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
03园林的转折期第3节私家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三章
园林转折期—
四、该时期私家园林的特点 一)以居处园林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赐予 :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何必丝玉竹,山水有清音” 二)园林规模由汉代的宏大,到朴素雅致、妙造自然 的“小园”,北朝文人庾信还专门写了一篇《小园 赋》。 三)造园的创作方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四)私家园林率先迈出了转折时期的第一步。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四、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 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 代表一种华靡的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庄园、别素随着庄园 经济的成熟而得到很大的发展,它们作为生产组织、经济实体 同时也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田园居”、“山居”的精神庇 托。它们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一种天然清纯的风格。 其所含蕴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地影响着 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五、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 化的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 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桥了主导性的作用。 六、“园林”一词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中国古典园林开 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有 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的阶 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风景 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三、江南文人名士的别墅园林 东晋以后,江南一带由于北方汉族的大量迁入而 人文荟萃。文化的发展必然要高于少数民族统治下的 北朝,加之当地山水风景的钟灵毓秀,风景园林的造 诣也有北朝所不及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别墅园林, 尤其是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 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更多地体现超然尘外 的隐逸情调,着重突出“带长阜、倚茂林”的自然天 成之美,往往选择山水风景地段,略加改造,“卜宅 相地”而经营之。东晋门阀谢灵运的庄园别墅就是一 个典型的例子。(参:谢灵运 《山居赋》)
3-园林史2015-转折期(2学时)
地
理
著
作
《水经注》插 图
《华阳 国志》 是宋以 前流传 至今最 古的地 方志
建 筑
●石工:
石窟雕塑最为著名。国 内现有石窟遗存 100 余处, 大部分分布在北方。最著 名几处石窟的开凿都始于 十六国北朝。著名的有山 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 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 煌的莫高窟千佛洞。
第二节 皇家园林
历经曹魏、西晋、北魏建设,成就显著
22
洛阳
23
洛阳皇家园林
建康苑囿
建康原名金陵,楚→金陵邑;秦
始皇→秣陵;汉献帝建安17年→ 建业,后为东吴都城;东晋南渡 →建康 六朝古都 玄武湖
华林园
大内御苑“华林园”位于台城北部
,与宫城及其前的御街共同形成 干道——宫城——御街的城市中轴 线规划序列。 引玄武湖之水,开凿天渊池,堆筑 景阳山。 东晋简文帝,宋少帝、孝武帝,梁 武帝,陈后主。
第五节 其他园林(新亭)
非主流园林见于文献记载-兰亭、新亭 《世说新语。言语》载:过江诸人,每 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 (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 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 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 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新亭在南京西南,依山临江,风景佳丽, 然江山已非昔日。
第六节 小结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其所蕴涵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 园风光,深刻影响着后代私家园林的创 作。 寺观园林拓展造园领域并向着世俗化方 向发展。 “园林”一词出现。中国古典园林形成 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雏形。 上承秦汉余绪,下启隋唐伏脉。
第四节 寺观园林
佛教67年正式传入——东晋末广传 南朝梁武帝——国教;北朝魏宣武 帝、北魏孝文帝——舍宅为寺 道教定型(张道陵)——寇谦之、 葛洪、陆静修 《洛阳伽蓝记》 新类型——寺观园林
第三章 园林转折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第一节总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儒、道、释、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所以说,魏、晋、南北朝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
第二节皇家园林此时期的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相继建立的大小政权都在各自的首都进行宫苑建置。
其中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这三个地方的皇家园林大抵都经历了若干朝代的踵事增华,规划设计上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都城规划:(1)(曹魏)邺城邺城为今天的河北临漳,城市的结构严整,以宫城为全盘规划的中心,大朝文昌殿建置在南北中轴线上,中轴线的南端建衙署。
利用东西干道划分全城为南北两大区,南区为居住坊里,北区为宫禁及权贵府邸,功能分区明确,富有严谨的封建礼制秩序,也利于宫禁的防护。
城西郊的漳河穿城而过,供居住坊里的用水,另外凿长明沟引漳河水,供宫苑用水。
(2)(北魏)洛阳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功能分区较之汉、魏时期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
这个城市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皇都格局的模式。
(3)(南朝)建康建康为今天的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建都之地。
其规划也遵循南北中轴线的宫城布局模式。
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苑林主要以大内御苑为主,少数行宫御苑。
大内御苑包括:铜雀园、玄武苑、华林园(曹魏)、仙都苑、华林园(北魏)、华林园(建康)等;行宫御苑则包括:乐游苑、芳林苑等。
部分御苑除了具有游赏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军事、训练水军的功能。
转折期皇家园林的特点:(1) 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更趋于精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了一定水准;(2) 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的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3)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4) 一些民间的游憩活动也被引进宫廷,“流觞曲水”便是一例;(5) 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6) 在称谓上,除了沿袭上代“宫”“苑”,称之为“园”的也较多了。
8.4.18.4.1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总说
陶渊明《归田园居》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 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 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 自然。”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抚孤松 而盘桓”,“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 东晋大名士孙绰的《遂初赋》
• “余少慕老庄之道,仰共风流久矣。却感于陵贤 妻之言,怅然司之,乃终始东山,建五亩之宅, 带长阜,倚茂林,孰与坐华幕、击钟鼓者同年而 语其乐哉。”
• 体现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别墅,体现超然尘外 的隐逸心态,更着重于突出天然清纯之美。
2 转折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5)寺观园林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郊野寺观 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2 转折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4)私家园林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 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的风
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 • 庄园、别墅得到很大发展,是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
表一种天然清纯的风格。其所涵蕴的隐逸情调、表现 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 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2 转折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6)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 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型的园林体系。
白莲社由东晋佛教高僧慧远(净土宗大师)在 庐山发起组织的一个社团,参加的有佛教徒、 儒生、玄学家共123人
1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的历史背景
(2)社会背景
3)寄情山水,既陶冶了士人的性情,也重新鉴赏大自 然山水之美,发现大自然才是最“自然”、最“真”, 是“善”和“美”的。这些正是魏晋哲学的鲜明特点, 也就是魏晋士人寄情山水的理论基础。 •它以大自然的本来面目探讨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发掘 、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于是,人们对自然风 景的审美观便进入到高级阶段而成熟起来。
园林史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玄佛合流,寺园一体。
二、寺观园林三种类型: 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制的园林; 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绿化。
三、城市寺观园林 宗教活动场所、居民活动中心、各
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
• 对自然美的鉴赏取代对自然所持的神秘、 功利和伦理的态度,而成为此后的传统美 学的核心;
• 文学: 山水诗文出现; • 绘画: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三、技术基础: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建筑技术进步,观赏植物栽培普遍化
第二节 皇家园林
邺城 洛阳 建康
邺城
(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城市结构严谨,以宫城(北宫)为全
盘规划的中心。 •轴线 •分区 •给水
曹 魏 邺 城 平 面 复 原 图
1 司马门 2 显阳门 3 宣阳门 4 升贤门 5 听政殿门 6 听政殿
7 温室
8 鸣鹤堂 9 木兰坊 10 楸梓坊 11南止车门 12延秋门
13长春门 14端门 15 文昌殿 16 大理寺 17宫内大社 18郎中令府
19相国府 20奉常寺 21大农寺 22御史大夫府23少府倾寺
东林雪景
文佛塔
第五节 其他园林
新亭 兰亭
千古风雅一兰亭
兰亭集序
第六节 小结
转折期园林特点: —规模由大入小; —造景由神异色彩转化到浓郁的自然气氛; —创作手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写意相结合; —建筑与其他自然要素密切协调; —皇家园林中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甚至是唯一的功 能,“宫”已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寺观园林开拓造园活动的领域,向世俗化的方 向发展; —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产的场地和设施; 自然美,文化素
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形成的关键时期)皇家园林1、邺城河北省临漳县(始建于春秋齐桓公——东周战国魏定都大梁—东汉末魏国曹操封邑邺城)曹魏盛产稻谷——北方稻米之乡铜雀园紧邻宫城铜雀台邺城之西(铜爵园)略具“大内御苑”性质军事坞堡,藏冰北面冰井台,南面金虎台——飞阁玄武苑邺城北郊离宫别馆,训练水军西晋建都洛阳;东晋偏安江南;邺城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朝建都之地后赵石虎铜雀三台高耸巍峨,一如旧观华林园城北北齐(仙都院)——(龙腾苑)规模最大,最著名“天泉池”——完整水系——五岳四渎桑梓苑规模较小御苑,种植桑树东魏南邺城扩建,于曹魏邺城之南,两倍后燕慕容熙龙腾苑引漳水周流城郭北齐高纬P126 仙都苑邺城西郊密作堂、贫儿村、城堡一说扩大城北之华林园五岳、四海、四渎开创性意义2、洛阳(魏——西晋王朝)曹魏魏明帝芳林园(西晋——北魏华林苑)“大内御苑”——当时最重要皇家园林中轴线景阳山西晋一仍曹魏之旧主要御苑华林园北魏P130 孝文帝(主张汉化——划时代的城市建设,奠定中国都城格局)魏晋洛阳城内城:铜骆大街。
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的城市中轴线供水设施完善华林园主要大内御苑城市中轴线北端霓虹阁——高架廊道华林园:曹魏、西晋、北魏,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一定地位西游园千秋门以北宫城西半部较小的大内御苑3、建康南京(魏晋南北朝时期——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国建都之地)图P133吴孙权太初宫显明宫西苑孙策的将军府改建太初宫之东(西池)太初宫之西朱雀航秦淮河上东晋建康宫(台城)宋——梁皇家园林新建、扩建、添改,梁武帝时极盛,侯景之乱破坏殆尽刘宋乐游园(北苑)藏冰梁华林园鼎盛时期陈华林园(东晋——陈)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台城北部干道——宫城——御苑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序列复道联系台城华林园●始建于吴,历经东晋、宋、齐、梁、陈不断经营,南方重要皇家园林●刘宋文帝东吴引玄武池水,利用水位高差,再流入台城南部宫城之中●梁鼎盛时期芳乐苑始建于南齐大内御苑芳桂苑燕雀湖东侧(桃花园)私家园林(主角)宅园、游憩园(城市私园)北方:北魏洛阳(学习健康)——里程碑北魏汉化冲觉寺张伦宅园邛岭洛河景阳山——土石大假山人工山水园写实写意相结合——造园创作方法的一次飞跃南方:南齐茹法亮园徐湛之园玄圃建康台城南齐武帝长子文慧太子园址较高叠山,山洞湘东苑江陵(今扬州)的子城中梁武帝之弟湘东王萧绎假山的石洞长达两百米刘勔造园宋,最早用石砌水池驳岸庄园、别墅(郊野别墅园)(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农业耕作的田园;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施;庄客、部曲的住地)西晋金谷园洛阳西北郊金谷涧(洛阳别业)天然山水园石崇,隐逸情调汉代遗风——高阁层楼潘岳庄园洛阳附近潘岳《闲居赋》东晋陶渊明庐山脚下谢氏庄园会稽郡始宁县南北两居《山居赋》规划布局寺观园林寺观园林:毗邻寺观单独建制的园林;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北朝(北魏)洛阳《洛阳伽蓝记》宝光寺西阳门外,御道北咸池景明寺冲觉寺西明门外一里御道北景林寺开阳门内御道东南朝(南梁)同泰寺建康东晋东林寺庐山东林禅寺—庐山上第一座佛寺简寂观庐山庐山上第一座道观其他园林新亭会稽近郊兰亭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多次挪移位置(东晋,会稽——清,绍兴)“曲水流觞”休禊活动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园林
一、历史背景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北魏是北朝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初建都云中盛乐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398年,迁都于平城(今大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於公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 。 公元534年分裂 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 。
景观史
1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背景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其他园林
2
第一节
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
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
予园林以很大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社会动荡、民生凋蔽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魏:220——265年,洛阳,曹丕; 蜀:221——263年,成都,刘备;公元263年,魏灭蜀。 西晋;265——316年,洛阳,司马炎; 吴:222——280年,建康/南京,孙权。公元280年吴亡于
一大步。整个水系延绵长达12.5公里,可泛舟通船。
北海之中建密作堂(用大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多层建筑物),每 层用木雕成歌姬、乐伎、仙人、菩萨、力士等,体内装机枢以 动作。 北海附近还有两处特殊建筑群:城堡和贫儿村。 其余楼台亭榭之点缀,不计其数。 Nhomakorabea
意义: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四海是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 象征手法的发展;从建筑的名称看出,形象相当丰富,密作堂、 32 城堡和贫儿村等在皇家园林的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
03园林的转折期第4节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三、鸡鸣寺
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 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 西连鼓楼岗,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 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青水 秀,风景绮丽。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 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 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 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 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殿宇僧寺往往因山就水,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 高低错落。因此,这类寺观不仅成了自然风景的点缀, 其本身也无异于园林。
在许多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带,便有了寺观作为宗 教基地和接待场所,相应地也有了道路等基础设施。
于是,以宗教信徒为主的香客、以文人名士为主 的游客纷至沓来。自此以后,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逐 渐形成了原始型旅游的风景名胜区。佛寺和道观,便 成为这些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观的主体和原始型旅游 的接待场所。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佛经中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在鹫峰灵山说法的故 事 ,古印度气候炎热,往往在深山修建石窟作为僧 舍,僧侣们白天托钵乞食,晚间即栖息山林。这些情 况情形与老庄的避世和儒家的隐逸颇有合拍之处,中 国的僧侣们也加以仿效,纷纷到远离城市的山野中去 寻求幽静清寂的修持环境。
道教讲究清心寡欲,炼丹行气。炼丹采药要到深 山密林,行气吐纳要环境清静、空气新鲜。加之高山 又是传说中神仙居处之地,道教追求羽化登仙,山岳 当然也就成为道士们所向往的地方了。
园林历史3.园林的转折期
3)曹魏邺城起,宫室居城中北部,全城以棋盘状的道路网划分闾里, 东西和南北干道丁字相交于宫城门前。宫内首开大朝与东西堂制度,朝廷 与行政中心(宰相衙门)并列于两条轴线上。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 布局有很大影响,如唐长安等城。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3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4. 佛教在东汉即已传入中国。这时期由于人民的痛苦及统治阶级的提倡,佛 教流行很广。在城市内部也大量的建造寺院、佛教等,成为城市中心的重要 建筑群。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3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1.3.3城市与建筑 二、曹魏邺城的规划
1. 邺城,曹操的封邑,位于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东西七里,南北五 里”。
4)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很严整。正中宫城部分,入宫门为一封闭形广场、经 过端门至大殿前广宽的庭院,大殿在正中,举行大典时用,殿前左右有钟 楼及鼓楼。东部的宫殿官署区布局也很严整,进入司马门,干道两边为各 种官府衙门,形成重重院落,后半部为后宫为曹操居住之用,是按照“前 朝后寝”的制度规划的。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2)大城:城市范围东西20里,南北15里,建有坊里320个,坊有坊墙。 3)城内有好几处集中的市。 4)文献提到的有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连结为一整组建筑,它们北靠 邙山,南依大城,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金墉城就是这三座小城。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3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园 林 历 史 与 理 论 概 王述
云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3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第三章__中古古典园林史
• A.西晋朝廷上下敛聚财富,荒淫奢靡,争豪斗富 。
• B.知识分子玩世不恭,愤世嫉俗,寻求个性解放 。他们在行动上表现为:㈠饮酒、服食、狂狷㈡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即所谓的“魏晋风流”。代表 人物:竹林七贤、白莲社。
•
东晋和南朝知识界的游山玩水风气更为炽盛
,代表人物:宗炳、谢灵运、王羲之、陶渊明、
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异色彩转
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
实与写意相结合。
•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
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
现自然,由单纯的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的
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
2020/8/7
• 基调。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 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融糅关系。园林的 规划设计由前此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 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2020/8/7
•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 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 题材的创作,更多的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 幻。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追求“镂金错采”的 皇家气派,但在时代美学思潮的影响下或多或少 的透露一种“天然清纯”之美。
2020/8/7
• (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 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所以,此时宫廷造园已自觉的有所取法于民间 。同时,一些民间的游憩活动也被引进宫廷,如 “曲水流觞”。从此以后,在三大园林并行发展 的过程中,皇家园林不断向私家园林汲取新鲜养 分。
2020/8/7
2. 物质、精神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 苑周围数十里,引璋河水入园汇为大地池内堆筑五个岛 屿象征“五岳”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 四个水域象征“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通行 舟船的水程长达二十里,池中岛上建楼架所。环池沿岸 有堂、殿、及其它楼台亭榭不计其数,现这座大型皇家 园林效仿自然挖湖堆山。
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重点:背景、思想、动态、私家园林类型、寺观园林的形成
一、社会背景
战争频繁、政治动荡 •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公元
265 建立晋王朝(司马氏)→“门阀制度”士族集 团 • “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思想 • “八王之乱”(分封制度) •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北周和陈,结束了魏晋南北 朝历史369年分裂历史
着重写实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沿袭上代的“宫”“苑
”之外,称之为“园”的也较多
2、私家园林
◼ 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成为社会风尚 ◼ 想要长期而又便捷的占有自然山水风景
在城市近郊开辟能够当日往返的风景游览地
在居住地营造“第二自然”
◼ 私家园林的兴盛逐渐培养了园林审美的心态
◼ 私家园林应运兴盛,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 成癖,有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世说新 语》有这样一段记录:
◼ 顾氏为当时苏州的四大家之一,这“四大家 ”不仅“金玉满堂”,而且都有自家的花园。 顾氏的辟疆园在当时最有名,号称“吴中第一 名园”,受到文人雅士的倾慕。其时的苏州城 里,与辟疆园齐名的还有戴氏宅园,也是名噪 一时。其园主的父亲戴逵不仅是山水画的高手 ,而且傲视权贵,被《晋书》列入“隐逸”之 列。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2、郊野的庄园别墅 会稽谢家庄园是这一时期南方私家庄园别墅 的杰出代表。 城市私家园林的特点:①设计精致化; ②规模小型化。
第四节 寺观园林
一、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 佛教早在东汉中期已传入中国,汉明帝曾派 人到印度求法,制定洛阳白马寺藏佛经。 “寺”本来是政府馆驿机构的名称,从此, 便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
二、思想解放、文化多元
与贪婪奢侈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则是玩世不恭。 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舒服,寻 求个性的解放有两种表现: 1、饮酒、服食、狂獗的具体行动; 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即当时的“魏晋风 流”。 例如比较有名的有:竹林七贤、白莲社等。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也导致知识分子阶层对 大自然山水有了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也成了一种浪漫风习。
1、华林园 地理位置:位于宫城北面,玄武湖南岸。 华林园的景象: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时描述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怡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 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2、乐游园 在华林园的东面,又名北苑,始建于刘 宋。园林基址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往东可远眺钟 山借景,北临玄武湖。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几种反 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 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 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第二节皇家园林
此时期的典型代表皇家园林:北方的邺城、 洛阳,南方的建康。
1、城廓宅院 ⑴茹园,吴兴武康任茹法亮的居所。书中记载, “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达一里。竹 林花药之美,皇家苑囿所不能及。”茹园既有辉煌 殿阁的富贵气,也有山池花药的休闲之情。 ⑵南齐的文惠太子于建康开拓私园“玄圃”,园址 地势较高。其中起土山、池、阁、楼、观、塔宇, 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园林中掇山理水造诣高超, 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Landscape architecture
金谷园为西晋大官僚石崇经营的一处庄园,位于 洛阳西北郊的金谷涧。 石崇经营金谷涧的目的,主要在于求得一处满足 于其游宴生活之需要以及退休后安享山林之乐趣、 兼作吟咏服食的场所,局部地段相当于一座临河的、 地形略有起伏的天然水景园。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私家园林便应运而兴盛起来。经营园林成了社 会上的一项时髦活动,出现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 园成癖的情况。热中于营园,必然也善于鉴赏园林, 并且逐渐培养了一种园林审美的心态 。 这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 了,其中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也有建在城市 里面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 由于园主人的身份、素养、趣味不同,官僚、 贵戚的园林在内容和格调上与文人、名士的并不完 全一样。而北方和南方的园林,也多少反映出自然 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的探 讨去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 在规律。 于是,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便进入到高级的 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山水风景的开发和山水艺术的 大兴盛。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文人士大夫通过直接鉴赏大自然,或者藉助于山水艺术 的间接手段来享受山水风景之乐趣,也就成了他们的精神生 活的主要内容。 处在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之中,愈来愈多的优美自然生 态环境作为一种无限广阔的景观被利用而纳入于人的居处环 境,自然美与生活美相结合而向着环境美转化。 这是人类审美观念的一个伟大的转变,在欧洲,这个 转变直到文艺复兴时方才出现,比起中国大约要晚一千年。 以上所述,大抵就是促成中国古典园林进入转折期的历 史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诸多因素。
第三章园林转折期
第三章园林转折期第三章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一、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意识形态西晋——东晋——南朝+北朝消极悲观、及时行乐——贪婪奢侈、玩世不恭贪婪奢侈:西晋朝廷敛聚财富,荒淫奢靡成风。
玩世不恭:对政治的厌恶和对现实不满,正是老庄标榜的虚无、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而这也促成了佛教的重来生不重现世的学说。
人们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探讨去深化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
于是,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的审美观念便进入高级的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
木结构建筑已经完全取代夯土台榭建筑,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所达到的水准。
砖结构在汉代多用于地下墓室。
此时,已大规模运用到地面上,砖塔便是进步的标志、石工的技术,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建筑技术)树木、花卉的栽培普遍。
(观赏植物栽培)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发展势头很大。
二、皇家园林1、邺城曹魏时期城市结构严谨,以宫城(北宫)为全盘规划的中心;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寓有严谨的封礼治秩序,也利于宫禁的防卫;城西郊漳河穿城而过,解决居民用水,另外凿长明沟引漳河水穿城北,解决宫苑用水。
御苑铜雀苑——紧临宫城,已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了。
长明沟之水引入园内,开凿水池创为水景亦兼作养鱼;除宫殿建筑外还有贮藏军械的武库,同时也贮藏冰、粮食,这是一座兼有军事坞堡功能的皇家园林。
玄武苑——邺城北郊的离宫别馆。
华林园——园内开凿天池“天泉池”,引漳水作为水源,再与宫城的御沟联通成完整的水系;栽有大量果树。
邺城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曹魏奠定的城市宫苑基础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朝建都之地。
后赵华林园园内开凿大池“天泉池”,引漳水作为水源,再与宫城的御沟连通成完整的水系。
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
园内栽植大量果树。
后燕建御苑龙腾苑。
东魏扩建南邺城与曹魏邺城之南,约为旧城的2倍大,东西城墙各四门,南城墙三门,宫城居中靠北,位于城市中轴线上,呈前宫后苑的格局。
转折期
梁朝:湘东王 萧绎 更以山水为主题 以真山水园为蓝本——湘东苑 湘东王(梁元帝萧绎未登位前封号)造湘东苑, 穿池构山,跨水有阁、斋、屋。斋前有高山, 山有石洞,蜿蜒潜行二百余步。山上有阳 云楼,楼极高峻,远近皆见。这个时期的 园林穿池构山而有山有水,结合地形进行 植物造景,因景而设园林建筑。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第一节 总说
一、历史背景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 --公元265 建立晋王朝(司马氏)→“门阀 制度”士族集团 “八王之乱”(分封制度)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北周和陈,结束了魏 晋南北朝历史369年分裂历史 背景:战争频繁、政治动荡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 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 家之学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 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 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 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 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 子》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
使用工具栏直接上传至空间相册
华林园-大内御苑 (改名仙都苑) 苑周围数十里,引璋河水入园汇为大地池内堆筑 五个岛屿象征“五岳”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 嵩山 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四个水域 --“四渎”,通行舟船的水程长达二 十里,池中岛上建楼架所。环池沿岸有堂、殿、 及其它楼台亭榭不计其数,现这座大型皇家园林 效仿自然挖湖堆山。
建康皇家园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庄园、别墅
背景
❖ 东汉发展起来的庄园经济到魏晋时完全成熟 ❖ 庄园规模有大有小
❖ 士族子弟对自己庄园的经营体现其文化素养和审美 情趣,把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融于庄园 经济的生产、生活功能规划中,用园林化手法创造 “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
庄园包含的内容
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皇家园林
❖ 三国、两晋、南北朝相继建立的大小政权都在各自 的首都进行宫苑建置
❖ 典型实例
北方——邺城、洛阳 南方——建康
❖ 邺城
华林园 仙都苑(在皇家园林历史上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
❖规模宏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是继秦 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
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及其近郊而 遍及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
随着佛教的儒学化,佛寺建筑的古印度原型也逐渐被汉化
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 林类型
由于当时汉民族兼容并包的文化特点及中国传统木建筑的 灵活性,还有儒、老庄思想影响,寺观建筑处于世俗化, 而寺观园林也更多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不直 接表现宗教和显示宗教特点
❖ 寺观园林包括三种情况
毗邻与寺观而单独建置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 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郊野地带的寺观周围的园林化环境
(城市的寺观园林多属第一、二种情况,而郊野的寺观, 一部分类似世的庄园,一部分类似后期的世俗别墅)
❖ 城市的寺观
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居民公共游园活动的中心
❖ 郊野的寺观
❖ 山水艺术的兴盛
文学方面:为山水诗的兴起提供了了条件 绘画方面: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 建筑技术与观赏植物
建筑技术方面:木结构的架梁、斗拱已趋于完备,歇山 屋顶较多
观赏植物方面:树木、竹、各种花卉栽种普遍
补充材料1:斗拱
斗拱是中 国古代较大的 木结构建筑中 柱与与屋顶间 的过渡部分
在山林川泽开辟的庄园→别墅
扬州三吴地区,发达的庄园经济,加之当地山清水秀的 自然风光,再结合于士族的崇尚老庄、玄学的高度文化 修养,这便催生除很多园林化庄园、园林化别墅
南朝的一些庄园别墅,它们的居住聚落部分往往从田园 等部分分离出来二单独建置,到后期尤为普遍,而且逐 渐消失其经济实体的性质,到唐代已演变成村落了
其功用在
于承受上部支 出的屋檐,将 重量直接或间 接地传到柱上
补充材料2:歇山屋顶
歇山屋顶——又称九脊顶
乾清门
重檐歇山顶
苏州玄妙观
谢灵运是中国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 也是见诸史册的第 一位大旅行家。其 诗充满道法自然的 精神,贯穿着一种 清新自然恬静之韵 味,一改魏晋以来 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李白、杜甫、王维、 孟浩然、韦应物、 柳宗元诸大家,都 曾取法于他。
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皇家气派,但也流露出天然清纯 之美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 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经营;一些民间游憩活动也被 引进宫廷(如“曲水流觞”)
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 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 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历史背景
❖ 政治上动乱分裂→思想解放→人性的觉醒 ❖ 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
贪婪奢侈 玩世不恭 寄情山水
❖老庄、佛学与儒学结合形成玄学(重清淡,逃避现实) ❖名士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另一方面表现为寄
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如“竹林七贤”)
❖ 隐士与隐士集团 “竹林七贤” 白莲社(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隐士集团)
❖ 大内御苑华林园位于中轴线北端,它经历了多个朝 代二百余年的不断建设,踵事增华,不仅成为当时 北方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其造园艺术的成就在 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北 魏 洛 阳 平 面 图
❖ 建康
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建都之地
大内御苑华林园,与宫城及其前的御街共同形成城市中 轴线的规划序列,是南方的一座重要的、与南朝历史相 始终的皇家园林
盖冶。, 代于他《 ”一精兰 的炉研亭 行,体序 书创势》 ,,
转折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 与生成期相比,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 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 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 由再现自然进而发展为表现自然,由单纯的摹仿进 而发展为适当地概括、提炼
❖ 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关系较为密切;园林规划 设计由以前的粗放转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 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兰亭
陶渊明,东晋
大诗人,文学家。 他长于诗文歌赋, 诗歌多描写自然 景色及其在农村 生活的情景,其 中的优秀作品隐 含着他对腐朽统 治集团的憎恶和 不愿同流合污的 精神。
王羲之
被造心是 后出摹其 人“手最 东 誉天追著 晋 为质,名 伟 “自广的 大 书然采代 的 圣,众表 书 ”丰长作 法 。神,品 家
❖苑内建筑物的名称包含形象丰富
❖ 洛阳
魏明帝时,洛阳开始大规模的宫苑建设,其中包括著名 的芳林园(相当于大内御苑,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 园林,后改名为“华林园”)
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功能分区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
❖ 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 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
竹林七贤图
竹林七贤图
“竹林七贤”分别指阮籍、嵇康、刘伶、 向秀、阮咸、山涛、王戎七位名士
❖ 知识分子阶层从审美角度对自然山水的再认识
→士人们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如:谢灵运、王羲之、
陶渊明、顾恺之)
→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成熟(标志是山水风景的
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除大内御苑外,还有二十余处行宫御苑
❖ 此时期的皇家园林与上代不同的特点
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但规划设计趋于精致 ❖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
❖植物配置多为珍贵的品种,动物的放逐和圈养仍占有 一定的比重
❖建筑形象丰富,内容多样;宗教建筑偶有建置
❖亭开始引进宫苑,性质由驿站建筑物改变为园林建筑
由四个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 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
奇斗富的倾向 庄园、别墅
❖随庄园经济的成熟得到很大发展,既是生产组织、经济 实体,又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的精神庇托
❖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
❖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 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 创作
❖ 寺院园林
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
公共园林
❖ 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开始见于文献记载 ❖ 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等一些近郊的风景
游览地,具有公共园林性质 ❖亭
在汉代是驿站建筑 演变为点景手段 又逐渐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称
❖ 兰亭与《兰亭集序》
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通过这次文人名流的雅集盛会和诗文唱和所流露的审美
趣味,给予当时和后世的园林艺术以深远的影响
合(造园艺术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 ❖张伦宅园的大假山能比较精炼集中地表现天然山岳形象
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
❖与北方相同,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 ❖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追求近乎绮靡的园林景观 ❖“玄圃”(南方著名私家园林) ❖湘东苑(建筑形象多样,有一定主题性;园林景观总体
规划经过精心构思)
城市私园,大多数都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还讲究声色 娱乐之享受,显示其偏于绮靡的格调,但亦不乏有天然 清纯的立意者
❖ 南朝的文人士大夫善于鉴赏园林,逐渐培养了一种 园林审美心态
❖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有建在城市里面或近郊的城市 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别 墅
❖ 城市私园
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以北魏首都洛阳为代表)
❖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还成了斗富的手段 ❖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也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相结
❖ 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类并行发展的局面和 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
❖ “园林”一词已出现于当时诗文中
❖ 皇家园林
游赏功能成为绝对主导功能 两个类别之一的“宫”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 大内御苑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
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
❖ 私家园林
异军突起,集中反映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风格和争
在选择建筑基址的时候,对自然风景条件要求非常严格 不仅经营寺观本身的园林,尤其注意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寺观与山水风景的亲和交融,既显示出佛国仙界的氛围, 也像世俗的庄园、别墅一样,呈现为天然谐和的人居环 境→以寺观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如茅山、庐山)
名山寺观的园林经营与世俗的园林化别墅相似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 称“园”的比较多了
“宫”已具备“大内御苑”格局,此后大内御苑的发展 进入更为规范化的轨道,成为城市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 结束(北魏洛阳、南朝建康就是这种规范化皇都模式的 代表)
私家园林
❖ 东汉末,民间造园活动比较频繁
❖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营园林成了社会上的时髦活动, 出现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成癖情况(南朝尤为 突出)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主讲:黄俊武
❖ 魏晋南北朝时期(AD220——AD589)是中 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 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规模从大到小, 园林造景从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 然气息
学习重点
❖ 历史背景 ❖ 总体特征 ❖ 皇家园林(以邺城、洛阳、建康为例) ❖ 私家园林(城市私园与庄园、别墅) ❖ 寺观园林 ❖ 公共园林(以兰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