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天海》PPT

合集下载

4一着惊海天(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4一着惊海天(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 动、幸福的场景。
研读课文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 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 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照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
从而突出了主题。
研读课文
8.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 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9.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 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情势,抓住歼-15舰载战斗 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 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 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 国情感。
文本特色
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本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所做的着舰前 的准备工作,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连续对话,再到舰载机成功着舰,整个实验过程 都做了完整的记录。条理清楚,铺排有序,毫无杂乱之感。
2.第1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Fra bibliotek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错成一幅壮美 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一着惊海天》优秀PPT课件

《一着惊海天》优秀PPT课件

合作探究
主旨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 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 的写法,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 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表现了英雄 飞行员镇定自若、献身国防的大无畏的精神,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 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 的写法,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 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一着惊海 天”的辉煌,将永远定格在共和国的历史史 册之上。我们应该为我国航母人创造的辉煌 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应该学习我国航母人无 惧风险、顽强拼搏的精神。相信,经过努力, 在不远的将来,在你们当中,也一定会出现 为共和国再创辉煌的历史人物。
列举“80%”“1000多”“700多” 等真实而具体的数据,再次突出了着舰 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借以表现我 国海军官兵们英勇无畏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5-20)
赏析:“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 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着舰过程 比作“刀尖上的舞蹈”,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着舰训练的危险和其令人震撼的美 感;“捏着一把汗”写出了现场所有人 的紧张、激动,从侧面突出着舰的危险、 重要性。
合作探究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 字,有何寓意?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 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 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 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 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21-26)
第22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 作用?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 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 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 “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 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 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 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 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课件(共21张PPT)

精读品味
1.找出第①②段中的描写,说说有何作用?
简略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庄严紧张而又有条 不紊的氛围。也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 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2.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指出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对中国海军的意义——它承 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突出强调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风 险——它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②渲染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 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咆哮( páo xiào )
殚精竭虑( dān jié )
◆多音字
(zhuó )穿着 (zháo )着急 着 ( )着数 (zhāo )顺着
zhe
( zǎi )千载难逢载()满载而归zi( chà )一刹那
刹 ( )刹车 shā
镌刻:雕刻。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轮船上悬挂信号、装设天线、支撑 观测台的高杆。 凛冽:刺骨地寒冷。 浩瀚: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一丝不苟:连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辽宁舰
成功着舰的歼-15 552号飞机
《 一 着 惊 海 天》PP T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一 着 惊 海 天》PP T
一着惊海天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 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 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 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 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 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示范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示范教学课件

字里行间体 现出军事训练活 动的人情味,展 现出官兵的家国 情怀,也是记者 内心真性情的写 照。
课文总结
本文 以 通 讯 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 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 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拓展延伸
通讯有真实生动的形象和事件,评论没有。通讯 是用事实和形象说话,评论是用事实和推理说话。
任务四 感受独具个性的美感
渤海某海域,海 风呼啸,海浪澎湃。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 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斩浪向前。舰 岛的主桅杆上,艳红 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全景式的海天描写, 是航母、海洋、风浪交 织出一种壮美的意境, 呈现出活跃热闹的现场, 产生一种视觉的冲动, 并由此引发读者美感神 经的跃动。
第2段“顶着凛冽的寒风”“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 做最后一次检查”,第6段“都捏着一把汗”,第7段 “揪着的心”,第10段“布满血丝的眼睛”,这些对 周围人神态和心情的描写,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 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 的喜悦。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感染力。④ 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 了主题。
第18.19段,舰载机成功着落的描写,准确生动展 现出舰载机逐渐下降、准备着舰的全过程,表现出了 飞行员技术的高超。化用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 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富有感染力,增添了新闻通讯的 文学性色彩。
第20段,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 实际形态,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又暗 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新闻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宣泄, 为下文人们情感的爆发再次蓄势。
探寻背景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2012 年11月23日上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这篇通讯记录的 就是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向读者展现了这 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这篇通讯现场感强 ,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是一篇难得的佳 作,在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 , 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因保密 需要,原文以“××”代替一些具体数据。

第4课《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课件(共26张ppt)

第4课《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课件(共26张ppt)
第4课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新课导入
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着舰”和“起飞”是航母 建设的两道坎,其中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2012年11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这艘举世 期待的航母就是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辽宁舰。
合作探究
3.阅读课文,找出正面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
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并认真品读。
(1)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 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航母比作“汪洋中的一片树叶”,生动形象 地描写出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眼中”,海中航母是极其渺小和 起伏不定的,突出了降落难度之大。
文学常识
通讯 定义: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 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 闻报道形式。 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 性、描写的形象性。 种类: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 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文学常识
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 不同点: (1)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 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 面深入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2)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但是它 还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 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3)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 功着舰的主要环节。
时间顺序,着舰前检查准备
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
成功着舰
欢呼庆祝等环节
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 官兵强军的梦想,破解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标志着 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品读课文
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惊心动魄的气势。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 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
“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 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场面。
“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 操作技能的娴熟。“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 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 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喜悦和自豪。
赏析语言
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 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 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
②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 强军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 了1 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 生在着舰的时候。
这两段文字,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 的巨大历史意义。
③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飞行塔台内,……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 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的镜头里,镌刻在共 和国的史册上。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完美版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完美版
第二层:(5-20)详细描述战斗机 在地空的默契配合下成功着舰。
第三层:(21-26)详细描述战斗 机着舰成功的伟大意义及人们的成 功后的喜悦。
精读品味
一、文章的标题有何妙处?
1、吸引读者; 2、“惊海天”运用拟人、夸张修辞, 突出强调战斗机成功着舰影响巨大;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中心,赞 美战斗机的成功着舰,表达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爱国情感。
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 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 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 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 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全长300多米、舰 304.5米,吃水线长270 宽70多米、 长 米
高60多米, 相当于20层
归纳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事件的全程 事件中的片段 事件来龙去脉
必须具备when、 只强调who、 where、who、 what、how
what
强调6要素
必须具备标题、并不强调5个
导语、主体
结构
客观的叙述 形象的描写
并不强调5个 结构
形象的描写
3、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战斗机着舰前全 舰准备、着舰成败备受关注。
精读品味 2、第①段表达效果(段落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壮美激越豪 情万丈的氛围,烘托期待战斗机 成功着舰的紧张激动心情,为下 文详写舰载机成功着舰作铺垫。
精读品味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 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 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 风险的难题。 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烘托期待舰载 机成功着舰的紧张激动心情,为下文 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作铺垫。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7张PPT)

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主-讨论-交流(10分钟)
1、给文章划分层次。 3、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理清文章思路。 2、小组讨论交流。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①-④):开端,导语。写歼-15舰载
机做好了首次着舰飞行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⑤-⑰):发展。写“刀尖上的舞 蹈”——舰载机着舰飞行——开幕了。
第三部分(⑱-⑳):高潮。写“刀尖上的舞 蹈”——舰载机着舰飞行——成功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战斗机着舰比喻 成“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舰载 战斗机着舰的技术要求之高、风险之大;“捏着 一把汗”写出了当时的紧张氛围。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生动形象的写出××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2.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 激动吗?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 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 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 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出渤海海面的景象, 渲染海面庄严肃穆的气氛,为后文航载机着 舰做铺垫。
3.有人说,第③、④两个自然段插叙航母舰载战斗机 着舰的特殊性,与这次报道歼-15舰载机着舰的关系 不大,可以删除。你认为呢?
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 实际形态,又给新闻带来了 非常强烈的感情宣泄,使作 品具有了更强的阅读震撼力。 这样的想象可圈可点。
6、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 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空母 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 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 顽强不屈、为国争光地斗志,烘 托了此时的成功。
完成练习册
第四部分(21- 最后 ):结局。写现场的人们欢 庆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4张PPT)

比喻
第三部分(21—26段) 7.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 了现场观众的情态,有什么作用?
运用
的方法
增强了新闻的现
场感和感染力,表达了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品析语言
细读第18自然段描写歼-15着舰时“惊心动魄的一幕”,体会该 段描写的生动性。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
“震耳欲聋”“轰鸣”
“眨眼之间”“刹那间” “疾如闪电”等词
“牢牢地”“稳稳地”
描绘出战斗机着舰 时发出的巨大声音
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 的速度快;
表现了战斗机着舰 时的安全和平衡。
展现出飞行员的临危不乱、技艺高超。
第三部分(21—26段)
8.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描绘出某大国对我国的轻视,暗示当时 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 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不怕困 难的斗志,烘托出此时着舰成功的激动心情。
课堂小结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 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 用通讯的写法,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 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 刻,表现了英雄飞行员临危不乱、不怕 牺牲的大无畏爱国精神。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
的修辞手
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极具感染力。
品析语言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 ,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 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 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机着舰时的 动作娴熟精湛。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精品教学PPT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精品教学PPT课件

多音字
( zhuó )穿着
( zháo )着急 着
( zhāo )着数
( zhe )顺着
( zǎi )千载难逢 载
( zài )满载而归
( chà )一刹那

( shā )刹车
字词 注音
多音字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4)
开端
第二部分(5-17) 发展
第三部分(18-20) 高潮
第四部分(21- 26) 结局
写歼-15舰载机做好了首次着舰飞行的准备工作。
写“刀尖上的舞蹈” 舰载机着舰飞行——开幕了。
写“刀尖上的舞蹈” ——舰载机着舰飞行——成功了。……
写现场的人们欢庆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
课文精讲
朗读第一段,找出描写环境的词句。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岛的 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八 年部 级编 上版 册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新课导入
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着舰”和“起飞”是航母建设的 两道坎,其中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2012年11月23日,备受瞩 目的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这艘举世期待的航母就是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 的航母——辽宁舰。
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 形态,又给新闻带来了非常 强烈的感情宣泄,使作品具 有了更强的阅读震撼力。这 样的想象可圈可点。
课文精讲
开端——着陆准备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飞机临空从容


发展——着陆经过 航母前行娴熟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40张PPT)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40张PPT)

通讯,是详细报道有新闻意义的典型 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 通讯社常用的文体。要及时准确地报道 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 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的特点 新闻性 文学性 评论性
通讯的分类:
按内容分
通讯一般分为人物 通讯、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等。
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强 国强军的梦想,“着舰”和“起飞”是航母建设 的两道坎,其中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 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我国科技工作者付出 无数的心血,创造出了大国奇迹。航空母舰已是 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 合国力的象征。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 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 训练的情况。
1.精读课文第1—4段,想一想:文章开头为什么描写渤海某海域 海上恶劣的环境?文中引用着舰遇难事故数据有何作用?
第三段
从历史角度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 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 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 最具风险性的难题。
第四段
列举数字,真实准确,再一次突出 着舰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危险,渲染 紧张气氛。
按形式分
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 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 小故事、纪实、见闻、特写、 速写、采访等。
辽宁舰简介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 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改装后中国将其称为001型航空母舰。
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 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 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默读课文思考: 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围绕舰载战斗机首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完整版)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完整版)

归纳总结
3.采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文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
人员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 气势和感染力。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恨别 [唐]杜 甫 原文: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课文拓展积累
译文: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 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 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 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走忽立, 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 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导 思
2
文章着重描写着舰过程, 为什么还要描写现场人的
神态及心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导 思
4
文章为了增强语言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都运用
了哪些写作手法?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 脉 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络
第二部分(5—20):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1—26):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 动、兴奋的场景。
课文全篇探究
理解二: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 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增强 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课文全篇探究
2.[难点] 本文究竟是通讯还是新闻特写? 有人认为本文属于新闻特写,但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
的评奖过程中,本文被定位为“报纸通讯”。本文确实使用了不 少新闻特写的手法,如定格画面、细致描写等,但这并不等于本 文就是一篇新闻特写。一方面,本文中的故事有比较明显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结构:战舰航行、等待战斗机是开端, 舰机协调、准备降落是发展,战机下降、成功着舰是高潮,人群 狂欢、争相合影是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许多人落泪了!
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 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 险极大、意义的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震耳欲聋”“轰鸣” 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 声音,“眨眼之间”“刹那 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 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场面。
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
“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读。
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的事件。
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有具体的勾勒出了我国第 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请给文章分层,并概括每层意思。
高素质的辽宁舰官兵
辽宁舰内部剪影
通讯的定义: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
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 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 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 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 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第一层:(1-4)概括叙述了辽宁舰的航行位置及训练 着舰时间。 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歼-15舰载机在地空的默 契配合下成功着舰。 第三层:(20到结尾)详细描述了着舰成功的伟大意义 及人们的成功喜悦。
本文语言十分具有表现力,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一着惊天海
检查准备 正面描写 调整姿态
成功着舰
环境烘托 侧面描写 背景介绍
人物映衬
强军梦想 民族复兴
通讯的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 (4)描写的形象性。 (5)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 通讯一般分: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通讯还可分为: 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 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 采访札记。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 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2.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 采访的作用和价值。 3.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辽宁舰
辽宁舰歼-15起飞训练
成功着舰的歼-15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终于有了一个 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侧面描写,突出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中 国人民和海军强军梦想、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表现我 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历史意义。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破解世界公认 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 不同点:(1)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 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 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报道失误的来龙 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2)从表达上看,消息 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 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 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 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3)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 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
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置于渤海雄 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 海军的自信、自豪。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 在着舰的时候。
这两段文字,揭示我国航母 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 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 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