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检测: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8·江苏卷)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解析:从材料中的“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和地主催租“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可知,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C项正确;小农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A项错误;蚕桑业的发展并不能代表农耕技术的衰退,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地主对农民剥削程度的信息,D项错误。
答案:C
2.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解析: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明朝中后期,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D项错误;材料说明由于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农村雇工的待遇得到改善,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2018·黑龙江试验中学高一期中)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D.坊市制度被打破
解析:城市的发展与商品经济有直接关系,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说明中小城市人口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中小市镇发展迅速,市镇工商业繁荣,带来了人口的增长,故C项正确;A项中衰败错误;B项与题意相反;D项是宋朝。
答案:C
4.(2018·河南天一高三大联考)
史事实是,当时()
A.耕与织走向了分离B.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
C.商人进入生产领域D.棉纺业出现区域分工
解析:从三则材料中的“布成持以易花,或即以棉易纱”“棉纱成纴……列肆卖之”“售之乡民”可知,当时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销售,而且有了较细的分工,这说明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B项正确;耕织分离出现在鸦片战争后,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商人进入生产领域的体现,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松江地区的情况,没有其他地区的体现,D项无从体现,排除。
答案:B
5.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③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明代”可知,自然经济已经瓦解的说法错误,①错误;从材料中佃农所占比例最大可知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②正确;“工场工人”和“商人、工场主”反映了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手工工场出现,③正确;材料中没有丝织业的发展情况,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的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在经济方面他找到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B.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C.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解析:明清时期在经济方面“新”的因素,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A 项中的“机户……‘雇匠织造’”反映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A项正确;
B、C、D三项都只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答案:A
7.(2018·江西赣州十四县高一联考)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
解析:材料强调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是有必要的,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故C项正确;日本商人也不全是由海盗组成的,故A项排除;明朝对外政策是海禁政策,是不会加剧倭患的严重性的,故B项排除;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并不完全在政府,也在于商人和海盗,故D项排除。
答案:C
8.(2018·江西南昌十中高一期中)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文明世界领先形成的民族优越感
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C.小农经济造成的自大心态
D.闭关锁国状态下形成的排外心理
解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要从经济因素进行解释,即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了自大心态,所以才导致了材料所述的心态,故C项正确;A、B两项均只是原因之一而非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闭关锁国只适合明清而不适合中国历代王朝,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C
9.(18分)(2018·海南中学高一期中)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
材料二:北宋中期“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汴梁皇城东北角的潘楼酒店,“其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天明,羊头、肚肺……野味、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然后饮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