铷原子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 实验报告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 实验报告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田卫芳 201411142023(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2014 级)指导教师:何琛娟 实验时间: 2016.11.24摘要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现象,首先通过改变垂直场,消除地磁场垂直分量的影响;改变水平场,观察光抽运信号,同时计算地磁场的大小;利用扫场法观察磁共振信号,计算Rb Rb 8587和的F g 因子的大小,与理论值比较。

关键词 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能级分裂、光抽运、磁共振、 1. 引言在磁场中,塞曼分裂导致的磁能级间距通常比较小,因此,产生磁共振现象所需的能量通常位于射频或微波波段。

此波段的电磁波能量要比光频段的能量小得多,普通的光谱仪器根本无法分辨,所以对于那些磁共振信号很微弱的样品(比如气体样品)很难探测。

光抽运是用圆偏振光激发气态原子,打破原子在所研究能级间的热平衡分布,造成能级间所需要的粒子数差,以便在低浓度条件下提高磁共振信号强度。

光泵磁共振是利用光抽运效应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

光泵磁共振采用光探测方法,探测原子对光量子的吸收,而不直接测量射频量子,克服了磁共振信号弱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探测灵敏度。

本实验研究铷原子(Rb )的光泵磁共振现象,并测量Rb 的朗德因子。

天然铷有两种同位素: 丰度为72.15%的Rb 85,丰度为27.85%的Rb 87。

2. 实验原理2.1 Rb 原子基态及最低激发态的能级Rb 是碱金属原子,最外层有一个价电子,基态时位于5s 能级上,其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0,自旋角动量量子数为S=1/2,考虑L-S 耦合后,其总角动量J=1/2,记作52S 1/2 ,其最近激发态为52P 1/2和52P 3/2。

电子由5p 跃迁到5s 所产生的光辐射是Rb 原子主线系的第一条线,为双线,其强度在Rb 灯光谱中特别高,其中52P 1/2到52S 1/2跃迁产生的谱线称为D 1线,波长794.8nm ,52P 3/2到52S 1/2跃迁产生的谱线称为D 2线,波长780.0nm 。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摘要 本实验利用DH807型光泵磁共振的实验装置研究了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现象。

通过示波器观察了光抽运信号和光泵磁共振信号,根据实验所得的数值,分别算出了Rb Rb 8587和的F g 因子的大小,同时根据所测得数据算出了地磁场的大小。

关键词 光抽运;光泵磁共振;塞曼能级分裂扫场;一 引言光抽运是用圆偏振光激发气态原子,打破原子在所研究能级间的热平衡分布,造成能级间所需要的粒子数差,以便在低浓度条件下提高磁共振信号强度。

光泵磁共振是利用光抽运效应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

光泵磁共振采用光探测方法,探测原子对光量子的吸收,而不是像一般的磁共振直接探测原子对射频量子的吸收,因而大大提高了探测灵敏度,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碱金属原子铷(Rb ),天然铷中含量大的同位素有两种:Rb 85占72.15%,Rb 87占27.85%。

二 实验原理1.Rb 原子基态及最低激发态的能级如图1所示,在第一激发能级5P 与基态5S 之间产生的跃迁是铷原子主线系的第一条谱线,谱线为双线。

2/125P 到2/125S 的跃迁产生的谱线为D1 线,波长是794nm ;2/325P 到2/125S 的跃迁产生的谱线为D2 线,波长是780nm 。

图1 铷原子能级图在弱磁场条件下,通过解Rb 原子定态薛定锷方程可得能量本征值为可得基态2/125S 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相邻塞曼子能级之间(F m ∆=±1)的能量差为2. 圆偏振光对Rb 原子的激发与光抽运效应电子在原子能级间发生跃迁时,需要满足总能量和总角动量守恒。

一定频率的光可引起能量差为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

而当入射光是左旋圆偏振光时,量子力学给出的跃迁定则为Rb 87的2/125S 态及2/125P 态的磁量子数最大值都是+2,当入射光是D1时,只能产生F m ∆=+1 的跃迁,基态F m =+2 子能级的粒子不能跃迁,如图2所示。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结论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概述光泵磁共振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实验,通过观察原子在特定磁场和光场作用下的能级跃迁,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磁共振现象以及光抽运效应等。

本次实验采用DH807型光泵磁共振实验装置,通过观察铷原子的光抽运信号和光泵磁共振信号,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和塞曼子能级的理解,并测定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铷原子光抽运信号,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的理解。

2. 观察铷原子的磁共振信号,测定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

3. 学会利用光磁共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光泵磁共振实验基于以下原理:1. 光抽运效应:当原子处于激发态时,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原子会跃迁到更高能级。

通过调节光场强度,可以使原子处于高能级状态的粒子数增加。

2. 磁共振:当原子处于特定磁场中,能级发生塞曼分裂。

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可以使原子能级发生跃迁,产生磁共振现象。

3. 光泵磁共振:光泵磁共振实验中,利用光抽运效应和磁共振原理,观察原子能级跃迁和磁共振信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抽运信号观察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铷原子的光抽运信号。

通过调节光场强度和频率,可以观察到不同能级跃迁的光抽运信号。

这表明光抽运效应在实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 磁共振信号观察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铷原子的磁共振信号。

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可以观察到不同能级跃迁的磁共振信号。

这表明磁共振现象在实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 塞曼子能级朗德因子测定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了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

实验结果显示,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铷原子的光抽运信号和磁共振信号,验证了光泵磁共振实验的原理。

2. 实验结果表明,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表明实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原子超精细结构和塞曼子能级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技能。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由上式可得基态 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
相邻塞曼子能级之间( )的能极差为
2、圆偏振光对Rb原子的激发与光抽运效应
电子在原子能级间发生跃迁时,需要满足总能量和总角动量守恒。一定频率的光刻引起能量差为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能量守恒)。而当入射光是左旋圆偏振光时,量子力学给出的跃迁定则为 , , (角动量守恒)。 的 态及 态的磁量子数 最大值都是+2,当入射光是D1的 光时由于只能产生 的跃迁,基态 的子能级的粒子不能跃迁。当原子经历无辐射跃迁过程从 回到 时粒子返回到基态各子能级的概率相等,这样经过若干循环之后,基态 的子能级上的粒子数就会大大增加,即大量粒子被“抽运”到基态 的子能级上,这就是光抽运效应。各子能级上粒子数的这种远远偏离玻尔兹曼分布的不均匀分布称为“偏极化”,光抽运的目的就是要造成偏极化,有了偏极化就可以在子能级之间进行磁共振实验。
Rb原子的基态, 和 ,因此 基态只有 ,标记为 ;其最低激发态是 和 。在第一激发能级5P与基态5S之间产生的跃迁是铷原子主线系的第一条谱线,谱线是双线。 到 的跃迁产生的谱线是D1线,波长是794nm; 到 的跃迁产生的谱线是D2线,波长是780nm。
在核自旋 时,原子的价电子L-S耦合后总角动量 与原子的总磁矩 的关系为
原理
1、铷(Rb)原子基态及最低激发态的能级
实验研究的对象是Rb的气态自由原子。Rb是碱金属原子,在紧紧束缚的满壳层外只有一个电子,价电子处于第5壳层,主量子为 。主量子数为n的电子,其轨道量子数 。基态的 ,最低激发态的 。电子还具有自旋,电子自旋量子数 。由于电子的自旋与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即L-S耦合)而发生能级分裂,称为精细结构。轨道角动量 与自旋角动量 的合成总角动量 。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用总角动量量子数J来标记,

光泵磁共振

光泵磁共振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光电子一、实验背景光磁共振是光抽运和射频磁共振相结合的一种双共振过程,是用光抽运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磁共振现象的双共振技术。

双共振技术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Kastlo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技术既保存了磁共振高分辨的特点,同时又将测量灵敏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是研究原子、分子高激发态的精密测量的有力工具,因此在激光物理、量子频标、弱磁场探测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实验目的1通过研究铷原子基态的光磁共振,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的认识;2掌握光磁共振的实验技术;3测定铷原子的g因子和测定地磁场。

三、实验原理1铷原子的能级分裂1.1精细结构的形成铷(Rb)的气态自由原子,价电子处于第五电子层,主量子数n=5,轨道量子数L=0,1,…,n-1,电子自旋量子数S=1/2原子精细结构的形成:由电子的自旋与轨道运动相互作用(L-S耦合)发生能级分裂铷原子基态与最低激发态的形成:用J表示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J=L+S,L+S-1,…,|L-S|对于基态,L=0,S=1/2,得J=1/2,标记为 ;对于最低激发态,L=1,S=1/2,得J=3/2,1/2,标记为 ,如右图所示,形成两条谱线。

1.2原子超精细结构的形成核的自旋量子数表示为 ,铷原子的两种同位素的自旋量子数分别为:核的自旋角动量表示为,得原子总角动量:其中F 用来表示原子总角动量量子数,F=I+J,…,|I-J|。

由核角动量作用(P I 与P J 耦合),而产生的由F 标志的分裂叫做铷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

1.3塞曼子能级的形成原子处于弱磁场中,由于原子总磁矩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使能级进一步分裂,形成塞曼子能级。

这些能级用磁量子数来表示, ,能级间距相同。

和 相互作用能表示如下:相邻能级间距为: 其中 为玻尔磁子。

右图为塞曼能级形成示意图2/122/325,5P P 2/125S 5P5S21/25S 21/25P 23/25P 1D 2D 794.76nm780.0nmFig.1 铷原子精细结构的形成2/5%),15.72(2/3%),85.27(8587==I RbI Rb I JI F P P P +=I PFig.2 铷原子超精细结构的形成23/25P 21/25P 21/25S 2F =1F =1F =2F =……)(,...,1,F F F m F --=F u Bm g Bu E B F F F μ=⋅-=BBg EB F μ=∆B μFig.3 铷原子塞曼子能级的形成23/25P 21/25P 21/25S 1F =2F =……2F =1F =FM +2+10-1-2-10+1+2+10-1-2-10+12光抽运效应光抽运(光泵):利用光照射打破原子在所研究能级间的热平衡态,造成期望集居数差,它基于光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摘要:本实验我们利用DH807型光泵磁共振的实验装置研究了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现象。

通过示波器我们观察了光抽运信号和光泵磁共振信号,根据实验所得的数值,算出了87Rb 的F g ,85Rb 的F g ,并与理论值做了比较,其误差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实验中我们还根据所测得数据算得了地磁场的大小。

关键词: 光抽运、磁共振、偏振。

一.引言在磁场中,塞曼分裂导致的磁能级间距通常比较小,因此,产生磁共振现象所需的能量通常位于射频或微波波段。

此波段的电磁波能量要比光频段的能量小得多,普通的光谱仪器根本无法分辨,所以对于那些磁共振信号很微弱的样品(比如气体样品)很难探测。

光泵,也称光抽运,是借助于光辐射获得原子基态超精细结构能级或塞曼子能级间粒子数的非热平衡分布的实验方法。

光泵磁共振技术实际上是将上述光抽运技术和射频或微波磁共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实验技术,它是1955年法国科学家卡斯特勒发明的。

在光泵磁共振技术中,一方面光抽运改变了磁能级上的粒子数分布,使更多的粒子参与磁共振。

另一方面采取光探测的方法而不直接测量射频量子,从而克服了磁共振信号弱的缺点,把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七八个数量级.如今,光泵磁共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物理研究,比如原子的磁矩、能级结构和屠因子测量。

此外,在原子频标、激光及弱磁场测量等方面,这一方法也是极为有力的实验手段。

本实验研究铷(Rb)原子的光泵磁共振现象,并测量Rb 的朗德里因子和地磁场的大小。

天然Rb 有两种同位素,丰度为72.15%的85Rb 和丰度为27.85%的87Rb 。

二. 实验原理1.Rb 原子基态及最低激发态的能级如图1所示,在第一激发能级5P 与基态5S 之间产生的跃迁是铷原子主线系的第一条谱线,谱线为双线。

2/12P 5到2/12S 5的跃迁产生的谱线为D1 线,波长是794nm ;2/12P 5 到2/12S 5的跃迁产生的谱线为D2 线,波长是780nm 。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内容包含:实验目的、实验使用仪器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纳(数据、图表、计算等)、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心得一、实验目的:1.观察铷原子光抽运信号,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的理解;2.观察铷原子的磁共振信号,测定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3.学会利用光磁共振的方法测量地磁场。

二、实验使用仪器与材料:数字示波器、光泵磁共振实验仪、射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DHg07A型光磁共振实验装置电源。

(核磁共振仪器连线图)三、实验步骤:1.仪器调整(1)揿进预热键,加热样品吸收泡约50℃并控温,同时也加热铷灯约90℃并控温,约30分钟温度稳定,揿进工作键,此时铷灯应发出玫瑰紫色光。

(2)将光源、透镜、吸收池、光电探测器等的位置调到准直,调节前后透镜的位置使到达光电池的光量最大。

(3)调整双踪示波器,使一通道观察扫场电压波形,另一通道观察光电探测器的信号。

2.观测光抽运信号(1)先用指南针判断扫场、水平场、垂直场相对于地磁场的方向。

当判断某一场时应将另两个场置于零,判断水平场和垂直场时,应记下数字电压表对应电压的符号。

(2)不开射频振荡器,扫场选择“方波”,调节扫场的大小和方向,使扫场方向与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方向相反,特别是地磁场的垂直分量对光抽运信号有很大影响,因此要使垂直恒定磁场的方向与其相反并抵消。

同时旋转1/4波片,可获得最佳光抽运信号(图3.2-4)。

扫场是一交流调制场。

当它过零并反向时,分裂的塞曼子能级将发生简并及再分裂;当能级简并时,铷原子的碰撞使之失去偏极化;当能级再分裂后,各塞曼子能级上的粒子布居数又近于相等,因此光抽运信号将再次出现。

扫场的作用就是要反复出现光抽运信号。

当地磁场的垂直分量被垂直场抵消时将出现最佳光抽运信号,故此时也就测出地磁场垂直分量的大小。

3.测量基态的值由磁共振表达式得 (4)υ可由频率计给出,因此如知便可求出。

此处是使原子塞曼分裂的总磁场,它包括除了可以测知的水平场外还包括地磁水平分量和扫场直流分量。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1、前言和实验目的前言:光泵磁共振实验在实现观测气体中原子超精细构造塞曼子能级跃迁的磁共振信号上有突破,使用探测磁共振信号的光探测方法,大大提高了灵敏度。

这是在1950年,法国物理学家卡斯特勒(A.Kasslte 1902~1984)提出了光抽运方法。

光抽运过程是原子系统吸收某种特定的光而造成能级原子数的分布偏离热平衡下的玻尔兹曼分布。

光泵磁共振是光抽运过程和射频磁共振相结合的一种双共振过程。

用射频电磁场作用使之发生磁共振,用光探测原子对入射光的吸收,从而获得光泵磁共振信号,此技术应用了光探测方法,既具有了磁共振高分辨率的优点,又将探测灵敏度提高了几个以至十几个数量级。

卡斯特勒因此荣获了196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目前此方法,一方面可用于根底研究,例如原子、分子能级的精细和超精细构造及其它各种参数的精细测量,对原子、分子间各种相互作用进展实验研究,另一方面在量子频标,准确测定磁场等问题上都有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开展出两种精细仪器,原子频率标准仪(原子钟)和原子磁强计。

本实验是以天然铷(Rb )为样品研究铷原子基态的光泵磁共振。

实验目的:1.加深对超精细构造原子核自旋,原子核磁矩,光跃迁,磁共振的理解。

2.掌握以光抽运为根底的光检测磁共振方法。

3.测定铷(Rb )原子超精细构造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F g 和地磁场强度E B 。

2、实验原理天然铷含量较大的有两种同位素:Rb 85占72.15%,Rb 87占27.85%。

铷原子的基态为125S ,最低激发态为2125P 及2325P 双重态,所以从5P 到5S 的跃迁就能观察到精细构造。

同时,我们又知道原子核也存在自旋,因此也就存在核磁矩与电子自旋及轨道磁矩的相互作用,是能级进一步分裂,也就产生了超精细构造。

设核量子数为I ,那么耦合后的总量子数为F=I+J,…,|I-J|。

又Rb 87的I=3/2,Rb 85的I=5/2,所以Rb 87的基态F 有两个值F=2及F=1;Rb 85的基态F 有两个值F=3及F=2。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实验0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实验0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实验摘要:利用光抽运效应研究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磁共振,测定金属铷原子的朗德因子F g 、地磁场强度及其倾角。

关键词:光泵、光抽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朗德因子、磁共振引言:气体原子塞曼子能级之间的磁共振信号非常弱,利用磁共振的方法难于观察。

本实验利用光泵磁共振方法既保持了磁共振分辨率高的优点,同时将探测灵敏度提高了十几个数量级,能在弱磁场下(0.1-1mT)精确检测气体原子能级的超精细结构。

一、原理部分(一)铷原子基态及最低激发态的能级铷原子基态为2/12S 5,即电子的轨道量子数L=0,自旋量子数S=1/2,总角动量J= 1/2。

最低激发态2/12P 5 及2/32P 5是由L-S 耦合产生的双重态,轨道量子数L=1,自旋量子S=1/2。

2/12P 5态J=1/2;2/32P 5 态J=3/2。

在能级5P 与5S 之间产生的跃迁是铷原子主线系的第一条线,为双线。

2/12P 5到2/12S 5的跃迁产生的谱线为D1 线,波长是7948Å;2/32P 5 到2/12S 5的跃迁产生的谱线为D2 线,波长是7800Å。

核自旋 I = 0 的原子的价电子L-S 耦合后总角动量J P与原子总磁矩J μ的关系为I ≠0时,Rb 87I = 3/2,Rb 85I = 5/2。

设核自旋角动量为I P ,核磁矩为I μ,I P 与J P 耦合成F P ,有F P =I P +J P 。

耦合后的总量子数F= I+J,…,| I-J |。

Rb 87基态F 有两个值,F = 2 及F = 1;Rb 85基态有F = 3 及F = 2。

由F 量子数表征的能级称为超精细结构能级。

原子总角动量F P 与总磁矩F μ之间的关系为:在磁场中原子的超精细结构能级产生塞曼分裂(弱场时为反常塞曼效应),磁量子数F m =F, F-1, … ,-F ,即分裂成2F +1 个能量间隔基本相等的塞曼子能级,如图一所示。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N1 e k BT Nt o t a l
2
E1
(B4-8)
2
由 5 S1/2 分裂出的 8 条子能级上的原子数应接近均匀分布;同样, 由 5 P1/2 分裂出的 8 条子能级上的 原子数也接近均匀分布。 (2)如果考虑到热运动造成的多普勒效应,铷光源发出的D1 σ 光实际包含了连续频率的光,这 些光使得D1 线有一定的宽度,同时也为铷蒸气可能进行的各种吸收提供了丰富的谱线。 处于磁场环境中的铷原子对D1 σ +光的吸收遵守如下的选择定则
射频信号 发生器
辅助源
主电源
主体单元
示波器
图 B4-9
光磁共振实验装置方框图
5
图B4-10
主体单元示意图
其中主体单元示意图见图 B4-10。其中射频信号发生器提供频率和幅度可调的射频(功率)信 号;主电源提供水平磁场线圈和垂直磁场线圈的励磁电源;辅助源提供水平磁场调制信号(10Hz方 波和 20Hz三角波,调制电流的方向可颠倒)以及对样品室的温度进行控制等;主体单元的各组成部 分装在一光具座上,包括Rb光源、光学变换器件、光探测器、样品室和水平及垂直磁场线圈等。样 品室是一个封装了Rb原子饱和气体的玻璃泡,其中还混有浓度比Rb蒸气浓度高几个数量级的“缓冲 气体” N2 或Ne等无分子磁矩的气体。 【实验内容】 一.观测光抽运信号 二.观测光磁共振信号 三.测量地磁场 【注意事项】 1.在观察光抽运信号时,调节扫场幅度,将抽运信号调节到等高,调好后,固定扫场幅度。 2.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区分 Rb、 Rb的共振信号,当水平磁场不变时,频率高的为 Rb共 振谱线,频率低的为 85 Rb的共振谱线。 3.为避免杂散光影响信号的幅度及波形,主体单元应当罩上遮光罩。 4.在实验过程中,本装置主体单元一定要避开其它铁磁性物体,强电磁场及大功率电源线。 【数据记录及处理】 1、 观察光抽运信号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仪器的调节,通过指南针可以判断,水平场按钮按下去时水平场与地磁场水 平分量同向, 弹出时水平场与地磁场水平分量反向; 扫场按钮按下去时扫场与地磁场水平分量反向, 弹出时扫场与地磁场水平分量同向。进而调节扫场幅度,使光抽运信号幅度等高,观察到的图形如 图 4-11 所示。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嘉应学院物理学院近代物理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光泵磁共振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子的能级、精细结构、超精细结构、塞曼能级分裂2. 了解光抽运现象的原理和应用3. 学会利用光抽运现象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磁共振二、实验仪器和用具:TDS2002示波器,光磁共振实验装置,DH807型光磁共振实验装置电源及辅助源,YB1631功率函数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铷原子。

天然铷原子有两种同位素:85Rb(72.15%)和87Rb(27.85%)。

选用天然铷作样品,可在一个样品上观察到两种原子的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跃迁的磁共振信号。

铷原子基态和最低激发态的能级结构如图1所示。

铷是一价碱金属原子,其基态为5 2S 1/2;最低激发态为5 2P 1/2和5 2P 3/2双重态,是电子的轨道角动量与自旋角动量耦合而产生的精细结构。

由于是LS 耦合,电子总角动量的量子数J = L+S ,L +S -1,…,S L -。

对于铷原子的基态, L = 0,S = 1/2,故J = 1/2;其最低激发态,L = 1, S = 1/2,故J = 1/2和3/2,这就是双重态的由来。

铷原子核自旋不为零,两个同位素的核自旋量子数I 也不相同。

87 Rb 的I = 3/2,85 Rb 的I = 5/2。

核自旋角动量与电子总动量耦合,得到原子的总角动量。

由于I J 耦合,原子的总角动量的量子数F = I +J ,I +J -1,…,J I -。

故87 Rb 基态的F = 1和2;85 Rb 的基态的F = 2和3。

这些由F 量子数标定的能级称为超精细结构。

在磁场中,铷原子的超精细结构能级产生塞曼分裂。

标定这些分裂能级的磁量子数m F = F ,F -1,…,-F ,因而一个超精细能级分裂为2F +1个塞曼子能级。

设原子的总角动量所对应的原子总磁矩为μF ,μF 与外磁场B 0 相互作用的能量为 E = - μF ·B 0 = g F m F μB B 0 (-1) 这正是超精细塞曼子能级的能量。

光泵磁共振

光泵磁共振

教师:中国石油大学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报告 成 绩:班级:应物09-5 姓名: 刘洋 学号:09131504 同组:王书禾实验7-3 光泵磁共振一、实验目的1、观察铷原子光抽运信号,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的理解。

2、观察铷原子的磁共振信号,测定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

二、实验原理1.铷原子基态和最低激发态的能级由于电子的自旋与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即L-S 耦合)而发生能级分裂,称为精细结构。

原子的价电子在L-S 耦合中,其总角动量J P 与电子总磁矩J μ的关系为:J JJ P me g 2-=μ (7-3-1))1(2)1()1()1(1++++-++=J J S S L L J J g J (7-3-2)J g 是朗德因子,J 是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L 是电子的轨道量子数,S 是电子自旋量子数。

整个原子的总角动量F P 与总磁矩F μ之间的关系可写为2F FF e g P mμ=- (7-3-3)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F g 是对应于F μ与F P 关系的朗德因子,可按类似于求J g 因子的方法算出。

考虑到核磁矩比电子磁矩小约3个数量级,F μ实际上为J μ在F P 方向上的投影,从而得(1)(1)(1)2(1)F JF F J J I I g g F F +++-+=+ (7-3-4)如果处在外磁场B 中,由于总磁矩F P 与磁场B 的相互作用,各能级进一步发生塞曼分裂形成塞曼子能级。

用磁量子数F M 来表示,如图7-3-2中右边部分。

F μ与B 的相互作用能量为:(222F FF FF F F B e e h E B g P B g M B g M B mmμμ=-===)π(7-3-5) 式中B μ为玻耳磁子。

各相邻塞曼子能级的能量差为:B g E B Fμ=∆ (7-3-6)2.圆偏振光对Rb 的激发与光抽运效应一定频率的光可引起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

如图7-3-3所示。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复旦大学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复旦大学

光泵磁共振实验——朗德因子的测量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铷原子的光抽运和磁共振现象,通过观察方波、三角波下的光抽运信号及共振信号,分析光泵磁共振的原理及信号出现条件。

分别计算了Rb85和Rb87基态下的朗德因子g F。

并在此基础上,测量了地磁场的水平分量。

关键词:光抽运;磁共振;塞曼子能级;朗德因子1. 引言气体原子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信号非常弱,用磁共振的方法难于观察。

本实验应用光抽运、光探测的方法,利用光抽运(Optical Pumping)效应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既保持了磁共振分辨率高的优点,同时将探测灵敏度提高了几个以至十几个数量级。

目前,光泵磁共振方法基础研究中有广泛用。

因为它使弱信号的检测方便易行,还大大促进了相关计量技术(如弱磁场的测量等)的发展。

2. 实验2.1实验原理由于电子的自旋和轨道的相互作用(即L-S耦合)而发生的能级分裂称为精细结构。

同时原子核也存在自旋,因此也就存在核磁矩与电子自旋及轨道磁矩的相互作用,是能级进一步分裂,也就产生了超精细结构。

本实验研究的对象为碱金属Rb的气态自由原子。

天然铷含量较大的有两种同位素:85Rb 占72.15%,87Rb占27.85%,基态都为52S1/2,而最低激发态为52P1/2及52P3/2双重态,从5P到5S的跃迁就能观察到精细结构。

现设核量子数为I,则耦合后的总量子数为F=I+J , I+J-1 , … , |I-J|。

又87Rb的I=3/2,85Rb的I=5/2,所以87Rb的基态F有两个值F=2及F=1;85Rb的基态F有两个值F=3及F=2。

原子总角动量与总磁矩的关系为:其中:,在外磁场B中超精细结构进一步发生塞曼分裂,形成塞曼子能级。

磁量子数M F=F,F-1,……,-F,即分裂成2F+1个间距相等的塞曼子能级。

相邻子能级能量差为原子受激发,在上下跃迁过程中使某个子能级上粒子过于密集称之为光抽运。

光抽运的目的就是造成基态能级中的偏极化,实现了偏极化就可以在子能级之间进行磁共振实验了。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波的一个周期上刚好出现一个共振信号,先出现的是 85Rb 的,此时记录下电流为 I2 ,然后
再慢慢调小电流直至在三角波的一个周期刚好出现两个共振信号,此时记录下电流为 I1。接
着重复述操作步骤,也分别记录下 87Rb 的两个电流。 分析:由实验过程可知 B共振 可以通过下面的计算得到:
1.当扫场为正,水平场为正时,总磁场、地磁场、水平场关系如图 4 所示:
实验研究的对象是 Rb 原子,其最外层有一个价电子,位于 5s 能级上,因此其电子轨道 角 动 量 量 子 数 L=0, 电 子 自 旋 轨 道 角 动 量 量 子 数 s=1/2. 其 总 角 动 量 量 子 数
J L S, L S 1, L s 。所以 Rb 原子的基态只有 J 1/ 2 ,标记为 52 S1/ 2 。5P 与基 态 5S 之间产生的跃迁是铷原子主线系的第一条谱线,谱线为双线。52 P1/ 2 到 52 S1/ 2 的跃迁 产生的谱线为 D1 线,波长是 794.8nm;52 P1/ 2 到 52 S1/ 2 的跃迁产生的谱线为 D2 线,波长是
现象:之前调光抽运信号时,我们已将扫场幅度调到一个最佳状态,所以观察磁共振信 号时扫场幅度保持不变,只要调节水平场的电流大小。对于扫场与水平场正或负的不同组合 下,测量电流与观察共振信号时的步骤大致相同。首先将水平电流调到一个比较大的值使共 振信号消失,即在示波器上表现为一条亮线,然后慢慢的调小水平方向的电流,直至在三角
(5)
在热平衡条件下,各能级的粒子数遵守玻尔兹曼分布,而超精细结构的塞曼子分裂能级 相差很小,导致各子能级上的粒子数基本上可认为是相等的,因此我们采用光抽运的方法, 使粒子数聚集分布在某一能级从而实现偏极化。
87 Rb 的 52 S1/ 2 态及 52 P1/ 2 态的磁量子数 mF 最大值都是+2,当入射光是 D1的 光 时, 由于只能产生Δ mF =+1 的跃迁,基态 mF =+2 子能级的粒子不能跃迁,如图 1 示: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利用光泵磁共振技术实现了对Rb 原子能级结构的探测。

用光探测的方法在示波器上观察并记录核磁共振时光抽运信号,从而计算出了87b R 和85b R 的朗德g 因子,并对地磁场进行了测量。

关键词:光泵磁共振 Rb 原子 光探测 一,引言光泵,也成光抽运,是借助于光辐射获得原子基态超精细结构能级或塞曼能级间粒子数的非热平衡分布的实验方法。

光泵次共振技术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卡斯特勒在1950年首创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光的抽运效应造成原子基态塞曼能级上粒子布居的偏极化,即偏离热平衡时所遵循的波尔兹曼分布。

然后利用磁共振效应对这种偏极化布居进行扰动,使光的抽运速率变化。

通过对抽运速率变化的探测来研究原子的能级结构。

光泵磁共振技术巧妙地利用了光探测的高灵敏度和磁共振的高分辨率,从而克服了磁共振信号弱的缺点,把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七八个数量级。

由于光磁共振在基础物理研究、量子频标技术和弱磁场测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卡斯特勒获得了1966年的诺贝尔奖。

二,实验原理1, Rb 原子基态及最低激发态能级Rb 是碱金属原子,其基态为215S 。

离5s 能级最近的激发态是5p ,此激发态是双重态:2125P 和2325P 。

电子由5p 跃迁到5s 所产生的光辐射是Rb 原子主线系的第一条线,为双线,其强度在Rb 灯光谱中特别高,其中2125P 到2125S 跃迁产生的谱线称为D1线,波长是794.8nm ,而2325P 到2125S 跃迁产生的谱线称为D1线,波长为780.nm 。

在核自旋I=0时,原子的价电子经L-S 耦合后总角动量J P 与原子总磁矩J μ的关系为eeg 2m J JJ P μ=- (1)(1)(1)g 12(1)J J J L L S S J J +-+++=++ (1)但当I ≠0时,原子总角动量还要考虑核的贡献。

设核自旋角动量为I P ,核磁矩为I μ,I P 和J P 耦合成F P ,于是有F I J P P P =+,耦合后总量子数,,F I J I J =+- 。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实验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实验

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实验【摘要】通过光抽运技术和磁共振技术相结合,研究了铷原子的光泵磁共振现象。

实验中,通过示波器显示波形,采用扫场法测量磁共振信号,测量了Rb 的朗德因子g F 以及地磁场的强度和磁倾角。

【关键词】超精细结构 塞曼子能级 光抽运 磁共振 朗德因子一、引言光泵,也称光抽运,是借助于光辐射获得原子基态超精细结构能级及塞曼子能级间粒子数的非热平衡分布的实验方法。

气体原子塞曼子能级之间的磁共振信号非常弱,利用磁共振的方法难于观察。

实验中使用的光泵磁共振技术,一方面光抽运改变了磁能级上粒子数的分布,另一方面采用光探测的方法克服了磁共振信号弱的缺点,所以光磁共振技术既保持了磁共振的高分辨率,又将探测灵敏度提高了约七八个量级,能在弱磁场下(0.1-1mT)精确检测气体原子能级的超精细结构。

二、 实验原理2.1铷原子基态和最低激发态的能级铷Rb 是碱金属原子,其最外层有一个价电子,位于5S 能级上。

天然铷中含量大的同位素有两种:87Rb 和85Rb 。

它们的基态都是52S 1/2。

在L —S 耦合下,形成双重态:52P 1/2和52P 3/2,这两个状态的能量不相等,产生精细分裂。

因此,从5P 到5S 的跃迁产生双线,分别称为D 1和D 2线,它们的波长分别是794.76nm 和780.0nm 。

通过L —S 耦合形成了电子的总角动量P J ,考虑原子核也有自旋和磁矩,核自旋量子数用I 表示。

耦合后的总量子数为F 。

角动量相关的原子总磁矩为2F FF eeg P m μ=- (1) )1(2)1()1()1(++-+++=F F I I J J F F g g JF (2)其中,F g 是对应于F μ与F P 关系的朗德因子。

在磁场中原子的超精细结构能级产生塞曼分裂,当磁场较弱时为反常塞曼分裂,磁量子数m F =F ,F-1,…,-F ,所以会产生2F+1个能级间距基本相等的塞曼子能级。

如图1所示。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6-2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by 物理学院 00904149 刘纩实验时间:2012-3-15实验仪器:TDS2002示波器,光磁共振实验装置,DH807型光磁共振实验装置电源及辅助源,YB1631功率函数信号发生器。

实验目的:1.了解原子的能级、精细结构、超精细结构、塞曼能级分裂2.了解光抽运现象的原理和应用3.学会利用光抽运现象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磁共振实验原理:铷是一价碱金属,其原子基态是5S1/2,即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0,自旋S=1/2,轨道角动量与自旋耦合后的电子总角动量为J=1/2。

其最低激发态是5P1/2 和5P3/2 双重态,是由LS耦合产生的,J分别为1/2与3/2。

在5P和5S之间的跃迁为铷原子的第一条线,是双线,前者到5S1/2为D1,后者到5S1/2为D2。

再考虑到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为J)与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I)的耦合作用之后,原子总角动85的基态有F=3及F=2,量的量子数F=I+J,I+J-1,…,I−J。

故而Rb87的基态有F=2及F=1。

由F量子数表征的能级称之为超精细结构Rb能级。

原子总角动量P F与总磁矩μF之间的关系为:P FμF=-g F e2mg F=g J F F+1+J J+1−I(I+1)2F(F+1)其中 g J =1+J J+1 −L L+1 +S(S+1)2J(J+1)在磁场B 0中原子的超精细结构能级产生塞曼分裂,磁量子数m F =F,F-1,…,-F. 即分裂成2F+1个能量间隔基本相等的塞曼子能级。

相邻塞曼子能级之间(∆m F =±1)的能量差为:∆E m F =g F μB B 0在实验中,我们用频率为ν的光来对原子进行激发时,满足h ν=∆E 时即发生光吸收,且原子跃迁满足选择定则:∆L=±1; ∆F=±1,0; ∆m F = +1 (入射光为σ+)0 (入射光为π)−1 (入射光为σ−)所以,当入射光为左旋圆偏振时,原子只能发生磁量子数改变为+1的跃迁,当使用D 1σ+时,则基态处于m F =+2的粒子跃迁概率为零,而由激发态退激发回基态的粒子返回基态各子能级的概率是相等的,这样经过若干次循环之后,基态m F =+2的子能级上的粒子数就会大大增加,相当于大量粒子被抽运上去,此即为光抽运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H 扫(右 2
图);继续增大水平电流,当三角波的中央刚好对应 H 时,总磁场与所加的水平方向磁场( H 1 )满足
H H1 H 地水 H 扫 (中图);再继续增大水平电流,当三角波的波谷刚好对应 H 时,总磁场与所加的
水平方向磁场( H 1 )满足 H H 1 H 地水 H 扫

引言
光泵,也称光抽运,是借助于光辐射获得原子基态超精细结构能级及塞曼子能级间粒子数的非平衡分 布的实验方法。光泵磁共振技术于1955年由法国科学家卡斯特勒发明,它是将光抽运技术和射频或微波磁 共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实验技术,这种技术最早实现了粒子数反转。 气体原子塞曼子能级之间的磁共振信号非常弱,普通方法很难探测。本实验利用光泵磁共振方法克服 了磁共振信号弱的特点,将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七八个数量级,能在弱磁场下精确检测原子能级的超精细结 构。本实验研究Rb原子的光泵磁共振现象,天然Rb有两种同位素: 85 Rb (丰度为72.15%)、 87 Rb (丰度 为27.85%)。
1 ~ H 扫 (左图)。 2
图 4 磁共振信号
而当三角波的波峰、波谷对应 H 时,判断共振信号时刻的误差较大,且总磁场 H 中含有 H 扫 项,计算 H 需较多组的数据。因此,实验中测量中图(即 H 对应三角波中央)所对应情况,也更容易判断共振信号 出现时刻。 实验中分别测量了扫场、水平场不同组合下,满足中图(H 对应三角波中央)情况的水平磁场电流, 计算时仅需要前三组即可。实验数据见表 1。三组情况分别对应
m F 1 的跃迁,所以处于 5 2 S1 / 2 的 m F 2 子能级上的粒子不能被激发至 5 2 P1 / 2 态。
2 当原子经历自发辐射和无辐射跃迁从 5 2 P 1 / 2 回到 5 S1 / 2 时,粒子返回到基态各子能级的概率相等。这
样经过若干循环之后, 基态 m F 2 子能级上的粒子数就会大大增加, 即大量粒子被 “抽运” 到 m F 2 的子能级上,这就是光抽运效应。各子能级上粒子数的这种远远偏离玻尔兹曼分布的不均匀分布称为“偏 极化”,光抽运的目的就是要造成偏极化,有了偏极化就可以在子能级之间进行磁共振实验。 右旋偏振光有同样的作用,它将大量的粒子抽运到 m F -2 子能级上。同时对 85 Rb 有类似结论,但 右旋偏振光将粒子抽运到 m F 3 子能级上。
当加上射频信号时,又产生了两组信号,分别为 87 Rb ,和 85 Rb 的磁共振信号。
以扫场为正,水平场为正为例(图 4),记出现共振信号时的总磁场为 H,逐渐增大水平电流,当三 角波的波峰刚好对应 H 时,总磁场与所加的水平方向磁场( H 1 )满足 H H 1 H 地水 H 扫
~
H H 1 H 地水 H 扫 H H 2 H 地水 H 扫 H H H 3 地水 H 扫
由式(9)可得, H
(9 )
H1 H 2 32 N ,又 B 3 / 2 I 10 3 Gs ,代入线圈相关参数,可得 H。 2 r 5

(用 表示) 圆偏振光 的角动量为 - ,其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相反。
-
故当入射光是左旋圆偏振光时,选择定则为:
L 1, F 0,1, m F 1
87
(6)
Rb 的 5 2 S1 / 2 态及 5 2 P1 / 2 态的磁量子数最大值都是+2,当用 光激发原子时,由于只能产生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主要研究铷原子的光抽运和磁共振现象,通过观察光抽运信号及共振信号,分析光泵磁共振 的原理及信号出现条件。分别计算了 85 Rb 和 87 Rb 基态下的朗德因子 g F 。并在此基础上,测量了地磁场 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得到了地磁场倾角。 关键词 塞曼子能级;光抽运;磁共振;朗德因子
h1 EmF g F B B0
(8)
时,塞曼子能级之间将产生磁共振,即被抽运到基态 mF 2 子能级上的大量粒子在射频场 B1 作用下, 跃迁到 mF 1 上。 同时由于光抽运的存在, 处于基态非 mF 2 子能级上的粒子又被抽运到 mF 2 子 能级上。感应跃迁与光抽运将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在磁共振时,由于 mF 2 子能级上的粒子数比未 共振时多,因此,对 D1 的 光的吸收增大。
mF F , F 1,, F 1, F ,即分裂成 2F+1 个能量间隔基本相等的塞曼子能级(图 1)。
图 1 铷原子能级图
在弱磁场条件下,通过解铷原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可得其能量本征值为:
E E0
ah [ F ( F 1) J ( J 1) I ( I 1)] g F mF B磁共振信号数据
射频信号 1 =650.06KHz
扫场 正 正 反 反
水平场 正 反 反 正
表二 亥姆霍兹线圈参数
87
Rb
85
Rb
0.136 0.259 0.180 0.218
0.231 0.358 0.275 0.315
图 3 光抽运信号

磁场 B 水平 是地磁场水平分量 B 地水平 与 B 扫 的叠加。在刚加上 D1 光的一瞬间,在各个塞曼子能级粒子 数近似相等有,7/8 的粒子可吸收 D1 ,此时对光吸收最强(也就是图中 a 处)。




(2)随着粒子逐渐被抽运到 m F = +2 子能级上,对光的吸收减小,光强逐渐增加(也就是图中 b 过程)。 (3)抽运到 m F = +2 子能级上的粒子数达到饱和后,当方波跳变使得水平方向总磁场过零并反向时,塞 曼子能级发生简并及再分裂。能级简并时,铷原子受碰撞导致自旋方向混杂失去偏极化,各塞曼子能级上 的粒子数又近似相等,对 D1 光的吸收又达到最大值(也就是图中 c)。
3、铷原子与缓冲气体之间的碰撞:缓冲气体与Rb原子间的碰撞对Rb原子磁能态扰动极小,对原子的偏极 化基本没有影响,铷原子与器壁碰撞是失去偏极化的主要原因。
2.4
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
在垂直于恒定磁场 B0 的方向上加一圆频率为 1 的线偏振射频场 B1 , 此射频场可分解为一左旋圆偏振
磁场与一右旋圆偏振磁场,当 g F 0 时, F 右旋进动,起作用的是右旋圆偏振磁场,当 1 满足共振条 件

3.1
实验内容
实验仪器
共振装置【高频无极放电铷灯、干涉滤光片、偏
振片及1/4 波片、透镜 L1、L2 、光电接收器、 亥姆霍兹线圈(产生水平、垂直、扫场)、射频线圈、 样品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实验装置图见图2。
3.2
实验步骤
3.2.1 预热 加热样品泡及铷灯。待灯温、池温指示灯亮后,进入工作状态。 3.2.2 观察抽运信号
EmF g F BB0
2.2 圆偏振光对铷原子的激发与光抽运效应
(5)
当电子在能级之间的跃迁时,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原子和光子的总能量和总动量要守恒。能量守恒 要求 h E ,而动量守恒就要复杂得多,在考虑动量时还要考虑光的偏振状态。
(用 表示) 圆偏振光具有自旋角动量,左旋圆偏振光 的角动量为 ,其方向指向光的传播方向;右
图2 实验装置图
扫场方式选择方波,使磁场为 0.5~1 高斯。调节扫场幅度及垂直场大小和方向,使示波器上观察到的 光抽运信号幅度最大且左右均匀,记下光抽运信号形状。 3.2.3 观察光泵磁共振信号 打开信号发生器及频率计,射频频率设为 650KHz 左右。扫场方式选择三角波,调节水平场大小观察 共振信号出现情况。 3.2.4 测量地磁场大小
(3)
其中 B 为玻尔磁矩, a 为磁偶极子相互作用常数 ( a87 3417.34MHZ , a85 1011.9MHZ ) 。 基态 5 2 S1 / 2 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
EF
ah ' ' [ F ( F 1) F ( F 1)] 2
(4)
相邻塞曼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

4.1
数据分析
光抽运信号
扫场电压为 1.92V, 从 0 开始增大水平电流, 当 电流为 0.20 时开始出现光抽运信号。调节垂直场电 流,当电流为 0.062A 时,抽运信号最大,此时垂直 场与地磁场垂直分量抵消。 观察到的光抽运信号波形及扫场波形如图 3 实 线所示。 各过程分析: (1)将方波加到水平扫场线圈上,此时水平方向总
2.3
弛豫过程
热平衡时, 基态各子能级上的粒子数遵从玻尔兹曼分布:
N N 0 exp(
E ) kT
(7)
由于在弱磁场条件下,各塞曼子能级能量差极小,可近似认为各子能级上的粒子数相等。光抽运使能 级之间的粒子数之差大大增加,使系统处于非热平衡分布状态。系统由偏离热平衡分布状态趋向热平衡分 布状态的过程称为弛豫过程。Rb系统中几个主要弛豫过程有: 1、铷原子与容器器壁的碰撞:导致子能级之间的跃迁,使原子恢复到热平衡分布,失去光抽运造成的偏 极化。 2、铷原子之间的碰撞:导致自旋-自旋交换弛豫,使粒子的磁矩发生改变而失去偏极化。
2.5
光探测
射到样品泡的 D1 线的 光一方面起到光抽运作用,另一方面透过样品后,其光强改变又包含着物理
性质变化的信息,可兼作探测光。发生磁共振时,样品对 D1 的 光吸收强度发生改变,因此探测透过样 品后的光强的变化即可得到磁共振的信号,实现了磁共振的光探测。由于巧妙地将对一个低频射频光子的 探测转换为一个对高频光频光子的探测,使信号探测灵敏度提高了7~8 个数量级。
2 近的激发态是 5p,其 L 1, S 1 / 2,J 1 / 2或3 / 2 ,所以第一激发态为双重态,记为 5 2 P 1 / 2 和5 P 3/ 2 。
上面并没有考虑核自旋,由量子数 J 标定的能级称为原子的精细结构能级。在核自旋 I 0 时,原子 的价电子 L-S 耦合后总角动量 PJ 与原子总磁矩 J 的关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