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悲剧分析

合集下载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主人公,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是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的扼杀了的悲剧人物。

安娜的悲剧是她的个性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安娜悲剧的原因首先,安娜的惨死是社会性的悲剧,与她的生存环境有关。

安娜处于一个农奴制受重大冲击,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正在兴起的动荡时代。

当时的上流社会虚伪、放荡,允人们偷情但不能公开,因为公开会让贵族有失颜面。

接受新思想的安娜认为她与沃伦斯基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他迫不及待想离婚想公开,可是当时卡列宁不允许、世俗不允许。

当沃伦斯基抛弃安娜后,上流社会所有人唾弃安娜,拒绝接受他,贵妇人对她施加恶言,无数双冷眼羞辱她,使安娜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逐渐精神崩溃。

安娜萌发的新思想最终抵不过上流社会固有的旧思想,在新旧思想交锋失败后绝望自杀。

其次,虚幻的爱情是造成安娜悲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沃伦斯基与安娜一见钟情,安娜深爱他,为他抛夫弃子,为他承受四面八方的言语攻击,把所有的希望放在沃伦斯基身上。

可是沃伦斯基没回报给娜同等的爱,对他来说事业才是首位,安娜不过是个可以满足他情欲和上流社会虚荣心的女人,得到安娜后他的升官之路因此被阻,于是对安娜慢慢产生厌倦、厌恶。

安娜成了个被上流社会不容,又被爱人冷落的多余人。

再次,安娜自身的矛盾是造成安娜悲剧的直接原因。

作为贵族,安娜深受贵族思想的熏陶,贵族社会的道德规范深深刻在她的思想里;可她又受新思想的影响,想追求自由的爱情。

因此她一方面热烈追求自身爱情,一方面又内疚于自己行为的越轨,骂自己是个“堕落的女人”。

甚至人格分裂,恨卡列宁窒息了她的生命但又对他怀有负罪感;爱弗伦斯基但又将他看做诱使自己堕落的罪人。

内心新旧思想的矛盾至死都在折磨着她。

第四,卡列宁的自私冷漠导致安娜悲剧的一个外部原因。

卡列宁端着一副官僚架子,他主持的家是刻板而不是温暖的,他给了安娜地位富贵,却吝于爱情。

安娜悲剧分析

安娜悲剧分析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汉语言文学0801 沈灵琪 200808580119《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于1873年至1877年写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长篇小说。

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带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色彩的俄国贵族妇女的典型,也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最动人的女性艺术形象之一。

然而小说中安娜•卡列尼娜的结局却是悲惨的,造成她的悲剧的原因也是复杂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分析:一、社会的悲剧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的转型时期,古老的封建制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

在这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家庭悲剧层出不穷,尤其是妇女,命运极为悲惨,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正是当时动荡的社会和宗教伦理道德压迫造成的。

在当时那个贵族社会里,互相欺骗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每个家庭都貌合神离,丈夫有情妇,妻子红杏出墙也都很普遍,攀比浮夸,到处充斥着肮脏和龌龊,华丽的外衣下都是一个个灵魂散发着恶臭的躯体。

然而,安娜对于真爱的态度却是那么纯粹,当她爱上渥伦斯基后,不愿随波逐流,像当时许多上流社会的妇女那样过着虚伪的二重生活,也不想偷偷摸摸,更是不顾丈夫的种种威胁、利诱和社会的层层非难、阻挠,离开儿子和家庭,希望通过离婚公开正当地和渥伦斯基结合,以摆脱上流社会的污浊,寻求妇女的正当权利,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她被上流社会说排斥唾弃,原因不是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她竟敢公开这种爱情,公开追求真爱和自由,这是向贵族社会的虚伪道德的公开挑衅,更违反了那个污潭的游戏规则。

于是这污潭向她发起了责难:卡列宁,她的丈夫,用法律责任拒绝离婚,不准她跟儿子见面来折磨安娜;李迪娅•伊凡诺夫娜,用宗教的名义夺走了她的儿子;培特西他们对安娜关闭了所有的社交大门。

然而安娜没有退却反而更加勇敢,坚强地出现在这些上流社会人物面前。

可是,渥伦斯基伯爵,这个让安娜放弃一切的男人却是外表热情忠诚,实则庸俗放荡的“彼得堡富家公子的一个最好标本”。

安娜卡列尼娜婚姻和个人悲剧分析5篇

安娜卡列尼娜婚姻和个人悲剧分析5篇

安娜卡列尼娜婚姻和个人悲剧分析5篇第一篇:安娜卡列尼娜婚姻和个人悲剧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婚姻和个人悲剧分析正如全书来头所说“幸福的家庭全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的悲剧命运的成因也有很多,我不能一一分析,一下简单从婚姻和个人两方面分析安娜的悲剧一生。

一:婚姻的不幸安娜将幸福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爱人的身上,然爱人不能使之幸福,不可寄托厚望。

安娜所爱非人。

安娜作为一个即将没落的封建贵族的一员,带有明显的贵族特点:优雅、高贵。

她同时又具有摆脱庸俗的精神追求,这形成了安娜的精神结构,这样的安娜任何一种思考和行为都带有纯粹的精神意义,当面对爱情,安娜所要求的就更加热烈、更加执着。

安娜敢爱敢恨,不顾一切,冲破种种宗法礼教的禁锢和樊篱。

安娜在少女时代就嫁给了卡列宁,过了八年没有爱情的夫妻生活。

在贵族妇女中,她不只是外貌上尤其在精神气质上远远超出她的同伴,“可惜渥伦斯基并没有决心坚持真挚的爱情,虽然他在开始与安娜热恋时比较认真,有一些颇为高尚的行为。

他自从开始追求安娜后,洗心革面,变得真诚和专一起来,为了得到和保持安娜的爱情,放弃了他的前程名誉等一切妨碍他爱情的东西,也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对他实施经济制裁,甚至在安娜面临难产危险时自杀殉情。

在安娜情绪失控的时候,也委曲求全的努力迁就安娜的无理苛求,直到安娜报复性自杀之后,依然在悲痛之余,将所有的财产变卖一空,亲自组建了一支军队奔赴战场,显示了以死殉情的一番真情。

但这些行为与安娜为追求他的真爱所付出的远远不及。

安娜所追求的、所向往的,渥伦斯基并没有给她,也没能给她以希望。

安娜为了他放弃了一切。

却没有得到她想得到的,为此她绝望了。

渥伦斯基在获得了她的爱情,即满足了自己的情欲和虚荣之后,却对她越来越冷淡厌倦了,他自己的行为越来越退缩后悔了,她清楚地看到:她面临的只是被他最终抛弃的悲惨结局。

她恐慌,只有以死来“摆脱”。

渥伦斯基不理解她献身的爱,安娜也对自己所追求的爱产生了迷惘。

语文教案 安娜 卡列尼娜 的悲剧分析

 语文教案  安娜 卡列尼娜 的悲剧分析

语文教案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分析语文教案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分析一、引言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之一,被认为是19世纪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这位主角的悲剧性分析,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困境与社会压力。

二、背景介绍1. 作品概述《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以19世纪俄罗斯贵族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主要讲述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个角色在婚姻与爱情之间的纠结与挣扎,以及她最终选择自杀的悲剧命运。

2. 托尔斯泰的写作意图托尔斯泰通过《安娜·卡列尼娜》表达了对当时俄罗斯社会现实的批判,探讨了爱情、婚姻、道德、宗教等问题,并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三、悲剧性的冲突1. 个人情感与道德伦理的冲突安娜·卡列尼娜作为贵族出身的女性,她在与自己的丈夫卡列宁的婚姻中感到压抑和空虚,同时她又爱上了军官弗朗西斯科·凡·科伊茨基。

在她的内心中,道德理性和个人感情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2. 社会压力与个人选择的矛盾安娜与科伊茨基的感情在当时的俄罗斯社会被视为道德败坏与背叛,这使得安娜陷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中。

她的亲友们对她的否定态度和社会的舆论压力,逐渐让安娜无法承受,最终导致她的自杀。

四、悲剧的原因与意义1. 社会道德与个人自由的冲突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源于她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与社会制度的冲突。

她试图通过逃离婚姻和追求真爱来获得个人幸福,却因为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的束缚而最终无法走出困境。

2. 悲剧的警示与反思《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的伦理观和道德标准进行了批判。

作品告诫人们,在追求自由与幸福时,应当理性思考,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避免陷入对社会压力和舆论的盲目追随。

五、教学反思与活动推荐1. 教学反思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分析,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写作意图和作品背后的思考。

安娜悲剧的原因

安娜悲剧的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悲剧的原因一、社会环境的戕害当时俄国所处的时代环境,是造成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

十九世纪的俄国,正是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

贵族青年男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渴求,无法与强大的封建专制势力相抗衡,更无力承受来自传统的封建道德制度的致命打击。

当时的社会下,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下形成的家庭才是“合法”家庭。

安娜在其姑母的包办下,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卡列宁,过着毫无爱情的婚姻生活,所以当她与伏伦斯基邂逅,重新唤醒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她渴望对伏伦斯基双宿双飞,永远在一起,可是当时那个俄国社会,允许已婚的人偷偷摸摸、不清不楚地在一起,却不能接受离婚后名正言顺地在一起,而安娜无法忍受丈夫卡列宁,选择勇敢地出走,却成为千夫所指,被她所仅有的生活圈子所抛弃、所不容。

二、安娜自身矛盾的性格安娜的悲剧,根本原因当然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强加与迫害,但是安娜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无疑加剧了外界因素对自己的伤害,从而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在安娜多重的、复杂的性格因素中,武断和任性、激情与偏执等因素无疑都带有一种毁灭性的力量。

安娜这种极端性格恰恰很容易使人产生自杀倾向,这也就预示了她的悲剧命运。

安娜天生美貌,从小在受宠、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优越感很强。

贵族血统及优越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安娜性格中带有自私、狭隘、固执己见的因素,而且,随着安娜爱情追求的进展,这些因素也逐渐膨胀、增加,力量日趋强大最终致使悲剧的发生。

三、没有爱情的婚姻卡列宁从小就是孤儿,从小就缺少父母之爱的他也养成了孤僻、固执的性格,最终在叔叔的帮助,才踏上了显要的仕途。

可以说他能取得后来的社会地位,能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俄罗斯上流社会占据一席之地,靠的主要是自己的奋斗。

他害怕一不小心就会失去这个来之不易的幸福,便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身于事业上,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

尽管安娜的姑母将侄女嫁给他,更多地是出于金钱和利益的考虑,但拥有安娜这样的如花美眷,对从小缺乏家庭温馨的卡列宁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

安娜悲剧成因的理解对大学生的启示

安娜悲剧成因的理解对大学生的启示

安娜悲剧成因的理解对大学生的启示一、人物形象分析安娜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社会的叛逆者形象,通过这一形象的毁灭,托尔斯泰批判了贵族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堕落,同时也反映了托尔斯泰思想的局限以及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胜利。

(一)安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在作者的最初构思中,安娜是一个堕落的女人。

但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改变了这种构思,赋予了安娜许多令人同情的和美的因素。

安娜还是少女的时候,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

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他的主要兴趣在官场,是一架“官僚机器”。

安娜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

(二)安娜是一个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的女性形象安娜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

而在和伏伦斯基邂逅之后,她那沉睡的爱的激情和生命意识被唤醒了。

此后,她身上流露出一种纯真的、由衷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三)安娜是一个真诚、善良、正直、坦率、勇敢、高尚的女性形象安娜最初的内心冲突,来自于她对生活的强烈渴望,来自于她对人与人之间纯真的关系的追求,来自于她对周围人当中比比皆是的谎言和伪善的厌恶。

在她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中,展示出有生气的、生机勃勃的东西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

她不屈从于她认为不合理的环境,勇敢地追求和保卫所向往的幸福生活。

对伏伦斯基的爱激起了她对真正有价值的生活的强烈渴望,那埋藏在心底的被压抑的东西驱动着她。

然而这种反抗本身决定了安娜的性格与命运是悲剧性的。

安娜的悲剧从根本上说,是由那个罪恶的社会造成的。

(四)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托尔斯泰对安娜既同情又谴责。

一方面,他认为安娜的追求合乎自然人性,是合理的。

所以,托尔斯泰没有让安娜完全服从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屈从卡列宁和那个上流社会,而是同情安娜的遭遇,描写她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其悲剧成因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其悲剧成因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其悲剧成因人物形象安娜是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富于激情,生机勃勃,不满封建婚姻,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生活;二、真诚、坦率、高尚、勇敢,向上流社会挑战,反抗腐朽堕落的社会道德;三、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内心有矛盾,有负罪感。

悲剧成因一、没有爱情的婚姻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安娜还是少女的时候,由姑母做主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

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

他的主要兴趣在官场,是一架“官僚机器”。

相反,安娜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

她与这样的丈夫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

二、贵族上流社会的迫害社会已宣判了她这个胆敢破坏既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人不受法律保护;上流社会拒绝接受这个“坏女人”;作为一个母亲,她因“抛弃儿子”而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说她是为了“卑鄙的情欲”而不顾家庭责任。

凡是构成她幸福生活的东西,都遭到了严厉的抨击。

三、安娜自身的矛盾性格是导致她悲剧的深层原因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在安娜身上出现了双重的人格。

她的内心分裂为两个自我:一个是鲜活地迸发出青春活力、要独立、要自尊,要追求爱情与幸福的女性意识;一个是贵族宗法制道德体系下的贤妻良母的女性角色——卡列宁夫人。

我们可以将前者看成是安娜身上本我的体现,后者看作安娜的超我的代表。

本我与超我,双重人格的撕扯、搏斗,也就是中国古代所说的“天人交战”,使得她一直处在痛苦矛盾的挣扎与斗争中。

四、与渥伦斯基理念的不合断灭了安娜对爱情的追求安娜为了爱情牺牲了她所能牺牲的一切,渥伦斯基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和寄托。

而渥伦斯基,作为贵族上流社会的一分子,面对他和安娜之间的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羞辱、鄙视,潮水般的漫骂攻击,无疑也会感觉到尴尬并产生深深的负罪感和羞耻感。

这也如同一瓢凉水,浇熄了他与安娜之间的爱情火焰。

这使安娜的心灵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以致走上了卧轨自杀之路。

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

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

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一:社会原因:《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俄国正处于历史变动时期,俄国文明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在这社会大转型新旧思想交替时期,一切都混乱了,经过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在俄国迅速的形成,但封建统治仍然占优势,所以安娜的悲剧有一定的原因是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压迫而造成的。

(一)尖锐的矛盾冲突安娜受包办婚姻的毒害,在少女时就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大官僚卡列宁,过了八年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这使她饱受精神上的折磨,一次在莫斯科的火车站,她与近卫军军官伏伦斯基邂逅相遇,安娜可爱的表情中,那种特别温柔亲切的意味儿使伏伦斯基为之倾倒,也唤醒了安娜沉睡的爱情。

但腐朽的制度不能容许安娜沉浸在自己的爱情梦幻世界里,弱小的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强大的贵族社会思想道德相碰撞,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使安娜以悲剧结束。

安娜的爱情在这种社会矛盾环境下是不能得以实现和跨越的,道德败坏的男人和妇女在贵族上流社会中过着虚伪腐朽的生活,但对于一个诚实的妇女来说,即使是她拥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去爱上一个男人,也是根本无法得到社会与他人的认可和属于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

安娜一开始的抗争就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她势单力薄,可是面对的确无法想像的压力和强大的敌人。

安娜的生活盘桓于放浪声色的贵族上流社会,人们逢场作戏,以世俗,地位,名誉,金钱为生活中心,虚伪堕落的享受糜烂的生活,没有真诚,没有信任,没有彼此间的坦然,没有安娜所适应的,她厌恶憎恨这些人的八面玲珑,不分善恶,憎恨这些虚伪的人,难以和她们产生共鸣,但是安娜毫不遮掩自己的憎恨,从不遮掩对伏伦斯基的爱,真诚的面对爱情,面对自己和身边所有人,反而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罪人,不可原谅的人,当人们得知安娜追求的并非是上流社会普遍具有的那种个人的虚荣心和情欲满足,而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她们并不能给予理解和帮助,更别说认同了。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摘要:《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著作,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俄国贵族妇女的典型代表。

也是托尔斯泰笔下的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追求自由,渴望爱情,为争取真正纯洁的爱情毅然走上反叛之路。

然其大胆之举违背了上流社会的社会准则,所以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但追求爱情并没有让安娜获得真正的幸福,她最终走向了毁灭的悲剧道路。

安娜爱情悲剧的发生,首先和她生活在一个不能容忍爱的上流社会的时代以及没有爱情的婚姻有关,其次,和她把爱情等同于生活的爱情有关,最后和她思想深处的矛盾冲突有关。

通过分析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原因,来进一步地了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社会现实,并对安娜的爱情悲剧做出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安娜 ;社会 ;婚姻 ;爱情悲剧目录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 一《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背景-------------------------3 二安娜爱情悲剧分析------------------------------------3 三结论------------------------------------------------5 参考文献------------------------------------------------7一《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背景《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于1828年俄历8月28日生于离图拉城不远的贵族庄园亚斯纳雅•波里亚纳。

托尔斯泰的母亲通晓四种外语,重视孩子们的文化学习,努力培养他们优良的品性。

后由姑母照顾,她性格温柔,心肠极好,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44年,托尔斯泰进入了喀山大学。

在此期间,他读了卢梭的很多著作,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

后又从军,一边战斗一边读大量的书,并从事写作。

安娜悲剧原因浅析

安娜悲剧原因浅析

安娜悲剧原因浅析安娜是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美丽善良的贵族女子,集高贵典雅、情感真诚、外表美丽、内心丰富等优秀的品质于一身,并且还接受过资产阶级新思想的影响,可谓是秀外慧中的优秀的女子。

她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解放,追求幸福,但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却埋葬了她的理想,致使她最后十分痛苦,孤身一人躺在冰冷的铁轨上,绝望而又决绝的选择了死亡。

对于安娜的死亡,无数读者都觉得很是痛惜,但是悲痛之余,我们整理思路便可发现,安娜的悲剧是必然的,无法逃避的,下面简单谈一下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

安娜最后选择卧轨自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沃伦斯基的背叛。

沃伦斯基对安娜是一见钟情的,在火车上第一次见到安娜时便被安娜的高贵美丽所吸引,于是便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后来安娜与其相爱、成了他的情妇,并决定放弃自己的婚姻,抛弃自己最爱的儿子,离开贵族上流社会社交界,安娜放弃了一切,决定跟沃伦斯基在一起,但是,沃伦斯基在得到安娜的爱情之后便厌烦了这种生活,开始对安娜厌烦,开始在外面拈花惹草,这在把爱情看得至高无上、为了爱情抛弃一切的安娜看来,是多么痛心的事情啊,当她终于明白沃伦斯基的自私与虚荣以及对她的爱情之后,她便绝望了,她背叛了自己的丈夫,抛弃了自己的儿子,受到整个社交界的讽刺与不容,她全是为了他,但是,他到现在却并不能给安娜同等的爱情,相反,还表现出的厌弃以及在外胡作非为,这无疑给了安娜一剂致命的毒药,书中写道:“她想,‘我同弗伦斯基伯爵就没有这样开心过,尽管我们很想过这种开心的日子。

’安娜这是第一次明白她同他的关系,这一点她以前总是避免的。

‘他在我身上追求的是什么呀?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满足他的虚荣心。

’她回想起他们结合初期他说过的话和他那副很想驯顺的猎狗似的神态。

现在一切都证实了她的看法。

‘是的,他流露出虚荣心得到满足的自豪。

当然也有爱情,但多半是取得胜利时的得意。

他原以得到我为荣。

今天都已过去了,没有什么值得得意的了……他爱我,但爱得怎么样?热情冷却了……’”安娜的死与沃伦斯基是无法脱离干系的,所以,以至于在安娜死后,他陷入懊悔不能自拔从而选择去参军。

《安娜

《安娜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悲剧1.安娜本质的悲剧,安娜的性格: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旺盛,而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产生尖锐的冲突的必然结果,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一个伪善、自私、颇于理性化、生命意识匮乏,被称为官僚机器。

安娜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窒息了她的生命力。

2.在爱情上的反抗在渥伦斯基邂逅之后,她那沉睡着的激情和生命意识唤醒了,此后,在她身上总流露出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她曾喊出:“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

”被压抑的安娜心理彻底觉醒了,对渥伦斯基的爱激起了她对真正有价值的生活的强烈渴望,她不愿再克制自己,不愿再像过去那样生活,她看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义无反顾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3.安娜拒绝丈夫的劝说,反抗丈夫的阻挠,冲出舆论社会的压制,公开与渥伦斯基一起生活,在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中,表现出她性格的政治、坦率、勇敢和心灵的高尚、精神境界的崇高,展示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东西,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与反抗。

4.这种反抗本身决定了安娜的性格与命运石悲剧性的。

充满虚伪与欺骗的上流社会对安娜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她失去了支配自己命运的权力和可能,内心的矛盾也不断加剧。

一方面,她不顾一切的力图保卫和抓住已得到的爱和幸福;另一方面,心理又时时生成起“犯罪”的恐惧。

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感、危机感愈演愈烈。

这种内心矛盾与痛苦说明了她爱的追求的脆弱性,也是导致她精神分裂走向毁灭的内在原因。

总之,安娜无法再这个虚伪、冷酷的环境中继续生存,只能以死来表示抗争,用生命那个罪恶的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控诉,安娜的悲剧从根本上说是由罪恶的社会造成的。

艺术特色1.小说注重描写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体现出“心灵辩证法”。

安娜的心理过程侧重描写展示其情感和心理矛盾的双重性和复杂性。

2.小说善于通过描写人物外部特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小说通过人物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安娜悲剧原因

安娜悲剧原因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原因安娜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是列夫••托尔斯泰塑造的女性人物中最富有人性光辉和魅力的形象,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形象之一。

她高贵典雅、情感真诚、外表美丽、内心丰富、接受过资产阶级新思想的影响。

她勇敢地追求解放、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然而最终绝望自杀,酿成悲剧。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析一下酿成安娜悲剧原因。

一、新思想与旧思想交锋的失败是导致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根本原因安娜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俄国社会变更动荡的时代。

旧的农奴制受到很大的冲击,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正在兴起。

在这样一个年代,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兴起,并广为传播,安娜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并萌发了新观念、新思想。

当时的上流社会到处都弥漫着腐化之气,虚伪、放荡无处不在,所有的人都过着一种糜烂的生活。

上流社会允许人们偷情骂俏,可以婚外偷情但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公开,因为一公开就意味着是对社会地位与荣耀的挑战,这会让上流社会的贵族感觉有失颜面。

可安娜不接受这种虚伪的要求。

当她以为自己与渥伦斯基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的时候,她迫不及待地想离婚、想公开,她不想虚伪地婚外偷情。

她内心深处的新思想鼓励着她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自由与幸福,勇敢地去与渥伦斯基相爱,哪怕放弃一切上流社会的享乐与荣耀也在所不惜。

可就在安娜天真地以为自己能真正拥有爱情而不是婚外偷情的时候,世俗便否定了她,击碎了她的这个梦,毕竟旧思想太强大了。

她与渥伦斯基的爱情没有任何人认同。

卡列宁不同意离婚使得安娜无法光明正大地与渥伦斯基拥有主认可的婚姻。

因为如果旧思想同意了新思想的举动,那么新思想势必会对旧思想进行冲击最终瓦解旧思想,旧思想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与生存需要扼杀一切新思想。

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始终得不到上流社会的认同,这就意味着他们逃不脱婚外情的枷锁,这无形中为安娜的悲剧埋下了一颗隐患的炸弹。

浅析安娜形象及其爱情悲剧的形成原因

浅析安娜形象及其爱情悲剧的形成原因

浅析安娜形象及其爱情悲剧的形成原因《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著作,创作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而女主人公安娜是灿烂群星中的一个,她那美丽动人、令人心醉的风韵以及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辉煌悲壮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娜是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她聪慧、典雅、质朴、活跃、沉静、从容、单纯、高贵,拥有一个复杂多端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

她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

安娜还是一个勇敢的、向上流社会提出挑战的叛逆女性,义无反顾的,最后也不愿回到沉闷的生活中去,以死抗议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抗议这个毁灭真情的社会专制制度。

她就像杂草丛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惊人的美貌,丰富的内心世界,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寄托了托尔斯泰的思想。

她的悲剧形成原因是复杂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剖析:一、动荡的社会及伦理道德。

安娜·卡列尼娜生活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正是转型时的社会,当时的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古老的封建制的俄国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

安娜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她追求爱情自由的行动恰好和俄国社会的变动相呼应,代表了妇女争取婚姻自主的要求,反映了年轻妇女追求新生活的渴望。

她选择了原本属于她的那种人的平等权力,她有权寻找自己的欢乐而不是做卡列宁温顺的羔羊。

但是,她的行动与当时贵族社会形成了冲突,不是由于她的“红杏出墙”,而是由于她竟敢公开这种爱情,公然对贵族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挑战,在这个社会里,不可能给予安娜正当的生活要求的肯定与人格尊严的承认。

漫长的历史社会所形成的强大力量让安娜成为悲剧的代表。

安娜悲剧的根源便在这罪恶的社会。

二、自身性格的矛盾性与局限性安娜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激烈的争取自由爱情和个人幸福与遵守贵族道德原则的冲突。

安娜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她试图挣脱封建婚姻的镣铐,争得享受生活、享受爱情的权利,她喊出了“我是一个活人。

浅析安娜

浅析安娜

摘要: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笔下最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她聪明美丽,敢爱敢恨,全身充满着生气,洋溢着活力,看似她应当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但是她却有着不幸的人生。

她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惜抛弃家庭,地位和名誉,但最终却以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那么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她就没有其他路可以选择了吗?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封建的婚姻制度;二:安娜正直坦率的性格与当时虚伪的上流社会相敌对;三:安娜对爱情的自私。

关键词:安娜;悲剧,婚姻;社会;性格;爱情。

一、封建的婚姻制度; (3)二、安娜正直坦率的性格与当时虚伪的上流社会相敌对; (4)三、安娜对爱情的自私; (5)四、参考文献 (8)我读完《安娜.卡尼列娜》这部小说后,在我脑海中反复闪烁的结果是安娜死了,她选择了卧轨自杀,是的,她死了,她确实死了,安娜从一个拥有富贵的家庭、心爱的儿子、彼得堡显赫的贵妇人这样一个身份变成了一无所有。

最后她用自己仅剩下的生命去唤醒爱情。

安娜的死,是封建婚姻制度杀了她;是宗教和旧的法律道德杀了她;是虚伪的上流社会杀了她;是男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杀了她。

是她叛逆的个性杀了自己;是她正直坦率的性格杀了自己;是她对爱情的执着、自私杀了自己。

这是安娜人生的悲剧,也是女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一、封建的婚姻制度;安娜或许少女时代也渴望着爱情,追寻着幸福的生活。

但她还没有来不及去体验真正的爱情时就被姑妈做主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卡列宁。

是的,她成了彼得堡显赫的贵妇人。

是用“没有爱情,也不知道什么叫爱情,却结了婚。

”这样的婚姻换来的。

而卡列宁所谓的爱情就是“我是你的丈夫我爱你”这种毫无爱情与欢乐的婚姻生活压抑了安娜的感情,使她的生活感到窒息,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所以才会发出“我是需要爱情生活的女人”这样的呼唤。

这种包办婚姻的制度给安娜带来了痛苦。

安娜处于在那种封建的制度下,不只是受到包办婚姻的毒害,同时又受男权文化的影响,妇女的地位低下,被忽视。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作者:张晴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8期摘要:本文试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情节出发,围绕安娜内心中的理智与感情的激烈冲突同俄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尖锐矛盾的角度来分析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安娜;爱情悲剧;原因《安娜卡列尼娜》这部长篇巨著自问世以来,文学评论界就从未停止过对安娜这个悲剧形象的讨论,研究者虽然对这不名著的解读各有侧重,但无不对安娜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对安娜形象及其命运悲剧的关注也早已跨越了国界。

安娜的悲剧诚然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但是也与其自身的性格因素有关,其悲剧正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我们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探讨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原因。

一、对安娜悲剧故事的探讨(一)安娜悲剧故事的概述《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丈夫卡列宁的虚伪、情人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悲剧下场。

小说中的安娜是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女性,她不仅具有优雅的人格魅力,还有着崇高的人格追求,对真爱至死不渝,安娜将爱情等同于生命,也因为爱情最终选择了死亡。

安娜的悲剧在于当时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准则不允许她的追求,她本可以像当时的贵妇人一样,偷偷摸摸地当别人的情妇,以丧失个性的人格尊严来获得上流社会的默许,但这不是她想要的,她想光明正大的追求自己的爱情,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从一开始选择死亡就足以表明她对爱情的拳拳之心,而死而复生后,更加坚定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她抛下了一切,毅然决然地跟着渥伦斯基离开了圣彼得堡,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自己的儿子阿廖沙,当她在此回到圣彼得堡时,周围的人对她只有指责、挑剔,这些她都不在乎,有渥伦斯基在她身边就已足矣,然而她所托非人,最终渥伦斯基也离开了她,失去爱情的她即便不选择自杀,也已经等同于死亡。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原因与阿历克塞结婚对安娜而言是一场灾难。

他们之间没有产生真正的爱情,安娜无法从阿历克塞身上得到精神与欲望的满足,她作为独立个体的强烈精神需求被抑制(这在文中表现为渥伦斯基在与安娜的初遇中看出她身上有被压抑的生命力),为了弥补这种缺失,她将所有的爱倾注于她的儿子谢廖沙身上。

在与渥伦斯基相遇之前,她向他人获取真正的精神满足的方式几乎只有抚养儿子并接受儿子的爱,这种情况与之后她将全部精神都投入对渥伦斯基的爱中其实是相似的:这是一种完全且偏执的爱,会使对方产生幸福但是同样也会产生压力——但作为幼儿的谢廖沙并不会产生压力,一是由于他会无意识地对安娜的爱进行完全的回报,因为安娜的世界只有他,而他的世界也只有安娜,彼此完全依赖的二人之间是没有隔阂的;二是由于年幼的谢廖沙心智尚不成熟,无法感受到安娜的爱其实是相当沉重的,没有进行“回报”的意识;三是幼儿亲近母亲的本能。

当安娜将全身情感都倾注于渥伦斯基时,渥伦斯基会感到自由被限制,会感到压力,因为他具有除爱情之外的情感需求。

他有虚荣心与事业心,当他对安娜的爱达到顶峰时他自认为前途已然不重要而抛弃了其他一切。

而当他对安娜的爱逐渐冷淡之后,就必须从其他事物上得到情感的弥补,但是同时期的安娜最主要的情感满足的途径就是他——安娜的世界只有他,但是他的世界不只有安娜。

这种根本的差异导致了安娜同样是对他人倾注完全的爱,但是遭遇却完全不同(当然,这不是唯一原因,而是根本原因),因为她托付爱的对象的精神需求是不同的。

这可以基本解释为什么安娜对两个子女态度天差地别:长子谢廖沙是她作为阿历克塞的可怜妻子时期唯一的精神满足来源;而与渥伦斯基相处时,次女安妮并不是什么重要的情感满足来源,渥伦斯基才是。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安娜其实具有一定的自私,尽管她的母性是强烈的,但是相比之下“个性”是更强烈的——需要注意的是,安娜的个性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总体上不断增强的。

抛弃家庭(最主要是儿子)对她而言是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的矛盾是母性与个性的矛盾,社会道德与个性的矛盾(这点之后再提),最终个性战胜了两个“敌人”。

《安娜

《安娜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悲剧及形成原因:
安娜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优秀贵妇人的典型。

她对贵族的虚伪道德有所反抗,能大胆追求精神的解放和生活的幸福。

安娜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

以及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

安娜是一个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妇女,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是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了的悲剧人物。

原因:①安娜的惨死是个社会性的悲剧。

上流社会是肮脏的、腐败的、虚伪的。

安娜冲破上流社会的精神束缚,爱上渥伦斯基,是对上流社会虚伪道德和家庭秩序的挑战。

这是造成安娜悲剧的根本原因。

②安娜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花花公子渥伦斯基身上,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渥伦斯基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安娜,对安娜的精神世界并不很理解。

安娜为他牺牲了一切,而他舍不得功名,也舍不得上流社会。

他在安娜的悲剧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他在事实上成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摧残安娜的一个工具。

浅薄的爱情和远比安娜低得多的智能,使他无法理解安娜对他的爱和她的极度痛苦和绝望的处境。

③安娜自身的矛盾,是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

安娜在法律、道德、教会、舆论面前的脆弱地位,贵族的生活、教育留在她身上的精神束缚,跟她身上生长起来的对个人幸福的追求,构成安娜内心世界的矛盾。

这个矛盾使安娜既勇敢,又软弱,最后走上自绝的悲惨道路。

这一切,就正是安娜这种悲惨的、痛苦的、别人无法了解的,又绝对无法摆脱的精神状态的反映。

总之,我认为社会、
伏伦斯基以及安娜自身的矛盾是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三个主要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原因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原因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原因分析《安娜卡列宁娜》,一种凄凉感不觉涌上心头,自己也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安娜是俄国上流社会的迷人贵妇,这种贤妻良母类的女人,让人感到一种慈祥的安宁。

但是,她接下来与渥伦斯基邂逅之后的事情,以及她最后走的极端,让人感到深深怜悯。

她是一个懦弱的,一直在劝慰自己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是一种没有羞耻感的人。

在社交界,她是一种美丽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欢的形象,可是,当她疯狂之后,为爱情所忙碌,以名誉和儿女为代价的这种行为,让人困惑和不解。

在这场与列文、吉蒂、卡列宁、渥伦斯基等人的多角恋与各自婚姻的爱情的对比下,安娜无疑是可怜的,她选择独自承担了无望爱情的全部后果。

列文无疑是成功的。

他在婚姻的道路上,窘迫,失落过。

但是经过蜕变,与自己心爱之人喜结良缘,并且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米佳。

而安娜与渥伦斯基婚外情,是最让人所不齿的。

他们有了在自己罪恶的结合下的牺牲品:女儿安妮。

1、就外因上讲,造成她的悲剧性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卡列宁为首的贵族官僚。

安娜的追求,首先就直逼卡列宁。

长期以来,她“尽力去爱丈夫”,以便做到爱情和母爱的统一,家庭生活的和谐。

可是家长制的虚伪等障碍阻挡了她,使她无法产生对卡列宁的爱;她企图在母爱中寻求解脱,但是母爱愈深,就愈感到爱情的可贵,就愈需要爱情;母爱愈深,也就越发不能填补爱情的空白,两者之间的不能互替,也就愈加分明。

因而,安娜追求母爱和爱情统一的想法就愈加炽热。

是否可以用别的追求来代替这种想法呢?不能,因为,比如寄情于书本,而读书是“追踪别人的生活”。

关键在于安娜本人要生活,她是个活生生的人,她需要生活,需要爱情。

爱情和生活在安娜眼里就是一组同义词。

所以,别的精神生活追求不能代替活人真实的感情要求。

生活战胜了抽象的思维,这是安娜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

应该特别指出,托尔斯泰明确地说明:安娜“要自己来生活的欲望太强烈了”。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分析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作品反映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的问题。

其中,婚姻与家庭、生死以及伦理道德的问题,构成了整部作品的主线,从而勾绘出了这一时代俄国社会的一幅真实、凝重而又发人深思的画卷。

这个作品是以安娜一卡列宁一渥伦斯基为主要线索的,其中主要展示了女主人公安娜的爱情悲剧。

安娜是托尔斯泰笔下精心塑造的妇女形象。

聪慧、美丽的安娜由姑妈包办嫁给了当地一个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

这是反动官僚与地方贵族互相勾结的一桩交易,毫无爱情可言。

卡列宁是一台典型的官僚机器,为人自私、虚伪、刻板、冷酷,一心追逐名利,根本不懂爱情。

小说中的安娜已与卡列宁生活了八年,并生有一子。

安娜秀外慧中,极有教养,才貌品德均高于当时上流社会一般女子。

婚后她试图去爱丈夫,但发现两人的性格始终格格不入,无法对他产生爱情。

就是在这样一个极度渴望爱情的背景下,安娜遇见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一见钟情并且爱得十分执著。

她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惜抛弃家庭,地位和名誉,但最终却以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其实,如此浪漫的爱情,在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的结尾。

一、虚伪的宗教伦理观念是安娜悲剧爱情的催化剂安娜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这时正是俄国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都发生着剧变的阶段,正是俄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一切都混乱了”,“一切都翻了个身”。

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逐渐渗透,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风尚受到广泛而强烈的挑战,西欧文化就大量涌入,两种文化的冲突、对立远远多于交流、对话。

西欧文化以理性为中心,尊重人的独立、价值和自由,强调个人的作用;俄国文化以宗教为中心,重视群体主义,安娜生活在这样一个全新的、令人不安的时代。

她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她希望有一种实际的生活让自己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寻找的突破口就是争取爱的自由、被爱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安娜悲剧的主要原因
安娜与卡列宁的婚姻从外貌到内心都是极不协调的,安娜很美,而且还有气质,她态度闲雅大方,绰约自如,有同情的天性,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但是安娜在含苞未放之时,就遭到了摧残,17岁时在没有爱情,也不懂得爱情时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卡列宁,她嫁给卡列宁是一个错误,她的外在内在的美与卡列宁不风雅的外貌和内心的枯燥、沉闷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安娜主要讨厌卡列宁的卑劣的灵魂,他们在思想和性格上的对立、分歧必须会导致家庭的分裂,两人联系的纽带不是爱情,而是责任,卡列宁只要求安娜作妻子的责任,他把家庭也当作一部机器。

而没有爱情的生活是安娜不能忍受的痛苦,她认为卡列宁摧残了她的生命,她是一个活的女人,需要爱情而卡列宁没有想到过安娜需要爱情。

没有爱情的婚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2、不见容于上流社会的对真诚爱情的追求是安娜悲剧的根本原因
把安娜逼向死亡的当然不是一个卡列宁,而是整个上流社会。

安娜虽然接受了伏伦斯基的爱,但她摆脱不了官僚统治的那个社会,上流社会像一条绳索捆住了她,她的死是一个社会性的悲剧。

因为当安娜公开表示了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时,就把自己摆到了一个与上流社会为敌的地位上去,成了众视所对的人。

上流社会之所以憎恨她,原因不在于她背叛了丈夫,而在于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爱上了伏伦斯基。

也可以说,安娜不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由于她爱上了丈夫以外的别的男子,而是由于她竟然敢于公开这种爱情。

这是对贵族社会虚伪道德的挑战,也是社会交界的人指责安娜不道德的原因。

就这样,安娜失去了贵妇人的地位,失去了上流社会,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儿子。

何况,爱情一旦幻灭,她的生存就完全失去了支柱,等待她的就只有死亡。

3、把幸福寄托在伏伦斯基身上是安娜悲剧的重要原因
伏伦斯基心里是在爱安娜,但是,他从来没有真正地理解过安娜,比起安娜用整个生命爱他。

安娜是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伏伦斯基了。

她的寄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悲剧,她一直处于矛盾的恐惧中,怕来自上流社会的反击,怕失去地位,更怕失去伏伦斯基的爱。

安娜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把爱情当
作生活中的一切,可见她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

安娜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而浅薄的伏伦斯基并没有把爱情看得那么高,他爱安娜,主要是安娜的外形美,没有真正理解安娜的内心。

后来安娜要求他全心全意地爱她,可他觉得束缚了手脚,后来越来越厌倦安娜,他又舍不得功名和上流社会,他完全没有理解安娜四面楚歌的境地。

实质上,安娜的不满足,不仅仅是对爱情的不满足,而是她的精神渴求的不满足,她的自杀,也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绝望,而是对整个冷酷无情的人世间的绝望。

4、作为贵妇人自身性格的弱点造成了安娜悲剧的直接原因
安娜自身存在着追求个人幸福和传统道德感的矛盾,她渴求爱情,爱得那样强烈,又是那么痛苦。

她既不像一般贵妇人那样安于虚伪的欺骗生活——虽然这是社会和丈夫都能容忍的,她又不能认定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是合乎道义的。

这就使她的爱情追求既是艰难的,又充满了痛苦。

本来,她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的行动是符合生活发展的内在趋势和人性要求的,但在理性认识上,她缺乏这种自觉。

她无法接触先进的思想,只是凭着内心的要求进行自发的势单力薄的抗命,正是由于缺乏这种自觉,她把爱情的觉醒作为道德堕落来看待,所以她不能肯定自己,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安娜对爱情的这种占有、自私、偏执是导致她和伏伦斯基爱情悲剧的决定性因素。

她的死与其说是对爱情的绝望,不如说是对爱情的又一次渴望完全占有与求之不得的矛盾的报复。

因为她认为只有死了,才会换回伏伦斯基对她的惋惜与悔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