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铂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

合集下载

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

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

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引言纳米颗粒是具有尺寸在1到100纳米范围内的微小颗粒。

它们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许多领域展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纳米颗粒合成方法。

热沉淀法热沉淀法是广泛用于合成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还原和聚集过程。

首先,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金属盐,然后通过加入还原剂使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进而形成纳米颗粒。

该方法可以通过控制溶剂、溶液浓度、温度等参数来调控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基于气体相反应的纳米颗粒合成方法。

它通过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蒸气引入反应室,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使其在载体或衬底上沉积成纳米颗粒。

通过调节反应参数,如温度、压力、气体流量等,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密度。

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的纳米颗粒合成方法。

它利用溶剂的高温高压性质,使金属盐溶解并在溶液中形成纳米颗粒。

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态。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合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它通过在电极上施加电位,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电极表面上形成纳米颗粒。

通过调节电位、电流密度和电解液成分,可以精确控制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

结论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材料和条件。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实现对纳米颗粒的精确控制,进而为各领域的应用提供可能。

然而,纳米颗粒的合成过程涉及许多细节和工艺参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验证。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纳米颗粒合成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纳米材料合成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10. - 王五. 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金属纳米颗粒湿化学合成中稳定剂的作用与稳定机理

金属纳米颗粒湿化学合成中稳定剂的作用与稳定机理

金属纳米颗粒湿化学合成中稳定剂的作用与稳定机理1. 引言金属纳米颗粒在当今科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纳米材料到纳米电子器件,都离不开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

湿化学合成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合成方法,被广泛应用在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中。

而在湿化学合成中,稳定剂的使用对于控制金属纳米颗的尺寸和形貌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属纳米颗粒湿化学合成中稳定剂的作用与稳定机理。

2. 稳定剂的作用稳定剂在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稳定剂可以有效防止金属离子的聚集,稳定金属离子的溶液状态,从而避免颗粒尺寸的不均匀性。

稳定剂还可以调控金属离子的还原速率,影响金属纳米颗粒的形状和形貌。

另外,稳定剂还能够防止金属纳米颗粒的聚集和沉淀,保持其分散状态,从而保证颗粒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 稳定机理稳定剂在金属纳米颗粒湿化学合成中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

稳定剂通过表面吸附作用与金属离子发生作用,形成亲水基团或亲油基团,从而使金属纳米颗粒在水相或有机相中保持均匀分散。

稳定剂表面的官能团与金属离子发生化学键的形式,有效阻止了金属纳米颗粒的二次生长和聚集。

稳定剂本身的分子结构也可以通过空间位阻效应,阻碍金属纳米颗粒的聚集和沉淀。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稳定剂在金属纳米颗粒湿化学合成中的作用远不止上述所述。

稳定剂的选择、用量以及稳定机理的深入研究,是金属纳米颗粒合成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另外,随着纳米材料的深入研究,对于稳定剂的设计和性能的研究也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5. 总结金属纳米颗粒湿化学合成中稳定剂的作用与稳定机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稳定剂的作用和稳定机理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和分散性。

未来,希望能够有更多关于稳定剂在金属纳米颗粒合成中的新进展,为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通过以上内容,我相信您已经对金属纳米颗粒湿化学合成中稳定剂的作用与稳定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和表征方法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和表征方法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和表征方法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是指直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颗粒状材料,具有特殊的磁性性质。

磁性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传递、磁性储存和磁性传感等领域。

要合成和表征磁性纳米颗粒,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方法。

一、合成方法1. 化学共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是一种常见且简便的方法,使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还原剂反应,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可以合成不同金属或合金的纳米颗粒,并控制其大小和形状。

其中,Fe3O4(磁性铁氧体)是最常用的磁性纳米颗粒之一。

2. 热分解法热分解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合成方法。

通过控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可以获得高纯度和精密控制大小的磁性纳米颗粒。

例如,通过将金属有机化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升温至其分解温度,金属离子被还原为金属原子,并形成纳米颗粒。

3. 碳热法碳热法是在高温下将金属氧化物和碳源反应,形成纳米颗粒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合成各种金属的纳米颗粒,并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碳热法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温度、时间和碳源浓度来实现对纳米颗粒形貌和大小的控制。

二、表征方法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是一种常用的表征方法,可以观察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大小。

通过在样品表面扫描电子束,并检测被样品反射的电子,可以获取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并通过计算得到颗粒的大小分布。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表征方法,可以观察纳米颗粒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通过透射电子束穿过样品,探测被样品透射的电子,可以获得纳米颗粒的晶格信息。

TEM可以提供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尺寸和形貌等详细信息。

3. X射线衍射(XRD)XR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征方法,通过照射样品表面的X射线,分析样品产生的衍射图样,可以确定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XRD可以用于检测样品中的晶相、杂质和晶体尺寸等信息。

4. 磁性测量磁性测量是评估纳米颗粒磁性性质的重要方法。

金属纳米颗粒合成方法和机理的研究

金属纳米颗粒合成方法和机理的研究

金属纳米颗粒合成方法和机理的研究近年来,金属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许多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包括催化、生物传感、光学、电子学等领域。

合成方法对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大小、结构和性质有着显著的影响。

为了合成高质量的金属纳米颗粒,需要充分了解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种合成方法的机理。

目前,合成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物理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激光热蒸发和电弧放电等;二是化学方法,包括还原法、溶胶-凝胶法、微波法、溶剂热法、热分解法等。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合成方法,如光化学法、电化学法、生物合成法等。

不同的合成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限制。

例如,物理法合成的纳米颗粒纯度高、形貌均匀,但是其制备成本较高;而化学法制备的纳米颗粒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合成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如挥发性有机物。

化学合成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其中,还原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还原法是通过还原剂还原金属离子,从而合成金属纳米颗粒。

还原剂的选择对金属纳米颗粒的形态和尺寸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氢气、硼氢化钠、甲醇、乙醇等。

在合成过程中,控制还原剂的加入速度和浓度,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貌。

此外,还有一些变种的还原法,如微波辅助还原法、超声波辅助还原法、溶胶-凝胶辅助还原法等。

除了还原法,溶胶-凝胶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方法。

溶胶-凝胶法通过气凝胶或溶凝胶的热处理来制备纳米颗粒。

该方法简单易行,且可批量制备。

与其他合成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形貌可控性。

除了合成方法,金属纳米颗粒的机理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各种合成方法中,金属离子还原过程和核成长过程被认为是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

对于金属离子还原过程,许多机理模型已被提出。

例如,弛豫电位模型、水热还原机理、金属/还原剂接触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还原剂选择和控制还原速率对金属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形貌控制的开题报告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形貌控制的开题报告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形貌控制的开题报告
摘要:
金纳米颗粒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形貌控制在纳米科技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形貌控制以及其在生物医学、光学和电子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制备,形貌控制
一、研究背景
金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纳米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和形貌控制对其性质及应用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被广泛研究。

二、制备方法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法、电化学法、激光还原法等。

其中,化学还原法最为常用,其原理为在还原剂的作用下使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

化学还原法可以控制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等性质,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性强的优点。

三、形貌控制
金纳米颗粒的形貌对其性质和应用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制备金纳米颗粒的过程中,引入不同的还原剂、表面修饰剂和模板等可以控制其形貌。

例如,添加有机酸可以制备出星形金纳米颗粒,而添加某些表面活性剂可以制备出长方形、六边形等形状的金纳米颗粒。

四、应用领域
金纳米颗粒具有在生物医学、光学、电子学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在生物医学中,金纳米颗粒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药物载体、生物成像
等方面的应用;在光学中,金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增强拉曼光谱等;在电子学中,金纳米颗粒可以作为存储介质、传感器等应用。

五、结论与展望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和形貌控制在纳米科技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致力于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制备方法,并探索金纳米颗粒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能源存储与转换中的性能优化

纳米材料在能源存储与转换中的性能优化

纳米材料在能源存储与转换中的性能优化摘要: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发展对应对日益紧迫的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

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和结构上的独特特性,已成为改善能源存储设备和能源转换技术性能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纳米材料在这一领域的应用,重点关注其在电池技术、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方面的性能优化。

关键词:纳米材料、能源存储、能源转换、电池技术、设计与性能优化1.纳米材料的概述1.1纳米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对纳米材料的定义涉及到其尺寸和结构。

一般来说,纳米材料的至少一个维度应小于100纳米。

这种定义反映了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尺寸限制。

根据其维度和结构,纳米材料可以被分类为不同的类别。

零维纳米材料是具有各向同性的纳米颗粒,一维纳米材料具有一维的结构,例如纳米线和纳米管,而二维纳米材料则具有二维结构,如石墨烯。

这些分类基于纳米材料的几何形状和维度,对其性能和应用有着深远的影响[1]。

1.2特性和优势纳米材料的独特特性源于其尺寸和结构。

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巨大的比表面积,也就是单位质量或体积下的表面积非常大。

这使得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吸附性能和催化活性。

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尺寸量子效应,即纳米材料的电子和光学性质在纳米尺度下发生显著变化。

此外,纳米材料通常表现出更高的电导率和更快的电荷传输速度,这在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设备中非常有价值。

纳米材料还具有出色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这在能源存储设备和能源转换技术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高压和高温条件下。

1.3纳米材料在能源存储与转换中的应用概览纳米材料在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能源存储方面,纳米材料可用于改进电池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通过利用纳米材料的巨大比表面积和高电导率,这些电池可以提高储能密度和充放电速率,从而提高性能。

在能源转换方面,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热电材料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结构和表面修饰,纳米材料可以增加太阳能吸收率、催化反应速率和热电效率。

铂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铂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铂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引言: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其中,铂基催化剂因其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能源转化、环境保护和有机合成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铂基纳米催化剂备受关注,因其高比表面积和特殊的催化性能而被认为是未来催化剂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制备方法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铂基纳米催化剂的方法。

通过将金属前体与溶胶剂混合,并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高温煅烧,得到均匀分散的纳米颗粒。

此法制备的铂基纳米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

2. 水热法水热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高温高压的水环境下进行反应,使金属盐类和还原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纳米颗粒。

水热法制备的铂基纳米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催化活性,适用于某些特殊反应。

二、催化性能研究1. 电催化性能铂基催化剂在电催化反应中具有优越性能,如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和电化学合成等。

研究表明,铂基纳米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表面活性位点,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催化活性。

2. 催化选择性除了反应速率,催化剂的选择性也非常重要。

铂基纳米催化剂具有可调控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可以通过调整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表面组分来改变其催化选择性。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通过控制铂基纳米催化剂的粒径和形状,可以实现对目标产品的高选择性合成。

3. 抗中毒性在一些催化反应中,如燃料电池和汽车尾气处理中,催化剂易受中毒物质的影响,导致催化活性降低。

铂基纳米催化剂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分散性,具有更好的抗中毒性能。

研究表明,纳米尺寸的铂颗粒能够减少中毒物质的吸附和固定,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寿命。

结论:铂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是当前催化剂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形貌和结构的纳米颗粒。

同时,铂基纳米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调控的催化选择性和更好的抗中毒性能。

PPT图解杨培东Chem. Rev. 纳米颗粒催化剂的表面与界面控制

PPT图解杨培东Chem. Rev. 纳米颗粒催化剂的表面与界面控制
可达60纳米。而较大的颗粒(11-0 nm)则演化为纳米孔
结构,初始Ni含量损失较大(图k)。
2. 氧还原反应ORR
2.4 Pt基纳米催化剂
2.4.3 开放式结构
➢ 介孔结构 ➢ 纳米笼 ➢ 纳米框架
3. 电催化CO2还原
3.1 基本理论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可以产生一系列的产物,从 简单的产物如一氧化碳或甲酸盐到更复杂的分子 如正丙醇。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16种以上的 产品,可以根据它们的碳原子数或产生它们所需 的电子传递数来分类。
Li等人用ZnO-ZrO2纳米颗粒和Zn改性的SAPO-34 沸石制备了ZnZrO/SAPO串联催化剂,该催化剂 对C2-C4烯烃的选择性高达80% - 90%。ZnO-ZrO2 纳米颗粒通过CO2加氢生成甲醇,而SAPO可催化 甲醇生成烯烃。其优异的选择性归功于两个反应 的协同耦合。
4. 用于串联催化的纳米材料
根据串联催化机制,Au/Cu较纯Au或Cu 更 倾 向 于 在 低 过 电 位 下 生 产 C2+ 醇 。 此 时,金纳米粒子将CO2还原成CO,而后 在Cu表面进行选择性的C-C耦合,生成 C2+醇。
• 因此,所考虑的催化剂结构因素可能因所需产 品的不同而不同。
3.2 CO2RR催化剂
3.2.4 铜基纳米材料
3. 电催化CO2还原
3.3 其他催化剂
3. 电催化CO2还原
3.4 多金属催化剂
4. 用于串联催化的纳米材料催化界面所发生的催化顺序反应。 • 串联催化、序贯反应耦合,通过一个单一的纳米催化剂催化与多个相邻活跃的位点,它
第二种路线是将CO2加氢制甲醇和随后的甲醇制烃过程。包括甲醇制烯烃(MTO)、甲醇制丙烯(MTP)和甲醇制 汽油(MTG)过程),可在酸性体系下进行组合。

金、铂纳米结构形状控制合成及其生长机制研究

金、铂纳米结构形状控制合成及其生长机制研究
Ja t n ie st ioo g Unv r i y,2 0 ,4 ( ) 2 — 3 0 9 3 1 :9面追踪 的模板化 V OF方 法 []应用数学 和力 学 ,08 9 7 :9—0 . J. 2 0 ,2 ( ) 798 5
E ] J h n ig 8 i u nn ,W AN a z a ,W AN J ne g C G Yu nh n G i fn .A a
nvl o e VOF-y e v l me ta k n t o o r es r t p o u -r c i g me h d f r f e -u —
g i J .Ju nlo o uainlP yi ,20 , r s[ ] o ra fC mp tt a h s s 0 6 d o c
2 7 2 :6 —9. 1 ( ) 3 4 3 2
u srcue r eeain[ ] o ra o n n tutrd gi gn rt d o J .J unl fXia
W U l n ,CHEN n Bu b ep c i g meh d b s d Li g o Bi. b l a k n t o a e
[ - YAN Xa fn , HL Y J L ) E GR ,e 91 G i eg AS E J , ( Ⅳ N UBJ t o 、
( 辑 编
荆树 蓉)
[ 秀博 士论 文摘 登] 优
金、 铂纳米结构形状控制合成及其生长机制研究
作者 : 生春 杨 导 师 :丁 秉钧
单 位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理 学 院
贵金 属及 其材 料 因具有 独特 的 物理 、 学性质 和重 要应 用 而在 国民经 济 、 化 国防建设 及社 会 发展 中起 着重 要作用, 既是 国防 建设 中的 战略物 资 , 又是社 会 可持 续发 展 的 关键 材 料. 贵金 属 纳 米 材料 因 纳米 结 构 固有 的 量子 尺 寸效应 、 面效应 和界 面效应 的有 效 叠加 , 表 无疑 会 使 这些 材料 的特 性发 生新 的 、 的飞跃 . 质 贵金 属 纳米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金纳米粒子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在生物医药、催化、传感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方法。

一、合成方法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化学还原法、溶剂热法、微乳法、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该方法中,通常使用还原剂如氢气、NaBH4等将金离子还原成金原子,形成金纳米粒子。

此外,溶剂热法则是将溶剂中的金离子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成金纳米粒子。

微乳法则是在水油两相微乳中还原金离子,形成均匀分散的金纳米粒子。

二、表征方法合成得到金纳米粒子后,需要对其进行表征以确定其形貌、尺寸、结构、表面性质等。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等。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观察金纳米粒子形貌和尺寸的重要工具,通过高分辨率的TEM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到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

扫描电子显微镜则可以用于观察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形貌。

X射线衍射可以确定金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而红外光谱则可用于表征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化学成分。

三、金纳米粒子的应用金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化学性能,在生物医药、催化、传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药领域,金纳米粒子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药物输送、生物探针等方面。

在催化领域,金纳米粒子可作为高效的催化剂,用于燃料电池、有机合成等反应中。

在传感领域,金纳米粒子可应用于光学传感、电化学传感等领域,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综上所述,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是研究金纳米材料的重要环节,通过合适的合成方法和表征手段,可以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金纳米粒子,为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Gold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science.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research in this area.One of the common methods for synthesizing gold nanoparticles is chemical reduction. In this method, a reducing agent such as hydrogen or NaBH4 is used to reduce gold ions to gold atoms, forming gold nanoparticles. Another method, solvent thermal synthesis, involves reducing gold ions in a solvent at high temperatures to produce gold nanoparticles. Microemulsion synthesis, on the other hand, involves reducing gold ions in a water-oil microemulsion to obtain uniformly dispersed gold nanoparticles.After synthesizing gold nanoparticles, it is necessary to characterize them to determine their morphology, size, structure, and surface properties. Common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includ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TEM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observing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gold nanoparticles, while SEM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gold nanoparticles. XRD can identify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gold nanoparticles, and IR spectroscopy can characteriz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nanoparticles.Gold nanoparticles possess excellent opt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biomedicine, catalysis, sensing, and other fields. In biomedicine, gold nanoparticles are used in tumor therapy, drug delivery, and bioimaging. In catalysis, gold nanoparticles serve as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fuel cells, organic synthesis, and other reactions. In sensing applications, gold nanoparticles are used in opt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due to their high sensitivity and fast response time.In conclusion,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nanomaterials. By employing appropriate synthesis methods an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researchers can obtain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fields.。

金属钌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

金属钌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

金属钌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黄涛;于明;刁香菊;刘汉范【摘要】以三氯化钌为前驱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 三缩四乙二醇(TEG)为溶剂和还原剂,在适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存在下,制备得到了稳定的金属钌纳米棒.产物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进行了表征.【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29)001【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钌;纳米棒;三缩四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者】黄涛;于明;刁香菊;刘汉范【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暨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暨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暨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暨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383金属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是当前倍受关注的热点之一[1-2].其催化性质与纳米粒子的大小、形状、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3-4].目前,有关纳米金属簇的尺寸控制合成基本得到了解决,但纳米金属簇的形貌控制合成仍是金属簇研究领域的挑战性难题.通过形貌控制可选择性地合成出四面体、立方体、二十面体、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盘以及三棱柱等形状的纳米金属粒子.迄今为止,不同形貌的A g、A u、Pt、Pd等金属纳米颗粒的控制合成已有较多报道[5-8].但有关金属钌纳米粒子的形貌控制合成报道则较少.钌是一类重要的催化剂,对于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以及芳香族化合物的选择性加氢等反应均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9].但是,相对于其它铂族金属纳米材料,Ru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对颗粒尺寸的控制上.由于Ru3+/Ru0的标准还原电势较高[10],因此,通过简单的加热回流RuC l3的醇-水溶液体系,难以得到高分子稳定的金属Ru胶体.Ku rihara[11]、M iyazak i[12]等采用多醇法制备得到了纳米Ru胶体,Chaud ret[13]等用氢气还原钌的有机配合物Ru(cod)(co t)制备得到了大小可控的海绵状Ru纳米颗粒,V iau[14]等用多醇还原RuC l3得到了粒径小分布均匀的Ru纳米颗粒自组装体.本课题组成员利用醇热还原法及微波多醇法等制备了一系列PV P-稳定的Ru纳米颗粒[15-16],Zhang等用正丙醇为溶剂合成得到PV P-稳定的梭形结构的Ru纳米颗粒[17].为进一步探索Ru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本文以水合三氯化钌为前驱体,以PV P为稳定剂,三缩四乙二醇(TEG)为溶剂及还原剂,在少量CTAB的存在下,制备得到棒状Ru纳米颗粒,初步探索了反应参数对Ru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RuC l3·x H 2O(Ru含量37%,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TEG(A cros公司);PV P(K30,平均分子量Mw=30 000)、CTAB(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DF-101B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L am bda B io 35型紫外-可见光谱仪;FE I Tecnai G 2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V GM u ltilab 2000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B rukerD 8型X-射线衍射仪.1.2 钌纳米棒的制备典型Ru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在50m 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RuC l3·x H 2O的TEG 溶液(20mm o l·L-1)1.0m L、PV P的TEG 溶液(200mm o l·L-1)2.0m L、CTAB 的TEG 溶液(200mm o l·L-1)0.1 m L,再加入适量TEG使反应液总体积为8m L.充分搅拌,得酒红色透明液体.170℃油浴加热搅拌24 h,溶液颜色由酒红至墨绿再至浅黄,最后得到棕黑色透明胶体溶液.所制得的Ru胶体溶液长时间放置无沉淀.通过改变CTAB的加入量可以得到不同的Ru纳米颗粒.Ru胶体溶液经丙酮处理,得Ru纳米颗粒沉淀,用乙醇重新分散后备用.1.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量TEM 测量在FE ITecnaiG20型电镜上进行,操作电压200 kV.将数滴Ru纳米颗粒的乙醇溶液滴在镀有碳膜的铜网上,室温自然晾干,置于透射电镜中观察.在放大的电镜照片上随机对200个粒子进行测量,计算得到颗粒的大小及平均粒径分布.1.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XPS测量在VGM u ltilab 2000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上进行,以单色M g Kα辐射激发,样品室真空度2×10-8 Pa,电子结合能以碳(C1s结合能=284.6 eV)为参照.1.5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将Ru纳米颗粒的乙醇溶液滴在洁净的玻片上,真空干燥成膜.XRD测量操作条件:Cu靶Kα射线,电压40 kV,电流50m A.1.6 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体系中,分别测定加热不同时间时反应混合物的UV-vis吸收光谱.测试样品均为稀释10倍的反应混合物.2 结果与讨论图1为CTAB的用量不同时合成得到的3种Ru纳米颗粒的TEM 照片,其中RuC l3的浓度均为2.5 mm o l·L-1,PV P浓度均为50mm o l·L-1.由图1a可见,当RuC l3/PV P摩尔比为1/20且没有CTAB存在时,可以得到棒状Ru纳米颗粒,纳米棒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6.7 nm和2.5 nm.但是,这些棒状颗粒与一些无定形颗粒团聚在一起,不能很好地分散开.不过,由于PV P的稳定作用,所得胶体溶液仍然稳定,长期放置无沉淀产生.当加入CTAB后且RuC l3/PV P/CTAB摩尔比为1/20/1时,得到的钌纳米棒分散性好,棒状颗粒的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7 nm 和3.1 nm,如图1b所示;当RuC l3/PV P/CTAB摩尔比为1/20/3时,则得到较小的近球形钌纳米颗粒,平均粒径(2.59±0.33)nm,相对标准偏差0.13,粒径分布较窄,如图1c.图1 钌纳米颗粒的TEM 照片Fig.1 TEM im ageso f ru thenium nanoparticles 摩尔比:(a)RuC l3/PV P为1/20,不含CTAB;(b)RuC l3/PV P/CTAB为1/20/1;(c)RuC l3/PV P/CTAB为1/20/3实验结果显示,PV P的用量对Ru纳米颗粒的形貌无明显影响,在不添加CTAB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长的Ru纳米棒,但伴随有大量的无定形颗粒的团聚;加入适量CTAB可以提高Ru纳米棒的分散性,但Ru纳米棒长度缩短;而过多的CTAB的存在则导致球形Ru纳米粒子的生成.由此可见,反应体系中CTAB对于Ru纳米颗粒的大小及分散起重要作用.CTAB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在金属表面选择性吸附形成双吸附层,影响颗粒生长历程,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粒子形貌控制合成中[9-10].在Ru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中,无CTAB存在时,产生的Ru原子在晶核表面较自由地沿着某一晶面生长,从而生成较长的棒状颗粒;当加入CTAB后,CTAB可能优先吸附在生长活跃的晶面,即棒的两端,使径向生长受阻,横向生长改善,结果得到了较短粗的Ru纳米棒.同时,由于CTAB的吸附,使颗粒表面带上正电荷,静电相互作用阻止了颗粒之间的团聚,因此,得到的Ru纳米颗粒能较好分散;当CTAB的用量过多时,由于其对整个金属颗粒表面的吸附程度过大,使得晶核的各向异性生长较困难,因此趋向于形成均一的球形小颗粒.图2为对应于图1b的Ru纳米棒的XRD谱图.在2θ为38.3°、44.0°和69.2°处的衍射峰分别对应于Ru的(100)、(101)和(110)晶面,与单质Ru的标准衍射谱一致(JCPDS卡片N o.006-0663),说明制备的Ru纳米棒为六方密堆积(hcp)结构.根据Scherrer方程,由(100)衍射峰计算得到Ru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6.7 nm,与TEM 观察结果一致.图2 Ru纳米颗粒的XRD谱图Fig.2 XRD pattern of ru then ium nano rods XPS测量可以获得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组成元素的价态信息.图3为上述Ru纳米棒(图1b)的XPS谱图. 结果显示Ru 3d5/2(图 3(1))、Ru 3p3/2和Ru 3p1/2(图3(2))的电子结合能分别为280.2,462.0,484.1 eV,与XPS标准图谱中的单质Ru一致[18],证实所制备的纳米棒是由零价态的Ru原子组成.图3 Ru纳米棒的XPS谱图Fig.3 XPS spectrogram s fo r ruthen ium nano rods图4 Ru纳米棒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的UV-V is光谱Fig.4 UV-vis abso rp tion spectra du ring the fo rm ation of ru then ium nano rods at differen t reaction stages图4为反应体系随时间变化的UV-V is吸收光谱.反应初始阶段于360~430 nm 有一宽的吸收带,对应于该体系中Ru3+离子特征吸收.随着反应的进行,该峰向高频移动并逐渐降低,同时溶液颜色也逐渐变为浅黄,意味着Ru3+离子因还原而逐渐减少;反应进行6 h后,基线明显上升,显示出现等离子散射,同时溶液颜色变为棕色,说明Ru纳米颗粒开始形成;随着反应时间继续延长,由于金属Ru纳米颗粒的进一步生成,纳米Ru胶体的等离子散射增强,基线进一步上升;反应24 h后,等离子散射峰不再抬升,得到棕黑色透明溶液,表明反应已完全,Ru3+离子已完全转化为钌单质,且形成稳定Ru胶体.3 结论以三氯化钌为前驱体,PV P为稳定剂,TEG为溶剂和还原剂,在适量CTAB存在下,170℃反应24 h,可以成功地合成出高分散的金属Ru纳米棒,RuC l3/PVP/CTAB最适宜摩尔比为1/20/1.反应体系中CTAB的用量对于Ru纳米颗粒的形貌及分散性起重要作用.所制备的Ru纳米棒为六方密堆积(hcp)结构.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Bnnem ann H,R ichardsR.N anoscop icm etalparticlessyn theticm ethods and po ten tial app lications[J].Eu r J Ino rg Chem,2001,10:2 455-2 480.[2] Roucoux A,Schu lz J,Patin H.Reduced transition m etal co llo ids:A novel fam ily o f reusab le catalysts[J].Chem Rev,2002,102(10):1 757-1 760.[3] N arayanan R,E l-SayedM A.Changing cataly tic activity du ring co llo idal p latinum nanocatalysis due to shape changes: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J].J Am ChemSoc,2004,126(23):7 194-7 195.[4] Bu rda C,Chen X,N arayanan R,etal.Chem istry and p roperties o f nanocrystals o f d ifferen t shapes[J].Chem Rev,2005,105:1 025-1 102.[5] Sun Y and X ia Y.Shape-con tro lled syn thesiso f go 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J]. Science,2002,298(5601):2 176-2 179.[6] W iley B,Sun Y,M ayers B,et al.Shape-con tro lled syn thesis ofm etal nanostructu res:The case o f silver[J].Chem Eu r J,2005,11:454-463.[7] Chen Y,He B,Huang T,et al.Con tro lled syn thesis o f palladium icosahed ra nanocrystals by reducing H 2PdC l4 w ith tetraethy lene g lyco l[J].Co llo ids and Su rfaces A:Physicochem Eng A spects,2009,348:145-150.[8] L ee H,Habas S E,Kw esk in S,et al.M o rpho logical con tro l o f cataly tically active p latinum nanocrystals[J].A ngew Chem In t Ed,2006,45:7 824-7 828.[9] L iuM,YuW,L iu H.Selective hyd rogenation o f och lo ronitrobenzene over po lym er-stabilized ru thenium co llo idal catalysts[J].JM o l CatalA:Chem,1999,138:295-303. [10] W eastR C.CRC Handbook of Chem istry and Physics[M].70th ed.Boca Raton:CRC Press,Inc,1989.[11] Ku rihara L K,Chow GM,Schoen P E.N anocrystalline m etallic pow ders and film s p roduced by the po lyo l m ethod[J].N anostruct M ater,1995,5:607-613.[12] M iyazak iA,Takeshita K,A ika K,et al.Fo rm ation of ru then ium co llo id in ethy lene g lyco l[J].Chem L ett,1998,4:361-362.[13] V idoniO,Philippo t K,Am iens C,et al.Novel,spongelike ru thenium particles o f con tro llab le size stabilized on ly by o rganic so lven ts[J].A ngew Chem In t Ed,1999,38(24):3 736-3 738.[14] V iau G,B rayner R,Pou l L,et al.Ru thenium nanoparticles: size, shape,and self-assem b lies[J].Chem M ater,2003,15:486-494.[15] Yan X,L iu H,L iew K Y.Size con tro lo f po lym erstabilized ru thenium nanoparticles by po lyo l reduction[J].JM ater Chem,2001,11:3 387-3 391.[16] YuW,L iuM,L iu H,et al.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and cataly tic p roperties o f po lym er-stab ilized ru thenium co llo ids[J].JCo llo id and In terface Sci,1998,208:439-444. [17] Zhang Y,Yu J,N iu H,et al.Syn thesis o f PV P-stabilized ru thenium co llo idsw ith low bo iling po in t alcoho ls[J].J Co llo id In terface Sci,2007,313:503-510.[18] W agner C W,R iggsW M,Davis L E,et al.Handbook of X-ray pho toelectron spectroscopy[M]. Eden Prairie:Perk in-E lm er Co rpo ration,1979.。

纳米材料的形貌调控与可控合成

纳米材料的形貌调控与可控合成

纳米材料的形貌调控与可控合成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尺度效应和表面效应,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

纳米材料在能源储存、传感器、催化剂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纳米材料在合成过程中晶相和形貌的控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纳米材料的形貌是指其外观的特征,如纳米颗粒的形状、尺寸和结构等。

形貌对于纳米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至关重要。

例如,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会影响其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从而影响其光学性能。

同时,纳米材料的形貌还与其晶体结构和晶面排列密切相关。

因此,实现对纳米材料形貌的调控对于深入了解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纳米材料形貌调控的研究,早期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

物理方法包括模板法、溶剂热反应和机械法等,通过外力作用或模板介导来控制纳米颗粒的形貌。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调控反应条件、添加表面活性剂或引入控制剂等方式,实现对纳米材料形貌的控制。

这些方法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形貌调控,但通常存在着反应条件复杂、控制不准确和后处理困难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和材料化学领域的进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通过纳米粒子的自组装来实现形貌调控的潜力。

自组装是指材料的分子或粒子通过相互作用力自发地组装成有序结构。

在纳米尺度下,通过调控粒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和亲疏水性等,可以实现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并从而实现对其形貌的可控合成。

这种自组装方法不仅能够简化合成步骤和条件,而且还能够实现高度一致和可重复性的形貌调控。

例如,通过控制纳米粒子表面的亲疏水性,可以实现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形成有序结构。

当表面修饰剂选择为亲水性时,纳米颗粒会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形成有序的纳米颗粒堆积体,例如纳米球簇。

而当选择为疏水性时,纳米颗粒则倾向于分散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结构。

通过调节亲疏水性的比例和浓度,可以实现对纳米颗粒形貌的调控。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形貌调控方法是通过控制溶液中各成分的浓度和沉淀速率,实现纳米材料形貌的调控。

花片状钌纳米颗粒的控制合成

花片状钌纳米颗粒的控制合成

2 h 后, 加入 C T AB 的 T E G溶液 ( 2 0 0 mmo l・I ) 0 . 1 mL, 继续 加热 4 h , 得 到棕 黑色透 明胶体溶 液 。冷 却后, 加入盐 酸 0 . 1 mL, 以 除 去 未 反应 的 Z n粉 。所
以水合三氯化钌为前驱体、 聚 乙烯吡咯烷酮( P V P ) 为
到花 片状 Ru纳 米 颗 粒 , 并探 讨 了 反应 条件 对其 形 貌
控制 的影 响 。
1 实 验
1 . 1 试 剂与 仪器
Ru C 1 ・ x H O( R u含 量 ≥ 3 7 9 , 6 ) , 贵研 铂 业 股 份 有限 公 司; TE G、 P VP( K3 0 ,平 均 分 子 量 M 一 3 0 0 o 0 ) , Ac r o s 公 司; C T AB 、 Z n粉 , 国药 集 团 上 海 化
目前进展 不大 。其 主要 原 因是 R u 。 / R u 。 的标 准还 原
学试剂 有限公 司。所有试 剂均 为分析纯 。 DF 一 1 0 1 B型集热 式恒温 加热磁 力搅 拌器 ; L a r n b d a
B i o 3 5型紫外 可 见吸 收 光谱 仪 ; F E I Te c n a i G2 0型透 射 电子显微 镜 ; B r u k e r D 8型 X 一 射线衍 射仪 。 1 . 2 花 片状钉 纳米 颗粒 的典型 制备方法
电势较高 , 通过 简单 地 加热 回流 R u C 1 。 的醇 一水 溶液 体系 , 难 以得 到 高 分子 稳 定 的金 属 R u胶 体 。迄 今 为 止, 有 关 Ru纳 米 颗 粒 的形 貌 控 制合 成 已得 到 的 主要 有 海 绵 状 Ru纳 米 颗 粒 _ l 引、 Ru纳 米 自组 装 体l I 、

铂 超细粉 液相还原

铂 超细粉 液相还原

铂超细粉液相还原铂超细粉是一种具有很高催化活性和表面积的铂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催化反应、电化学能源存储等领域。

而液相还原是一种制备金属纳米材料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铂超细粉的制备方法以及液相还原的原理和应用。

一、铂超细粉的制备方法铂超细粉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液相还原法。

液相还原法是通过在溶液中还原金属离子来制备纳米颗粒。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将铂盐(如氯铂酸钠)加入溶剂中,形成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

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如乙二醇或甲醇),触发还原反应。

在还原反应进行的同时,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溶剂的种类和浓度等),可以调控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通过离心、洗涤和干燥等步骤,得到铂超细粉。

二、液相还原的原理液相还原法是一种利用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

其中,还原剂的选择对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具有很大影响。

常用的还原剂有乙二醇、甲醇、柠檬酸等。

液相还原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还原剂的选择:不同的还原剂具有不同的还原能力,可以选择适合的还原剂来控制反应的进行。

2. 溶剂的选择:溶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反应速率和纳米颗粒的尺寸具有影响,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溶剂。

3. 温度和反应时间: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速率和纳米颗粒的尺寸也有影响,需要进行合理控制。

4.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调控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分散性,提高其稳定性。

三、液相还原的应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铂超细粉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表面积,广泛应用于催化反应和电化学能源存储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1. 催化剂:铂超细粉可以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加氢反应、氧化反应等催化反应中。

其高催化活性和表面积使得反应速率得以显著提高。

2. 电化学能源存储:铂超细粉可以用作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催化剂,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和电池性能。

3. 生物医学领域:铂超细粉还可以应用于生物传感器、药物传输和肿瘤治疗等领域,发挥其催化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优势。

铂系双金属PtM,M:Fe,Co,Ni纳米催化材料的化学可控合成及性能表征

铂系双金属PtM,M:Fe,Co,Ni纳米催化材料的化学可控合成及性能表征
for 2
into the chemically ordered fct structure after annealing in H2 at 800 oC
hours.We Can
obtain
a
multifunctional nanostructure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tching the sample in
particularly in the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has
stimula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s.Although Pt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various structures, it is too expensive for many applicat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highly susceptive to
and
biotechnology.Among various applications,their implementation as catalysts in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from methane,in automobile catalytic converters,and
(3)用同样的方法制各了NiPt合金并研究了它的燃料电池方面的潜在应用.
关键词:铂;铂钴;铂铁;铂镍;甲醇电氧化;甲酸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platinum
and its alloys

静置沉淀在纳米材料合成中对尺寸分布与形貌控制的影响研究

静置沉淀在纳米材料合成中对尺寸分布与形貌控制的影响研究

静置沉淀在纳米材料合成中对尺寸分布与形貌控制的影响研究尺寸分布和形貌控制是纳米材料合成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而静置沉淀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通过在溶液中静置沉淀来形成纳米材料。

静置沉淀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合成纳米材料。

它的原理是利用反应物在溶液中缓慢沉淀的过程来形成纳米粒子。

在这个过程中,尺寸分布和形貌控制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首先,静置沉淀对尺寸分布的影响需要被研究。

在静置沉淀中,沉淀速度是尺寸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沉淀速度太快,会导致粒子聚集形成大型颗粒,从而影响尺寸分布的均匀性。

因此,调节反应条件如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实现不同尺寸的纳米颗粒的合成。

其次,静置沉淀还对形貌控制有重要影响。

在沉淀过程中,由于溶液中反应物的浓度变化,纳米粒子的形态也会随之改变。

研究发现,控制沉淀速度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形貌。

当沉淀速度较快时,纳米颗粒通常呈现较规则的形状,如球形或立方形。

而当沉淀速度较慢时,纳米颗粒往往呈现不规则的形状,如纳米棒或纳米片。

在静置沉淀中还可以通过控制添加剂或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来进一步调控纳米材料的尺寸分布和形貌。

添加剂可以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梯度,在沉淀过程中引入额外的能量吸收或扩散,从而影响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

表面活性剂则可以调节溶液中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纳米颗粒的形态和大小。

此外,静置沉淀还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酸碱度或pH值来影响纳米材料的尺寸分布和形貌。

溶液的酸碱度可以改变反应物的溶解度和反应速率,从而影响纳米粒子的沉淀速率和尺寸分布。

在酸性条件下,纳米颗粒往往会较小而均匀。

而在碱性条件下,纳米颗粒往往较大而不规则。

综上所述,静置沉淀在纳米材料合成中对尺寸分布和形貌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调节反应条件、使用添加剂或表面活性剂以及控制溶液的酸碱度,可以实现纳米颗粒尺寸和形貌的精确控制。

这对于纳米材料的应用和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静置沉淀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

在静置沉淀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之间发生反应并沉淀形成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制备工艺的尺寸与形貌调控

纳米颗粒制备工艺的尺寸与形貌调控

纳米颗粒制备工艺的尺寸与形貌调控纳米颗粒是指其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颗粒,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磁学、热学和力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等领域。

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调控对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中如何实现尺寸和形貌的调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调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制备纳米颗粒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配比比例、溶剂选择等参数,可以控制反应过程中的核聚合速率和生成固相晶体的速率。

例如,溶液中的反应物浓度、溶液温度、反应物摩尔比、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可以影响合成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2.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溅射法、热蒸发法、激光燃烧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控制反应环境中的压力、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实现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的调控。

例如,溅射法中,溅射能量、气体氛围、靶材组分等可以影响合成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3.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生物体内的酶、核酸或细胞等生物体部分或整体作为模板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也被称为生物制备法。

由于生物体具有自组织和自组装的特点,利用生物法可以制备出尺寸和形貌可控的纳米颗粒。

例如,利用细胞自身的酶或蛋白质,可以在体外合成纳米颗粒,并通过表面修饰或组装获得特定尺寸和形貌的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调控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反应条件、反应物性质、溶剂特性、溶液浓度等。

在制备工艺中,需要通过实验和模拟方法,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系统优化。

同时,由于纳米颗粒尺寸和形貌对应用性能的重要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纳米颗粒的制备机理,深入了解不同调控方法的作用机制,从而指导实际应用中的尺寸和形貌调控。

总之,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调控是纳米科技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过化学合成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法等不同途径,可以实现纳米颗粒尺寸和形貌的调控。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与表征技术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与表征技术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与表征技术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光电性质,因此其合成方法和表征技术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着重讨论各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以及常用的表征技术。

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目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合成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热分解法、水热法、共沉淀法、气相沉积法等。

1.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金属溶胶转化为凝胶状态的方法。

首先,通过溶剂使金属盐溶解生成溶胶,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溶胶中的溶剂去除,得到凝胶。

最后,将凝胶烘干得到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可控性好、形态多样等特点。

2. 热分解法指的是将金属有机化合物加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金属醋酸盐、金属酮酸盐等。

通过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获得所需粒径的纳米颗粒。

3. 水热法是利用高温高压条件下水热合成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水热法通常使用金属盐和稳定剂等原料,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然后用冷却法或快速放压法停止反应。

这种方法能够合成出尺寸均一、晶体结构完整的纳米颗粒。

4. 共沉淀法是通过将金属盐与沉淀剂同时加入反应体系中,通过控制pH值等条件,使沉淀剂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物。

这种方法生产工艺简单,但是对控制粒径和尺寸分布较为困难。

5. 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将金属有机化合物气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该方法具有合成速度快、易于控制尺寸和形貌等优点。

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表征技术为了准确评价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性质和结构,需要利用有效的表征技术进行分析。

1. 透射电子显微术(TEM)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表征技术。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纳米颗粒形貌和晶体结构信息。

2. 扫描电子显微术(SEM)是通过扫描电子束探测样品表面的形貌和形貌,常用于观察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铂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
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Metal Platinum Nanoparticles
【摘要】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是金属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倍受关注的难题。

铂黑是化工领域重要的催化剂。

铂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优于铂黑,其性质与形貌、粒径和结构密切相关。

近年来,铂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所得到的多数铂纳米颗粒形貌不单一,大小不均匀。

为此,本论文采用多醇还原法制备形貌、粒径及二级结构可控的铂纳米颗粒,探索了不同反应条件对铂纳米颗粒形貌粒径的影响,并对纳米颗粒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采用晶种两步生长法制得具有链状二级结构的铂纳米颗粒。

以六水合氯铂酸为前驱体,以乙二醇和三缩四乙二醇为混合溶剂及还原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微波加热制备铂纳米晶种,然后在油浴中进一步生长成链状二级结构的铂纳米颗粒,并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对链状结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颗粒呈链状分布是由于PVP的支架剂功能。

采用微波辐照加热法,以六水合氯铂酸为前驱体,以乙二醇和三缩四乙二醇混合溶液为溶剂及还原剂,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协同稳定剂,在适量KOH存在下微波加热100秒,制备出“爆米花”状的铂纳米颗粒;
考察了反应参数对“爆米花”状的铂纳米颗粒控制合成的影响;以γ-Al2O3为载体,初步探讨了γ-Al2O3负载的“爆米花”状的铂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

以氯铂酸钾(K2PtCl6)作为前驱体,利用PVP和CTAB作为形貌控制剂,以乙二醇作为溶剂及还原剂,在一定量NaNO3存在下制备出分布较均匀的自组装铂纳米颗粒。

探讨了铂纳米颗粒自组装体的形成机理,认为PVP长链包围在CTAB的一端,形成链-球状软模板,将氯铂酸钾包围其中,当Pt(IV)被还原后因PVP链的桥联作用使得分散的铂纳米颗粒相互靠近,有序聚集成自组装体。

【Abstract】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metal nanoparticles in the field of metallic nanomaterials. Platinum black is an important catalyst for chemical industry. The catalytic property of platinum nanoparticles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platinum black, but its intrinsic properties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its siz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In recent yeas, though the 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platinum nanoparticles has made a much progress, few of uniform platinum 。

【关键词】铂;纳米颗粒;形貌;微波;自组装体;乙二醇;三缩四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透射电子显微镜;
【Key words】Platinum;Nanoparticles;Morphology;Microwave;Self-assembly;Ethylene glycol;Teraethylene glycol;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Polyvinylpyrrolidone;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网络出版投稿人】中南民族大学【网络出版年期】2011年S2期
【DOI】CNKI:CDMD:2.2009.2267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