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的发展简史(101组)

合集下载

半固态ZL101合金重熔加热时初生相的组织演变

半固态ZL101合金重熔加热时初生相的组织演变

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0650047)和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 JJ 09229)。

收稿日期:2009-11-19轻合金及其加工半固态ZL101合金重熔加热时初生相的组织演变刘政1,胡咏梅2(1.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2.江西理工大学工程院,江西赣州341000)摘 要:利用低过热度浇注技术制备了半固态ZL101铝合金坯料,研究了半固态温度区间重熔加热时半固态ZL101铝合金坯料的初生相形貌的转变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固态两相区保温,半固态ZL101合金的初生相逐渐团球化,该过程随保温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半固态ZL101铝合金晶粒的圆度与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关系不大,但晶粒的尺寸随着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半固态ZL101合金试样重熔加热最佳工艺制度为583 下保温30m i n ,其晶粒平均等积圆直径为80 m,晶粒平均圆度为0.83。

关键词:半固态;Z l 101铝合金;重熔加热;组织演变中图分类号:TG146,TG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752(2010)09-65-5M icrostructure evol uti on of pri m ary phasei n se m i-soli d ZL101all oy duri ng reheatingLI U Zheng 1and HU Y ong-me i2(1.School of M echanical and E lectronic E ng ineering,2.Engineering Instit u te ,J iangx i Un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 logy,G anzhou 341000,China )A bs tract :The s e m i-s o li d ZL101all oy b ill et i s p repared by l o w s uperheat pouri ng ,and the transfor m cou rse for p ri m ary phas e m orpho l ogy of the b ill et i s researc h ed duri ng reheati ng i n soli d -liqu i d phase regi on.The res u lts i nd i cate that the pri m ary phase of se m i-s o li d ZL101alloy i s gradu all y gl obulari zedduri ng the hol d i ng i n s oli d-li qu i d ph ase reg i on ,i n w h ic h gl obu larizati on i s speed ed up w ith the increas e of t h e hol d i ng t e m perat u re .There is a little effect of hol d i ng te mp erature and hold i ng ti m e on grai n roundness of se m i -solid ZL101a ll oy ,bu t t h e grai n s i ze of t he all oy i n creases w i th i ncreasi ng of t he ti m e and t h e te mp erature .The op ti m azing reheati ng t echnol ogy of se m i -s oli d ZL101alloy i s t h at the b illet i s h eld 30m i n at 583 ,i n wh ich t h e av erage equal-area-circl e gra i n dia m eter i s 80 m,and the average grai n roundn ess is 0.83.K ey words :se m i-s o li d ;ZL101alloy ;reheati ng ;m i crostr u cture evo l uti on在半固态金属触变成形中,金属坯料必须首先被重新加热至固液两相区的某一温度下,经过半固态重熔加热,此时,金属坯料一方面达到了预定的温度和预定的固相分数,获得了一定的触变性,满足触变成形的要求;另一方面,坯料的显微组织也经历很大的变化,发生低熔点组织的熔化、高熔点初生固相的部分熔化和组织形态的圆整化、初生固相晶粒的粗化[1]。

凝聚态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凝聚态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凝聚态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和展望摘要:凝聚态物理学已经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大的、最重要的分支学科。

其中很多活跃的领域的成果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对凝聚态物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简要的介绍,并且结合当今凝聚态物理学的现状作出展望。

关键词:凝聚态物理学历史发展现状展望正文:凝聚态是固态和液态的通称,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固体和液体的基础性学科。

此外凝聚态物理学还研究介于固、液态之间的物态(例如液晶、玻璃、凝胶等)、稠密气体和等离子体,以及只在低温下存在的特殊量子态(超导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等)。

凝聚态研究的物质的尺度从几米到零点几纳米,时间范围为几十年到10-15秒,能量范围(以绝对温度来标志)从几千开到纳开,粒子数通常在1027—1021(接近于热力学极限),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也会遇到很少的粒子数(103—101)。

这一物质层次的一部分是我们感官能够直接察觉到的,而其中的许多细节则可以借助各种显微技术来观察到。

因而毫不奇怪,这一物理学分支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下面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凝聚态物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凝聚态物理学的历史发展1. 凝聚态物理学的萌芽时期——固体物理学的建立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的性质、它的微观结构及其各种内部运动,以及这种微观结构和内部运动同固体的宏观性质的关系的学科。

1928年,Bloch在处理周期结构中电子的传播时,提出了能带理论,从而使固体物理的范式基本建立,其核心概念是周期结构中波的传播。

弹性波或晶格波的传播,属于晶格动力学;X射线在晶格中的传播,牵涉到X 射线衍射动力学;然后是de Broglie波,即电子在晶格中的运动,这类似于能带理论。

考虑电子系统填充,若能带填满是绝缘体或半导体,若能带未填满则是导体。

固体能带论与晶格动力学构成固体物理学两大理论支柱。

40年代之后,由于范式的建立,固体物理学有了爆炸式的发展。

近年来,此范式又有了新发展。

人们关切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存在能带和能隙。

跨尺度力学的案例和可能模式Trans-scale Mechanics –

跨尺度力学的案例和可能模式Trans-scale Mechanics –

ME+SFOE (包括新“涌现的尺度”和 物质的内禀特征尺度的效应)

???
Atoms(原子的内禀时间和空间尺度) Newton equations (particles)
+ MD
跨尺度力学 新物理结果
( missing trans-scale links)
• 在宏观层次上,由于多个不同的物理机制所 控制的多时空尺度问题 斑图演化
)
dc0
0
(c
f
)nN
(c0 )dc0
Dc D* nN*c*5 / V*
案例3。涉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跨尺度问题 – 针尖和表面
范德华力,表面张力和重力的耦合
y
探针
R
D

气 液 界 面 yr
y0
r
N Liu,et al, Chinese Physice Letter,22,2012-2015,2005.


2
D
G( , , )
t
y 2
时间尺度, Deborah numbers :
松弛
时间
外载
时间
t&
1
&0
tR

R0
0
tRQ

R0 Q0
;
失稳发 展时间
tG

1 G
De tR &0R0 : O(1) t& 0
De tRQ 0 O(1);
M
vf a
,
M
S Y av f

, Y
a 2
M
1

S*M1De*ac * LV *

(完整版)土木工程发展史

(完整版)土木工程发展史

展板一:土木工程简介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展板二:古代土木工程展板三:北京故宫展板四:都江堰水利工程展板五:山西应县木塔展板六:埃及金字塔展板七:近代土木工程展板八:帝国大厦展板九:埃菲尔铁塔展板十:金门大桥展板十一:现代土木工程展板十二:广州塔展板十三:台北101大厦展板十四:长江三峡工程土木工程的展望展板十五:工程材料发展展望、建造理论发展展望展板十六:建造技术发展展望、土木工程建造场所的拓展展板十七:香港国际机场展板十八:榆靖高速公路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土木工程范畴从建造的对象看,土木工程包括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工程、地下工程、市政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从使用的材料看,土木工程可分为金属结构、混凝土结构、高分子材料结构、木结构、石结构、土结构等。

从技术性质看,涉及到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维修等。

从职业分工看,有从事土木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教师等。

土木工程教育为培养土木工程所需的各类人员,世界各国在大学本科教学中都设立土木工程专业。

世界上最早培养土木工程师的大学是1747年法国创办的国立路桥学校。

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事业最早出现在1895年创办的北洋西学学堂(后称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

经过一个多世纪,特别是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迅速发展,我国目前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土木工程按照建造材料、建造理论和建造技术出现根本性的突破,可将土木工程的发展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古代土木工程旧石器时代——17世纪,主要采用天然材料,建造主要依赖经验。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归纳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归纳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归纳《科学发展简史》一、填空选择题1.“代数”一词来自阿拉伯著名数学家(阿尔—花刺子模)所著的(〈复原与化简算化〉)一书.2.“几何学”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土地测量的学问”).(欧凡里得的13卷)的《几何原本》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3.“条条大道通罗马”说明了在古罗马时代,实用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公共事业上发达的 (公路和水陆)4.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好望角).5.1487年,葡萄牙人的船队,沿非洲西岸南行,到达非洲的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好望角).6.1675年(列义霍克)在污水中发现了大量的极小的动物——(微生物),这就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微生物)世界.7.1753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用他自己制造的风筝进行实验,终于发明了(避雷针).8.1775年英国铸造专家(威尔金森)制成了第一台镗床.1794年,机械师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9.17世纪真正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的是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化学在18世纪的重要成果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建立了(氧化—燃烧)理论.10.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发明(电池),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1819年,丹麦的(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使磁针偏转的磁效应,揭示出(电)能向(机械)能的转化.11.1819年,英国的一位煤矿工人,经过多年的劳动和研究,终于制出了实用的蒸汽机车,他是 (史蒂芬逊)12.1824年,英国瓦匠(亚斯普丁)发明了早期的水泥,即(“波兰特水泥”).1867年,法国人(莫尼埃)取得了发明钢筋混凝土的专利.13.1835年莫尔斯制成了第一台电报机,后发明了一种用点、划代表字母和数字的一套符号——“莫尔斯电码”.14.1839年,英国人(古德伊尔)把巴西的(天然橡胶)与(硫磺)混合起来,发明了橡胶的硫化法.15.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了土壤肥力的化学成分,农业的工业化正是从 ( 化肥工业开始的 )16.1860年英国化学家斯旺开始研究白炽灯.而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发明家之一爱迪生,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后,用什么作为灯丝材料,制造成功了耐用的白炽灯? ( 碳化棉丝)17.1864年,法国人(马丁)在西门子兄弟的帮助下,创造了(西门子—马丁)平炉炼钢法.18.1865年,(克劳胥斯)引入了一个直接反映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熵),用来表示某一中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19.1868年瑞士科学家米希尔首先从细胞核中发现了一种物质叫核酸.它又可以分为去氧核糖核酸DNA和 ( 核糖核酸RNA )20.1869年,已知的化学元素达63种,而且这期间的研究表明,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原子---分子论确立以后,化学上又一个重大的突破是(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21.1873年,麦克斯韦的巨著(《电磁学通论》)问世,标志着完整的(电磁理论)的确立.22.1881年,我国正式开办的第一条陆路电报线路——(津沪线),于12月投入使用.23.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在一种铀盐中发现了铀元素的天然放射性.它能使不透光的底片暴光.24.18世纪生物学的重要成就是瑞典学者(林耐)的(动植物)分类.25.1900年末,(普郎克)在向德国物理学会上宣读的《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中,报告了(黑体辐射)定律的推导和他的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26.1909年,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在孟德尔遗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因说,把基因看作是位于染色体上的 (球状颗粒 )27.1930年—1932年间,发明了能够获得高速粒子的回旋加速器、静电加速器和高压倍加器,为核物理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28.1950年, 图林在《计算机和智力》文中提出了机器思维的思想.29.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休斯研究所的梅曼,使用人造红宝石创造出第一个红宝石激光器.后来人们把它叫做 ( 莱塞)30.1961年美国的(赫斯)和(狄兹)分别根据大量古地磁资料创立了海底扩张说.31.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把人类送上了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32.19世纪70年代,各种物理技术和发明不断出现,科学家已经和商业相联系,大大改进了人们的生活.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 ( 格雷和贝尔)33.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提出了“ 人类起源于某种古猿”的观点.34.20世纪30年代,人们把量子力学的原理推广到多原子分子的研究上来.建立了两种化学键理论,它们是 (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35.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称为是20世纪生物学最伟大的发现,是(分子生物学 )诞生的标志36.阿尔—哈金在他的《光学集锦》一书中,完整地表述了光的反射定律.37.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首先是创造了阿拉伯数码 .38.埃及最早的文字实际上是(象形)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组成.39.爱因斯坦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相对论 .他在1905年发表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首先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40.按牛顿的理论,行星与行星之间也有万有引力,使行星偏离其椭圆轨道,这种不规则的微小偏离被称为行星的(摄动).41.把数学研究与力学研究结合起来,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起来的杰出代表是阿基米德 .42.创造了最早太阳历的是(古代埃及人)43.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电高)层,(中间)层,(热层)层,(磁力)层.44.德国的(毕仑海特)和瑞典的(摄尔西斯)建立了测定温度的标准,据此发明了华氏和摄氏温度计.45.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第一个把自然看作是发展变化的演化过程.46.地球已经是一个40多亿年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太阳星云.47.第一艘实用的轮船是由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发明的,首航成功标志着蒸汽动力船取代帆船的新时代的开始.48.第一条投入实际应用的电磁式有线电报是德国科学家(高斯)和(韦伯)搞起来的.49.电力的应用在20世纪开始时正方兴未艾,一个崭新的弱电领域的新分支---则又刚刚兴起 ( 电子技术 )50.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这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在此基础上,20世纪初产生了原子物理学.51.电子管计算机统称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为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第三代电子计算机是集成电路;第四代电子计算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五代电子计算机则是用超大装备的具有人工智能的巨型计算机和微型机.52.对子代与亲代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成为现代遗传学创始人的是奥地利的修道士 (孟德尔 )53.恩格斯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工具),并认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经过了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即(“攀树猿群”)(“正在形成中人”)和(“完全形成”)的人.54.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人和猿的本质区别就是 ( 能否制造工具 )55.法国化学教授巴斯德正是在对细菌的研究中建立了细菌学说,从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病因的新途径.他用病原菌毒素的接种法,防治炭疽病等传染病,开创了医学上的( 免疫学)56.伽利略把(观察和实验 )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方法57.伽利略的(《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被称为近代天文学的三部最伟大的杰作之一.58.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说》)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太阳中心说.59.古代西亚文明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是指发源于(土耳其)亚美尼高原的托鲁斯山脉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60.古希腊自然哲学值得注意的知识包括:第一,关于自然界万物起源问题;第二,关于物质结构问题;第三,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61.海森堡在1927年推出了测不准原理和测不准关系式.62.核酸是由(4)种不同的(碱基)(核糖)和(磷酸)组成的.核酸又有(去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之分.63.荷兰莱顿大学的(森布罗克)和德国的(克莱斯特)分别发明了为储存静电电能的电容器,即(莱顿)瓶.64.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是原始时代的又一个伟大的技术创造.65.火使人类走向光明,原始的人工取火有------( 击石取火 )66.近代电磁理论的创始人是( 法拉第 )67.晋朝大博物学家,炼金术士葛洪写的(〈抱扑子〉)与汉末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炼丹著作.68.就在近代科学家伽利略去世的1642年,另一位伟大的科学人物牛顿诞生了.他出生在英国资本主义上升的时期.69.考古学家将石器时代分为三个时代------(旧、中、新)70.考古学一般将金属器时代分为(金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三个阶段.71.留基约和法漠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有价值的成就.72.马丁—路德所提出的宗教改革学说,其核心就是(“信仰可以获救”).73.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为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74.美国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实现了核裂变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因斯坦建议美国试制(原子弹)75.美国人莫尔斯是个画家,原来对科学技术是个外行.可是,他1835年研制成功了他的第一台发报机.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又发明了用点、划代表字母和数字的一套符号--- ( 莫尔斯电码 )76.孟德尔被誉为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其研究成果被研究者概括为三条定律,即显性定律定律、分离定律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77.能否制造工具是人与猿之间本质的区别.78.牛顿第二定律又可以称为(加速度定律 )79.牛顿第一定律又可以称为(惯性定律)80.牛顿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改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81.欧多克斯为解释天体的复杂周期运动现象,提出了以球为中心的同心圆几何结构,这就是最早的(地球)中心说.82.奇异粒子有称为第二批基本粒子;共振态粒子有被叫做第三代基本粒子.83.清初,(汤若望)将新历法献给顺治皇帝,随即颁行,称为(时宪)历.P19884.热机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85.人类学家将现代人种分为三类,即(欧罗巴)种,(蒙古利亚)种和(尼格罗)种.我们中国人是黄种人属于 ( 蒙古利亚种 )86.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考古学家根据石器的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情况,将时期时代分为(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三个时代.87.人们把能够全部吸收辐射而无任何发射或透射的物体叫“理想黑体” .88.瑞典的化学家和工程师,通过极其艰苦的实验,发明了一种“安全炸药”而闻名世界,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科学奖项.他就是 (诺贝尔 )89.生物工程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转化工程).90.实验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孟德尔 )91.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著.92.提出整个人体内血液循环理论的人是英国医生(哈维).93.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94.我国采用十进位的计数方法是在( 商代 )95.我国的人类学者一般将完成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96.我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首先传入(阿拉伯),又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97.我国地质学家李时光在1945年发表了(《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的专著,这标志着地质力学的诞生.98.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包括哪些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秦汉、三国时期、明清时期 .99.我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父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是( 都江堰工程) 100.物种进化论遗传定律和基因论是19世纪生物学的重要发现.101.西方最先来华的并有一定科学知识的耶酥会士是意大利人(利马赛),他于1582年来华102.西亚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其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字母)文字的发明103.希波克拉底被西方人称为“医学之父”.104.希波克拉底强调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疾病,被西方人称为“医学之父”105.系统论的形成首先是与生物发展相关联的.106.显微镜的发明,使胡克在1665年,观察到了软木组织中的“小室或小盒”,他把它们称为(“细胞” )107.现代科学的发展是在(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互相促进中实现的.(高度的分化)和(高度的综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108.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修道士.其研究成果被研究者概括为三条定律,即(显性)定律,(分商)定律和(独立分化)定律.109.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修道士孟德尔110.楔形文字采用了三种符号.即(含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11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DNA )112.以(工作机)的革命为起点,以(蒸汽动力)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迎来了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机器大工业)时代.113.英国人符尔弗把瓦特蒸气机的单缸改制为双缸膨胀式蒸气机.114.英国人卢瑟福在1911年经过实验得出结论:原子中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核,它集中了原子 99.99%的质量.提出了原子有核模型-行星模型. 115.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揭示了生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科学规律,认为人类就是由某种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116.由(詹天佑)主持设计,建设的(京张)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己集资,自行勘测,设计和施工的铁路.117.由于开普勒的发现,使太阳系成为一个严格按照规律运行的力学体系,故被称为“天空立法者”.118.有人估计,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技术,约有很多在原始的技术发明中可以找到它们的原形的 ( 70% )119.原上猿,埃及猿,森林石猿,是人类的共同祖先.120.约成书于战国的(〈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121.约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取代了原来各部落信奉的多神教.122.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产生了原始宗教最初形态之一的(图腾)崇拜.123.在1894年至1896年间,意大利的(马可尼)和俄国的(波波夫)几乎同时实现了无线电的传播和接收.124.在大约(30)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即原核细胞的(菌藻)类.125.在大约1400万年前,由于气候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森林地带的树木大批死亡,使一部分古猿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能够直立行走 ,并开始使用石块和木棒等天然工具.126.在地层成因与生物化石的解释上有(水化)说和(火化)说之争,(突变)说和(渐变)说之争.127.在古埃及建筑史,最让世人瞩目的就是(金字塔),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128.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细菌学、病毒学等的相互渗透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 ( 分子生物学 )129.在希腊文化时代出现以(定理)(定律)形式表出来的自然知识,被成为(理论自然知识).130.在中国天文学中,自唐代(僧一行)起就有了(“恒星自行”)的观念.131.在最早建立的科学社团中,最有影响的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西芒托)学院,英国的(皇家学院),法国的(皇家科学院)和德国的(柏林学院).佛罗伦萨的西芒托学院是由(伽利略的学生 )发起建立的.132.早期智人称为“古人”,晚期智人则称为“新人”,生活在5-1万年前其体态与现代人几无二致.133.早在3000多年以前,(苏美尔)人就已经掌握了十分先进的铸造技术——(“去蜡铸造法”)134.早在夏代,我国已有了历法,商代有了阴阳合历,创立了(干支记日法).135.战国末期,秦国(李冰)父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136.蒸汽机的发明是大工业的开始,普遍应用的蒸汽动力机是由谁发明的.( 瓦特 )137.蒸汽机发明以后,出现了一批专门制造和修理机器的工厂,开始用机器制造机器,如车床.这种机器真正成为了机器制造行业的( 工作母机 )138.正是在西方地理学知识和测绘法传入我国以后,清初,由康熙皇帝亲自领导完成了中国全图的测绘工作.这在我国乃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事件,在世界测绘学史上也是一个创举.139.直到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某种古猿”)的观点.140.直到目前为止,冶金技术可分为两大支,即(物理)冶金和(萃取)冶金,亦可称之为(火化)冶金和(水化)冶金.141.制陶技术的出现,是原始手工业诞生的标志.142.中国的许多发明由阿拉伯人介绍给欧洲人,在欧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143.中国古代的五大农书是指(〈记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和〈农政全书〉).144.著名医学家(伊本—森纳)的《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果.145.自然科学中的浮力定律是由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发明的146.最早公布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是德国医生(迈尔).英国业余物理学家(焦耳)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非题:1.中国是世界上较晚由奴隶制度发展到封建制度的国家. √2.北京的天坛中有回音壁、三音石和园丘,它们是声学效应应用于建筑的杰作.√3.郑和下西洋时,我国已经有了航海大船,但还没有使用罗盘等航海仪器. ×4.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阿拉伯人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科学文化.√5.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6.航海探险活动首先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兴起,意大利人哥伦布也是得到西班牙国王的资助后,才有能力去发现新大陆的. √7.学习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在16世纪发起的天文学革命.哈维医生的血液循环理论.它们从神学和宗教中解放出来,为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8.瑞典化学家和工程师诺贝尔,通过极其艰苦的实验,发明了“安全炸药”,这种“安全炸药”非常非常安全.×9.明代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这一点同近代意大利人哥伦布等的航海冒险活动是有相同之处的.×10.唐代名僧鉴真东渡日本,不仅带去了佛教文化,而且积极传授了中国的医药学等方面的知识.我国的天文仪器、造纸法、印刷术以及瓷器、铜镜等工艺技术,也都在唐代传入日本.√11.机械制造业、轻工业、建筑工业、铁路运输业等传统生产部门的现代化,对社会生产和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12.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业都很重视材料的质量,同时认真研究防止摩擦的方法,以节约原材料.√13.20世纪初,人工制造的高分子材料已经开始生产.由于有机化学、固体物理、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使高分子材料处在研究之中.√14.人类对材料的研究日益深入,摆脱了完全依靠理论的状态而深入到材料的本质,这是认识和创造材料的重大飞跃.√15.现代化生产在农业上也有了大发展,现在许多国家的种植业的产值已经同畜牧业相等,有的还超过了后者.×16.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在法国、丹麦等农业发达国家,只有受过中学教育和农业基础学校教育,并在农场经过实践,再通过考试取得“绿色教育证书”的人,才能经营农场.√17.美国大约用了10年的时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而日本从1950年开始,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8.控制论、信息论和人类学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这三个领域中许多现象的一致性.×19.今天的社会是信息革命的社会,因为如果没有信息和学习传递就不会有组织的系统,也不会有有秩序的人口转化和交换.×20.1965年,我国科学家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含有51个氨基酸的胰岛素,首先实现了蛋白质的人工合成.√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被称为伟大的科学家.他善于独立思考,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在分子运动论、量子学说、相对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有历史意义的成就.其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相对论.2.电磁学通论:1873年麦克斯韦所著.是一部系统总结电磁学理论的经典著作,该书运用偏微分方程概括全部电磁现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预言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恰好为光速.用最简洁完美的方式把光学、电学、磁学融成一体,其科学价值可以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媲美.3.工业革命:是以技术革命为中心内容的一场社会变革.它以工作机的革命为起点,以蒸气动力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迎来了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机器大工业时代,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为自然科学发展和应用开辟广阔的道路,加速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进程.4.开普勒:开普勒(1571-1630)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他独立发现行星运动轨道形式—椭圆,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使整个太阳系的运动图景以更加简单明了的形式被揭示出来,被后世的科学史家称为“天空立法者”.5.生物控制论:它是用控制论研究生物体系统、生物体的各种生理系统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机理的一种理论.6.天体运行论:是哥白尼经过多年的探索与观测,于1543年发表的天文学巨著.该书系统阐述了太阳中心说.基本内容包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月亮是地球的卫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各依自己的轨道绕太阳转动.该学说推翻了宗教奉为神明的地心说,被称为近代科学史上的一次科学革命——天文学革命7.希波克拉底:古希腊著名医生.建立了西方最早的医学学派.他把疾病看做是一种服从自然法则的过程,强调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疾病,井对许多疾病作了较为明确的描述,并指出适当的治疗方法,成为现代临床医学的开端,因此被西方人称为“医学之父”.8.细菌猎人:法国化学教授巴斯德在对细菌的研究中,创立了细菌致病学说,开辟了医学研究病因的新途径. 他用病原菌毒素接种法防治狂犬病等获成功.他开创了医学上的免疫学.他关于消灭细菌的消毒方法在医学上广泛应用,使手术真正成为拯救生命的手段,故被后人称为“细菌猎人“9.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以恭亲王等为首的一派主张兴办洋务,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涉外一切事务,由此开始了洋务运动.要实现的具体内容包括:向西方购买船、炮机器;雇佣外国技术人员制造兵器船只;兴办民用工矿、交通、电讯企业;设立同文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人出国留洋.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阿拉伯人在科学上独立地做出了哪些贡献?阿拉伯人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之上,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学科领。

量子力学的革命

量子力学的革命

量子力学的革命量子力学的革命00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物理学两大革命之一。

一般人较常听到属於另一大革命的相对论,知道它是爱因斯坦发展出来的,也大约知道它改变了人们对时间与空间的观念。

但对量子力学则较少听闻。

事实上,量子力学在知识上的革命性与对科学的影响程度,决不在相对论之下。

量子力学的重要性1905年,初出茅芦的爱因斯坦发表了四篇论文,分属三个不同领域:「布朗运动」、「相对论」及「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在给好友贝索(Besso)信中,提到关於「光电效应」那篇,说它是非常革命性的;相比之下,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相对论」并没有那麼大的革命性。

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的论文中,提到了「光量子」的假设,这正属於量子力学的范围。

就对这两大革命都有重大贡献的爱因斯坦来说,量子力学的革命性还要超过相对论。

量子力学是关於原子、分子或更微小范围的物理理论。

由於世间万物,除了辐射线外,都由原子或分子组成,因此要真正了解外在世界的性质,量子力学便不可或缺。

这还不仅纯知识上需要它,许多工业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都需要用上量子力学的知识,例如通讯器材、电子元件、雷射材料、应用於遗传工程的分子生物学等等,都离不开量子力学的影响。

甚至家庭消费产品,诸如光碟(compact disk,简称CD)、雷射印表机等等,其原理也非援引量子力学的理论不可。

自十七世纪牛顿力学建立以来,由於它在科学上的空前成功,不仅解释或预测了上自天体星球自转,下至苹果落地及各种物体的动静现象,而且还在工程、产业方面成为基本的学理,有力地促进工业革命,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

牛顿力学这样钜大地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使它成为知识的典范、科学的准则,并且促成了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启迪哲学思辨的内容与方向。

牛顿力学不仅促进物质文明的空前进步,也深刻地影响人类精神文明的面貌,影响人类历史的推演。

这样一套威力十足的理论却无法解释微观世界(如原子、分子等)的现象,而终为量子力学所取代。

弹性力学 绪论(1)

弹性力学  绪论(1)
1174年开始建造时,由于造基不慎,在第三层完工时出现地基沉陷不 均匀而向南倾斜,随将下陷一侧的层高加大以资补救,但沉陷更甚,故 被迫停工达一个世纪之久。以后工程时断时续,到1350年竣工时,塔顶 中心线已偏离垂直中心线2.1米,以后塔身虽不断向南倾斜,却依然屹立 了600多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萨斜塔倾斜不断加剧,最大时达5 米多。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看似简单的新技术— —地基应力解除法
在斜塔倾斜的反方向(北侧)塔基下 面掏土,利用地基的沉降,使塔体的 重心后移,从而减小倾斜幅度。该方 法于1962 年,由意大利工程师 Terracina针对比萨斜塔的倾斜恶化问 题提出,当时称为“掏土法”,由于 显得不够深奥而遭长期搁置,直到该 法在墨西哥城主教堂的纠偏中成功应 用,又被重新得到认识和采纳。
1990年1月斜塔被关闭,意大利政府随即成立了由13名专家组成的比萨斜塔 拯救委员会。拯救工程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塔身上端安装5道 厚度为10至40厘米的不锈钢圈;第二阶段主要是将600吨铅锭挂压在塔基的北 侧;第三阶段主要是在塔基北侧地下打入10根长50米的钢柱,上端同固定在 塔底部的钢环相连接。
“定理愈来愈少,应用愈来愈多”
数学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平衡方程
N: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应力,一个常数的平衡方程
C:平衡方程,两个常数,单元体的平衡
唯象理论:从现象出发,宏观
唯理理论(理性力学):可以从宏观出发,也可以从微观出发
三、线性问题(1854-1907)
圣维南(Saint Venant):圣维南原理;扭转问 题(半逆解法);正确解答。
2.特朗斯康谷仓地基失稳
(2)特朗斯基谷仓地基失稳,半平 面在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问题。

一轮复习: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

一轮复习: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

特 点
1.科学技术转化为 直接生产力的速度 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 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 领域间相互渗透, 高度分化又高度综 合
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 -发电机、爱迪生-耐用电 灯泡;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 制:内燃机和柴油机;本茨 -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 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开发与发展: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 工业、汽车、造船业等。
主 要 成 就
◆16世纪以来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为其发展奠定了 物质基础并成为主要动力。 (2)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 迫切需要: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自然科学的发 展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 掌握政治权力,他们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 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3)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中世纪前期的漫 长黑夜,自然科学逐渐复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和发展,不仅向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还提供 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 (4)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1、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论动 体的电动力学》 2、内容: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 原理。 1916年他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这 被看作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意义: ① 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② 否定 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③ 发展了牛顿力学; ④ 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勇于创新,
实践出真知.
二、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神创论:上帝创世
物种不变
东方:女娲造人
西方:上帝创世说

力学名词

力学名词

/ex/tsinghua/software/08/01/002/01/00001/web/hisitry/mingci_02.htm(第 1/4 页)2006-6-21 11:22:02
上一页 | 下一页
力学博览
衰减 库仑阻尼 同相分量 非同相分量 超调量 参量[激励]振动 模糊振动 临界转速
/ex/tsinghua/software/08/01/002/01/00001/web/hisitry/mingci.htm(第 1/2 页)2006-6-21 11:21:20
力学博览
又应以普通话为基础。有些地方方言中l音n音不分,苏联人名Arnol’d中“no”音节,两 种译法“诺”“洛”见于同一书。按照一位安徽学者的译法,Euler不是“欧拉”、“欧 勒”、“尤拉”,而是“外娄”。“少造新字”可能也是一条,这是由计算机检索、汉 字库的标准化等因素所要求的。寻找汉语文特点的术语规律,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上一页 | 下一页
/ex/tsinghua/software/08/01/002/01/00001/web/hisitry/mingci_01.htm(第 2/2 页)2006-6-21 11:21:35
力学博览
首页 课程介绍 步进教程 习题训练 综合辅导 力学实验 知识查询 力学博览 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库 力学简史 / 力学名人 / 力学名著 / 力学期刊 / 力学名词 / 力学组织 / 教育科研 / 力学站点 / 力学与工程
二是我们应逐步形成适应汉语汉字特点的术语。术语学(terminology)已成为;一 门学科,已有澳地利、加拿大等不同学派。它也有一些普遍成立的原则如一词一义。但 是,根据汉语汉字的特点,我们还得补充一些。各界现都赞成“约定俗成”的原则,而 这个原则起源于春秋时的《荀子正名》。又如,一个方块字一个音的特点,确定了汉 字个数以便为使用频率最高,因它易于传播,又不象1个汉字的术语在语言(不是文字) 中不;易辨识。也许这可称之为“2314”原则,即2字最好,3字次之等等。又如人名地 名译名,一般都赞成“名从主人”原则,据此Duffing应是杜芬而不是达芬,Mathieu应是 马蒂厄(更接近的是马丢,但又要考虑到汉字字面上的“雅”)而不是马修。汉字读音

力学中的诗与美-郑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力学中的诗与美-郑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力学中的诗与美_郑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根据矢跨比,赵州桥的主拱是一个()。

参考答案:坦拱2.人类早期的劳动主要围绕着————,所以力学最早也着重于重心、重力与平衡。

参考答案:起重与搬运3.以下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

参考答案:伽利略4.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和无限的。

参考答案:正确5.从黄钟出发,经历了五次“损”和六次“益”之后,共得到了12个音,这就是一个八度之内的十二个半音,古人称之为————。

参考答案:十二律6.以下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是以空气柱振动为主的?参考答案:埙_箫_笛7.中国古代建筑中柱的主要变形形式是————。

参考答案:轴向压缩8.杨振宁在他著名的演讲《美与物理学》中说——物理学存在三种美。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这三种美。

参考答案:理论结构之类_现象之美_理论描述之美9.以下哪三种是旧石器的主要制作方法。

参考答案:碰砧法_砸击法_锤击法10.以下哪三种乐器是以空气柱振动为主的气鸣乐器。

参考答案:埙_箫_笛11.以下哪句诗描述了运动的相对性。

参考答案: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12.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杨振宁所说的“物理学存在三种美”之一。

参考答案:文学描述之类13.故宫三大殿中的中和殿和保和殿,其屋顶形式分别为————和————。

参考答案:四角攒尖顶_重檐歇山顶14.响度可以用声波的振幅来描述,能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15.以下哪个成就属于阿基米德。

参考答案:发现“杠杆原理”。

_发现“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水的重量”这一规律。

16.郑州市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品和陶模之上,都可以看到“河一”字样,这是指“河南郡第一冶铁作坊”。

参考答案:正确17.郑州市境内有一条贾鲁河,得名于主持黄河治理工作的————官员贾鲁。

参考答案:元代18.甬江流域的————是我国古代典型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

力学的发展史

力学的发展史


影响
可以发现,所谓冲力与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后来提 出的惯性定律有一定程度上的接近,可以说是惯性 的雏形,体现了科学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
五、阿基米德对力学的发展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 287~212)是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 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 出,他系统并严格的证明了杠杆定 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在总结 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阿基米德系统 地研究了物体的重心和杠杆原理, 提出了精确地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指出在物体的中心处支起来,就能 使物体保持平衡。



《 物理学 》 是亚氏的重要著作之一 ,其中运动学说 又是其核心内容 运动的本性 1、运动的连续性 (1时间的连续 2量的连续) 2、运动的过程性 亚氏把每一类事物分为现实的 和潜能的 .他认为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 , 即事物生长 成形过程 ,体现了运动 3、运动的物质性 离开了事物就没有运动 。事物 不仅是运动和变化的 " " 承担者 ,也是运动和变化的 认识者。 4、运动的时空性 时间不能脱离运动,并且任何 运动是连续的。
五、阿基米德对力学的发展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212)是古 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 基人。 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他系统并严 格的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在总 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阿基米德系统地研究了物体 的重心和杠杆原理,提出了精确地确定物体重心的 方法,指出在物体的中心处支起来,就能使物体保 持平衡。 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 law)是物理学中力学 的一条基本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 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 的液体的重力。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 g· V排 液。

经典力学的进一步发展

经典力学的进一步发展


法 国 学 者 莫 培 丢 ( Pierre Louis Moreau de Maupertuis,1698-1759)于1744年提出了一个“最小 作用量原理”,其目的是想调和这种争论。莫培丢是 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他提出的普遍原理认为: “主宰宇宙的上帝总是选择最简单的手段来达到其目 的的,古代的光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一条光线因直线 行进而用最短可能时间到达其目标。人们还认识到, 光反射定律也包含这条原理,因为从一给定点向另一 给定点行进,中途被一片给定平面镜反射的一条光线, 当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时,光走过的距离最短。”他在 《运动规律的研究》一文中是这样来阐明他的最小作 用量原理的:“每当自然界发生什么变化时,为此变 化所使用的作用量总是最小可能的。”一个运动中的 物体,所包含的作用量与质量、速度、和行进的距离 成正比。即作用量为 。 mvds mv dt

§1 若干一般性原理
1.1 1.2 1.3 1.4

莱布尼兹和他的活力定律 虚速度原理(虚功原理) 达朗贝尔与达朗贝尔原理 最小作用量原理
1.1 莱布尼兹和他的活力定律
莱 布 尼 兹 (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 1716)出生 于德国, 其父是一位博学的教授。他大半生 是为布伦斯威克(Brunswick)家族 服务的。为这个家族作图书编目、 为他们作历史研究、当律师,从而 得到丰厚的报酬,他还作过外交官。 莱布尼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 家,他在哲学、法律、宗教、政治 、历史、文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 贡献。在数学上他是与牛顿齐名的 微积分的发明人,又是数理逻辑、 数的二进制表示、组合分析、的级 数表示的开创者。此外他在力学上 引进了活力定律。
动量定律是笛卡尔首先于1644年引进。 角动量定律是开普勒于研究火星的运动 时于17世纪初引进的。 而动能定律即活力定律是1686年莱布尼 兹首先引进的。 至此,力学中的三大守恒定律的雏形已 经建立,后来的研究说明,其中从动量 守恒定律可以推出牛顿第二定律与第一 定律。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三版)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三版)
(2)固体的应变与应力的作用时间无关,只要不超过弹性 极限,作用力不变时,固体的变形也就不再变化,当外力去除 后,形变也就消失;对于流体,只要有应力作用,它将连续 变形(流动),当应力去除后,它也不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1.1流体的定义和特征
液体和气体虽都属于流体,但两者之间也有所不同。液体的 分子间距和分子的有效直径相当。当对液体加压时,只要分子 间距稍有缩小,分子间的排斥力就会增大,以抵抗外压力。所 以液体的分子间距很难缩小,即液体很难被压缩。以致一定质 量的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形状取决于容器的形状,并 且由于分子间吸引力的作用,液体有力求自己表面积收缩到最 小的特性。所以,当容器的容积大于液体的体积时,液体不能 充满容器,故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总保持一个自由表面,通 常称为水平面。
1.4 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 流体力学是继《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
力学》之后开设,同时又成为学习许多后续专业课 程计算流体力学和从事专业研究的必备基础。
• 高等数学要求复习掌握:微分(偏导数、导数)、 积分(曲面积分、定积分、曲线积分)、多元函数 的泰勒公式、势函数、微分方程。
• 理论力学要求复习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 定律、动量定律。
• 两个相邻流体层的动量传递
平衡过程和传递过程
2.热量传递过程: • 物体各部分存在温度差,热量由高温区向
低温区传递
平衡过程和传递过程
3. 质量传递:当体系中的物质存在化学势差 异时,则发生由高化学势区向低化学势区 域的传递
• 化学势的差异可以由浓度、温度、压力或 电场力所引起。常见的是浓度差引起质量 传递过程,即混合物种某个组分由高浓度 向低浓度区扩散
平衡过程和传递过程
• 传递过程:物理量向平衡转移 • 平衡状态:强度性质的物理量不存在梯度

力学名词

力学名词
35首页课程介绍步进教程习题训练综合辅导力学实验知识查询力学博览素材库力学简史力学名人力学名著力学期刊力学名词力学组织教育科研力学站点力学与工程上一页下一页力学名词通类名词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综合类英汉索引汉英索引分析力学拉格朗日乘子拉格朗日量拉格朗日括号循环坐标循环积分哈密顿量哈密顿函数正则方程正则摄动正则变换正则变量哈密顿原理作用量积分哈密顿雅可比方程作用角度变量阿佩尔方程劳斯方程拉格朗日函数诺特定理泊松括号边界积分法并矢运动稳定性轨道稳定性李雅普诺夫函数渐近稳定性结构稳定性久期不稳定性弗洛凯定理倾覆力矩自由振动固有振动暂态环境振动反共振analyticalmechanicslagrangemultiplierlagrangianlagrangebracketcycliccoordinatecyclicintegralhamiltonianhamiltonianfunctioncanonicalequationcanonicalperturbationcanonicaltransformationcanonicalvariablehamiltonprincipleactionintegralhamiltonjacobiequationactionanglevariablesappellequationrouthequationlagrangianfunctionnoethertheorempoissonbracketboundaryintegralmethoddyadstabilityofmotionorbitalstabilitylyapunovfunctionasymptoticstabilitystructuralstabilitysecularinstabilityfloquettheoremcapsizingmomentfreevibrationnaturalvibrationtransientstateambientvibrationantiresonance力学博览http

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

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

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孙秀山 岑章志 刘应华(北京大学工程力学系, 北京100084)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过程。

从早期通过解析方法求解简单问题开始,固体力学的计算方法经历了一个从精确解法到近似解法、从解析方法到数值方法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依据其历史阶段分为三种类型:传统解析方法、近似求解方法(古典数值方法)和现代数值方法。

文中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中典型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形成及其特点,探讨了这些方法对固体力学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最后总结了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固体力学,计算方法,发展过程,继承关系1 引言固体力学是在经典牛顿力学框架下最先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可变形体在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1]。

固体力学的发展首先是建立在弹性理论基础之上的,随后在工业发展的推动下,固体力学中有关塑性理论、强度理论以及稳定理论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 3]。

在传统的固体力学理论中,一般把研究对象看作是由无限个假象的元素组合在一起的连续体,因此研究对象(连续体)中的力学量(如位移、应变、应力等)就可以假设为空间或时间的连续函数。

这样,对于一个确定的固体力学问题,借助于数学方法最终可以将其转化相应的偏微分方程(或方程组)在给定条件下的边值问题或初值问题,如经典弹性理论中L-N方程或B-M方程的狄利赫莱(Dirichlet)边值问题和诺依曼(Neumann)边值问题。

对于这类方程(或方程组)的求解一直贯穿着固体力学的整个发展阶段,成为固体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从早期通过解析方法求解简单问题开始,固体力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其历史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传统的解析方法、近似求解方法(古典数值方法)和现代数值方法,其中每个阶段里都出现了多种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

在这些方法的发展中,尤以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转折点,标志着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一个飞跃,促使了固体力学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都有了显著的进步[4, 5]。

量子力学发展简史

量子力学发展简史
量子力学表明,微观物理实在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真正的实在是量子态。真实状态分解为隐态和显态,是由于测量所造成的,在这里只有显态才符合经典物理学实在的含义。微观体系的实在性还表现在它的不可分离性上。量子力学把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它不允许把世界看成由彼此分离的、独立的部分组成的。关于远隔粒子关联实验的结论,也定量地支持了量子态不可分离。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对粒子的状态和力学量的描述及其变化规律上。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它是坐标和时间的复函数。为了描写微观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就需要找出波函数所满足的运动方程。这个方程是薛定谔在1926年首先找到的,被称为薛定谔方程。当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如坐标、动量、角动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数值,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每个可能值以一定的几率出现。当粒子所处的状态确定时,力学量具有某一可能值的几率也就完全确定。这就是1927年,海森伯得出的测不准关系,同时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对量子力学给出了进一步的阐释。
不确定性也指量子力学中量子运动的不确定性。由于观测对某些量的干扰,使得与它关联的量(共轭量)不准确。这是不确定性的起源。
不确定性,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
在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指测量物理量的不确定性,由于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力学量只能处在它的本征态上,所表现出来的值是分立的,因此在不同的时间测量,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值,就会出现不确定值,也就是说,当你测量它时,可能得到这个值,可能得到那个值,得到的值是不确定的。只有在这个力学量的本征态上测量它,才能得到确切的值。
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精确地描述它的运动。同时知道了加速度,甚至可以预言质点接下来任意时刻的位置和动量,从而描绘出轨迹。但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性告诉我们,如果要更准确地测量质点的位置,那么测得的动量就更不准确。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得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而也就不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这就是不确定性原理的具体解释。

化学热力学的发展简史

化学热力学的发展简史

化学热力学的发展简史姓名: xx 学号: xx1 引言化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中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学科, 主要应用热力学原理研究物质系统在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中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化学现象和规律, 依据系统的宏观可测性质和热力学函数关系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特点是其原理具有高度的普适性和可靠性.对于任何体系,化学热力学性质是判断其稳定性和变化方向及程度的依据。

也就是说,相平衡、化学平衡、热平衡、分子构象的稳定性、分子间的聚集与解离平衡等许多重要问题都需要用化学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判断和解决。

化学热力学的研究范畴决定了它与化学乃至化学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渗透性。

化学热力学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

热力学的历史始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100多年来, 化学热力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广阔的应用。

2 化学热力学的筑基化学热力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经典热力学。

19世纪上半叶, 作为物理学的巨大成果, “能”的概念出现了; 人们逐渐认识到热只是能的多种可互相转换的形式之一, 科学家意识到了统治科学界百年之久的“热质说”是错误的, 于是热力学应运而生。

19世纪中叶, 人们在研究热和功转换的基础上, 总结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解决了热能和机械能转换中在量上的守恒和质上的差异。

1873-1878年, 吉布斯进一步总结出描述物质系统平衡的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律。

20世纪初, 能斯特提出了热定理, 使“绝对熵”的测定成为可能。

为了运用热力学函数处理实际非理想系统, 1907 年, 路易斯提出了逸度和活度的概念%至此, 经典热力学建立起完整的体系。

2.1 Hess定律俄国的赫斯很早就从化学研究中领悟了一些能量守恒的思想。

1836年, 赫斯向彼得堡科学院报告: “经过连续的研究, 我确信, 不管用什么方式完成化合, 由此发出的热总是恒定的, 这个原理是如此之明显, 以至于如果我不认为已经被证明, 也可以不假思索就认为它是一条公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发展简史
101组
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在生产劳动中的经验。

人们在建筑、灌溉等劳动中使用杠杆、斜面、汲水器具,逐渐积累起对平衡物体受力情况的认识。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对杠杆平衡、物体重心位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作了系统研究,确定它们的基本规律,初步奠定了静力学即平衡理论的基础。

古代人还从对日、月运行的观察和弓箭、车轮等的使用中了解一些简单的运动规律,如匀速的移动和转动。

但是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才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

伽利略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最早阐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出加速度的概念。

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提出物体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牛顿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

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标志着力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此后力学的进展在于它所考虑的对象由单个的自由质点转向受约束的质点和受约束的质点系;这方面的标志是.达朗伯提出的达朗伯原理和拉格朗日建立的分析力学。

欧拉又进一步把牛顿运动定律推广用于刚体和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

欧拉建立理想流体的力学方程可看作是连续介质力学的肇端。

在此以前,有关固体的弹性、流体的粘性、气体的可压缩性等的物质属性方程已经陆续建立。

运动定律和物性定律这两者的结合,促使弹性固体力学基本理论和粘性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孪生于世;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是纳维、.柯西、.泊松、 .斯托克斯等人。

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使得力学逐渐脱离物理学而成为独立学科。

另一方面,从拉格朗日分析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哈密顿体系,继续在物理学中起作用。

从牛顿到哈密顿的理论体系组成物理学中的经典力学或牛顿力学。

在弹性和流体基本方程建立后,所给出的方程一时难于求解,工程技术中许多应用力学问题还须依靠经验或半经验的方法解决。

这使得19世纪后半叶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同弹性力学之间,水力学和水动力学之间一直存在着风格上的显著差别。

到20世纪初,在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中,实际应用同数学理论的上述两个方面开始结合,此后力学便蓬勃发展起来,创立了许多新的理论,同时也解决了工程技术中大量的关键性问题,如航空工程中的声障问题和航天工程中的热障问题。

这种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力学
的先导者是普朗特和卡门。

他们在力学研究工作中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洞察事物本质,又能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数学途径,逐渐形成一套特有的方法。

从60年代起,电子计算机应用日广,力学无论在应用上或理论上都有了新的进展。

力学继承它过去同航空和航天工程技术结合的传统,在同其他各种工程技术以及同自然科学的其他学科的结合中,开拓自己新的应用领域。

总的来说:整个力学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以两个重要历史事件来分开的:①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②1900年普朗克的量子力学与随后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引起了整个自然科学的两次革命。

在1687年之前,力学的发展,是以积累资料为主要特征。

而且最主要的资料是天文观测资料,另外还有静力学知识的积累与完善。

在1687年之后到 1900年之前,由于在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动力学的原理已经建立,这一阶段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寻求力学一般原理的不同形式以及不同条件下的一般原理;将一般原理推广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复杂情形,如约束运动、流体运动、固体的变形、刚体运动、振动与波动运动的方程等;求解所得到的运动方程,给出各种条件下的特解,或研究带普遍意义的求解方法;回答工业生产中提出的实际工程问题。

但是,经典力学的发展也越来越暴露出它对某些问题的失败与内在矛盾,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

1900年量子论与1905年相对论相继产生,标志着物理学与力学的分家。

从此力学分工解决宏观世界的问题,而物理学分工专门从事微观世界的研究,力学家与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便分道扬镳了。

这一阶段力学学科的研究特点是,由于力学的基本理论部分在许多方面已经趋于成熟,理论难题仅有像湍流、强度等少数课题,所以理论力学与应用力学相比,应用力学的研究队伍占较大的比重。

力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特殊的过程。

与古希腊几乎同时,中国古代对平衡和简单的运动形式就已具备相当水平的力学知识,所不同的是未建立起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理论系统。

在文艺复兴前的约一千年时间内,整个欧洲的科学技术进展缓慢,而中国科学技术的综合性成果堪称卓著,其中有些在当时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这些成果反映出丰富的力学知识,但终未形成系统的力学理论。

到明末清初,中国科学技术已显著落后于欧洲。

经过曲折的过程,到19世纪中叶,牛顿力学才由欧洲传入中国。

以后,中国力学的发展便随同世界潮流前进。

(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第二千紀中叶)底比斯伊普伊墓中壁畫。


(桔槔汲水图)
一般认为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1638)标志着材料力学的开端,是材料力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在该书中这位科学巨匠尝试用科学的解析方法确定构件的尺寸,讨论的第—问题是直杆轴向拉伸问题,得到承载能力与横截面积成正比而与长度无关的正确结论。

伽利略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梁的弯曲强度问题。

按今天的科学结论,当时作者所得的弯曲正应力公式并不完全正确,但该公式已反映了矩形截面梁的承载能力和bh2(b、h分别为截面的宽度和高度)成正比,圆截面梁承载能力和d3(d为横截面直径)成正比的正确结论。

对于空心梁承载能力的叙述则更为精彩,他说,空心梁“能大大提高强度而无需增加重量,所以在技术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自然界就更为普遍了。

这样的例子在鸟类的骨骼和各种芦苇中可以看到,它们既轻巧,而又对弯曲和断裂具有相当高的抵抗能力”。

伽利略参观威尼斯一家兵工厂,观察了一些几何相似的结构物,经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如果将物体做成几何相似,则尺寸愈大者,其强度愈弱,这完全是自重所起的作用。

以后,R.胡克和E.马略特等人得出了与梁、柱、杆性态有关的基础知识,并研究了材料的强度性能与其他力学性能。

18世纪时,因军事和结构工程的发展,做了很多关于木材、石料、钢和铜的力学性能试验。

第一本与材料力学有关的书,1729年出自法国,书名为《工程师的科学》。

作者是将伽利略和马略特的理论应用于木梁试验并得出确定梁安全尺寸的法则。

18世纪对材料力学贡献最大的,首推C.-A.库仑,他通过实验验证,修正了伽利略和马略特理论中的错误。

1826年第一本《材料力学》出版,作者是法国科学家C.-L.-M.-H.纳维。

19世纪中期,材料力学已逐渐由以石料等脆性材料为主体演变为以钢材为主体
的材料力学。

按照钢材的特点,使得“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等基本假设以及胡克定律成为当今材料力学的基础。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高度发展,特别是航空与航天技术的崛起、计算机的出现和不断更新换代、各种新型材料(如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的不断问世并应用于工程实际,加上实验设备日趋完善、实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材料力学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宽阔、内容更加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