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的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的内容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fa93bc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c.png)
马克思劳动价值的内容和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一门经济学理论,始创于19世纪,由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思创立,有关他劳动价值理论,被认为是其社会学思想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他认为,劳动是获取基本财富的唯一途径,即所有财富都是从劳动而来的。
其实,这一理论并不新鲜,可以说,在古代法国思想家哥白尼关于财富来源主张的影响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就出现在人们眼前了。
他把“物质的劳动”作为财富的唯一来源,从马克思及其后来者的角度对其做出完善修改,及其对劳动价值的心理认知,把注意力转移到劳动这一重要因素上,从而构建了这一理论体系。
一般来说,马克思认为,物质财富的产生源于人类物质劳动活动所产生的价值。
从马克思的看法来看,他认为劳动具有两个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指物质劳动活动把原材料转变为消费品的价值,比如从农民的劳动活动当中获得的丰收就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是由“行业部门”划分的,一个行业中的工资水平相同,表明行业内劳动获得的价值是相等的,但工作类型和数量不同,劳动价值也不同。
此外,马克思也把“价值”进行了进一步的概念化,即“价值”指的是部件产品之间的相对性,因此他把“价值”概念细分为“抵消价值”和“超额价值”两个部分,抵消价值指把原材料转化为一定的可消耗商品的价值,而超额价值指的是除了这个基本价值外,由于劳动作用而产生的超出这个基本价值的价值,这部分价值以利润的形式归属到企业家。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把财富的来源引向了劳动,他的这一理论不仅被改良,发展,拓展,而且一直受到人们追捧,受到学界认可。
实践上,他的理论为人们认识了劳动市场誊贬奉献、勤劳孝老的价值取向,为人们认识了价值的劳动本源,为了实现财富平等的理想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c7222d74028915f804dc25b.png)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摘要:本文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课题。
文中在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价值经济发展意义参考文献:中国期刊杂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经济社会与人类劳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但由于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使劳动价值论成为人们近年来讨论的热点。
因此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全面把握它的主要观点,了解其重要现实意义,并使它在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一)使用价值与价值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二因素入手分析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人类的抽象劳动则是形成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者的一定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则是构成价值的实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二)价值源泉人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而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却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三)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7d607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3.png)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劳动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理论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劳动观认为,劳动是人类生产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活动,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
它关注劳动的属性、分工、价值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问题,并将劳动的规模、节奏和方式等与生产力及社会关系相结合。
马克思劳动观首先表述了劳动的两个基本属性。
一方面,劳动是人类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改变自然界的活动,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互动。
通过劳动,人类能够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财富,并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另一方面,劳动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劳动的社会性是人类劳动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人们通过劳动相互合作、相互交往,实现劳动分工,构建社会共同体。
马克思劳动观其次强调了劳动分工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劳动分工指的是社会中不同劳动任务的分配和组织,是劳动力的特定任务和活动在社会中的职能分配。
马克思认为,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基础,它通过不同个体或群体的专业职能和技能来组织劳动,实现了劳动活动的高度专业化和生产力的提高。
一方面,劳动分工是充分利用个体的特长和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劳动分工也会引发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促进社会的团结和进步。
马克思劳动观还着重阐述了劳动价值的本质和决定因素。
劳动价值是商品价值形成的基础,它是劳动时间的量化表现。
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时间的长短是衡量劳动价值的主要标准。
劳动价值在商品社会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商品的交换关系和再分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劳动价值也受到生产力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时间的缩短,商品的劳动价值也会减少。
马克思劳动观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观提醒我们劳动的社会性和价值,呼吁人们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
在当代社会,劳动者的待遇和权益问题仍然存在,劳动观提供了一种可以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框架。
论文---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论文---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4a2ca68ddccda38376baf8f.png)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本文基于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内容及意义前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深刻认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真分析和梳理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之所以是商品,而不是劳动产品的两重因素:第一,商品有使用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将商品的使用价值简练地概括为“物的有用性”[1]。
这种有用性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某一方面的需求,例如,饼干可以填饱肚子,使人们免于饥饿;棉衣可以防寒取暖等等。
任何商品一旦离开了这一属性,就不能称之为商品,甚至连劳动产品都不是。
第二,商品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并不能通过商品自身来体现,只有在发生物物交换的时候才能被体现出来。
它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的本质在于交换,即商品具有价值就决定了相同价值不同“有用性”的产品之间可以进行等价交换,来满足交换双方的需求。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除的,二者不可兼得。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f2daf23cfc789eb172dc833.png)
伴 随 科 技 进 步 和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日益 差 别 绝 对 化 ,并 未 否 认 在 一般 科 学 量 是 衡 量 商 品 价 值 量 大 小 的唯 一 尺 发 展 , 特 别 是 今 天 社 会 主 义 社会 形 的范 围 内研 究使用 的价 值 的意义 。 态 下 的经 济 关 系 、劳 动 过 程 ,均 已 马 克 思主 义 劳 动 价 值 论 认 为 , 度 ;从 价 值 量 的变 化 规 律 来 看 , 商 品 的 价 值 量 与 生 产 该 商 品 的劳 动 量
糊 认 识 , 引起人 们 思 想 混 乱 。 为此 ,本 文论 述 了马 克 思 主 义 劳动 价 值论 的基 本 内容及 现 实指 导 意 义 。
【 关键词 】 劳动价值论 ;价值 ;物化 劳动 ;指导意义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创 立 10 曾表 现 了对 价 值 问 题 的 极 大 关 注 。 0 多年 来 ,一 直存 在 多 方 面 的 争 议 , 劳动 价 值 论 对 现 实 指 导 意 义 何 在 , 现 代科 学技 术 的发展 ,生产 自动 化 、
发 生 了 巨 大 的变 化 。 因此 , “ 合 只有 劳动 才 创 造 价 值 , 而 且 是 活 劳 成 正 比,与 生产 该 商 品的 劳 动 生 产 结
新 的 实 践 , 深 化 社 会 主 义 劳 动 和 劳 动 , 不 是 物 化 劳 动 ,它 强 调 劳 动 价 率 成 反 比。 商 品 价 值 量 的 变 化 , 归 动 价 值 论 的认 识 ” , 已经 成 为新 的 值 论 中 “ 动 ”二 字 的 含 义 及 其 理 根 到 底 是 由劳 动 量 的 变 化 引 起 的 。 劳
理 论 田地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59eca9b83d049649b6658a8.png)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作者:曾臻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2期摘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
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关键词: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现实意义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克思完成了劳动价值论体系,不仅把劳动当作价值尺度,用它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而且把劳动当作构成价值的实体,认为价值就是凝结或物化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劳动价值论强调的是价值由劳动决定,其核心是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创造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而完成了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也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只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论才能阐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对价值的分析是以交换价值为起点的,交换价值是一种比例关系。
因为商品能够以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则商品中必然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交换价值只能是表现其内容的表现形式,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必然表现形式,而价值的本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https://img.taocdn.com/s3/m/ec2da1def111f18582d05a7b.png)
但价值分配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
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 样的分配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变化,社 会生产的根本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生产性劳动也需要做出新的认识和界定。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 起作用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在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越来越重要的条件下,科技劳动和管理劳 动等脑力劳动,不仅作为一般劳动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更 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大高于简单劳动。因此,应充分肯定科技 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再创在价值中付出的劳动,在收入分配方面是他们的劳动 报酬与其劳动贡献相对称,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英国古典政的观点
在马克思之前……
大卫·李嘉图甚至已经认识到决定 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 而不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 量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该理论上的局限性
没有区分劳动的二重性,所以不能回答什么劳动创造价值 不能明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不是通过生产商品中所耗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
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 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 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128f6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9.png)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引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它对于理解商品价值形成和资本主义剥削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1.1劳动价值论的定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价值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观点。
通过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揭示了劳动和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理论基础。
1.2商品和使用价值商品是劳动的产物,具备两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所能满足的人们的实际需求,而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抽象劳动量。
第二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2.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劳动力水平进行生产所需的时间。
只有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范围内创造的价值,才是被社会所认可的。
2.2价值转化和剩余价值马克思提出了价值转化和剩余价值的概念。
价值转化是指劳动价值在交换过程中转换为货币价值的过程,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所获得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2.3劳动价值论与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将相对剩余价值作为商品生产中增加资本家剩余价值的手段。
相对剩余价值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延长工人劳动时间而实现,进一步加剧了工人被剥削的程度。
第三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3.1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思想工具。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剥削的本质,为我们理解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3.2理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通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认识到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是如何影响社会生产和财富分配的。
3.3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提供了启示。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a95d72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0.png)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内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原理、货币产生、本质和职能原理、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原理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生产性劳动应当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应充分肯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在收人分配方面使他们的劳动彬酬与其劳动贡献相对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应该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同时,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40200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5.png)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探究《资本论》(也称“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它有两个基本要素:原始劳动和商品的劳动价值。
此外,它的现实意义在于说明劳动价值与资本的矛盾,及其影响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揭示商品价格的本质。
他提出的基本理论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可以把有限的原材料变成更多的商品,并将原材料之间的价值转移到那些商品上来。
因此,商品最终劳动价值取决于生产对其原材料所耗费的劳动力多少。
同时,如果有增加劳动力存在,劳动力价值就会扩大,也就想到商品价值也会增加。
此外,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劳动价值可以被分为原始利润和利润之外的部分。
原始利润与社会上的劳动力价值保持关联,而利润之外的部分主要是由资本决定的;在利润之外的部分,资本家可以借助其垄断地位或其市场独占地位获得额外的利润。
因此,资本家也可以转移资本价值中的一部分到商品价格中,以获得利润。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在于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即资本的矛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它包括私人财产、机器设备、金融资产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私人财产的积累和机器设备的生产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即劳动力、资本之间的矛盾。
在一个单一空间中,劳动力只有有限的资源,而资本只有有限的市场,所以社会就会出现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会从劳动者获取利润,而劳动者为获取更高的收入及更好的生活照片而迫切需求提高劳动力的价值。
在这种矛盾的驱动下,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也会加剧,从而影响社会发展程度。
综上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阐明了商品价格本质,也说明了劳动价值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指导下,社会能够更好地了解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e8e3d65caaedd3383c4d315.png)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伟大历史意义劳动价值论可追溯到早期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中世纪著名神学家亚尔贝兹·马格努及其弟子阿奎那的“公平价格”学说。
到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经过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大卫·李嘉图这三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努力,劳动价值理论初步形成了体系。
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的劳动价值理论还是粗糙的、不完善的。
威廉·配第虽然开创了劳动价值论,但他的理论还带有浓重的重商主义意味;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一般概念从而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但他的价值论乃至劳动价值论却是二元甚至多元的;大卫·李嘉图以坚持一元劳动价值论为旗帜,但遗憾的是他混同了劳动和劳动力,从而无法解释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如何形成之间的矛盾、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最终不能解说劳动创造价值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因而导致了古典学派的解体。
马克思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吸收古典学派价值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价值质和量的统一意义上的分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其强调的是价值由劳动决定,核心是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不仅把劳动当作价值尺度,用它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而且把劳动当作构成价值的实体,认为价值就是凝结或物化的人类一般劳动。
”马克思坚持的中心论点即是价值一元论。
“劳动”作为一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谓劳动,就是劳动力的使用,是人们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
马克思将其考察和研究的重点放在物质生产部门,曾经依据不同的标准,把“劳动”范畴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分,如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等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ac0dd0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8.png)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它自产生以来就是科学的理论,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当代中国,对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由来与历史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由来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当代意义经济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由来和历史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源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对价值论的研究,马克思在继承其理论基础上建立起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发展的科学。
这种发展首先从历史发展中得到表现。
马克思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加图对价值论的研究中受到启发创立劳动价值论,并把它运用于《资本论》的理论分析之中,在理论的逻辑体系推进中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列宁根据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现实,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生产价格理论进一步扩展到垄断价格理论;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初探索中,对价值规律和商品经济的探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一)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按照马克思所说:它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
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的价值。
”,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的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商品的价值是人类劳动所赋予的。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从个别商品来看,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即使在上面浪费太大的劳动也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只有商品才能拥有价值;同时价值也决定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物品,必然不会有使用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精)](https://img.taocdn.com/s3/m/0498fbf481c758f5f61f6769.png)
1.价值创造不直接是价值分配的依据。价值创造 只是研究生产领域中的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其 他生产要素都不足以创造价值。但是,这并不是 说,由劳动创造的价值只是由劳动者完全占有, 实际上,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可能由创造价值者 完全占有价值。这是因为 ,价值的分配并不是以 性质决定的,它是随着经济关系性质的变化而进 行调整的。这种分配原则的变化和调整与价值创 造没有直接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行的一 个原则是按要素分配,就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创造 的价值具有占有权,以实现自己对生产要素具有 的所有权。所以,按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要素 所有权分配。按要素分配所依据的不是劳动价值 理论,而是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解答 !
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 基本的经济活动,是构成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的主 要环节。价值创造研究的是生产领域中价值是由 什么创造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价值分配研 究的是价值创造出来以后,在各个要素所有者之 间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问题。 因此,价值创 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把他们混 为一谈。既不能把价值创造看作是价值分配的依 据,也不能把价值分配问题完全等同于价值创造 问题。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 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及其 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价值分配原则的变化,并不能否定价值创 造的理论。按要素分配,意味着作为生产 要素的所有者,都有权从创造的价值中分 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一份利益。但是,并不 能由此推论出,因为各个要素所有者都有 权得到自己的一份利益,就认为这部分价 值就是由各个要素自己创造的。总之,劳 动价值理论不是以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为依 据的,同样,也不能用按要素分配来否定 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_毛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_毛强](https://img.taocdn.com/s3/m/1464b5866529647d2728527e.png)
[作者简介]毛 强(1986- ),男,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理论。他继承和发展了配第等关于劳动是财富源泉 的科学观点,他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做出 了明确的区分,“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 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 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 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3] 。
他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 尺度”,“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最初用以购买一切货 物的代价。”[“4] 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 尺度,换言之,只有用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 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5]
三、马克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最基本理论,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理论,而 且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同样具有 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 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虽然是从对资本主义条件下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但他在 《资本论》中阐述劳动价值论时,研究的是一般商品 生产,而不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他认 为,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不论是在什么社会制度条 件下,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而且只有抽象劳动才 能创造价值。可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的是商 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社 会制度的性质没有关系。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而且也适 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一方面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揭露,同时也 是对市场经济这种特定经济形式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揭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所包含的关于市场经济 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有十分现实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从马克思劳动价 值理论中汲取科学的成分作为指导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为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条 件下对生产力的开发与创造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 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b7098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6.png)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摘要:⽇⽉如梭,光阴似箭,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到现在,⼀百多年已经过去了,不可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创⽴时,当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低级阶段,与今天所发⽣的⼀切有很⼤差别,就是说当今世界⾯貌已经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所⾯临的是⼀个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的任务也发⽣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马克思所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不会改变,⽤劳动价值论说明的价值规律仍然符合今天的实践。
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断向前推进,我们完全可以运⽤劳动价值论来洞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因此,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需要发展,更需要创新。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物化劳动;指导意义⼀、关于劳动创造价值问题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分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探讨异常激烈,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可谓见仁见智。
在有关劳动价值论的持续争论中,其核⼼论辩多集中于“价值源泉问题”、“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之关系”、“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思想”三个层⾯。
此类争论也可说是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如“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和“⽣产劳动”等⽽展开的。
鉴于此,笔者认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先要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法论的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进⼀步的探讨和认识;其次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纬度,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系;最后要从理论本⾝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出发,准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精华要深化认识 , ⾸先要“原汁原味”地把握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精华,这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等著作中的有关论述,了解马克思对劳动的界定,对劳动价值理论的阐述。
“劳动”作为⼀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a1e003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4.png)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意义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它是马克思科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马克思的经济学思维形态的基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的重要探索。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定了社会物质生产中劳动是工资价值形成的唯一根源,是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维持运行的秘密定律。
在劳动价值论中,马克思把以劳动创造物质价值为根本出发点,系统地释放出社会运行的规律。
按照这一规律,劳动者只能换取劳动成果中的一部分,而且还受到资本家的非法掠夺,而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的另一部分则体现了资本家实质性的剥削。
劳动价值论在进一步发展中,把劳动价值要素和物质生产均视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突出揭示了社会物质性生产劳动是社会权力不同类型所有者在实践中互相剥削、利用和训练的一种基本形态,而权力的分立又决定了社会地位的不同,比较准确地描绘了资本社会的基本特征,形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并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
实际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正常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以“劳动创造一切价值,物质文明以
及精神文明均依靠劳动而产生”为理念,以人民的劳动为主体,注重劳动技术、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动劳动)对于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令后人尊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的本体论和时代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的本体论和时代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97183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5.png)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的本体论和时代性意义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的重要塞位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主体性思想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主体性思想及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899808e7375a417876f8f57.png)
马克思劳动价値论申的劳动主饰I性思醍及当代价值朱哲,何林(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112)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强调劳动是一种具有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在生产中,核心灵魂是劳动。
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价值所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对劳动产品的均衡分配诉求中,恰恰是对人类劳动中的劳动自主性、创造性、成果享有性等的劳动主体性的尊重和肯定,对当今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以人为本;唯物史观;劳动主体性中图分类号:F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19)07-015-08—、问题的提出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推岀了一系列举措为劳动创造了新的动力。
培育劳动者精神,促进劳动者的发展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这就需要对劳动本体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自己创造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性地把人肯定为自古至今全部的历史和现实活动的中心和起源。
将人创造性地肯定为自古至今全部的历史和现实活动的中心和起源又大部分根据其亲身的劳动实践活动所体现。
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马克思对异化劳动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与分析,并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进行了批判,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参与劳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活的基本需要,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使劳动者所使用的生产资料作为资本的物的表现形式而成为异己的力量,与人的本质相违背。
因此,马克思重视和强调“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强调劳动者的劳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突出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其中,创造能力、创造期望以及在对劳动成果的需求、享有的劳动权益,是劳动的主体,即人的生产实践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劳动自主性、能动创造性、成果享有性,以及对蔑视劳动主体性的商品拜物教的批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txt 对此提法,有人会问,马克思不是明确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观点是错误的,肯定了人的劳动与物质资料都是财富的源泉吗?是的。
但请注意,马克思在这里把物质资料也看成是源泉,是说任何物质财富的生产都是劳动对物质资料的加工,并受到相关物质条件的制约,以此强调工人阶级的解放不能只在劳动、分配上兜圈子,要重视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这里决不是说物质资料也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财富的源泉与创造财富的源泉这两个提法的涵义是有区别的。
前者包括多种生产要素,后者则专指人类劳动。
马克思在分析财富的生产过程时,就明确指出:“任何一种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质财富要素,总是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来。
因此,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资本论》中多次出现这个提法——引者注),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1-1]。
所以,某些人以马克思肯定了人的劳动与物质资料都是财富的源泉为根据,就宣扬劳动与土地、资本等多种要素“都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的观点,是错误的解读和引申。
第二,价值作为商品经济的一个核心范畴,其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即商品生产不同主体之间一种特殊的劳动交换关系,它的实现要求有一个平等的交换尺度,这个尺度只能是完全由人类抽象劳动凝结的价值。
因此,“价值本身除了劳动本身没有别的任何‘物质’。
”[2]第三,商品价值作为商品价格的基础,不能等同于由市场交易直接决定的表现为一定货币量的商品价格。
价值的内涵必须具有基础性、同质性和公约性,显然,只有把价值归结为人类抽象劳动才能做到这一点。
多要素价值论在价值层面上永远做不到这一点。
总之,只有把人类抽象劳动规范为创造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实体,才能清晰地合乎逻辑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
所以,马克思说: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作为“资产阶级生理学——对这个制度的内在有机联系和生活过程的理解——的基础、出发点,是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
”[3]二全面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1.区别使用价值与价值两种财富及其源泉。
前者为物质财富,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历史的一般性,后者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特有的财富形式,表现不同商品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包括人的具体劳动(创造性的源泉)和物质资料(物质性的源泉);形成价值财富的源泉则是惟一的,只是人类的抽象劳动,价值的实体就是劳动者的一定体力和脑力的凝结。
2.创造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
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这里所说的生产,包括从首要生产者到消费者所必须经过的一切行为),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科学方面的劳动)”[4]。
资本家个人作为经营管理者的劳动也包括在内。
随着分工协作的发展,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的外延必然会扩大。
3.非劳动因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各种非活劳动因素(机器、土地等)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它们只是把自身既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但它们是劳动创造和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而且,这些物质条件的质量和效率,对同一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量的大小,具有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
但不能把这种作用归结为创造价值的作用。
马克思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指出:“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
这就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但不是它的原因一样。
”[5]4.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就单个商品而言,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由优等或劣等条件为主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就一个部门的同种商品总量而言,其价值总量不是由该部门随意投入的劳动总量决定,而是由该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对它提供的使用价值总量的需要而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总量决定的。
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另一种意义。
从世界来说,商品的国际价值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总之,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是价值规律的根本要求。
正因为如此,个别企业或个别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5.价值向价格的转化。
劳动创造价值是在生产过程进行的,而价值的实现则必须通过市场和流通过程,从而使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
这是商品的本质形态到现象形态的转化。
由此,就出现了本质与现象的不一致甚至掩盖本质的假象。
拿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来说,从劳动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看,商品的价值构成表现为C+(V+M),其中,C是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V+M)是劳动新创造的价值,V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或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因而明显地表现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生产资料只是前者的必要条件。
但从商品的流通过程看,则直接表现为资本的投入和自行增值,商品价格的构成为(C+V)+M,其中,(C+V)只呈现出成本的性质,因此,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价值形成和增值中的不同作用,从而劳动创造价值的本源规定性就被掩盖了,M代表全部资本自行增值的结果。
马克思进行这样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告诉人们,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本源规定性,在价值转化为价格以后,必然会被掩盖,歪曲地表现为单纯资本的投入和自结的果实,如果稍加扩展地说,就是资本、土地、劳动加上各自的收益决定商品的“价值”。
从思维逻辑上讲,长期流行于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价值论就是建立在这种假象之上的。
6.区别价值的创造和收入的分配。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资本和土地的所有者相应地获得利润和地租,是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的。
决不能把这两件事情混为一谈,误以为利润和地租是由资本和土地创造的。
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和土地的“所有者有权占有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可是它们并不因此成为它们的所有者占有的价值的源泉。
”[6] 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的价值论的内容是丰富的,但它的根本和核心的思想是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
马克思指出:“使用物品当作价值,正像语言一样,是人们的社会产物。
后来科学发现,劳动产品作为价值,只是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物的表现,这一发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时代。
”[1-3]可见,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的思想,在劳动价值论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否定了这一核心思想,就没有什么科学的价值理论,更谈不上发展科学的价值理论。
近几年来,在我国价值理论的讨论中,有些人极力否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把西方经济学早已提出并受到马克思着力批判的多要素价值论加以打扮,重新抬了出来。
其主要理由,一是认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机器、资本、资源等非活劳动因素在生产社会财富中的作用更大了,必须承认它们也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二是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多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而现实的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市场经济,这就要求调动多种所有者的积极性,实行按要素的贡献分配收入,因此不能再抱着劳动价值论不放,必须承认多要素价值论。
笔者认为这两个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关于第一个所谓理由,笔者认为1.各种非活劳动因素作用的变化,没有改变人类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惟一的创造源泉。
例如,机器的进步使物化劳动的效能增强了,从而使同一活劳动能够形成更多的价值,但这并不表明机器也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因为,第一,机器在生产中只是活劳动的工具,“机器不创造价值”,它只“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它所生产的产品上。
”[1-4]劳动作为价值创造者的地位没有变。
第二,即使先进的机器具有增加价值生产的潜在可能性,而要把它变成现实性,惟一的途径就是通过活劳动。
马克思以自然条件说明:“良好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从而只提供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可能性,而绝不提供它的现实性。
”[1-5]活劳动始终是直接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
2.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并未改变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性,它仍然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平等交换关系,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因此,价值的实体仍然只能由具有基础性和同质性的人类抽象劳动构成。
讲到这里,有人会以石油为例说明资源也创造价值。
不能这样看。
石油作为自然资源,不是劳动的产物,因而没有价值,但它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旦被人占有和垄断,并在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就可以高价出卖,获取高额利润,然而这是价格而不是价值。
当然,石油在开采的过程中,也要付出劳动,形成价值,并成为价格的组成部分。
事实表明,现今石油的高价在相当程度上是价格因素作用的结果。
所以,资源的日益重要性只是表明它作为社会财富的物质性源泉的作用增强了,但不能导致资源是创造商品价值源泉的结论。
3.在当代,由于知识作用的大大提升,特别使活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作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显著增强,以致出现了高科技劳动吸引资本、“雇佣”资本的新趋势,各种人才越来越成为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本流通,推动市场经济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否定人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实体这一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定性呢?!4.科学劳动价值论是对商品经济一般规律性的反映,其根本观点(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不会因为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社会基本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同而改变。
关于第二个所谓理由。
社会主义必须发展市场经济,并实行多要素参加收入分配的制度,这的确是马克思没有想到的。
问题是,这一新情况能不能导致否定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实体呢?我认为不能。
1.价值的生产和收入的分配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规定性,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生产条件的所有制或所有权是收入分配的根据。
这一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绝不能倒过来,由于非活劳动要素的不同所有者有权获得收入,就认为他们投入的多要素都创造价值,否定劳动价值论。
这是明显的背理。
2.社会主义经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包括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私营经济的积极性,承认和保护资本等非活劳动要素的合法收入(此外,如果私营企业主参加劳动,还可以获取劳动收入)。
但收入的合法性与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是一回事。
私营企业主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取的利润,来源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具有剥削性质,这是一切以资本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私有制经济的共性。
不能说西方的或历史上的资本雇佣劳动关系有剥削,我国现阶段的资本雇佣劳动关系没有剥削,这是讲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