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分级
GB.T3608-93高处作业分级
![GB.T3608-93高处作业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5a9ad8d776a20029bd642d25.png)
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9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处作业的术语、高度计算方法及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2 引用标准GB 4200 高温作业分级GB 12330体力搬运重量限值3 术语3.1 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3.2 坠落高度基准面通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3.3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确定可能坠落范围而规定的相对于作业位置的一段水平距离称为可能坠落范围位置半径。
其大小取决于与作业现场的地形、地势或建筑物分布等有关的基础高度。
3.4 基础高度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一个垂直于水平面的柱形空间,此柱形空间内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度差称为基础高度。
3.5 可能坠落范围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划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称为可能坠落范围。
3.6 高处作业高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简称作业高度。
计算方法见附录A(补充件)。
4 高处作业分级4.1 作业高度分为2~5m;>5~15m;>15~30m及>30m四个区域。
4.2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九类:a. 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m/s)以上;b. GB 4200规定的Ⅱ级以上的高温条件;c. 气温低于10℃的室外环境;d. 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e. 自然光线不足,能见度差;f. 接近或接触危险电压带电体;g. 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h. 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i. 超过GB 12330规定的搬运。
4.3 不存在4.2条列举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1规定A类法分级。
存在4.2条列举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1规定B类法分级。
表1 高处作业分级2~5>5~15>15~30>30 AⅠⅡⅢⅣBⅡⅢⅣⅣ附录 A作业高度计算方法(补充件)A1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以R表示,基础高度以h表示,作业高度以H表示。
高处作业分级
![高处作业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d1fac236c8d376eeafaa319f.png)
高处作业分级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高处作业分级GB3608-83本标准为高处作业的基础标准,是高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1基本定义11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12坠落高度基准面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13最低坠落着落点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
14高处作业高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2高处作业的级别21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2高处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23高处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24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31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32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321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m/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322在高度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323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324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雨天高处作业。
325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夜间高处作业。
326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带电高处作业。
327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
328对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称为抢救高处作业。
33一般高处作业系指除特殊高处作业以外的高处作业。
4标记高处作业的分级,以级别、类别和各类标记。
一般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种类;特殊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类别,种类可省略不写。
高 处 作 业 分 级
![高 处 作 业 分 级](https://img.taocdn.com/s3/m/2fc48dd0ce2f0066f53322cb.png)
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1.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处作业的术语、高度计算方法及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2.引用标准GB4200高温作业分级GB12330体力搬运重量限植3.术语3.1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3.2坠落高度基准面通过可能坠落的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称为高度基准面。
3.3可能坠落范围半径通过可能坠落的范围而规定的相对于作业位置的一端水平距离称为可能坠落范围半径。
其大小取决于与作业现场的地形、地势或建筑物有关的基础高度。
3.4基础高度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一个垂直于水平面的柱形空间,此柱形空间内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度差称为基础高度。
3.5可能坠落范围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划成的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
称为可能坠落范围。
3.6高处作业高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度作业高度。
简称作业高度。
4.高处作业分级4.1作业高度分为2~5m;>5~15m;>15~30m及>30m四个区域。
4.2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九类:a. 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m/s)以上;b. GB4200规定的Ⅱ级以上的高温情况;c. 气温低于10℃的室外环境;d. 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e.自然光线不足,能见度差;f.接近或接触危险电压带电体;g.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态;h.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I.超过GB12330规定的搬运。
4.3不存在4。
2条列举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1规定A类法分级。
存在4。
2条列举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1规定B类法分级。
表1高处作业分级作业高度m分类法2~5 >5~15 >15~30 >30A ⅠⅡⅢⅣB ⅡⅢⅣⅣ(1993年-12-27批准1994年-07-01实施)。
高处作业的等级划分
![高处作业的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042a053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5.png)
高处作业的等级划分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高处作业划分为一级(2米至5米)、二级(5米至15米)、三级(15米至30米)、特级(30米以上)四个等级12。
1.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米至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米至15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3.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米至30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4.特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1。
希望以上关于高处作业等级划分的划分依据和四个等级的介绍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高处作业的等级划分。
高处作业分级 GB3608-83
![高处作业分级 GB3608-83](https://img.taocdn.com/s3/m/8933effff705cc17552709e7.png)
高处作业分级GB 3608-83本标准为高处作业的基础标准,是高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1 基本定义1.1 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1.2 坠落高度基准面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1.3 最低坠落着落点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
1.4 高处作业高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 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根据高度h不同分别是:当高度h为2--5m时,半径R为2m;当高度h为5m以上至15m时,半径R为3m;当高度h为15m以上至30m时,半径R为4m;当高度h为30m以上时,半径R为5m。
高度h为作业位置至其底部的垂直距离。
2 高处作业的级别2.1 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2 高处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2.3 高处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2.4 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3 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3.1 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3.2 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3.2.1 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m/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3.2.2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3.2.3 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3.2.4 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雨天高处作业。
3.2.5 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夜间高处作业。
3.2.6 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带电高处作业。
3.2.7 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3.2.8 对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称为抢救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管理制度
![高处作业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8457f2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c.png)
高处作业管理制度第1条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 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必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
第2条高处作业分级2.1高处作业高度分为2m至5m、5m以上至15m、15m以上至30m及30m以上四个区段。
2.2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a)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b)GB/T4200—2008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c)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d)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e)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f)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g)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表1的规定;表1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h)摆动.立足迹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边小于500 m 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 m 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i)GB 3869—1997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j)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0.195的作业环境;k)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2.3不存在2.2列出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A 类法分级,存在2.2列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B类法分级;表2 高处作业分级第3条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要求1、进行高处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进行危险辨识,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将辨识出的危害因素写入《高处安全作业证》,并制定出对相应的安全措施。
2、对患有职业禁忌证(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精神疾病等)、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处作业。
年龄在55虚岁以上(包括55虚岁)严禁爬梯子、登高作业。
外包施工人员进公司时,施工人员必须提供体检报告,长期施工人员必须提供年度体检报告,60岁以上(包括60虚岁)公司不得录用为登高作业外包施工人员。
高处作业分级标准
![高处作业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10bc3e7998fcc22bcd10d33.png)
国家高处作业分级标准(GB3608—83)[颁布日期]19830415 [实施日期]19840101本标准为高处作业的基础标准,是高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1 基本定义1.1 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1.2坠落高度基准面: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1.3 最低坠落着落点: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
当高度h为2—5m时,半径R为2m ;当高度h为5—15m时,半径R为3m ;当高度h为15—30m时,半径R为4m ;当高度h为30m时,半径R为5m 。
高度为作业位置至其底部的垂直距离。
1.4 高处作业高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2 高处作业的级别2.1 高处作业高度在2 ~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2高处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2.3高处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2.4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3 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3.1 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3.2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3.2.1 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m/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3.2.2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3.2.3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3.2.4 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雨天高处作业。
3.2.5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夜间高处作业。
3.2.6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带电高处作业。
3.2.7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分级(GB 3608-83)-
![高处作业分级(GB 3608-83)-](https://img.taocdn.com/s3/m/39ec0c0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e.png)
高处作业分级(GB 3608-83)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608-83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局1983年4月15日发布1984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为高处作业的基础标准,是高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1.基本定义1.1 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1.2 坠落高度基准面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1.3 最低坠落着落点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
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根据高度h不同分别是:当高度h为2米至5米时,半为2米;当高度h为5米以上至15米时,半径R为3米;当高度h为15米以上至30米时,半径R为4米;当高度h为30米以上时,半径R为5米。
高度h为作业位置至其底部的垂直距离。
1.4 高处作业高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2.高处作业的级别2.1 高处作业高度在2米至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2 高处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至15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2.3 高处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2.4 高处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3.1 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3.2 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3.2.1 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米每秒)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分级安全要求
![高处作业分级安全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eb0e77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d.png)
高处作业分级安全要求背景介绍高处作业指在离地面一定高度以上进行的作业,如楼房外墙清洗、建筑物施工等。
由于其高度的特殊性,高处作业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高处作业的实施必须有明确的分级安全要求。
分级安全要求一级安全要求一级安全要求是指高度低于2米,作业地点平稳的场所。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安全防护设施。
但是,作业人员仍然需要遵守以下安全要求:1.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平底鞋、手套等,保障自身安全。
2.避免过度疲劳,频繁休息,保证身体健康状态。
3.不要向下扔掉物品或杂物,以免影响周围人员的安全。
二级安全要求二级安全要求是指高度在2米以上,但是低于5米的作业场所。
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需要采用以下防护措施:1.佩戴安全带,保障在高处作业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使用防护圈或其他安全装备,以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3.除非必须,一人不要单独进行作业,应该有至少两人共同作业,相互照应。
三级安全要求三级安全要求是指高度超过5米的作业场所。
这种情况下的作业非常危险,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安全要求:1.提前设计制定安全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2.确保作业装置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3.作业时必须配备安全绳索、红外线防护器、安全吊篮和通风降温等安全装备,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结论高处作业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必要根据不同作业高度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方案,在各个层面上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确保高处作业的安全进行。
高处作业定义及其分级
![高处作业定义及其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3aaa168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5.png)
高处作业定义及其分级1.高处作业定义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时常会发生操作者从高处坠落以及物体落下伤人事故。
这类事故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造成的。
从高空中坠落当然极其危险,然而造成坠落伤亡事故的环境和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当操作人员在远离地面以上很高的建筑物中施工,如果周围是封闭的或者是有遮拦措施,所处的环境就比较安全。
但是,即使在较低的施工作业层,如离地面仅仅是1~2m的地方,失足下跌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3608-1983规定:凡在坠落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作为高处作业。
因此在建筑物作业时,这个概念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凡在2m以上无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作业,即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
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有效的预防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四口”与“五临边”和攀登、悬空均作为高处作业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
脚手架、井架、龙门架、施工用电梯和各种吊装机械设备在施工中使用时所形成的高处作业,其安全问题,都由该工程或设备的安全技术部门各自作出规定加以处理。
2.高处作业分级人、物从高处坠落时,地面可能高低不平。
上述标准所称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通过最低的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
而所谓最低的坠落着落点,则是指当在该作业位置上坠落时,有可能坠落到最低之处。
这就是最大的坠落高度。
因此,高处作业的衡量,以从各作业位置至相应的坠落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为准。
由于并非所有的坠落都是沿着垂直方向笔直地坠落,因此就有一个可能的坠落范围的半径问题。
即考虑最低坠落着落点时,应同时确定一个坠落的范围作为依据。
当以可能坠落范围的半径为R,从作业位置至坠落高度基准面的沿直距离为h时,国家《高处作业分级》标准规定R与h值的关系如下:hR2~5m2m5~15m3m15~30m4m30m以上5m因此,坠落高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
高处作业分级
![高处作业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942e9bdafab069dc50220165.png)
高处作业分级本标准为高处作业的基础标准,是高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1基本定义1 1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1 2坠落高度基准面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1 3最低坠落着落点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
1 4高处作业高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2高处作业的级别2 1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 2高处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2 3高处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2 4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3 1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3 2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3 2 1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 8m/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3 2 2在高度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3 2 3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3 2 4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雨天高处作业。
3 2 5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夜间高处作业。
3 2 6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带电高处作业。
3 2 7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
3 2 8对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称为抢救高处作业。
3 3一般高处作业系指除特殊高处作业以外的高处作业。
4标记高处作业的分级,以级别、类别和各类标记。
一般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种类;特殊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类别,种类可省略不写。
例1:三级,一般高处作业。
例2:一级,强风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分级及安全要求
![高处作业分级及安全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9e004b9f78a6529647d53c8.png)
高处作业分级及安全要求1 作业分级:1.1作业高度h分为四个区段:2 m ≤h≤5 m;5 m <h ≤15 m;l5 m <h ≤30 m;h >30 m。
1.2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a)阵风风力五级(风速0m/s)以上;b)GB/T4200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c)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d)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e)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f)作业场所光线不足或能见度差;g)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距离小于表1的规定:h)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 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i)GB3869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j)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的作业环境;k)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1.3不存在1.2列出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A类法分级,存在1.2列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B类法分级。
2 作业要求2.1作业人员应配戴符合GB 6095要求的安全带。
带电高处作业应使用绝缘工具或穿均压服。
Ⅳ级高处作业(30m以上)宜配备通讯联络工具。
2.2高处作业应设专人监护,作业人员不应在作业处休息。
2.3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符合GB26557等标准安全要求的吊笼、梯子、挡脚板、跳板等,脚手架的搭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4在彩钢板屋顶、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上作业,应铺设牢固的脚手板并加以固定,脚手板上要有防滑措施。
2.5在临近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放空管线或烟囱等场所进行作业时,应预先与作业所在地有关人员取得联系、确定联络方式,并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防护器材(如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口罩等)。
高处作业分级管理要求
![高处作业分级管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f34ac009e31433238689339.png)
高处作业分级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高处作业管理,有效控制项目建设期高处作业风险,对高处作业进行分级管理,特制定相关要求。
一、高处作业分级标准
根据作业高度,高处作业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特级等四级。
1. 作业高度在2m-5m(含2m),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 作业高度在5m-15m(含5m),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3. 作业高度在15m-30m(含15m),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4. 下列高处作业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1)30m及以上的高处作业;
(2)雨雪天气进行的高处作业;
(3)夜间进行的高处作业;
(4)在受限空间内进行的高处作业;
二、作业许可管理要求
1. 高处作业的区域设置了作业平台、护栏、安全通道(包括垂直安全通道和水平安全通道)的,并经总包单位检查验收合格的,不需要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
2. 特级高处作业必须编制专项方案。
3. 一级高处作业许可证,白色,有效期7天,由施工班组申请,分包单位进行审批。
4. 二级高处作业许可证,白色,有效期7天,由分包单位申请,总包单位进行审批。
5. 三级高处作业许可证,淡黄色,有效期7天,由分包单位申请,总包和监理单位进行审批。
6. 特级高处作业许可证,淡红色,有效期一个班次,由分包单位申请,PMT、监理和总包单位进行审批。
7. 作业高度范围跨级的,依照高一级的作业许可办理。
三、附件
1. 附件:高处作业许可证
一级高处作业许可证
二级高处作业许可证
三级高处作业许可证
特级高处作业许可证。
高处作业分级(GB3608-83)
![高处作业分级(GB3608-83)](https://img.taocdn.com/s3/m/892295d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e.png)
⾼处作业分级(GB3608-83)颁布⽇期:1984-04-15执⾏⽇期:1984-05-01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局1983年4⽉15⽇发布 1984年1⽉1⽇起实施)本标准为⾼处作业的基础标准,是⾼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于各种⾼处作业。
1.基本定义1.1 ⾼处作业凡在坠落⾼度基准⾯2⽶以上(含2⽶)有可能坠落的⾼处进⾏的作业,均称为⾼处作业。
1.2 坠落⾼度基准⾯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平⾯,称为坠落⾼度基准⾯。
1.3 最低坠落着落点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
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根据⾼度h不同分别是:当⾼度h为2⽶⾄5⽶时,半为2⽶;当⾼度h为5⽶以上⾄15⽶时,半径R为3⽶;当⾼度h为15⽶以上⾄30⽶时,半径R为4⽶;当⾼度h为30⽶以上时,半径R为5⽶。
⾼度h为作业位置⾄其底部的垂直距离。
1.4 ⾼处作业⾼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相应坠落⾼度基准⾯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值,称为该作业区的⾼处作业⾼度。
2.⾼处作业的级别2.1 ⾼处作业⾼度在2⽶⾄5⽶时,称为⼀级⾼处作业。
2.2 ⾼处作业⾼度在5⽶以上⾄15⽶时,称为⼆级⾼处作业。
2.3 ⾼处作业⾼度在15⽶以上⾄30⽶时,称为三级⾼处作业。
2.4 ⾼处作业⾼度在30⽶以上时,称为特级⾼处作业。
3.⾼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处作业的类别3.1 ⾼处作业的种类分为⼀般⾼处作业和特殊⾼处作业两种。
3.2 特殊⾼处作业包括以下⼏个类别:3.2.1 在阵风风⼒六级(风速10.8⽶每秒)以上的情况下进⾏的⾼处作业,称为强风⾼处作业。
3.2.2 在⾼温或低温环境下进⾏的⾼处作业,称为异温⾼处作业。
3.2.3 降雪时进⾏的⾼处作业,称为雪天⾼处作业。
3.2.4 降⾬时进⾏的⾼处作业,称为⾬天⾼处作业。
3.2.5 室外完全采⽤⼈⼯照明时进⾏的⾼处作业,称为夜间⾼处作业。
高处作业分级
![高处作业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36edb1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5.png)
高处作业分级在许多工业和建筑领域中,高处作业是一项十分常见的任务。
由于高处作业涉及到高度,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高处作业的分级尤为重要。
对高处作业进行合理的分级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
高处作业的定义高处作业是指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进行的工作活动,例如在建筑物的梁柱上进行施工、在吊篮上进行修缮等。
高处作业具有高度、危险性和不便性等特点,需要特殊的工作保护措施。
高处作业风险高处作业的风险主要包括坠落、物体打击、切割、电击、噪音等。
坠落是高处作业中最主要的风险,由于高度导致的坠落事故往往具有严重后果。
高处作业分级原则第一级 - 低风险高处作业低风险的高处作业一般包括在围栏或护栏内进行的、高度较低(低于2米)的作业。
在进行低风险高处作业时,从业人员仅需使用基本的安全装备。
第二级 - 中风险高处作业中风险的高处作业一般包括在高度较高(2-6米)且有一定风险的作业。
在进行中风险高处作业时,从业人员需要使用安全带、安全绳等安全装备,并接受专门的培训。
第三级 - 高风险高处作业高风险的高处作业一般包括在极高处(超过6米)或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在进行高风险高处作业时,从业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认证,同时使用完备的安全装备,并由专业人员监督。
高处作业分级的意义合理的高处作业分级不仅有利于从业人员的安全,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高处作业进行科学分类,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高处作业过程,降低事故风险,提升工作效率。
结语高处作业分级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处作业进行合理分级,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规定和措施,以确保高处作业的安全进行。
登高作业安全规定
![登高作业安全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e3fbf75d0d233d4b04e69ad.png)
登高作业安全规定一、高处作业的定义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为高度作业,虽然在2米以下,但是作业地段坡度大于45度的斜坡下面或附近有洞、升降口、坑、井、沟、和风雪袭击、机械震动、设备和管道泄露或有可能排放有害气体、液体、熔融物、或有转动机械及其他易伤人的物体等,应视为高处作业二、一般高处作业分级高度作业高度在2-5m时,为一级高处作业高度作业高度在5-10m时,为二级高处作业高度作业高度在15—30m时,为三级高处作业高度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三、特殊高处作业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
8m/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在高温或者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成为异温高处作业。
在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雨天高处作业.在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在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夜间高处作业。
在接近或接触带电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带电高处作业.在无立足或无牢靠立足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悬空高处作业。
对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称为抢救高处作业。
四、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和具体规定办法1、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以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准登高作业2、严禁酒后登高作业3、男职工年满五十五周岁、女职工年满四十五周岁以上,经医生证明体质确实较差,不能适应登高作业者,不应登高作业4、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带安全帽。
在安全设施不完备的地方进行登高作业时,必须系上安全带。
安全带必须拴在主材或垂直上方牢固的结构上,不得栓在附件上。
5、六级强风或其他恶劣气候条件下,禁止登高作业。
抢险需要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分管领导要现场指挥,确保安全6、登高作业严禁接近电线,特别是高压线路。
应保持间距2。
5m以上。
避免人体或导电体触及线路(低压)7、冬季及雨雪天登高作业时,要有防滑措施。
8、在自然光线不足或者夜间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有充足的照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处作业分级
1、高处作业分一级、二级、三级、特殊高出作业
2、在作业基准面2米(含2米)以上5米以下称为一级高处作业,5-15米为二级高处作业,15-30米为三级高处作业。
3、符合以下情况的作业为特殊高出作业
A、在作业基准面30米(含30米)以上;
B、雨雪天气;
C、夜间;
D、在有限空间内的高处作业;
E、接近或接触带电体;
F、突发灾害的高出作业;
G、在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超出允许浓度的场所进行的高出作业;
H、节假日的高出作业。
I、高处作业许可证审批程序;
J、一级高处作业由施工单位安全员审核。
由作业点所在车间安全管理人员审核,车间主管领导审核。
K、二、三级高处作业由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审核。
作业点所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批准。
L、特级高处作业在二、三级作业审批基础上由施工单位主管领导审核,作业点所在单位安全主管领导批准。
M、高处作业票一式三联,第一联由作业单位留存,第二联由作业人持有,第三联由监护人持有。
高处作业票的有效期不得超过3天(连续作业不超过24小时),间断作业在重新作业前,作业现场单位、施工单位安全监督或双方负责人应到现场重新确认安全措施,如有变化,应重新落实安全措施并在作业票上签字后方可恢复作业。
高处作业票由作业单位保存,保存期为一年。
N、特殊高处作业现场单位、施工单位必须派监护人进行监护。
监护人职责:负责确认安全措施和落实应急方案,遇有危险情况时,命令停止作业,在高出作业进行过程中,不得离开监护岗位,监护作业人按规定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