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管仲管仲是中国东周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他辅佐齐国国君齐桓公姜小白,成就了春秋第一霸的名头。

但是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他开创了税收制度,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当时东周国力衰弱,周边的戎狄等游牧民族势力,向中原渗透,各个诸侯国纷纷不是对手,齐国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号召各个诸侯国,团结起来“尊王攘夷”,九会诸侯驱逐戎狄势力,避免了中原沦陷在游牧民族势力范围。

二、商鞅战国时期卫国王室后裔,法家代表人物,原名公孙鞅,或者叫做卫秧,因其封爵时,封地在商淤之地,故历史上又称呼其为商君。

其响应秦孝公“招贤令”,来到秦国,三试孝公变法图强的态度,感觉秦孝公嬴渠梁是一个可以依靠的君主,于是商鞅倾其所能,开展了2轮为期20年的变法,将秦国从弱小诸侯国,改造为耕战一体的军事强国,为秦国开启统一之战搭好舞台。

历史上称之为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虽然其本人被保守势力杀害,但是是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其本人被杀害后,改革措施却是保留到秦朝灭亡。

三、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人,东汉末年避祸南阳卧龙岗。

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东汉末年四大谋士之首。

写了有名的《隆中对》,刘备按照这个策略建立蜀国。

有生之年协助刘备,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功劳。

当时刘备只有关羽、张飞及为数不多的士兵,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利用赤壁之战最终夺取益州,建立蜀国。

之后为了保持蜀国的存在连续九伐中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出师表》。

四、王猛王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最出色的谋士。

辅佐士族首领符坚建立前秦。

自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吼西晋灭亡,中国北方进入了空前的黑暗,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现后在中华大地建立了地方割据势力,北方汉人将要损失殆尽。

危难之际王猛横空出世,协助氐族首领符坚,南征北战降伏各个少数民族,建立了强大的前秦帝国。

之后王猛病重,弥留之际,给符坚出主意,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来自前秦帝国内部,各个少数民族的首领身上,只有处理好这件事,再进攻长江以南的东晋,统一天下不成问题。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四文档:专题一_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四文档:专题一_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_word版有答案

第2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预习导引知识点一 东征西讨定基业1.反隋建唐(1)背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覆亡已是大势所趋。

(2)过程⎩⎪⎪⎪⎨⎪⎪⎪⎧ ①树立义旗:617年,李渊正式举起反隋大旗, 锋芒直指隋朝的统治中心——关中。

②收揽人心:一面废除隋朝严酷的法律,开仓济贫;一面收编各地的反隋义军,取得各地士绅 的支持。

③推翻隋朝:李渊军队开进长安,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隋朝灭亡。

④建立唐朝: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受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 (1)从617年到618年,李世民率军击败薛举集团,消除了来自背后的威胁。

(2)击溃勾结突厥攻入河东地区的刘武周集团。

(3)打败窦建德部和王世充集团。

624年,唐朝统一全国。

知识点二 击破东、西突厥1.“玄武门之变”626年,李世民发动兵变,逼父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大败东突厥(1)原因:贞观初年,东突厥长驱直入,兵临渭水北岸。

(2)过程⎩⎪⎪⎨⎪⎪⎧ ①战争:629年,派李靖、李分路出击东突厥; 630年,突利可汗投降,后来唐军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②管理: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把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东自幽州、西至灵州一带;封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颉利可汗为右 卫大将军。

(3)意义:巩固了北方的边防,为唐初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进军西域 (1)举措⎩⎨⎧ ①635年,派李靖等深入吐谷浑腹地,挫其精锐。

②642年,先后灭掉焉耆、龟兹,最后灭掉西突厥。

③派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从此, 双方之间的来往更加频繁。

(2)意义⎩⎨⎧ ①巩固了西北边疆,扩大了版图,使中西交通 迅速发展起来,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 的国家之一。

②唐太宗被漠南、漠北的各族首领称为“天可汗”。

知识点三 贞观之治1.含义 唐太宗在位期间(627~649),封建政治比较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史称“贞观之治”。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 1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主题时空线索串连][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由1.“治世”和“盛世”的含义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多半农民( 自耕农 ) 保有一些节余生产物,得以保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次序平定、矛盾和缓、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2.“治世”和“盛世”出现的原由(1)根来源因: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使了生产力的发展。

(2)详细原由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深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汲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优秀的个人素质,擅长用人纳谏,安不忘危。

③经济上采纳重视发展生产的举措,政治上注意整改吏治。

④采纳开通的民族政策,正确办理民族关系;踊跃展开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感人民勤劳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供给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就等要素。

二、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国家一致1.原由(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实时调整是封建国家一致的根来源因。

(2)民族交融的不停增强使民族矛盾渐渐和缓,中华民族内部凝集力的日趋增强是封建国家一致的基来源因。

(3)中央集权制的成立和不停完美发展。

(4)中原汉族先进文化的吸引力,使少量民族的一致直心力不停增强。

(5)统治者注意采纳保护国家一致的政策。

(6)长久战乱后,人民盼望一致。

(7)优秀的历史人物致力于一致的伟大作用。

2.影响(1)保持了相对平定的政治环境。

(2)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了民族交融,有益于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

(4)有益于各地域经济文化的沟通。

(5)有益于中外经济文化沟通。

(6)有益于边境的稳固和开发。

(7)有益于建设大型社会工程,如水利设备、长城等。

(8)有益于抵抗少量民族政权的打劫。

(9)有益于抵抗外国的侵略等。

3.借鉴(1)发展经济实力,为一致确立坚固基础。

(2)争取政治优势,为一致创建有益的社会条件。

2019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讲义: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

2019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讲义: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预习导引一、玄武门之变1.建功立业(1)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隋朝。

(2)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3)统一战争胜利后,被李渊加号“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上”。

2.夺取王位(1)统一后,设立“文学馆”,收罗人才。

(2)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

(3)发动“玄武门之变”,最终登基。

[误区警示]“玄武门之变”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政治现象。

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2.原因(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选贤任能,虚怀纳谏①重用太子谋士魏征。

②用人扬长避短,提拔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左右仆射。

(3)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5)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深化理解]“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唐太宗作为开明君主吸取隋亡教训,以史为鉴;在思想上认识到“存百姓”的重要性,在隋朝基础上的制度创新,自己用人方面的不计前嫌,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开创了盛世局面。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背景(1)唐初,中国北方、西部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

唐高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2)唐太宗巩固统治后,开始经营边疆。

2.措施(1)武力征讨:先分别讨伐,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2)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册封后嗣:630年,接受“天可汗”的尊称,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后嗣。

(4)和亲通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

3.影响: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愿意“世为唐臣”。

[深化认知]唐朝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原因:(1)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盛世之朝,为大规模开展民族交往提供了物质条件。

2018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1含答案

2018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1含答案

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预习导引知识点一“秦王扫六合”1.条件(1)国力强大: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重用人才:重用李斯.王翦等杰出人才。

(3)制定战略: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开展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4)顺应潮流: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过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

3.意义: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重点精讲]秦统一的条件(1)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破坏。

但是,这种兼并战争在客观上有利于结束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逐步从局部统一走向全面统一。

(2)战国后期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地逐渐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3)“百家争鸣”为统一局面作了舆论准备,被秦始皇采用的法家思想强调集权,主张用暴力实现统一。

知识点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措施(1)创立“皇帝”尊号,并成为以后专制君主的专用名词。

(2)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

(3)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相互制约,大权集于皇帝手中。

2.特点(1)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

(2)官吏之间职责明确.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

3.作用: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图解历史]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知识点三“大一统”政策的实施1.统一文字(1)措施: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统一的文字——小篆。

(2)影响:文字的统一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1)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各地贸易往来和国家的财政税收。

(2)为使车辆在全国顺利通行,统一车轨。

3.大力发展交通(1)陆路: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2)水路:疏浚了鸿沟,开凿了灵渠。

4.巩固边防: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有效地阻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历史选修4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含解析

历史选修4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含解析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

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2.秦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主要是因为()。

A.秦国经济高度发展B.完成了国家的统一C.秦始皇有卓越才能D.秦朝有完备的律法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形成世卿世禄制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来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

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形同虚设C.秦律严苛细密D.皇帝处理一切事务5.在陕西骊山有秦坑儒谷遗址(如图),当时秦始皇“坑儒”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A.弘扬法家思想B.压制儒家文化C.巩固政治统一D.彰显皇帝威严6.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

①基本消除了敌对的政治势力②稳固了在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核心地位③为其登上皇位扫平了道路④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唐太宗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此他()。

A.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B.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C.在周边设置羁縻府州D.册封少数民族的首领8.“贞观二年,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粟。

……自(贞观)五六年以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十余石粟。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价格下降B.政府压制手工业,丝织业产量下降C.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大量投入市场D.重农抑商导致市场货物紧缺9.有人曾经做诗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其中“长策”是指唐太宗()。

A.慎用刑法B.轻徭薄赋C.完善科举D.重视纳谏10.从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5过关习题及解析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5过关习题及解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家过关习题2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1.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D四位同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的表述最准确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战国末期诸侯国目的减少利于统一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2.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其不难哉!”秦始皇说这句话的主要意图是A不希望发动对匈奴的战争B认为分封制是导致春秋以战乱不已的主要原因推行郡县制D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3.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位世袭B建立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知识判断这一记载A属实B不可能是事实不能判断D有可能是事实5.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的是①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货币③统一文字④修筑驰道A①②④B③③④D①②③④6.对秦始皇南攻越族的评价,应着重于A给越族人民带的痛苦B给秦朝人民带的沉重负担进一步扩大了秦朝的疆域D有利于越族地区的开发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7.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国家政权更加巩固D唐太宗以民为本,慎用刑法8.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举制④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A①②③B②③⑤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9.“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A推动封建文向高峰发展B促进了民族融和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D有利于社会稳定10.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这说明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11.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六部下设的鸿胪寺的职能是A接待各国使者B专同外国人经商专门处外宗教问题D专管中外文的交流12.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风”主要指A方向不定的风B北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C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D民族融合的风气13.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人教版选修四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人教版选修四

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

高考展望1.本专题设计的三位古代政治家,在旧高考中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考查,今后高考的命题中仍然会关注,他们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应是考查重点。

其次,作为一个成功的“人”,他们身上哪些特质值得借鉴,在学习中也应注意。

2.注意康熙帝统治时代的中国和西方的比较,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也应是将来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

知识梳理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秦统一中国过程(韩→赵→魏→楚→燕→齐)疆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建立中央权的统一国家法律:军事:交通:思想文化专制繁重的徭役、兵役残酷的刑罚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秦始皇的暴政玄武门之变(课外阅读 实质,结果)贞观之治的出现 原因: 表现:晚年的自我反省 (课外阅读 )少年皇帝(课外阅读)面临困难维护国家主权 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2)政治方面:(3)民族关系:概念: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 、民风淳厚、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繁荣 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巩固 统一 国家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叛噶尔丹加强对民族宗教文化的控制加强蒙藏 民族团结 ( ) ( ) ( )(4)人民愿望:(5)统一中心:主观条件:(6)秦王赢政:贞观之治的表现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文化方面:4、民族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5、对外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重点问题分析1、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康熙帝即位之初,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如何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思维拓展(发展要求,有时间可以讲解)1.关于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建议结合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考点落实: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商鞅变法后确立封建制度(2)社会经济迅速发展(3)“虎狼之师”战斗力旺盛(4)渴望统一(5)嬴政(6)人才(7)离间计(8)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9)公元前221年(10)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1)皇帝(12)皇帝(13)三公九卿(14)丞相、太尉、御史大夫(15)郡县(16)度量衡、货币(17)百越(18)匈奴(19)闽中、南海、桂林、象郡(20)长城(21)咸阳(22)驰道、直道(23)人工渠道(24)秦小篆(25)文字(26)书(27)儒(28)焚书坑儒(29)长城(30)阿房宫、骊山墓(31)中国(32)诸侯割据(33)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34)中华民族国家统一(35)暴政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36)反隋建唐(37)李建成(38)李元吉(39)李建成、李元吉(40)李世民(41)清明(42)稳定(43)恢复和发展(44)文化(45)团结和发展(46)开放(47)隋亡教训(48)“民惟邦本,本固邦宁”(49)不拘一格(50)扬长避短(51)“存百姓”(52)休养生息(53)农时(54)均田制(55)轻徭薄赋(56)刑法(57)仁义为本,刑罚为末(58)文德(59)崇儒尊孔(60)科举制(61)进士科(62)“战而后和”(63)独爱之如一(64)羁縻府州(65)安西都护府(66)文成公主入藏(67)统一多民族中国(68)民族融合(69)积极友好(70)兼收并蓄(71)鸿胪寺(72)长安(73)“示存异方之教”(74)减少(75)民力(76)《帝范》(77)“功大过小”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78)郑成功占台湾(79)沙俄(80)蒙古各部(81)满汉民族(82)辅政擅权(83)鳌拜(84)吴三桂(85)尚可喜(86)耿精忠(87)割据(88)清朝统治与国家统一(89)撤藩(90)指挥(91)汉将(92)绿营(93)清朝统治和国家统一(94)施琅(95)郑克塽(96)台湾府(97)福建省(98)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99)国家统一(100)噶尔丹(101)乌兰布通(102)昭莫多(103)国家统一(104)各民族文化传统(105)儒家文化(106)开科取士(107)汉族文士(108)喇嘛教(109)多轮(110)哲布尊巴丹、章嘉(111)喇麻教(112)达赖、班禅(113)阶级、民族矛盾(114)满汉民族文化发展(115)分而治之(116)国家统一(117)沙俄(118)黑龙江流域(119)筑城屯田、派兵永驻(120)彭春(121)萨布素(122)雅克萨(123)《尼布楚条约》(124)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125)俄国(126)中国(127)平等协商(128)近代性质(129)边界的稳定(130)中国的主权(131)国家主权(132)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133)“康乾盛世”巩固训练:1、同意第一种看法: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统一中国,结束割据,顺应历史潮流,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生产;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历代沿用;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扩大疆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文档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步辇图》描绘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3.唐太宗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A.羁縻府州B.鸿胪寺C.安西都护府D.宣政院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

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A.休养生息政策B.仁义为本原则C.民族团结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5.下图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所使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是 ( )A.隶书B.楷书C.行书D.小篆6.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共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中国通史》记载: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

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

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据此可见唐太宗( )A.意在解决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B.未建立有效管辖民族地区的地方制度C.处理民族方式是武力与怀柔相分离D.为统一多民族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8.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含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节千秋功过——秦始皇德清高级中学闻霞★考纲: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考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基础知识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⑪客观: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诸侯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⑫主观: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嬴政雄才大略,广罗人才和“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

2.过程: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方式:兼并战争)3.意义:⑪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进入大一统时代,祖国版图初步奠定⑫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二、秦巩固统一的“大一统”措施三、评价秦始皇1、功: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⑪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⑫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内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⑬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⑭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促进了民族融合,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过:秦始皇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秦始皇暴政表现)⑪徭役兵役繁重,滥用民力物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修筑长城等,破坏了生产,加重了人民负担⑫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最新精编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及解析

最新精编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及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四)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二模12题)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

其中“车同轨”有利于()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②打破各地文交流的障碍③促进国内经济的往④密切与西域各国的交往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2.康熙帝在17世纪中后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①郑氏家族割据台湾②噶尔丹大举内犯③大小和卓叛乱④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3.(2010年5月厦门双十中高三热身考试17题)钱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钱币,能反映从分裂到统一的时代变迁特征的是A.秦半两B.唐开元通宝.清乾隆通宝D.民国银元4.(2010年4月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质检11题)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侵略联系起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少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通过册封少民族首领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5.(2011年4月嘉兴二模16题)图是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

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③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A.①② B.①②③ .①③④ D.②③6.(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朝才十分之一。

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

远者往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止。

”下列对材料的解,正确的是()A.唐朝的赋税比隋朝重B.唐朝的赋税是隋朝的十分之一.唐朝农民的负担依然很重D.唐太宗晚年时已经沦为暴君7.李世民取得帝位主要途径是()A.推翻隋朝统治B.推翻唐朝政权.发动兵变D.世袭继承8.在灭亡西突厥的战争中,唐太宗采取的战术是()A.削其两翼,稳打稳扎B.正面佯攻,突袭后背.长驱深入,出其不意D.诱敌深入,以退为进9.(2010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二模13题)图5所示为我国古代某个时期的疆域。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知识梳理(人教版选修四)1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知识梳理(人教版选修四)1

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章节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秦始皇:开创国家统一新纪元,并建立颇具系统性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措施。

唐太宗:发展国家统一局面。

通过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式使民族统一达到辉煌。

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面对内外形势变迁,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缔造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代。

总之:秦始皇是法家形式的维统;唐太宗是内修繁荣然后吸附的儒家怀柔之策;康熙帝是内忧外患的新形势下坚持统一与主权不动摇,策略得当。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原因:历史发展的趋势,春秋战国时代各因素因缘际会的结果⑴时代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自然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⑵秦国因素: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军功爵制),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2、过程:(10年)远交近攻、分化离间①先灭弱韩:前230年韩国用“疲秦计”;“先取韩以恐他国”②离间灭赵:前228年扫除两翼,最后灭齐战略;离间计李牧被杀,赵括代廉颇③水灌灭魏:前225年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大梁城④王翦灭楚:前223年秦王知错能改,请出老将王⑤北灭燕国:前222年荆轲刺秦,秦据借口灭燕⑥完胜灭齐:前221年孤掌难鸣,势如破竹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学习目标知识点1秦统一六国【主干梳理】1.条件2.统一过程典例1下列属于秦王统一六国的社会需要的是A.秦国士兵勇猛顽强B.秦国变法较彻底,实力最强C.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D.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研析】A、B、C三项都是秦国实现统一的主观条件。

【答案】D【知识引申】在分析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因素,可以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区域性的统一、人心的向背、统一者的才能和所在国的实力等因素考虑。

知识点2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及秦始皇的暴政【主干梳理】1.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3)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设立四郡。

(4)文化上,统一文字,以秦小篆为准。

2.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穷兵黩武,兵役繁重;大兴土木,徭役无度。

(2)影响:导致秦很快灭亡。

【深化探究】2.对秦始皇的评价(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

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

⑵过: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典例2(广东省台山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研析】行省制度诞生于元朝。

期末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复习

期末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复习

【同步训练】
(1).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主要特点是 A.皇位世代相传,巩固“家天下”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皇帝独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 (2)、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三公”,其中御使大夫的主要职 责不包括 A.执掌群臣奏章 B.下达皇帝诏令 C.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 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辖 (4)、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① 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货币③统一文字④修筑驰道 A①②④ B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唐朝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具体表现?影 响?唐太宗时期开放的外交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有何具体表 现?影响? 原因: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结果;先进的民族思想(宗室有胡人血统,个人的政
治远见)。 表现:对东突厥,羁縻府州;对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对吐蕃,和亲政策;册 封少数民族首领等。 影响:缓和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加强,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1.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 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 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 却因暴政而亡。 2.唐太宗在位期间对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民族 团结;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兼收并蓄,使唐朝出现了 “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大唐盛世的奠基者。 3.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三征葛尔丹、反 击沙俄等,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使清朝 走向了“康乾盛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含解析)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之小船创作1.统一条件(1)经济基础: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2)群众基础: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人才条件:秦王嬴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引各国贤士,拥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4)策略得当:采用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针。

2.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1.建立集权(1)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集大权于一身。

(2)三公九卿制裂。

2.巩固统一(1)奠定疆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小篆为统一的文字。

(3)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4)水陆交通: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三、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

(2)修筑长城,强制征用40万民夫修筑长城。

(3)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

(4)沉重徭役;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

2.结果激化阶级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

3.对秦始皇的评价(1)功: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实行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特别提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而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修筑长城,目的是为了阻止北方匈奴南下。

但在修筑过程中,滥用民力,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对待秦始皇的措施应一分为二地评价。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6[学思之窗],思考:你认为过于严酷的法律对百姓和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虽大大增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但严刑酷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因此迅速灭亡。

评价秦始皇[史料一] (李斯等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统一六国(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制。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

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拓展】如何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1.战国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取代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特征。

正是这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和历史依据。

2.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为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3.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善于用人,统一方略得当,策略灵活多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历史选修4第1单元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历史选修4第1单元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 (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选贤 任能;实行 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 ; 减轻刑罚;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 举制。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 恢复和发展。
2.开明的民族政策:设置 羁縻府州— —成为唐代管理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 度;设置 安西都护府 ,管理西域地区; 与 吐蕃 和亲,促进了民族关系及西藏的 发展;实行册封。
第三,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 目的从制度上保证中央和君主个人的权威。
(2)形成背景:①社会经济条件:战国时 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 强,国家局部统一的局面已经出现。
②政治条件:战国商鞅变法等变法运动进 一步扫除奴隶社会残余,确立封建制度,适应 了新兴地主的政治与经济的利益与要求。
3.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贸易交流; 尊重外来宗教。
4.对唐太宗的评价:“功大过小”,为 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学法指导】唐太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 王,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 系、对外关系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唐王朝带来“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 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 打下坚实基础。他一生的为君为道,特别 是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为中国封建统治者 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总之,唐太 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 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 (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 复合型概念,包括两部分,即专制主义与中 央集权。 第一,专制主义是指中央政权的决策机 制。主要特点是:①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 制;②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 于一身;③皇权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等。
第二,中央集权是指一种中央与地方的 权力分配机制,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 点是地方政府在各领域须服从中央政府命令 ,受制于中央政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修】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统一六国(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制。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

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拓展】如何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1.战国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取代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特征。

正是这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和历史依据。

2.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为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3.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善于用人,统一方略得当,策略灵活多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历史:统一全国,吸取隋亡教训。

(2)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强化君权。

(3)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4)经济: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5)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6)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1)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2)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3)民族团结,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4)对外政策开明开放,与亚洲、非洲地区的友好往来加强。

3.“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唐太宗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拓展】怎样评价贞观之治?既要注意到积极意义,也要注意到其阶级实质。

1.积极意义:贞观年间,唐太宗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不仅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其各种制度、用人政策、重视发展生产的方针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时期,为唐朝持续发展,出现“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2.阶级实质:“贞观之治”调整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1)平定三藩:扫除了西南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

(2)平定噶尔丹叛乱: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取得平叛的胜利,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广大疆域。

2.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1)统一台湾:令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氏政权降清。

设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

清朝特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3.抗击沙俄侵略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

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中国主权。

4.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结、巩固了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近代中国落后埋下隐患。

(3)总评: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基础过关练】1.“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

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

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汉武帝),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

”国学大师章太炎这段话认为秦始皇A.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B.以严刑酷法进行政治统治C.对中国的贡献高于汉武帝D.以法律治理国家赏罚有信【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可以看出秦始皇以法律治理国家赏罚有信,故D项正确。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

依据材料“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可知,B 项错误,材料没有对秦始皇和汉武帝进行比较,排除C。

2.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

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开创统一格局D.建立皇帝制度【解析】本题考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根据“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可知汤因比主要赞颂了嬴政在统一国家上的贡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和建立皇帝制度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的政治制度变革,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A、B、D项。

故选C。

3.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巡游东地,登琅琊台时留有刻石。

上面刻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字样,这段石刻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①领土疆域②文字书法③政治制度④经济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由“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可研究秦朝疆域,①正确;根据该石刻上的文字,可研究秦朝的文字书法的状况,②正确;“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可用于研究秦朝的政治制度,③正确;因此A项正确。

该石刻没有体现秦朝的经济方面,④错误,因此,B、C、D项均错误。

4.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

这说明唐太宗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答案】C【解析】从材料“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中可以分析出,唐太宗注意保证农时,减轻负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A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均田制,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休养生息政策,故D项排除。

5.贞观时,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清。

同时,魏征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

据此可以推断……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C.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形象D.谏官制度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解析】唐太宗详细记录隋炀帝的劣迹反衬自己的英明,同时对玄武门之变模糊描写,企图遮盖自己逼父轼兄的行为,想将自己塑造成明君形象。

故C项正确。

A项说法过于绝对,官修史书能较为详细真实的反映历史。

故A项错误。

B项,“全面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唐代继承了隋朝许多制度。

故B项错误。

D项,材料并未涉及谏官制度。

故D项错误6.为酬劳谋臣武将以及优待皇室诸王,贞观十一年太宗定下制度:勋臣、诸王为世封刺史。

当时,刺史是一州之长,唐初全国仅有州(府)158个。

侍御史马周上书反对,他举史实为例陈述该制度的危害,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

这则史事A.折射出唐初政治的民主性B.蕴含了唐太宗施仁政的方略C.凸显了三省六部制的优越性D.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来看,说明唐太宗能够听取大臣的正确意见,因此这则史事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

故答案为D项。

唐初政治不存在“民主性”,排除A项;材料中唐太宗采取建议与“施仁政”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排除C项。

7.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清代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统一后,在台湾加强了管理,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大陆的移民,也为台湾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材料“糖谷之利甲天下”可以看出台湾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产食糖和粮食等,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的重要保障,故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A。

8.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

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

材料反映了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C.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D.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答案】D【解析】从康熙发布“容教令”的原因是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以及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等习俗来看,康熙对于宗教政策的标准是宗教传播不得有害统治,即反映了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

故答案为D项。

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允许进行有条件的宗教传播,不是阻碍西学东渐,排除A项;宗教可以在中国传播,不能说明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不能反映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排除B、C 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