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自然环境教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教案:第6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自然环境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3.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4.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5.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分析亚洲的气候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图片导入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2.提问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吗?学生甲: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学生乙: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
学生丙: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结合“亚洲地形图”分析亚洲世界之最的名称及分布,导入新课。
3.播放歌曲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师: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激情高昂,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
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
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
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
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运运输的枢纽之一,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当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及区域差异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针对四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划分,了解各区域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区域差异、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划分,了解各区域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教学难点: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四大区域的地理特征,发现区域差异,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相关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课件制作: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
3.学生活动准备:分组讨论、展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区域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四大区域的地理特征,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湿润、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原等特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钟作慈主编)教案
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一、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北方地区是指中国的北方地域,主要包含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青海-藏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这些区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们不仅是我国的“西北石油基地”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门户。
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1. 自然地理环境北方地区是高纬度地区,气候十分寒冷干燥,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最为明显。
其中更北部地区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极地环境,而较南部地区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些气候使得北方地区土地质量差异较大,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
2. 自然资源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包含了森林、草原、红土高原、黄土高原等丰富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当地的农林牧渔业、采矿业、旅游业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也受制于环境与气候因素。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的加强,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三、农业发展现状1. 基本情况农业是北方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以旱作农业和畜牧业最为突出。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农业发展由传统大规模发展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转变。
同时,政府逐渐加强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从改革土地制度、完善农业保险等方面帮助农村发展。
2. 农业发展模式在旱作种植方面,北方地区在提升高产、节约用水方面也在努力。
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保障粮食供应的同时节约自然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方面,也采取了分散放养、产业化养殖等经营模式,并逐渐向生态畜牧业、科技畜牧业方向发展。
3. 产业发展随着城市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完善,北方地区的农产品当前面临着更大的市场机遇。
政府逐渐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推动农村产业化,努力推进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四、总结北方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也受制于气候和环境等因素。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当更加注重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市场开拓、推进产业升级。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的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自然环境如何影响生产和生活可能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不同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实例、讨论问题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
2.图片:四大区域的典型自然环境图片。
3.实例:四大区域的典型生产和生活实例。
4.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四大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四大区域的划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四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湿润、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原等,并通过实例展示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地理位置、领土范围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细节知识掌握不牢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学会阅读和分析地图,提高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以及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表和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和实物等教学素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3.教学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预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表和实物,呈现我国的领土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我国的位置和范围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6_2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利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重点)2、利用亚洲地形图、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河流特征。
(重点)3、简述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4、通过复习亚洲的世界地理之最,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模式】诱思自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当点拨”,当堂达标。
【教学方法】地图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及教学课件读图析图探究新知使用多媒体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一)气候复杂多样【自主读图】读课本图6—2—6和P10内容,思考回答下列各题:(1)读图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说说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2)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
(3)读图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
(4)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成因。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精当点拨】教师对疑难问题引导点拨1、游戏:我说你指要求:教师说出亚洲的任一气候类型,学生在图上快速的指出,看谁指的即对又快。
2、点拨:亚洲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影响因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的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板书】亚洲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教师语: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我们来探究(二)季风气候显著。
(二)季风气候显著。
使用多媒体展示亚洲季风气候示意图【读图析图】1、读图说出亚洲冬季风、夏季风的风向。
2、找出冬季风、夏季风分别从哪里吹来?3、找出亚洲的三种季风气候类型,说说它们的分布特点。
(一)气候复杂多样【自主读图】学生读课本图6—2—6和P10内容,思考回答下列各题:(1)全球共有12种气候类型,亚洲有种,分布范围最广的是气候。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重要部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变化、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相对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应具备观察自然、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难点: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自然环境,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等。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调查表、标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什么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因素?2. 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展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1.第六章 亚洲 6.2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利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2.观察亚洲地形图、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河流特征。
3.简述亚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气候和河流特征
难点: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情景导学、问题导学、独立探究、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图说地形。
候?同位合作尝试。
过渡:解释小雨的困惑,让我们大体了解了亚洲气候,很庞大的气候信息量,下面我们小组内群策群力,对这些气候信息一块再来梳理归类认识。
过渡:解释小雨的困惑,让我们初步了解了亚洲河流,下面我们小组内群策群力,一块再来归类梳理气河流息。
合作探究
河流
五、合作探究-归纳特点
归纳导引1.分析P12表格11条
世界长河有条在亚洲,形成亚洲
河流的一个特点①亚洲是世界上
长河的大洲。
思考特点①与面积、地形的关
系。
:A.11条世界长河7条在亚洲,
亚洲是长河最多的大洲,这记为特
点①。
B.上节课学习了亚洲面积广、地
形复杂多样,特别是雪山融水常形
成大河水源;刚刚了解了气候复杂
五、分组合作-探究归纳
1.再看P12段1分析表格,借助
归纳导引1.归纳探究河流特点①,
及其与面积地形气候的联系。
A.在P12段1上标画特点①
B.理解面积、地形气候对特点①
与的影响。
2.再次阅读P12段2,观察河流
分层
递进
再学
归纳
切块
归纳
化难
为易
案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自然环境-说课一等奖
师:下面我们就来自主互助学习,完成导学案中关于亚洲河流的填充,然后验证一下刚刚我们关于亚洲河流流向的推测,哪个是正确的同样是五分钟学习时间,倒计时开始……
(同桌互助,完成导学案)
五分钟之后,请同学到黑板填充河流名称,并描绘河流流向。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先根据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得出亚洲的地势特点;然后又根据地势特点,判断亚洲的河流流向。通过对亚洲地形、地势和河流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学习某地地势、河流特点的方法。
师:通过对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我们不仅能得出亚洲地势的特点,还可以观察出亚洲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亚洲的地形单元!下面我给学生们五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中亚洲地形单元的填充,一会我请几名同学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自主学习)
五分钟后,请几名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由其他同学修改、补充。
3、亚洲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教学难点
1、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2、学会一个地区地形、水系特点的一般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第一课时
一、入
师:一曲雄伟壮阔的《亚洲雄风》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亚洲的上空,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巍峨的山脉、奔腾的河流、浩瀚的海洋、宽广的平原和勤劳的人民……此情此景我们心潮澎湃,今天就让我们伴着这首《亚洲雄风》走进亚洲、学习亚洲!
三、用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所学方法,来学习北美洲的地势、河流特点。首先观察北美地形图,再根据导学案中的北美洲习题,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地势以及河流特点。限时五分钟,然后请各小组派代表来讲解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两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两篇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两篇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
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进展。
自然环境是围绕人们四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下面是课件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两篇,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亚洲的地势特点、主要的地形单元.2.亚洲的河流走向。
教学重难点亚洲地势特点,地形单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亚洲雄风》的MP3或动画,引出课题:第二节:自然环境二、新课讲解:〔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板书〕1、亚洲地形区的分布:出示PPT,学生先看书,找出书中提到的地形单元,再看地图找出相应的地形单元。
学生上讲台,指出要求的地理单元:〔按地势分为三组〕1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2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3西西伯利亚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问: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找的?总结:亚洲的地形冗杂多样2、亚洲的地形特点:出示PPT,问:l 说说亚洲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根据高度表,说说它们的大致海拔?2找出死海和珠穆朗玛峰,看看它们的海拔有多高?总结:地势起伏大点击"亚洲剖面图'总结: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势是中部高,东西部低最终总结亚洲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冗杂多样点击幻灯片中的"亚洲地理集锦',学生看书,出示亚洲地形图,总结"亚洲之最'3亚洲的主要河流:学生看书,找出书中提到的河流:学生上讲台找出河流:分为四组l 黄河、长江、湄公河2 恒河、印度河3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4 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在找的过程中,总结:总结:〔1〕.流向流向太平洋的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流向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
流向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初中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案
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3.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限。
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3.亚洲气候的特点。
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比照法。
教具准备1.地球仪、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
2.自制投影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板书:第一节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讲授新课]课件: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学生答复)课件:亚洲的范围图。
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同学答复)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答复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把全班分成假设干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看哪组最先完成。
地理课教案: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课教案:中国的自然环境一、中国的自然环境概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地理环境的国家,拥有广袤的领土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中国的自然环境由其地形、气候、水文和植被等因素组成,对中国的人口、经济和生态均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以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中国的地形和地貌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背靠祖国大陆,地势较为复杂多样。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高原,中国陆地的高程差距极大。
根据地貌特征,中国的地形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东部沿海平原、长江中游盆地、华北平原、青藏高原和西南山地。
1. 东部沿海平原:位于中国的东部,是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这片平原广阔平坦,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
同时,它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大型港口,为中国海上贸易提供了重要的节点。
2. 长江中游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的中游地区。
这个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水利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包括著名的洞庭湖、鄱阳湖和骆驼湖。
这片区域的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土地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3. 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区之一。
这片平原地区主要由黄河与其支流形成,被广泛用于农业种植和人口聚居。
然而,由于土地沙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该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4. 青藏高原:是中国的地理特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和寒冷气候是其特点,它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这里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大部分大河的发源地之一,如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等。
5. 西南山地: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和其他高山组成。
这片山地地区地势陡峭,地形复杂。
这里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珍稀植物物种,对于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三、中国的气候与水文中国的气候主要受地理位置、地形和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
中国气候可划分为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不同气候带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环境概念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理解还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掌握自然环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自然环境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究的自然环境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环境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民居特色、传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
-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运用地图和资料,加强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
-培养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具体影响。
-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复杂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不同区域的生产生活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复习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回顾各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
3.分析影响以农业生产为例,分别探讨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对其的影响。
-北方地区的旱地农业。
-南方地区的水田农业。
-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青藏地区的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环境对民居特色、传统服饰等的影响。
5.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和补充。
6.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其他方面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现象。
7.课堂总结总结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广泛影响。
8.布置作业撰写一篇短文,分析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积极的小组讨论,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但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小组的组织和参与度有待提高。
今后应更加注重小组合作的指导和监督。
对于一些复杂的影响关系,讲解还可以更深入细致。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
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长江自西向东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太平洋黄河自西向东长度5 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太平洋湄公河自北向南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结冰期较长北冰洋恒河自西向东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印度、孟加拉国印度洋印度河自北向南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洋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 气候类型2. 成因3. 各地气候差异大地区气候类型特点景观北冰洋沿岸寒带气候终年严寒银装素裹、冰封千里东南部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皆夏,森林常绿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沙漠广布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常绿硬叶林中部的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高原山地气候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初中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掌握中国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中国的地形特点3. 中国的气候特点第二课时:1. 中国的资源特点2.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3. 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地理位置及特点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特点。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五、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分享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国的资源特点。
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资源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资源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资源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资源特点。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 学生讨论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地理自然环境教案,,xx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文本表现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范文■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讲授新课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
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
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活动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他们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来实现最后的学习目标。
教师归纳小结:地势的高低影响了河流的流向,使得亚洲的河流分布特点是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结合亚洲的地势和河流特点,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手势来形容:双手虚托向下图解:地势中部手腕高,四周手指低,河流指缝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双手摆放记住亚洲地势、河流特点,形象生动,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潜心研究,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一、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
1、认真钻研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目标、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
采用多种方法谜语、诗歌、谚语、小故事、顺口溜等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鲜活的,就在身边。
3、强化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训练。
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要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从一开题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就是让学生明白,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必须学会识图。
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
4、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
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
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生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
五、几点体会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
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重视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精、细”,教师备课要精,知识点要抓细。
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
同时尽量创设情景,融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xx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文本表现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范文■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讲授新课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