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文学史研究方法为指导,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发展线索,各种文学体裁的产生、发展、变化情况,及文学史上各种流派的产生的背景、成就、地位和影响等。以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他们将来从事社会工作与科研打好基础。

[如何学习]

重视作品,史论要落实在作品上

注重史的线索,抓住文学演进的深层规律注重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方法的掌握学好古代汉语

[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编写]

最早撰写中国文学史的是外国人。日本人笹川种郎于1898年出版的《支那历朝文学史》,是早稻田大学的讲义。这本书于1903年由上海中西书局翻译出版。此外,英国人翟理斯(Giles)于1901年出版过一部中国文学史。德国的葛鲁贝(G rube)于1902年出版过一部《中国文学史》,也比较早。

一般认为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学者发轫之作。这部书是林传甲于光绪三十年(1904)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任国文教员时所编的讲义,其文学观念并没有超出传统,所论述的仍是传统的诗文,而不包括戏曲和小说,显得狭窄和偏颇。

[九十年代至今出现了三部比较著名的文学史]

一是复旦大学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人性的观点切入中国文学);

一是郭预衡等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注重文学发展规律的探索,而且线索清晰;

一是北京大学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它着眼于文学本位,采用史学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学的视角。

具体地说:第一,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要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

第二,文学史是“史”,是文学的发展史,应当运用史家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文学的现象;

第三,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强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将文学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上进行研究。

在讲述文学史的同时又能站在学术前沿,这部文学史可以说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中国文学的分期]教材是分为三古七段,采用双重视角,以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作为依据。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参考书目]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章培恒《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4、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5、北大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

6、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

7、费振刚《先秦两汉文学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

8、禇斌杰、谭家健主编《先秦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总纂)人民文学出版社

9、赵明《先秦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10、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全二册)中华书局,1991年

11、《闻一多全集》第3、4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收录闻一多《诗经》研究成果,包括《诗经的性欲观》《说鱼》按:闻一多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

12、朱自清《诗言志辨》,凤凰出版社,2008年

13、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叶舒宪是20世纪八十年代后,诗经文化人类学的代表人物)

14、扬之水《诗经别裁》中华书局,2007年

15、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16、游国恩《游国恩楚辞论著集》中华书局,2009年

17、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上海三联书店,1984年

18、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19、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0、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21、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22、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23、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24、《名家解读唐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25、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第一编先秦文学

[教学目的、要求]

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是我国最早的两种口头文样式,分别代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因此要了解其起源,掌

《诗经》和《楚辞》是先秦诗坛上的两个座标,分别表现了现实主义与积极浪漫文学特征,历来“风”“骚”并誉。因此,要熟读代表作品,掌握基本知识。

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各有不同的风格特征,艺术成就及影响力。因此,要区分其个性,了解其共性,精读名篇。先秦寓言非常丰富,要了解其内涵、作用及类别。

[先秦文学概述]

[时间起止]从上古到秦统一以前即是所谓的“先秦时期”。

中国历史,据传说始于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然后为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周(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历史随之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5——BC221

[时代特征]

先秦文学的兴盛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上承商、周,下连秦汉,是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一个时期。

1、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

2、士阶层的崛起

3、思想界的活跃

4、文化的繁荣

[发展轨迹]

1、诗歌的起源和原始歌谣、神话

2、文字的产生和书面文学的萌芽

3、从《诗经》到“楚辞”

4、散文的勃兴

[主要特征]

1、紧贴现实人生,体现理性精神

2、作者难以确指,多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3、文史哲不分家,文学尚未独立

4、诗歌、散文为主,包孕后世文体

[春秋文学]

(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2)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2、诗歌——《诗经》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

[战国文学(百家争鸣)]

1、散文

(1)诸子散文:《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2)历史散文:《战国策》

2、诗歌

《楚辞》——《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

战国文学突破了春秋时温文尔雅的风尚,时常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激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孟子》和《庄子》。总而言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十分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清·章学诚:“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文史通义》内篇《诗教上》)

第一章神话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神话的概念、产生、保存、分类内容及艺术特征,对于著名的神话,要能列举分析

[教学重、难点]神话的内容和神话的演变

一、神话的产生:神话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人类童年时代。

二、神话的保存: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等书中记载神话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这些材料往往是只言片语,有完整情节的不多。

保存神话最多的书:《淮南子》和《山海经》。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神话的价值

1、认识价值: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开放的艺术奇葩,以特殊的方式反映了初民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展现出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我们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我们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

2、审美价值:神话作为人类历史上永不复返的阶段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幻想性、超自然性等基本特征。其形象表现极其率真,意义蕴涵至为深广。它以自身的瑰丽多姿构成了蔚为奇观的艺术殿堂,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给后人以美妙无比的艺术享受,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四、神话的分类

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

1、创世神话:对于世界的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与解释。如盘古故事、女娲故事。

2、自然神话:多以鸟兽树木之类的自然物为主体,反映了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迷惑与解释,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美好愿望。如雷神、海神、水伯、精卫、夸父。

3、英雄神话:自然神话和创世神话重在反映先民对自然界的探索与借助想象对自然力的征服;英雄神话则反映了先民自我意识的新觉醒,朦胧的意识到自身成为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中主角多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如鲧、禹、后羿、黄帝、蚩尤、刑天。

4、传奇神话:反映了远古人民企图突破种种自然条件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表现出惊人的超现实、超自然的想象力。其中也含有描述华夏四裔氏族社会野蛮生活状态的痕迹。

五、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第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第二,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

第二章《诗经》

[教学目的]识记《诗经》产生的时代、地域,掌握《诗经》“风、雅、颂”的传统分类以及“赋、比、兴”的诗歌艺术手法,了解各类题材的代表篇目及其大致内容、基本风格。

[教学重、难点]《国风》中的婚姻爱情诗和征役诗,《诗经》的风雅精神和比兴手法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诗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一、名称与篇数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就被列为儒家所谓“六经”之一。

《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荀子?劝学》也把《诗》列为经。

虽然《诗》作为经,由来已久,但并未获得后世那样受尊崇的地位。直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诗》才被官方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之一,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圈,崇《诗》为经,称为《诗经》。

《诗经》存目311篇,实际存诗则为305篇,另有六篇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不计。所谓笙诗就是以笙为乐器吹奏的乐曲。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和“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六篇即是。

二、编订与分类

(一)编订

1、“采诗说”

汉代关于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的记载很多,如《汉书·食货志》、何休《公羊春秋注》。

2、“献诗说”

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中,诸侯、公卿大夫至于列士都可以向周天子献诗,以助政教。内容上必须是温柔敦厚的。

如果古代确有“采诗”制度,国风就是采来的,如果确有“献诗”制度,雅诗就是献上来的。

3、“删诗说”

关于《诗经》是如何编纂成书的,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是孔子删选而成的。而从《左传》季札观乐来看,孔子之前应该有和今本《诗经》差不多的文本存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孔子不是《诗经》的删选者,但他对《诗经》有“正乐”之功,并且对《诗经》作过系统的整理研究。

按:古人重视音乐,对音乐的力量有神秘化的理解,音乐对于政治,非常重要。

(二)分类

《诗经》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160)、雅(105)、颂(40)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即指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31)和小雅(74)。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三、应用和流传

“赋诗言志”:《左传》、《论语》等先秦典籍记载大量赋诗言志的事例,诸侯君臣出使或交接邻国,常称引《诗》以表达心意或以《诗》专对,诚可谓“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篇》)。

赋诗言志用得好,不好的情况也会转危为安。如齐楚两国,必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不能说齐楚两国一衣带水,友谊地久天长。(《左传》)外交官是要体面的,代表这个国家的教养,教养好就尊重你。

魏晋南北朝也是这样,《世说新语》当时人手一册,要做名士,就必须学会那样说话,否则就做不了名士。鲁迅:“《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底教科书”。(《中国小说史略》)

春秋之后,礼崩乐坏,赋诗之风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汉代四家诗: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

齐指齐国人辕固,鲁指鲁国人申培,韩指燕国人韩婴,毛指大毛公毛亨(鲁国人)和小毛公(赵国人毛苌,系毛亨后学)。

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现皆亡佚,仅存《韩诗外传》。

毛诗为古文经(用先秦籀文书写的旧籍),流传最广,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即为《毛诗》。

四、古代《诗经》研究简说

《诗经》的传授和研究,自汉以下,主要用于经学。经学是开始于汉代、绵延至清代的一门专攻儒家经典的学问。大致说来,汉学重“美、刺”,宋学重“义理”,清代“朴学”重“考据”。

1、汉学

是汉、唐经学研究的主流。汉学研究《诗经》的典型著作有《毛诗序》、《毛诗郑笺》、《毛诗正义》等。《诗大序》总论《诗经》,认为诗歌反映政治:“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宋学

是宋、元、明经学研究的主流。宋学不满汉学只讲美刺的毛、郑《诗》学,集中批判《毛诗序》。代表性的是朱熹的《诗集传》。

宋学以理说《诗》,主性情、主义理。“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四书集注》)

宋学的功劳在于指出了《诗经》中存在着大量的与“美刺”无关的民间歌谣。

2、清代朴学:“汉学复兴,宗汉而攻宋”

其宗毛攻宋的武器就是发扬汉代“汉学”重视考据的朴实学风,认真地做音韵、文字和词义的工作。

清代朴学的贡献在于:专心的考据,对于《诗经》训诂,贡献良多。但其弊端在于:只敢拿《诗经》做往古的学问,不敢拿《诗经》作当世的鞭策,背离了复兴“汉学”“引古筹今”,用之于“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顾炎武)的初衷。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一、祭祖颂歌

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二、农事诗

《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如《周南·芣苡》。

《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其最伟大的价值是史料价值,研究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古代气候的学者都必须参考。艺术上,也受到很多的称誉。

清·崔述:“读《七月》,如入桃源之中,衣冠朴古,天真烂漫,熙熙乎太古也。”

三、燕飨诗

《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

四、怨刺诗

西周中叶以后,出现了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这些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如小雅中的《节南山》、《雨无正》;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

五、战争徭役诗

战争与徭役为主要题材的叙事和抒情诗称为战争徭役诗,这类诗大概有30首。

如《小雅·采薇》、《秦风·无衣》、《大雅·常武》、《大雅·江汉》、《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从总体上看,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六、婚恋诗

1、描写男女之间互相悦慕,爱恋、思念的爱情诗。

2、描写男女结合的婚嫁诗,如《周南?桃夭》。

3、描写婚后无尽思念的思妇诗,如《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周南?卷耳》。

4、描写婚姻破裂的弃妇诗,如《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爱情诗——相互悦慕

女悦男——直白大胆

《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

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明?钟惺曰:“三个求字,急忙中甚有分寸。”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姚际恒《诗经通论》:“男女誓词之始。”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英?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纵使大海千涸水流尽,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亲爱的,我永远爱你,只要我一息犹存。”

男悦女——委婉含蓄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男女欢会——欢畅和谐

《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无尽的相思——爱情回味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爱情受阻——矛盾与痛楚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朴实、自然的风格特征

《诗经》主要产生于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作为文学作品,它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西周至春秋那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理性精神,表现出重人事、重实际、重现实的思想特征。反映在艺术风格上,就是以朴实自然为其艺术基调。这一风格直接表现为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的表达感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二、赋、比、兴的手法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提出来的,这不仅是对《诗经》艺术技巧的概括和总结,而且准确的揭示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基本特点。其中赋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大雅》中的《生民》、《公刘》、《民劳》、《板》等;《小雅》中的《十月之交》、《北山》;《国风》中的《郑风·将仲子》、《王风·君子于役》、《邶风·静女》等都是纯用赋法。

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

明喻,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

暗喻,如“我心非石,不可转也”(《邶风·柏舟》);

借喻,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

博喻,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如蛾眉”(《卫风·硕人》)。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经》中用兴大致有三种情况:

1、是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意义上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如《秦风·黄鸟》开头的“交交黄鸟,止于棘”。

《郑风·扬之水》与《王风·扬之水》,都以扬之水起兴,而一个是写临别赠言,一个是写戍卒思归。

2、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

如《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邶风·谷风》则以“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起兴,以自然界中变化无常连续不断的谷风起兴,给全诗罩上了浓浓的悲剧色彩,烘托出弃妇阴郁绝望的心境,而且这种变化无常连续不断的谷风,也象征着其夫的暴怒不止,没有缓和的余地。

3、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

如《周南·桃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艳美。

《周南·关雎》以雌雄和鸣的雎鸠引发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和追求,而且兴中有比,雎鸠和鸣也象征着君子与淑女相配的和谐幸福。

赋比兴三者往往交相为用,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诗经》艺术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

三、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

1

《诗经》词汇丰富,表现力强,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被用作学习语言知识和政治伦理的教科书,对于我国书面语言的统一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还大量使用重言、双声、叠韵,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韵律美。

2

《诗经》句型以四言为主,其节奏为每句两拍的形式,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状况是基本适应的。但《诗经》305篇的句型并非没有变化。诗人们为了更好的适应内容表达和感情抒发的需要,往往灵活的变换句型,使之错落有致,长短相宜。《诗经》的句型从一言到八言都有,这种种句型的出现对后世各种诗体特别是五、七言诗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3、复沓的章法

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

4、巧妙的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引用、对比、排比等手法)

借代,如《卫风·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以居住地代人;

夸张,如《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对偶,如《王风·大车》“穀则异室,死则同穴”。

第四节地位和影响

一、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

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

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

二、开创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传统

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卷十六(宣公十五年):“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诗经》中除了极少数几篇外,绝大多数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在这里,几乎不存在凭借幻想而虚构出的超越于人间世界之上的神话世界,不存在诸神和英雄们的特异形象和特异经历(这正是古希腊

后来的中国诗歌乃至其它文学样式,其内容也是以日常性、现实性为基本特征;日常生活、日常事件、日常人物,

三、奠定了以“风雅”精神为最高追求的诗学旨趣

“风雅”,既指温柔敦厚的诗风,也指反映现实、干预时政的政治情怀。

这与儒家积极进取的用世态度相符,也是汉代经学阐释的结果。汉儒以美刺说诗,重视发掘《诗经》的政治伦理

价值,不仅影响了《诗经》的阐释,也影响了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观念。

在后代的文学创作活动中,“风雅”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当文学变革之际,“风雅”更成为文学革命的旗帜。无论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还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诗歌,以及倡导“风雅兴寄”的陈子昂,慨叹“大雅久不作”的李白,宣称“别裁伪体亲风雅”的杜甫,都追求“风雅”旨趣,注重文学干预现实的功能。而这都

四、确立了中国文学重视“比兴”的创作原则

在中国文学的创作方法中,兴寄、兴托、兴象等词都和“比兴”有关。

如果说“风雅”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则达到这一境界的手段便是“比兴”。这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

比兴原则的确立和汉代《诗经》阐释学分不开,尤其与汉儒比兴说诗的阐释方法密切相关。

汉代以后,无论是建安文学、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还是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无题》,以及元明清戏曲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与发展。而我国古典文学讲究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的形成,也与比兴原则有关。

五、开创了四言诗系列

自先秦至魏晋六朝,四言诗一直是重要的诗歌体式,尤其是早期的四言诗,非常接近于《雅》诗。而这对于中国

[作品选讲]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1、解题:《关雎》是“国风”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首篇。

2、讲析:《关雎》诗意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即人的美(外形美和心灵美)的审美过程,强调了审美主体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全诗充满著男子的浪漫情怀,深刻细微而不失理性平和,感情热烈又不陷於难以自拔的痛苦呻吟。

《诗大序》(言此诗):“发乎情,止乎礼义。”

孔子《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艺术特色:

(1)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使情感的表达深长悠远,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2)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深化了诗歌情感的表达、增强了音调的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解题

2

3、艺术特色:

(1)出色的景物描写,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高度。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2)迷离恍惚、缥缈朦胧的艺术意境。首先水限制了异性之间的随意接触,在这一点上它服从于礼仪的需要和目的,于是它获得了与礼仪相同的象征意味,其次也正因为水的禁忌作用,也使水成为人们寄托相互思慕之情的地方。”(傅道彬《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

(3

《小雅·采薇》

1、解题

2、解析:全诗六章,可分三层。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尾章追昔抚今,痛定思痛。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

3、艺术特色——出色的抒情技巧

诗歌采用了叙事言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多种抒情手法。尤其是第六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

刘熙载《艺概》:“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曹植《情诗》:“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颜延之《秋胡诗其五》:“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

《豳风·东山》

1、解题

2、解析:这首战争徭役诗诗,表达了诗人对出征的悲苦、对家乡的怀想、对妻子的思念,由物写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艺术特色:“豳风《七月》、《东山》诗篇,述情赋景如画工之肖物。”(王士祯《池北偶谈·谈艺》)

“《东山》之三章‘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四章‘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写闺阁之致、远归之情,遂为六朝唐人之祖。”(王士祯《渔阳诗话》)

《王风·君子于役》

1、解题

2、解析

3、艺术特色:诗中主要运用“赋”的手法,语言本色质朴。仅用“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十二个字,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面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心情,耐人寻味。

方玉润《诗经原始》:“傍晚怀人,真情真景,描写如画,晋、唐人田家诸诗恐无此真实自然。”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不确定)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 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胱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

古代文学史之先秦散文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第一节 先秦散文的萌芽、源头 一、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1甲骨卜辞我国散文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甲骨卜辞中有些文句虽然简短,但是语意完整鲜明,特别是还能通过语法结构和使用某些虚词,表达出一定的语气,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记叙散文的萌芽。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

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己巳王卜贞:(今)风商受(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2商周铜器铭文(金文) 杰作:《散氏盘铭》《毛公鼎铭》 《虢季子白盘铭文》:“唯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作宝盘。丕显子白,壮武于戎工,经维四方。搏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走亘走亘子白,献馘于王。王孔嘉子白义,王格周庙宣榭,爰享。王曰:‘白父,孔扬有光。’王

赐乘马,是用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钺,用征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3《易经》中的卦爻辞有许多产生于商周时期。比甲骨卜辞更趋完整,并且有某些生动形象的描写。有的还用简洁洗练的句子,表达某种生活经验和哲理。《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二、叙事散文的源头:《尚书》 1《尚书》的相关常识:最早的成篇散文汇集,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

总集。原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经过秦火,汉人搜集整理到二十九篇,因为是用当时隶书字体写成,故称今文尚书。后又在孔子故宅发现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后十六篇不久失传。后来晋人梅赜伪造古文尚书25篇,又从今文尚书析出四篇,连同原有的今文上书,共58篇。 2形成了中国古代散文洗练精审、言简意赅的传统特点和言、文不一的传统。其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诸多文诰都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

1、杨维帧:牛鬼蛇神。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风格秾丽瑰奇,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沈璟吕天成王骥德。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忠义,诸葛亮关羽。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造(对比,夸张渲染,类型)结构(纵式,主线,横面设计,重要场面人物)语言通俗,人物刻画简略 9、《西游》成书:三藏取经;民间流传与创作(历史与传统融合;宗教色彩淡化,神话世俗色彩加重;个人集大成)。思想内容:隐喻现实(三国度);三教观念;人性多重组合;悟空反抗;思想矛盾。艺术:奇人事境,人物神物人性;幽默讽刺手法;线性结构,小故事,主线 10、《金瓶梅》西门庆:金钱权势色欲。典型意义:真实立体的人性,时代人物(官商霸,好货食利的市民社会,纵欲主义的时代潮流)艺术:文人创作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新题材,开两大流派);网状结构,辐射;类型化向典型化。 11、“三言”主旨:爱情,统治黑暗,友谊,市民生活。艺术:市民文学与文人文学的融合。情节奇;语言口语化;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人情世态描绘,心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一编选择题

1.以下篇目中,出自《诗经》且属于政治讽刺诗的是 A.《氓》弃妇诗 B.《怀沙》屈原 C.《硕鼠》 D.《鹿鸣》宫廷乐府 2.“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指“六诗”中的 A.赋直接叙事,直言其志 B.比比喻 C.风起兴开端 D.颂 3.以下著作由刘向编定的是 A.《春秋》孔子 B.《尚书》孔子 C.《左传》左丘明 D.《战国策》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论语》由孔子编成孔子的弟子 B.《庄子》通行的最早注本为郭象注本 C.《墨子》行文注重辞藻的华丽与铺陈质朴无华 D.“朝三暮四”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庄子 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楚辞》想象奇特,往往与当时民间的巫神信仰有关 B.《楚辞》多用楚地方言 C.《春秋》是鲁国的纪传体史书编年体 D.《战国策》多为纵横家的游说之辞 6.下列作品属于《九章》的是 A.《涉江》 B.《河伯》九歌 C.《山鬼》九歌 D.《招魂》 7.下列选项中,与《诗经》的形成、编订无关 ..的是 A.献诗B.采诗

C.删诗D.诵诗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的 A.《东山》B.《采薇》 C.《关雎》D.《蒹葭》 9.关于《诗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颂”分为商颂、周颂两部分周颂 B.“雅”分为大雅、小雅、别雅三部分大雅小雅 C.《风雨》是表现夫妻情爱深挚的诗歌夫妻离别 D.《七月》是周人的史诗之一 10.中国最早的历史文集是 A.《春秋》编年体B.《尚书》以记言为主 C.《左传》纪传体D.《战国策》国别体 11.以下不属于 ...《战国策》文学特色的是 A.铺张辩丽B.善用寓言 C.夸饰恣肆D.想象奇幻 12.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是 A.《孟子》B.《庄子》 C.《论语》D.《韩非子》 13.《吕氏春秋》中关于原始初民歌唱的记载是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易经》 B.士封羊,无血 C.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14.《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记述是 A.“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C.“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定稿版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 识点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淮南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四)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2 )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作诗说 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2 )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 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 ) A.《尚书》B.《逸周书》C.《论语》D.《春秋》 4.《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3 )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 5.《孟子》的文风特点是(4 )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6.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3)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7.“楚辞”名称开始出现的时代是(3 )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8.《诗经·豳风·七月》是(3 )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 9.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4 ) A.夸张渲染,辞藻华丽B.多用典故,造语艰深 C.想象丰富,飞动飘逸D.气盛情切,纵横铺排 10.《史记》的作者是( 3 ) A.班固B.范晔C.司马迁D.司马光 11.《汉书》所记载的是(2 ) A.后汉的历史B.西汉的历史C.东汉的历史D.两汉的历史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2 )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 13.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3 ) A.夺胎换骨说B.草蛇灰线说C.宗经征圣说D.摩罗诗力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B.105篇 C.300篇D.305篇 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A.孟子B.荀子 C.司马迁D.班固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地域B.社会作用 C.音乐D.内容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 C.大雅D.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 A.分类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 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齐诗B.鲁诗 C.韩诗D.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 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睢》 C.《陈风·月出》 D.《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 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 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A.毛苌 B.毛亨 C.郑玄 D.班固 15.《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 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A.孔子B.孟子 C.老子D.庄子 17.《庄子》今存()。 A.2O篇 B.30篇 C.33篇 D.52篇

古代文学史期末总结

诗经:主要内容 1,民族史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2,公宴颂诗:主要集中于三《颂》中。 3,怨刺诗①变风、变雅 ②风雅颂与兴观群怨 4,婚恋诗:《国风》精华所在。《关雎》、《静女》、《野有蔓草》、《风雨》、《采葛》、《柏舟》、《古风》、《氓》 5,农事田猎诗:田猎诗集中于《小雅》和《颂》,如《大田》、《载芟》等;农事诗也见于《国风》,如《芣苢》、《七月》等。 6,征旅行役诗:较有特色,如《君子于役》、《式微》等。 7,爱国(战争题材)诗:如《采薇》、《无衣》等。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 2、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 3、女子对于爱情婚姻的美好渴望 艺术特色: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现实主义传统,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真情实感。 文人诗的艺术成就 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1、下层文人背井离乡,宦游都市,求官不得,仕途失意之作。 2、游子思妇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左传》:先秦历史文学中的一部著名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记录了从鲁哀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及各国诸侯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写作技巧上,叙述战争和复杂的事件有条不紊,繁简适当,又善于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其他的细节中描绘形象,突出性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较高,为后人所推崇,对后代描写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有较大的影响。 左传成就(艺术特色) ①长于叙事: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事件始末由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将史实与神话传说、历史传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②善于写人:晋文公重耳、郑大夫子产。王源《文章练要·左传 评》:“《左传》载列国名臣言行多矣,未有详如子产者也。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 ③工于记言(语言特色、外交辞令、谏辞)刘知几《史通·申左》:“寻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 三、填空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二、解释:1、《楚辞》2、《离骚》 三、填空 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知识点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就是《淮南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就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就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就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就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就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就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就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就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就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就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就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就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就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就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就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就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就是《治安策》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西昆酬唱集》的编者是。 2、黄庭坚在《小山集序》中评价的为人有“四痴”。 3、周邦彦在徽宗朝曾提举。 4、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一祖”是。 5、《漱玉词》的作者是。 6、宋代词人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7、《》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8、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之称。 9、《赵氏孤儿》的作者是。 10、《录鬼簿》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11、晚唐体 12、“苏门六君子” 13、元曲 14、四大南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5、简述“山谷体”的内涵。 16、为什么说《梧桐雨》是一部诗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7、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杨亿 2、晏几道 3、大晟府 4、杜甫 5、李清照 6、张先 7、《西厢记诸宫调》 8、“曲状元” 9、纪君祥 10、锺嗣成 二、名词解释题 1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

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此外还包括寇准。 12、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这这些作家曾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苏轼的文学影响,他们在创作上各具面目。 13、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指的是元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舞台表演样式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14、“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又称“四大传奇”,分别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三、简答题 15、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1)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2)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3)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4)黄庭坚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 16、第一,诗一般的内容和情感。从全剧的核心部分——曲词来看,它的重心实际是以作者自身的体验为依据,来摹写唐明皇的内心世界,剧中蕴含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感情,所以具有了诗剧的性质。第二,诗一般的语言。《梧桐雨》通过大量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把语言写得非常华美。第三,梧桐意象的反复渲染。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诗剧的艺术效果。 四、论述题 17、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首先,苏轼树立了诗词一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古代文学史选择题

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填空题(略) 第二部分选择题 1、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 C )。 A、王禹唐 B、穆修 C、柳开 D、林逋 2、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 A )。 A、《小畜集》 B、《河东先生集》 C、《穆参军集》 D、《嘉祜集》 3、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 )。 A、欧阳修 B、轼 C、曾巩 D、梅尧臣 4、舜钦和梅尧臣是( B )。 A、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B、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 C、宋词的开创者 D、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 5、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 D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陆游 D、轼 6、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 D )。 A、维 B、丁渭 C、穆修 D、亿 7、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 D )。 A、仲淹 B、欧阳修 C、王安石 D、晏殊 8、宋代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是( A ) A、柳永 B、周邦彦 C、夔 D、吴文英 9、黄庭坚说北宋一位词人“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这个词人是(B ) A、先 B、晏几道 C、观 D、周邦彦 10、提出诗派“一祖三宗”的诗人是( D )

A、师道 B、吕本中 C、曾几 D、方回 11、元杂剧作家白朴的著名杂剧作品《梧桐雨》属于( D ) A、家庭伦理剧 B、神仙道化剧 C、公案剧 D、历史剧 12、下列有关剧作及其题材渊源的对应,其不恰当的是(D ) A、《单刀会》:《三国演义》 B、《汉宫秋》:《汉书?元帝纪》 C、《梧桐雨》:《长恨歌》 D、《西厢记》:《会真记》 13、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 B )。 A、仲淹 B、柳永 C、欧阳修 D、轼 14、柳永的集子是( D )。 A、《珠玉词》 B、《樵歌》 C、《清真词》 D、《乐章集》 15、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 C )。 A、延巳 B、晏殊 C、欧阳修 D、柳永 16、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 B )。 A、观 B、柳永 C、晏殊 D、欧阳修 17、《淮海集》的作者是( D )。 A、王令 B、柳永 C、贺铸 D、观 18、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 C )。 A、稼轩词派 B、清雅词派 C、大晟词派 D、婉约词派 19、《漱玉集》的作者是( D )。 A、晏殊 B、周邦彦 C、朱敦儒 D、清照 20、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的作家是( B )。 A、曾巩 B、欧阳修 C、王安石 D、梅尧臣 21、《元丰类稿》的作者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