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脊柱应用解剖
脊柱解剖图 颈胸腰椎
覆膜
后纵韧带
1
翼状韧带
覆膜深部
2
齿状尖韧带 翼状韧带
3
4
张口位形态
枕骨大孔
环枕前膜 前纵韧带
颈椎上段矢状面
覆膜
后纵韧带
2、胸椎
棘突 椎孔 横突 椎体
胸椎
侧面观
胸椎与肋骨的连结
胸椎节段整体
侧面观
3、腰椎
1 、椎体大、棘突呈板状向后平伸, 2 、椎孔从上位椎骨向下呈卵圆状、
三角形、三叶状,
腰神经后支的特殊行程
四、静脉
椎静脉系的静脉结构特征
是壁薄、无瓣、吻合很多, 可分为椎外静脉丛和椎内 静脉丛,
一 、椎外静脉丛
椎基静脉
椎内静脉丛 椎外静脉丛
二 、椎内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后纵窦 前纵窦
腰椎静脉丛
冠状面观
腰椎静脉丛
纵剖面观
五、脊柱与脊髓断层解剖
关于脊柱、脊髓断层解 剖可参阅胸、腹各层面 解剖不在重复, 根据脊柱和脊髓的形态 学点说明如下:
寰枢关节是寰椎与枢椎之间的两个车轴
关节和两个磨动关节,
上位颈椎
后面观
颈椎整体观
隆椎
钩突
钩
钩突
椎关Biblioteka 节钩椎关节囊维持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有:
关节囊、寰枢前膜、寰
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 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 等,
环枕前膜
前纵韧带
环枕后膜 椎动脉
项韧带
椎动脉行程
椎动脉 第六颈椎孔
覆膜与前纵韧带
1、椎管由各椎骨的椎孔借骨连结结
构相连而成,上经枕骨大孔通颅腔,下经骶 管通向骶管裂孔,椎管前壁是椎体、椎间 盘、后纵韧带后面;后壁为椎板、黄韧带 并靠邻关节突间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和 椎间孔,
脊柱超详细解剖,高清图文版!
脊柱超详细解剖,⾼清图⽂版!脊柱的损伤及病变在⾻科中属于很常见的问题,熟悉脊柱的解剖是每个⾻科医⽣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应⽤解剖(⼀)基本概述1.综述:⼈类幼年时椎⾻共有33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随年龄增长5块骶椎合成⼀块骶⾻, 4块尾椎合成⼀块尾⾻。
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下联髋⾻,中附肋⾻,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
脊柱内部⾃上⽽下形成⼀条纵⾏的脊管,内有脊髓。
2.功能⽀持⼈体、传导负荷、运动、维持稳定、保护脊髓的功能、六个⾃由度的灵活运动3.解剖位置冠状⾯(额状⾯)– 将⾝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状⾯-将⾝体分成左右两部分-正中⽮状⾯ – 将⾝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横断⾯(⽔平⾯或轴⾯)– 将⾝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前⾯观:椎体⾃上⽽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侧⾯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后⾯观:颈椎棘突短⽽分叉,近⽔平位。
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
腰椎棘突呈板状⽔平向后。
(⼆)椎⾻的基本形态及结构⽣理弯曲:颈椎前凸 20°- 40°胸椎后凸 20°- 40°腰椎前凸 30°- 50°骶⾻后凸倾斜⾻组织类型:A.⽪质⾻:坚硬,主要位于⾻的表⾯提供⾻的强度,良好的固定点哈佛⽒系统B.松质⾻:较软,⼤部分位于⾻的内部提供强度和细胞储存的场所⾻⼩梁,海绵状或蜂窝状脊椎结构(关节突,脊椎峡部)间盘,终板,软⾻终板,⾻性终板,⾻突环椎⼸根切迹,椎间孔,神经根出⼝(三)各段椎⾻的特征1.颈椎根据解剖形态的差异,颈椎被分为上颈椎(C1~2)下颈椎(C3~7)椎体⼩、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关节突近似⽔平位、椎孔较⼤且多呈卵圆形A.上颈椎:颈枕关节——⽆间盘寰椎(C1)——与颅⾻(C0)和枢椎(C2)形成关节寰枢关节——⽆间盘枢椎(C2)——与C1和C3形成关节寰椎:呈环状,⽆椎体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寰枢关节:在寰枕连接部,⼤部分运动功能为前屈—后伸和侧屈在寰枢关节,近50%的头部旋转运动发⽣于此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关节囊、寰枢前膜、寰枢后膜、覆膜、寰椎⼗字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
脊柱应用解剖图谱
脊柱应用解剖图谱脊柱应用解剖图谱-脊柱外科精品系列【姜建元马昕吕飞舟黄煌渊主编本书作者从脊柱外科医师的特殊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新鲜尸体上按照脊柱外科经典手术入路和扩大术野的临床实际层层解剖,在拍摄的 4000 多张照片基础上,精选了 200 余张,详细介绍了脊柱各部位手术人路体表定位、层次、周围解剖关系,重点介绍了重要或危险结构和手术时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和避开危险结构的技巧,穿插介绍了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及各部位脊髓、神经根的大体解剖、局部解剖等。
图片精美,图示清晰,解说明确,切合临床实际需要,能给脊柱外科医师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可作为脊柱外科、神经外科医师手术前结构复习和教学示范的参考书。
姜建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医疗专长:擅长脊柱外科:对脊柱,包括颈椎疾病、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柱疾病、脊柱不稳、脊柱肿瘤等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
简介:姜建元教授于 1985 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工作,目前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主任、教授,复旦大学脊柱外科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脊柱外科中心脊柱应用解剖实验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创伤分会委员,《国际骨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脊柱外科学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上海市劳动能力状况技术鉴定组医疗专家,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理事,AO Spine 中国理事会理事,AO Spine 中国讲师团讲师,中欧骨科学术交流委员会理事。
在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姜建元教授一直工作在一线,从未脱离过临床,他善于博采众长,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熟练掌握了各种高难度手术的技巧和方法,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赢得了无数病家的信任和赞赏。
脊柱应用解剖PPT课件
.
7
.
8
1.颈椎
特点:有横突孔 (1)一般颈椎:第3~6颈椎 椎体钩、前结节、后结节、脊神经沟
.
9
.
10
.
11
(2)特殊颈椎: 1)第一颈椎:寰椎 侧块:上关节面、下关节面 前弓:齿突凹、前结节 后弓:椎动脉沟、后结节
.
12
.
39
.
40
.
41
(四)关节
1.关节突关节:又名椎间关节,由相邻上、 下关节突组成。
2.腰骶关节:由第5腰椎的下关节突与骶 骨上关节突构成。
3.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共5对,在 下6个颈椎体之间。由下位椎体两侧的钩状 突与上位椎体两侧的凹陷构成。
.
42
.
43
.
44
4.寰枕关节:有枕骨的枕髁与寰椎上关节 凹构成。
.
32
.
33
.
34
(三)韧带
1.前纵韧带:位于各椎体的前面。 2.后纵韧带:位于各椎体的后面。 3.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邻位椎
弓板的韧带。
.
35
.
36
.
37
.
38
4.棘上韧带:是连接胸、腰、骶椎各棘突 尖的纵行韧带。
5.棘间韧带:位于相邻两棘突之间。 6.项韧带:在项中线呈矢状位的板状韧带。 7.横突间韧带:位于相邻的横突之间。
.
24
4.骶骨
呈三角形,尖向下。骶骨底、骶骨尖
前面:骶骨岬、骶前孔 后面:骶正中嵴、骶外侧嵴、骶后孔、骶
管、骶管裂孔、骶角 侧面:耳状面
.
25
.
26
脊柱的应用解剖 ppt课件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PPT课件
41
项韧带
由第7颈椎棘突向上, 棘上韧带移行为项韧带。 项韧带呈三角形,底部 向上,附着于枕外隆突 和枕外脊;尖向下,附 着于寰椎后结节及C2-7 棘突的尖部,后缘游离 而肥厚。
PPT课件
42
二、 椎间盘
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构 成。成人椎间盘几乎完全无血管,其营养主要靠椎体内 血管通过弥散和渗透作用而获得。由窦椎神经支配。
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之间即半 距在38.8mm,从内侧缘至寰 椎后结节中点约20mm。在施 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时,切除 范围应在半距15mm,两侧距 离在25mm以内,以防损伤椎 动脉。
16
峡部
齿突常出现变异,如缺如、发 育不良或与枢椎椎体不相融合, 而形成游离齿突。
枢椎椎弓上、下关节突呈前后 位,上关节突在前,下关节突靠 后,呈斜坡形近似水平,两者以 峡部相连。峡部是骨折易发部位。
PPT课件
寰枕前膜 前纵韧带
34
后纵韧带位于椎体 的后面,上起枢椎, 下达骶骨。较前纵韧 带薄弱、狭窄,宽窄 不齐,腰下份渐成窄 条,末端尖细。于椎 间盘处变宽,贴附紧 密。
PPT课件
覆膜 后纵韧带
35
前、后纵韧带骨化多见于颈段。了解前、后纵韧带在 椎体的附着情况,有助于理解骨化的X线影像与椎体骨质 增生者的区别。
PPT课件
43
髓核
软骨终板 纤维环
PPT课件
44
PPT课件
45
三 、关节突关节
颈椎关节突关节
PPT课件
46
PPT课件
47
胸段椎间关节面呈冠状位近乎垂直排列,关节突较高, 受暴力时关节突可折断。若发生跳跃前脱位,由于交锁 较紧,通过牵引不易解决,常需要手术复位。
脊柱区解剖图PPT课件
2. 椎管腔的形态
颈段:上部近似圆形,下为三角形; 胸段:呈圆形; 腰段:上、中部呈三角 形,下部呈 三叶形; 骶段:呈扁三角形。 椎管以第4~6胸椎最为狭小,颈段 以第7颈椎、腰段以第4腰椎较小。 侧隐窝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Luschka关节
椎体钩作用:
可限制上一椎体向侧方移位,增加 稳定性,防止椎间盘脱出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二)脊髓被膜和脊膜腔
1. 被膜 硬脊膜
齿状韧带
脊髓蛛网膜
软脊膜 齿状韧带:
呈额状位,固定脊髓。 是确认L1的标志。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2.脊膜腔
(1)硬膜外隙 椎静脉丛 (2)硬膜下隙 (3)蛛网膜下隙 3.被膜的血管 源于根动脉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腰椎穿刺 部位: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
层次:
皮肤、浅筋膜、 深筋膜、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黄韧带、 硬脊膜、蛛网膜、 终池。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三)脊神经根
1.行程及分段: 脊髓 及软膜 蛛网膜及其囊
蛛网膜下隙段
硬膜及其囊 (脊神经节)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2.听诊三角或肩胛旁三角
内上界:斜方肌的外下缘
境 外侧界:肩胛骨脊柱缘
界 下界:背阔肌上缘
底:脂肪组织、筋膜和第6肋间隙
意义: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3.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境 外下界:腹内斜肌后缘 界 上界:第12肋 底: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肋下神 经 髂腹下神经 髂腹沟神经 前方有肾和腰方肌。 意义: 肾手术腹膜外入路(注意 保护上述三神经) 腹后壁薄弱区,易发腰疝
临床应用解剖学脊柱和脊髓的应用解剖基础优选文档
椎骨的连结
按连接部位可分:
椎体间连结
椎间盘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椎弓间连结
黄韧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横突间韧带 关节突关节
椎间盘——关于终板(或软骨板)
椎体的上、下面在青春期 前为两片完整的透明软骨,青 春期开始后,其周围部分出现 环状的次级骨化中心,称骺环。 至25岁左右,骺环骨化完全并 与椎体骨质融合,但透明软骨 的中央部分终生不骨化。
第1~3骶神经的后支组成臀中皮神 经。
肌层
由浅至深分为4层: ①斜方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后 部; ②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 后锯肌、下后锯肌和腹内斜肌后 部; ③竖脊肌和腹横肌后部; ④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
枕下三角 项区上部深层, 枕下肌围成的三角。
内上界:头后大直肌 外上界:头上斜肌 外下界:头下斜肌 内:椎动脉和枕下神经
在胸部,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 呈冠状位;在腰部,关节面近似矢状位, 且前方有黄韧带加强,后方有部分棘间韧 带加强,均较稳定。
关节突关节由脊神 经后支支配。后支分 出的内、外侧支均有 小分支分布至关节突 关节囊,因此,当小 关节移位时,这些神 经有可能受压迫,引 起腰背痛,即临床上 的小关节综合征。
第三枕神经C3的后支穿斜 方肌浅出,布于项区上部。
2、胸背区和腰区 来自胸、腰神经后支。各支在
棘突两侧浅出。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 成臀上皮神经superior colonial nerves,穿胸腰筋膜浅出,越过髂 嵴布于臀区上部。
该神经损伤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 原因之一。
3、骶尾区 骨嵴,在腰椎
的椎板外缘有一典型的骨 嵴,或称峡部嵴,其外或 外上方有一凹陷,约与椎 弓根中心点重叠,可作为 腰椎椎弓根穿刺的进针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关节突 旁沟:腰 神经向外 经上关节 突关节面 内缘所形 成的沟。
椎弓根下沟: 椎间盘明显退 变缩窄时,可 使上一椎体连 同椎弓根下降, 后者与椎间盘 侧方膨出形成 一沟,可使通 过的神经根发 生扭曲。
椎间管
界壁:前为椎体后面及椎间盘,后为黄韧带 和椎间关节,上下分别为椎上、下切迹。
内口:多呈卵圆形,少数呈肾形、三角形或 钥匙眼形。
椎间静脉
椎外后静脉丛
椎体静脉
椎外前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间静脉 椎内前静脉丛
脊髓后正中静脉
脊髓前正中静脉 椎体静脉
椎旁软组织
皮肤、浅筋膜、肌肉、血管和神经 1. 颈深肌群
颈长肌 椎前肌(内侧群) 头长肌
头前直肌、斜肌 斜角肌(外侧群) 前、中、后斜角肌
肌肉的层次
由浅至深大致分为四层: • 第一层有斜方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后部; • 第二层有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
横 突棘 间间 韧韧 带带
棘 上 韧 带
(4)关节突关节
相邻椎骨的上、 下关节突构成
颈 (1)、 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 胸 (2)、 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位。 腰 (3)、 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矢状位。
椎体钩
钩椎关节 Luschka 后邻脊髓
后外邻颈N根 外侧邻椎A
3.寰枕关节 和寰枢关节
(一)椎管
由椎骨的椎孔、骶骨的骶管和椎骨之间的骨连接共同构 成的骨纤维管道
1.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 后纵韧带
椎间盘 椎体
侧壁:椎弓根、椎间孔 椎间孔
后壁:椎板、黄韧带
后纵韧带
黄韧带 椎板 椎弓根
2.椎管形态 在横断面上椎管各段的形状及大小存在差异
颈段 呈三角形 胸段 呈圆形,以第4~6胸椎处最为狭窄。 腰段 形态不一
第二腰椎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
附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 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 方肌鞘,向上附于第12肋下缘,向下 附于髂嵴。
第二腰椎
深层:又称腰方肌筋膜,位于腰方肌前
面,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 向下附于 髂腰韧带和髂嵴后份,上部增厚形成 内、外侧弓状韧带。
第二腰椎
腰肋韧带:
●胸腰筋膜中层上部张 于第12肋与第1腰椎横 突之间的部分增厚形 成。
●肾手术时,切断此韧 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 动度,便于显露肾。
由于项、腰部活动度大,在剧烈活 动中胸腰筋膜可被扭伤,尤以腰部的损 伤更为多见,是腰腿痛原因之一。
腰神经后支:
●经骨纤维孔至横突间肌分内外支; ●后内侧支在下位椎骨上关节突外侧斜向后下,经骨纤维管至
二、标志性结构
1.棘突 2.骶管裂孔和骶角 3.尾骨 4.髂嵴和髂后上棘 5.肩胛冈和肩胛下角 6.竖脊肌
肩胛冈——T3棘突 肩胛骨下角—T7棘突
竖脊肌
位置: 背部深层 棘突两侧纵沟内
下自:骶骨髂嵴后面 上至:枕骨
在各棘突、横突、 肋都有起止 作用:脊柱后伸
三、脊柱区的结构配布特点
脊
柱 位于中轴部位,是脊柱区的主体部分,可分为脊柱
外口:多呈钥匙眼形,少数呈三角形。
⑵ 椎间管
椎静脉丛:特点:
互相吻合交通,无 瓣膜,收集脊柱、 脊髓及邻近肌肉的 静脉血,向上与颅 内交通,向下与盆 腔等的静脉广泛吻 合。
1.椎外静脉丛:椎外前静脉丛和椎外后静脉丛
2.椎内静脉丛:椎内前静脉丛和椎内后静脉丛
3.椎间静脉
4. 椎体静脉
5.脊髓静脉
后锯肌和腹内斜肌后部; • 第三层有竖脊肌和腹横肌后部; • 第四层有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等。
■胸腰筋膜
胸背区: 薄弱覆盖竖脊肌表面
●内侧———T棘突/棘上韧带 ●外侧———肋角
腰区: 明显增厚,分为浅、中、
深三层。
• 浅层:覆于竖脊肌后面,向下附于髂
嵴,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 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 成竖脊肌鞘。
L4/5
15.8 9.7
L5/S1
16.6 8.5
(1)椎间盘
(2)前纵韧带
附于椎体椎间盘前面
(3)后纵韧带
附于椎体椎间盘后面 椎管前壁
附于椎体椎间盘前面 前 纵 韧 带
后 纵 韧 带
椎管前壁
附于椎体椎间盘后面
2.椎弓间连结 (1)黄韧带 (2位)棘于间椎韧管带后壁 连(3于)棘相上邻韧椎带弓板 (4)关节之突间关节
颈段椎间管
前内侧壁为钩椎关节 后外侧壁为关节突关节 上、下为椎弓根 颈椎体钩、横突、关节突构成复合体, 简称UTAC
侧椎管 中央椎管
脊神经根 硬脊膜囊
腰神经通道: 腰神经根从离开硬脊膜囊至 椎间管外口需经过一条骨性纤维管道,神经根所 占部位。
感觉NF 传入NF
脊N节
感觉N元
假单极N元
前根
运动NF 传出NF 前外侧沟出
脊N根
脊N出椎管位置
C1~7 N从同序颈椎 上方椎间孔出椎管
C8 N从第7颈椎与 第1胸椎之间的椎间
孔出椎管
胸腰N从同序椎骨 下方椎间孔出椎管
胸腰N从同序椎骨 下方椎间孔出椎管
S1~4N分前、后支 从骶前、后孔出骶管
S5、尾N从骶管裂孔 出骶管
2.椎管形态 在横断面上椎管各段的形状及大小存在差异
第1、2腰椎处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第3、4腰椎处 多呈三角形 第5腰椎处 多呈三叶形
侧隐窝
前壁:椎体和椎间 盘后外侧 后壁:上关节突、 黄韧带 外侧壁:椎弓根和 椎间孔
侧隐窝
前后径:椎体后 缘与上关节突前 缘
正常值3-5mm
脊髓
位于硬脊膜囊内, 为前后稍扁的圆柱 形,其各段大小和 外形不同
椎间孔
前壁为椎间盘及 椎体后外侧面 后壁为关节突关 节 上、下为椎弓根
(三)脊神经根
1.行程和分段: 脊神经根丝离开脊髓后,在相应的椎
骨平面,汇成前根和后根,穿蛛网膜囊和 硬脊膜囊,然后行于硬膜外腔中。脊神经 根在硬脊膜囊以内的一段,为蛛网膜下腔 段,穿出硬脊膜囊的一段,为硬膜外段。
后根 后外侧沟入
下肋凹
3.腰椎 椎体大 椎孔大
关节突矢状位 棘突宽 水平向后伸
棘突间隙宽
副突 乳突
关节突副突韧带
4.骶骨
骶骨岬
骶管 骶正中嵴
骶前孔 骶后孔 骶 骶管 角 裂孔
骶耳 粗状 隆面
椎间盘 由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板 和Sharpey纤维环构成
前纵韧带 髓核 纤维环 后纵韧带
(1)椎间盘 连结于相邻两椎体之间
大致同高 高1个椎骨 高2个椎骨
T9-12 高3个椎骨
L1-5 S1-5 Co
平第10~12胸椎
平第12胸椎 和第1腰椎
锥腰 以骶 下尾
,N
组 成 马
尾
根 丝 悬
垂 于
脊
髓
圆
四、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四)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某些低级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 躯体反射:腱反射、肌张力反射
(1)寰枕关节 枕髁对寰椎 上关节面 头前俯后仰 或侧屈运动
枕
枕骨
髁
寰 椎
3.寰枕关节 和寰枢关节
寰 椎
寰椎下关节面对 枢椎上关节面
(2)寰枢关节
枢 椎
寰椎前弓后面对 枢椎齿突前面 寰椎下关节面对 枢椎上关节面
(2)寰枢关节
使寰椎带动 头左右旋转
寰枢关节的韧带
齿 突 尖 韧 带 翼 状 韧 带
29.4%
椎
间
盘
21.5%
的
厚
度
54.4%
32.1%
腰椎间盘特点
• 前后端较大,中间较小,呈花瓶状。 • 自上而下逐渐增厚。 • 前缘高于后缘。 • 向上下凸出,横断面常呈猫头鹰眼征
腰部椎间盘的厚度(mm)
椎间盘 前缘 后缘
L1/2
10.9 6.4
L2/3
12.7 7.6
L3/4
13.9 8.7
腰骶膨大 L2-S3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二)脊髓节段
两侧连有31对脊N 与每1对脊N相连 的1段脊髓称为1个
脊髓节段
脊髓共分5部 31节段 颈髓(C) 8节 胸髓(T) 12节 腰髓(L) 5节 骶髓(S) 5节 尾髓(Co) 1节
脊脊髓髓节节段段与椎比骨同对序应椎关骨系
C1-4 C5-8 T1-4 T5-8
脊柱应用解剖
解剖教研室 王景伟
一、境界与分区
脊柱区是指脊柱及其后方、两侧软组织所配布的区域。
上界:枕外隆凸、上项线 下界:尾骨尖 两侧界:(上→下)斜方肌前缘、 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襞与胸壁交 界处、腋后线、髂嵴后份、髂后上 棘至尾骨尖的连线。
分区:项段、胸段、腰段、骶尾段
项段 胸段 腰段 骶尾段
组成
髓核 纤维环
纤维环
环绕在髓核周围
前宽髓后核窄
纤维居软中骨央,稍有偏韧后性 富牢有固弹连性结的椎胶体状物
限制起髓缓核冲膨作出用
髓核 纤维环
椎间盘
(1)椎间盘
(1)椎间盘
(1)椎间盘
各部椎间盘的特点
• 颈椎 • 胸椎 • 腰椎
厚度 较厚 最薄 最厚
与邻近椎体比例 1:3 1:5 1:2
椎间盘/脊柱
(一) 椎骨一般形态 椎弓板 椎弓根
横突 上关节突 棘突 椎弓
棘突 下关节突 椎体 椎孔 横突 全部椎孔连成椎管
椎弓峡部为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部,由 于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故又称为关 节突间部
(二)各部椎骨形态特征
1.颈椎 棘突分叉 椎2.胸孔椎大 三角形
横突孔
椎3.腰体椎小 关4.骶节骨突水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