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位移监测记录表(基准点)

合集下载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水平位移监测方案一、精度选择按照设计要求,对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选用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表1-1 水平位移基准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表1-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指标(1)观测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

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作为零方向。

在B点安置觇牌,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BAP,测定一段时间内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间角度变化值,根据δ=△β*D/ρ(式中D为观测点P至工作基点A的距离,ρ=206265)计算水平位移。

(2)精度分析:由小角法的观测原理可知,距离D和水平角β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观测值,所以由上式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水平位移的观测误差:水平位移观测中误差的公式,表明:①距离观测误差对水平位移观测误差影响甚微,一般情况下此部分误差可以忽略不计,采用钢尺等一般方法量取即可满足要求;②影响水平位移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平角观测精度,应尽量使用高精度仪器或适当增加测回数来提高观测度;③经纬仪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观测精度等级确定,在满足观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精度较低的仪器,以降低观测成本。

优点: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地操作,精度较高。

不足:须场地较为开阔,基准点应该离开监测区域一定的距离之外,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由此可知,对仪器测角精度的要求,取决于监测点距离站点的远近。

距离越远,则要求测角精度越高。

根据现场踏勘布点,最远监测点距离站点不超过50m,对照《工程测量规范》,选用三等或四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本次实习采用测小角法测量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测量深基坑水平位移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

本节简要叙述常用的小角度法、极坐标法及前方交汇法。

监测控制值:项目预警值报警控制值水平位移>3mm/d或24mm 30mm监测频率:项目变化量>3mm/d 开挖前开挖后报警后及突发状况监测频率(1-2)次/d 1次/3d 1次/d 加大监测频率基准点及测点布置要求:监测基准点应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设立强制对中观测墩,且尽量通视各测点,观测墩使用混凝土浇筑地下1.4M地面1.2M,顶面长宽20CM*20CM,顶部嵌入焊接中心螺旋的钢板,螺旋与钢板垂直且均做防腐处理。

监测基准点观测按三级平面控制要求施测,且每个月与高等级控制网联测一次。

为防止观测墩被破坏,顶部应加钢保护盖。

埋设示意图如下:当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时,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且尽量通视测点。

在混凝土支撑、连续墙顶等混凝土结构上安装水平位移桩,可直接在结构上用冲击钻成孔插入水平位移桩,垂直放置,缝隙使用锚固剂填充,容易受施工破坏的地方应加保护装置。

在土体等松软结构埋设水平位移测点应采用混凝土桩顶插入水平位移桩的形式,混凝土桩采用直径10CM地下50CM地面10CM,中心用钢筋加固。

如有需要应加保护装置,并设置醒目标志。

实物图如下:仪器架设:到达测量现场后打开仪器箱一段时间,使仪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适应,消除由环境温度带来的误差。

检查设备是否完整,配件是否齐全,电源电力是否充足等。

仪器架设时应注意仪器安全,在光滑的地面上架设全站仪时须在脚架上套绳索,防止脚架滑落损坏仪器。

全站仪脚架高度与观测者肩高齐平,拧紧脚架螺旋,将脚架均匀架设在基准点上。

取出仪器一手提全站仪手提柄,一手拧紧中心螺旋,将全站仪平稳架设在脚架上。

对中整平: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上架设全站仪时,应一手提全站仪手提柄,另一只手旋转基座使仪器牢固地固定在观测墩上。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摘要:】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列出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点以及不足,他们适用的场合等内容,对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进行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字:】水平位移,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反演小角法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

但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或需同时观测变形体两个方向位移时,则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

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

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

可知,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读数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另外此方法还受到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

优点:视准线观测方法因其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 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派生出了多种多样的观测方法,如分段视准线,终点设站视准线等。

不足:对较长的视准线而言, 由于视线长, 使照准误差增大, 甚至可能造成照准困难。

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精度低,不易实现自动观测,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而且变形值(位移标点的位移量)不能超出该系统的最大偏距值,否则无法进行观测。

测小角法: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

建筑施工深基坑监测时,基准点、监测点如何布置符合规范?[优质文档首发]

建筑施工深基坑监测时,基准点、监测点如何布置符合规范?[优质文档首发]

建筑施工深基坑监测时,基准点、监测点如何布置符合规范?[优质文档首发]一、基准点设置1、竖向位移基准点布置竖向位移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3 个,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设置工作基点。

高程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基准点须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深度的2 倍,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物上。

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BM1、BM2、BM3 三个基准点,为了测量方便,视现场情况设置基准点。

可选用浅埋钢管水准标石或墙上水准标志等。

2、竖向位移基准点测量基准点使用前,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使用精密水准仪对三个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三个基准点高程依据。

3、水平位移基准点布点水平位移基准点应基坑变形区域以外,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4、水平位移基准点测量基准点平面坐标数据以假定相对坐标系为依据,布设导线联测三个基准点,经平差后的坐标数据做为工程基准点平面已知数据。

二、监测点布置1、基坑及支护结构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 个。

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

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 个。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水平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2m~4m。

2)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 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利用坐标变换法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利用坐标变换法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第43卷第13期• 144 •2 9 2 1 年 7 月Na. 1Jul.2921•测量•DOI :19.13719/j. cvkP 1099-6825.2921.1.051利用坐标变换法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陈安(上海金地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上海204544 )摘要:针对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为避免基坑变形和施工等因素对监测基准点的影响而降低观测精度,提出了利用自由设站法进行观测,最小二乘法求坐标变换参数并解算监测点的水平位移的方法。

经验证,该方法能保证观测精度,提高作业效率,在基坑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平位移,自由设站法,坐标变换,最小二乘法中图分类号:TU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203)1-0144-63基坑开挖是坑内土体卸荷的过程,由于卸荷会引起坑 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基坑的侧壁围护体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产生水平方向位移,从而带来围护墙 外侧土体向坑内发生水平位移的现象。

通过有效的监测手 段能准确、全面、充分的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常 规测量方法根据监测点的分布情况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小角法、导线法、极坐标法及基准线法等。

由于基坑周边的环境常常比较复杂,特别是基坑形状不规则、周边场地狭小 以及周围密集建筑物等因素的制约,基坑周边几无可供设置 稳固测站点。

那么,采用自由设站法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成为优选,自由设站法只需要在基坑施工不受影响的稳固区域 设立基准点,以基准点为参考进行基坑的水平位移监测。

1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的测量原理全站仪自由设站观测是以极坐标法为基础的测量方法,在测量过程中,应用全站仪在基坑周边便于观测的地点 设置观测站,测站点的坐标和方位角可任意设置和定向,建立独立坐标系。

依次观测基准点和监测点的方向值和水平距离,按极坐标法计算出基准点和各变形监测点在独立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水平位移监测技术资料

水平位移监测技术资料

会 ?工作基点应定期与基准点联测,校核其是否发生变
法 观 测
动。工作基点上应设强制对中装臵,以减小仪器对中 误差的影响。
22
2.2 注意事项(续)
第 ?工作基点到位移监测点的边长不能相差太大,应大
2 节
致相等,且与监测点大致同高,以免视线倾角过大,
影响测量的精度。
交 ?为减小大气折光的影响,交会边的视线应离地面或
些监测点均匀分布在变形体上,到基点的距离应 大致相等,且互不阻挡。每个监测点上安臵有对 准监测站的反射单棱镜。
39
Leica TCA2003 全站仪
第 4 节 全 站 仪 观 测
40
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
第 4 节 全 站 仪 观 测
41
数据处理
第 4
?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测量中,为进一步提高精度, 减弱误差的影响,应用差分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章 自动化、数字化的三维坐标测量与定位系统。
?全站仪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等系统组成,测量结
水 平 位
果能自动显示、计算和存储,并能与外围设备自动 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
移 ?全站仪架设在已知点上,只要输入测站点、后视点
监 的坐标,瞄准后视点定向,按下反算方位角键,则
测 仪器自动将测站与后视的方位角设臵在该方向上。
节 ?自动极坐标差分处理的基本原理是:每一个测量周
期均按极坐标的方法测量工作基点和变形测点的斜
全 距、水平角和垂直角,将监测站点至具有气象条件
站 仪 观
代表性参照的工作基点测量值与其初始值相比,求 得差值。
测 ?由于变形观测采用同样的仪器和作业方法,并且工
概 观测、受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影响的建 述 筑物及工程设施水平位移观测以及挡

坐标法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及数据处理

坐标法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及数据处理

2019.5李国勇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结合EXCEL )的要(边坡)全站仪在基《建筑变形测极坐标法、前方主确保安全CAD 作图EXCEL 表格的计而且方便快快速报告监测成A 、B 点坐标现场监测AB 的垂距GC ,通易于长对特等和宜设强制对中误差不大于数符合规范要求。

3、基坑开挖前应完成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并初测校准,作为原始数据。

正常监测时,监测方法和频次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三、数据处理利用EXCEL 表格的计算功能进行计算并出具报表。

以下为太原某工程实例。

1、新建一个Microsoft Excel 文件,依次录入点号、各点参考线、初测值的坐标X 、Y 值。

如图2所示。

图2表格计算截图一I4、4、K4单元格分别输入“=SQRT((C4-E4)^2+(D4-F4)^2)”、“=SQRT((E4-G4)^2+(F4-H4)^2)”、“=SQRT((C4-G4)^2+(D4-H4)^2)”,J4单元格输入“=K4*SIN(ACOS((I4^2+K4^2-J4^2)/(2*I4*K4)))”计算出初始垂距值GC 。

如图3所示。

图3计算截图二同理计算每次同点的实测GC 值,与上次计算值比较即为当期位移值,与初始值比较即为累计位移值。

2、利用excel 的编辑功能(例如隐藏计算列等),生成报表,如图4所示。

图4报表示意图3、利用excel 图表功能生成位移曲线图。

如图5所示。

图5曲线示意图四、结语为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越来越高昂的土地成本,现代建筑基坑越来越深,安全风险越来越大。

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基坑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有危险时根据预警值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而其中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规范要求,重要基坑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基坑变形监测。

但施工单位也应自己组织监测,做到心中有数,安全施工。

全站仪测量坐标法监测结合EXCEL 数据处理工艺简单,方便快捷,准确度高,笔者认为在实际施工中具有很多优点,可以采用。

建筑施工深基坑监测时,基准点、监测点如何布置符合规范?

建筑施工深基坑监测时,基准点、监测点如何布置符合规范?

建筑施工深基坑监测时,基准点、监测点如何布置符合规范?一、基准点设置1、竖向位移基准点布置竖向位移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设置工作基点。

高程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基准点须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深度的2倍,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物上。

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MM三个基准点,为了测量方便,视现场情况设置基准点。

可选用浅埋钢管水准标石或墙上水准标志等。

2、竖向位移基准点测量基准点使用前,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使用精密水准仪对三个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三个基准点高程依据。

3、水平位移基准点布点水平位移基准点应基坑变形区域以外,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4、水平位移基准点测量基准点平面坐标数据以假定相对坐标系为依据,布设导线联测三个基准点,经平差后的坐标数据做为工程基准点平面已知数据。

二、监测点布置1、基坑及支护结构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个。

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

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0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个。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水平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

2)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凝土制成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

基坑支护监测记录表

基坑支护监测记录表

(d) 值 值 值
(d) 值 值 值
监测 单 位:
监测 人:
项目技术负 责人:
监理单位意见:符合程序要求()
不符合程序要求,请重
新组织观测() 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注:1、报警值:土钉墙日变量≥±10mm/d,累计变量≥±50mm;灌注桩日变量 ≥±4mm,累计变量≥±50mm。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报,附监测点布图,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存一份。
八桂绿城-龙庭水岸二期 8#-12#楼及地下室工程 巡视检查记录表 巡视者:
巡视时 2019 年 月 日

天气: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很差
围护桩(墙)、冠梁、支撑、


围檩裂缝
支护结
支撑、立柱变形 构


止水帷幕开裂、渗漏


墙后土体沉陷、裂缝及滑移


基坑涌土、流沙、管涌
无有
土质情况 施工工
周边环 周边道路(地表)开裂、沉陷 无 有

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
完好 被破坏
监测元器件的完好情况
完好 损坏
监测条件
相邻工 程 施工工 况
基坑施 工工况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很差
软土 沙土 粉土 其 他
况 基坑开完段分段长度及分层
正常 不正常
厚度
地下水、地下水状况、坑边与 基坑底有无积水
正常
不正常
基坑降水、回灌设施运转情况 正常
不正常
围护结不正常
基坑侧壁或基底的涌土、流砂 管涌情况
无超载
超载
基坑周边地堆载情况


管道破损、泄漏情况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摘要:】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列出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点以及不足,他们适用的场合等内容,对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进行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字:】水平位移,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反演小角法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

但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或需同时观测变形体两个方向位移时,则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

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

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点A、B是视准线的两个基准点(端点),1、2、3为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时将经纬仪置于A点,将仪器照准B点,将水平制动装置制动。

竖直转动经纬仪,分别转至1、2、3 三个点附近,用钢尺等工具测得水准观测点至A—B这条视准线的距离。

根据前后两次的测量距离,得出这段时间内水平位移量。

精度分析:由基准线的设置过程可知,观测误差主要包括仪器测站点仪器对中误差,视准线照准误差,读数照准误差,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读数照准误差。

可知,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读数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另外此方法还受到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

优点:视准线观测方法因其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 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派生出了多种多样的观测方法,如分段视准线,终点设站视准线等。

建筑施工深基坑监测时,基准点、监测点如何布置符合规范?

建筑施工深基坑监测时,基准点、监测点如何布置符合规范?

建筑施工深基坑监测时,基准点、监测点如何布置符合规范?一、基准点设置1、竖向位移基准点布置竖向位移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3 个,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设置工作基点。

高程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基准点须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深度的2 倍,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物上。

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BM1、BM2、BM3 三个基准点,为了测量方便,视现场情况设置基准点。

可选用浅埋钢管水准标石或墙上水准标志等。

2、竖向位移基准点测量基准点使用前,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使用精密水准仪对三个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三个基准点高程依据。

3、水平位移基准点布点水平位移基准点应基坑变形区域以外,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4、水平位移基准点测量基准点平面坐标数据以假定相对坐标系为依据,布设导线联测三个基准点,经平差后的坐标数据做为工程基准点平面已知数据。

二、监测点布置1、基坑及支护结构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 个。

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

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 个。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水平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2m~4m。

2)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 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精心整理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12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边坡变形监测表

边坡变形监测表

6# 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 米编号:监测 A 基准点假设坐标:X=100.0000m ,Y=100.0000m ,监测B基准点假设坐标:X=165.1216m ,Y=100.0000m ,基准点 A 假定高程10.0000m首次观测值:1# X=114.3319 ,Y=108.2477;2# X=122.2399 ,101.8003;3# X=134.6206 ,101.5069;4# X=142.7016 ,113.3899;5# X=138.2261 ,121.81726# X=126.3452 ,Y=120.9463 .首次观测高程:1# :8.15896 2#:8.20475 3#:8.15873 4#:8.12030 5#:8.108266#:8.24767累计位移:1#: 2#: 3#: 4#: 5#: 6#: 累计沉降:1#: 2#: 3#: 4#: 5#: 6#: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6# 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 米编号: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6# 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 米编号: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6# 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 米编号: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6# 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 米编号: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6# 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 米编号: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6# 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 米编号: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6# 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 米编号: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基坑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编制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坐标法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及数据处理

坐标法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及数据处理

2019.5李国勇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结合EXCEL )的要(边坡)全站仪在基《建筑变形测极坐标法、前方主确保安全CAD 作图EXCEL 表格的计而且方便快快速报告监测成A 、B 点坐标现场监测AB 的垂距GC ,通易于长对特等和宜设强制对中误差不大于数符合规范要求。

3、基坑开挖前应完成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并初测校准,作为原始数据。

正常监测时,监测方法和频次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三、数据处理利用EXCEL 表格的计算功能进行计算并出具报表。

以下为太原某工程实例。

1、新建一个Microsoft Excel 文件,依次录入点号、各点参考线、初测值的坐标X 、Y 值。

如图2所示。

图2表格计算截图一I4、4、K4单元格分别输入“=SQRT((C4-E4)^2+(D4-F4)^2)”、“=SQRT((E4-G4)^2+(F4-H4)^2)”、“=SQRT((C4-G4)^2+(D4-H4)^2)”,J4单元格输入“=K4*SIN(ACOS((I4^2+K4^2-J4^2)/(2*I4*K4)))”计算出初始垂距值GC 。

如图3所示。

图3计算截图二同理计算每次同点的实测GC 值,与上次计算值比较即为当期位移值,与初始值比较即为累计位移值。

2、利用excel 的编辑功能(例如隐藏计算列等),生成报表,如图4所示。

图4报表示意图3、利用excel 图表功能生成位移曲线图。

如图5所示。

图5曲线示意图四、结语为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越来越高昂的土地成本,现代建筑基坑越来越深,安全风险越来越大。

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基坑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有危险时根据预警值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而其中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规范要求,重要基坑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基坑变形监测。

但施工单位也应自己组织监测,做到心中有数,安全施工。

全站仪测量坐标法监测结合EXCEL 数据处理工艺简单,方便快捷,准确度高,笔者认为在实际施工中具有很多优点,可以采用。

项目一 土石坝的监测与维护 任务五 土石坝的变形监测

项目一 土石坝的监测与维护 任务五 土石坝的变形监测
/
任务五 土石坝的变形监测
土石坝横向水平位移常用的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是供安置经
纬仪和觇标构成视准线的 标点,工作基点应采用混 凝土观测墩,其高度不宜 小于1.2m,顶部应设强 制对中装置。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简易活动标
/
任务五 土石坝的变形监测
土石坝横向水平位移常用的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观测方法
活动觇牌法和小角法
活动觇牌法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在工作基点A(或B)上架设经纬仪,对中整平后,照准另一工作基点
B(或A),固定上下盘,构成视准线。用望远镜瞄准坝面上的位移标点,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任务五 土石坝的变形监测
表面水平位移
平行于坝轴线
垂直于坝轴线
在重力坝中称为左右岸方向水平位移; 在拱坝中称为切向水平位移; 在土石坝中称为纵向水平位移。
在重力坝中称为上下游水平位移; 在拱坝中称为径向水平位移; 在土石坝中称为横向水平位移。
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是测定坝体位移的依据,必须保证 其不发生变位,一般需浇筑在基岩或原状土层上。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任务五 土石坝的变形监测
土石坝横向水平位移常用的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位移标点 位移标点应与被监测部位牢固结合,能切实反映该位置
变形,其埋设结构可依位移标点布设独立设计。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任务五 土石坝的变形监测
土石坝横向水平位移常用的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4.每排位移标点延长线两端山坡上各设一个工作基点。若坝轴线非直线或轴 线长度超过500m,可在坝体每一纵排标点中增设工作基点,并兼做标点。
5.为了校测工作基点有无变动,在两个工作基点延长线上各埋设一个校核基 点。校核基点也可不设在视准线延长线上,而在每个工作基点附近,设置两个 校核基点,使两校核基点与工作基点的连线大致垂直,用钢尺丈量以校测工作 基点是否发生变位。

变形观测总结

变形观测总结

变形观测总结变形观测总结变形观测:是对监测对象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的工作。

基准点:变形观察过程中稳定可靠的点。

变形体:变形监测的研究对象,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筑物的块体,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变形观测网:一般分为相对网和绝对网,绝对网是指有部分点位于变形体外的监测网,相对网是指网的全部点都在变形体上的监测网。

平面监测网:对于用作水平位移观测的基准点,需构成三角网、导线网或方向线等平面控制网,这些平面控制网叫平面监测网。

高程监测网:对于用作垂直位移的基准点,需构成水准网,这些水准网叫高程监测网。

变形监测网的灵敏度:用于描述监测网发现变形体在某一特定方向上的变形的能力。

水准基点:沉陷观测的基准点。

垂直位移分量:地表面的沉降或上升。

水平位移分量:地表面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倾斜测量:测定变形体倾斜程度,可分为相对于水平面和相对于垂直面两类。

前类主要是检测地面倾斜和建筑物基础倾斜,后者主要监测高层建筑物倾斜。

挠度:建筑物在水平面内各个不同高程点相对于底点的水平位移。

深埋双金属标:由膨胀系数不同的两根金属管组成,根据两根管顶部的读数设备得出温度变化所引起的长度变化差数计算出金属管本身长度变化的装置。

基准线法(3种):通过建筑物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轴线的固定不动的铅直平面为基准面,根据它来测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

视准线法:由经纬仪的视准面形成基准面的基准线法,我们称之为视准线法。

包括活动站牌法和小角度法。

活动站牌法:一种精密的附有读数设备的活动站牌直接测定观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偏离值。

小角度法: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的测出基准线方向与站点到观测点的视线方向之间所夹小角,从而计算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偏离值。

引张线法:柔性弦线两端加以水平拉力引张后自由悬挂,则它在竖直面呈悬链线形状,水平面上的投影应是一条直线,利用此直线作为基准线可以测定附近观测点的横向偏离值。

激光准直法:在基准点A安置激光器;在基准点B安置探测器;在待定点i 安置一特定带板,sAB正垂线法:由一根悬挂点处于上部的垂线和一个安装在建筑物上处于垂线下部的测读站组当激光照满波带板是,在B点探测器上测得i,从而偏离值isAii成。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

1.8
≤1/70 000
<200
2.5
≤1/40 000
四等
12.0
<400
2.5
≤1/40 000
作业要求
按国家一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二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二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三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三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四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四等三角要求施测
变形点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xA
xB

• 点位中误差
mp

m D sin 2 sin 2 sin 2 ( )

测角后方交会
• 基准点:A、B与C • 观测量:角度a与β • 求点P的平面坐标
xp

xB
xBp

xB

a Kb 1 K2

y p yB yBp yB K xBp
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 的点位中误
差(mm)
平均边长 (m)
测角中 误差(″)
最弱边相对 中误差
一等
1.5
<300 <150
0.7 ≤1/250 000 1.0 ≤1/120 000
二等
3.0
<300 <150
1.0 ≤1/120 000
1.8
≤1/70 000
三等
6.0
<350
建筑物水平位移 监测
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 水平位移观测基础:水平位移监测网(平面控制网)、
一次布网
• 一般采用独立坐标系统,例如大坝、桥梁等往往以它
的轴线方向作为x轴,而y坐标的变化,即是它的侧向 位移。为使各控制点的精度一致,都采用一次布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测:记录:复核:日期:年月日
水平位移监测记录表(续表)
试验室名称:记录编号: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角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平均后角值
边长
观测值(m)
边长
平均值(m)
°


°


°


°







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备注:附加声明区可用于:a)对检验检测的依据、方法、条件等偏离情况的声明;b)其他见证方签认;c)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
水平位移监测记录表(基准点)
试验室名称: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监测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监测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角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平均后角值
边长
观测值(m)
边长
平均值(m)
°


°


°


°

















备注:附加声明区可用于:a)对检验检测的依据、方法、条件等偏离情况的声明;b)其他见证方签认;c)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
观测:记录:复核: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