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_李术才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海底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海底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黄伟真;徐国元;何聪;李百建
【期刊名称】《隧道建设(中英文)》
【年(卷),期】2024(44)4
【摘要】为研究上覆海水影响下海底隧道地震响应规律,考虑衬砌塑性损伤及流固耦合作用,以汕头海底盾构隧道为工程实例,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海水-海床-隧道结构体系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地震激励以及不同海水深度条件下海底隧道动力响应及损伤情况。
结果表明:1)在只考虑垂直SV波入射时,应力主要集中在隧道拱脚、拱肩部位,海水深度对海底场地水平运动及海底隧道的作用影响很小;2)在只考虑垂直P波入射时,随海水深度增加,上覆海水整体上会抑制海底场地竖向运动,隧道拱腰以下的应力增大更明显;3)考虑P-SV波延时入射时,隧道能量耗散及损伤具有一定的叠加效应,隧道拱脚及拱肩部位应力集中明显,海水深度小于20 m时,隧道断裂能及损伤较小,SV波占主导地位,海水深度大于20 m时,隧道断裂能及损伤会显著增加,P波起主要作用,在海底隧道抗震设计时有必要考虑海水对隧道地震安全的不利影响。
【总页数】11页(P739-749)
【作者】黄伟真;徐国元;何聪;李百建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
【相关文献】
1.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双槽渡槽地震响应分析
2.考虑流固耦合的深水桥梁地震响应分析
3.考虑流固耦合时桥墩在地震和波浪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4.渗流作用下海底隧道的流-固耦合地震响应分析
5.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某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虑流-固耦合的输水隧道动力模型试验中的一种相似技巧
考虑流-固耦合的输水隧道动力模型试验中的一种相似技巧刘金云;陈健云
【期刊名称】《岩土力学》
【年(卷),期】2008(29)12
【摘要】结构动力模型试验与动力模型破坏试验中,保持模型与原型相似的3种基本要求与处理技巧已在相关文献中提及。
同时,也提及了对结构动力特性、弹性振动响应与破坏形态等试验目的不同,相似要求也有所差别,而这里将对地下软土中考虑流-固耦合的输水隧道的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根据模型试验选料的经济实用性,提出了一种相似关系和技巧,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这种具体情况下,采用这种相似关系完全可以从模型试验的数据换算到原型,以便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为今后地下输水工程模型试验的选材拓宽了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总页数】6页(P3387-3392)
【关键词】输水隧道;流-固耦合;动力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相似律
【作者】刘金云;陈健云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85;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72.1
【相关文献】
1.考虑风轮和塔架动力耦合的大型风力机流固耦合动态响应分析 [J], 史亚兴;杨宁;颜康植
2.基于蒸汽干燥器声疲劳比例模型试验的声固耦合动力相似准则推导 [J], 张锴
3.隧道突水模型试验流固耦合相似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J], 黄震;李晓昭;李仕杰;赵奎;许宏伟;吴锐
4.考虑流固耦合的厚壁输水管水锤和振动特性分析 [J], 郭强;周建旭;黄亚;张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隧道突水模型试验流固耦合相似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第49卷第12期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49No.12 2018年12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Dec. 2018 DOI: 10.11817/j.issn.1672−7207.2018.12.017隧道突水模型试验流固耦合相似材料的研制及应用黄震1, 2, 3,李晓昭1,李仕杰2,赵奎2,许宏伟2,吴锐2(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3.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摘要:为研究开挖扰动下隧道围岩渗透突水演化规律,基于流固耦合相似理论,以水泥和石膏为胶结材料、砂为骨料,通过大量室内试验配置一种能够满足弹性模量、强度、亲水性、孔隙率、渗透系数以及软化系数等要求的流固耦合相似材料。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相似材料的配比试验,研究各因素(砂粒径、膏砂比、灰砂比、水砂比)对相似材料力学与水理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将该流固耦合相似材料应用于隧道突水物理模型试验中。
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固耦合相似材料能够满足试验要求,并能有效地模拟隧道突水的灾变演化过程。
关键词:隧道突水;相似材料;流固耦合;正交试验中图分类号:U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8)12−3029−11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imilar material for liquid-solidcoup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unnel water-inrush model test HUANG Zhen1, 2, 3, LI Xiaozhao1, LI Shijie2, ZHAO Kui2, XU Hongwei2, WU Rui2(1.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2.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China;3. Sate Key Laboratory for Geomechanics & 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Abstract: A similar material for liquid-solid coupling which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in terms of elastic modulus, strength, hydrophilic property, porosity,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softening coefficient was compounded through numerous tests based on the liquid-solid coupling theory. In the materials, cement and plaster were used as cementing material, and sand was used as aggregate. Influence of the factors such as sand particle, gypsum proportion, cement proportion and water usage on the mechanical and hydr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n, the similar material for liquid-solid coupling was applied in the tunnel water-inrush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imilar material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model tests and can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catastrop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unnel water inrush.Key words: tunnel water inrush; similar material; liquid-solid coupling; orthogonal test收稿日期:2017−11−08;修回日期:2017−12−07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2013CB036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02326,41602294);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BX20170011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M620205);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1BAB206022);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KLGDUEK1703);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GJJ160675)(Project(2013CB036001)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Projects(41702326, 41602294)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Project(BX201700113) supported by the Postdoctoral Innovative Talent Support Program of China; Project(20171M620205) supported by the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Project(20171BAB206022)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Project(SKLGDUEK1703) supported by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GeoMechanics and 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Project(GJJ160675)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angxi Province)通信作者:李晓昭,博士,教授,从事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研究;E-mail:************.cn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9卷3030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家安全的需求及中西部国土资源开发的需要,我国地下空间开发不断走向地球深部,其中尤以深部资源开采和各类交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最为显著。
厦门海底隧道顶板厚度选择及其开挖稳定性分析
厦门海底隧道顶板厚度选择及其开挖稳定性分析
李廷春;李术才;白世伟
【期刊名称】《岩土力学》
【年(卷),期】2005(26)12
【摘要】在厦门海底隧道轴线的地质剖面图上,选取了4个典型的剖面,应用多裂隙岩体三维弹塑性本构关系和损伤演化方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得到了应力分布、洞周位移、塑性区、损伤区等结果。
通过对应力扰动区的分析,以及隧道轴线位置、轴线升高或降低后各剖面应力扰动范围与弱风化层厚度的对比,很容易确定厦门海底隧道的最小顶板厚度;根据应力分布、洞周位移、塑性区、损伤区结果,评价了海底隧道的开挖稳定性。
二者的有机结合,说明了将设计方案的轴线位置提高4m后隧道是稳定的。
【总页数】5页(P2010-2014)
【关键词】厦门海底隧道;损伤演化方程;应力扰动区;稳定性
【作者】李廷春;李术才;白世伟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1
【相关文献】
1.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入海口段施工开挖稳定性及涌水分析 [J], 解福奇;朱合华;朱道建
2.厦门海底隧道长距离浅埋全强风化地层开挖方案的对比分析 [J], 高海东
3.厦门海底隧道长距离浅埋全强风化地层开挖方案的对比分析 [J], 高海东
4.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开挖围岩应力与位移监测分析 [J], 余永强;熊芳斌;李华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固耦合概述及应用研究进展
流固耦合概述及应用研究进展流固耦合是指涉及流体和固体相互作用及其相互影响的一种物理过程。
在流体中存在的固体物体会受到流动力的影响,而流体的流动又会受到固体物体的阻碍或改变。
流固耦合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流体与固体耦合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机理,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流固耦合是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的产物,涉及机械工程、流体力学、材料科学、土木工程等众多领域。
流固耦合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中,例如空气和飞机翼之间的相互作用、水流与水坝之间的相互影响、海洋中风浪作用于海洋工程结构等。
对于这些情况,了解流体对固体的作用以及固体对流体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工程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近年来,流固耦合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理论上,流固耦合模型主要基于数值计算和实验数据,通过建立相关方程和模拟方法来描述流体和固体相互作用。
这些模型主要包括弹性体与流体相互作用、固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相互作用、固体与可压缩流体相互作用等。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预测固体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并进一步优化设计。
在应用方面,流固耦合的研究涉及了很多领域。
在航空航天工程中,例如在飞机机翼设计中,需要考虑空气流动对机翼的影响,同时也需要考虑机翼的形状对气流的影响。
在海洋工程中,例如在海上钻井平台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海浪对平台的冲击,同时也需要考虑平台的形状对海浪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中,例如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气流对建筑的荷载、风力对建筑的影响。
流固耦合研究的进展带来了许多创新应用,提高了工程设计的精度和可靠性。
例如,在汽车和飞机设计中,通过对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耦合分析,可以更好地优化车身结构和机翼形状,减小风阻和气动噪声,提高车辆的性能和燃油效率。
在海洋工程中,通过对水流和结构的耦合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海浪对海洋结构的冲击,从而减小结构的破坏风险。
虽然流固耦合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方法的选择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012-李术才-地下工程流_固耦合模型试验新型相似材料的研制及应用_ (1)
第 31 卷
第6期
李术才等:地下工程流–固耦合模型试验新型相似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 1129 •
water-inflow model test,and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ermeability has met the test requirements. The new material ensures good test results. Key words:rock mechanics;fluid-solid coupling;similar material;cementing agent;subsea tunnel;model test 加热,隔水性好,但强度较低,塑性大,仅用于模
似比尺 CL 和应变相似比尺 C 之间的相似关系为
C C CL
(3)
(3) 由量纲分析法,应力相似比尺 C 、容重相 似比尺 C 和几何相似比尺 CL 之间的相似关系,应 力相似比尺 C 、弹性模量相似比尺 CE 和应变相似 比尺 C 之间的相似关系分别为
C C CL
标准砂 滑石粉 重晶石粉
(Geotechnica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handong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250061,China)
Abstract:A new similar material for fluid-solid coupling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hundreds of compounding tests based subsea on the theory of fluid-solid coupling on geomechanics model test and the exploration data of the Qingdao Kiaochow Bay tunnel. It is mixed with sand,barite powder,talc powder,cement,vaseline and silicone oi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ixing ratios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the main components controlling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have been determined through large numbers of laboratory test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w materials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are controlled by cement and vaseline;its cohesion is mainly effected by vaseline;it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can be adjusted by the ratio of vaseline and silicone oil. Water retention and compactness improvement are also the role of silicone oi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material are regulated by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nd the interaction is slight. So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can be controlled comprehensively. The new material can simulate low-strength and medium-strength rock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permeabilities,which is an ideal similar material for fluid-solid coupling. This material has been used in the Qingdao Kiaochow Bay subsea tunnel
水下柔性结构流固耦合动力效应研究
水下柔性结构流固耦合动力效应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工程领域在船舶、海洋平台、海底隧道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如高压力、低温、盐度变化等,使得水下柔性结构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水下柔性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研究其流固耦合动力效应显得尤为重要。
流固耦合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与流动现象,在水下柔性结构中,由于受到水流、波浪、潮汐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结构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状态会发生动态变化。
因此研究水下柔性结构的流固耦合动力效应,有助于揭示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特性,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水下柔性结构的流固耦合动力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水下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还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面,对于实际工程中的具体问题解决能力有限。
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水下柔性结构的流固耦合动力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水下柔性结构的定义和分类梁式结构:梁式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水下柔性结构,主要包括横向梁和纵向梁。
横向梁主要用于承受横向水压力载荷,纵向梁则用于承受纵向拉力载荷。
这种结构形式简单、通用性强,适用于各种水下工程应用。
桁架结构:桁架结构是由许多相互支撑的杆件组成的空间框架结构。
在水下环境中,桁架结构可以通过调整杆件长度和间距来实现对受力状态的改变,从而适应不同的工况要求。
桁架结构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但其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索穹顶结构:索穹顶结构是一种以钢索为骨架,通过锚固在海底固定物上的穹顶状结构。
索穹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风蚀性能和抗冲击能力,同时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压力载荷。
然而由于钢索的限制,索穹顶结构的刚度较低,且制造成本较高。
悬链网结构:悬链网结构是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链条组成的网状结构。
悬链网结构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拉强度,能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较大的形变,从而吸收部分能量,减小结构的应力集中。
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海底隧道初期支护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海底隧道初期支护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孙文君;王学民;杨鹏志;王蓉蓉【摘要】以青岛海底隧道试验段为工程背景,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对海底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注浆加固显著改善了洞周土体强度和整体性,塑性区范围得到有效控制;(2)注浆加固优化了支护结构的受力,随着加固圈厚度的增加,洞周位移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加固圈厚度对减小水压的贡献依次为:拱顶>拱腰>拱脚>仰拱;(3)随着加固圈渗透系数的增大,洞周水压力随之增大;(4)在流固耦合作用下,仰拱处的土压力远大于其他部位;(5)现行支护参数条件下,海底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满足安全性要求,现场实测与数值计算基本相符。
%With reference to Jiaozhouwan subsea tunnel in Qingdao and based on the coupled fluid-solid theory, the impact factors are studied on initial support safety in subsea tunnel.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strength and integrity of surrounding rock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grouting reinforcement and the plastic zone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 2 ) The force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is optimized by grouting reinforcement r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einforcement thickness, the displacement attenuates in a certain degre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reinforced ring contributes to the reduction of water pressure in such a sequence: arch top to arch web to arch foot to inverted arch; ( 3 )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reinforced ring, the water pressure around the tunnel is increasing;( 4 ) The earth pressure at the inverted arch is much bigger than anywhere else under couple fluid-mechanical;(5)The initial support structure meets the requirement for safety with the currentsupport parameters, and the site measurements agree basically with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86-90)【关键词】海底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性;注浆加固;流固耦合【作者】孙文君;王学民;杨鹏志;王蓉蓉【作者单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河北沧州 061001;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河北沧州 061001;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河北沧州 061001;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河北沧州 0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9.5相对于其他隧道工程,洞周高水压是海底隧道初期支护承担的主要荷载。
水底明挖隧道深基坑流固耦合数值分析
水底明挖隧道深基坑流固耦合数值分析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底隧道挖掘工程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深入研究了水底隧道挖掘过程中流固耦合的运动特性和柔度特性。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可以为深海隧道的挖掘工程提供准确的计算和分析,深入了解流动中的流体物理现象和沉积物的运动特征。
一般来说,弹性地基应力条件、海浪作用、海底地壳形变、水动力效应和流体包络效应等都会影响挖掘工程的实施效果。
随着明挖隧道深基技术的发展,水底隧道挖掘工程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准确分析和预测水底隧道挖掘过程中流固耦合系统的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以“水底明挖隧道深基坑流固耦合数值分析”为主题,介绍明挖隧道建设工程中流固耦合系统的力学特性,并就水底明挖隧道深基坑数值分析这一问题,探讨如何从数值模拟过程中提取流体物理特性,构建流体耦合模型,对明挖隧道深基坑的力学模型进行评估和分析,最终实现明挖隧道深基坑的成功计算和分析。
首先,本文将介绍水底明挖隧道深基坑工程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模型。
按照国际通用的数值模拟标准,本文采用随机均匀网格进行数值划分,结合流固耦合理论,根据变形场理论构建流体耦合模型,应用三维无限元法和SHELL法,以及隧道真空塑性理论,建立一个能够准确模拟水底明挖隧道深基坑的流固耦合模型。
其次,本文还将介绍应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深海隧道挖掘工程计算分析的具体过程。
包括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明挖隧道深基坑施工动力学模型、从深海隧道建设现场取得实测数据,估算深海隧道建设过程中应力、变形和位移场等物理量,就水底明挖隧道深基坑流固耦合运动特性、施工技术分析等问题进行模拟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确定明挖隧道深基坑的实施技术参数。
最后,本文还将介绍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明挖隧道深基坑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具体过程,以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实现明挖隧道深基坑计算和分析的应用价值。
以上是本文介绍水底明挖隧道深基坑流固耦合系统数值分析的重点内容,从物理特性、流固耦合模型到应用数值模拟技术,本文深入分析了明挖隧道深基坑的力学模型,构建流体耦合模型,评估和分析水底明挖隧道深基坑的力学模型,以实现明挖隧道深基坑成功的计算和分析。
厦门海底隧道建设中涌水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厦门海底隧道建设中涌水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刘继国;朱光仪;郭小红;梁巍
【期刊名称】《现代隧道技术》
【年(卷),期】2006(043)002
【摘要】文章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厦门海底隧道F4风化深槽的涌水情况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由于隧道在穿越风化深槽段时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因此对隧道施工三个阶段的涌水量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注浆密度下的涌水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开始开挖阶段,涌水量较大,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左右侧导洞开挖时,涌水量逐渐增大,但隧道中间部分开挖后,涌水量有所降低;数值计算所得涌水量结果与规范推荐公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总页数】5页(P34-37,43)
【作者】刘继国;朱光仪;郭小红;梁巍
【作者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2;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2;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2;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6.3+2
【相关文献】
1.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涌水量分析及预测 [J], 汪小平
2.海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综合体系研究——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例 [J], 程正明
3.厦门海底隧道涌水量流固耦合数值分析 [J], 刘继国;朱光仪;郭小红;梁巍
4.厦门海底隧道的流固耦合分析 [J], 李廷春;李术才;陈卫忠;邱祥波
5.中国大陆第一座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中国福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隧道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研究
隧道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研究一、引言地下隧道建设是人类工程史上的伟大壮举,既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又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然而,隧道围岩的流固耦合问题一直是影响隧道施工和使用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隧道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隧道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隧道建设中的流固耦合问题指隧道中负责流动的液体与固体隧道围岩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
1. 套筒压力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为加固隧道围岩结构,常常会使用套筒增加隧道的支撑能力。
但是,在套筒与岩体之间的空间中,常常会产生水压。
当水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套筒就会发生变形,使得隧道支撑能力下降。
2. 稳定性问题在一些地形较为崎岖的地区,隧道的稳定性会受到地形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隧道施工过程中,液体的流动会对隧道的安全性产生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3. 水压问题在某些条件下,隧道中液体的流动会导致水压的问题。
水压会导致隧道中的固体结构发生移位,对隧道的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
三、解决方法隧道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隧道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下面列举一些解决方法:1. 施工中的控制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水压的控制是保证隧道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施工人员发现水压过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以控制水压。
2. 模拟实验通过对隧道施工中不同情况下流体在固体结构中的流动状况进行模拟实验,可以找到更加准确的解决方法。
模拟实验过程中,可以对不同变量进行控制,从而找到最合适的施工方法。
3. 选择合适的隧道设计方案在进行隧道设计时,考虑流固耦合问题对隧道施工和使用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隧道设计方案。
通过优化隧道设计方案,可以减轻隧道中的水压问题,提高隧道结构稳定性。
四、相关技术和设备在解决隧道建设中的流固耦合问题过程中,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
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的技术和设备:1. 隧道测量技术隧道测量技术是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液体和固体结构的流动状况进行监测和记录的技术。
海底隧道流固耦合相似模拟试验
海底隧道流固耦合相似模拟试验蔚立元;靖洪文;徐帮树;王迎超【摘要】研制以石蜡为胶结剂的憎水型流耦合相似材料,制作由高强PVC板和型钢组成的试验架,开发光纤监测系统和渗流量计量器,在此基础上以青岛胶州湾隧道为工程背景开展流固耦合相似材料试验.根据海水深度、开挖面积和覆盖层厚度等条件的不同,进行20种工况的试验,记录涌水量和9个关键点的位移、应力及渗透压力等多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拱顶以上约15m岩层内开挖卸载效应明显,在施工中应注意加强支护和监控量测;海底段施工时宜采取有效的注浆加固措施;选择水深较小的线路有利于保证隧道的渗透稳定性;设计者应尽量增加隧道空间利用率,减小开挖面积.【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6)003【总页数】8页(P983-990)【关键词】海底隧道;流固耦合;相似材料;多元信息;涌水量【作者】蔚立元;靖洪文;徐帮树;王迎超【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61;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61;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1我国沿海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跨海峡交通的需求与日俱增。
由于海底隧道的蓬勃发展,跨海峡交通仅依靠轮船和飞机的状况正在迅速改变[1−2]。
目前,厦门翔安隧道和青岛胶州湾隧道已建成通车,还有多条海底隧道正在建设和规划之中。
海水是影响海底隧道安全的关键因素,腐蚀性海水的长期浸泡使围岩强烈风化,导致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劣化;而隧道施工中围岩将承受海水产生的浮力和动水压力两种破坏力,严重降低工程稳定性。
此外,隧道施工将引起围岩应力场与渗流场的流固耦合效应:一方面海水向隧道内渗流将产生渗透体积力,改变岩土体原有应力状态;另一方面,应力状态调整又将影响岩土介质的组构,进而改变其渗透性能。
基于流固耦合的围岩后注浆对大型水封石油洞库水封性影响分析_张龙云
贫乏。
3 研究方法
3.1 网格模型与边界条件 由于洞库洞室长度(500~700 m)远大于洞室 截面尺寸(20~30 m) ,可视为平面应变问题求解。 模型分析范围为:洞室居中,水平方向 400 m,竖 直方向 400 m,共划分 2 676 个三角形单元,为了 更准确地计算洞库围岩周围渗流场和位移场,特在 洞室周围进行网格加密,洞库平面应变模型和网格 划分见图 1。
(1. 山东大学 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济南 250061;2. 山东大学 后勤保障部,济南 250100;3. 山东交通学院 数理系,济南 250023)
摘
要:基于多孔弹性连续介质流固耦合理论,通过合理选取围岩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立了大型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全
断面开挖后洞室涌水量计算模型,利用大型商业软件 Comsol 对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地下水渗流场和位移场进行 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不同注浆方案及不同注浆厚度情况下地下水渗流量的比较分析发现,并不是注浆圈的厚度越大对洞室渗 水量的控制效果越好,而是存在相对经济合理的阈值。研究表明,最佳的注浆方式是形成全断面闭合注浆圈,最佳注浆厚度 为 5 m。 关 键 词:水封石油洞库;后注浆;渗流场;流固耦合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E 822
一种水力耦合试验三维裂隙类岩石试件的制作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水力耦合试验三维裂隙类岩石试件的制作装置及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磊,随海通,李术才,张庆松,李邦翔,郭孔灵,梅洁,张霄,刘人太,李召峰,张波,杨为民
申请号:CN201710188669.1
申请日:20170327
公开号:CN106989968A
公开日:
201707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力耦合试验三维裂隙类岩石试件的制作装置及方法,制作装置包括三维裂隙精确定位试件模具、高压注水裂隙预制装置;三维裂隙精确定位试件模具包括侧板I、侧板II、底板和定位孔板,可实现多条三维裂隙的精确定位及试件成型。
高压注水裂隙预制装置包括聚酯薄膜盒、棉线、橡胶水管、芯棒和手扭螺丝,可实现高压注水三维裂隙的预制及注水通道的形成。
本发明基于环向分布孔与横向分布孔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定位孔板实现了多条三维裂隙角度、间距及空间位置的精确定位,基于软管成孔、硬芯支撑的方法,利用小孔径橡胶水管与芯棒在试件中预制水力通道并连通张开型裂隙,实现了张开型裂隙的高压注水。
本方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精确,可广泛应用于三维裂隙类岩石材料水力耦合试验。
申请人:山东大学
地址: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敏玲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工程类比法在海底隧道岩石覆盖厚度研究中的应用
工程类比法在海底隧道岩石覆盖厚度研究中的应用
李术才;王燕;李树忱
【期刊名称】《岩土力学》
【年(卷),期】2006(0)S1
【摘要】海底隧道岩石覆盖层厚度是海底隧道选线中的关键因素,其确定方法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结合海底隧道岩石覆盖层厚度确定中的关键因素,应用隧道设计常用的工程类比方法,借鉴已有的海底隧道工程或类似工程的设计经验对隧道岩石覆盖层厚度的初步确定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得出合理的隧道岩石覆盖层厚度的范围。
研究方法对同类工程的初步设计有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279-282)
【关键词】海底隧道;岩石覆盖层厚度;工程类比
【作者】李术才;王燕;李树忱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15.5
【相关文献】
1.挪威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经验及应用 [J], 徐帮树;丁万涛;李术才
2.工程类比经验法确定水下隧道岩石覆盖层厚度 [J], 张燕琼;陈颖芳;杜素云
3.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位移收敛法 [J], 李树忱;张京伟;李术才;徐帮树
4.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权函数法 [J], 李术才;徐帮树;丁万涛;张庆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作用下输水隧道的流-固耦合分析
地震作用下输水隧道的流-固耦合分析
陈健云;刘金云
【期刊名称】《岩土力学》
【年(卷),期】2006(27)7
【摘要】在大规模的调水工程的建设中穿越软土地区的浅埋输水隧道的抗震性能
问题更加突出。
大管径浅埋输水隧道由于内部水体质量巨大,且在振动作用下隧道
内部水体产生晃动,由此引起水体-隧道衬砌之间的耦联作用,这些都直接影响隧道衬砌的动力响应。
针对这一问题,将围岩-衬砌-水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有限元剖分,采
用流-固耦合的分析方法,对隧道中流体对隧道衬砌的频率以及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中管内水体采用基于势的流体单元,同时对隧道内无水、半满水、满水的频率和隧道衬砌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流体对软土中输水隧
道的频率和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影响很大。
【总页数】5页(P1077-1081)
【关键词】输水隧道;液-固耦合;地震;势流体;动力响应
【作者】陈健云;刘金云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水利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9;TB115
【相关文献】
1.考虑流固耦合时桥墩在地震和波浪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J], 陈文元;赵雷
2.渗流作用下海底隧道的流-固耦合地震响应分析 [J], 程选生;王建华;杜修力
3.流固耦合作用下的深水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J], 范成伟;张洁;明杏芬;付小红;叶小宁
4.地震动和断层作用下埋地管道破坏的流固耦合分析 [J], 陈艳华;陈鸿雁;朱庆杰
5.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隧道的稳定性分析 [J], 王臣辉;张成良;张金瑞;曹孟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5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32 No.5 2013年5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May,2013 海底隧道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李术才,宋曙光,李利平,张乾青,王凯,周毅,张骞,王庆瀚(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061)摘要:围岩与水体的流固耦合作用对海底隧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很有必要开展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研究。
根据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的特点,研制可用于模拟准三维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的新型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
该系统的整体尺寸为3.4 m×3.0 m×0.8 m(宽×高×厚),由钢结构架、钢化玻璃试验箱和水压加载装置组成。
其中钢结构架由6榀可独立操作的高强度合金铸钢构件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组合而成;钢化玻璃试验箱结构,既能保证试验要求的密封性,又便于可视化观察施工过程中海底隧道围岩渗流、变形特征。
同时,采用研制的新型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和独立研制的新型流固耦合相似材料依托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开展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研究,揭示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壁压力和围岩位移场、渗流场等的变化规律。
研究方法技术及结果对类似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隧道工程;海底隧道;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相似材料中图分类号:U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13)05–0883–08 DEVELOPMENT ON SUBSEA TUNNEL MODEL TEST SYSTEM FOR SOLID-FLUID COUPLING AND ITS APPLICATIONLI Shucai,SONG Shuguang,LI Liping,ZHANG Qianqing,WANG Kai,ZHOU Yi,ZHANG Qian,WANG Qinghan(Research Center of Geotechnica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61,China)Abstract:Solid-fluid interaction between surrounding rock and water body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subsea tunnel.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solid-fluid interaction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ubsea tunnels using a model tes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solid-fluid coupling model test,a new type of system for solid-fluid coupling model test wa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quasi-3D plane stress and plane strain. The model test system was designed as 3.4 m in length,3.0 m in height and 0.8 m in width,and composed of rack body with steel structure,test chamber with toughened glass and loading devices of water pressure. The steel structure rack body consists of 6 steel structure members operated independently and connected by screw bolts with high strength. Toughened glass was used to assure leakproof of the test chamber and easily inspect the seepage and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subsea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Furthermore,based on a new type of simulation material,the proposed new type of model test system was applied to the solid-fluid coupling model test for the Kiaochow Bay Subsea Tunnel. The pressure on tunnel wall,the variation of seepage and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can be captured using the model test.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收稿日期:2012–10–09;修回日期:2012–12–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508201359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139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909056)作者简介:李术才(1965–),男,博士,1987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土木工程系矿井建设专业,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裂隙岩体断裂损伤、地质灾害超前预报与防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mail:lishucai@。
通讯作者:李利平(1981–),男,现任副教授。
E-mail:yuliyangfan@• 884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年results will instruct similar engineering.Key words:tunneling engineering;subsea tunnel;solid-fluid coupling;model test;simulation materials1 引言隧道技术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已经是世界上隧道及地下工程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最复杂、修建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近些年来,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十大技术领域之一的江、河、海底隧道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1-2]。
海底隧道的施工涉及围岩与水体的交互作用问题——流固耦合作用。
一方面,水体在围岩中的渗流作用将改变围岩中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改变围岩的原始应力状态;另一方面,围岩应力状态的改变,反过来会改变围岩本身的结构,进而改变围岩的渗透性能,从而改变水体的渗流状态[3-6]。
正是由于海底隧道的特殊性,必须进行流固耦合模型试验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工程现场实际情况。
事实上,在一些地质复杂、意义重大的海底隧道工程中,例如英法海底隧道、日本青函隧道等,模型试验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7]。
国内的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弓培林等[8]研制了三维固流耦合相似模拟试验台,在此基础上对煤矿采区带压开采进行了模拟;李术才等[9]研制了组合式三维流固耦合试验台架,可实现不良地质体和含水层的自动生成,并成功地对巷道涌水进行了物理模拟;刘爱华等[10]研制了深部开采承压突水机制相似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可实现深部采矿时复杂应力、水压力及采动影响等联合作用下岩体的受力、变形和破坏过程,以及水的渗流、突变等宏细观运移规律的模拟和测试;周辉等[11]设计研制了盐岩裂隙渗流–溶解耦合试验装置,进行了特定条件下的盐岩裂隙渗流–溶解耦合过程试验研究;蔚立元等[12]通过改装试验架开展了水下隧道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王克忠和李仲奎[13]设计制作水压自动控制供水系统,离散式花管渗流生成系统,结合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对高渗透压下深埋引水隧洞进行施工过程的物理模拟,为引水隧洞的防渗施工技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已有试验主要针对水量有限(如围岩裂隙水等)的水体作用下的流固耦合作用开展研究,试验场所多为单一材料组成的密闭空间,试验过程中围岩的渗流、变形特征可视性差。
针对海底隧道处于海水压力作用下的水体是无穷补给的特点,为解决已有模型试验系统的不足,本文研制了一种水理特性可控的流固耦合相似材料,利用自主研发的大型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海底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试验开挖过程中围岩位移场、应力场、渗流场的时空变化规律。
2 海底隧道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流固耦合模型试验台架系统主要由钢结构架、钢化玻璃试验箱和水压加载装置组成,整体尺寸为3.4 m×3.0 m×0.8 m(宽×高×厚)。
钢结构架由6榀可独立操作的高强度合金铸钢构件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组合而成,其中正反两面的构件分别由3块长2 400 mm、宽800 mm,其上带有螺栓槽的铸钢构件并列拼接而成,构件内部钢板采用圆形与方形交错焊接,在满足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保证试验架具有足够的采光性;钢结构架两侧山墙及底板和顶板为整榀带有螺栓槽的铸钢构件。
通过高强连接螺栓可将各铸钢构件在所要求的螺栓槽位固定,组成流固耦合钢结构架,如图1所示。
1—底板;2—山墙;3—顶板;4—高强螺栓;5—隧道轮廓(a) 钢结构架设计图(b) 钢结构架照片图1 钢结构架Fig.1 Steel structure rack body单位:m第32卷第5期李术才等:海底隧道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 885 • 钢结构架内部为钢化玻璃试验箱,为试验的基本场所,可直观观察施工过程中海底隧道围岩渗流、变形特征及加载过程中围岩破裂过程。
玻璃板尺寸与对应的铸钢构件尺寸一致,接缝处采用玻璃胶黏合,并在试验箱安装完成后内部整体贴防爆膜,使试验箱具有足够的密封性,如图2所示。
图2 试验箱内部照片Fig.2 Internal sketch of test chamber水压加载装置包括压力水箱及其内部的离心式抽水泵,压力水箱通过橡胶输水管与模型架顶盖的注水阀门相连,当试验模拟海水深度超过试验台架所能提供的水头高度时,通过水压加载装置提供试验所需水力余压,水压加载装置如图3所示。
组装完成后的试验台架系统如图4所示。
图3 水压加载装置Fig.3 Hydraulic loading device图4 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照片Fig.4 Photograph of solid-fluid coupling model test system 3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模型试验本文将流固耦合模型试验台架系统应用于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研究,籍以反映海底隧道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围岩渗流场和位移场变化规律,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