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合集下载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1
病人基本信息
刘XX,女,63岁。半年前曾行脾切除 术。
门诊复查肝胆胰脾彩超发现门脉栓子 形成住院,无明显不适主诉。
家族史:无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2
普通白光——病变远观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3
普通白光——病变近观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10
治疗方案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11
ESD ——标记、黏膜下注射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12
ESD——环形切开黏膜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13
ESD——黏膜下剥离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14
ESD——创面处理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15
标本固定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5
取检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6
病理照片 活检结果
(胃窦):炎性粘膜组织,伴粘膜腺体不典型增 生,癌不除外。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7
NBI+放大内镜 1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8
NBI+放大内镜 2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ppt课件
9
NBI下判断
1. 病变基本情况
4
白光下判断
1. 病变基本情况
• 病变位置:胃窦大弯侧 • 病变大小:2.0cm*2.0cm • 病变肉眼形态:中心糜烂,粗糙不平,周围隆起 • 蠕动:稍差 • 胃壁僵硬:稍僵硬
2. 初步诊断
• 炎症?还是肿瘤?:早期胃癌? • 活检位置和数量:中心糜烂处2块,周围粘膜隆起内侧2块 • 质地:质脆

消化道早癌优秀病历范文

消化道早癌优秀病历范文

消化道早癌优秀病历范文【一般资料】患者女,63岁【现病史】因呕吐症状进行性加重,以“胃淋巴瘤可能,Menteri病待排”收住入院。

患者4个月前于外院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活动性出血,胃窦溃疡(A1期),胃黏膜粗大水肿性质待查,幽门螺杆菌(Hp)阳性;活检提示:胃黏膜呈炎症改变,伴有腺体萎缩,间质内有中等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表层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按消化性溃疡治疗及三联抗Hp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渐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2个月前外院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胃体、胃窦见粗大黏膜皱襞,增厚以黏膜层为主,考虑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可能;活检提示:黏膜慢性炎;予四联抗Hp治疗10d,效果不明显。

1个半月前于我院胃镜检查提示:胃体黏膜皱襞粗大呈脑回样,表面结节,僵硬,蠕动消失,He阴性;大块活检提示:炎性息肉。

病程中患者食欲差。

初步诊断“粘膜相关淋巴瘤”"胃酸缺乏,低蛋白血症加上之前,Memoriter可能性较大"“表面有结节,僵硬,考虑胃壁有肿瘤浸润”【入院体检】上腹部稍膨隆,剑突下可及包块,大小约3cm×3cm,质软,界限尚清。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5-3及铁蛋白均正常,CA12-562.7kU每L,CA19-936.6kU每L。

肝功能:总蛋白59.3g每L,白蛋白33G每儿,AST23U每儿。

C14尿素呼吸试验阴性,血沉正常,尿常规正常,大便隐血阳性。

上腹部CT:食管下段、胃贲门部、小弯侧及胃窦部黏膜明显增厚,考虑胃Menattier病,建议行胃镜检查以排除浸润性胃癌或淋巴瘤可能。

胃小弯侧淋巴结肿大;左肾多发小囊肿。

胸部CT:右肺胸膜下小结节。

右肺下叶背段钙化灶;左肺下叶少许炎症改变。

入院5d后胃镜检查提示:反流性食管炎(Ⅱ级),胃黏膜粗大皱襞(考虑肥厚性胃炎),幽门梗阻:活检提示:胃体大弯黏膜慢性炎(活动期),灶性糜烂予抑酸、护胃治疗,效果不佳后。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摘要早期胃癌是胃癌的初始阶段,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例报告通过对一名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早期胃癌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及治疗情况,并对早期胃癌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加重1周”入院。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呈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可缓解。

1周前症状加重,伴有反酸、嗳气。

患者否认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无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无手术、外伤史。

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中无胃癌病史。

查体:体温36.7℃,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5/85mmHg。

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隐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胃窦部局部胃壁增厚,黏膜下可见小结节影,增强后轻度强化。

考虑胃癌可能。

内镜检查:胃镜示胃窦部见一大小约1.0cm×1.5cm溃疡,边缘不规则,底部覆污秽苔,活检质脆。

超声内镜示胃壁局部增厚,层次不清,黏膜下可见低回声结节。

病理检查: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腺癌。

免疫组化:HER2(),MLH1(),MSH2(),MSH6(),PMS2()。

诊断:早期胃癌。

治疗: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无淋巴结转移。

术后予以化疗,随访1年,患者无复发及转移。

二、讨论1. 早期胃癌的病因:胃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

一例胃癌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胃癌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胃癌患者的病例分析病例分析:胃癌患者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张先生年龄:62岁性别:男性职业:退休教师婚姻状况:已婚主诉:腹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病史:就诊以来,患者主要抱怨腹痛、消化不良以及明显的体重减轻。

在收到患者首次门诊检查申请单后,我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化验。

体格检查结果:患者的心肺听诊结果正常;腹部触诊发现压痛、肌紧张和不规则肿块。

全血计数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略高,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正常。

相关化验结果:胃酸抑制试验显示明显降低;大便常规检查发现隐血阳性;胃镜检查结果:胃镜检查显示有胃窦部的溃疡样病变伴有病理改变,可见肿块,机械性梗阻迹象明显。

病理诊断结果:病理活检结果表明胃窦部中分化腺癌,肿瘤已侵犯肌层。

治疗方案:经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讨论,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治疗方案: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手术切除:根据胃镜检查和病理报告的结果,决定进行胃部切除术。

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癌细胞侵袭了胃壁且淋巴结转移。

化疗:手术后,患者开始接受化疗治疗。

采用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替吉奥。

放疗:患者还接受了局部放疗,以确保剩余癌细胞的彻底消灭。

随诊观察:患者在手术后的观察期内,消化道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未见明显。

3个月后的复查显示化疗和放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并且癌细胞标志物CEA和CA19-9的水平有所下降。

结论:本例患者出现了胃病症状,经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最终确诊为胃癌。

综合应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这个病例展示了胃癌的典型症状和诊断过程。

早期诊断和治疗胃癌至关重要,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存在相应症状的患者,医生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及早发现胃癌的存在并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胃癌患者病例详细报告

胃癌患者病例详细报告

胃癌患者病例详细报告病例报告:患者信息:患者姓名:XX年龄:XX岁性别:XX性别就诊时间:XX年XX月XX日临床历史:患者于XX年XX月初次出现胃部不适感,包括胃痛和消化不良症状。

患者未经过自我治疗,并在几周后就诊于本医院。

体格检查:体重:XXkg身高:XXcm一般状况: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消瘦和疲劳。

腹部检查:腹部平坦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正常。

肝功能检查:ALT、AS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正常。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正常。

消化酶检查:胃酸分泌功能异常,胆汁酸分泌功能异常。

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在胃中段发现一处对比剂吸收异常的溃疡。

腹部超声波检查:可见胃壁增厚。

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组织学检查:病理活检结果显示胃部的病变组织,可见明显的腺癌细胞浸润,并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明显。

分期:根据临床病情、病理报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该患者被诊断为胃癌,并分期为Stage III。

治疗方案:基于患者的病情和研究文献,医生决定对该患者采取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

手术过程:XX年XX月XX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手术切除术。

手术切除范围包括整个胃的切除,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过程顺利,并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术后恢复:术后患者给予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7天拆除了胃管,以及第10天拆除了导尿管。

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辅助治疗:术后患者接受了化疗和放疗的辅助治疗。

化疗方案为X方案,每周期间隔为X周,共进行了X周期的化疗。

放疗方案为X,总共进行了X周的放疗。

随访: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至目前为止,患者已完成X个月的随访,无明显复发或进展的征象。

讨论:本病例是一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并接受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后,术后恢复良好,并已进行X个月的随访,尚未出现明显的复发或进展。

早期胃癌病例合集(黏膜内混合型)

早期胃癌病例合集(黏膜内混合型)

早期胃癌病例合集(黏膜内混合型)日本胃癌病理分类分化型胃癌 tub1 tub2 pap未分化胃癌 por1 por2 sig muc病理组织学亚型分类LG-tub1 低异型度,高分化管状腺癌;LG-tub2 低异型度; 中分化管状腺癌HG-tub1 高异型度,高分化管状腺癌;HG-tub2 高异型度,中分化管状腺癌例1M-NBI特征边界线:清晰病变:VS分类 MS不规则+MV不规则白光:褪色IIa病变,白箭头标识病变范围。

NBI:APC标记病变范围,虚黄线表示边界线M-NBI:MCE破坏,MS不规则,异常微血管包饶腺管开口形成网格状结构(FNP),提示分化型胃癌,判定为MV不规则。

ESD标本:高分化管状腺癌(M) LG-tub1例2M-NBI特征边界线:清晰病变:VS分类 MS不规则+MV不规则白光:胃角靠后壁,同色调,部分发红IIb病变,白箭头标识病变范围。

NBI:APC标记病变范围,虚黄线表示边界线M-NBI:MCE部分破坏,MS不规则,部分FNP可见,MV不规则,绿线和红线表明LG-tub1>HG-tub1。

ESD标本:高分化管状腺癌(M)LG-tub1>HG-tub1例3退色调0-IIc病变的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LG-tub1>LG-tub2。

白色的箭头包围着病灶。

黄色虚线表示分界线。

ESD标本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

例4发红0-IIc病变。

LG-tub1>HG-tub2病变的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

白色的箭头包围着病灶。

黄色虚线表示分界线。

ESD标本用HE染色。

黑色箭头表示癌部分。

例5同色调0-IIb病变。

LG-tub1>HG-tub2病变的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

白箭头和灼伤标记围绕病变。

黄色虚线表示分界线。

取下的标本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

内镜下ESD标本,红线显示为LG-tub1,断裂的红线显示HG-tub2s和por2s(LG-tub1>tub2s)。

早期胃癌ESD术后复发病例

早期胃癌ESD术后复发病例

早期胃癌ESD术后复发病例例1 胃窦早癌78岁男性患者,因胃窦前壁早期胃癌(0-IIa型)接受ESD,病变整体切除。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高分化的管状腺癌(tub1)大小为30mm×22mm,局限在黏膜内。

未见淋巴管侵犯或溃疡形成,无未分化型成分,切缘阴性。

因此,该病变符合eCuraA标准。

图1 内镜显示为0-IIa型胃窦前壁(箭头)的早期胃癌。

(a)白光;及(b)NBI图2(a-c)ESD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高分化管状腺癌(tub1),直径为30mm×22mm,局限在黏膜内。

未发现淋巴管侵犯或溃疡形成,无未分化型成分,边缘阴性。

2年后,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显示了一个轻微凹陷、表面不规则的术后ESD疤痕。

活检病理怀疑是腺癌。

再次ESD手术切除肿瘤。

组织学检查显示高分化型管状腺癌(tub1)。

病灶6mm×4mm大小,局限在黏膜内。

未发现淋巴管侵犯,切缘阴性。

提示根治性切除,符合eCuraA标准。

图3 复查内镜,术后ESD瘢痕(箭头)(a,b)内有一个不规则的、轻微凹陷的病变。

病灶的NBI-ME(箭头)(c)上显示不规则微血管。

图4 (a-c)ESD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高分化管状腺癌(tub1),大小为6x4mm,局限在黏膜内。

未发现淋巴管侵犯,切缘阴性。

例2 贲门早癌65岁男性患者。

“贲门早癌行ESD术后2年余”于门诊复查胃镜提示:贲门早癌。

病理提示:贲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图1(a、b)白光内镜:贲门部可见术后ESD疤痕,可见凹陷病变(0-II型),表面发红,大小约10mmx8mm。

图2 (a、b) NBI-ME:病灶与周围背景黏膜可见清晰边界线,凹陷内可见不规则的腺管,可见大小、形态不一的微血管。

图3 (ab) ESD标本病理诊断:胃(贲门)黏膜呈修复性瘢痕组织改变伴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分化管状腺癌(tub1),底部及周缘切缘干净,脉管内未见瘤栓。

结论分化型黏膜内胃癌行ESD治疗后,即使在达到治愈性切除后,仍需使用NBI仔细观察。

手术治疗早期胃癌18 例

手术治疗早期胃癌18 例

实用医学杂志!""#年第!$卷第%期%%!・短篇报道・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例郭盖章从$’’"年%月至!""(年(月我院行胃癌手术)"!例,其中早期胃癌$&例,占#*’%+,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例,女%例,年龄)$,-!岁,平均#(*#岁。

上腹部隐痛和胀痛伴嗳气、反酸$!例,“心口”食后饱胀不适伴黑便#例,上腹部剧痛伴呕吐、消瘦$例。

胃病史从#.至(!年,平均-(.。

$*!胃镜、胃肠及其它检查全部病例均行胃镜检查病理证实,兼作胃肠钡剂摄片(/0)’例,1超’例,其中!例提示腹膜后大小不等多枚肿大之淋巴结。

$*)术式及并发症2$胃大部切除3 14556789!式术#例和2!胃大部切除3 14556789!式术!例,2$胃大部切除3 14556789"式术%例和2!胃大部切除3 14556789"式术)例,2!胃大部切除3 14556789"3脾切除、2!胃大部切除3圈圈吻合术各$例,术后并发吻合口出血、瘘$例。

$*(病理诊断和随访胃窦和胃小弯腺癌侵犯黏膜下层$(例和侵犯黏膜层$例,重度萎缩性胃炎呈不典型增生伴黏膜内癌!例,“一点癌”$例。

淋巴结从#枚至)(枚,平均$-枚,切下标本病理所查淋巴结未见转移。

全部病人来院检查和信邀随访从$个月至$)年&个月,$、)、#年生存率各为$""+、$""+、’(*$+,无瘤生存率’(*-(+:$;$-<,健在$%例生存质量良好,另!例各因“心脏病”和“癌复发”分别死于术后)年!个月和#年!个月。

"讨论!*$早期胃癌的诊断多数($!;$&)病人除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外,其余无特殊的消化道症状,若在近期内突感胀痛伴纳差、消瘦、黑便等,应高度警惕胃癌的可能。

$例#)岁男性患者,近!".进食后上腹部胀痛,饮食明显减少,由原来的每日#""=大米减少至$""=,体重由##>=降至(&>=,解柏油状大便。

一例早期胃癌病例分析

一例早期胃癌病例分析



Case analysis
Blood test:WBC3.9X109/L,RBC3.89X1012/L。 Blood biochemical tests:TB 51g/L,ALB26g/L, GLB25g/L。 11-5 :TB 59g/L,ALB31g/L, GLB28g/L。 CEA1.78ug/L,Ca19-9 8.6U/ml。
Treatment




Case analysis Older men, 83 years old, poor physical fitness, albumin is much lower. Examination no positive signs. Endoscopy: gastric ulcer erosion. Pathology: gastric cancer (Antrum of gastric poorly differentiated, fundus of gastric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Enhanced CT prompt greater curvature lymph nodes. Impression: gastric ⅡA stage (T1BN2M0).
Case analysis
present illness

The patient feel abdominal distension with no incentives two months ag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became more worse after eating for more then ten days also.
Case analysis

胃癌病例讨论

胃癌病例讨论

胃癌病例讨论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在临床工作中,对胃癌病例的深入讨论对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一个典型的胃癌病例进行详细的讨论。

患者_____,男性,55 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 3 个月,加重伴黑便1 周”入院。

患者 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呈间歇性,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

1 周前上腹部疼痛加重,伴有黑便,每日 1 2 次,量不多,同时伴有乏力、纳差。

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 10 余年,吸烟 30 年,平均 20 支/日。

体格检查:体温 365℃,脉搏 80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 13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差,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未见异常。

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80 g/L,红细胞 30×10¹²/L,白细胞65×10⁹/L,血小板 200×10⁹/L。

大便潜血阳性。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均正常。

肿瘤标志物 CEA 15 ng/ml(正常<5 ng/ml),CA19 9 50 U/ml(正常<37 U/ml)。

为明确诊断,进一步行胃镜检查。

胃镜所见:胃窦部小弯侧可见一约 25 cm×30 cm 大小的溃疡型病变,底部凹凸不平,覆污秽苔,周边黏膜隆起、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取活检 5 块。

病理结果回报:胃腺癌。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结果,诊断为胃窦部腺癌。

接下来,我们对该病例的治疗方案进行讨论。

对于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患者目前的肿瘤大小、位置和分期等因素决定了手术方式的选择。

如果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且无淋巴结转移,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但该患者的肿瘤较大,且已侵犯肌层,建议行根治性胃切除术,包括切除胃的大部分或全部,并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

胃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胃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胃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难以早期发现。

本文将分析一个胃癌患者的典型病例,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65岁,因长期腹痛、消瘦等症状到我院就诊。

患者既往无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无明显病因暴露。

病史回顾:患者在约一年前开始出现胃痛,轻度发作,无明显规律。

最近几个月腹痛加重,并伴有消瘦、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近期体重减轻10公斤。

身体检查: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无腹部肿块、压痛及包块感。

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全部正常。

辅助检查:1. 腹部超声:未检测到异常。

2. 胃镜检查:胃窦部可见一大小约3cm的溃疡病灶,呈浅表溃疡,底部覆盖灰白色黏液状分泌物,并有局部渗血表现。

3. 病理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示组织细胞异常、腺上皮细胞增生,结合临床资料,高度怀疑为胃癌。

诊断与治疗方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胃癌(胃窦部局限型浅表癌)。

治疗方案制定如下:1. 手术切除:考虑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一般,选择以根治性胃切除术为主的手术方案。

2. 术前准备:包括术前评估、营养支持、肿瘤标志物监测等。

3. 术后辅助治疗:预计术后机会性放疗和化疗将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预后和随访:由于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本例属于中晚期诊断。

根据肿瘤的大小、范围和淋巴结侵犯情况,预后存在一定的差异。

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胃镜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等。

结论:本病例提醒我们,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对于有相应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或存在相关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致命肿瘤之一的胃癌一直以来都是威胁着人们健康的疾病。

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大众对胃癌的重视程度,加强预防和早期发现的意识,从而减少患者的疾病负担。

胃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胃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胃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胃癌患者的病例分析,深入探讨胃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情况,希望能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病例一:_____,男,55 岁患者因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3 个月入院。

患者自述疼痛无明显规律,进食后无明显缓解。

过去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上腹部有轻度压痛,但未触及明显肿块。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降低,大便潜血阳性。

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个直径约 3cm 的溃疡型病变,边缘不规则,底部凹凸不平,周围黏膜皱襞中断。

活检病理结果证实为胃腺癌。

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 CT 和超声,未发现远处转移。

患者接受了胃癌根治术,切除了包括肿瘤在内的大部分胃组织,并进行了区域淋巴结清扫。

术后病理分期为Ⅱ期。

术后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共 6 个周期。

在随访期间,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迹象。

病例二:_____,女,68 岁这位患者因反复呕吐、黑便 1 个月前来就诊。

患者伴有乏力和头晕症状。

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

检查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贫血貌明显。

上腹部可触及一个质地较硬的肿块,活动度差。

胃镜检查显示胃体部有一个巨大的菜花状肿物,占据大部分胃腔。

病理活检确诊为胃低分化腺癌。

腹部增强 CT 发现肝脏有多个转移灶,提示胃癌晚期。

鉴于患者的病情,已无法进行手术治疗。

采取了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紫杉醇联合顺铂,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以缓解呕吐和贫血症状。

然而,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尽管接受了积极治疗,但仍在确诊后6 个月内去世。

病例三:_____,男,42 岁患者因上腹部饱胀不适、反酸 2 年,加重 1 个月入院。

患者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有长期吸烟和饮酒史。

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但胃镜检查发现胃角有一处黏膜粗糙、发红的区域,活检提示为早期胃癌。

由于病变处于早期,患者接受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早期胃癌出院报告

早期胃癌出院报告

早期胃癌出院报告1. 背景介绍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胃壁的上皮组织中。

早期胃癌是指肿瘤仅局限于胃壁内,没有扩散到淋巴结或其他器官。

早期发现并诊断早期胃癌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 病情描述患者,男性,54岁,主诉上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症状,持续时间约3个月。

体格检查发现上腹部有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腹胀或肿块感。

根据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怀疑患者可能存在胃疾病。

3. 检查结果3.1. 胃镜检查患者接受了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黏膜上有一直径约0.8cm的浅表性溃疡。

溃疡周围黏膜可见轻度充血和水肿。

取溃疡边缘活检,病理结果显示溃疡周围组织存在不典型增生细胞。

3.2. 影像学检查患者进行了腹部CT扫描,显示胃窦部溃疡局限于黏膜层,未侵犯肌层及邻近器官。

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增大。

3.3. 血液检查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4. 诊断结果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早期胃癌(T1a,N0,M0)。

此为一个具有较好预后的病例,因肿瘤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未侵犯肌层或淋巴结。

5. 治疗方案经过全面评估,我们建议以下治疗方案:5.1.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EMR通过内镜引导下的黏膜切除,可将肿瘤局部切除,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胃的功能和解剖结构。

5.2. 随访和监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包括胃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血液检查。

这有助于早期发现任何复发或转移的迹象,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 预后评估早期胃癌的预后通常较好,特别是对于局限于胃黏膜层的病例。

根据文献报道,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0%以上。

7. 结论早期胃癌是一种具有较好预后的疾病,但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经过胃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我们确认患者为早期胃癌(T1a,N0,M0)。

我们建议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作为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

胃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胃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胃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胃癌病例,每个病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挑战。

以下将详细分析几个典型的胃癌病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病例一:_____,男,55 岁患者因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 2 个月前来就诊。

患者自述疼痛呈持续性,进食后加重,伴有恶心、呕吐。

经过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窦部中分化腺癌。

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腹部 CT 等)显示肿瘤尚未发生远处转移,但已侵犯胃壁肌层。

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的整体情况和肿瘤的分期,我们决定采取手术治疗。

进行了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同时清扫了周围的淋巴结。

术后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

治疗效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经过 6 个周期的化疗,定期复查显示肿瘤未复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病例二:_____,女,68 岁这位患者因黑便和贫血症状入院。

经过详细的检查,包括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胃体部低分化腺癌,且已发生肝脏转移。

由于肿瘤已经处于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根治。

治疗方案:采取了姑息性治疗策略,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

使用了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并同时应用了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靶向药物。

此外,还对患者进行了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以缓解其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患者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黑便症状减轻,贫血状况有所改善。

但由于肿瘤的晚期性质,总体预后仍不乐观。

病例三:_____,男,42 岁患者因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入院。

紧急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部有一巨大溃疡性病变,病理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

CT 检查提示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但尚未发现远处转移。

治疗方案:鉴于患者的紧急情况,首先进行了止血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尽快安排了手术。

手术方式为全胃切除术,术后给予了辅助化疗。

治疗效果: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如吻合口瘘,但经过积极的治疗得以控制。

胃癌的早期病例分享与成功治疗

胃癌的早期病例分享与成功治疗

胃癌的早期病例分享与成功治疗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尽早发现和治疗是关键。

本文将分享一个早期胃癌的病例,并介绍成功的治疗方法,旨在引起人们对胃癌早期预防和治疗的重视。

病例分享患者李先生,男性,60岁,平时身体健康,偶有胃部不适。

由于家族中有胃癌病例,他定期接受体检,结果显示早期胃癌。

根据医生的建议,李先生接受了全面的检查,包括内窥镜和组织活检。

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局限于胃黏膜下层,尚未扩散至深层组织。

早期胃癌是指肿瘤仅侵犯黏膜或黏膜下层,尚未破坏肌层或浸润淋巴结的阶段。

这种病变通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

然而,通过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我们能够发现这种潜在的威胁,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成功的治疗方法早期胃癌治疗的目标是切除肿瘤,并保留胃功能。

根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模式,包括内窥镜切除、胃部切除术和放疗。

1. 内窥镜切除:对于早期胃癌,内窥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通过口腔或直肠插入器械,直视下观察并切除肿瘤。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优势,适用于病变位于胃黏膜层的患者。

2. 胃部切除术:对于病变超过黏膜层,侵犯肌层或浸润淋巴结的患者,胃部切除术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患部胃部组织,并进行胃肠吻合术,以恢复胃的排空功能。

这种方法能够彻底清除肿瘤,并预防其扩散。

3. 放疗:放疗在早期胃癌的综合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高能射线照射,放疗可以杀死癌细胞,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对于高危患者,放疗常常与手术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胃癌治疗的成功关键是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

通过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我们能够及早发现病变,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除了医疗手段,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合作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预防早期胃癌的重要性除了早期发现和治疗,预防早期胃癌同样重要。

以下是几个预防胃癌的关键措施:1. 饮食健康:保持饮食均衡,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减少油脂和烟熏食品的摄入。

胃癌成功病案分享

胃癌成功病案分享

胃癌成功病案分享在临床上患胃癌的病人越来越多,这和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东方人,胃癌的患病率更高,而中医对此有很多治疗的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本人治疗病案(一)患者孙某,男,68岁,2017年7月3日初诊。

主诉:吞咽困难、呃逆1月余。

病史:患者1998年做了胃小弯大切手术,残胃壁明显增厚。

后查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以药物维持至今。

2017年6月,出现呃逆,打嗝严重,吃饭吞咽困难,饭后打嗝更明显,到某医院进行治疗,经检查为低分化胃腺癌。

按医院医生建议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作用不明显,医生再次建议进行放疗,如放疗效果再不理想就只有进行手术治疗。

家属听后毅然拒绝进行放疗。

患者的一个亲戚是中西医结合科医生,对我有所了解,推荐其到我们诊所诊治。

症见:患者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晄白,嗝声不断,自述吃东西难以下咽,食入即吐,寐差,大便干,夜尿5~6次,舌体胖大,舌下瘀阻,脉滑涩,左关小豆。

西医诊断:残胃癌。

中医诊断:噎膈。

证型:痰气交阻,脾虚痰凝,气滞血瘀,气阴两虚。

治则:开郁化痰,润燥降气,理气化瘀,气阴两补。

拟方:沙参麦冬汤合启膈散加减:处方:沙参10克,丹参10克,浙贝母15克,砂仁3克,柿蒂3克,郁金10克,灵芝30克,炒五仙各10克,太子参10克,炒酸枣仁30克,茯神15克,合欢皮15克,车前子10克,玄参15克,元胡10克,人参10克,西洋参10克,铁皮石斛10克,乌药10克,山药10克,益智仁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玫瑰花10克,红花10克,7付。

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配制丸药一个疗程,配合水药治疗。

二诊:患者吃了七付药以后复诊,打嗝明显好转,只是偶尔还会有打嗝,睡眠大好,饭量明显增加,夜尿明显减少,一夜只有2~3次,精神状态转佳,再来我处笑呵呵地和工作人员打招呼,就象变了一个人一样。

自吃中药开始,停了降压药和降糖药,而血压和血糖竟然全部正常了。

读书笔记-早期胃癌病例(四)

读书笔记-早期胃癌病例(四)

读书笔记-早期胃癌病例(四)例161岁男性,早期胃癌,胃体下部后壁,0-IIc型,10mm,中分化腺癌(tub2)。

图1 常规观察:在胃下体后壁可见约10mm的发红病变,与相邻黏膜相比轻微凹陷,并伴红点(箭头),相邻黏膜为萎缩性改变。

喷洒靛胭脂:清晰地显示凹陷。

凹陷表面复盖淡红色的细颗粒状黏膜,边缘不规则(箭头),提示0-IIc型早期胃癌。

图2 病理诊断:腺癌,局限在凹陷处黏膜(深度M)。

高倍放大:此图显示明显的异型性,诊断为中分化腺癌(tub2)。

例271岁女性,早期胃癌,胃窦大弯,0-IIc型,5mm,中分化腺癌(tub2)。

图1 常规观察:胃窦大弯曲发红糜烂IIc病变,大小约5mm,中央可见处出血斑(箭头),周围黏膜未见糜烂。

喷洒靛胭脂:更清晰地显示凹陷(箭头),凹陷边缘不规则,怀疑有侵蚀现象,周围观察到轻微的隆起,但边界不清楚。

图2 病理诊断:癌局限于凹陷内,为中分化腺癌(tub1)。

例365岁男性,早期胃癌,胃窦小弯,0-IIc型,5mm,中分化腺癌(tub2)。

图1 常规观察:胃窦小弯处可见发红IIc病变,大小约5mm,邻近黏膜萎缩改变(箭头)。

喷洒靛胭脂:病灶中央可见沟状凹陷,无血管。

凹陷边缘不规则,周围黏膜轻度隆起,呈反应性改变。

图2 病理诊断:此图显示病变与邻近黏膜相比轻微凹陷。

癌变病灶仅限于凹陷内。

高倍放大:该图显示癌细胞的细胞核大深染,极性紊乱,腺体由小到中等大小。

在大多数情况下,腺体的形成尚不清楚,诊断为实性型低分化腺癌伴非典型细胞密集生长(箭头)。

例466岁女性,早期胃癌,胃窦小弯,0-IIc型,3mm,中分化腺癌(tub2)。

图1 常规观察:胃窦小弯(箭头)可见微红的黏膜病变,中心轻度凹陷,呈白色。

靛胭脂喷洒:周边轻度隆起,中心有清晰的凹陷(箭头),凹陷不规则,大小约3mm,凹陷中心较宽。

在凹陷内没有观察到颗粒的变化或隆起。

图2 病理:病变具有肿瘤的特征,如核大小不均一性和染色质密度增加。

胃癌病例

胃癌病例

1000ml
150ml 40~45ml 20~25u 各1支 各1支 l700~2200ml 1100~1200kcal 42.5~63.8g
PN液体量: 非蛋白热量: 氨基酸:
处方营养素构成比

营养素比例

热∶氮 =161~118kcal∶1gN 糖∶脂 ≈ 1∶1 糖∶胰岛素 = 4~6g∶1u
术后营养支持治疗途径

指南推荐

对所有接受腹部大手术又需管饲者,建议放置空肠造瘘 管或鼻空肠管 (A ) 如行近端胃肠吻合,可在吻合口远端 放置喂养管实施 EN (B )

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
ESPEN Guidelines on Enteral Nutrition: Surgery including Organ Transplantation(2006)
临床治疗(4)——手术

术前PN:持续5天 胃癌根治手术 (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

留置胃肠减压管 建立EN通道:预置空肠喂养管(细针穿刺置管) 输液,调整和稳定内环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应用抗生素×3d

术后处理

临床治疗(5)术后营养支持治疗
术后早期EN与延迟喂养的临床意义(A)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ONS 经口饮食
选择依据



ESPEN推荐意见
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应首选EN。 胃肠道不能利用时应考虑PN。 (A) (A)


CSCO专家共识
不能早期口服营养治疗者,应予管饲喂养。


肠内营养的禁忌(慎用)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梗阻
• 选择:PN • 理由:胃肠不能利用(幽门不全梗阻、术前准备)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四)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四)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四)男患,72岁,上腹部胀满不适2月行胃镜检查。

Hp(-)。

白光内镜:胃体上部后壁可见IIa褪色病变,大小约5mmx7mm,表面可见扩张血管,周边背景黏膜无萎缩改变。

NBI:病变边界欠清晰,可见青褐色的扩张血管。

NBI Near Focus:可见腺管扩大,窝间部扩大,青褐色的扩张血管明显。

NBI Near Focus继续抵近观察:同上所述。

M-NBI:腺管扩大,窝间部扩大,微血管结构缺乏不规则性,无明确的DL。

M-NBI:腺管扩大,窝间部扩大,微血管结构缺乏不规则性,无明确的DL。

喷洒靛胭脂后对病灶的边界范围的判断价值不大。

活检病理HEx1 提示胃底腺型胃癌HEx4 提示胃底腺型胃癌HEx10 提示胃底腺型胃癌ESD标本ESD标本切成9条,病变主要集中在C、D、E条。

ESD标本C条胃底腺型胃癌ESD标本C条胃底腺型胃癌ESD标本D条胃底腺型胃癌最深处靠近黏膜肌,未突破黏膜肌。

病理最终诊断胃(体上部后壁)ESD标本:肉眼所见:灰白不规则粘膜组织一块,大小3.0×2.8cm胃黏膜低异型度高分化腺癌/胃底腺型胃癌。

--无淋巴管浸润(Ly0)。

--无血管浸润(V0)。

--水平切缘阴性(LM-)。

--垂直切缘阴性(VM-)。

--病变内未见溃疡(UL-)。

--病变肉眼分型(pType):浅表隆起型(0-Ⅱa)。

--镜下病变范围(range of the lesion):5mm×7mm。

--免疫组化(IHC):Ki-67(-), Syn-, CD56(弱阳), CgA(-)病理复原图最终诊断GA-FG,Tub1, T1a(M), ly0,V0,Ly-,Vm-,UL-,0-IIa,5mmx7mm,U,Post(本病例来自宁波四院,象山第一人民医院,仅供学习之用,水平有限,如果你有好的建议和病例欢迎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胃癌病例分享
平邑县人民医院 范树云
病人基本信息
刘XX,女,63岁。半年前曾行脾切除 术。
门诊复查肝胆胰脾彩超发现门脉栓子 形成住院,无明显不适主诉。
家族史:无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普通白光——病变远观
普通白光——病变近观
白光下判断
1. 病变基本情况
• 病变位置:胃窦大弯侧 • 病变大小:2.0cm*2.0cm • 病变肉眼形态:中心糜烂,粗糙不平,周围隆起 • 蠕动:稍差 • 胃壁僵硬:稍僵硬
2. 初步诊断
• 炎症?还是肿瘤?:早期胃癌? • 活检位置和数量:中心糜烂处2块,周围粘膜隆起内侧2块 • 质地:质脆
取检
病理照片 活检结果
(胃窦):炎性粘膜组织,伴粘膜腺体不典型增 生,癌不除外。
NBI+放大内镜 1
NBI+放大内镜 2
NBI下判断
1. 病变基本情况
• 病变位置:胃窦大弯侧 • 病变大小:2*2cm • 颜色:较红
根据病理结果,患者达到了治愈性切除标准。
总结
1、体会:系统仔细的检查 对早癌病变的认识 多部位取检
2、不足:采集的图片不够清晰,缺乏多角度、充气不同程 度的图片 对早癌的认识还不是特别充分
• 毛细血管形态:病灶的血管异常扩张,螺旋扭曲,管径变粗,形态各 异。
• 腺管开口形态:病灶与周围粘膜可见明显的分界线,腺管开口形态不 规则。
2. 初步诊断
• 肿瘤还是非肿瘤:早期胃癌(IIc+IIa) • 病变范围:2*2cm • 侵润深度:黏膜层
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
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外科手术治疗?
ESD ——标记、黏膜下注射
ESD——环形切开黏膜
ESD——黏膜下剥离
ESD——创面处理
标本固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理结果——图片
病理结果——图片
病理结果
1. 标本大小:面积3.0*2.0cm,厚度2mm 2. 分化型或未分化型:中分化腺癌 3. 侵润深度:粘膜内,未侵及粘膜下层 4. 侧缘和基底部:侧切缘、底切缘未见癌。 5. 有无血管或淋巴结浸润: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