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铸件的热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阶段:
合金处于固态,在固相线附近合金的塑性好,在应力作用下,很 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形成裂纹的几率很小。
合金热裂倾向与晶间液体的相关关系: 晶间液体铺展液膜时,热裂倾向显著增大;晶间液体呈球状而 不易铺展时,合金热裂倾向明显减轻。 晶间液体的形态受界面张力和固液界面张力的平衡关系支配:
SS 2 SL cos
铸件的应变 合金的应变
铸件应变与断裂应变的关系:
T
f T
不产生热裂纹

产生热裂纹的临界条件
产生热裂纹
分析:合金的热裂倾向性
是由热脆区、应变和断裂应变综合决定的。热脆区越大,金属低 塑性时间越长,越易形成热裂。热脆区内金属断裂应变越低,铸 件的应变越大,则越容易产生热裂。
分析:产生热裂的必要条件
由于合金热脆区内的断裂应变远大于合金在该温度的自由线收缩率, 铸件均匀变形,也不会产生热裂。只有当铸件收缩受阻产生集中变 形时,才有可能产生热裂。 结论: 强度理论认为,合金存在热脆区和在热脆区内合金的断裂应变低是 产生热裂纹的重要原因,而铸件的集中变形是产生热裂纹的必要条 件。
10-3 影响热裂形成的因素和防止措施
一、影响因素
(一)合金性质 1.有效结晶温度区 结晶温区越大,热裂倾向性越大 2.有效结晶温区绝对线收缩量和相变 收缩量越大,越容易产生裂纹;相变产生膨胀,不易产生裂纹 3.晶粒形状和尺寸
晶粒小,成等轴晶,越不容易形成热裂 4.化学成分及晶间形态 晶界存在第三相且铺展为液膜,热裂倾向增大;呈球状减小
晶间液膜的表面张力和厚度对抗裂性的影响: 液膜的界面张力与合金化学成分、温度以及吸附元素等有关。
表面活性物质皆使合金的抗裂性下降。诸如钢中的硫、磷等。
晶间存在大量低熔点物质,液膜变厚,且熔点下降,也容易产生 裂纹,即厚度越大,越容易产生热裂。 液膜的厚度取决于晶粒的大小、铸件的冷却条件和低熔点组成物 的含量。
固相骨架已形成并开始线收缩,由于收缩受阻, 铸件中产生应力和变形。当应力或变形超过合金 在该温度下的强度极限或变形能力时,铸件便产 生裂纹。
1.液膜理论
液膜是产生热裂纹的根本原因,铸件收缩受阻是产生热裂纹的 必要条件。 论证推理过程:
第一阶段:
合金处于液态,可以任意流动,不会产生热裂。 第二阶段: 合金的温度已经降到液相线以下,析出固相,初期固相枝晶 悬浮在液体中,未连成骨架,固相能同液体一起自由流动, 合金仍有良好的流动能力,也不产生热裂纹。随着温度下降, 固相不断增加,相邻晶粒之间开始接触,但液体在晶粒之间 仍可以自由流动,若此时有拉应力存在,一旦产生裂纹,裂纹 能被液体充填而愈合。此时合金处于液固态,也不产生裂纹。 第三阶段: 合金冷却到液相线以下某温度后,枝晶彼此接触,连成骨架, 并不断挤在一起,晶间存在液相但很少,液体的流动发生困难。 由于晶间结合力弱,在拉应力作用下极易产生晶间裂纹,裂纹 一旦产生又很难被液态金属弥合,因此,在该阶段产生热裂的 几率最大。此时合金处于固液态。
图10-7
热裂纹是在固相线以上形成的
结论: 热裂纹是在凝固温度范围内、邻近固相线时形成的,或者说是 在有效结晶温度范围内形成的。所谓有效结晶温度范围,其上 限指合金形成枝晶骨架,线收缩开始温度,其下限为合金凝固 终了温度。 二、热裂形成机理 形成机理两 主要理论
1.液膜理论 热裂纹形成是由于铸件在凝固末期晶间存在液膜 和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受拉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强度理论

2
0o ,液体在晶间铺展成液 = o ,液体呈球状。 膜; 180
热裂纹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种: 1)双边角为0。
p

r
当作用于晶粒外力增大时,液膜被拉长,曲率半径变小,附加 应力升高。当曲率半径等于液膜厚度一半,附加应力达到最大。 液膜再继续变形,曲率半径会增大,附加应力下降,平衡条件 遭到破坏,液膜两侧的晶粒急剧分开,形成热裂纹。
2.强度理论 铸件在凝固末期,固相骨架已经形成并开始线收缩,由于线收缩 受阻,铸件中产生应力和变形。当应力或变形超过合金在该温度 下的强度极限或变形能力时,铸件便产生热裂纹。
热裂是在“热脆区”形成;热脆区就是有效结晶温度区间。
影响热脆区的因素: 热裂纹的产生主要决定于在热脆区内合金的断裂应变与铸件因 收缩受阻所产生的应变之间的对比关系。
(四)铸件结构: 1.两壁相交及连接方式设计不合理 2.厚薄不均
防止措施:
1.圆角过渡,避免十字交叉
2.壁厚尽可能均匀
3.设置防裂筋
防止措施: 1.选择有效结晶温区小、收缩小的合金 2.细化晶粒,球化处理等 3.控制熔炼工艺,改进脱氧工艺,尽量去除有害杂质 (二)铸型影响 1.铸型、砂芯阻力: (1)退让性越大,收缩阻力越小,热裂越小 湿型>干型 有机粘结剂砂型>非有机砂型 (2)退让时刻:粘土砂>1250℃具有较好的退让性 2.铸型与金属的作用: 化学粘砂及机械粘砂作用越强,热裂越大
2)晶间残存着少量以孤立形式存在的液体
在外力作用下,液体汇集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当该应力大于 合金此时此刻的强度时,形成微裂纹。
8W 1 l
W 2 SL SS 1 SS 1 cos 2
形成液膜的低熔点物质是产生热裂的主要根源。但低熔点物质 在合金中的数量超过某一界限以后,反而具有愈合裂纹的作用。 即液体在毛细作用下填补了裂纹。
沿晶分布;产生于铸件内部最后凝固的部位,也出现在缩孔附近 或缩孔尾部。 热裂的危害: 严重影响机械性能;严重裂纹扩展使铸件断裂。 热裂补救措施: 外裂——补焊 wenku.baidu.com裂——无良好办法
一、热裂形成的温度范围
10-2 热裂形成的温度范围及形成机 理
碳钢产生热裂的温度是在固相线附近,随硫磷含量增高而降低
热裂纹是在固相线以上形成,且其形成温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 而升高
第十章 铸件的热裂
10-1 概述 基本概念
热裂: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和随后在固相线附近收缩时,由于 外力或内应力或二者作用的结果,使铸件发生的裂纹。
热裂外观特征: 裂纹表面呈氧化色;不光滑;有树枝晶 裂纹产生区: 沿晶界产生和发展 热裂分布: 外裂和内裂
外裂分布及特征:
铸件表面;表面宽,内部窄;产生于铸件的拐角、截面厚度突变 或局部冷凝慢且在凝固时承受拉应力的地方。 内裂分布及特征:
防止措施: 1.提高退让性:在粘土砂中加木屑;在型芯中加松散材料
2.刷涂料,减小摩擦 3.在热节处加冷铁,降低集中变形 (三)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薄壁件:高温快浇 厚壁件:低温慢浇
2.凝固原则 采用同时凝固 防止措施:
1.防止集中变形 2.防止浇冒口系统产生收缩障碍 3.减少各部分温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