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
现代人格心理学
现代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格的概念人格心理学以人格为研究对象,以人格的结构、发展和测量等为主要研究领域。
“人格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一、人格的多种定义1、总和式定义始于古罗马时代,他们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
比如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性的各方面,普林斯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和。
这种定义有助确定人格的外延,探讨人格应该包括的特性,有一定启发作用。
这种定义是肤浅的人格特质并不是简单的总和,而是有机的整合。
2、整合式定义强调人格各种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人格的各种属性只是构成整个人格的元素,人格由这些元素组成。
比如卡米查尔认为人格室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麦克柯迪认为人格是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个人特有倾向的整合。
3、层次性定义把人格的各种属性看做是又组织的,并安一定层次结构排列,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统一性。
比如詹姆斯把自我分为四个内在统一的层次:第一层室物质自我,包括人的身体、财产和朋友等;第二层是社会自我,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第三层是精神自我,它的功能室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尽可能排除人格各部分的不协调;第四层是纯粹自我,即对自己进行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独特适应方式。
比如肯卜夫把人格定义为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这种定义着重于人格的功能,没有指出人格的内在特性和本质。
5、区别性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
比如思科恩认为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有组织的系统,起作用的整体或同一体。
上述定义虽指出了人格的某些特征,但是不全面。
奥尔波特指出人格室人体内部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二、当代大百科全书和主要教科书中人格定义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的定义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的有机结合。
心里咨询师考试教材--补充教材(冲刺课)
心理咨询师(补充教材)冲刺课补充教材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咨询概论第三章心理咨询专业伦理第四章心理评估概论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第二章第一节什么是人格第三章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第四章第三节新精神分析流派第五章第四节特质理论流派第六章第五节生物学流派第七章第六节人本主义流派第八章第七节人格认知流派第九章第八节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第一节什么是人格人格: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形成的典型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的特征。
有结构、动力、特征的系统。
显示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典型性、差异性和统合性。
要点一人格的特性:独特性:一个人典型的行为和特征——典型性&差异性稳定性: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形成的稳定性&表达的稳定性统合性: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多元&匹配&统合功能性:生活轨迹、生活方式、命运——外显&环境&自我约束判断题:人格的特性,包括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差异性。
答:错人格的特性,包括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一、人格结构意识的三层次理论潜意识——深藏内心的、无法直接触及的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前,能够进入意识层面的意识——心理最表层,能够清楚觉知到的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一、人格结构三我结构本我——享受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二、人格动力1、心理能量:人的心理过程需要能量(心理能量)驱动才能不断的进行下去。
等量原则、平衡原则2、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指向生长,具有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死本能:将死亡的欲望转向其他客体而非自身的攻击性驱力。
对立统一,互相整合,互相替代。
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三、人格发展阶段生存任务身体心理主题口唇期(0~0.15岁)断奶口唇信任肛门期(1.5~3岁)大小便肛门自我控制性器官期(3~6岁)认识男女差异性器官性别认同潜伏期(6~12岁)生活适应无防御方式两性期(12岁以后)异性交往生殖器亲密关系要点二防御机制——自我保护自身的方式:压抑——职场中受委屈,依然笑脸相迎否认——你怎么了?没事!反向形成——越喜欢,越欺负投射——爱屋及乌合理化——多谢前任不娶之恩退行——我不要,就不要嘛!转移——踢猫效应升华——情绪低落,创意无限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五、人格适应压抑:是指将意识中的令人不安的事物从意识层面移除,这是最基本和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防御机制,用于保护自己免于危险。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一、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一)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
这种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的动机。
正是动机的作用,才使得个体产生行为,促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并不断调节行为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方向,使个体在行为中达到预定的目标。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人有生理的需要,也有社会的需要;人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对人的需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并决定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二)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思维。
言语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于感觉与知觉。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人们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能贮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这就是记忆.人不公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提示事物的本质联系的内在规律,这就是思维,人们还能利用语言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表明、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这就是言语活动。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人格心理学概论
一、人格是什么?
(一)词语来源
“人格” 术语是现代从英语中引入
Personality ← Persona = 面具
面具指向人格的两层意思
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 行为,表现在外给人印象的特点 即公开的自我
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 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请用三个词来描述你身边 同学的人格特点。
9刀,导致顾某当场倒地昏迷。
据了解,汪某父母供他到日本留学, 每年开销三十四万元,而他却选择以如此
方式对待母亲。
社会文化因素
一
( 留
段 “
日 学 生
苦
引 起
旅
的 思”Biblioteka 考 )赶不走的孤独压力 挡不住的文化差异
日本的古川竹二根据血液类型来划分人格类型:
①A型血: 富情感、冷静;多焦虑、消极保守、疑心重、 乏决断、易灰心丧气
②B型血: 善交际、喜活动、积极进取、口才好;轻佻、 轻诺、寡信;
③O型血: 意志坚强、胆大、自信心强;好胜、不愿受人 支配;
④AB型血: A、B型的混合,常外表为B型而内在为A型。
人格 类型
“悲剧在大学,根源在幼教!大学生校园 案件频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李辉)
美国的埃里克森提出过早期人格发展 的理论,强调学前教育在人格发展中的 重要地位。
赴日留学生刺母案
2011年4月1日晚,在浦东国际机场到 达大厅,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男子汪某 到达不久,就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 焦点是关于学费。当时,汪某从托运的行 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
海伦·帕尔默的九型人格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 独特性和共同性 稳定性和可塑性 社会性和生物性 整体性(案例)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一词原于两个希腊词——灵魂的(phyche)、学问的(logos),原意为“灵魂之学”。
公元前5-6世纪人们已经开始了对自己精神活动进行各种探索与论述,不过在很长时间内都仅限于哲学范畴,由哲学家或医学家们运用哲学的思辩方法进行的,并未形成独立的体系。
随着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物理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巨大进展,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100余年的历史。
(心理学界公认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心理学史的一个新纪元)可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正如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只有一段短促的历史。
”(心理其实是意识的一部分,但它是低层次的意识,它是哲学的分支,哲学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正确十分重要,心理问题也是如此。
)人的任何活动都有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又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为了研究方便,心理学家将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不断充实与完善的活动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心理学家把心理过程又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人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总要不断地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这种认识活动最初是要依赖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口尝等方法获得对某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认识,这就是感觉。
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对事物上匙属性加以分析、综合,便形成知觉,从而对事物常识了较完整的认识。
感觉、知觉是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也是人们行为定向的前提。
人们把感知过的事物储存起来,需用时再予以提取,这就是记忆。
记忆是人类一切智慧的基础和仓库,是整个心理活动的重要条件。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
三、郑雪的人格定义: 郑雪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
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 式。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 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 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 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相对稳定的; 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相对稳定的; 这种心理行为模式相对稳定的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 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而形成起来的。 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而形成起来的。
LOGO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普罗太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 普罗太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人的本性就是理性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灵魂蜡版说 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人本性是中性, 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人本性是中性,可为善为恶 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 性善 基督教神学:原罪说, 基督教神学:原罪说,性恶
LOGO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5)、区别式定义:代表人:斯科恩(M.Schoen) )、区别式定义:代表人:斯科恩(M.Schoen) 区别式定义 认为人格就是习惯倾向和情操的有组织的系统, 认为人格就是习惯倾向和情操的有组织的系统,是起作用 的整体或统一体, 的整体或统一体,而那些习惯倾向和情操的区别一群人中 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 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 优点:突出了人格的独特性,体现了人格的个别差异性; 优点:突出了人格的独特性,体现了人格的个别差异性; 缺点:忽视了对人的整体机能的研究。 缺点:忽视了对人的整体机能的研究。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概论ppt课件
三、活跃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从20世纪30年代以社会精神分析学派人格 理论的产生和人格测量的兴起为标志,直到20 世纪50年代被称为人格研究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如下: 1.发展速度快 2.研究范围广 3.理论纷争激烈 四、平稳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受系统科学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后,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开始进入平稳阶段,学派间 的纷争趋于缓和。 这一时期的特点表现为: 1.人格研究的综合化趋势 2.强调自我研究 3.当前人格研究的几大趋势: A. 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B.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C. 人格认知理论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人格心理学思想 (一)人性论与人格心理学 (二)人格心理学思想 1、儒家人格心理学思想 2、道家人格心理学思想 3、佛家人格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一、孕育期(公元前5世纪——19世纪中期) 1.关于人性的善恶问题 性善论:苏格拉底、柏拉图、卢梭 性恶论:奥古斯丁、霍布斯 白板说:亚里士多德 2.关于人格结构 柏拉图:理性、意志、欲望三因素合成说 亚里士多德:营养的灵魂、 感觉的灵魂、 理性 的灵魂
教学课题: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起源、 历史,研究方法;理解人格的概念、对象,掌握 人格理论模式及其要点。 教学材料: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2007第二版, 张海钟主编《人性人格人生—现当代心理学视野 的理论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教学难点:人格心理学起源、历史 教学重点:人格理论模式 教学形式和方法:采用班级上课制下的师生互动、 讲解讲演、相互问答、自学讨论等形式方法。 教学时间和安排:共计安排5学时,每学时一节。 第一节讲解讲演人格心理学对象任务;第二节讲 解讲演中国人格心理学;相互问答西方人格心理 学历史;第三节讲解讲演人格心理学理论;第四 节五节师生互动人格心理学方法并简单介绍老师 看法。
郑雪《人格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5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一、概念题1.人格答: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1)整体性。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一个真实的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独特性。
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差异。
(3)稳定性。
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
人格既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又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4)社会性。
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但人特有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
2.人格心理学答: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一种以现实的人为研究对象,对个人的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进行探求、描述和解释,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做出整体性解释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人格理论、人格研究、人格评鉴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人格结构,探讨稳定的个体差异由哪些心理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以何种方式加以组织;(3)人格动力,探讨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力量;(4)人格发展,探讨人格的发展及其阶段性等;(5)人格适应,探讨适应的本质以及如何改变异常行为等。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论。
(2)特质论。
(3)类型论。
(4)学习论。
(5)现象学取向。
3.人性论答:人性论即关于人的本性是什么的理论。
人性是善的,是恶的,还是中性的?这一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相当复杂。
从古到今,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第3章 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
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1.1 复习笔记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人格的含义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二)其它学科的人格定义1.基督教用人格来表示上帝三位一体的神性;2.西方哲学波伊悉阿斯认为人格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3.伦理学家把人的崇高价值当做人格的核心;4.古代《罗马民法法典》认为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当代的法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活的人类生物,包括他的一切”;5.社会学家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主观方面”、社会传统、风俗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主观化。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1.罗列式的定义如普林斯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如,华伦和卡尔启尔把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3.层次性定义麦独孤、海德与布朗德等不少心理学家对人格也采用层次式的定义,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
例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成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倾向于把人格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的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例如,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具体解释为: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格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4.人格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人格心理学定义——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古罗马著名学者西塞罗.对于人格的概念: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即: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相对稳定的;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而形成起来的。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
《黄帝内经》五种气质类型(填空)柏拉图:“灵魂不死”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即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性与协调、“理想国”;(填空)★亚里士多德:反对“灵魂不死”观、“灵魂”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蜡板”与反映论、人性无善恶、“中庸之道”与“实践智慧”;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四种气质多血质:开朗,对刺激迅速强烈,不深入持久。
无忧无虑,有良好希望,对事情开始很重视,但比较快忘记。
真诚许诺,但并不信守诺言。
忧郁质:比较平静,他们对刺激的反应不太显著,他们对自己有关的事物也都非常重视,并注意力放在事物的困难方面。
他们深思熟虑,不轻易许诺。
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是热血的。
他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爆发性;行动迅猛,但不持久;易发怒,但不记仇;爱面子,喜欢排场;喜欢但仍领导职务,而不愿意做具体工作。
黏液质:冷血。
不易冲动,具有正常理性;情绪反应迟缓,但持久。
行事比较保守与刻板。
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6点):1.精确性;2.可检验性;3.概括能力;4.简洁性;5.逻辑一致性;6.有用性。
吉尔和齐格勒提出的9对基本问题和基本设想及其解说:①自由意志-决定论.②理性-非理性.③整体说-原素说.④素质论-环境论.⑤主观性-客观性.⑥前动性-反应性.⑦稳态-异态.⑧可知性-不可知性.⑨可改变-不可改变临床研究:亦称为个案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人格第一单元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课件
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第2页,共75页。
人格的特性
▪ 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
▪毛泽东、周恩来、基辛格、周笔畅、T. Hanks
▪ 整体性: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一个整体,否则“人格分裂”
• 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 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 气质无好坏之分。 •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第6页,共75页。
(2)性格
• 性格(character)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 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 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 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态度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
第10页,共75页。
• 本我(id) – 位于底层。
– 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心理需要。
– 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Freud称其为libido。 – 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和混乱无序的。
– 遵循快乐原则。
• 自我(ego)
– 位于中间层。
– 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 – 其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调节本我,一方面受制
第16页,共75页。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
(操作方式5×操作内容4×操作产品6)
第17页,共75页。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高和低,正态分布) ▪ 能力类型的差异(个人的特长)
▪ 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早慧和大器晚成)
第18页,共75页。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一、基本概念人格(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意指面具、脸谱。
含义见下。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基本问题1、“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人格的性质:第一、整体性(形诸于外,蕴蓄其中。
)第二、独特性第三、稳定性(人格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贯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
我们相信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人格都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第四、生物性与社会性(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
)3、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
1937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4、人格理论体系及代表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1900年,弗洛依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新精神分析(霍妮,埃里克森,弗洛姆)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行为学习论(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社会学习论(罗特和班杜拉)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马斯洛、罗杰斯)认知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凯利)5、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方法:投射测验、自陈测验、行为评定)6、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唯一从整体层面上研究人的心理、探讨人性的科学。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基本概念临床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相关研究: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实验研究: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作出因果性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质流派: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个体差异。 生物学流派:认为有稳定的攻击行为方式,原因包 括:遗传素质和进化论的解释,另外一些研究者认 为还有激素的作用。 人本主义流派:攻击性行为有外界环境引起。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攻击性行为通过学习获 得。
2、抑郁
抑郁是什么造成的? 从不同的人格流派出发,你可以把抑郁解释成转向内心的愤 怒,一种稳定特质,一种天生倾向,低自尊,缺乏强化物, 或消极的思想。 物质理论家重在查明哪些人容易抑郁。研究人员发现,一个 人目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他将来的情绪,包括抑郁状态 的很好的指标。 人本主义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用自尊来解释抑郁。就是说,经 常为抑郁所困扰的人,是那些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 人。 行为主义者认为,抑郁是由于生活缺乏积极强化物所致。也 就是说,你觉得没有意思,不想干事,是因为你没有看到生 活中有什么值得干的事情。
(6)认知论
(7)生物学论 (8)交互作用论
第二阶段:综合化趋势
第一:专题化趋势: 第二:小型化趋势 第三、认知研究大行其道 第四、重视文化因素:说德国人冷静、日本人勤奋、法国人热情就是指的
民族性而言。每一文化都试图塑造它所崇尚的人格特征。每一文化为了使自 己延续和发展起来,都崇尚它所需要的人格特征。巴里等人(Barry & Bacon,1959)的研究表明,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以渔猎为生, 需要坚定、独立、敢于冒险的性格。他们以仁慈宽大的方式管教孩子冰鼓励 他们个性化,以培养出成人所具备的人格特征。
听听悦耳动听的音乐,看看美丽的图画,观赏优美的景色, 这些对于幼小的生命肯定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希望每一个 母亲为了孩子的发育成长,保持一份好心情,为胎儿营造 一个健康良好的精神环境。
第四节、人格心理学方法
三、主要研究途径:
(一)、临床研究
1、定义:临床研究,是通过记录被试当前的情况,过去的
经历来描述(大量真实的表现)。 2、优缺点: 局限:结论不能够推广,难以确定因果关系,主试的主观 影响比较大; 3、举例:如弗洛依德、罗杰斯、剀利等对人格的研究。
一、充满自信的占28%。幼童时候他们活泼勇敢、充满自
信,成年以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望较强……还 是属于自信心较强的。 二、良好适应的占40%。幼童时候他们自信又随和,成年 以后他们冷静、沉着、较能适应环境、不容易心烦意乱…… 依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 三、沉默寡言的占8%。幼童时候他们不活泼、不善言谈、
性格内向,成年以后他们要比一股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
情、不思影响别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今天基本上还是沉默寡言。
四、自我约束的占14%。幼童时候他们就表现出有一定
的自制能力,成年以后他们谨慎守纪……还是表现出较好
的自我约束能力。 五、坐立不安的占10%。幼童时候他们好动、注意力分
洁性、逻辑一致性、有用性等来评价。
威廉.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其含义是:只 承认一个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具体存在的空洞 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和废话,应当一律取消。
奥卡姆剃刀的出发点就是:大自然不做任何多余的事。如
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
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 单的解释往往比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 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 是正确的。一句话:把烦琐累赘一刀砍掉,让事情保持简
特质有多少种?
特质之间的关系?
特质的根源?
特质在个体的经历、行为 和生活事件中的因果关系。
机制 心理机制——人格的过程
决策规则
输入
输出
个体内部的
个体内部 ——人格存在于个体之内,且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具 有一定的稳定性。
组织性和相对持久性
有组织——机制和特质以协调方式彼此联系。 持久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孕妇的一切心理状态对胎儿的人格都会产生影响,譬如妈
妈在怀孕时性情温和少发脾气,将来孩子的性情就会好一
些。妈妈如果喜欢文学、绘画和音乐,这个孩子的艺术天 赋可能就比较高。母亲在孕期一心为善,日后孩子的个性 也较方正。 所以,怀孕期间的母亲应尽量消除恐惧、愤怒、焦虑
不安的情绪,多接受一些新鲜的、令人愉快的刺激。如多
单!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人格理论的9个基本问题及其基本设想:自由意 志-决定论。理性-非理性。整体说-原素说。素 质论-环境论。主观性-客观性。前动性-反应性。 稳态-异态。可知性-不可知性。可改变-不可改
变。构成两极连续体。
遗传影响
生物学派 特质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 认知
1、定义: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
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因变 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的结论的方法。 2、优缺点: 3、举例:成败环境对大学生自信的影响研究
如斯金纳、班杜拉等对人格的研究。
(四)、观察法 1、定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等进行观察, 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直接观察,录音,录像 观察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超越常识的分析能力; 若主试客观上不是那么熟练,可以从主观上设立一些有目的的观察指
散、还有些消极行为,成年以后他们与其他人相比更容易
对平常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烦恼和愤怒……仍然不 脱坐立不安的影子。 幼童时候——成年以后……这1000人在个性特征方面 表现出惊人的相仿、相近、相似。这就告诉我们“三岁看 八十”还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科学道理的。
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除古典精神分析之外,五大人格 理论体系形成 (1)精神分析理论(最主要的理论) 认为人的无意识对其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决定作用。 (2)新精神分析:认为社会文化的作用更大。、 (3)特质理论(核心理论之一) (4)行为主义和学习理论 (5) 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
少女杜拉的故事
一、绪论
我绝不会犹疑与人,甚至是与女孩子谈论这问题
在这本病历中,性的问题将被公开而坦白地讨论,性器官与 性功能有
适当的、科学的名称。
二、临床现象 一个鄙视自己母亲的怪脾气的少女 通常的性的吸引力使父亲和女儿站在一边,而母亲和儿子站 在另一边 。
(二)、相关研究法
1、定义: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
特性领域
生物学领域
心理动力领域
认知|经验领域
社会与文化领域
调适领域
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三岁看小,五岁看老““三岁看八十”是咱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 句老话。意思是说,从三四岁的幼童身上可看到他成年以后乃至一辈 子的一些状况特别是个性方面的一些状况。 十分有意思的是“三岁看八十”这句咱中国流传已久的老话让远 在大洋彼岸英国的一些精神病学专家颇感兴趣,他们为此还正儿八经 地展开了专题调查研究。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院卡斯 比教授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专家们一起对1000名3岁儿童 进行面试……
人格心理学 ——人性的科学探索
主讲人:刘曦
击昆 明 恐 怖 袭
人们的表现如何?
人格的词源分析
Personality,persona,面具,脸谱。
(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
(2 )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 (3 )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 (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你侮辱了我的人格,还侮辱我的 智商《疯狂的石头》)
环境影响
无意识 决定因素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 生物学 人本主义 特质 认知
意识决定
决定论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 精神分析
特质 认知 生物学 人本主义
自由意识
第四节、人格心理学方法
一、一般方法论原则
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结合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 元素分析和整体综合 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
伦理性原则
二、人格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观察与描述 第二阶段:理论与假设 第三阶段:检验 举例?
你惊喜地关注着宝宝在你腹中的“一举一动”吗?你热切
地期盼着宝宝的诞生吗?科学研究的结果证明,孕妇的情
绪变化直接影响着胎教的质量。美国俄亥俄州的费斯研究 所曾对百余位孕妇做了一项胎教实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母亲的情绪言行直接影响胎儿的性格和智慧。譬如当母亲 产生愤怒或恐惧的情绪时,她身体将分泌许多“副肾素” 与“乙酸胆碱”这两种化合物能注入胎儿的血液中,刺激 胎儿神经系统,对于胎儿的人格颇有影响。
义的。 操控:个体有意地去影响他人。
适应
适应 ——人格的核心涉及适应功能。
环境
物理环境——形成挑战。
社会环境——适应带来挑战。
人格分析的三种水平 与其他所有人相似(人类的本性水平)普遍 与某些人相似(个体和群体差异水平)特殊 与任何人都不相似(个体独特性水平)唯一
人格领域 大部分人格理论——人类本性水平 大多数实证研究——个体和群体差异
2003年,也就是23年之后,这些当年3岁幼童今天
都已是26岁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了,卡斯比等精神病学的
救授专家们再次对他们进行了面谈测试,并且还访问调查 了这些人的朋友和亲戚……近日,卡斯比等科学家们对两 次调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划分归类,向世人公布了 他们的科研成果。
这1000名被调查对象分成5个类型,大体状况如下:
个人主观性,模糊性和特殊性,目的是使用,解决问题
科学理论:偏重人内在心理特征,认识水平较深入,客观 性、确定性、普遍性,目的是追求客观的知识或真理 两者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模型,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深入
范型与人格流派 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 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几种范型: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以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