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摘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旨是,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

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

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

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较大的偏差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二是因为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着诸多限制汇率调节能力的因素,即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缺陷。

当前的措施是应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使人民币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关键字:相对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汇率人民币汇率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

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如果用i 和i* 表示本国和外国t期的通货膨胀率St-1、St 分别代表基期和t期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即直接标价法的汇率),则相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示为:St /St-1=(1+i )/(1+i* )根据上式,我们得到一个直观的检验标准,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

二、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现实表现分析作为正处于经济改革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几乎一直在和通货膨胀作斗争。

虽然终于在2002年下半年摆脱了始于1997年下半年的通货紧缩,中国就又陷入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在中国不断演进的同时,人民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表现又如何呢?根据易纲、范敏(2002)的研究表明,1980~1996年十七年中,除了1980~1994年1990~1991年间美国的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外(其未作检验的1978~1979年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美国),其余年份里中国通胀率均高于美国。

浅析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原因

浅析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原因

浅析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原因作者:汪会宝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1期[摘要]本文回顾了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分析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文献,发现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适用于我国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研究。

通过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几点原因:假设条件过于严苛;价格指数、人民币名义汇率、基期汇率选取标准不一;体制影响难以被考虑在内,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未被充分考虑;统计失真等。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一、文献综述: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表现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的适用情况: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根据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在一篮子可比较的商品上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大小来解释汇率的决定。

对人民币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估算方法,主要有选择样本商品进行评估和计算汉堡包平价两种,对此国际和国内有许多研究结果,如: 1989年为1美元=0.80人民币(中国社科院,1993);1991年为1美元=2.17人民币(任若恩,1994);1992年为1美元=1.12人民币(世界银行,1992);1994年为1美元=2.44人民币(郭熙保,1997);1995年为1美元=4.20人民币(易纲等,1997),1美元=2.02人民币(世界银行,1997)。

以上研究结果不相同,且与人民币现实汇率差异很大。

至于估算的合理程度,很难判断。

然而,以往的研究结果在以下两个方面不尽合理:第一,至少汉堡包平价的可信度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汉堡包是西方国家的大众食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食品结构与美国有很大差异,因此,以汉堡包为代表品的比较似乎只对西方发达国家有效。

第二,若选择样本商品进行估计,我们以研究结果较多的1995年为例,该年中国的GDP为57733亿元人民币,若按RMB1.5/1$的比价折算,约合38500亿美元,人均GDP为3200美元,明显高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若按RMB2.02/l$折算,人均GDP约合2324美元,仍显高估;若按RMB4.2/1$折算,人均GDP约合1145美元比上述估计低一些。

人民币有效汇率及走势分析

人民币有效汇率及走势分析
同时,这种算法的问题也很明显。它在考虑各国贸易竞争时,即便是在某个 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也只是考虑两国在这个市场上的总量占比的对比情况,而没 有考虑两国贸易商品之间的差异性所带来的竞争关系差异。在这种算法中实际上 假定,各国之间的商品劳务之间的竞争关系是完全一样的,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4、考虑商品替代弹性差异的可变贸易权重 这种权重算法是对可变贸易权重算法的一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不同 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品之间竞争关系的差异性。
决于该样本货币国的贸易品与中国的贸易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如果一个样本货币 国在于中国相关的贸易中所占比率不大,但替代弹性比较大,其被赋予的权重也 比较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品(商品、劳务)的竞争相对优势主要决定于它们之 间的技术水平差别、资源禀赋差别(原材料、劳动力等)。技术水平、资源禀赋差 不多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品的竞争主要是价格竞争,这样汇率的变动对它们之 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就比较大;比如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竞争。而那些技术水 平或资源禀赋相差比较大的国家和地区贸易品的竞争主要是产品、服务的技术含 量、品质差别和自然资源的禀赋差别;比如中国和美、日贸易品的竞争,中国和 沙特贸易品(沙特的最主要贸易品是石油)的竞争,对于这种情况,双边货币价 值的相当幅度的变动都不会改变双方的竞争态势。替代弹性系数真实地反映了这 种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
WCN ,k = λ1σ CN 来自kηCN ,k + λ2σ CN ,kδ CN ,k + λ3σ CN ,kε CN ,k
∑ ε CN ,k =
δ CN ,i ⋅ηi,k
i≠CN ,k
其中 σ CN ,k 表示中国与第 k 个样本货币国之间贸易品(商品、劳务)的替代
弹性系数。其它的变量含义同上。 一个样本货币的权重不仅取决于其在与中国相关的贸易中所占的比率,还取

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实用性研究

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实用性研究
协整 检 验 误 差修 正 模 型
变 量 选 取 和 数 据 说 明
( )变量 选 取 一
本文选取 的人 民币汇率是 名义有效汇 率指数。该指数是以某一时点 为基期核算 的相对汇率 指数,反 映汇率 变动情况。另 外 ,由于各国统计 的价格水平数据也是设 定基期后核 算的相对价格指数 ,反映价格 变动情况 。因此 ,本文的实证分析只能验
汇率会保持在各国货币的国内和国外购 买
力不 变的情况下发生改变。
购 力价 论 买 平 理
对民汇决 的用研 人币率定实性究
■ 张 萌( 陕西教 育学 院数 学 系 西安 706 ) 10 1
◆ 中图 分 类 号 :F 3 文献 标 识 码 :A 80
展 中国家的偏离大于发达 国家。 罗晓琴 、 独
内容摘 耍 :本 文 采用协 整 检验 、G agr rn e 检 验 、 误 差修 正 模 型等 实证研 究 方 法 , 对于 19 9 4年 以 来人 民 币汇 率 和 I 内外 i ; 1 价 格 水 平 差 异 的数 据 进 行 实 证 研 究 , 并得 出 相 关 结 果 。 一 关键 阔 :购 买 力平价 汇 率 价 格 水平
为一国的价格水平反映该国货币的国内购 买力 , 而各 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相等的 ,
分别表示第 5 期的实际汇率 } 率;R t 螂Et 啪 m t ∞ ∞ E和 R I
的年度数据,估算 了人 民币与美元 的双边 行为均衡 汇率模型和 结构时 间序列模型 , 研究结果 表明人 民币汇率接近于购买力平 价 的均衡汇率水平 ,人 民币汇率基本符合
将各个 变量转化 为相对变化率形式 ,可 得 等 式 4 .R_ l R,丽e E , , 啡 ,

关于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思考

关于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思考

3 理论结合实践的思考
通过前面的图表分析,尽管存在一定的相 关联,但人民币对美元在相当程度上还是 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无论是相对购买力平价,还是绝对购买力平价,都是建立在一价定律 的基础上的。现实生活中与一价定律的假定相反,运输费用和贸易管 制确实是存在的,这些贸易壁垒可能会高到使得一些商品和劳务在两 国之间无法贸易的程度。我们常说的贸易品主要是一些制造品,而相 对而言,服务业则属于非贸易品。非贸易品的价格完全由其国内的供 求关系决定。它的存在,会导致实际情形与购买力评价理论的大幅度 偏离。
2.1 以1994年为基期的中美两国CPI数据报告
年份 美国CPI* 中国CPI
年份 美国CPI* 中国CPI
1994 100.00 100.00 2001 119.50 128.92
1995 102.83 117.10 2002 121.38 127.89
1996 105.86 126.82 2003 124.15 129.43
等式左边数据((Et-Et-1)/Et-1)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4 名义汇率 & 实际汇率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短期的价格黏性,会使的汇率变动引起的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会较长 期更明显。
此外,为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基期的选择至关重要。基准年若已包 括了名义汇率对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所有偏离,则其后的计算会比较准 确。
由前面的数据可知,1994--1996年间,中国CPI比美国CPI高出许多。 根据B-S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品生产率提高较发达国家快,而非 贸易品(如服务行业)的生产率相近且提高速度明显不如制造品部门, 因此,这将导致贸易品部门的工资率提高从理论上而言快于非贸易品 部门,但事实上,两者的工资率具有相似性,当制造品部门的工资率 提高时,非制造品部门的工资率也会随之提高,这会使得发展中国家 的CPI高于发达国家。

论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论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论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作者:谢桂英单以红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1期【摘要】文章分析了实际汇率的经济意义,即实际汇率反映两国同一单位或同一篮子商品的交换比率,指出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此时的交换比率即实际汇率是1∶1;如果购买力平价不成立,即实际汇率不等于1,其原因可能是名义汇率的变化,或商品价格的变化,或者二者共同变化造成的。

【关键词】实际汇率名义汇率购买力平价绝对价格价格指数一、实际汇率及其经济意义实际汇率(the Real Exchange Rate)是从商品角度而不是从货币角度说明两国商品的交换比率,或者是对名义汇率剔除价格变化因素后的汇率。

计算实际汇率的两国商品可以用一种同质的商品,也可以用相同的一篮子商品作比较。

价格因素有两种表示方式,一是绝对价格,另一个是价格指数。

由此,实际汇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对名义汇率用绝对价格进行计算后的汇率,这样,实际汇率是指同一种商品或同一篮子的商品(以下用表示)既按名义价格(货币价格,市场价格)又按名义汇率计算的国外国内价格的比值,即e■■= e■,其中,e■■为实际汇率,e为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名义汇率,分子分母的Pf和P分别表示G 的外币与本币的绝对价格,这里e表示货币角度的汇率,结合Pf和P进行调整,就是从商品角度计算的汇率。

等式右边如果写成■,则分子eP■和分母P分别表示G用本币表示的国外价格与国内价格,其比值就是相对价格,意为外国一单位的G相当于本国■单位的G。

另一种是对名义汇率e用价格指数调整的汇率,即e■■= e■,其中,e■■为实际汇率,P■■和P■分别表示国外和国内的价格指数,即G的报告期与基期的价格绝对水平的比值。

这样计算的实际汇率表示的是以计算价格指数的基期为基准的汇率,即剔除两国价格从基期到报告期变动因素后的汇率。

设基期汇率水平为e0,比较e■■与e0,若e■■>e0,表示外币实际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e■■对e0的变化幅度即为外国商品对本国商品升值或贬值幅度。

关于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原因的研究

关于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原因的研究

关于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原因的研究作者:原扬来源:《商情》2013年第09期【摘要】自20世纪初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后,得到了经济学界极高的评价,由于该理论存在天然缺陷,人们对它一直存在争论,但并没有影响它的应用。

本文通过简要阐述该理论,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偏离并探讨其原因,对我国汇率政策得到一定的借鉴意义,确保人民币汇率向合理方向发展。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偏离一、相关概念释义购买力平价是以一价定律为前提的。

所谓一价定律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而各国的价格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各国价格水平的对比。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其中,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公式为:E=P/P*,式中E为汇率(直接标价法),P和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综合物价水平。

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某一时点上的汇率的决定。

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则本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下降,即本币贬值,汇率下跌;反之亦然。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明一段时期内汇率变动,由绝对购买力平价可以推导出相对购买力平价:其中Et 和Et-1分别表示t时刻和t—1时刻的汇率水平,πt分别表示t时刻的通货膨胀率,*表示国外。

该公式表明汇率的变化率等于本国与外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与绝对PPP相比,相对PPP更有应用价值,而且通胀率的数据也易于得到。

二、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原因首先,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包其一,基于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在以下假设条件下成立:市场完全竞争、各国价格体系相同、不考虑交易成本关税等费用。

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同,只有当一国的经济发展开放到一定水平,购买力平价对汇率的解释能力才是比较强的。

其二,购买力平价是用综合物价水平来计算的,包含了各国GDP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然而汇率只和可贸易商品相关,而各国的非贸易品在其价格指数的计算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权重。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析人民币汇率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析人民币汇率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指的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汇率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本币汇率降低,即本币对外的比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的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

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意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会将其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

购买力平价理论(简称PPP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

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加以发展和充实。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

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

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

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两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

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

由购买力平价理论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分析出人民币升值的三点原因。

第一,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

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国际收支顺差时,一国外汇储备增加,使外国货币风险增加,尤其是美国由于在与中国进行国际贸易时的长期逆差,呼吁中国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也越强烈。

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分析——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考

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分析——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考

在众 多的汇率决定理论 中,购买力平价 (P ,u hs P Ppr ae c pwr at) oe pry理论 是最早 提 出(as , 2 )但 也是 争议 最 i t s l1 2 , e 9 多的理论 。在 以一价定律为基础 的购买力平价框架下 , 两国 间货币的汇率应该充分反映这两个国的相对价格水平 , 在汇
其 中仃和宵 ¥ 舳表示美 国和 中国£ 的通货膨胀率 表示t 期 期汇率 ,表示中国通货膨胀中非贸易品涨价幅度高于美国 的部分 ,表示中国可贸易品生产力提高速度快于美国的部 口 分。张斌和唐烈( o) 2 i o 对几个经济体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时 期 的汇率变动进行 了比较分析 ,也得 出了相似的结论 :中、 “ 长期内,即使国内的总体物价水平调整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由于国内相对于世界平均 水平的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增 长要 快于非 贸易 品劳动生产 率增长 ,国 内的C I P和WP的差距要 I 大于世界C I P的差距 , P和W I 换句话说 , 同样程度 的总价格水 平 上升 , 中国会 更多的体现在 非贸易品上 , 国内的贸易 品价 格依然会具有 比较优势。在 它的带动下 , 际汇率仍然存在 实 潜在贬值趋势 , 名义汇率则会面I 升值压力 。” 显然, 剔除了非贸易品价格因素后的“ 购买力平价” 能相 对较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走势, 其实, 早在7年代末 , O 中国的 学者就结合了购买力平价说和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相关的汇 率理论 :换汇成本 说” “ 。这一学说把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 易品加 以剔除 , 中国国际贸易商 品价格对 比来考察汇率 而用 的决定 。 换汇成本缩小了货 币购买力的对 比范围和一价定律 的适用范围, 他仅仅从国际贸易商品这一范围来进行货币购
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 因为在 经济起飞的~段时间里 , 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f 住房。 服务) 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 品的涨幅 。 即中国存在“ ” 巴拉萨一萨 谬尔森 ” (a s —a ul n fc 。在此基础上他们得 效应 Bl s Sm e o f t aa s Ee ) 出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平价变化形式 :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学说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

一国的价格水平,即一个基准商品和一个劳务篮子的价格,反映了该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

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某种货币国内购买力的下降会引起该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等比例贬值;而购买力的上升则会引起相应的货币的升值。

如果1只汉堡在英国价值卖1英镑,同样的汉堡在美国卖1.70美元。

我们说汇率为1英镑兑1.70美元。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观点在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就已经被提出。

在这些经济学家中,又比较优势的创始人大卫·李嘉图。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推广了购买力平价理论,使其成为汇率理论的核心部分。

尽管对购买力平价的普遍正确性还存在着种种质疑,但是它的确揭示了影响汇率运动的最重要因素。

用P US表示在美国销售的一个基准商品篮子的价格,用P G表示在德国销售的同一个商品篮子的价格。

那么,购买力平价所预测的美元/马克的汇率是:E$/DM = P US/P G如果购买一个基准商品篮子在美国要花200美元而在德国要花600马克,则购买力平价预测美元/马克的汇率将会为0.33美元/马克;如果美国物价提高为原来的3倍,那么PPP 意味着没马克现在等于1美元。

重新整理等式,我们看到P US = (E$/DM)×P G这里我们得到了购买力平价的另一种表述形式。

等时左边是一个商品篮子在美国的美元价格,等式右边则是在德国购买该商品篮子的美元价格。

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则这两种价格应是相等的。

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上是断言:如果用同一种货币来表示,所有国家的价格水平将是相等的。

比如,同一种轿车在A国卖1万美元,而在B国卖8.3万人民币,则美元兑人民币的比价为1比8.3。

然而,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这个比价常常是不准确的。

尽管购买力平价学说并不完美,但中央银行在计算通货之间的基本比率时仍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根据购买力计算出的基础汇率与市场价之间比较,可以判断现行市场汇率于基础汇率的偏离程度,是预测长期汇率的重要手段。

购买力平价理论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

购买⼒平价理论下⼈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购买⼒平价理论下⼈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摘要:决定⼈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的,不仅要学会运⽤购买⼒平价理论对⼈民币汇率变动进⾏解释,还要懂得结合国内经济形势与外汇供求理论预测⼈民币近期⾛势。

关键词:汇率;消费物价指数;购买⼒平价正⽂:(⼀)购买⼒平价理论购买⼒平价是指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购买⼒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平价和相对购买⼒平价。

(1)绝对购买⼒平价就是当所有国家的物价⽔平以同⼀种货币计算时是相等的,⽤公式表达是:P=e·P* (这⾥的P和P*分别表⽰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指数。

)(2)相对购买⼒平价揭⽰了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汇率预测提供了⼀个理论基础,即预期的汇率变化应该等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差异。

⽤公式表达是:e (t+1) =e(t)[(1+P)/1+P*] ①= [e (t+1)-e (t)]/e (t) ②将①代⼊②推出e= (P-P*)/ (1+P*) =P-P*Δe =ΔP-ΔP*(3)由公式可以看出,绝对购买⼒平价理论⽤来说明汇率的决定,相对购买⼒平价⽤来解释汇率的波动。

(⼆)购买⼒平价理论对我国汇率变动的验证与分析(1)绝对购买⼒平价。

绝对购买⼒平价是⽤两国物价⽔平静态对⽐获得的,e=P/P*(e表⽰汇率,P表⽰本国的价格⽔平,P*表⽰外国的价格⽔平)。

⽤绝对购买⼒平价理论估算⼈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差距很⼤。

见表1所⽰表1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以1999年为基期,⾃2005年后,我国开始实⾏浮动汇率制度。

图1年份由上表1和图1显然可以看出,绝对购买平价下⼈民币对美元的均衡汇率与名义汇率相差甚远,表中可以看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为购买⼒平价理论核⼼的⼀价定律,适⽤于可贸易商品,但不适⽤于不可贸易商品。

(2)相对购买⼒平价。

人民币汇率与CPI偏离: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解释

人民币汇率与CPI偏离: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解释
升 值背 离 的现 象。 自2 0 年起 ,我 国CP 指 数 出现 了大幅 上涨 , 07 I 据 生 。 8 月 国家 统计 局 公 布 数 据显 示 : P 与 去 年 同期 相 比 上涨 了56 C I %, 另 一 方 面是 ,结 合 中国特 殊 经 济 现 状 的 一些 原 因。 本 文讨 论 其 中食 品价 格上 涨 的幅 度 为 1 .%, 肉及 其他 肉制 品物 价 上 涨达 的重点 就在 第二个 方 面 。人 民币在 汇市 上升值 主 要有 以下 几方 面的 54 猪 4 .%, 为食 品类 物 品价格 涨 幅之 最 。进 入2 0 年后 ,CP 仍 原 因 :首先 ,经济 增长 推动 人 民 币升值 。从 经济 发展 角度 , 中国经 52 涨幅 08 I
上扬 了一 断时 间 ,后在 国 家采取 相关政 策 的干预 下 回落 了 。及 时遭 遇 了 2 0 年 的严 重 金融 危 机 ,到 0 9 在高位 。
济规 模不 断扩 大 ,在 国际经 济体 系 中的地 位 上升 ,人 民币就 成 为较 硬 的通货 ,币值 顺 其 自然 的上升 。换 句话 说 ,经济 发展 的外 在表现
2 0 年外 汇 储备 达 到 15 万亿 美元 。 中 国人 民银 行 1 日公布 的数 07 3 4 据显 示 ,截 至 今 年6 ,中 国 的外 汇储 备 已经 达 到 0 8Z 月 8 8  ̄ 美元 。
3 、不 得不 说 的热 点 问题 ,那就 是 次贷 危机 的 影响 。从2 0 开始 , 07 增加 。 同时次 贷危机 也 波及 了全 球 的金融 市场 ,就 目前 来看 主要是 西方 金融市 场 ,导 致这 些 国家货 币处 于相 对较 弱 的地位 ,出现 了贬 值 ,人 民币 升值 相 应 加 快 ,从 而 呈现 出 一种 此消 彼 涨 的局 面 。 此 外 ,美 日对 为转 嫁 起经 济矛 盾 ,保护 本 国经济 对 中国从 施压也 推动 由于 外 汇 储备 大 幅度 增 加 , 了央 行较 大 的对 ; 压 力 ,基 础货 币投 给 中

汇率决定问题与购买力平价说

汇率决定问题与购买力平价说

汇率决定问题与购买力平价说1. 汇率决定问题汇率是指两个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决定问题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汇率如何被确定和影响的问题。

汇率的决定因素有很多,包括利率、经济增长、政府政策、市场预期等等。

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汇率变动将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以及个人的购买力产生重要影响。

1.1 利率和汇率利率是决定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资本流动则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较高,那么该国的货币将更具吸引力,因为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该国的资产获得更高的回报率。

这将导致该国货币的升值,并对其他国家的汇率产生影响。

1.2 经济增长和汇率经济增长也会影响汇率。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强劲,投资者对该国的货币更有信心。

这将导致该国货币的升值,从而影响汇率。

相反,经济衰退可能会导致该国货币贬值。

1.3 政府政策和汇率政府的货币政策以及其他政策措施,如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等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政府通过调整利率、印钞量、干预外汇市场等手段来影响汇率。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出台鼓励出口的政策,那么该国货币将会贬值,以提高该国商品的竞争力。

1.4 市场预期和汇率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也会影响汇率。

市场上的各种消息、分析和预测都会对交易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市场预期某个国家的经济将发展良好,那么该国货币可能会升值。

2. 购买力平价说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交易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反映出两个国家货币购买力的相对比率。

根据购买力平价说,一个商品应该在不同国家的价格之间保持一致。

如果汇率不符合购买力平价,那么货币就被认为是高估或低估的。

购买力平价说的核心观点是,如果一个商品在一个国家的价格高于另一个国家,那么该国货币将贬值,以便让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

同样地,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被低估,那么该国的商品将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购买力平价说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个衡量货币是否被高估或低估的方法。

基于购买力平价说,经济学家可以通过比较各国商品价格来判断一国货币的相对价值。

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

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

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购买力平价是一种衡量不同国家之间价格水平的方法。

它将不同国家的货币转换为同一种货币后,比较他们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成本。

本文将探讨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是指在该年内,一个国家的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货币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实际汇率。

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是将不同国家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进行比较,得出价值水平的相对大小,然后进行货币汇率的计算。

2023年度全球购买力平价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德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英国、巴西和法国。

其中,中国排名第二,在该指标方面的表现非常优秀。

购买力平价越高,意味着该国的经济实力越强。

购买力平价也可以影响到货币汇率。

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的购买力平价水平高于其官方汇率,那么该国的货币就被低估。

如果一个国家的购买力平价水平低于其官方汇率,那么该国的货币就被高估。

在2023年,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不断加快,这将为推动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提升打下基础。

此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贸易摩擦的影响也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从过去几年的趋势来看,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尽管发生了一些波动,但整体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政府通过一些政策手段来稳定汇率,如改善中国经济的结构、加强货币政策协调、积极发展外贸、开放金融市场等。

总之,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提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购买力平价则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注重平衡各方利益,采取适当措施来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和推进购买力平价的提升。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
由于 国内外 总价格水 平 的数据 难பைடு நூலகம்以获取 和处 理 .
张 志 柏 (05 以相 对 购买 力平 价 法 估值 人 民币 于是 出现 了便 于实 际运 用 的相 对 购买力 平价 . 20 ) 以表现 汇率 . 出基 期 的不 同选择对 购买 力平 价估值 差异 的 汇率与通货 膨胀 率之 间的关 系。 提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
缪 露
( 苏州大 学商学 院, 江苏 苏州 25 2) 10 1
摘 要: 本文基 于购买力平价理论, 通过实证分析 的方 法, 18 -2 0 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美消费物价指 数的 对 9 0- 08年 - 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以探究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 民币汇率之间存在 的关系。 关键词 : 买力平价; 购 人民币汇率
究 .并 对 购买 力 平 价 能在 多 大程 度 上解 释 人 民币 汇 永 久性偏 离 , 且发 展 中国家 的偏 离会大 于发达 国家 。 率. 均衡 汇率 与名 义汇 率 出现偏差 的原 因 以及 购买 力 平价 在我 国所起 到 的作 用等 问题进行 了详尽 的分析 。 本文 从购 买力 平价 理论 角度 出发 , 究购买 力平 研
n , n
E Eo = *
‘ n ‘ Ⅳ

关 系 分 析》 文 中指 出 。 民 币汇率 与 购 买力 平 价之 一 人
问存 在较 大偏 差是合 理 的。
E: 。直接标价 法下 的基期 汇率 ;
P , 00到 t 的本 国价格指数 ; I P: 期
周 克 (0 3 指 出 。 民币兑 美元 的汇率 变化 基本 20 ) 人
, 0到 t 的外 国价 格指 数 。 P: 期
四、 相对 购买 力平价 的估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升值问题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升值问题

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分析人民币升值问题摘要:近年来,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问题,国内外给予了空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购买力平价。

但同时,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

随着购买力平价理论研究的深入,统计方法的发展,统计数据的充实,购买力平价理论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一块重要基石,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说。

绝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各有其适用范围,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用来说明汇率的决定,相对购买力平价用来解释汇率的变动。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

自2005 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坚持了小幅、渐进的升值步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形成。

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保持了币值的稳定,展现出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讲诚信的大国风范。

然而个别发达国家的某些人却不顾事实和真相,动辄以“汇率操纵”为由向中国发难,要求人民币升值。

被这些人歪曲利用的理论中就有“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 PPP) 于20 世纪初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

卡塞尔认为, 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 而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又取决于两国的国内价格水平。

E= Pd /PfE代表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Pd代表国内的价格水平, 而Pf代表国外的价格水平。

当一国价格水平上涨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货币出现等比例的贬值;当一国价格水平下降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上升,货币出现等比例的升值。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 ——购买力平价分析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  ——购买力平价分析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购买力平价分析陆伊涛09040615 经济学院国贸1班摘要:在所有的汇率理论中,购买力平价是最有影响的。

本文在简要介绍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后,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进行了直观的数据对比。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消费物价指数;人民币汇率正文: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

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

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PPP理论)。

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

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

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

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

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它认为:在套利活动存在、交易成本很小、没有法律限制的条件下存在,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是一致的,即p=e·p*(e表示直接标价的定律)。

PPP的假设条件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是由货币发行数量决定的。

二、中美汇率与通货膨胀率图1图2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尽力一个高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率达到了5.1% ;美国也经受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但从环比来看变化相对平缓。

中国的起伏较大,甚至高过了美国。

CPI的升高表示我国的物价水品不断上涨,同样一只汉堡,原来只要5元现在要10元,与物价没有改变的美国相比,我们人民币的购买力水平就下降了,从而引起相应的货币贬值。

虽然根据图表,购买力与汇率并不完全挂钩,这可能是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出口市场的损害、我国政府对物价的干预控制、资本外逃等,但大体还是可以认为购买力平价理论能较好地解释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变动:由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e=p-p*)可以知道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的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

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人民币汇率

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人民币汇率
货 币 的 国 内 购 买 力 来 确 定 各 种 货 币 之 间 的 比价 问题 的 汇率 决定
衡 汇 率 之 间 出现 偏 差 时 , 际 汇 率 将 不 断 调 整 , 终 要 趋 向 均 衡 实 最 汇率 水 平 。
2相 对 购 买 力平 价 . 相 对 购 买 力 平 价 是 在 绝 对 购 买 力 平 价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以上 公 式 表 明 , 某 一 时 期 , A 国价 格 不 变 , B国价 格 上 在 当 而 涨, B 国货 币 的 国 内 购 买 力 下 降 , 现 为 一 单 位 A 国货 币 可 以 则 表 交换 到更 多 的 B 国货 币 ,即 A 国货 币 出现 升值 , 国货 币 出现 贬 B 值 。 购买 力 平 价 理 论 认 为 。 照 两 国 货 币 在 各 自国 内 的购 买 力 确 按
学 者 的 综合 观 点 , 结 出了 购 买 力平 价 对 人 民 币汇 率 的 适 用 性 。 总
关 键 词 : 买 力平 价 ; 期 ; 购 长 汇率


引言
币 之 间 的 比 价 是 由 两 种 货 币 在 各 自 国 内 的 购 买 力 之 比来 决 定 的。 货币的 国内购买力体现 在商 品的价格水平上, 品价格 的倒数 , 即商 故
止 升 值 步 伐 . 解 金 融 危 机 给 我 国经 济 带 来 的 压 力 , 成 为 我 国 缓 已 政 府 和 大 量 进 出 口企 业 关 注 的焦 点 。

其中 : R为 绝 对 购 买 力 平 价 下 的 汇 率 ;
P 为 A 国 的一 般 物 价 水 平 : A P B为 B 国的 一 般 物 价 水 平 :
两 种 货 币 之 间 的 汇 率水 平 是 由两 国 国 内物 价 水 平 之 比决 定 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余芳东内容提要: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以及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的误差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以购买力平价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北京100826近来国外有关人士声称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币值目前被严重低估并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

但是分析表明由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要求与我国经济现实条件不相符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

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现阶段以购买力平价为依据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条件不成熟以此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有失偏颇缺乏科学依据。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与经济现实条件的差异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即购买力平价。

也就是说当一国价格水平上涨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货币出现等比例的贬值当一国价格水平下降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上升货币出现等比例的升值。

汇率是购买力平价的无偏估计量其变动总是收敛于购买力平价。

但是在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贸易壁垒、非贸易品、垄断等在世界经济中普遍存在而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各不相同尚没有形成充分自由贸易、充分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难以满足购买力平价和汇率所反映的范围和决定因素各不相同两者很难趋于一致。

71改革20036REFORM 在范围上购买力平价包含了各国之间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对比关系而汇率只反映国与国之间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率没有反映各国建筑品、各种服务项目等非贸易品价格的对比关系。

在决定因素上购买力平价直接受对比国之间实际价格水平的影响反映某一货币在不同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而汇率除了受各国通货膨胀率变动的影响以外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随着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经济增长、甚至政策干预、投机炒作、资本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变动而波动。

而且在当今世界中汇率已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汇率在短期内变动幅度大且较为频繁而购买力平价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二、购买力平价是人民币汇率长期变动的基础其短期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行为从1994年起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就像其他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一样购买力平价是汇率形成的基础在长期趋势上汇率应围绕购买力平价上下波动。

在近10年间人民币汇率从1994年1美元兑8.7019元人民币升至目前的8.277元升值幅度为5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因国内价格偏低而引起货币购买力上升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短期的变动主要受市场外汇供求关系和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一是从市场外汇的供求关系看外汇供大于求汇率下跌本币升值供不应求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我国的对外贸易、资本流入流出、外汇储备规模等都会改变市场上外汇的供求关系人民币汇率也随之而变动。

二是非市场行为也是影响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

目前人民币只是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而在资本项目下受政府严格管制居民和非居民不能在我国境内进行人民币与外币的自由买卖海外投资购汇受到严格限制并且长期以来实行鼓励/多出口、少进口0的对外贸易政策。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我国市场对外汇的实际需求。

目前国内市场外汇供应增加、而需求不足人为地给人民币形成较大的内在升值压力这与人民币汇率受非市场行为的干预有着直接的关系。

此外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既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也是为了满足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安全的需要。

例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日元和东南亚国家货币相继大幅度贬值而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综上购买力平价只是人民币汇率长期变动的基础短期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市场外汇供求关系并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三、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偏差有其理论原因也有实际测算的误差因素在国际上有关国际组织测算购买力平价的目的是以此作为货币转换因子进行GDP国际比较。

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测算的结果显示有些国家购买力平价高于汇率有些国家则低于汇率有些国家两者相接近。

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2年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1.79:1购买力平价相当于汇率的22。

我国自1993年以来已先后三次以试验性方式参加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的国际比较项目结果也显示出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要高于汇率。

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出现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条件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要求不相符而引起的偏差二是实际测算过程中的统计误差。

72改革20036REFORM一我国经济现实条件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要求不相符而引起的偏差目前我国仍处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经济需要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尚没有达到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完全有效的市场经济以购买力平价为标准来确定人民币汇率的理论前提不充分条件不成熟。

一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国内存在着大量的非贸易品使得购买力平价和人民币汇率所反映的范围各不相同。

购买力平价包含了对比国之间GDP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比价关系而汇率只反映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率。

通常以投资品和教育、医疗、政府公共消费等非市场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的非贸易品在GDP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据测算约为50。

非贸易品往往因质量较差其价格较低。

如果将这部分的非贸易品与国际上优质高价的商品和服务相比必然会高估人民币实际购买力从而使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远远高于汇率。

二是我国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较低政府对教育、医疗、房租、工资等项目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价格机制不甚完善价格扭曲现象较为严重有相当一部分服务的价格偏低。

据统计政府消费、居民服务性消费占GDP比重大约为30左右。

这样与国际市场价格比较的结果也会高估人民币购买力进而也加大了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程度。

因此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条件与购买力理论的要求不相符合是造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对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各国的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偏差十分明显并且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差幅度的大小与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较高两者的偏差程度相对较小一般在20以内。

比如2001年欧元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0.89:1汇率为1.022:1两者相差15左右英镑兑美元的汇率与其购买力平价基本一致均为0.7:1日元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158:1其汇率为121:1相差30。

对于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相对较小市场经济不发达致使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形成较大幅度的偏差而且汇率往往要低于购买力平价。

例如2001年韩国韩元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相当于汇率的59巴西前者相当于后者的40俄罗斯为30印度则仅为16差幅甚至要高于我国。

二实际测算的统计误差由于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消费习惯以及宗教、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等方面千差万别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面临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

一是商品和服务代表性和可比性之间难以协调一致。

如果在价格调查中强调代表性忽视可比性比较结果则会高估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相反如果强调可比性而忽视代表性比较结果则会低估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二是各国不同的支出结构对购买力平价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是不同的汇总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比较结果等等。

此外计算购买力平价需要有一套十分详细的价格和支出数据我国现有统计基础与其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测算的购买力平价数据结果的统计误差可能较大。

从实际测算结果来看世界银行关于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系数是通过少数专家利用有限的资料推算出来的其数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把握。

据有关专家估计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高估了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夸大了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偏差程度。

因此由于实际测算的困难和受资料来源的限制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数据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这是当前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偏差较大的重要实际原因。

从上述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有偏差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把用于GDP73改革20036REFORM国际比较的购买力平价作为分析、判断和确定汇率水平的依据。

相应地用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作为评价当前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也是十分不正确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币汇率要高于购买力平价是正常的经济现象这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表现出的共同趋势。

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偏差幅度应该越来越小。

附: 2001年世界银行公布购买力平价和汇率的比较购买力平价美元1汇率美元1购买力平价P汇率日本157.63121.53129.70挪威11.178.99124.28瑞士2.051.69121.60丹麦8.658.32103.95美国1.031.00102.79英国0.700.69100.27瑞典10.0810.3397.55中国香港7.567.8096.89芬兰1.071.1295.34法国1.031.1292.24新加坡1.641.7991.43冰岛88.7397.4291.08德国0.991.1288.46比利时0.981.1287.48荷兰0.971.1287.16奥地利0.971.1286.74以色列3.624.2186.03科威特0.260.3185.81爱尔兰0.931.1283.01加拿大1.281.5582.37卢森堡0.871.1278.17意大利0.851.1276.16澳大利亚1.451.9374.97墨西哥6.899.3473.71西班牙0.781.1270.23马耳他0.310.4569.68新西兰1.632.3868.39沙特阿拉伯l2.453.7465.37中国澳门5.238.0365.13希腊0.711.1263.43阿根廷0.631.0063.31巴拿马0.611.0061.07葡萄牙0.671.1260.35韩国763.071290.9959.11塞浦路斯0.360.6456.65斯洛文尼亚133.79242.7555.12坦桑尼亚454.06876.4151.81克罗地亚4.218.3450.46波兰1.984.0948.25智利298.06634.9446.94购买力平价美元1汇率美元1购买力平价P汇率赞比亚1645.183610.9445.56秘鲁1.573.5144.90埃及1.583.6742.92斐济0.972.2842.49马来西亚1.613.8042.27拉脱维亚0.260.6341.41匈牙利118.36286.4941.31玻利维亚2.696.6140.65立陶宛1.634.0040.64爱沙尼亚6.9617.4839.82巴西0.932.3639.61博茨瓦纳2.295.8439.18肯尼亚29.7378.5637.84土耳其464782.601228367.3037.84捷克共和国14.3338.0037.72尼日利亚41.60111.2337.40阿尔巴尼亚50.73143.4835.35斯洛伐克15.3148.3631.66塞内加尔230.67729.0031.64俄罗斯8.8029.1730.16罗马尼亚8832.0429808.5729.63伊朗1714.005819.0029.46泰国13.0244.4829.28阿尔及利亚22.4777.2229.10哥伦比亚625.842299.7727.21斯里兰卡23.5088.0026.70土库曼斯坦1321.725200.0025.42蒙古273.761097.7024.94保加利亚0.542.1924.52菲律宾12.1050.9923.73印度尼西亚2423.6810260.9023.62格鲁吉亚0.482.0723.22南非2.008.6123.20哈萨克斯坦33.93146.7423.12中国1.888.2822.68巴基斯坦12.8158.2322.00孟加拉国11.8454.2921.82亚美尼亚116.25555.0620.94老挝1790.268900.0020.12越南2945.8314806.0019.90尼日尔144.30733.0419.68乌兹别克斯坦79.01431.9918.29尼泊尔13.2973.7518.02乌克兰0.955.3717.62莫桑比克3622.5320703.6017.50印度7.7747.7216.29白俄罗斯222.671384.1516.09卢旺达69.43442.9915.67塔吉克斯坦0.342.3814.40埃塞俄比亚0.978.3411.69吉尔吉斯5.4348.4411.21实习编辑:蔡立斯74改革20036REFOR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