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高一选修《使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for-循环》说课稿
程序的For语句说课
累加计数的过程
次数 a的值 执行语句 过程 a的值
1
2 3
1
2 3
a=a+1
a=a+1 a=a+1
a=1+1
a=2+1 a=3+1
2
3 4
……
10
……
10
a=a+1
a=a+1
……
a=9+1
……
11
11〉10 成立,结 束循环
提高任务
教学时间:10分钟
任务2:பைடு நூலகம்
半成品加工策略
求 1 2 3 4
具有局域网、多媒体系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室
可执行程序——猜数游戏 学案——任务说明,操作步骤提示,拓展思考,评价 标准 演示课件——主要知识点 程序实例——课堂部分任务的“半成品”程序
教学资源:
返回
情景引入
教学时间:3分钟
基础任务
教学时间:12分钟
一、循环结构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执行一组语句的结构。
返回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 信息意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
信息技能
信息素养
过程和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化素养
主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讲授法、演示法、任 务驱动,游戏教学法等 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循环结构程序控制的基本思路。 (2)掌握For语句的语法规则。 (3)理解累加器的原理。 (4)学会设置初值、终值、步长值控制循环次数。 (5)学会分析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解决现实生活、 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循环结构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 (2)在编程实践中,进一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3)针对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过程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与进取精 神。 (2)联系实际应用“植树问题”,渗透“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的学习精神, 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For循环语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用FOR语句实现循环》。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教学过程和教学预测效果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用for语句实现循环》是谭浩强编著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章3.44节。
它是学生在掌握了C语言的语法基础和程序的基本结构后,又学习了while循环语句的基础上,对循环程序的进一步学习,是整个C语言程序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者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正确使用for语句编写程序2)能力目标:学生体会人与计算机处理逻辑思维过程的相同之处3)情感目标:学生从有到无的探索过程中感受喜悦4)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for语句的一般格式for语句的执行过程;教学难点:for语句的综合利用,解决实际问题,编写简单程序。
二、学生情况分析针对高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三、教法本节讲解首先采用课堂讲授,给出主要内容,讲解其基本格式,分别指出一般形式中各个表达式,执行过程用流程图和例题进行详细说明。
四、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复习,了解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引入这一节内容做一个铺垫。
开始采用引导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提出一个问题导出本课内容for语句,然后与while语句相比较,突出for 语句的优势。
然后写出For语句的一般形式,对照while语句所编写的程序,对语句中各个表达式的作用进行讲解。
接下来对For语句的执行过程进行讲解。
五、教学效果预测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粤教版4.4.1for循环的应用说课稿
新课讲授
成果展示 枚举算法
一共有(1,2)、(1,3)、(1,4)、(1,5)、(2,3)、 (2,4)、(2,5)、(3,4)、(3,5)、(4,5)10种选择 方式,进而讲解枚举算法的定义和原理
- 定义枚举算法:逐一尝试所有可能的解决 方案,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解或遍历完所有 可能。 - 讲解枚举算法的特点:简单直接、适用广 泛,但随着问题规模增大,效率降低。
新课讲授
案例分析:以“找出20以内的所有偶数”为例,演示如何设计枚举算法步 骤,并编写简单的代码实现。
算法步骤:
1. 定义范围:首先确定查找的范围,即从0到20 (包括20)。 2. 判断偶数:遍历这个范围内的每一个数,对每 个数使用偶数判断条件。一个数如果能被2整除, 那么这个数就是偶数。
新课讲授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积极热情,有较强的求知欲。大部分学生 对算法实践抱有浓厚兴趣,部分学生的耐心和持续性可能会 受到考验
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编程知识,了解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如 Python),对基本的循环和条件语句有一定认识。然而, 部分学生可能对算法设计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不够熟 练。
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将复杂问题拆解,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 掌握枚举算法的应用。
4.4.1for循 环的应用
教材分析
教材:本节课内容选自高中粤教版信息技术《数据与信息》第
四章第四小节第1课时《for循环的应用》。
地位: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大基本结构之一,是解决重复
性任务的有效手段,在前后的章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实验内容:通过具体案例——“百钱买百鸡”问题,介绍枚
举算法的基本概念、设计思路与代码实现过程。
小组展示
完整代码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For循环语句》参考教案
程序的循环结构——For循环语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循环结构编程的一般步骤及特点。
(1)掌握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2)掌握VB语言的循环嵌套的规则。
培养和提升学生:(1)学会使用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2初步掌握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经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环境1、教材处理教材选自《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二(4)节,原教材的编排是以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通过亲身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实践来加深本节知识的理解。
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的理解,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它既强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又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据可依,使学生在程序设计中得到适度的创新体验。
2、预备知识学生已掌握了程序设计基础的顺序及选择结构。
3、硬件要求建议本节课在多媒体电脑教室中完成,最好有广播教学系统或投影仪,为拓展学习,学生机应允许上互联网。
4、所需软件学生机要安装VB6.0或以上版本。
5、所需课时2课时(90分钟)四、教学过程导入从袁隆平的超级水稻研究的故事入手,又到“输出100以内的所有偶数的算术平方根”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拉开了本节教学的序幕。
学生边阅读边倾听。
提问:有同学试图用以下方法解决:Private Sub Command_Click( )Print Sqr (2)Print Sqr (4)Print Sqr (6)……Print Sqr(100)End Sub由此老师引入今天的循环问题:即问题中包含有重复执行的处理。
4.4.1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必修1for循环的应用说课稿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编程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分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提高。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编程成果和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4.总结经验: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经验,强调编程规范和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编程作业:设计一个for循环相关的编程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困惑;
3.观察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的表现,判断知识是否得到巩固。
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深度;
2.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设计专门的辅导材料或小课程;
3.定期回顾和更新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编程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现场演示:邀请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编程成果,让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
4.课后实践: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编程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编程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估自己的掌握程度,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3.3语句与循环结构《循环语句for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必修1
2.掌握for循环的执行过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需求,设计合理的循环结构和循环次数。
3.学会使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列求和、打印图形等。
4.能够分析程序中的for循环,找出可能存在的逻辑错误,并加以修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总结for循环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补充和完善,确保学生对for循环的理解更加深入。
3.教师强调for循环在实际编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针对本节课内容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2.3.3语句与循环结构《循环语句for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必修1中2.3.3语句与循环结构《循环语句for循环》的内容进行设计。在案例背景中,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以实际教学需求为出发点,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编程能力。
3.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案例不仅关注学生对for循环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for循环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4.注重课堂互动与反思评价: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心得,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让学生在互动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for循环时,往往对循环次数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编写程序时出现逻辑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for循环,我设计了本案例。通过案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他们运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for循环语句》说课稿
《for循环语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for循环语句》一课是清华大学出版社《C程序设计》这一教材第六章中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C语言的语法基础和程序的基本结构,学习了while 语句和do while语句后,对循环语句的进一步学习,是整个C语言程序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目标确定根据教材的地位及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for循环语句的一般形式,理解for循环的执行过程。
2、技能目标:能使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探究学习能力。
(二)重点、难点确定掌握语句的正确格式,并能够正确的理解for语句中各个表达式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和使用for循环编写程序相当重要,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掌握for语句的结构”。
学生掌握语句的结构和用法并不困难,难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哪些时候该使用哪种循环来解决问题比较简洁、高效,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for语句的应用”。
二、教法、学法: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愉快的学习,提高上课效率。
教学从复习while和do while 语句的结构入手,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效应,在总结了while和do while语句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后,利用学生“有没有一种语句和方法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学习能力,这节课主要采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于始终。
在重点的突破上,我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通过和已有的while、do while语句的结构的比较,让学生快速的掌握for循环语句的结构。
根据编程语言学习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及时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四、结束语由于我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同时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还不够强,根据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知识的难度降低,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并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让每位同学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FOR循环标准课说课稿
《FOR循环语句》说课稿尊敬的领导、评委、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一《信息技术》下册第二章第七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本教学内容分3课时完成,现我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进行说明。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FOR循环语句》,包括FOR语句的格式和功能以及简单的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设计、QBASIC中的基本语句,并且接触了顺序结构以及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FOR语句作为第一课时,是学习循环结构的基础,蕴藏着重要的循环思想、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DO-WHILE循环以及多重循环做准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高中程序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结合新课程下大纲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理解循环的概念;理解并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会运用流程图分析FOR循环语句的功能和执行流程;学会编写FOR的小程序。
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⒊情感目标:渗透人文精神,即既要注重学生智慧的获得,又要注意学生情感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循环的概念、FOR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的理解,而教学难点则是理解循环的思想并尝试独立编程。
在教法上,我采用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型思维目标,实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探索,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在发现与探索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
而在学法上,选用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的方法,以一系列问题促进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一般性结论,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程序上,我分为七大版块:①、课题引入、创设问题情境;②、新课讲解;③、设置“陷阱”,强调语句格式;④、解决问题,分析执行过程:⑤、阅读程序,分析功能;⑤、突破难点,尝试独立编程;⑦、归纳小结,再度延升。
c语言for循环说课稿
c语言for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用for语句实现循环》。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预测效果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进入说教材环节,那么我们先了解一下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与作用《用for语句实现循环》是选自新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c 程序设计》第6单元第5个课题。
For循环语句在其他领域中还有着十分广泛的实际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顺序程序设计,选择程序设计,它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程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理论,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构成,及其执行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布置小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到循环语句的简单和方便性。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练习让同学们对计算机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并产生更多的兴趣,通过小组学习,增加团队意识和技能。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本着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for循环语句易于操作,容易掌握,有利于学生们产生兴趣,学会了for循环语句,对于所有的循环程序可以说是迎刃而解了。
教学难点:for循环语句中表达式1,2,3的省略。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和学生谈谈。
二、说学生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for循环语句说课稿
for循环语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VB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进入教材分析环节,我们先了解一下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FOR循环语句》,包括FOR语句的格式、功能以及简单的应用。
循环结构是顺序结构、条件判断结构及循环结构三种程序控制结构中较难的一种。
for语句实现循环结构,是实现循环结构的语法之一。
因此,学好本节会使学生对循环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为以后的灵活运用循环结构实现算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对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来说一下学生我所面向的是中职高中三年级学生,这些学生面临着明年的高考,所以时间紧任务重。
到目前为止同学们有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基础,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顺序、分支结构程序,并具有编写调试简单程序的能力。
但是VB这门课程知识逻辑性强,较为枯燥,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学生编写代码、调试程序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for语句的语法规则和执行过程;②、能应用for语句进行程序设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及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品质。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2、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For语句语法规则、For语句执行过程教学难点:For语句执行过程的理解、剖析和应用四、教学策略分析教法: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情境引入→讲授新知→任务引领→自主探究→交流评价→总结拓展”这么一条主线索来开展教学活动。
《循环结构——For循环》说课稿
《循环结构——For循环》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所有在座的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循环结构——For循环》。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汇报对本节课的教学理解: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其理据。
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以“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为依据。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浙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教材。
相对于七、八年级教材中注重应用的office、flash等内容,九年级的程序设计难度明显提升。
然而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信息技术的学科性的重要体现。
通过程序语言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垫定坚实的基础。
循环结构是学生程序学习的分水岭。
如果学习不得要领,分水岭就难以逾越,而后继学习中的枚举算法、排序查找等都与循环结构息息相关,从而导致学生对程序设计学习产生畏惧感。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阶段的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对Visual Basic中的对象、事件、事件处理过程等概念已有初步了解,能够正确理解顺序、分支二种程序结构,为本节课用循环结构来描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垫定了基础。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具有无限的求知欲、创造力。
就像这康巴什大桥的夜景,如此美妙,那是否可以实现灯光的自动化控制呢?孩子们的头脑犹如一个火把,正在等待被点燃。
[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在轻松的情景氛围中,理解循环结构的特点。
2.通过对程序结构的对比学习,理解循环结构的程序执行过程及循环体的抽象技巧。
3.在补充完善和修改程序的过程中,理解For…Next语句中初值、终值、步长的意义与作用。
4.通过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对循环结构的理解,挑战学习双重循环。
[重点、难点]目标2、目标3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目标2也本堂课需要突破的难点。
[教法、学法]我借助轻松的情境创设、巧妙的环节设计、合理的项目导向,带有点拔性的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循环结构——For循环》说课课件
感谢您的聆听!
息技术的学科性的重要体现
02 作用 学习程序设计有助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为 今后的学习垫定坚实的基础
03 优势 循环结构是学生程序学习的分水岭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 2 3 4
教法学法
教法
• 情景创设法 • 任务驱动法
学法
✓ 探究学习法 ✓ 合作学习法
02 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目的
5 作业分层设计,鼓励创新 4 从抽象到具象,体验感悟 3 从算法到语言,水到渠成 2 从具象到抽象,循序渐进 1 从情景到问题,引出新知
灯i灭
Y
Y
循 环 变 量 i的的下下一一个个值值
2 从具象到抽象,循序渐进
教学环节
循环变量=初值
Y
循环变量是否超过终值?
N
执行循环体 循环变量的下一个值
For 循环变量= 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3 从算法到语言,水到渠成
教学环节
4 从抽象到具象,体验感悟
教学环节
➢ 补充完善For…Next语句,调试程序 ➢ 修改初值、终值和步长,感受灯带的变化 ➢ 设计创意灯带效果,体验掌控计算机的乐趣
4 从抽象到具象,体验感悟
教学环节
5 作业分层设计,鼓励创新
教学环节
5 作业分层设计,鼓励创新
教学环节
5 作业分层设计,鼓励创新
06 说环节
03
自我评价
5 作业分层设计,鼓励创新 4 从抽象到具象,体验感悟 3 从算法到语言,水到渠成 2 从具象到抽象,循序渐进 1 从情景到问题,引出新知
循环结构—For循环
01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其理据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for循环》上课课件
字符串中,空格也算字符
s=”good morning” s=”我 like 中国”
序列
1、列表直接生成
定义一个空序列(列表):s=[]
定义一个非空序列(列表):s=[1,2,3,4] 定义一个空序列(列表):s=[] s.append(23):s=[23] s.append(35):s=[23,35] s.insert(1,78):s=[23,78,35]
问题2:以上5个数据分别用什么变量表示?
回答: • 收入、支出,用列表list • 总存款额、总消费额、卡内余额:用浮
点型数据float
问题3:收入、支出数据,用几个列表存储?
回答:2个列表
T s=s+sz[i]
i<len(sz) T sz[i]>=0
F F z=z-sz[i]
问题4:收入、支出能否用1个列表存储?
a.append(i**2) print(a)
输出a 结束
题目1:给你一个序列[0,1,2,3,4],请你输出[0,1,4,9,16] 方法二:range()函数生成序列
a
a=[ ] for i in range(0,5,1):
a.append(i**2) print(a)
b
a=[ ] for i in range(0,5):
python的循环结构(for 语句)
1、列表直接生成
for 循环变量 in 序列:
循环体
b.先定义列表变量,再使用列表
a.直接在for 语句里生成列表
(直接用列表变量名)
for n in [1,2,3,4,5]: 输出
1
print(n)
2
3
4
5
4.4.1for循环的应用说课稿高一信息技术同步教材配套教案练习(粤教版必修1)
2. for循环的执行过程;
3. for循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常见for循环的编程技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for循环的语法结构、执行过程和应用方法,能够运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
(1)了解for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for循环的语法结构、执行过程和应用方法。
具体原因如下:
(1)for循环是程序设计中常见的循环结构,掌握其语法结构和使用方法对于编写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2)理解for循环的执行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循环控制语句;
(3)通过应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2)掌握for循环的语法结构及各部分的含义;
(3)理解for循环的执行过程;
(4)学会运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for循环的应用场景;
(2)通过编程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for循环的语法和应用;
2.教学难点:for循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编程技巧。
具体原因如下:
(1)for循环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具体实现方法;
(2)编程技巧的运用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难以一蹴而就。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特征表现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同时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信息技术课程尤其感兴趣,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新知识。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养成了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但需要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和编程实践中,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for循环教学设计说课稿
《C 语言程序设计》之FOR 循环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讲课内容为《C 语言程序设计》中的FOR 循环语句,这部分内容是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
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
一、本节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C 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逻辑思维及较强的动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可以概括为四大模块:三种基本程序设计结构:顺序、选择、循环贯穿课程的始终。
即是基础又是核心内容。
三种结构中循环结构是重点。
循环中for 循环是程序中运用最多的。
for 循环是前面知识的延续,也是后面知识的基础。
通过for 循环的学习: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应用举例,使学生掌握FOR 语句的语法结构,for 语句执行过程,体会for 语句的灵活方便。
能力目标:通过编程平台,相互学习,提高编程能力,优化算法的能力及运用循环解决实语言基本概念三种基本程序设计结构数组与指针函数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 循环结构课程体系 四大模块际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FOR 语句的语法格式;FOR 语句的执行过程教学难点:FOR 语句的综合应用;FOR 语句中循环变量的变化规则 针对课程的重难点及教学目标,考虑到本课程特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通过案例教学法,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
教学手段:考虑到课程的特点,扬长避短,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回顾while 、do-while 循环语句。
2. 思考问题,引入新课程,介绍for 循环语句语法格式,对语句中各个表达式的作用和功能进行讲解。
for循环语句说课稿
会使用for循环语句解决现实问题说课稿从课程资源建设、混合学习模式建构、课中学习真实地发生、作业分享与讨论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信息化环境下课程资源建设——课前知识说课1、课程知识结构构建步骤构建适用于高职高专类学生在线个性化学习并将其应用于“C程序设计项目开发”课堂教学;通过调查及文献研究,已有的C语言课程本体的构建多数与本科类的领域知识本体相关,而针对高职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没有完整的系统的本体构建;依据高职生的特点,“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构建该课程的概念集合,同时收集了高职高专类教材、参考书、相关网络课程在线学习资源,从这些资源中抽取重要概念作为补充;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尽可能的按学习者参与项目的工作过程中确定顶级知识点,作为一级类,次级知识点,作为第二级的类;同时构建类之间的关系;对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分析,给其设定属性及属性的约束;对于每一个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点相应的任务实施,则将其设定为实例;对知识本体进行测试、分析及改进。
2、课程内容本体与课程结构的映射本项目课程根结点C程序设计项目开发,基于本体技术分解提炼出10个顶级核心概念,对应于课程中10个分项目,从顶级核心概念中分解出一级子概念,对应于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有相应的任务序列,每个任务序列有若干实例,同时标注了每个实例、每个任务的属性,形成一个知识网状结构,下面是部分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内容本体与课程结构的映射3、知识可视化系统导航与课程结构的映射学生进入基于本体知识可视化在线学习系统首页,根据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自由的选择学习知识点,就进入了相应的项目及任务学习,进入子页选择学习的知识点链接进入对应的数据属性或是对象属性的学习模块,解决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超载和“迷航”问题,促进了知识的创新。
如图2所示。
图2 知识可视化系统导航与课程结构的映射4、基于本体的课程内容可视化表示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知识地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定制学生课前学习资源,同时推送到“雨课堂”各自的班级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 for 循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使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FOR 循环》,是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单元程序设计基础的第四节,本课时为这一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使用for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与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四单元第三节尝试开发技巧内容相衔接。
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循环控制结构。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会使用for语句实现循环。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
而for循环是循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好本课对于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知识尤为重要。
我所授课的对象是民族中学高一2班的学生,该班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全年级是比较优秀的,学生特点是聪明、活泼好动、善于思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在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后,基本可以使用程序设计语言通过填写程序实现以上两种控制结构,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问题,有的同学在学习程序设计时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任务,实施分层次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完成,让他们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循环语句的功能,掌握for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学会使用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循环语句的结构和for循环;通过任务的实战演练,感受利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达到会使用循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线测试,使学生在分析、总结后能概括出FOR循环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热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相互讨论中完成协作学习,培养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规划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本组争得明星小组的称号,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是: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关键是:会使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根据该班学生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使用小组协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关注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
本课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在线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计划使用下列设备、软件、课件或资源
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
软件:记事本程序,TextPad软件
课件:PowerPoint课件
资源: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
请一位同学写出第一单元学习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并请该生根据流程图解释循环指令的语义,呈现学生以前的课上练习题,以此来回顾第一单元中关于循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由以前学生自己的练习题引入本课,我认为是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的,可以将学生很自然的代领到本课的学习环境中。
接下来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是如何用程序设计语言的循环语句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原有算法设计的基础上实现程序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亲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各个步骤。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本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
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关于循环的理论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的程度,完全可以自学完成的。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供学生自学的学习网站,内容是教材的补充、提炼和细化。
其中包括本课学习目标、循环结构、for 循环相关知识、课堂任务和在线测试五个模块。
在for循环模块中又设有流程图、语法格式、实例体验、编程应用4部分知识。
学生在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后逐项完成学习。
在完成对前两个模块的自学后,学生能理解for循环的执行过程,会读for循环程序。
接下来利用初学的知识完成本课的基础任务:使用for语句实现求5个数的平均值。
这个任务可以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如果有个别的难点难于突破的话,可以求助于教师或组内其他同学。
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落实知识、在讨论中寻找不足、相互补充。
最后请其中一组的学生代表展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最佳结果,学生修改程序,最终能实现题目要求。
(三)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登陆自学网站完成第三个模块,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完成任务。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算法,更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虽然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仍存在个体差异,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任务,由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完成。
任务来源于生活,难度依次增大,分值也依次增多。
要求学生至少选择其中的一个来完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全部都做。
这个环节的活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了突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我提前将三个任务的程序框架发到学生机,只需要学生填写for循环部分。
其中任务一题目简单易读,算法确定,并且题中已给出循环次数,每个学生都能使用自然语言、伪代码和流程图描述该算法,此环节只是使用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它。
其实这也是基础任务的一个延续,通过独立完成任务可以改正上一题的错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轻松地完成任务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
任务二题目中的人物是动画片中的角色,学生们都熟悉,阅读题目时就没有了枯燥感。
此题的循环次数和循环变量初值已确定,学生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循环条件的设定,还有就是在循环体中设定两个变量的关系表达式时要注明单位换算。
此任务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思想,在实践中养成正确的程序设计习惯。
任务三也是道趣味数学题,但是题面文字比较迷惑学生,此题的解题思路是从后往前反向推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设置循环次数时,学生在选择是6次还是3次时摇摆不定,经过仔细分析后,能写出两个变量的关系表达式,进而也就确定了循环次数是3次。
此任务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知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我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点播,提示如何设置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发现闪光点可以展示给全班同学。
经过分析同学的答案后给出三个任务的正确答案。
请同学们修改自己的程序。
(四)在线测试,考查自学成果
在完成所选定的任务后登陆学习网站进行在线测验,考查学生的自学成果。
通过完成这5道选择题,可以将for循环的语法格式、循环变量的使用以及循环体的设计等知识扎实。
将每个学生测验的成绩与完成相应任务的成绩相加形成学习小组的成绩,分值最高组为本班的明星小组。
评选明星小组的活动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行为,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掌握课堂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知识小结,情感升华
本环节由我系统地总结学生自学的新知识,指出应掌握的重点及在程序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此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对知识的总结反思自己掌握新知的程度,进一步理解for循环。
接着我分析了超循环理论,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用超循环思想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本环节由我带领同学共同分析一道书后习题,得出的结果是本题的循环次数不确定不适合用for循环完成。
从而使学生们体会出for循环的不足,为下一节课学习while和do…while循环做铺垫。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
在给出任务和测试自学成果的时候,创设了争当明星小组的情景,以此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
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4、交流与评价。
这个环节是贯穿于这节课中的,在授课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了交流与评价的过程。
目的是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在自学新知时是否掌握了重点、是否可以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同的同学分别对于本课的知识掌握的情况等。
只有及时掌握了这些信息教师才能更好的组织教学,高效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民族中学
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