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胸痹剖析
中医内科学课件18胸痹
![中医内科学课件18胸痹](https://img.taocdn.com/s3/m/5da68cb36529647d272852e3.png)
诊
查
胃脘痛
要
点
真心痛
胸痹与胃脘痛
胸
痹
病变 疼痛部位
发作特点
脏腑
诱因
兼证
胸
左胸部,向 闷痛;突发、历时短 受寒、饱餐、 心系病症
心 左肩臂内侧 暂;休息或用药后可 激动、劳累 -心悸气
痹
放射
诊 查 要
胃 脘 胃 胃脘部 痛
缓解
短
胀痛为主,局部有压 与饮食相关 胃部病症
痛;持续时间较长
-泛酸嘈
杂
点
胸
机
脉道失润 心脉痹阻
心火偏旺 灼聚成痰
胸 痹
病因小结
寒邪内侵
饮食失调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病
情志失节
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因
劳倦内伤
病
机
年迈体虚
胸痹
胸
病机
痹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气虚、阳虚、气阴两虚;
病
标实: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
胸
特点
痹
主症:胸痛、胸闷
性质:闷痛、隐痛、窒息感等
程度:轻---胸闷、短气、隐痛;
中---明显胸痛;
概
重---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时间:阵发性、短暂、反复发作。
述
放射感 诱因
向左肩背、劳累、 左上臂内 饱餐、 侧放射 受寒、
激动
胸
文献摘要
痹
★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 称。
寒凝心脉 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加剧,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
实
细
辨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4a65022f60ddccda38a039.png)
特
概 述
点
文 献 摘 要
概 述
★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正式提 出“胸痹”的名称。 ★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
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治疗胸痹“宣痹通阳”。
范
★
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痛 ( 心绞痛、
★代 表 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 ★常 用 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 ★加 减:失笑散;丹栀逍遥散;当归芦荟丸。
痰 浊 闭 阻 证
★证 候:胸闷痰多气短,肢重肥胖,倦怠乏力,吐涎,
辨 证 论 治
舌胖有齿痕,苔腻或滑,脉滑,阴雨天发作。
★病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 ★治 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
诊 查 要 点
发作特点 诱发因素
胸痹
胃 脘 痛
兼夹症状
相关检查
小
结
诊断依据:主症——胸部疼痛;诱因——操劳
诊 查 要 点
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感受 寒冷等;发病年龄——中年以上。
相关检查:ECG、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 病证鉴别:悬饮、胃脘痛、真心痛
胸痹
辨 证 论 治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中医内科学— —胸痹
胸痹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定
义
★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概 述
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 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f5f5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b.png)
厥阴俞穴
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主治心悸、心痛等
症。
内关穴
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 ,主治心悸、心痛、失眠等症
。
神门穴
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 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心悸
、失眠等症。
针灸治疗胸痹的手法与注意事项
手法
采用毫针刺法,根据病情选择补泻手法,如提插、捻转等。
注意事项
避免在胸痹发作时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加重病情;针灸治疗时应选择专业医师操作,避 免误伤经络。
03
中药治疗胸痹的方法
气滞血瘀型胸痹的治疗
总结词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详细描述
针对气滞血瘀型胸痹,中药治疗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原则,常用药物包括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等,以疏 肝理气、活血化瘀。
痰浊闭阻型胸痹的治疗
总结词
豁痰开窍,宣痹通阳
详细描述
针对痰浊闭阻型胸痹,中药治疗以豁痰开窍、宣痹通阳为原则,常用药物包括瓜蒌薤白半夏汤、涤痰 汤等,以祛痰化浊、宣痹通阳。
针灸治疗胸痹的疗效评估
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心悸、心痛等症 状的缓解程度来评估疗效。
心电图改善情况
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改善程 度来评估疗效。
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通过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 况来评估疗效。
复发率
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来 评估疗效。
05
其他疗法在胸痹中的应用
推拿按摩在胸痹中的应用
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通过手法按摩患者的身体,可以 缓解胸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 停药。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病情监测
环境与气候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精选课件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81e7a3f90f76c661371aa1.png)
死。(真心痛)
.
16
病 因 痰踞心胸,胸阳痹阻 耗气伤阳,心
机 实 气不足 阴阳并损
病
转 致 阴寒凝结,日久伤阳 化虚
心阳虚衰
因
瘀血阻络 新血不生 心气痹阻,
病
心阳不振
机
因 心气不足,鼓动不力 气滞血瘀
虚 致
心肾阴虚,水亏火炎
炼液为痰
实 心阳虚衰,阳虚外寒 寒痰凝络
.
17
胸痹
概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 述因查证防语证
★辨病情轻重
.
32
分型
症状
气滞 闷重痛轻,兼胁胀,善太息,脉弦
标 痰浊 窒闷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腻,脉弦滑
辨
寒凝心脉 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加剧,伴畏寒肢冷,
证实
舌淡苔白,脉细
论 治
心脉瘀滞 刺痛不移,夜间多发,舌暗有瘀斑,脉涩
心气不足 隐痛,劳累而发,伴心慌,气短、乏力,
本
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或结代
.
20
胸
痹
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诊
查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要 点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
21
诊 查
相关检查
要
点 心电图(ECG)
心 脏 超声 心脏 X 线 冠 脉 造影
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静息ECG、发作ECG、负 荷试验、动态监测。
.
22
诊 查
病症鉴别
要 点
饮
重
症-咳 嗽咯痰
.
24
诊
查 要
病症鉴别
点
悬饮
脾胃系疾病——以
中医内科学课件胸痹PPT文档
![中医内科学课件胸痹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727b10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5b.png)
放射感 诱因
性质:闷痛、隐痛、窒息感等 向左肩 劳累、
程度:轻---胸闷、短气、隐痛; 背、左 饱餐、
中---明显胸痛;
上臂内 受寒、
重---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侧放射 激动
时间:阵发性、短暂、反复发作。
概述
胸痹
文献摘要
★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正式提 出“胸痹”的名称。 ★《 金 匮 要 略 · 胸 痹 心 痛 短 气 病 脉 证 治 》 :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 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治疗胸痹“宣痹通阳”。
胀痛为主,局部 与饮食相 胃部病
有压痛;持续时 关
症-泛
间较长
酸嘈杂
诊查要点
病症鉴别
悬饮
胸痹
诊查要点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进一步发展的 危重病症。
胸痹与真心痛
胸痹
疼痛 持续时 缓解情况 兼证 程度 间
相关检查
胸 较轻 短暂; 休息或服 气短乏力,ECG:缺血性
微 <15min 药后可缓 自汗心悸 ST- T段变化;
★证 候:胸闷痰多气短,肢重肥胖,倦怠乏力,吐涎, 舌胖有齿痕,苔腻或滑,脉滑,阴雨天发作。
★病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 ★治 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 ★代 表 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 ★常 用 药:瓜蒌、薤白;半夏、胆星、竹茹;人参、茯苓、
甘草;菖蒲、陈皮、枳实。 ★加 减:黄连温胆汤加郁金;海浮石、海蛤壳、山栀、
备
机点治护
要
胸痹
预防
★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 ★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 ★注意饮食调节; ★ 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活动。
中医内科学课件18胸痹
![中医内科学课件18胸痹](https://img.taocdn.com/s3/m/ecb0940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c.png)
病机:心脉不通、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等
症状:胸闷、胸痛、心悸、气 短等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阳散 结、化痰降浊等
胸痹的分类
气滞血瘀型:气机不畅,血行受阻,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痰浊阻滞型:痰湿内生,阻滞胸阳,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寒凝心脉型:寒邪入侵,心脉受阻,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心肾阳虚型:心肾阳气不足,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心脾两虚型:心脾两虚,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常用药物:丹参、红花、 川芎等
药物作用:活血化瘀、通 脉止痛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体 质调整
药物疗程:一般需要长期 服用,定期复查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锻炼: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饮食调理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鸡蛋、牛奶等 保持水分平衡,多喝水,避免脱水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 虑
心理调适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胸痹的预后与病 情的严重程度、 治疗效果以及患 者的生活习惯等 因素有关。
胸痹患者需要长 期坚持治疗,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等。
胸痹患者需要定 期复查,以便及 时发现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胸痹患者需要保 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 焦虑,以免加重 病情。
药物治疗
治疗学研究进展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https://img.taocdn.com/s3/m/13d9f9b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5.png)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胸痹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在中医内科中也是一个常见的疾病。
胸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主要表现为胸部闷痛、胸部刺痛、心前区疼痛等。
中医内科通过对患者的详细检查和分析,可以确定胸痹的病因,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对于胸痹的病因分析主要是从气、血两个方面出发。
中医认为胸痹是由痰湿、痰火、气滞、血瘀等不同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心脏的正常运行。
因此,中医内科治疗胸痹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病本”。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按摩、气功等,这些疗法都是相对应的,具体选择依据患者病情和体质。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常规用来治疗胸痹病人的一种方法,中药中有许多单味或复方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胸痹,比如桂枝、羌活、白芷等。
中药治疗胸痹的药物方剂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前方才有效。
针灸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无创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人体的一些穴位,来达到改善气血循环的目的。
按摩和气功也是治疗胸痹的有效方法,因为按摩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气功可以使人体内部的血液得到足够的充分运输。
这些治疗方法相对比较安全,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自行进行。
中医内科针对不同的胸痹病因,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果是痰湿引起的胸痹,主要是要平喘化痰,可以用桔梗、藿香、厚朴等中药来治疗;如果是痰火太旺引起的胸痹,则需要用枳实、黄芩、竹叶等中药进行调理。
如果胸痹是因气滞引起的,治疗方法则是需要行气活血,可以用木香、川芎、丹参等中药来治疗;如果是血瘀引起的胸痹,治疗方法就要采用活血化淤的中药,例如桃红、红花、山楂等。
总之,胸痹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中医内科中也是一个常见的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通过对患者的详细检查和病因分析,确定胸痹的病因,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胸痹的目的。
虽然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的积累和患者的合作,但其治疗效果是显著且长效的,也比较安全,变更适合患者长期使用。
中医内科学——胸痹
![中医内科学——胸痹](https://img.taocdn.com/s3/m/3a4b74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8.png)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具有治疗作用的中成药,如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根据胸痹的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达 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目的。如心血瘀阻型可选用心俞、 膈俞、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气滞心胸型可选用膻中、中脘 、支沟等穴位进行针灸等。
刺络放血
在胸痹急性发作时,可采用刺络放血的方法迅速缓解疼痛。 如用三棱针在膻中、膈俞等穴位进行刺络放血,可迅速通络 止痛。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二:胸痹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胸痹主要是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缓解症状的 目的。在胸痹的治疗中,针灸常用于调理心经和心包经的穴位,如内关、神门、心俞等,这些穴位可 以调节心气、安神、活血等作用,从而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
辨证施治
根据胸痹的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心血瘀阻型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气滞心 胸型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等。
专方专药
对于不同病因所致的胸痹,选用具有针对性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痰浊痹阻型宜化痰宣痹、活血止痛,可用栝楼薤白半 夏汤加减;寒凝心脉型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等。
中医内科学——胸痹
汇报人:XXX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胸痹概述 • 中医对胸痹的治疗 • 胸痹的预防与调理 • 胸痹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胸痹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 种疾病,主要由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所致。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全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f9f7692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11.png)
★常 用 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
炙甘草、茯苓;柏子仁、枣仁、五味子、
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
★加 减:酸枣仁汤;珍珠母、灵磁石、石决明、
琥珀、黄连阿胶汤;左归饮。
心肾阳虚证
★证 候: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神倦怯寒;舌
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迟。
辨 证
★病机概要:阳气虚衰,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
持续时间: 阵发性、时间短、反复发作
兼 症: 心悸、气短、自汗,甚喘促
胸
痹
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诊
查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要 点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诊 查
相关检查
要
点 心电图(ECG)
心 脏 超声 心脏 X 线 冠 脉 造影
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静息ECG、发作ECG、负 荷试验、动态监测。
因 病 机
缓
日频 。
急 急 素无不舒之感,或许久不发,遇诱因猝然而发心痛。
危 心胸卒然大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真心痛)
病 因 痰踞心胸,胸阳痹阻 耗气伤阳,心气不足 阴阳
机 实 并损
转致
化 虚 阴寒凝结,日久伤阳 心阳虚衰
病
因
瘀血阻络 新血不生 心气痹阻,心阳不振
病
机
因 心气不足,鼓动不力 气滞血瘀
诊 查
病症鉴别
要 点
悬饮
痰饮之一,胸膈饱满, 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
卧。——饮流胁下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与悬饮
病变 疼痛部位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脏腑
诊胸
左胸部, 闷痛;突发、历 受寒、饱 心系病
中医内科学——胸痹
![中医内科学——胸痹](https://img.taocdn.com/s3/m/fdc76ea97cd184254a353572.png)
特点
概 述
精品课件
文献摘要
概 ★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正式提
出“胸痹”的名称。 ★《 金 匮 要 略 · 胸 痹 心 痛 短 气 病 脉 证 治 》 :
述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 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治疗胸痹“宣痹通阳”。
精品课件
范围
★
易耗伤阳气,又易感寒,产生阴寒之邪) 3、芳香温通药物辛散走窜,中病即止,防伤阳。
精品课件
注意益气
★病机化:痰浊痰与胸痹直接相关,且与易患因
临
素相关。
证 备 ★治疗:着重健运脾胃;祛痰加用健脾益气。
要 ★临床应用:温胆汤为基本方。根据痰浊与
气虚轻重加减。
★注意:补气之品用量不宜太大。
精品课件
治本以补肾为
精品课件
治疗原则
★标实当泻
辨
气滞当疏理气机、血瘀当活血化瘀、
证
论
寒凝当辛温通阳、痰浊当泄浊豁痰;
治
★本虚宜补
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不足及脏腑亏虚,
纠正阴阳气血、脏腑偏衰。
精品课件
证治分类
➢ 心血瘀阻证
辨
➢ 气滞心胸证
证
论
➢ 痰浊闭阻证
治
➢ 寒凝心脉证
➢ 气阴两虚证
➢ 心肾阴虚证
➢ 心肾阳虚证
精品课件
心血瘀阻证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精品课件
临证备要及前沿动态
★ 胸痹治疗应以通为补,通补结
临
合
证 备
★ 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要
★ 芳香温通药的应用
★ 注意益气化痰
中医内科学 胸痹
![中医内科学 胸痹](https://img.taocdn.com/s3/m/cbf76d1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4.png)
4.寒凝心脉证 卒然心桶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
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 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5.气阴两虚证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息乏力,声息低微 ,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 或结代。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两者皆能补益心气。生脉散 长于益心气,敛心阴 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阴亏耗者;人参养营汤补气 养血,安神宁心,适用于胸闷气短,头昏神疲等证。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肉桂温通心阳 ;麦冬、玉竹滋养心阴;五味子收敛心气;丹参、当归养血活血。 方歌: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3.情志失调:主要在于长期忧郁恼思,肝气不畅,气 滞血瘀,或气不布津,聚液成痰,胸阳不振,心脉痹 阻,发为胸痹。 4.寒邪内侵:寒主收引,寒邪既可以损耗阳气,又可 以使脉络凝滞,发为本病。如《素问·调经论》中指 出寒气如果长时间积聚于胸中而不排出,可以损耗阳 气,导致血液运行缓慢,血液运行缓慢则又可导致流 畅不通的病变。 5.劳倦内伤:长期劳倦损伤心脾之阳气,气血乏源, 无以濡养心脉,拘急而痛。或心肾阳微,胸阳不振, 阴寒内盛,发为胸痹。
心系病证
胸痹
胸痹指病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能平卧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困难 ,重者胸痛,严重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痹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大体相当于西医学所 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其他疾病如心肌 炎、心肌病、慢性肺气肿等,如果出现胸闷、心痛 彻背、短气喘息不能平卧等症状,亦可参考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 表 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 用 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 桔梗、枳
壳、牛膝;当归、生地;降香、郁
气阴两虚证
★证 候:心胸隐痛时作,心悸气短,动则益甚,倦怠
辨
易汗出,舌淡胖有齿痕,脉虚细缓或结代。
证 ★病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
论 ★治 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
治 ★代 表 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
因
病
运化失司
机
津聚成痰
痰瘀交阻
郁怒伤肝 肝郁气滞 郁久化火 灼津成痰 气滞痰阻
心脉痹阻
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
病
因
脾失转输
病
机
气血乏源
心脉失养
积劳伤阳 心肾阳微 胸阳不展 阴寒内侵 血行滞涩
心脉痹阻
年迈体虚
肾阳虚鼓动无力
病 因 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病 机
血脉鼓动无力
肾阴虚不能滋养 心阴亏虚
脉道失润 心火偏旺 灼聚成痰
疼痛部位
诊 查 发作特点 要 点 诱发因素
兼夹症状
悬 饮
真
心
痛
胸痹
胃 脘 痛
疼痛程度 持续时间 缓解情况 兼夹症状 相关检查
小结
诊断依据:主症——胸部疼痛;诱因——
诊
操劳
查
要
感受
点
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 寒冷等;发病年龄——中年
以上。
相关检查:、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
病证鉴别:悬饮、胃脘痛、真心痛
出“胸痹”的名称。
述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 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治疗胸痹“宣痹通阳”。
范围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痛 (心绞痛、
概
心肌梗死 );
述 ★ 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
心肌炎、心肌病;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胃炎等。
兼 症: 心悸、气短、自汗,甚喘促
胸
痹
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诊
查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要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点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诊 查
相关检查
要
点 心电图()
心 脏 超声 心脏 X 线 冠 脉 造影
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静息、发作、负荷试验、 动态监测。
诊 查
病症鉴别
要 点
悬饮
心脉痹阻
病因小结
? 寒邪内侵
病
因 ? 饮食失调
病 机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 情志失节
胸痹 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 劳倦内伤
? 年迈体虚
病机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因
病
本虚:气虚、阳虚、气阴两虚;
机
标实: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
相兼为病。
★病势:轻重缓急、病机转化
胸痹
辨
证 概病诊辨预结临
论 治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辨证要点
辨
★ 辨标本虚实
证
论
标实:气滞、痰浊、血瘀、寒凝
治
本虚:阴、阳、气、血亏虚。 ★辨
病情轻重
辨 证 论 治
辨 证 论 治
治疗原则
★标实当泻
辨
证
气滞当疏理气机、血瘀当活血化瘀、
论
寒凝当辛温通阳、痰浊当泄浊豁痰;
治
★本虚宜补
病 因 病 机
病 因 病 机
胸痹
概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诊
诊断依据
查
要
点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诊 查
主要症状
要
点
部 位: 膻中及心前区,并向左肩臂放射
性 质: 阵发性、时间短、反复发作
★常 用 药: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麦冬、
玉竹;五味子;丹参、当归。
★加 减:川芎、郁金;茯苓、白术、白蔻仁;茯苓
茯神、远志、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
心肾阴虚证
★证 候: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
辨
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证 ★病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血脉不畅 。
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不足及脏腑亏虚,
纠正阴阳气血、脏腑偏衰。
证治分类
? 心血瘀阻证
辨 证
? 气滞心胸证
论
? 痰浊闭阻证
治
? 寒凝心脉证
? 气阴两虚证
? 心肾阴虚证
? 心肾阳虚证
心血瘀阻证
★证 候:心胸刺痛,痛有定处,入夜为甚,
胸闷,舌
辨
证 论
诱发。
紫暗有瘀斑,脉弦涩;暴怒、劳累
治 ★病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 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
★代 表 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
★常 用 药:瓜蒌、薤白;半夏、胆星、竹茹;人 参、茯苓、
寒凝心脉证
★证
候: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形寒肢
冷;心
辨
证 论
寒而发。
悸,面色苍白,脉沉紧或沉细,感
治 ★病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 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痰饮之一,胸膈饱满, 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
卧。——饮流胁下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与悬饮
诊 查 要 点
诊
查 要
病症鉴别
点
悬饮
脾胃系疾病——以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与胃脘痛
诊 查 要 点
诊
查
病症鉴别
要
点
悬饮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进一步发展的 危重病症。
胸痹与真心痛
诊 查 要 点
病变脏腑
★治 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 表 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 用 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 桔梗、
枳壳、牛膝;当归、生地;降香、
气滞心胸证
★证 候:心胸满闷,隐痛,时欲太息、嗳气,
辨 苔薄腻
证
脉细弦,情志不遂诱发。
论
治 ★病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
★治 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
胸痹
胸痹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定义
★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概
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
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述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 真心痛:胸痹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
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特点
概 述
文献摘要
概 ★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正式提
胸痹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病因
? 寒邪内侵
病
因
? 饮食失调
病
机
? 情志失节
? 劳倦内伤
? 年迈体虚
寒邪内侵
病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 因
阴寒之邪侵袭
病
机
寒凝气滞、胸阳不展
血行不畅、心脉痹阻
饮食失调
脾失健运
病
因
聚湿生痰
病
机
痰浊久留
上犯心胸
痰瘀交阻
情志失节
忧思伤脾
病
脾虚气结
★代 表 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
★常 用 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 赤芍。
★加 减:失笑散;丹栀逍遥散;当归芦荟丸。
痰浊闭阻证
★证 候:胸闷痰多气短,肢重肥胖,倦怠乏力,
辨 吐涎, 证 论 天发作。
舌胖有齿痕,苔腻或滑,脉滑,阴雨
治 ★病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
脉络阻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