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版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13-14科学基础: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细胞学说6、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实践性2、历史性3、辩证性4、批判性3、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6组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单一组成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结构: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环境: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功能: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

)4、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概论绪论三个问题:1.什么是“自然”?2.什么是“辩证法”?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 ) ?有两种基本含义,第三种含义是延伸出来的。

1. 自然界的本性、本质或规律——自然观自然观2.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时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3.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产生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1、研究对象(1)自然界————客体(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主体(3)科学技术———中介)科学技术———中介 2、研究内容(1)自然哲学)自然哲学• 研究自然界的一般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来揭示自然界演化的规律; • 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 研究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理、化、天、地、生等)前沿的哲学问题。

(2)科学哲学)科学哲学• 研究科学的结构、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发展模式;•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科学发现的思维形科学发现的思维形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 。

(3)技术哲学)技术哲学• 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技术创新的过程、内容与模式,技术创新的过程、内容与模式,高技术的发展机制及产业化等问题。

(4)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月个人观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第一讲哲学与科学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三、科学来源于哲学⎧⎨⎩希腊时期罗马时期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对上帝论的抛弃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1)中世纪文化、黑暗、文盲公元8世纪后期卡洛林文化复兴2)近代科学家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①论证上帝的存在②论证,论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1)自然观①万物有灵论(过程)背后的故事、论证过程②论证(生与死、万物有灵论)一、自然的变迁⑴什么是自然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人有两种状态⎧⎨⎩睡死,⎧⎨⎩相同点:躺,闭眼不同点:醒,梦,呼吸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②古希腊时期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四、主要内容(一)自然观(二)科学技术观(三)科学技术方法论第一编自然观、自然观的概念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古代素朴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当代系统自然观第一讲古代自然观一、古中国自然观■二、古希腊自然观三、古印度自然观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一、古中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一一《三五历记》1.元气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

这种气就叫“元气”。

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

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 一《淮南子•原道训》“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一《白虎通义•天地》2.阴阳学说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东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东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自然观: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1. 矛盾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word文档良心出品)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发自然辩证法2.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体系;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建制。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的知识、手段和技能、方法的系统。

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的和任务不同。

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最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

体需要的目的性。

((2)知识形态不同。

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

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

((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

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不能说用的东西就是正确的;对技术知识主要进行价值性评价,可以说更有效的方法或设计就是好的技术知识。

(4)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不同。

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不同。

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长远性的意义;技术知识则关系现实生产力,对社会文明、国家的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和近期的影响。

(5)知识表征方式不同。

科学知识主要记载为陈述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A 是B”或“由于A 所以B”。

技术知识主要记载为程序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如果采用A 方法则出现B 结果”。

(6)它们的社会建制不同。

科学的社会建制主要是指科学共同体(学派、学院和研究所),它的动力主要是科学荣誉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科学知识是无偿的;技术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它的激励和保护机制是技术功利、技术保密。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PPT±)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一一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与特征。

观点〔1〕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复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根本性质〔原子论〕;〔2〕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与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用力学模型与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与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与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与创造者。

特征〔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3〕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的机械论〕;〔4〕决定论: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5〕复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局部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与描述,复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从而否认了自然的复杂性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根底有哪些?自然科学根底: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三、系统中的组分、构造、环境与功能的关系。

〔1〕组成: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根本组成: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构造: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总与,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4〕环境:与系统发生作用,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与,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开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构造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过程集合体”2•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3•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5•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6•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7•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8•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 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 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 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 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 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 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19. 形象思维:具体反映事物形态形式的基础,通过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方法。

可分为: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

20. 形象联想:不改变头脑中已有形象,由已有形象推知研究对象的形象。

21. 形象想像:对头脑中已有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形成新的形象。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

《⾃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名词解释1.⽣态⾃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态⾃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

2.⾃组织:是⾃然界物质系统⾃发地或⾃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3.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者依据⼀定的科研⽬的,⽤⼀定的物质⼿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认为控制或变⾰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法。

科学观察: 是⼈们有⽬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段。

4.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

5.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属性以及阶段,分别加以研究考察。

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属性以及阶段按照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全貌、本质和规律的⽅法。

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形成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并构成了认识事物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维⽅法与阶段。

⼆、问答题1.简述科学精神的内容。

答:科学精神是⼈类认识⾃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

包括15个⽅⾯的特征:1、执着的探索精神2、创新改⾰精神3、虚⼼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4、理性精神5、求实精神6、求真精神7、实证精神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9、协作精神10、民主精神11、开放精神12、功利精神13、可重复和可检验14、实践精神15、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2.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简要谈谈解决科学问题的⽅法及其启⽰。

科学是始于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确⽴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标,预设了求解的范围和⽅法。

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是说科学研究的出现⼀定是在问题的提出之后产⽣的,没有提出问题,就⽆法产⽣科学研究,“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灵魂,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始终。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 pdf 《自然辩证法》重点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2)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

(3)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理论以科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4)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特征:(1)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2)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系统或事物具有复杂的性质或性状。

(3)演化性。

系统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在(4内容:(23界。

特征:(1))主体性。

人工自然观凸显了人和自然界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2)能动性。

人工自然观强调了人类作为具有自然力和生命力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3)价值性。

人工自然观不仅承认天然自然界对人工自然界的价值贡献,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价值诉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

3. 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自然界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2)生态自然观体现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特征。

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特征:(1)生态自然观具有批判性。

它从生态的角度对于迄今人类的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及后果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2)生态自然观具有和谐性。

强调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强调人与其它生物的生态位共性。

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生产实践触发科学技术的产生,不断向科学技术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总复习

自然辩证法概论总复习

《自然辩证法概论》
总复习
冯石岗
fsg3081@
2007.6
[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2] 古代科学产生的条件
[3] 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
[5] 说明系统自然观确立的意义。

[6] 系统及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7] 如何理解“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8] 谈谈对“人要和自然和谐一致”的认识。

[9] 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10] 说明科学的来源及本质属性。

[11] 如何理解科学的内在价值?
[12] 如何理解科学的文化价值为人类提供智慧与思辨的享受?
[13] 什么叫科学假说?假说是如何提出来的?
[14] 简述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科学假说的类型和作用。

[15] 对科学理论否证式发展观进行评价。

[16] 简述科学理论社会历史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7] 对科学理论社会历史发展观进行评价。

[18] 技术体系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19]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

[20] 分析说明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21] 如何理解技术揭示了人的本质?
[22] 实现高技术产业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3] 简述现代高技术发展趋势。

[24] 为什么STS首先在西方社会产生?
[25] 简述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的异同。

[26] 简述科学技术现代化和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要点。

7-8页1)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是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

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是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3)基本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数学自然观核心思想:1以大自然为研究对象2认为大自然是合乎理性的,相信大自然是能够被人所理解认识的3大自然是按数学规律设计的例子:开普勒惯性思想: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旦静止,所有的物体凭本性都要趋于保持这种静止,抛弃了天然运动的观念;吸引力思想:每当一个物体靠近另一物体,它的静止就被一个相互作用力破坏了,这种力趋向于把每一物体拉向它的附近;机械论代替活力论:认为物理学中灵魂这个词应当用力来代替,或者说自身是数量性的机械能产生量变的概念,应该取代活力能引起质变的概念。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1)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人与自然是分立的。

2)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

08.06《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08.06《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资料一.基本概念1.自然辩证法:(p1)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关于理论思维的学问。

2.自然观:(p2,p19)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4.牛顿绝对时空观: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物质和运动没有直接联系,而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的空间和时间是物质以外的空架子。

5.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四者不可分离,结果与现代物理虚伪结果一致。

6.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时空、空间、物质、运动之间有相互依赖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具体形式,就是说,揭示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联系的具体形式。

时空随物质形式和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时空特性是相对的随着物资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7.假说:(p174)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8.决定论:(p245)经典力学理论,从时间的可逆性和简单性原则出发,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只要知道了它的初始状态,就可以根据动力学规律推算出它随时间变化所经历的一系列状态。

拉普拉斯把这种观点推广到整个宇宙,认为只要知道了构成到宇宙的每个质点的位置和速度,又知道动力学方程,我们就可精确的知道宇宙过去和未来的一切情况,这是被称为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基本观点。

9.直觉思维:(p160)是不受某些固定的逻辑规则约定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10.形象思维:(p158)是形象地反映客观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

11.相干性:(p32)是指一种耦合关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概念题:(二十分)1、大数据: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2、2、灰箱:指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的系统,又称部分可观测的黑箱3、3、集思广益法: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4、4、技术: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开发而成的科学工具、物资设备以及各种工艺过程、作业程序、操作方法和实用技能。

属于技术资源里的人造资源。

5、5、交叉学科: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

交叉学科可以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还可以是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

6、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对现象及其关系的合理的。

可以接受的解释。

7、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就是人们在探索错综复杂的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为根据,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8、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科学。

其支柱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二、简答题:(三十分)1、简述抽象法的内容和意义:抽象法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法就是利用概念,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复习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复习

自然辩证法概论问题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优缺点:①肯定世界的物质性;②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因素;③力图从具体的实物寻找世界的本原;⑤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和猜测的成分。

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它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某几种具体的实物,则是肤浅直观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他们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也是笼统、模糊而粗糙的,因而具有自发的性质。

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意义: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开始从物质的宏观到微观探寻世界的本源17、18世纪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优缺点: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贡献:抛弃了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19世纪马恩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特点:运动、变化、发展,自然界是物资的,意识是物资发展的产物;运动不灭,时空是物资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统一体,由此推动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特征:是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式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重大意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要点。

7-8页1)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是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

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是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3)基本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数学自然观核心思想:1以大自然为研究对象2认为大自然是合乎理性的,相信大自然是能够被人所理解认识的3大自然是按数学规律设计的例子:开普勒惯性思想: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旦静止,所有的物体凭本性都要趋于保持这种静止,抛弃了天然运动的观念;吸引力思想:每当一个物体靠近另一物体,它的静止就被一个相互作用力破坏了,这种力趋向于把每一物体拉向它的附近;机械论代替活力论:认为物理学中灵魂这个词应当用力来代替,或者说自身是数量性的机械能产生量变的概念,应该取代活力能引起质变的概念。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1)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人与自然是分立的。

2)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

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

换言之,用十八世纪杰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说法“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

✓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静止、孤立、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神的“第一推动力”和“目的性”的上帝创造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即历史背景)有哪些?13-14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达尔文又以丰富的事实论证了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历程。

✓德国的F.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证明了无机界同有机界之间的联系;✓M.J.施莱登和T.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消除了动物界同植物界之间的壁垒。

✓在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表明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和统一;✓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见电磁世界图景)证明了电、磁、光之间的同一性。

系统论自然观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可能是材料分析题)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是完整规定和描述系统的基本因素。

组分:世界不是由物组成的而是由物及物之间的关系来组成的结构:系统的结构对于元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功能:系统对环境的变化和作用作出响应的能力。

关系:(1)组分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组分是系统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组分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基本规定了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从而决定着系统的结构。

同时,结构对于组分,具有相对独立性,结构一旦形成还会控制、约束、支配组分。

(2)组分和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组分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同素异构因而同素异性的现象也说明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特点。

(3)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4)环境与功能的关系:功能是系统对环境产生某种作用的能力,环境只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实现的条件,而不是决定其功能的内在依据。

(边界的性质会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但不影响系统的结构)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是自然界系统中的一对矛盾。

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1)系统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存在。

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质的继承性和量的加和性。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部分有赖于整体,整体也有赖于部分。

因此,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整体有着制约作用。

2.整体的突现性原理,反映了质的间断性和量的不守恒性,即非加和性。

1)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会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而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

因此,在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又存在着质的间断性与量的不守恒性——非加和性关系。

2)具体表现:➢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21➢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即观点: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其组成要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

人不是处于生态系统之外,而是在生态系统之中,是与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息息相关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生物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即整体的利益高于部分的利益。

4)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

人类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

生态自然观的特征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

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

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

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即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材料分析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全球性问题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为自然立法人类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树立生态自然观。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其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在环境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

2)共同性原则: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相互依存表现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性。

3)公正性原则: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保护和利用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

4)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西方有哪些基本理论?31理性主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可以证伪,无法证实)、整体主义整体主义科学观任何科学命题或理论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与其周围条件和其它理论相联系的。

因而与它相联系的周围条件和其他理论就构成为这个理论的背景知识。

当实验事实与该理论不相一致时,是该理论错了还是背景知识有问题是无法确定的。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联系:技术与科学协同进化。

科学是技术的先导,科学理论是技术知识的核心。

1)一方面,重大的技术革命多半由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带来的;2)另一方面,以应用研究为目的的研究推动了基础研究的发现,技术发展为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与工具。

其表现在:a)技术发明为科学提供可观察材料和实验手段;b)出于解决技术问题的需要引发了相关的科学研究。

2.区别:1)研究目的不同:科学求真,技术求效用2)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人工自然系统3)研究核心不同:科学追求万物之理,科学的理论与规律告诉我们事物是如何的,而关于技术的知识则告诉我们如何做,应当怎么做。

4)社会规范不同:科学是无国界的,它的知识是公有的、共享的,属于全人类的。

可是技术是有国界的,未经公司或政府的许可是不能输出的。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37-39科学的发展模式与动力:1)归纳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认为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

2)波普尔证伪主义或理性批判主义:科学的发展就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

3)库恩的范式理论:科学的发展就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

4)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分析:➢科学发展呈现从分化到综合的整体化趋势。

➢科学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39-42(重点)1.模式:在不同的动力机制作用下,技术体现出以下发展模式①科学理论导向型:即先有基础理论的解决,然后有应用的研究才导致技术问题的突破。

换言之,技术的发展需要科学研究为技术解决、克服相应的难题②社会需要导向型: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的需求,这些需求在技术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需要主要是:经济发展与竞争、军事、市场等领域。

③现象发现导向型:技术发明并不都是自觉地应用科学理论的结果,机遇和重大现象、事实发现也可以成为技术发展的契机。

④日常改进型:技术的发明过程还受到来自技术自身的推动。

技术发展,很多都属于不断改进的技术发明。

主要依靠来自技术自身积累的知识与日常的经验知识。

2.动力:国外的技术自主论及社会构建论都只看到了技术发展的某一方面的动力,忽视或低估了其他方面的动力作用,存在片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