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空间与图形的讲座汇报材料
18、浅谈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浅谈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立项课题名称: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性研究说起来,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已有十来个年头了。
但真正算起来教数学的年数并不久,没有多少数学教学经验,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教学难题,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过。
特别是对于“空间与图形”这方面问题,总觉得不难,但孩子学起来却有些费劲,而这方面知识又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现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小体会总结如下:一、在有效情境中激发思绪虽然说数学相比语文等其它学科来说,比较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情境会在上课伊始,就会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所以我们数学老师也要想办法“抓住”孩子,才能抓住课堂。
而“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大多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能够设置悬念,诱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这学期我在教学一年级孩子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就动了些脑筋:课前先让学生从家因里搜集、寻找一些不用的瓶瓶罐罐、包装盒等。
上课时我先告诉他们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画图形,用自己带来的盒子等来照样子画画、折折,比比谁画的图形最多,你会有什么发现?这一来孩子们可高兴了,他们或独立作画,或两个两个合作忙得不亦乎,不一会儿有同学开始举手“老师,我用小瓶子找到了圆形”“我找到了四条边围成的方形”......我顺势开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你们画出的这些形状”。
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导入要比老师老套地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要有趣味的多。
学生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热情,接下来的整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研究报告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他们亲历“操作、观察、猜想,并进行合情推理验证”的探究过程。
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境创设与文化渗透相结合,激发探究欲望。
好奇与探究心理是人类的自然属性。
当一个人被问题情境所引发,他就有了寻求资源,寻找途径以获得结论或答案的内在驱动力,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原始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这是他们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而教学必须将生活情境加以改造,使情境中蕴含学习重点,并能有效突破难点。
2.渗透数学文化,提升探究热情。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在我们面前。
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培养独立观察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主动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践操作与验证概括相结合,学会探究方法。
斯腾伯格曾从实践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对学习的影响的角度提出忠告:以生活操作为特征的实践性思维对学习作用不容忽视,但这种作用只有与分析性思维结合才真正有效。
1.动手操作与验证推理相结合。
在直观操作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合情推理来验证所学知识的科学性,渗透证明的意识。
2.生活实践与数学内涵相统一。
数学课的动手操作毕竟不同于手工劳动课的生活操作,应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感受描述特征的同时,进行恰当的引导,对学生描述的生活经验逐渐概括出性质特征,使数学内涵在操作中得到体验。
三、供背景与搭建平台相结合,提高探究效率。
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背景和探究平台。
使“最近发展区”与“探究问题”有效联结,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提高探究效率。
四、息技术辅助验证与推理。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空间与图形演讲稿
空间与图形一、内容介绍和复习目标:《空间与图形》包括了小学阶段所有学过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这些图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部分内容里重点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这部分内容从纵向看,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行整理。
从横向看,无论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都可以归结为图形特征的认识,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除了通过四个例题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梳理了以上知识内容以外,在练习中还有一些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以及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简单实际应用。
在图形与变换这部分内容里着重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基本的几何变换。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作图操作、利用比例知识计算面积等知识的复习。
在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内容中着重复习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包括比例尺的应用)。
复习本节内容的目标是:(出示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逐步培养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本课复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出示课件)(我在复习的时候,计划用9个课时完成,第一、二、三课时: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以及有关练习;第四、五、六、七课时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以及有关练习;第八课时复习图形与变换以及有关练习;第九课时复习图形与位置以及有关练习)二、复习过程(一)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活动,互相启发,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根据教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认识,常见的角;三角形、四边形与圆。
(出示课件)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在复习教材例1时,先让学生按问题的顺序同桌相互说说,再集体交流。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专题总结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专题总结关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我们进行了专题研讨。
在研讨时我们三年级数学组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有经验的共享,又有个性化的反思,通过这种交流,大家开拓了眼界。
校本教研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共鸣。
”本次研讨的议题我们展开了调查问卷,对于本次研讨议题作了认真的思考,现汇总如下:第1个议题:您认为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什么?80%的教师认为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经历探索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见,教师们普遍认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应占重要的地位。
第2个议题:您认为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比较有效的措施?取得老师们共识的是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采取活动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讨论、合作交流、归纳等活动主动地获得新知,以教师的教授、引导为辅。
第3个议题:这几节研讨课中最成功之处在哪?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什么?主要成功之处:1、几节课都源于生活的情境、趣味的情境、如:周长的认识创设蚂蚁爬树等。
2、注重课堂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建构,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延伸到生活中。
3、注重操作和体验如:周长(圆的)设计动手测量周长、直径、填写报告单,探索直径与周长的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创设了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急着评价学生的回答,而且让学生之间先评价,老师不过早地握紧学生思维的火花。
不足之处:(1)如何选择情境:应为后面做好铺垫。
如:第二节确定位置的情境:出现的是单人组,没有和现实生活想结合,出现(2、5),是第二列还是第二组,教师应该把握住教材与生活实际矛盾、解决好,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替学生想,第一节确定位置,电影票的设计中特别有创意。
(2)小组合作,应该要有挑战性的内容,不要不加选择。
(3)在做实验时,圆桌用绳子如何缠绕,自行车轮滚动法的测量、如何滚动、应该加以指导,为后面实验法解决圆周长和直径关系埋下伏笔。
空间与图形研说稿
---------------------------------------------------------------最新资料推荐------------------------------------------------------空间与图形研说稿人教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材研说辛寨镇卧龙小学马明峰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整个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空间与图形部分占据了 30%的比重。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对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们把握教材,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主要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大方面就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说课标(一)总体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讲: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方面: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解决问题方面: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1 / 8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情感与态度方面: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内容标准《标准》中将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每一方面规定了具体目标。
下面我就两个学段说一下每一部分的内容标准:在图形的认识方面:第一学段主要达到能辨认立体模型;认识简单平面图形及认知特征;会用简单图形拼图;认识角(特殊角)。
第二学段: 主要达到了解点线关系、认识各线;认识各角及大小关系;认识特殊三角形;认识立体图形及展开图。
在测量方面:第一学段主要达到认识并会选择长度单位;能估量、测量物体长度;认识面积单位会换算;探索掌握长(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
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精选5篇)
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精选5篇)第一篇: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小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为此,在教学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空间与图形”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收集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有小动物,有生活中的物品,有数字卡片,有几何图形等等,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孩子们在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特点,随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随着“对折”的验证,孩子们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二、创造机会捕捉“空间与图形”的素材。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的数学表象,教学中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做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自己在身边所熟悉的事例中提取数学素材,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如学生认识完图形之后,让学生随即观察教室、看看哪些物体上的面是我们今天学的?学生马上兴趣来潮,找出很多。
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察,又让学生想一想家中、马路上见到过这些图形吗?学生想象之后,举例了很多物体。
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形的世界中,“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能找到。
三、开放拓展的“空间与图形”素材。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校给学生太多的好胜心,却很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他们对事物的好奇是一种迫切认识事物的渴望,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奥秘。
如在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呈现用这些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孩子们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所学的图形,在这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一、新课标下空间与图形的特点1.培养空间概念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新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提供了丰富的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和素材。
其次,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经验活动,注意到创作对发展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设计“拼图”、“花边设计”、“搭积木”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创造,相互欣赏,感受图形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空间观念得到逐步的发展。
2.培养创新精神,关注情感体验数学在涉及情感和表达方面与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数学教学一样,艺术教学中过分强调技艺的学习而忽视情感的作用同样会使艺术变得枯燥无味。
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新教材里得到了重视。
如让学生通过找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平行四边形,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3.突出空间与图形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非常少,教师也不注意适当培养。
纵观国外,日本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中“测量”单元,却有中国“曹冲称象”的故事。
这些内容在中国教材却十分少见。
学习几何的价值不仅在于训练思维和它的实际应用,也在于它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揭示了几何的内在魅力,这也是几何吸引学生的实质。
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介绍数学文化,使学生所谓多元化就是评价的角度、语言、方式、内容、标准等应以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几何为目的而丰富多彩,通过评价也许能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好奇的未知领域。
3.教育评价的个性化原则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是决定其进入数学知识学习状态深浅程度的关键因素,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已改变了原有教材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模仿对象,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
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也是新一轮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新的几何课程更具有弹性,课程目标涵盖了培养学生更丰富的科学情感,更全面的科学品质,教师的教育评价应有利于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体现因材施教和个体全面发展,这就是教育评价的个性化之要旨。
2024说课稿《图形的世界》范文
2024说课稿《图形的世界》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的世界》,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图形的世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形状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不同形状的图形,认识图形的特点和属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以及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对应关系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在观察和分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不同形状的图形,掌握图形的特点和属性。
难点是: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对应关系的能力培养。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图形卡片和相关的教具,以便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
同时,我也准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像和动画的形式呈现教学素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1、启发思考我将给学生展示几张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观察,我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图形有不同的形状和属性,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分类在学生理解了不同形状的图形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分类。
我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哪些图形是直线类图形,哪些图形是曲线类图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进行分类,并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比较。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归纳总结在学生进行图形分类的同时,我将引导他们观察每种图形的特点和属性,并进行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讲座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 S=ah 平行而且相等
菱形
四条边相等两 S=ah÷2
条对角线互相
精选pp垂t 直
10
名称 图形
三角形 a-底 h-高
梯形
a-上底b-下底
h-高 m-中位线
特征
周长C和面积S
三条边和三个角内 角和为180度任意两 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S=ah÷2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S=(a+b)h÷2 =mh
直线上一点一旁 射线可以向一个 的部分。这一点 端点无限延长,
线
称为射线的端点。 有一个端点;不 射线向一端无限 能量出其长度
延伸
精选ppt
4
角的概 念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 边。角的大小取决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量角器量 先把量角器的圆心与角的顶点重合,再把量角器的0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精选ppt
2
统计与概率
• 一、强调与注意的方面: • 标准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主要
有两个原因:
• ⑴现代社会要求每一合格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 能力,这种能力要从小培养。
• ⑵随机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随机现象中去寻找规 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不仅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方便,而且 能使学生所学的数学更加贴近现实。
点到直线的距 离
两条平行直线 的距离
图形
意
义性 质
连接两点的线 连接两点的线 段的长叫这两 中,线段最短 点间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 向这条直线画 垂线,这点到 垂足间的线段 长叫点到直线 的距离
图形与几何讲座发言稿范文
图形与几何讲座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者,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首先,我想和大家讨论的是什么是几何学。
几何学是一门研究点、线、面等图形之间的形状、相对位置及度量关系的数学学科。
它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开始有了系统的发展,是数学的一支重要分支。
几何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建筑设计到日常测量,从艺术创作到科学研究,几何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在让我们来聊一聊几何学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首先是图形的种类,常见的图形有点、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这些图形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各种复杂的形状,而这些形状又可以在几何学中得到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除了基本的图形,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关于图形的性质。
例如,对于平面图形,我们需要了解平行线、垂直线、相交线、同位角、对顶角、内角和等角等概念。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另外,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长度是用来衡量线段的大小,面积是用来衡量平面图形所占用的空间大小,而体积则是用来衡量物体所占用的空间大小。
这些计算可以通过几何学知识中的公式和方法来进行,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几何题目。
首先是一个关于角的问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60度,另外一个内角是90度,那么第三个内角是多少度?答案是30度。
这个问题展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的性质,通过这个性质可以解决各种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关于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截断,那么它们的内角对应相等。
这个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平行线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各种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几何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几何学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几何学的知识可以帮助设计师规划建筑的形状和结构;在地图制作中,几何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绘制地图并计算地理位置;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几何学的知识可以帮助设计出逼真的三维图形。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讨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讨小学数学的空间与图形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
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空间图形的教学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儿童最先感知的是三维世界,是“空间图形”。
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常常需要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直观图形、几何模型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
因而“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首先表现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生存空间。
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空间观念是创新思维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
与数学其他分支相比,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直观表达、动手操作、大胆创新活动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它在诱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创造想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对周围环境、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测量,还是有关观察、操作、猜想与设计,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亲手实践,其实践能力、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都将在自主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与其它教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直观性与操作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会受到学生自身经验、空间观念、认知发展水平、内容的难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研究和探索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策略。
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小学图形教研讲座稿
中年级学段图形教学的策略与研究丹丹: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团队为大家分享的是《中年级学段图形教学的策略与研究》。
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处理”和“专题研究与实践”。
图形与几何在低年级的要求是:能通过感知、操作初步认识平面和立体图形,到中、高年级则要求学生能通过操作得出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实验稿是空间与图形,修订稿为图形与几何,更突出体现了几何学的本质:以图形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以空间形式作为分析和探讨的核心。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最重要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
小学阶段学习的图形与几何,都是建立在小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言,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
下面就有我们的三年级组和四年级组分别浅谈一下我们在几何图形教学反面的一些粗浅的看法:首先欢迎高晓燕老师。
高晓燕:空间与图形在三年级共有4个单元,下面,我把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作一交流,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
测量在选用合适的单位,在估计物体有多长,多重时,部分学生没有概念,最容易出错,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时要多结合身边的事例去感受,一定让孩子建立长度、质量的观念,如:知道1mm、1cm 、1dm 、1m、1千米分别有多长,我经常让孩子按顺序边说边比划长度,这样,即建立了长度观念,又顺理成章的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我们还形象的以五指记忆法,加以巩固。
从小到大,近的进率为10,千米和米较远,进率为1000。
并让孩子知道一些常见的重量和长度,或实际走一走,掂一掂,做题时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正确辨析,飞机每小时飞行1000(),1000千米,感觉太远了,但1000米却只能从学校飞到丹尼斯,更不可能。
通过前后对比,即可确定答案。
我们常听一些成人说自己迷方向,那位置与方向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也不小,教学之后,我们总结如下:除了会正确地区分生活和地图上的方向,还要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对的,相对并不仅仅会说,东对西,东南对西北,而是会灵活应用,如我家在你家的东面,那么你家就在我家的西面,并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位置、朝向变,方向不变,这部分内容主要和前后左右对比,如你的前面是小明,当你面朝的方向改变,前后左右的人也跟着变了。
四年级上册数学空间与图形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空间与图形工作总结近期,我在四年级教学中,负责数学课程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具体教学工作。
在此我将总结一下我所授课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该领域的学习与掌握。
一、总结1. 教学目标本次数学课程主要围绕“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常见的表现方式进行了讲述和探讨。
旨在让学生:* 具备识别空间中基本物体的能力;* 掌握距离、方向、图形变换等基本空间概念的应用;* 熟练运用图形判断、笔画描绘、投影法绘图等技巧;*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创造力。
2. 教学内容在掌握空间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我们重点介绍了以下内容:(1)立体物体的表征:通过实物展示和简单的图示,让学生懂得如何辨认正方体、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物体。
(2)笛卡尔坐标系:介绍了坐标系的基本概念以及坐标系与平面几何图形的联系。
学生通过实例,较为深入的了解坐标系中的横坐标、纵坐标在图形位置、大小、形状上的应用。
(3)图形变换:对比原图及其变换后的图形,让学生理解位移、翻折、拉伸等基本变换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4)投影:让学生通过成像、表象等多种方法了解投影过程和设备,同时巩固学生的三视图的概念与应用,达成初步的物体表面绘制。
3. 教学形式本次教学主要采用板书、图片展示、示例讲解、课堂练习等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基础不同,采用个性化授课策略,如多媒体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热情。
二、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少量参考教辅,适量阅读有关图书等,主动发现问题,形成自主化学习的习惯。
同时,正确认识组内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互相讲解,合作完成练习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思维理解、团队意识等。
2.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课堂笔记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反思巩固已学知识并建立知识网络,促进理念更加深入。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几何学习最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形成空间观念。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空间与图形”的课堂教学较普遍地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过程。
我们的新教材也充分关注到了这一点,提供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活动。
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教材,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经验、体验与感悟。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时,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经历感受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体验操作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创新的乐趣;体验数学的重要价值。
“学数学”、“做数学”目的在于“用数学”。
充分的活动,不断探索的结果就是让学生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建立表象,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来得到对新知识的理解、顿悟,这需要有发现—创造—失败—反思—再创造的过程。
我们应更多地留给学生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让感悟过程丰富多彩。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入手。
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的事物入手。
如“三角形的特性”我的新课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学过三角形,你能找出图片中的三角形吗?我利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三角形。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后,我会说: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有哪些特性呢?引出课题。
1《空间与图形中立体图形概念教学地有效性地研究》结的题目报告材料
《空间与图形中立体图形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湖北省钟祥市实验小学课题组一、内容提要空间与图形中立体图形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突出“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洽,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
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本实验以行动研究为准方法,辅以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1、用文献研究法筛选有关本研究的理论的实践经验,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和指导教师们正确认识“做数学”。
2、用个案研究法积累教学案例,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个案资料。
3、用行动研究法使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并在实践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和修正意见,调整实施方案和研究思路。
通过研究得出: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几何概念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
通过亲身实践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完成对几何概念的认识、帮助学生切实建立起几何图形的表象、开拓了思维。
通过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且有动画等特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基本概念2、概念间的关系3、某一概念的数学本质4、关于此概念的有效教学的策略5、典型案例探索空间图形教学的实施途径、方法,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而形成以“创新”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数学教学模式。
研究数学活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及这一评价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研究背景。
1、教育发展的需要从改变传统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空间图形教学过程中,单一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
课堂学习应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空间图形教学过程中更不例外,以往有些教师在空间图形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缺少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过程。
小学图形与几何培训讲座分析
4.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 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问题与建议 问题一:结构把握不当,做不到前瞻后顾。
“一个知识点、一个例题、一组练习题”点状教学,分散割 裂,就题论题。 ×
结构包括:1、体现知识整体的框架性结构;
2、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性结构;
积比原来增加12.56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木料的底面
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例3:判断下列哪些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
问题与建议
问题五:数学思想渗透不足,育人价值观缺失。
教学目标定位仅仅是掌握知识,围绕概念、公式进行算法 操练式的解题教学;忽视知识的发展过程,违背从一般到 特殊的认知规律。×
案例:认识面积(三年级)
首先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充分的感知;其次,
引导学生对大量材料进行特征分析,从中提炼和抽取 出共性特征;最后,对反映大量材料的本质属性进行 定义和命名。
认识面积时:从摸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到摸身边
物体,从用眼看着摸到闭眼摸,从教室里延伸到教室
外,从用手摸到用语言表达,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里
操作形式化,走过场;或者操作目的只是推导计算公式。 ×
有效操作: 1、操作的目的是揭示和感受概念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抽象
、概括规律; 2、操作材料要有利于促进认识活动;
3、操作过程自主化、开放化;
4、揭示结论的过程与操作的过程环环相扣。 √
案例:认识物体(一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
案例:认识物体(一年级)
•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 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 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 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空间与图形讲座——学生学习靠主动,教师提高靠自觉。
如何让我们的课让学生喜欢?1、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观察、推理;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观察、总结、理解生活中的图形。
2、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不慌不忙的处理新问题)课堂上教师多用鼓励的言语鼓励学生,练习题练习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不要回头重复,模糊您的学生。
4、过程严紧,环节紧扣,用童心童趣感染您的学生。
5、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尊重学生的体验。
对教材的把握和分析:1、创设学习情境,从学生现实入手,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学会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提取。
教材中的每一句话我们都要认真研究。
语言凝练、逻辑性强。
2、紧扣教材内容讲述,有法可依,有章可行。
3、学会研究教材——运用教材——分散难点——逐一突破。
4、学好教材,用好教材,需要挖掘教材,研究教材,这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我们的弱点。
课堂中的几点关注:1、教师的设计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注意课堂的紧凑性;2、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3、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4、对知识的提取学会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5、关注学生的细节,注重技巧的运用。
6、关注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
练习的设计大胆放手给学生做。
课堂中的一切行为必须有自己的目的性,指向不明也就是目的不明。
作为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要特别注意:学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同时,明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发现和怎样发现图形间的内在联系。
课堂分析:1、有目的、有措施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2、一节课要有一定的高度,不能就课论课。
学生发展分析:1、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为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的发展思考,在怎样为学生打基础上下狠功夫。
2、如何处理数学中被动学习的学生,获得主体地位,练习题要层次分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练习设计难以适中,结合生活实际,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渗透优化的思想方法。
4、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还给学生,得出预设目标。
5、挖生成,课堂容量大会影响学生的生成吗?学生掌握不够扎实,要考虑步子放小一点,小步子前进。
6、必须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拖堂现象学生最讨厌,有意注意只有20分钟左右,一堂课新内容必须在前20分钟完成。
调控学生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7、给学生认识知识的过程——一课一得,不要奢求太多。
8、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学生学习情况,一节课到底上多少内容要看学生,他们能吃多少就给多少。
9、板书是教师的教路,也是学生的学路。
10、完整的课不是完美的课,好看的课也不是完美的课。
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当堂训练。
这样的教师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改革教学方式让教室成为“学室”。
11、赏识与表扬更能激起学生的激情,有趣——让他们快乐,想办法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12、教育并非是无能的,多和学生交流,多花时间与孩子们相处。
基础教育将面临三个转变:1、从重视速度、规模的发展转到更重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2、从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转到更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3、从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到更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做到:1、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教师不讲,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学。
2、先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是主导课堂的一切。
3、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能力。
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真智慧。
4、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的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
没有运用教学就是失败。
5、“高效课堂”模式:优等生不用讲知道能占到百分之二十,中等生通过讨论知道能占百分之七十,差生通过学生课堂展示知道(或者说是师生共同讨论知道)百分之十。
创建高效课堂要注意些什么?1、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充分落实“先学后教”。
3、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突显。
4、高度重视“练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5、高度重视“抓落实”,兵教兵,互帮互教。
教师要清楚明白些什么?1、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
2、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
3、老师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4、教师要绝对尊重学生。
总之,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
赢在课堂,才能赢在未来。
作为教师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气与再生的决心。
让每一个未成年人过上充满欢乐和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才能不断提高学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安静中的智慧:1、用外力强制孩子就如弹簧会猛力反弹的。
2、安静的心灵才会接触智慧的果子。
3、把安静作为一种评定。
(可以减少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防患未来。
)4、教育是生命,大声表扬孩子,小声或私下批评孩子,文明交往。
我认为:思路决定毅志,毅志决定行为。
5、深入与孩子们进行交流。
6、心中的安定是肉体的生命。
7、把根基落在德育的跃土上。
罗崇敏曾说过:“教育是引导不是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去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去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去控制。
”老师们请记住:孩子们的“想”尤为重要,给学生“想”的时间和空间,效果比老师讲要好的多。
爱一行干一行是幸福的,干一行爱一行是明智的。
(周群)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材的解读“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教材注重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源泉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过程,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教材中不仅包括人们所习惯的标准的平面图形,而且还包括大量空间中的问题,以及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促使学生在对空间的把握、图形的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等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教材突出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度量等,使学生体验更多的刻画现实世界和认识图形的角度和工具。
( 1 )图形的认识,( 2 )测量,( 3 )图形与变换( 4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图形的认识无疑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等体验常见图形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在观察物体、拼摆图形、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欣赏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体会图形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存在。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展开学习,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在孩子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他们见到的楼房、砖头、纸盒、箱子、书等更是给他们长方体的形象;他们从小玩的皮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
因此,图形的学习是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的。
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多种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将抽象并直观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再通过“画出立体图形的某个面”的活动,得到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这种安排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模型、从整体到局部,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也初步揭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2、精心设计观察物体等内容,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课程的核心目标。
在整个小学阶段设计了“观察物体”的系列内容,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观察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这是学生从三维空间到二维平面的过度。
多种的观察角度和丰富的观察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册课本后面呈现“观察物体1、2”,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呈现观察物体3,体现了立体图形与相应的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思考、想象、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获得对空间的理解,而且在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将获得发展。
3、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活动经验的积累、图形性质的体验等都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
因此,教材设计了大量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挑战性的、充满想象和富含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图形的性质。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学习中,教材安排了用七巧板中某些板分别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活动。
又如教材中通过一组实物图片,分别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的模型,再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对图形的认识,把握各自的特点,并学会用符号表示。
这些都是实践性较强、思考空间较大、综合性的活动,学生在探索和交流自己的方法和观点的过程中,将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的测量对测量的学习表明了数学的价值和实际应用。
同时,测量的过程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应用其他数学知识(包括数与运算、图形、统计等)的机会。
教材强调建立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注重量及度量单位的实践意义,重视估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明确要求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工具和度量单位。
图形与变换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有关图形变换的现象,人们很容易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出图形变换的事实,了解这些现象的基本特征,体验变换的整体特征。
从变换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空间观念,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感受与欣赏图形美都是重要的。
学习图形与变换内容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欣赏变换的应用,并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有关现象,进一步体会数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图形的位置确定位置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空间的新视角。
在学习初期,学生将尝试辨认物体的方向,会看懂自己生活环境的路线图,这是一种基本生存能力,也是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建立空间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
教材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位置与顺序”的单元,使学生理解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在二年级上册中安排了“方向与位置”的内容,主要是辨认东、南、西、北,并结合实践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生活环境中建筑物所在的方向,同时教材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五年级“方向与位置”的内容中,通过呈现生活中大量确定位置的素材(如座位的位置、学校地点位置、舰队相对于观测点位置、地图中城市位置),使学生从抽象中抽象出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并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是:以学定教,顺势而导。
学这一活动最好的办法是做,教师只有把数学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使数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构建,主动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