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形图(第一课时)d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PPT课件(初中科学)42张)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PPT课件(初中科学)42张)](https://img.taocdn.com/s3/m/15628f9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3.png)
地形的变化只受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吗?
在雄伟的喜马 拉雅山脉东段有 世界上最大的峡 谷——雅鲁藏布 大峡谷,你知道 它是怎样形成的 吗?
小结:地表的形态在不断的变化,既受地球内力的影响,也 受外力作用的影响。
青藏高原不断的抬升和流水的冲刷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有哪些?
平原
特点: 海拔200m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
高原
特点: 海拔较高,顶面较大,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小)。
山地
特点: 海拔较高,地面特点:有高有低,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不大
(100m以下),地表起伏和坡度都较小。
盆地
特点: 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
连连看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海拔200米以下,地表平坦,起伏不大。 海拔较高,坡度较陡,起伏较大。 相对高度100米以下,起伏较小,坡缓顶圆。 周围为山脉环绕,中部相对较低。 海拔500米以上,起伏不大。
等高线地形图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
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把高度相 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这样 的线条叫等高线。
ZJ七(上) 教学课件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地形
地形的类型
平原
盆地
山地
高原
丘陵
丘陵
五种基本的地形
山
地
丘陵
盆地
高原
平原
如何来描述地形的特点呢?
海拔: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绝对高度)
A
B
海拔: 500m
海拔: 300m
相对高度:一点比另一点高出的距离 相对高度越大,地面起伏越大。
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森森)
![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森森)](https://img.taocdn.com/s3/m/16ab5498e45c3b3566ec8b92.png)
【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地形和山脉》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地形和山脉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主要教学内容是中国地形特点、主要的地形区及主要山脉的分布,本课是学生进入中国自热地理学习的起点,它既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所必需的准备知识。
本节从中国的地形特点开始,再由主要的地形区分布讲到主要的山脉,知识内容繁多且联系紧密,特别是涉及到需记忆的地名及其空间分布较多,因此,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教学难度却较大。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表现欲不高。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世界地形和各种地形的特点以及中国的行政区划,只要结合地形图和景观图,学生就能通过读图、析图就能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和主要特点,而本课教学上的重难点正好是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和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读图分析,从而掌握这一知识。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理解地形、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⑵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⑶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⑷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分析地图以及小组讨论、竞赛,认识中国主要地形区和山脉的分布及其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4、教学重点难点⑴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⑵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二、教案设计思路这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积极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新课标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客观状况,确定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地理图象为载体,创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和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图象中发现和分析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掌握我国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这一教学重难点,并为今后中国地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1《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26张PPT课件
![2.1《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26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284210852458fb760b565e.png)
地形类型多样
东北平原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海拔大多在 200米以下,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中 部为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平原。平原中黑土面积广大,有些低地 常年积水,成为沼泽。
地形类型多样
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大别山以北,太行山以东,东临渤海、 黄海。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米以下,主要由黄河、海河、 淮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
地形类型多样
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地形类型多样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地形类型多样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 祁连 山 小兴安岭
地形类型多样
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 六盘山 横断山
弧形山脉
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开发 有利条件: 可发展 林业、 牧业、旅游业、采矿业
不利条件: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
课堂总结
类型多样
我 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
国
地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四大高原
形
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地形类型多样
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长江中下游呈带状分布,由长江及其支流冲 积而成,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平原以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 稠密、水田连片为特色,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地形类型多样
主要丘陵
中国的丘陵很 多,特别是在东部 地区分布相当广泛, 自北向南主要有辽 东丘陵、山东丘陵 和东南丘陵等。
多山的国家
主要丘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6bf38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e.png)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程引入: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秀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脚印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丽,也给读者以奇特的心灵震撼。
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
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宠爱,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
结构解析:首先请大家明确,组成自然环境有很多自然要素,类比一下,组成我们的班集体的要素有同学和老师,那请同学们思考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都有哪些呢?对,有前面提到的山山水水,请同学们看这张自然环境的示意图,从地理的角度讲就是有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生物、土壤等。
简称“地、气、水、生、土”,那再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自然要素间的关系如何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由此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本章主要学习前三个要素。
了解我国地形、气候、河湖的主要特点,简洁分析它们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体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承转过渡:好,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节,了解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1)教案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1)教案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69c52b33d4b14e842468df.png)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中国的主要山脉走向及分布。
2.了解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3.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形图,记住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 学会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类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山川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理解我国各种地形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确立万物相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1.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2.多种多样的地形及主要地形区的记忆。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地形特点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要点是“地形复杂多样”。
学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形图,知道我国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各种地形齐全。
通过山脉分布图,明确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
综合景观图,了解四大高原各自的特点,在地形图上找出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结合实例及景观图理解多样的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案、中国地形图、各主要地形区的一些景观图片、各地的一些民俗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学导达标学习任务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主要山脉及走向教师:从图2.4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判断。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学生活动二:1.读图:读2.6图,分组读出我国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走向山脉:________________东北—西南走向________________西北—东南走_________________2.填图:在下面图中分别填出我国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地形和地形图(PPT课件(初中科学)39张)
![地形和地形图(PPT课件(初中科学)39张)](https://img.taocdn.com/s3/m/aa1ee8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b.png)
探究学习
你知道你所在故乡是 什么地形?你出去游 玩看到过哪些地形?
山地
相对高度大,坡陡顶尖,连绵起伏,海拔在500米以上。
高原
高原:海拔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面积较大,起伏小。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地表起伏小,坡度平缓。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宽广,起伏较小的地区, 一般相对高度小于50米。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情景导入
地球的陆地表面形态各异,
高原
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平坦、
平原
有的峻峭、有的一望无际、
有的峰峦叠障……。我们把
它们统称为地形。
山地
盆地
丘陵
新课学习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种差别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 来表示。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C.山地
D.盆地
2.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D )
A.鞍部 B.峭壁 C.山脊 D.山谷
3.石灰岩地区形成溶洞的原因是( B )
A.火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风力的作用
D.地震
4.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
B.流水
C.火山
C)
D.冰川
盆地
四周为山脉、高原环绕的中部相对低陷地区。 海拔四周高,中间低。
小结
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山地
海拔
高500米 以上
相对高度 大
高原 高500米 以上
小
丘陵
平原
较低200米 很低200米 或以上 以下
《地形和地形图》PPT课件下载
![《地形和地形图》PPT课件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8ae167d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9.png)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盆地、深谷、高原等
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B
[解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该地中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大四周小,同时最高处海拔高于500米,为山地
×
B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
C
×
D
×
方法点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陆地地形类型的方法
等高线呈闭合状态
若数值中心大、四周小
山地
若数值中心小、四周大
盆地
等高线稀疏
(1) 图中最高峰海拔_______米,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
680
120
(2) ②③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
(3) ①处部位的名称是________。
山谷
[解析]
方法点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和山脊的判读方法(1)看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
2.基本地形类型(含教材第114页读图答案)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
地表起伏状况
平原
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地表起伏小
高原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顶面平坦宽广,边缘陡峭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典例5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 题。
(1) 正在该区域进行地理野外实习的大学生,准备在图示区域宿营。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fbacce2e3f5727a4e96255.png)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技能目标: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2、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2、等高线形态和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世界地形图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教学新课: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师:多媒体演示:课本P24图1.34“地面高度的计算”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导读:没错,大家请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 1、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人教版八上《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上《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9457174afe04a1b171ded1.png)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概括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章所学习的有关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
2、过渡: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感受祖国河川的壮美吧!二、讲授新课板书:地形和地势(一)地形类型特点1、初一时同学们学习了基本地形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主要有哪些?共有多少种?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
2、对于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呢?我要来测试一下大家。
活动:看图片识地形。
首先请同学们看景观图片,识别一下其中展示的分别是哪种地形类型。
分别是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3、明确地形类型和地形区的区别。
地形类型指的是地形的种类;地形区是某种地形类型的具体区域。
练习巩固:连线题左边一列是不同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区的名称,请同学们选择序号,然后再填入右边相应概念的框子里。
那么属于地形类型的有哪些呢?A平原、D高原、E盆地,它们是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中的三个,而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就属于具体的地形区了。
《地形和地形图》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685461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0.png)
海拔:500米以上 顶面平坦宽广,地势起伏小
丘陵
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
海拔:200~500米之间 相对高度:100米以下 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
图例
北京
首 都
天津
省级行政中心
未定
国 界 省、自治区 直辖市界
:1 48 000 000
东南丘陵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南1:9海6 诸000岛
000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七节 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
-.
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ppt模板: . /moban/
ppt素材: . /sucai/
ppt背景: . /beijing/
ppt图表: . /tubiao/
历史课件: . /kejian/lishi/
c
山非常多,平原较少
七山一水二分田
海拔多高才 称之为山?
按形态将地形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说一说对应 的地形类型
山地
相对高度
0.9m 1m
海拔:500米以上 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坡陡顶尖,连绵起伏
海拔
1.9m
高原
世界屋脊
分布在大河两岸
东华长北江平中原下游平原
濒临海洋的地区
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
四周高,中间低平
西伯利亚盆地
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海拔
山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课件40张)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课件40张)](https://img.taocdn.com/s3/m/6116ee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1.png)
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 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平原和三角洲
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 冰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
26
思考与讨论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思考与讨论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使地面起伏大。 2.外力作用:外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38
课后检测
• 7.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的是( )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 8.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
39
课后检测
• 9.读“世界板块构造散布图”和“世界火山地震散布图”,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 解释下列现象。
(1)印度尼西是个著名的“火山国” (2)日本是个著名的地震国 (3)红海面积不断扩张
,如果
在此处形成小河,则小河的流向是从
流
向
。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合适在 处。
35
NO.9 课后检测
36
课后检测
• 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解答题2分一问,限时10分钟, 共计26分。
• 1.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根据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岸大陆轮 廓的可拼合性,提出了____________ 学说。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峭壁
6.石灰岩溶洞形成的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海浪腐蚀
32
课堂练习
• 7.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
等高线地形图。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课前 ·预学区
学习目标 知识清单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尝试练习
1. 地球的陆地地形主要有 山地 、 高原 平原 、 丘陵 五种类型。 高度小。
、
盆地 、
丘陵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
析
跟踪训练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典例 ·精析区
以题说法 互动探究
【例1】
高原和平原的主要区别是 B. 海拔高度不同 D. 相对高度大
( B )
A. 相对高度小 C. 地表起伏不同
解
析
高原海拨高,但高原面上平坦,起伏不大,内 部相对高度小;平原地表平坦,海拔低。所以
跟踪训练
2. 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的地形类型是
A. 山地
2.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___
同一个平面上 ,用来表示 起伏的地形 。等高线密集, 坡度 较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 较缓 。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课前 ·预学区
学习目标 知识清单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尝试练习
3. 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
地形部位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等高线分布特点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解 析
跟踪训练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典例 ·精析区
以题说法 互动探究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该地形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可以判
断这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又A、B之间相对高度较低,但B 山地海拔比较高,根据等高线地形特征,B、C之间等高线
密集,坡度较陡,为陡坡;而D、B之间等高线稀疏,坡度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3.7
地形和地形图(1)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课前 ·预学区
学习目标 知识清单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尝试练习
1. 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 了解等高线的概念。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 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具体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 中的用途。
解 析
跟踪训练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典例 ·精析区
以题说法 互动探究
跟踪训练2
某同学的家乡在山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随海拔
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如图 所示是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此等高线的分布特点, 回答下列问题:
(1)箭头所指的甲地的地形部位为 山顶 ;C地和D地的地形部 位分别为 山脊 和 山谷 。 (2)其中海拔相同的是
高原与平原的共同特征都是起伏不大,相对高
度小,但高原海拨高,平原海拨低。
3.7 地形和地形图(1)源自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典例 ·精析区
以题说法 互动探究
跟踪训练1 称为 B
我们通常把“海拔高而相对高度小”的地区 ;浙江省的地形以 D E D. 丘陵 为主;歌词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地区属于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气温为
。 ACD (3)当A地的气温为36℃时,B地的 32.4 ℃。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随堂 ·检测区
即时演练 查漏补缺
A. 基础过关 1. “高峻挺拔”和“一望无际”分别形容的地形是( B ) ①山地 A. ①④ C. ②③ ②平原 ③丘陵 ④盆地 B. ①② D. ③④ ( D )
( C )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课前 ·预学区
学习目标 知识清单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尝试练习
2. 有关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C. 陡坡,等高线稀疏
( B )
D. 缓坡,等高线密集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平原 ——地面宽大,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
高度小(200米以下)。 山地 ——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500米以上), 相对高度较大。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课前 ·预学区
学习目标 知识清单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尝试练习
高原 ——地面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高(500米以上), 相对高度较小。 盆地 ——周围山脉,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 相对高度较小。
。
E. 盆地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典例 ·精析区
以题说法 互动探究
【例2】 如图所示是浙江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请回答以下 问题: (1)该地的地形特征是海拔350米以下,地面起伏不大,坡 度较缓,地形类型应属于 。 (2)你欲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 缓的是 路线。 (3)如图所示,A、B两处的地形部位为 ,若你位 于A、B两处中间时,你所处地形部位为 。
较缓,为缓坡,所以登山应选择缓坡。A、B两地的标志为 山顶符号,两处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典例 ·精析区
以题说法 互动探究
【例2】 如图所示是浙江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请回答以下 问题: (1)该地的地形特征是海拔350米以下,地面起伏不大,坡 度较缓,地形类型应属于 丘陵 。 (2)你欲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 缓的是 路线。 DB (3)如图所示,A、B两处的地形部位为 山顶 ,若你位 于A、B两处中间时,你所处地形部位为 鞍部 。
课前 ·预学区
学习目标 知识清单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尝试练习
3. 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鞍部的是
( D )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典例 ·精析区
以题说法 互动探究
【例1】
高原和平原的主要区别是 B. 海拔高度不同 D. 相对高度大
(
)
A. 相对高度小 C. 地表起伏不同
解
两个山顶之间的平坦区域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可以发育成河流
3.7 地形和地形图(1)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课前 ·预学区
学习目标 知识清单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尝试练习
1.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
A. 地面起伏较小 B. 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 C. 地面崎岖不平 D. 中部相对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