态环境保护用地主要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
根据生态环境的特点和保护目标,可以分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等。
二、土地利用强度分类标准。
1. 高强度利用区。
高强度利用区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
土地利用强度高,建筑密集度大,土地利用效率高。
2. 中等强度利用区。
中等强度利用区主要用于商业和住宅建设。
土地利用强度适中,建筑密集度适中,适合居民居住和商业活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2882d0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5.png)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对土地利用目标、原则、方针、政策、重点区域和项目的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紧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应该以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方向。
这包括城市化程度、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建设用地面积等方面。
规划目标的明确,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规划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科学性、统筹性、可行性和灵活性。
这些原则旨在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充分考虑城市和社会的现实情况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三、重点区域和开发项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市重点区域和开发项目,包括城市中心区、产业园区、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生态保护区等重要区域。
同时,规划也会列举出针对城市发展的重点开发项目,例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综合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科技创新等。
四、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重要的一点是制定了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明确优先发展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空间功能分工的原则。
土地利用方式的规划包括开发、保护和利用顺序、空间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土地利用结构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用地用量和用地比例等方面。
五、保障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需要考虑保障措施,以确保规划落实和实施。
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法律、技术、经济等方面,例如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城市绿化计划、土地拍卖制度、土地增值税政策等。
六、规划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落实到实际的使用中。
规划实施包括规划方案和实际实施过程。
规划方案需要制定详细的指南和计划,以指导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
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反馈和调整规划方案。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ee0a4b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6.png)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城乡建设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
和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国家对土地利用进行管理和规划的基础,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环境生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
重要作用。
目的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目的包括:
1. 确定土地用途:规划确定不同地区土地的适宜用途,如农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发展。
2.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促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规划通过保护生态功能区和环境敏感区等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主要内容
1. 土地资源调查:对所辖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包括土地面积、质量、利用现状等。
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3. 宏观布局和总体规划: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宏观布局和总体规划,包括确定各类用地分布和空间布局。
4. 专项规划编制:根据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规划,如农田保护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
5. 规划实施和监督: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实施和持续有效。
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62e5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f.png)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有效的土地管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土地利用管理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需求,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的一种规划。
它能够引导和促进土地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利用,推动区域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帮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 综合平衡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注重长期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公平公正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4.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5. 综合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与国家和地方的其他规划相协调,确保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统一。
三、土地利用管理的方式1.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的布局和安排,明确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等。
2. 制定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或特定用地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划,包括土地用途、建设标准、布局等内容。
3. 实施土地利用控制:土地利用控制是通过限制某些土地利用方式或要素的行为,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如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控制城市扩展等。
4. 加强土地管理与监督:加强土地管理与监督是为了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实施,包括土地用途审批、违法用地的查处等。
5. 推动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是对于存在问题的土地进行整合和修复,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6b1812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3.png)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用来指导和管理土地利用的重要法规性文件,是我国国土空间利用管理的基本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制定的目的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国土空间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要为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和管理等相关领域提供合理有序的指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依据主要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
如宪法,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
二、规划内容和范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地块开发利用和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每个方面做出详细介绍。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国土空间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压力和土地利用结构等。
国土空间利用现状是指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资源利用现状,包括陆地和海洋。
其中陆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水利用地、矿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自然保护用地等,海洋则包括海洋经济区、渔业区、保护区等。
评价依据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效益评估、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城市社会发展效益评估等。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的核心和主要部分。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城镇用地总体规划、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然生态保护总体规划等。
城镇用地总体规划主要是为城市繁荣发展提供土地支持,以及按照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合理调整和规划城市土地资源。
其制定的主要依据是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
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是为保障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应,推进新型农村建设,合理配置农村土地和农村指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制定的主要依据是农村规划、农村总体规划等。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663eb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4.png)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土地功能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 保障生态环境: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控制城市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3. 保障人民生活: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覆盖范围,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4. 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可以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掌握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3. 土地评价与分类: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功能区,确保各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4. 空间规划布局:根据规划目标和土地利用需求,通过制定空间规划布局,确定各类土地利用区域、用地比例和空间位置。
5. 法规制度制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土地利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规范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
6. 规划实施与管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实施,并进行规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
结论: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只有为土地利用规划赋予更高的重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歙县深渡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08土地资源管理(1)班组员:路才、王旭、徐朦朦、张雅琼、吴海霞、盛书薇材料收集:盛书薇、徐朦朦、张雅琼、吴海霞编制图表:王旭、路才文本编辑:徐朦朦、盛书薇文本修改:吴海霞、张雅琼一、地理概况:深渡镇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南部,深渡镇的纬度是:30°43 ′,经度是119°02′。
山丘屏列,邻谷交错,波流清澈,到处清荣俊茂,山灵水秀。
其中新安江最具特色,它是全镇的主要河流,属于钱塘水系。
它源出休宁冯村五股尖(海拔1618米)北侧,上源流经祁门县,复入休宁以后称率水,它在屯溪纳横江后,称为渐江,江面展宽,流至歙县城南朱家村又有练江来汇,始称新安江。
深渡镇的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紫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热条件好,适宜栎松、油茶等生长,山麓盆地与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适用于农业耕作。
深渡镇自然条件优越,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
根据2008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深渡镇的年平均气温15°C―16°C,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无霜期236天。
平均年降水量1670mm,最高达2708mm。
降水多集中于5-8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
深渡镇植被资源丰富,林木种类多,生产贡菊。
森林覆盖率80%,境内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林、果、茶、桑、鱼资源丰富,特别是“三潭枇杷”闻名遐迩,深渡镇因此有“中国枇杷之乡”之誉。
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
二、社会经济条件及土地利用历史变化趋势:深渡镇始于唐,兴建于宋,历史悠久,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为历朝郡县之重镇,是“新安江山水画廊”的主景区、“三潭枇杷”源产地。
地处于黄山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交通枢纽,拥有黄山市最大的水陆码头,距千岛湖景区60公里,黄山风景区80公里,水路距浙江淳安千岛湖镇65公里,黄山机场50公里,徽杭高速公路10公里。
深渡镇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安徽省重点中心镇,1996年被国家体改委、建设部等11个部委命名为57个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2003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中心镇,2004年被评为市环境优美乡镇,2005年被评为省环境优美乡镇,黄山市旅游经济十强镇,黄山市小城镇建设先进镇,2007年被授予省优秀旅游乡镇和省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镇称号,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被安徽省体育局命名为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乡镇。
行政区域面积为99km2,区域范围内有2个居委会,辖12个行政村,人口2.8万,其中镇区现有人口0.7万人。
2007年,财政收入572万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4880元。
深渡镇镇区规划面积3.10km2,其中建成面积2.50km2。
此外镇区主要干道均完成了硬化、亮化和绿化。
镇区拥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个,二星级涉外宾馆1家,旅行社3家。
自来水厂1家,供水管网5200米,日供水能力1000吨,居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供、变电站各1所,年供电量491万千瓦时;镇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射塔2座,有线电视与县联网,开通移动电信8000余部,发展有线电视5800户,辖区内设有县第二人民医院一处,中心学校两所,职高一所,城镇文化、教育、卫生、通讯、金融、保险等机构健全。
但随着近些年来城镇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速聚集,城镇交通、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已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土地利用现状:(1)现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据2008年资料显示,深渡镇全镇镇域面积99km2,下辖2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其中镇区人口0.7万人。
深渡镇林地的占地面积为57km 2,占镇总面积的57.5%;园地的占地面积为25km 2,占镇总面积的25.2%;旱地的占地面积为1.40km 2,占镇总面积的1.4%;水田的占地面积为0.70km 2,占镇总面积的0.7%;建制镇的占地面积为0.70km 2,占镇总面积的0.7%;农村居民点的占地面积为3.00km 2,占镇总面积的3.0%;还有0.02km 2的港口码头用地和0.02km 2的水工建筑用地,各占镇总面积的0.02%。
特殊用地的占地面积7.00km 2,占镇总面积的7.0%。
黄山市歙县深渡镇各类用地面积10000000200000003000000040000000500000006000000070000000地类名称面积(m 2)林地园地河流水面农村居民点旱地滩涂建制镇水田自然保留地坑塘水面特殊用地公路用地港口码头用地水工建筑用地1、耕地深渡镇耕地总面积为2.10km 2,由水田和旱地构成,其中水田面积为0.70km 2,主要分布在淮源河的两边,其中安济村和向丰村水田比较多,主要种植水稻。
还有1.40km 2的旱地,分布在山谷里,主要种植玉米。
2、园地深渡镇园地面积比较大,园地的面积为25km 2,占全镇面积的25%。
园地主要种植枇杷,橘树和茶,其中枇杷树和橘树主要分布在新安江两边的山上,例如九砂村就多种植枇杷和橘树,茶树分布比较广泛,很多山少都有,基本上每个村子都有大部分的茶园。
3、林地深渡镇林地面积最多,林地的面积为57km 2,占镇土地面积的的57%,其中有林地面积最大,其次是灌木林。
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深渡镇的居民点和工矿用地面积约3.771km 2,占镇总面积的3.8%。
其中城镇面积为0.70km 2,占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的18.6%,农村居民点用地为3.00km 2,占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的79.5%,工矿用地为0.001km 2,特殊用地为0.07km 2,占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的1.9%。
其中城镇居民点主要分布于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各个村庄都有,有的在山脚下,有的在上顶山,本地的特殊用地主要是风景区。
5、交通用地深渡镇的交通分为水路和陆路,面积共有0.076km 2,占全镇面积的0.076%。
其中公路用地为0.052km 2,占交通用地的的68.4%,港口码头用地为0.024km 2,占交通用地的31.6%。
公路用地主要在大茂、深渡居委会,码头建在九砂,山区交通不便,没有公路。
6、水域深渡镇为新安江的上游,水域面积比较大,面积约5.9km2,占镇总面积的5.9%,其中坑塘水面有0.15km2;河流面积为4.50km2,占水域面积的76.3%,主要是新安江和淮源河水面;还有1.30km2的滩涂,分布在淮源河和新安江的两边;还有一个小水库。
7、未利用地深渡镇未利用地不是很多,主要是滩涂,分布在淮源河的两岸,安济村和深渡居委会的未利用地比较多。
(2)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和效益分析在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森林覆盖率、路网密度等指标对全镇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集约程度进行分析。
1、土地利用率2008年全镇已利用土地为94.10km2,占全镇土地面积的95.1%,土地利用率很高,人均已利用土地面积为3535.7m2,在已利用土地中,耕地、园地、林地等农业用地面积为84.50km2,农业用地率为89.80%。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面积/土地总面积人均土地利用面积=土地利用面积/总人口数)2、森林覆盖率据调查,2008年深渡镇有林地面积为49.50km2,占镇总面积的49.5%,即本镇的森林覆盖率为49.5%,含有林地、灌木林地的森林覆盖率为57.0%;含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园地的森林覆盖率为82.0%。
有林地占林地的比重为86.84%,即林业用地利用率为86.84%。
(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3、水面养殖率水面养殖率指养殖水面占水域面积的百分比。
深渡镇2008年水产养殖面积为1.00km2,水面养殖率为16.95%。
水库、坑塘是发展水产养殖的主要场所。
(水面养殖率=养殖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4、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全镇2008年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水利用地和交通用地等建设用地面积为0.09k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3.21m2。
人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05.87m2。
城乡居民用地面积为743465.9m2,全镇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32.39m2,其中城镇用地面积为743465.9m2,城镇人口人均用地面积为106.21m2;农村居民点总面积为2963526.6m2。
本县的居民点用地各项指标均不高。
(人均建设用地=建设总面积/总人口数人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面积/总人口数城镇人口人均用地面积=城镇人口数/城镇用地面积)5、路网密度路网密度是反映交通便捷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2008年深渡镇交通用地面积51994.7m2,占全镇土地面积的0.0005%,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交通用地525.20m2。
交通面积少,交通不便。
(路网密度=公路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四、土地利用效益:2008年,深渡镇财政收入572万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4880元。
深渡镇镇区规划面积3.1km2,建成面积2.5km2。
公安、工商、海事、国税、地税、交通、电信等部门及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农业银行都在深渡设有分局或办事机构;成立了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旅游开发中心负责山水画廊旅游接待服务,景点开发管理;为加强对水上旅游秩序的管理,县政府还在深渡成立了歙县水上游船管理办公室。
深渡镇有57km2的林地,25km2的园地,1.40km2的旱地,0.70km2的水田,0.70km2的建制镇,3.00km2的农村居民点,还有0.02km2的港口码头用地和0.02km2的水工建筑用地。
深渡镇耕地少,多是山区,林地多,整个城镇的用水都来自新安江深渡镇主要发展的是农业,并以园林业为主,少量的耕地,深渡镇是有名的枇杷之乡,枇杷种植业为深渡镇带了不少的经济效益。
同时深渡镇也有大面积的橘子种植,也是深渡镇的经济来源之一。
深渡镇另一重要产业是旅游业,旅游业直接吸纳就业人数450余人,2008年接待游客21余万人,其中新安江山水画廊接待3万人次,旅游收入4500万元,创税120万元,旅游业税收占我镇全年财政税收的21%。
沿江各村凭借新安江山水画廊旅游,实现枇杷园观光游接待游客1万人次,枇杷也因此卖上了好价钱,实现人均增收650元,旅游业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已日益凸显。
国家级风景名胜——新安江山水画廊贯穿全境,境内拥有十余人合抱的千年古樟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万亩优质枇杷基地、万亩有机茶基地。
特色农产品“三潭枇杷”有“天上王母蟠桃”之誉,每年5月枇杷成熟季节和3月有机茶采摘季节,前来休闲旅游、品尝枇杷、尝试采茶乐趣的游人络绎不绝。
这带动了深渡镇的经济发展,给深渡镇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五、土地利用潜力:1、耕地利用潜力(1)改造中、低产田,挖掘现有耕地的整体生产潜力:深渡镇地处皖南山区,地势高低起伏,故耕地资源十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