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历史的终结主要内容
![历史的终结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def34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6.png)
历史的终结主要内容
《历史的终结》是一本由弗朗西斯·福山所著的政治哲学著作,主要探讨了政治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历史演进的终极命运。
福山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即自由民主制可能是人类社会的最终政治形式,标志着历史的终结。
福山认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多种政治体制的更迭,包括君主制、独裁制、极权制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政治体制逐渐暴露出各自的弊端和局限性。
相比之下,自由民主制在保障人权、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在书中,福山详细阐述了自由民主制的特征和优势。
他认为,自由民主制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和法治,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此外,自由民主制还具有自我纠错的能力,能够通过选举、舆论监督等方式纠正政府的错误和偏差,保持政治稳定。
福山还分析了其他政治体制为何无法取代自由民主制。
他认为,尽管其他政治体制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优势,但在整体上难以与自由民主制相抗衡。
例如,独裁制虽然能够迅速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但往往以牺牲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为代价;极权制则容易导致政治暴力和社会动荡。
然而,福山也承认自由民主制并非完美无缺。
他也指出了自由民主制在应对全球化、恐怖主义等新的挑战时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如此,福山仍然坚信自由民主制是人类社会的最佳选择,代表着历史的终结。
总的来说,《历史的终结》是一本深刻而富有洞见的著作,为我们理解政治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历史演进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思考。
福山的观点虽然具有争议性,但无疑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政治与社会现象具有深远的影响。
评福山的_历史终结论_
![评福山的_历史终结论_](https://img.taocdn.com/s3/m/072855697e21af45b307a874.png)
◎刘仁营裘白莲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务院顾问福山抛出了“历史终结论”,不无得意地向世人宣告: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曾受到世界左右翼知识分子的全面挑战。
但对其最有力的挑战,莫过于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了。
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无法消除的基本矛盾,以有力的事实暴露出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真相,证明了“历史终结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结论都是不能成立的。
一、西方学者对“历史终结论”的批评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理想”,并且这种终极理想已经变成事实。
用来支持这一思想的论据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关于自由民主制和其他制度之间的现实比较;第二个方面是被他修改了的柏拉图、黑格尔的人性论思想。
为了有利于自己的观点,福山将马克思也说成是一个类似于黑格尔的终结论者。
他的这些思想必然招致各方面的批评——除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他还遭到了来自西方的左翼和右翼两个方面的攻击。
其中左翼代表的典型有两个,一个是德里达,一个是詹姆逊;而右翼代表的典型莫过于他的老师亨廷顿了。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詹姆逊,主要从文本理解和现实解读两个方面进行了批评。
他认为福山的著作有一个硬伤,就是将马克思的历史观理解为一种终结论。
因为“就马克思所提出的历史的终结而言,它是有两个限定条件的:第一,他讲的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前历史的终结……;第二,他构想的这种前历史不是根据事件或个人行为而是根据系统,或用他的话说即生产方式”。
(《2000年新译西方文论选》,第31页)而就“终结论”的现实根源来看,詹姆逊认为:“它不是作为冷战的结束或社会主义的失败的结果,而宁可视为资本主义进入第三个新的阶段,以及随之而来它要渗透到那些迄今为止还未完全商品化的世界各地,而这样一来,将使进一步构想扩展体系显得困难”。
福山历史终结论
![福山历史终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947eeb5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69.png)
福山历史终结论1 福山的历史福山是日本的一个港口城市,位于和歌山县的西南部,距离和歌山市仅6公里,西距大阪市约90公里。
福山是日本古代最负盛名的一个古城,它成为日本最早繁荣发展的工业城市。
福山正式成立于1922年,是继神户市之后第二座以法制为基础建立的港口城市。
在某种程度上,福山的开城可以说是日本港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 福山的工业历史福山在20世纪开始发展时,成为日本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
这里有很多的工业企业,它们大都属于汽车、塑料、电子和化工等行业,横跨这几个领域,并且形成了一股深厚的历史积淀。
这些公司大都创下了对日本经济、工业和技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其中,有一家由日本巨头神户合金(Kobe Steel)所拥有的神钢福山(Kobe Steel Fukuyama),它同时还是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它的生产能力占日本和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的10%左右。
3 福山面临的挑战尽管福山在发展以来一直蓬勃发展,但它仍面临很多挑战。
最大的挑战施为工业萎缩,许多传统的工业公司都面临着成本过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并且社会结构正在动摇的时期。
此外,福山仍处于受到全球经济及技术变革影响的中心地带,且正在面临着经济危机和技术浪潮的考验。
4 福山的未来面对当前的发展挑战,福山正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福山地区除了以技术创新、绿色经济发展、运输物流技术等业态外,福山市还将利用其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处长野湾内部的优势,实现未来的发展,并将市内建设成为日本全国示范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总的来说,福山的历史是开创性的,它成为日本最早的工业城市,并且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
尽管受到许多外界变化的影响,目前福山正在探索解决办法,尝试转型发展,助推未来的发展。
历史终结论
![历史终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33c842c926fff705cd170a06.png)
历史终结论1989 年日裔美籍学者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宣称西方的民主自由战胜了共产主义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生的一切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充分实现民主自由原则而导致的,今后人类的一切努力就是要在政治上实现充分的民主自由?冷战结束以后, 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命运, 成为东西方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 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
在他看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
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从此之后, 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就不再进步了。
福山的这一学说, 在本质上是错误的, 其理论的基础是值得怀疑的。
为了增强理论上的说服力, 福山从历史上为其“历史终结论”寻找论据, 并把黑格尔和马克思引为同道, 认为他们与他一样, 都是历史终结论的倡导者。
他在1989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 8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仅仅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历史本身的终结,因而具有根本的性质。
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变化无可争辩地表明西方和西方思想的胜利,具体说来是西方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的胜利,而这正是“人类思想演进的终点和作为人类最后的政府形式的西方自由民主制的普遍化”。
这并不是说在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事件发生了,但在福山看来,以后发生的事件只能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进一步普遍化,因为他强调,目前自由主义还只是在思想或意识领域取得胜利,离在现实的物质世界的胜利还很远。
撇开福山这里露骨的政治倾向不谈,需要着重分析的是福山自称必须首先加以考察的与当前历史变化性质有关的某些理论问题。
正像福山自己强调的,“历史”对他来说,不是指过去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而是能把重要事件从不重要事件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抽象”,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到历史以外去找一种永恒的跨历史的标准。
对历史终结论的看法
![对历史终结论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b3ab7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f.png)
对历史终结论的看法历史终结论是指在冷战结束后,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民主自由市场经济成为全球最终制度,历史已经终结。
然而,这个观点引起了很多争议和批评。
本文将对历史终结论进行探讨和分析。
历史终结论在当时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西方民主自由市场经济成为主流。
在这种情况下,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未来的世界将是民主自由市场经济的天下。
这种观点与当时的现实相符,因此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终结论的预测并没有完全成真。
事实上,福山自己也承认了自己的观点存在一些问题。
他在《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中指出:“历史终结论的错误在于它把自由市场民主视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忽略了历史进程中的其他可能性。
”这就是说,历史终结论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趋势。
历史终结论忽略了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使得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
因此,民主自由市场经济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使得民主自由市场经济的推广面临很大的挑战。
历史终结论也忽略了技术和科学的进步。
随着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挑战,而这些问题和挑战并不一定能够通过民主自由市场经济来解决。
例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需要更加复杂的全球治理机制来解决。
历史终结论是一种有争议的观点。
它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预测并没有完全成真。
历史终结论忽略了全球化、技术和科学的进步等因素,因此并不能代表未来的趋势。
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继续探索和发展适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制度和模式。
福山《历史终结论 》
![福山《历史终结论 》](https://img.taocdn.com/s3/m/a5f09cf728ea81c758f57893.png)
福山《历史终结论》风啸关山来源于百度福山《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论”最早源于法兰西斯·福山1988年所作的一次题为“历史的终点”的讲座。
随后,他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论文——《历史的终结?》。
1989年,美国新保守主义期刊《国家利益》发表了这篇文章,标志“历史终结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式出笼。
名字由来冷战结束以后,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命运,成为东西方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
“共产主义失败论”,是由日裔美人福山提出,在他看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
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新自由主义最强调的一点是没有替代现状的其他选择。
另外,当今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技术如此惊人,除现状外别无选择的说法在今天比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牵强。
的确,我们如何建立一个可行的、自由的、高尚的后资本主义秩序尚不明确,这一愿望本身带有乌托邦的色彩。
但历史的每一次进步,都必须在某一方面战胜所谓以前未做就不可能做到的观念。
正如乔姆斯基所指出的,有组织的政治行动主义造成了我们今天拥有的民主的程度,带来了成人普选权、妇女权利、工会、公民权以及我们享有的自由。
人类政治活动可以使我们生存的世界更高尚,即使后资本主义社会看似不可能建成,我们也应把建立基于合作、平等、自治和个人自由原则的政治经济制度作为出发点来思考问题。
为社会变革而斗争并非凭空假设的问题。
现代新自由主义秩序已造成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从东亚到东欧到拉美都在经受这一危机。
欧洲、日本和北美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是脆弱的,这些社会也处在混乱之中。
在即将来临的岁月中有产生剧变的可能性。
这种剧变的结果尚不明确,但没有理由相信动乱会自动朝向民主、人道的解决途径发展。
论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建构路径
![论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建构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1d85f0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f.png)
论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建构路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他于1989年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自由民主制度已经成为人类政治发展的最终形式,代表着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终结。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引发了许多的争议和讨论。
本文将从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的背景、构成要素、沿革和争议等方面展开探讨,阐述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建构路径。
一、背景在谈到福山“历史终结论”的背景时,首先要了解其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体系的崩溃和民主制度的普及成为了一个显著的趋势。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取得了难以置信的胜利,而共产主义国家的政治体系和经济制度也纷纷发生了剧变。
这一时期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奠定了重要的背景条件。
福山在提出“历史终结论”的时候,其背景还包括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和反思。
福山在论述自由民主制度成为“历史终结”的观点时指出,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虽然曾经对现代化的社会提出了挑战,但它们的失败也预示着自由民主制度的胜利。
同样,自由民主制度的胜利也反过来证明了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的种种预言和理论都是错误的。
福山在提出“历史终结论”时,也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质疑和反思之中进行的。
二、构成要素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由一系列构成要素共同形成的。
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是构成“历史终结论”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由民主制度的民主性、自由性和法治性是其优越性的标志,也是其得以成为“历史终结”的关键因素。
自由市场经济的成功是“历史终结论”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福山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是唯一的经济体系,它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和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
福山还强调了宗教信仰和道德体系对于“历史终结论”的构成要素。
他认为,宗教信仰和道德体系在西方社会的崛起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也是自由民主制度得以维系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看待福山历史终结论
![如何看待福山历史终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17d0165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9.png)
如何看待福山历史终结论
福山历史终结论是由日本学者福山植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论述了近现代历史学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新发展,以及其最新的趋势,指出今后西方历史学发展的趋势。
文章指出,西方近现代历史学的发展似乎正在朝着一个“终结”的基调迈进。
福山在文章中
认为,目前世界各国的历史研究正从追求全面性和跨越性转向主要关注必要时期历史和特定历史主题。
而相比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今天的历史研究已从注重历史本身的“内容”视角转向注重历史意义方面的“修辞”视角,更多地将焦点放在历史现实的修辞构建
和意义分解上。
更重要的是,福山植相信,历史研究的发展也正在朝着向多元、多角度的“多法历史学”扩
张的方向发展。
他提倡将不同文化、不同实践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历史研究建立起合理的客观研究关系,挖掘和发掘历史记忆中彼此学习与借鉴的可能性,以此实现历史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的提出,给当下的历史学研究带来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在这种新的趋势下,历史研究应在综合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等方面注重当前历史实践和当前历史记忆的重构,发现新的未来历史研究的可能性,为世界历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历史终结论的内容和意义
![历史终结论的内容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a2e2fe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4.png)
历史终结论的内容和意义历史终结论(End of History)是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于1989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该概念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胜利,人类社会已经达到了最终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形式,即自由民主资本主义。
这个概念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其内容和意义也成为人们思考和研究的对象。
历史终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它认为自由民主制度是最终的政治制度形式。
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在思想上和道义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它能够最好地保障个人自由和人权,并提供了最好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其次,历史终结论还暗示了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福山认为,市场经济能够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提供最佳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率,它是经济制度的最终形式。
历史终结论的意义在于引起了对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思考和探讨。
这个概念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自信和自豪,同时也呼唤其他国家和地区效仿。
另一方面,它也引起了对福山观点的批评和质疑。
人们对于历史是否真的终结,以及自由民主制度是否真的具有普遍适应性,持有不同的观点。
对于历史终结论的支持者来说,它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趋同。
随着自由民主制度的普及,人类社会将会实现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而对于批评者来说,历史终结论过于绝对和简化,忽视了其他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可能性。
他们认为,世界上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选择,并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终形式。
无论是支持还是批评历史终结论,这个概念都引发了对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深入思考。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背景下,人们对不同制度的优劣进行比较和评估,寻求更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路径。
同时,历史终结论也提醒我们,政治和经济制度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历史终结论的内容和意义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话题。
它引发了对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思考和讨论,同时也提醒我们制度选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中国现代化实践对“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及其意义
![中国现代化实践对“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3bd19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7.png)
中国现代化实践对“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及其意义1. 引言1.1 1. “历史终结论”的兴起“历史终结论”的兴起可以追溯至20世纪末,由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提出。
福山在其著名的著作《历史的终结》中阐述了这一观点,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自由市场经济的胜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种理想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终极形态,即民主资本主义。
他认为,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享有政治自由、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一些学者和政治家持支持态度,认为这一论断符合事实,而另一些人则提出质疑,认为历史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存在终结的概念。
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对“历史终结论”的怀疑和反思。
中国的现代化实践挑战了福山的观点,展现出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路径。
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成就,使人们重新审视了“历史终结论”的合理性,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范本。
1.22. 中国现代化实践对“历史终结论”的挑战中国的现代化实践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现代化实践之一,它对“历史终结论”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展现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路径,这与“历史终结论”所预言的西方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功是不相符的。
中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也在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上进行了各种实验和探索,这种探索挑战了“历史终结论”所认定的“普世价值”的唯一性。
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在促进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表现出了显著成效,这与“历史终结论”所宣称的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模式是现代化的必然路径的观点相悖。
中国通过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成功挑战了“历史终结论”对西方模式的绝对认同。
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范本,这种思路和范本对“历史终结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提出了挑战。
中国的现代化实践的成功经验也为“历史终结论”所带来的启示提供了有力的反驳,表明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没有一种模式是绝对正确的。
福山历史终结论
![福山历史终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8789f9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3.png)
福山历史终结论福山历史终结论是指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胜利,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发展趋势的结束和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稳定。
此理论曾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思想的经典之一,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福山在其1992年的著作《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中提出了这一理论,认为全球范围内的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模式的胜利标志着历史演进的终结。
他认为,自古以来的历史发展是在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中进行的,而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现代化已经成为了全球通行的主流,这意味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已经到达了终点。
福山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自我调节,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而这种优势也使它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了胜利。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市场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取代了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体系。
这样的市场经济体系不但具有现代性、技术性、实效性等优势,而且在能源、通信、消费等各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进一步证明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所弘扬的自由市场竞争体系是全球范围内不可替代的。
福山认为,作为历史的终结者,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可以自我调节,在这一模式下不断发展,这种发展的势头是不可阻挡的。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民主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将使得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局势呈现出更加稳定的趋势,而且将不断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福山的理论是缺乏深度的历史性结论,忽视了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无法解释当前世界面临的复杂局面。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福山的理论有其合理性,因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确实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不断地自我调节和发展。
总的来说,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出现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思考和讨论。
虽然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有其道理和现实性,但它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之处。
对于现代社会以及未来的世界发展趋势来说,我们仍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认真研究各种理论和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福山“历史终结论”
![福山“历史终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a3d63425ccbff121dd368377.png)
“历史终结论”的主要内容
福山认为: (1)哲学意义上的长期的意识形态冲 突已不复存在,追求自由已成为人类 的共同奋斗目标。 (2)人类历史在民主制普遍实现之后 就走到了它的终点,因而历史就结束 了。
“历史终结论”的三根支柱: (1)西方民主制是最高的政体形态; (2)西方民主制已在国际政治领域取得了 绝对胜利; (3)哲学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已经终结了。 简言之,就是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 主制度。
理论与现实格格不入
首先,西方民主制并没有在当今世界取得 绝对胜利。
其次,后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冲突有增无 减。
总结——点出历史终结论的实质
综上可见,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实质是用一种制度来代替现存的所 有政治制度,用一种意识形态来代替现存的所有意识形态,试图把 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变成全球性的制度逻辑,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的普世性提供合法性的理论基础。但是:
对“历史终结论”的评价
(1)历史究竟有没有终点以及怎样达到终 点的论述中存在问题——历史唯心主义实 质。 (2)即使有终点,福山所谓的自由质
首先,将“为获得认可而斗争”的欲望作为历史 发展的动力无法立论。
其次,福山并没能从逻辑上证明人性能够使历史 单项发展直至终结。
BTBU
09研会计班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小组讨论汇报
主要内容
“历史终结论”的提出
“历史终结论”的主要内容 对“历史终结论”的评价 总结——点出历史终结论的实质 我们的团队!
“历史终结论”的提出
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和苏联的解体,曾使西方学术 界普遍陶醉在“民主胜利”的乐观主义氛围之中, 学者们纷纷针对历史的发展进行乐观的审视与展望, 并提出了种种美好设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前 国务院官员、现在兰德公司任职的弗兰西斯•福山 提出的“历史终结论”。福山最早在1989年夏季号 的《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 继而又在1992年编纂成书,写成《历史的终结及最 后一人》,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福山“历史终结论”批判
![福山“历史终结论”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ae613afc856a561252d36f59.png)
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遭遇重创,马克思主义受到严峻挑战。
共产主义陷入了低潮,而西方工业国家凭借着自由民主制度魅力,外加上先进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正悄然改变着世界格局,形成一股波涛汹涌的全球化浪潮,一些知识分子探索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福山在这个时刻发表他的“历史终结论”,注定要引起争论:支持褒奖有之,抨击批判的也不乏其人,后者无疑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精神遗产继承发扬的信心和力量,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正能量的传递!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欧洲失败了,这是事实,但这是否必然意味着资本主义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获全胜了呢?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阐述了自由民主制度作为一个政体在全世界涌现出来的合法性,认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或许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终点,人类政治历史的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书中还混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甚至将共产主义与极权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相提并论;重新审视福山的思想,他认为科学发展不可逆转,否定了极权独裁等有积极意义。
虽然福山也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充满担忧,但他对这种制度的认可远远超过他对其的忧虑。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上,新自由主义主导全球经济30多年来,金融危机暴发,贫富差距拉大,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状态依旧存在。
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没有改变资本贪婪的本性,金钱民主依然主导着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成为掩饰社会危机与矛盾的幌子。
虽然存在这诸多挑战,福山仍坚持自由民主的多元表现形式,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内在无法克服的矛盾。
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有义务回应和批判福山关于社会主义历史终结的谬论,弘扬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中国模式受到国际社会推崇不是偶然,它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唯物史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和精髓凝练,并成为对福山历史终结论最有力的现实批判。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直接挑战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
如何看待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300字
![如何看待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0c972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0.png)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是指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进程似乎已经终结。
福山认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已经成为人类政治发展的终点,没有任何更好的制度可以取代它。
这一论点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对于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全球化趋势和国际关系的角度进行评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然而,这一趋势也引发了文化保护主义的升温、民族主义情绪的复苏,使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发展并未真正终结,而是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从社会变革和制度演进的角度来看,福山的终结论也有其局限性。
尽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认可,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矛盾。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对于民主制度的理解和实践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了政治制度多样性的存在,历史的终结并非一成不变。
个人观点来看,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是一种思想的激荡,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制度变革和文明进步的深刻思考。
然而,历史是一个永恒变革的过程,任何一种制度和观念都不可能永远固化和终结。
唯有不断地审时度势,适应时代的变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主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价。
在全球化和民主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不断开拓思路,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智慧,探索更加合适和可持续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历史的终结并非终结,而是延续和超越,需要我们用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和理解。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涉及许多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议题,值得深入探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频繁,这不仅加速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也带来了文化交融和政治互动。
然而,这一历史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挑战和变数。
从宏观的全球化趋势来看,福山的终结论似乎有其合理性。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确实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历史终结论
![历史终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59978c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1.png)
历史终结论近几十年来,有关历史终结论的理论和讨论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历史终结论主要指的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以及此胜利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
这个理论最早由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1989年提出,他认为自由资本主义的胜利将导致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普遍民主化,并结束历史上的重大政治冲突。
历史终结论的兴起主要始于1989年的柏林墙倒塌事件。
当时,苏联东欧集团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弦易辙,转向自由市场经济和多党制民主体制。
这一事件被认为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的胜利,福山将其称为历史的“终结点”。
他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一旦被广泛接受,将导致全球范围的发展和进步,不再有其他政治体制可以替代。
福山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他过于乐观地评价了自由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忽视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福山的观点过于片面,忽略了其他政治体制的潜力和可能性。
然而,与福山最初的观点相比,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正在证明他的论断并非完全错误。
自1989年以来,自由资本主义确实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也纷纷开放市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民主进程也在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多党制选举和言论自由。
然而,历史终结论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社会必然进入一种永久的和平和繁荣状态。
事实上,福山自己也指出,历史终结论并不意味着没有挑战和冲突存在。
相反地,他认为历史的进程将继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这些挑战不再以大规模的政治意识形态争论的形式出现。
历史终结论对今天的世界有何影响呢?首先,它强调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重要性,并呼吁各国保护和发展自由市场经济。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政治体制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
相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多样性仍然存在,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
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365963f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d.png)
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指,在冷战之后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已经结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成为最后一个胜利者,其它的时代和政治体系都将被淘汰。
这一论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反对。
本文对于福山历史终结论进行一些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福山历史终结论所指的历史进程确实存在。
冷战之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成为了全球化的主导体系,其影响力和优越性得到了广泛承认。
虽然各国的政治、文化、宗教和经济系统有很大差异,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却成为了普遍的价值和原则。
这种趋势的确存在,至少在国际关系层面上是不能否认的。
然而,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忽略了人类历史的实际经验和发展规律。
历史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以前的王朝和帝国都曾被认为是历史发展的顶点,但最终都被淘汰。
同样,资本主义民主也并不具备绝对的优越性和永恒不变的性质,其内在矛盾和不足点同样存在。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内部矛盾,众多国家之间存在极大的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冲突,加上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环境和资源的限制,都会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实践造成挑战和限制。
其次,福山历史终结论夸大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忽视了其带来的问题和危机。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危机,社会的分裂和失业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于民主制度的信任度也开始走低。
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践方式和实际效果并不具备普世适用性。
对于不同文化和国家的人民来说,他们理解和实践民主的方式和标准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单一模式的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问题。
此外,资本的盲目追求和利润的最大化,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环境的破坏,长期来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并非为人类的整体利益服务。
综上所述,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虽然具备一定的现实性,但其忽略了历史规律和人类发展需要的多样性。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应该保持对于历史和未来的谦逊和敬畏,不断探索新的道路和制度,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论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建构路径
![论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建构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27fae7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c.png)
论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建构路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他在1989年发表的一篇名为《历史结束的终结》的文章中提出的。
要理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建构路径,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福山在该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
在《历史结束的终结》中,福山主张,在冷战结束后,自由民主制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也就是“历史终结”的状态。
他认为,自由民主制度首先在西方国家得到了验证,并且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等曾经威胁自由民主制度的意识形态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的胜利源于其在人性、经济效率和政治稳定等方面的优势。
福山对于“历史终结论”的建构路径并没有详细阐述,但我们可以从他的其他著作以及相关评论中得到一些线索。
福山在其他的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自由民主制度的优势。
在他的著作《论自由》中,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实现了政治自由和经济繁荣的制度。
他指出,自由民主制度通过提供法治、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制衡等机制,实现了政治的自由。
自由市场经济在保护私有产权、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方面也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福山认为这些优势使得其他制度无法与之竞争。
福山强调了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对于民主化的推动作用。
在他的著作《信任》中,福山指出,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使得社会更加复杂化,增加了人们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的需求。
他认为,只有自由民主制度能够提供适应复杂社会的政治机制,并通过法治确保公众利益的实现。
福山的这一观点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他构建“历史终结论”的另一个重要支撑。
福山的观点还受到了现实世界中自由民主制度的扩散和巩固的事实的支持。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东欧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并且许多国家纷纷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转向自由民主制度。
这些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福山的观点,即自由民主制度的吸引力和优势不可忽视。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虽然没有明确的建构路径,但它是通过对现代社会的观察和对自由民主制度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中国现代化实践对“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及其意义
![中国现代化实践对“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b0e57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3.png)
中国现代化实践对“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及其意义“历史终结论”是20世纪末期由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在其著作《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中提出了这一观点。
福山认为,自古至今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是在不断寻找一种更加完美的社会制度,而自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逐渐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因而他认为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结,自由民主制度已经成为人类政治组织的最终形式。
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成功挑战了“历史终结论”的观点。
福山在其著作中强调了自由民主制度的优越性,认为它是人类政治组织的最终形式。
中国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了其他类型的政治制度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中国的领导层通过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成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这表明,中国式的现代化路径同样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繁荣和稳定,这与福山所主张的历史进程已经结束的观点背道而驰。
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多样性呈现了世界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传统上,西方发展模式被认为是现代化的典范,而其他国家被要求按照这一模式进行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世界发展趋势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多样性。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信息交流的增加,各国开展现代化实践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也使得“历史终结论”所主张的一种通向完美社会的唯一道路变得越发不可行。
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路径,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大规模发展。
中国的成功经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展示了,他们也可以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这种“中国方案”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世界发展的路径选择,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借鉴和参考。
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成功挑战了“历史终结论”的观点,展示了不同政治体制下现代化的可行性,呈现了世界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选择,并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福山所说的历史终结指的是,8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仅仅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历史本身的终结,因而具有根本的性质。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正是福山的主要理论根据。
福山强调指出,马克思也承认历史的普遍性、一致性,也认为历史有终结,即共产主义的普遍实现。
但马克思把黑格尔头脚颠倒了,即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福山认为,后世人们往往透过马克思主义来看待黑格尔,从而丢掉了黑格尔主义的真话。
关键词:历史终结,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福山(Francis Fuknyama 1953),日裔美国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美国国务院“政策企划司”副司长,现为华盛顿知名智库兰德公司高级社会科学学者。
其主要代表作有:《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信任:社会美德和繁荣的创造》《大断裂:人类天性和社会秩序重构》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就是1992年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它是福山在1989年美国新保守主义期刊《国家利益》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历史的终结?”的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充实而成。
“历史的终结?”文章刊出特别是《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著作出版以后,在整个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译成多国文字,在荷兰、英国、以色列、意大利、巴西、冰岛等地转载。
该书扉页的两句话表达了它的主题:自由民主的理念已无可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
福山向人们宣告:目前的世界形势不只是冷战的结束,也是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西方的自由民主已是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也是最后的形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福山不是就政治而论政治,而是从理论的高度来论述,也就是说他阐发了一种理论,即历史终结论。
首先,福山所说的历史终结指的是什么?他在1989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8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仅仅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历史本身的终结,因而具有根本的性质。
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变化无可争辩地表明西方和西方思想的胜利,具体说来是西方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的胜利,而这正是“人类思想演进的终点相作为人类最后的政府形式的西方自由民主制的普通化”。
这并不是说在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事件发生了,但在福山看来,以后发生的事件只能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进一步普遍化,因为他强调,目前自由主义还只是在思想或意识领域取得胜利,离在现实的物质世界的胜利还很远。
福山自称必须首先加以考察的与当前历史变化性质有关的某些理论问题。
正像福山自己强调的,“历史”对他来说,不是指过去发生的—系列事件,而是能把重要事件从不重要事件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抽象”,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到历史以外去找一种永恒的跨历史的标准。
说得明白些,福山实际上不仅把历史看成是一个单一的、连贯的演进过程”,而巳和黑格尔一样把历史看成是“精神”和“意识”展现和实现自我的过程。
“精神”一旦得到完全的展现,历史也就终结。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正是福山的主要理论根据。
他持别强调两点,一是黑格尔把历史看成是普遍的、有方向的、连贯的、而只是有终结的。
但进入20世纪后,西方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大都攻击这种认为历史是连贯的、可以理解的思想。
福山认为,本世纪最后25年的变化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历史的普遍件问题。
他的书的前两编就是用来专门论述历史的普遍性、方向性和一致件问题的。
福山主要用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来说明历史的普遍性。
他认为,科学校术所创造的经济生产发展的可能性对不同国家来说都是相同的,因而它使具有不同历史渊源相文化遗产的国家越来越均质化了。
所有国家出厂经济现代化而彼此越来越相似:城市化,在中央国家基础上的民族统一,合理的经济组织取代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部落、宗派、家庭),向公民提供普及教育。
这样的社会又被全球市场和普遍的消费文化联结在一起。
然而,幅山着重指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可以说明历史变化的持点和现代社会的相同,但都不能说明为什么人类历史必然会普遍走向自由民主制。
因为有的国家可以是民主的,但社会发展却处在前工业化阶段,如1776年的美国;有的国家技术上是先进的,但政治上却不民主,如俾斯麦时期的德国。
要说明人类的归宿为什么是自由民主制,在福山看来,必须求助于黑格尔思想的另一方面。
这第二点对福山来说更为重要,那就是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动力是意识、观念。
福山强调指出,马克思也承认历史的普遍性、一致性,也认为历史有终结,即共产主义的普遍实现。
但马克思把黑格尔头脚颠倒了,即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福山认为,后世人们往往透过马克思主义来看待黑格尔,从而丢掉了黑格尔主义的真话。
福山特别欣赏法国的一位黑格尔主义者亚历山大·科热夫(A1exaMdre Kojeve),认为科热夫是少数直接研究黑格尔原著并恢复他原貌的学者之一。
科热夫是俄国侨民,30年代时在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主持讲习班(seminar)。
他在欧洲大陆的哲学界很有影响,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和雷蒙‘阿隆都曾是他的学生。
科热天认为,黑格尔宣称历史于1806年走向终结的思想是正确的。
黑格尔把1806年拿破仑战胜普鲁土王国的耶那战役看成是法国革命的理想的胜利,是体现自由平等原则的国家的普及化。
而法国革命原则的实现就意味着历史的终结,此后所发生的事件虽然还有很多,但自由民主国家的原则已不可能再有改进。
科热夫追随黑格尔,强调历史的深层进程是由发生在思想或意识领域的事件决定的,因为在他看来,归根结底世界是由意识按自己的面貌改造的。
1806年历史终结的观点表示,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理想结束了人类的思想演进,虽然它们在现实世界中并末全部实现,但这些理想本身的理论正确性是绝对的,不能再改进的。
科热夫认为在历史终结时出现的国家,既是自由的又是民主的;他称之为“全人类的国家”(universal homogenous state,直译是“普遍同质的国家”)。
福山是赞同科热夫的这套说法的。
他补充说:“全人类的国家”是指“政治领域的自由民主制与经济领域的物品丰富的自由贸易”。
实际上,福山和科热夫一样,都极度赞扬西方发达国家。
他赞同科热夫,把战后西欧国家看成是“全人类的国家”的体现,有时又把所谓战后“美国生活方式”说成是历史终结时的产物。
福山把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看成是历史终结的标志,是人类理想社会的体现,这和黑格尔把普鲁士王国看成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是一脉相承的。
这只能表明福山的露骨的政治意图。
在世界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国际政治环境也相对稳定,尽管有冷战的对峙,但世界人民普遍向往和平,出现了长时间的和平的国际环境。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民族和文化的世界冲突和融合也渐渐提上日程。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他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④林林总总的事实似乎给人们昭示这样一个“真理”;资本主义已无往而不胜,它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有了“普遍均质”的发展。
客观地讲,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对丹尼尔.贝尔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和曾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律斯基的“共产主义大失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尽管他不承认他们彼此之间的共同,认为当前世界的发展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一切意识形态的胜利。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并不在为一种还未实现的新事物的辩护,而是为已经出现了的、明明不完美的资本主义的现状寻找合理化的基础,因此,他的理论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往往都存在于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杜会现状的解释之中。
从当前的经济危机来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而这一矛盾所导致的经济不平等、有效需求不足,以及资本家集体的无理性状态,正是目前危机的根源所在。
从直接原因来看,恰恰是被福山所忽视的“无屋者”、“财政赤字”、“消费主义”,触发了这次危机。
美国是个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国家,其客观原因有二:一个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外资制造业连同其国内出口企业,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商品。
这些廉价商品压低了国内消费品价格,鼓励了消费倾向;再一个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换来的美元外汇流回美国,这必然压低美国利率,降低消费贷款的成本。
透支消费等于透支未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需求不足的体现。
可见,被福山所否认的所有现实因素,都成为危机爆发的推动力。
从根本原因来看,导致危机爆发的恰恰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的本性就是超越任何界限,无休止地追求剩余价值。
这种掠夺本质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和有效需求不足,美国大量次级贷款的出现就是有效需求不足的体现。
而资本的掠夺本质不仅会打乱供求关系,而且会导致无休止的金融投机。
正是金融投机导致并放大了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可见,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经济理性,而资本的掠夺本性总是打破这种理性,这就是经济危机暴露出来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并没有因为福山的忽视而从世界历史上消失。
资本主义的历史没有终结,但离其终结的历史越来越近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更没有终结,它不仅在危机中顽强生存,而且越来越多地得到觉醒了的世界人民的认可。
历史永远不会终结,终结的只是一种关于历史终结的观念。
参考文献:[1](美)弗兰页,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远方出版社,1998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3]《当代国际政治概论》, 作者:张明明,马小军,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0[4]《国际文化思潮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课题组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5]《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理论流派研究》,罗文东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