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烹饪《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计划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绪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说 (2)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4)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一节、第二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时期、形成时期 (7)第三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 (9)第四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成熟时期 (11)第五节中国现代饮食文化 (13)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一节中国烹饪原料文化 (16)第二节中国烹饪技术文化 (18)第三章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第一节中国饮食风味流派概述 (20)第二节地方风味流派简介 (22)第三节少数民族风味流派选介 (24)第四节其他风味流派 (26)第四章中国茶酒文化第一节中国酒文化 (28)第二节中国茶文化 (31)第五章中国的食制、食礼与食俗第一节中国的食制第二节中国的食礼 (35)第三节中国的食俗 (39)第六章中国饮食审美第一节中国饮食审美的原则 (44)第二节中国饮食审美 (46)第七章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第一节中国的饮食养生 (49)第二节饮食与哲学、政治、语言、文学 (52)第三节饮食著述 (55)绪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说绪论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一节、第二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三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四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成熟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五节中国现代饮食文化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一节中国烹饪原料文化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二节中国烹饪技术文化教学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一、导入1、请一位同学读课本第31面的引例,其他同学思考:在美国餐饮专家眼里,中国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二、切入知识点、初步探究:教师提问:中国的烹饪工具有哪些?根据这些烹饪工具在烹饪中的不同作用,烹饪工具可以分为哪几类?三、深入探究:让学生分组,探究:1.中国菜肴的制作技术主要有哪些方面?2.中国的面点制作工艺流程是怎样的?过程:(1)小组合作探究(2)将自己提取的观点进行组内交流。
10烹饪《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计划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计划学分:2学时:36适用专业:烹饪中专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规划教材。
为专业基础课。
中国饮食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2、课程作用中国饮食文化是应用性综合性学科,对烹饪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3、课程任务以中职生为主要培养对象,以初中级中文导游员为培养目标为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
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设计上以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为原则。
本课程以认识-研究-实践-创造-应用为目的原则,在教学中将培养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专业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在内容选择上不求面面俱到,事事详论,而是遵循择要和适量原则,论述尽量深入浅出,力求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注意教材内容与资格考试培训相衔接,增强突出“文化”特点,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己动手进行“文化调查能力”突出实用性和适量原则。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心,培养爱国敬业的精神,(二)、能力目标:为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
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着力贯彻“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主导”的“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紧贴餐饮的发展需要,与行业市场接轨,培养高素质人才。
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和文化艺术修养。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中文进行饮食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教学难点: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和餐桌礼仪。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情境模拟法: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等相关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美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国美食的印象。
提问:“你们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5. 情境模拟: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饮食文化教案学习中餐制作
饮食文化教案学习中餐制作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传统和习俗,更关乎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饮食文化教案,以学习中餐制作为主题,通过掌握中餐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影响因素。
2. 学习中餐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食材准备:米饭、猪肉、鸡蛋、豆腐、蔬菜等。
2. 器具准备:锅、碗、刀、菜板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三、教学步骤1. 饮食文化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要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概况,引发学生对中餐制作的兴趣和思考。
2. 中餐制作基础知识教学2.1 米饭的煮制以米饭为例,介绍米饭的选择、清洗、浸泡和煮制方法,并讲解如何使米饭口感松软,香气四溢。
2.2 烹饪用油的选择与使用介绍中餐常用的烹饪油品种类及其特点,讲解炒菜、炸鸡蛋等常见操作时油的正确使用方法。
3. 中餐制作实操3.1 炒肉丝指导学生洗净猪肉、切丝、调味,讲解炒肉丝时的火候掌握和翻炒技巧。
3.2 煎荷包蛋指导学生打蛋、调味、煎制,讲解荷包蛋的翻面技巧和煎制时间掌握。
3.3 家常豆腐指导学生选材、切块、烹制,讲解豆腐的处理技巧和调味品的搭配。
3.4 清炒时蔬指导学生挑选蔬菜、洗净切片、煸炒,讲解清炒时蔬的快炒技巧和口味调整。
4. 品尝与评价将学生制作的中餐摆放整齐,让学生品尝,并进行品尝体验的感受和评价,引导学生发表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与理解。
五、教学延伸1. 饮食文化展示让学生自愿参与饮食文化展示,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自己感兴趣的饮食文化知识和经验。
2. 饮食文化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中餐厅或中国餐馆,观察、体验中国餐厅的装潢,品尝正宗的中餐,对自己所学的中餐制作进行实地考察。
中餐烹饪和料理技术的实践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 的中餐烹 饪和料理 技术水平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 注重实际 操作
课程安排:上午理论学习,下午实践操作
上午理论学习:包括中餐烹饪基础知识、食材选择、烹饪技巧等 下午实践操作:包括烹饪实操、菜品制作、烹饪技巧应用等
每周安排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烹饪技巧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烹饪和料理技术的实践问题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烹饪和料理技术的理解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烹饪和料理技术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和点评
线上学习与线下实操相结合
线上学习:通过视 频、直播等方式, 学习烹饪理论和技 巧
每月安排一次烹饪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烹饪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理论 知识,同时进行实际操作
互动教学: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烹饪技巧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 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根据学员表现及实操成果进行评估
学员能够了解食材的储存和保 鲜方法,保证食材的新鲜度和
口感
学员能够识别各种食材,了 解其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
学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 完成中餐烹饪和料理技术的实
践操作
学员能够了解中餐的烹饪文化及历史
了解中餐的历史发展
掌握中餐的烹饪技巧
学习中餐的烹饪文化
理解中餐的烹饪理念
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独立完成中餐烹饪
教学资源:包 括中餐烹饪和 料理技术的教 材、食谱、烹
饪工具等
《中华食文化》教案
《中华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
2. 让学生掌握中国的主要菜系,如川菜、粤菜、鲁菜等,并了解其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等,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地理背景2. 中国主要菜系的特点及代表菜品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地理背景,中国主要菜系的特点及代表菜品,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
2. 教学难点: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的内涵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地理背景,中国主要菜系的特点及代表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的具体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食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图片:中国主要菜系的图片及饮食文化礼仪与习俗的图片。
3. 视频: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
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美食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地理背景,介绍中国主要菜系的特点及代表菜品。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的具体实例,如饮食顺序、餐桌礼仪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的实际应用,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餐馆或食品市场,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实际情况。
2.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餐饮业专家或文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3. 举办美食节:组织一次校园美食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中国菜品,增进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2.掌握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影响;
3.掌握中华传统食物的烹饪方法;
4.掌握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基本理念;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6.提高学生文化意识;
7.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
8.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
1.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概况
2.开展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
3.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理念
4.介绍中华传统饮食的文化特征
5.深入了解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6.开展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烹饪
7.开展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服饰文化
8.探究深层次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授课:结合典籍读本、示范、讨论等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概况;
2.小组活动:在小组中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常见课件等,深入学习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理念、特征、烹饪技巧、服饰文化等;
3.趣味游戏:采用探索式、排除式、博弈式等多种游戏形式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4.小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完成自己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
中餐烹饪的教学计划有哪些设置
中餐烹饪的教学计划有哪些设置对于很多国外的学生来说,都想要去学习下对于中餐的烹饪技法,想要掌握其中的美味,那么上课时有哪些烹饪的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餐烹饪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到你。
中餐烹饪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合格的高级技能人才。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注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餐饮或饭店管理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能从事厨房原料采购、加工,红案、白案、凉菜制作,营养配餐等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厨房管理和餐饮企业管理的高级技能人才。
具体要求是:1、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知荣辱,爱祖国,敬业爱岗,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具有团结合作意识和创业精神以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2、身心健康使学生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
3、专业基础(1)了解中式烹饪相关的历史、地理、民俗、美学等基本知识;(2)掌握中式烹饪相关的原料学、营养学基础知识;(3)熟悉烹饪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4)掌握营养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厨政管理流程;(5)了解中式面点发展历史,主要流派的特点。
4、专业技能(1)具有正确的使用常规厨房刀具、电器、蒸锅的能力,具有熟练的刀工和切配技能,具有基本成本预算能力并熟悉开单进货程序;(2)掌握吊汤和蒸菜的基本技术,熟悉凉菜制作的卫生要求,对冷菜制作有较高技艺,掌握娴熟的勺工技艺、拥有全面的烹饪技能,具有丰富的菜肴制作经验;(3)掌握中式面点常见品种的制作技术,通晓原理。
三、课程设置1、法律常识了解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中餐美食课程策划书模板3篇
中餐美食课程策划书模板3篇篇一《中餐美食课程策划书模板》一、课程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食文化的日益追求,中餐美食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满足广大爱好者学习中餐烹饪技巧、了解中餐文化的需求,特策划开设中餐美食课程。
二、课程目标1. 让学员系统地掌握中餐烹饪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食材的选择、切配、烹饪工艺等。
2. 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烹饪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口味和需求进行菜品的设计和制作。
3. 深入了解中餐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包括饮食礼仪、烹饪历史、地域特色等。
4. 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员的生活品质和烹饪兴趣,促进身心健康。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理论:中餐烹饪的基础知识,如厨房安全、刀具使用、调料认识等。
中餐饮食文化的概述,包括餐桌礼仪、烹饪历史等。
食材的选择和处理技巧,如蔬菜的清洗、肉类的腌制等。
2. 烹饪技巧:常见中式菜肴的制作方法,如炒菜、炖菜、蒸菜、煮菜等。
面点制作,包括饺子、馒头、面条等的制作工艺。
特色菜品的学习,如川菜、粤菜、鲁菜等的经典菜肴。
3. 创新实践:鼓励学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口味进行菜品的设计和制作。
组织学员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创意菜品的研发和制作。
邀请专业厨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烹饪水平。
四、课程安排1. 课程时长:[具体时长],每周[具体次数],每次[具体时长]。
2. 课程形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相结合。
3. 教学地点:[详细地址],配备齐全的厨房设施和烹饪工具。
五、学员群体1. 美食爱好者:对中餐美食有浓厚兴趣,希望提升自己的烹饪技能和品味。
2. 家庭主妇/夫:想要学习更多的家常菜制作方法,为家人提供美味健康的饮食。
3. 餐饮从业者:提升自己的中餐烹饪水平,丰富菜品菜单,提高餐厅竞争力。
4. 老年人和学生:丰富业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健康。
六、师资力量1. 专业厨师:具有丰富的中餐烹饪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传授专业的烹饪技巧和知识。
2023年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精选3篇)
2023年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精选3篇)教学计划一:烹饪与营养基础1. 课程名称:烹饪与营养基础2. 课程代码:2023-PCN1013. 学时:72学时(3学分)4. 授课对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大一学生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烹饪技巧和营养知识,培养学生的烹饪兴趣和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1. 烹饪基础知识:食材选购、厨房卫生、刀工技巧等。
2. 烹饪基本技巧:切割、炒、蒸、煮、烤等。
3. 常见菜肴制作:炒菜、炖汤、煮饭、面点等。
4. 营养基础知识:营养素分类、食物营养价值、膳食搭配等。
5. 常见疾病与膳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
6. 餐饮文化:中国餐饮文化、西方饮食习惯等。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包括课堂演讲、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实践操作包括实验课、烹饪实习等。
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30%):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 期末考试(40%):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材:1. 《烹饪艺术与营养学》2. 《烹饪与营养基础》教材课程参考资源:1. 《中国饮食文化史》2. 《食物营养与膳食保健》3. 烹饪实验室及厨房设备教学计划二:分子烹饪与营养1. 课程名称:分子烹饪与营养2. 课程代码:2023-PCN2013. 学时:54学时(3学分)4. 授课对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大二学生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分子烹饪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教学内容:1. 分子烹饪基础知识:背景介绍、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等。
2. 分子烹饪技术:乳化、凝胶化、乳化、脱水、透析等。
3. 分子烹饪实验:气泡果冻、果汁蛋糕、果汁丸子等。
4. 分子饮食与健康:分子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分子饮食与慢性病等。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一些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三、教学重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四、教学难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总结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学生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的调查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图片:中国菜肴的图片。
3. 视频: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
八、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舒适的教室环境,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
2. 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中国的餐馆或食品市场,增强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直观认识。
2. 邀请厨师或饮食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评估是否合理等。
中式烹调教学计划
中式烹调教学计划一、背景介绍烹饪是一门艺术,而中式烹饪则是独树一帜的瑰宝。
中式烹调既讲究色香味俱佳,又注重营养搭配和创意独特。
为了传承和推广中式烹调的精髓,我们制定了一套中式烹调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式烹饪的历史与背景;2. 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工具与用具;3. 学会中式烹调的基本刀工技巧;4. 知晓中式烹调的调味原则;5. 熟悉中式烹调的常用烹调技巧;6. 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菜系与经典菜品。
三、教学内容1. 中式烹调的历史与背景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带您回顾中式烹饪的历史,介绍中式烹饪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
通过了解中式烹饪的起源和发展,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式烹调的精髓。
2. 中式烹调的基本工具与用具本节课将向您介绍中式烹调的基本工具与用具,包括刀具、炉具、厨房用具等。
掌握这些基本工具与用具的使用方法,是学习中式烹调的基础。
3. 中式烹调的基本刀工技巧刀工是中式烹调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基本的刀工技巧对于烹调出美味的中式菜品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向您介绍中式烹调中常用的切割方式和刀工技巧,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4. 中式烹调的调味原则中式烹调注重调味的平衡和协调,做到色、香、味俱佳。
本节课将向您介绍中式烹调的调味原则,包括盐、糖、酱油、醋、料酒等常用调味品的使用方法,以及调味时的注意事项。
5. 中式烹调的常用烹调技巧本节课将向您介绍中式烹调中常用的烹调技巧,如爆炒、炖、煎、炸、炒等。
通过学习这些烹调技巧,您将能够灵活运用于烹调中,为菜品增添不同的风味和口感。
6. 中式烹调的基本菜系与经典菜品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中式烹调的基本菜系,如鲁菜、川菜、粤菜等,并向您介绍中式烹调的一些经典菜品,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红烧肉等。
通过了解这些菜系和菜品,可以拓宽您对中式烹调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了解中式烹调的历史、背景、基本工具与用具、刀工技巧、调味原则等关键内容。
《中华食文化》教案
《中华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饮食文化特点;(2)使学生掌握中华美食的基本分类和特点;(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华食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包容不同饮食文化的态度;(3)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中华美食的基本分类和特点;(2)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
教学难点:(1)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如何培养学生对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食文化;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美食的特色;3. 采用对比分析法,使学生认识不同饮食文化的差异;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5.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对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食文化的图片、资料、视频等;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喜欢的中华美食,准备分享给同学们;3. 教学场所:教室;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美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华食文化;2. 课堂讲解: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讲解中华美食的分类和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美食的特色;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引导学生发现差异;5.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华美食,增进同学们对食文化的了解;7.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资料,进行对比分析;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食文化方面的进步;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在分享交流环节中,评价对方的发言是否准确、有趣;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食文化学习方面的成果;4.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践活动等,综合评价学生在中华食文化学习方面的进步。
中餐烹饪教学实施方案
中餐烹饪教学实施方案一、前言。
中餐烹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美食文化之一。
因此,中餐烹饪教学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中餐烹饪教学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餐烹饪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其学习积极性;2. 使学生掌握中餐烹饪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中餐烹饪水平;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
1. 中餐烹饪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食材的认识、烹饪方法的介绍、调味品的使用等;2. 中餐烹饪基本技能的培养,如刀工、火候的掌握、炒菜、蒸菜、煮菜等基本烹饪技巧的训练;3. 中餐烹饪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中餐烹饪的理解和掌握;4. 中餐烹饪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中餐烹饪的创新尝试,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以实践为主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手段。
1. 实验室设施的完善,保障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2.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3. 教师的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烹饪技巧;4.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
1. 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实践操作评价、理论知识考核、创新实践评价等;2. 评价内容全面、客观,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3.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保障。
1. 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 实验室设施的完善,保障教学实践需求;3. 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4. 学校领导的支持,为中餐烹饪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八、总结。
中餐烹饪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中餐烹饪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式烹调教学计划
中式烹调教学计划一、教学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式烹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式烹调人才,满足市场对于专业厨师的需求,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食材的特性、烹饪原理、调味技巧等。
2、培养学生熟练的中式烹调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中式菜肴的制作。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在传统中式烹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良。
4、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确保制作出的菜肴符合卫生标准。
5、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中式烹调基础知识食材的选择与鉴别:介绍各类食材的特点、品质鉴别方法以及采购渠道。
刀具与厨具的使用:讲解不同刀具和厨具的用途、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
厨房安全与卫生:强调厨房安全注意事项,如防火、防电、防滑等,以及厨房卫生的重要性和清洁方法。
2、中式烹调基本技法刀工:训练学生掌握直切、斜切、片、丝、块等基本刀工技巧。
火候:讲解不同火候(旺火、中火、小火、微火)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观察火焰和食材状态来控制火候。
调味:介绍中式菜肴常用的调味料,如盐、糖、酱油、醋、料酒等的使用方法和搭配原则,培养学生的调味能力。
3、中式菜肴制作热菜制作:教授学生制作经典的中式热菜,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红烧肉、麻婆豆腐等,让学生掌握炒、烧、煮、炸、蒸等烹饪方法。
凉菜制作:学习凉拌黄瓜、夫妻肺片、口水鸡等凉菜的制作技巧,包括食材的预处理、调味和装盘。
汤羹制作:制作如紫菜蛋花汤、西红柿鸡蛋汤、排骨玉米汤等常见汤羹,掌握汤羹的调味和火候控制。
4、中式面点制作饺子、馄饨的制作:学习馅料的调制、面皮的制作和包制方法。
馒头、花卷的制作:掌握面团的发酵、揉制和整形技巧。
包子的制作:包括馅料的搭配和包制手法。
5、饮食文化与营养搭配中华饮食文化: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食特色、菜系特点以及饮食习俗。
中国饮食文化专题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中国饮食文化专题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中国饮食文化专题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导言: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和民俗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为了提高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设计一门专题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掌握相应的饮食礼仪和常见的烹饪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概述- 饮食文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中华八大菜系的特点和代表菜肴2.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饮食习俗和食材的选择- 文人雅士的饮食文化- 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的关联3. 饮食与中医养生文化- 中医食疗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中医药材在饮食中的使用- 养生之道与饮食的关系4. 饮食与时尚文化- 饮食与流行风尚的关系- 餐饮业与消费文化的结合- 中国餐饮文化在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三、教学方法:1. 听课与讨论:学生通过听讲座和课堂讨论,掌握相关知识,了解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独特之处。
2. 实践体验:学生参观餐饮文化街区、美食节或者高档餐厅,亲身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并与餐饮专业人士交流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 研究报告:学生自主选择饮食文化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整理和写作能力。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并在班内进行展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期末论文: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完成一篇期末论文,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2. 课堂表现: 学生根据平时的课堂参与程度、发言质量以及小组活动展示的表现进行评分。
3. 开放式考试: 在考试中采用开放式题目,要求学生阐述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饮食文化。
2. 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听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汉语简单介绍中国饮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的基本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美食3. 中国的地方特色菜系4. 中国的饮食习惯与礼仪5. 中国的茶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饮食的基本特点、中国的传统节日美食、中国的地方特色菜系、中国的饮食习惯与礼仪、中国的茶文化。
2. 难点:对中国饮食文化相关词汇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中国饮食文化深层次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关于中国美食的短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中国饮食的基本特点、中国的传统节日美食、中国的地方特色菜系、中国的饮食习惯与礼仪、中国的茶文化。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研究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4. 练习:设计一些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和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准备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对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评价方法: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同伴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资源:短片、图片、音频、视频等。
2.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相关教材、读物、参考资料。
3. 实物教具:食品模型、餐具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次课:介绍中国饮食的基本特点、中国的传统节日美食。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教案主题:中国饮食文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与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尊重和欣赏不同饮食文化。
3.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中国菜烹饪技巧和餐桌礼仪。
二、教学内容:1.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2.中国菜系及其特色: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
3.中国餐桌礼仪与习俗。
4.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生动地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
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及PPT课件2.中国各菜系的食材与烹饪工具3.中国茶具与酒具4.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情况。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饮食文化。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烹饪演示、品茶和品酒活动,亲身体验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中国美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提问导入: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菜系吗?你们对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了解?2.讲授新课(30分钟)•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八大菜系的特色与烹饪技巧,让学生了解不同菜系的口味和特点。
•介绍中国餐桌礼仪与习俗,通过示范演示餐桌上的礼节和规矩,让学生了解中华餐桌文化的内涵。
•探讨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让学生了解茶和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菜系,进行简单的烹饪演示,并分享烹饪心得。
•教师对每组表演进行点评,强调烹饪技巧和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4.归纳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和风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介绍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影响因素2. 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和风味介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代表性美食分析不同地域的食材、烹饪方法和口味特点举例说明中国美食的国际影响和文化交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哲学思想和地域特色。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代表性美食和风味。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美食,讨论中国美食的文化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中国饮食文化方面的书籍、文章、图片等。
2.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相关美食图片和视频。
3. 食品样品或图片:展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代表性美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美食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和地域特色,分析不同地区的代表性美食和风味。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美食,讨论中国美食的文化意义和影响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代表性美食和风味,展示相关的食品样品或图片。
5. 总结:总结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地域特色,强调学生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传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中华美食节或者中餐馆,亲身体验中国饮食文化。
2.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烹饪专家或者饮食文化研究者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
3. 举办美食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中国美食的制作过程,体验中国烹饪的艺术和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案教案主题: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对象:五年级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美食的兴趣和认识。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美食的分类和烹饪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中华美食的分类和烹饪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饮食文化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华美食图片、烹饪视频、饮食文化相关资料等。
学生准备:了解自己对中华美食的认识,思考如何欣赏饮食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华美食图片,引起学生对饮食文化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华美食的认识和感受。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10分钟)教师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如八大菜系、饮食礼仪等。
学生讨论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中华美食的分类和烹饪方法(10分钟)教师介绍中华美食的分类,如川菜、粤菜、湘菜等,并展示不同菜系的特点。
教师播放烹饪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美食的烹饪方法。
四、饮食文化的内涵(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饮食文化的内涵,如饮食与健康、饮食礼仪等。
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承饮食文化。
五、饮食文化的审美(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华美食的色、香、味、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对饮食文化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并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文化体验。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饮食文化,并一起制作一道中华美食。
家长参与: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饮食文化,共同制定家庭饮食文化行动计划。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如何欣赏和传承饮食文化,了解中华美食的分类和烹饪方法,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计划学分:2学时:36 适用专业:烹饪中专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规划教材。
为专业基础课。
中国饮食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2、课程作用中国饮食文化是应用性综合性学科,对烹饪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3、课程任务以中职生为主要培养对象,以初中级中文导游员为培养目标为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
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设计上以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为原则。
本课程以认识-研究-实践-创造-应用为目的原则,在教学中将培养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专业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在内容选择上不求面面俱到,事事详论,而是遵循择要和适量原则,论述尽量深入浅出,力求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注意教材内容与资格考试培训相衔接,增强突出“文化” 特点,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己动手进行“文化调查能力”突出实用性和适量原则。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心,培养爱国敬业的精神,(二)、能力目标:为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
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着力贯彻“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主导”的“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紧贴餐饮的发展需要,与行业市场接轨,培养高素质人才。
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和文化艺术修养。
培养有一定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烹饪技能型人才。
四、课程内容1. 内容选取饮食源流,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中国饮食风味流派,中国酒茶文化,中国的食制、食礼与食俗,中国饮食审美,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等。
中国饮食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
2. 内容组织与安排根据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生对课程内容所应达到的学习层次,可分为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和掌握调查、运用多种方式、层次。
五、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与编写参见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曦主编《中国饮食文化》(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日常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加视频、CAI 和PPT 等电子课件的教学内容,开拓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系统、全面、准确地掌握掌握基础知识上联系烹饪实践,让学生接触实际、培养调查分析能力(三)课程资源开发(四)训练安排分析--- 临摹--- 欣赏--- 设计--- 创作六、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2、考核内容理论考试题库3、实施办法理论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100分4、成绩评定理论考试60% 平时作业、考核40%七、其他说明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授课计划表(2011—2012学年第_2 ____ 学期)课程名称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专业烹饪食品雕刻项目课程教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务处、任课教师各留1份二、课程教学日历08级第二学期授课进度表课程名称:食品雕刻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96学时讲课学时:12学时实验(实训)或其他学时78学时学分:6分适用对象:适用于本校烹饪技术系烹饪专业、面点专业学生、厨政管理专业等。
系主任审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六、学时分配建议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食品雕刻与冷拼》李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二)参考书目《精品食雕鉴赏与制作》肖强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新编南瓜雕技法与应用》石溪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茅建民主编的《中国饮食文化》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本教材按照中国饮食文化的完整框架体系,按项目体例编写,根据每一个项目中的内容,又分成若干教学任务。
在“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中,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从史前的饮食文化一直介绍到现、当代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现象”涵盖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层次性、社会性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现象及其代表人物;“中国饮食民俗民风”包括居家日常食俗、中国年节食俗、人生礼仪食俗、宗教信仰食俗、少数民族食俗和社交饮食礼俗等;“中国饮食烹饪文化”包含了烹饪技艺、菜品属性以及中国的风味流派等;“中国饮食筵宴文化”主要介绍筵宴的起源与发展、特征、规格与类别、构成与要求、设计与创新;“中国酒文化”、“中国茶文化”和“中国筷子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分别介绍了酒、茶和筷子的起源与发展、种类以及酒情、茶道、筷子功能等相关文化;并将中国饮食文化与国外饮食文化作一比较,更鲜明地体现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质和魅力。
项目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任务一饮食文化的起源(史前的饮食文化)任务二夏、商、周的饮食文化任务三春秋、战国的饮食文化任务四秦、汉的饮食文化任务五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任务六隋唐两宋的饮食文化任务七元、明、清的饮食文化任务八现、当代的饮食文化项目二中国饮食文化现象任务一饮食文化的区域性任务二饮食文化的层次性任务三饮食文化的社会性任务四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任务五饮食文化的代表人物项目三中国饮食民俗民风任务一居家日常食俗任务二中国年节食俗任务三人生礼仪食俗任务四宗教信仰食俗任务五少数民族食俗任务六社交饮食礼俗项目四中国饮食烹饪文化任务一中国烹饪技艺任务二中国烹饪文化任务三中国菜品的属性及构成任务四中国烹饪风味流派的划分项目五中国饮食筵宴文化任务一筵宴的起源与发展任务二筵宴的特征、规格与类别任务三筵宴的构成与要求任务四筵宴的设计与创新项目六中国酒文化任务一酒的起源和发展任务二酒的种类和名品任务三酒文化的现象任务四酒中之情任务五酒文化项目七中国茶文化 任务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任务二茶的种类和名品 任务三茶艺文化 任务四中国茶道 任务五茶馆文化 项目八中国筷子文化 任务一筷子的起源与演变 任务二筷子的功能与用法 任务三筷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项目九中外饮食文化比较 任务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任务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任务三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 任务四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 阜亜要内容提 《中国饮食文化》 尊重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注重中国饮食文化学科 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框架清晰,深人浅出,图文并茂, 文字流畅。
全书分为“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象”、“中国饮食民俗民风”、 筵宴文化”、“中国酒文化”、 “中外饮食文化比较”9 个项目 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些现象、 目录 项目一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的饮食文化 ) 战国的饮食文化 北朝的饮食文化 明、清的饮食文化 食文化现象 的层次性 的饮食文化 俗民风 任务三人生礼仪食俗 数民族食俗 任务一 中中国饮食文化现 “中国饮食烹饪文化”、 “中国饮食 中国茶文化”、 “中国筷子文化”、 每个项目中又分为若干任务,主要 观点和常识。
任务一 饮食文化的起源 ( 史前 任务二 夏、商、周的饮食文化 任务三 春秋、 任务四 秦、汉的饮食文化 任务五 魏晋南 任务六 隋唐两宋的饮食文化 任务七 元、 任务八 现、当代的饮食文化项目二 中国饮 任务一 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任务二 饮食文化 任务三 饮食文化的社会性 任务四 文学作品中 任务五 饮食文化的代表人物项目三 中国饮食民 任务一 居家日常食俗 任务二 中国年节食俗 任务四 宗教信仰食俗 任务五 少 社交饮食礼俗项目四 中国饮食烹饪文化 任务二 中国烹饪文化 任务三 中 任务四 中国烹饪风味流派的划分项目五 任务一 筵宴的起源与发展 任务二 筵 任务三 筵宴的构成与要求 任务四 任务一 酒的起源和发 任务三 酒文化的现象 任 任务五 酒文化项目七 中国茶文化 任务 任务二 茶的种类和名品 任务三 任务四 中国茶道 任务五 茶馆文化项目八 中 任务一 筷子的起源与演变 任务二 筷子的功 任务三 筷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项目九 任务一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任务二 任务三 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 任务六 国烹饪技艺 国菜品的属性及构成 中国饮食筵宴文化 宴的特征、规格与类别 筵宴的设计与创新项目六 展 任务二 酒的种类和名品 务四 酒中之情一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茶艺文化 国筷子文化 能与用法 化比较 化的影响 中国酒文化 中外饮食文中国饮食文 任务四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参考文献作者介绍内容简介《中国饮食文化》尊重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中国饮食文化学科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框架清晰,深人浅出,图文并茂,文字流畅。
全书分为“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中国饮食文化现象”、“中国饮食民俗民风”、“中国饮食烹饪文化”、“中国饮食筵宴文化”、“中国酒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筷子文化”、“中外饮食文化比较”9 个项目。
每个项目中又分为若干任务,主要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些现象、观点和常识。
•查看全部>>目录项目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任务一饮食文化的起源(史前的饮食文化)任务二夏、商、周的饮食文化任务三春秋、战国的饮食文化任务四秦、汉的饮食文化任务五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任务六隋唐两宋的饮食文化任务七元、明、清的饮食文化任务八现、当代的饮食文化项目二中国饮食文化现象任务一饮食文化的区域性任务二饮食文化的层次性任务三饮食文化的社会性任务四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任务五饮食文化的代表人物项目三中国饮食民俗民风任务一居家日常食俗任务二中国年节食俗任务三人生礼仪食俗任务四宗教信仰食俗任务五少数民族食俗任务六社交饮食礼俗项目四中国饮食烹饪文化任务一中国烹饪技艺任务二中国烹饪文化任务三中国菜品的属性及构成任务四中国烹饪风味流派的划分项目五中国饮食筵宴文化任务一筵宴的起源与发展任务二筵宴的特征、规格与类别任务三筵宴的构成与要求任务四筵宴的设计与创新项目六中国酒文化任务一酒的起源和发展任务二酒的种类和名品任务三酒文化的现象任务四酒中之情任务五酒文化项目七中国茶文化任务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任务二茶的种类和名品任务三茶艺文化任务四中国茶道任务五茶馆文化项目八中国筷子文化任务一筷子的起源与演变任务二筷子的功能与用法任务三筷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项目九中外饮食文化比较任务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任务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任务三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任务四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尸■、亠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出旅游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为旅游业和旅游职业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