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曲线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第3章课件家庭劳动供给资料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特点
劳参率(%) 劳参率(%)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20 40 (a)男性
60 80 年龄
图1:男性参与率生命周期曲线
100 80 60
40 20 0
0 20 40 60 80
(b)女性
年龄
图2:女性参与率生命周期曲线
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 1.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妇女提供了大量岗位
一、家庭生产理论
▪ 家庭生产基本原理:家庭是一个类似企业 的生产单位。
▪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 ▪ ?家庭生产什么? ▪ 家庭生产理论建立在加里·贝克尔的家庭经
济学的基础之上。
家庭生产什么?
▪ 不仅如此,家庭还要生产人力资本,这一方面 表现在既有家庭成员的保健上,另一方面又 表现为生育决策行为。此外,家庭又要生产 “爱抚”、“快乐”、“信誉”等等所谓 非市场的“物品”或“服务”。
▪ 三、一种特殊的家庭生产决策——生育 决策
▪ 加里·贝克尔(Becker ,1960)把孩子 看作是一种“耐用消费品”,运用消费 需求理论来分析人们的生育行为,从而 把生育行为置于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中。 贝克尔的研究开创了芝加哥学派进行家 庭经济学分析的先河。
▪ 生育决策模型:家庭效用最大化
▪ 前提:孩子类似一种耐用消费品,与其 他消费品中间存在替代关系
▪ ——家庭生产的目标是什么?
家庭生产的基本假设
▪ ——家庭生产的物品或服务可以替代市场 商品或服务。
▪ ——家庭成员的经济决策相互影响。 ▪ ——家庭生产的目标是家庭总效用最大化
家庭生产函数
Z=Z(T,G) G=WN,W为市场工资率,N为市场工作时间
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形态
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形态
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形态通常被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它描述了在不同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提供数量。
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可以呈现不同的形态,取决于劳动者个体和市场的特征。
1. 正斜率的供给曲线:在大多数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正斜率的。
这表示随着工资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也会增加。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更愿意参与到工作中,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2. 水平的供给曲线:在某些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可能是水平的。
这意味着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的供给没有直接的影响。
可能的原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僵化、劳动力供给受限或者劳动者难以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等。
3. 负斜率的供给曲线:在罕见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可能是负斜率的。
这表明当工资增加时,劳动力的供给减少。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工资增加无法激励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工作中。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在现实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技能需求、就业机会、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等。
因此,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可能会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发生变化。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曲线ppt课件
当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发 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这时,随着工资 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工作时间的增加,小于收 入效应作用下的工作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 对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
.
小结:
不能给出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个人劳动力供给 曲线,因为无法确定收入效率与替代效应的强 度,实际上每个人的偏好都不一样,但是: (1)可以给出一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2) 可以肯定工资率变动不是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 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决定性因素。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 把劳动力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 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S=f(X1,X2,X3,…..,Xn)(i=1,2,3……n)
.
只考虑劳动力供给与 市场工资率之间的关 工 系,假设其他条件不 资 变,市场工资率是影 率 响劳动力供给的惟一 因素。以W代表市场 工资率,则在该模型 基础上分析劳动力供 给曲线。
劳动力市场上的替代效应 当工资率上升时,由于闲暇变得昂贵,人
们用工作替代闲暇的现象。用公式表示为: 替代效应=△H/△W。
.
结论: 劳动力供给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供给增加 供给减少
即: 当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工资率提高而产生 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工作 时间会增加;
(二)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推导
1、 定义:体现的是在模型假设 范围内个人按各种工资率所愿提供 的各种劳动小时的连线。
2、 用供给理论推导 3、 用需求理论推导
.
用供给理论推导 供给: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水
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 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 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这种商品 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 曲线。
.
小结:
不能给出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个人劳动力供给 曲线,因为无法确定收入效率与替代效应的强 度,实际上每个人的偏好都不一样,但是: (1)可以给出一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2) 可以肯定工资率变动不是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 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决定性因素。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 把劳动力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 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S=f(X1,X2,X3,…..,Xn)(i=1,2,3……n)
.
只考虑劳动力供给与 市场工资率之间的关 工 系,假设其他条件不 资 变,市场工资率是影 率 响劳动力供给的惟一 因素。以W代表市场 工资率,则在该模型 基础上分析劳动力供 给曲线。
劳动力市场上的替代效应 当工资率上升时,由于闲暇变得昂贵,人
们用工作替代闲暇的现象。用公式表示为: 替代效应=△H/△W。
.
结论: 劳动力供给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供给增加 供给减少
即: 当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工资率提高而产生 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工作 时间会增加;
(二)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推导
1、 定义:体现的是在模型假设 范围内个人按各种工资率所愿提供 的各种劳动小时的连线。
2、 用供给理论推导 3、 用需求理论推导
.
用供给理论推导 供给: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水
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 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 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这种商品 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 曲线。
劳动经济学 第3章
劳动参与率 = 就业人数 + 失业人数 × 100% 劳动年龄人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参与率受工资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口年龄结构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2个人劳动力供给 个人劳动力供给
3.2.1个人劳动力供给行为 个人劳动力供给行为
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 在一定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 的劳动数量。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1、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报酬条件下,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现实生 活中,有四种类型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垂直的劳动力供 给曲线、水平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以及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每一种类型的劳动力供给 曲线,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2、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资源中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的比例。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 用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除以劳动年龄人口得到。劳动力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 平的重要指标,它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程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 影响。 3、个人劳动力供给问题,实际上就是劳动者个人在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问题。劳动者的劳 动供给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即劳动者将每一小时时间花在闲暇上与花在工作上所带来的效 用恰好相等时,劳动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尽管人们在进行劳动决策时并不进行上述过程的 计算,但实际上却受着这一规律的支配。 4、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上升会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多享受闲暇;替代效应是指 工资率的上升会促使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转而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 更高的收入。通常,在工资率比较低的时候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而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 程度的时候,收入效应就超过替代效应。在后一种情况下,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劳动者个人 将愿意增加闲暇的消费,而不是增加工作时间,于是会出现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情况。 5、家庭成员在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而且要考虑自身所 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即决定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从事市场劳动,哪个阶段从事非市场劳动。 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目的,是配置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以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参与率受工资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口年龄结构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2个人劳动力供给 个人劳动力供给
3.2.1个人劳动力供给行为 个人劳动力供给行为
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 在一定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 的劳动数量。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1、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报酬条件下,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现实生 活中,有四种类型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垂直的劳动力供 给曲线、水平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以及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每一种类型的劳动力供给 曲线,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2、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资源中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的比例。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 用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除以劳动年龄人口得到。劳动力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 平的重要指标,它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程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 影响。 3、个人劳动力供给问题,实际上就是劳动者个人在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问题。劳动者的劳 动供给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即劳动者将每一小时时间花在闲暇上与花在工作上所带来的效 用恰好相等时,劳动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尽管人们在进行劳动决策时并不进行上述过程的 计算,但实际上却受着这一规律的支配。 4、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上升会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多享受闲暇;替代效应是指 工资率的上升会促使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转而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 更高的收入。通常,在工资率比较低的时候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而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 程度的时候,收入效应就超过替代效应。在后一种情况下,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劳动者个人 将愿意增加闲暇的消费,而不是增加工作时间,于是会出现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情况。 5、家庭成员在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而且要考虑自身所 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即决定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从事市场劳动,哪个阶段从事非市场劳动。 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目的,是配置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以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力供给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六、家庭劳动力供给(贝克尔)
2商品的特性
商品可以分为时间密集型和物品密集型两种
时间密集型:包含大量时间和少量物品 物品密集型:包含大量物品和少量时间
在一定的限度内,生产商品的时间和物品之间通常
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h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个人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对预算线的影响
Y Y3 Y2
个人可支配时间增加 曲线平移,收入增加 工资率提高,曲线旋转 收入增加
Y1
h1
h2
h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三、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无差异曲线:个人的主观愿望 预算约束线:反映了个人的现实条件
劳动经济学
广东白云学院 黎超 15914509827 18670201827 705633025
广东白云学院
案例
人社部: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还在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15至59岁的劳动年 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了345万人。有分析认为,劳动年 龄人口总量下降,这一历史性的拐点,意味着年轻人需要 抚养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即人口抚养 比上升,使得中国经济过去赖以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窗口 加快关闭,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会日益严重。 尹成基对此表示,虽然有关机构和专家预测,将来一个时 期,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会持续减少,但在“十二五”期间 ,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还是呈增加的趋势。主要有以下两 个原因:
ES=(ΔS/S)/(ΔW/W)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供给曲线
E=0含义: 1短期内,劳动者来不及调整工作计划和职业技能 2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
(三)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
(四)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收入效应: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收入变化而
产生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的变化而产
生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案例:
张华是个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编写程序。 工作初期,涨工资会使张华增加工作量。当他成为一 个软件高手之后,工资已经足够高了,张华的积蓄也 在增加,这个时候,张华对涨工资的反映,不是选择 加班,而是选择更多的闲暇和体育活动。
需把握以下要点:
1、个体决策 决策由劳动力供给主体,即一个个劳动者个人 或家庭单独做出
2、个体意愿 (1)劳动力供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供给主体对职业的选择不仅考虑货币化收入, 职业的稳定性、劳动保障等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
案例导入: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根据2010年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实施方案的安排, 为期10天的网上报名工作已于24日结束,截止24日 24时,共有13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的审查,预计今年 将有100万人确认参加考试。
(二)效用函数
U=f(q),效用是消费量的函数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四)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用1,2,3 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边际效用分析法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表
巧克力的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说明: 1、边际效用可以 反映每一巧克力的 效用。
我国劳参率变化的趋势:
女性劳参率普遍上升
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创 造了大量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
2、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家 庭劳务市场化 3、观念的变化:独立意识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力供给
图2—6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W
S2
S0
S1
b
W0
a
c
O
L2
L0
L1
L
三 收入与闲暇的替代模型
个人劳动力 供给分析的基本 模式
• 收入与闲暇的替代是从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 从劳动者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分析,即分析效 用函数和利润最大化的条件。那首先我们要了 解效用的含义以及效用的相关理论。
(一) 效用与无差异曲线
• (2) 应用,普林斯顿大学W。A刘易斯教授 为首的许多研究发展问题的专家认为,由于发 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家务劳动或贸易活动存 在“就业不充分”的劳动力,他们收入微薄, 因此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提供Wo的工资,就可 以获得“无限的劳动供给”。
劳动力供给的正弹性
• 反映整个行业或某种职业可能的一种状态。工 资增加时(相对于别处的工资)就会有较多的 人提供服务,而工资减少时,愿意工资的人就 减少了,弹性越大,为吸引一定数量劳动者进 入或退出一种行业职业所必须的工资变动就越 小。
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 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 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 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 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 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 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 线,如图所示。
无差异曲线
Y
ya
a
a’
yb
b
ya
ya
o
ha
ha’hbH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 (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 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水平相同, 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不同。 • (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 线不相交。 •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 向原点的曲线。 • (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 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劳动收入替代闲暇 的不同比率。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劳动经济学课件)
2.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的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 修规(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 下,总之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 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2.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在劳动力市场上,如果工资率是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均衡 决定的工资率为w。就业最为L0。当法定最低工资率超过均衡工资 率等于W1时,有L1数量的劳动者希望就业。而厂商根据利润最大 化目标,只能雇用L2 数量的劳动者,从而有L1-L2 的劳动者处于 失业状态。这种失业仍是由供求曲线描述的经济主体的行为,因而 是自愿失业。
间表示供大于求。 ➢ 如果劳动力市场资源的分配充分有效地运行,因为劳动力的需求大
于供给数量的增加与V 的增加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两者的关系可用 向左上倾斜450的线EV来表示。同理,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与U 的关系也可用向右上倾斜450的线EV表示。
4. U-V分析
➢ 从其定义出发,均衡失业并不是由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而是所谓的摩擦性失业。 均衡失业率U* 的高低反映了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机制的效率,即U* 高则摩擦性失 业多、效率差; U*低则效率高。
➢ 第二点要注意的是,买方垄断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和就业水平都会有一个趋势,即会低于竞争性劳 动力市场中的水平。再次参考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如果在这种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 挥动魔杖,通过增加雇主数量将它转化为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将会变为wc,就业水平将变 为Lc。注意,这两个水平均高于买方垄断的雇主工资和就业水平。事实上,一些经济学家wc和wm 的差异作为买方垄断剥削程度的替代测量,而不是作为边际收益产品和wm之间的差异。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曲线
2、 用供给理论推导 3、 用需求理论推导
用供给理论推导
供给: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水 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
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 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这种商品 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 曲线。
用需求理论推导:(推导的可能性?)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 把劳动力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 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S=f(X1,X2,X3,…..,Xn)(i=1,2,3……n)
只考虑劳动力供给 与市场工资率之间的 工 关系,假设其他条件 资 不变,市场工资率是 率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惟 一因素。以W代表市 场工资率,则在该模 型基础上分析劳动力 供给曲线。
2、较高保留工资的影响。保留工资指个人愿提供工作时 数的最低工资水平。对于保留工资较高的人来讲,工资 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提供市场工作,但他们的行为并不 会改变供给曲线的走向。当工资率较高时,工资率增加, 对他们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将无限的增加他 们愿意提供的工作时效。
企业、行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经验描述:
W
W2
S
W0
W1
L
典型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在工资率较低情况下,替代 效应的作用更大些,在工资 率较高情况下,收入效应更 大一些。
经济理论不能确定从哪一点 由斜率转向负斜率,这取决 于个人偏好,但转变是不可 避免的,原因:无论你多么 实利主义,一定会有一个较 高的工资率,你可以比现在 工作的少一些,但仍然有一 个奢侈的方式消费。
第二章 析
劳动力供给分
用供给理论推导
供给: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水 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
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 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这种商品 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 曲线。
用需求理论推导:(推导的可能性?)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 把劳动力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 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S=f(X1,X2,X3,…..,Xn)(i=1,2,3……n)
只考虑劳动力供给 与市场工资率之间的 工 关系,假设其他条件 资 不变,市场工资率是 率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惟 一因素。以W代表市 场工资率,则在该模 型基础上分析劳动力 供给曲线。
2、较高保留工资的影响。保留工资指个人愿提供工作时 数的最低工资水平。对于保留工资较高的人来讲,工资 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提供市场工作,但他们的行为并不 会改变供给曲线的走向。当工资率较高时,工资率增加, 对他们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将无限的增加他 们愿意提供的工作时效。
企业、行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经验描述:
W
W2
S
W0
W1
L
典型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在工资率较低情况下,替代 效应的作用更大些,在工资 率较高情况下,收入效应更 大一些。
经济理论不能确定从哪一点 由斜率转向负斜率,这取决 于个人偏好,但转变是不可 避免的,原因:无论你多么 实利主义,一定会有一个较 高的工资率,你可以比现在 工作的少一些,但仍然有一 个奢侈的方式消费。
第二章 析
劳动力供给分
第三章劳动力供给
3 劳动力供给
劳 动 力 供 给 概 述 供个 给体 分劳 析动 力 生联家 命合庭 周劳生 期动产 理供、 论给家 和庭 策劳 上动 的供 应给 用在 政
3.1 劳动力供给概述
3.1.1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分类 3.1.2 劳动力参与率 3.1.3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3.1.4 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分类
• 含义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 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 (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 动时间。
分类(1) 从分析层面上划分有: 个别劳动力供给:个人一生中向社会 提供的劳动总量 家庭劳动力供给:从家庭成立到家庭 解体,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 社会劳动力供给:一个社会的经济活 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所得税的类型
比例税:税率不 随征税客体总量 变化而变化 累进税:税率随 征税客体总量增 加而增加 累退税:税率随 征税客体总量增 加而递减
• 结论 如果税收增加,替代效应减少劳 动供给(闲暇相对比较便宜);收入 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因为比以前相 对更穷了)。 • 建议 政府在设计一种税收政策时应该 考虑该政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尤其 是在设计累进税制的时候。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 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 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忽略 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 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 联合做出的。 • 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没有 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源使 用上的分配决策。人们在时 间的使用上除了劳动和闲暇 之外,还要参加家庭劳动。
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 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 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消费闲暇和劳动收入的总 效用不变的前提下,要多消费一单位 的闲暇就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的数量
劳 动 力 供 给 概 述 供个 给体 分劳 析动 力 生联家 命合庭 周劳生 期动产 理供、 论给家 和庭 策劳 上动 的供 应给 用在 政
3.1 劳动力供给概述
3.1.1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分类 3.1.2 劳动力参与率 3.1.3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3.1.4 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分类
• 含义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 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 (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 动时间。
分类(1) 从分析层面上划分有: 个别劳动力供给:个人一生中向社会 提供的劳动总量 家庭劳动力供给:从家庭成立到家庭 解体,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 社会劳动力供给:一个社会的经济活 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所得税的类型
比例税:税率不 随征税客体总量 变化而变化 累进税:税率随 征税客体总量增 加而增加 累退税:税率随 征税客体总量增 加而递减
• 结论 如果税收增加,替代效应减少劳 动供给(闲暇相对比较便宜);收入 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因为比以前相 对更穷了)。 • 建议 政府在设计一种税收政策时应该 考虑该政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尤其 是在设计累进税制的时候。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 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 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忽略 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 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 联合做出的。 • 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没有 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源使 用上的分配决策。人们在时 间的使用上除了劳动和闲暇 之外,还要参加家庭劳动。
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 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 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消费闲暇和劳动收入的总 效用不变的前提下,要多消费一单位 的闲暇就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的数量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个人偏好的差异。在某一工资率下,有些人可能倾向 于减少工作时数,其他人则增加。这说明,所有个人劳 动力供给曲线都不是重合的,通常的情况,在每一均衡 工资率下,愿意高保留工资的影响。保留工资指个人愿提供工作时 数的最低工资水平。对于保留工资较高的人来讲,工资 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提供市场工作,但他们的行为并不 会改变供给曲线的走向。当工资率较高时,工资率增加, 对他们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将无限的增加他 们愿意提供的工作时效。
来源是享受闲暇和享受物品和劳务
闲暇时间、市场工作时间
理论扩展分析模型中是市场工作时间和非市 场工作时间。
关于劳动力计量:
个人
工时:每日(周、月、年)工时 工日:每周日、每月工作日、每年工作日 工年:一生工作年(职业生涯)
企业 人数:每日(周、月、年)人数
社会 人数:每日(周、月、季度、年)人数
(二)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推导
劳动力市场上的替代效应
当工资率上升时,由于闲暇变得昂贵,人 们用工作替代闲暇的现象。用公式表示为: 替代效应=△H/△W。
结论: 劳动力供给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供给增加 供给减少
即: 当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工资率提高而产生 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工作 时间会增加;
W
w
W2
W1
O
H2
o H1闲暇
L1
(1)
H1+L1=H2+L2
s
L2 工作时间
替代效应: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既定的情 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两种商品价格相对 变动,从而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变动。
收入效应: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既定的情 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 从而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变动。
练习:
对美国劳动力的横截面研究表明:成年 男性劳动力供给曲线是负斜率的,工资率 上升10%,引起每周工时减少1%,已婚妇 女劳动力供给曲线是正斜率的,大约工资 率上升10%导致周工时上升10%-11%, 试画出两者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并分析说明 两者的差别。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定义:在每一工资率下整个市场上劳动力所 愿提供的工作时数的连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 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相加。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 把劳动力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 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S=f(X1,X2,X3,…..,Xn)(i=1,2,3……n)
只考虑劳动力供给与 市场工资率之间的关 工 系,假设其他条件不 资 变,市场工资率是影 率 响劳动力供给的惟一 因素。以W代表市场 工资率,则在该模型 基础上分析劳动力供 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平均劳动力供给曲线 企业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行业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模型假设 假设1:其收入全部源于市场之中 假设2:在每一种工资率上可以自由提供
市场工作时间 假设3:可支配时间分为市场工作时间和
享受闲暇时间 假设4:个人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其效用
价格效应: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不既定的 情况下,当消费者购买的两种商品中的一种价格 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效应
纯收入效应: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个人收入变动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用公 式表示如下:收入效应=△H/△I。
工资率上升→实际收入水平提高→增加闲暇消费→ 减少工作时间
1、 定义:体现的是在模型假设 范围内个人按各种工资率所愿提供 的各种劳动小时的连线。
2、 用供给理论推导 3、 用需求理论推导
用供给理论推导
供给: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水 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
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 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这种商品 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 曲线。
用需求理论推导:(推导的可能性?)
需求: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 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 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这种商品的价 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
需求曲线:表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 线。
当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发 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这时,随着工资 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工作时间的增加,小于收 入效应作用下的工作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 对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
小结:
不能给出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个人劳动力供给 曲线,因为无法确定收入效率与替代效应的强 度,实际上每个人的偏好都不一样,但是: (1)可以给出一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2) 可以肯定工资率变动不是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 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决定性因素。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曲线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行为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 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 工资率称之为劳动力供给价格。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劳动者 家庭或个人。
(3)任何政策,决策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 总是面对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分析各种劳动 政策效应时,正确的使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是必不可少的。
经验描述:
W
W2
S
W0
W1
L
典型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在工资率较低情况下,替代 效应的作用更大些,在工资 率较高情况下,收入效应更 大一些。
经济理论不能确定从哪一点 由斜率转向负斜率,这取决 于个人偏好,但转变是不可 避免的,原因:无论你多么 实利主义,一定会有一个较 高的工资率,你可以比现在 工作的少一些,但仍然有一 个奢侈的方式消费。
(二)例证推导
整个市场只有三个典型劳动者构成
a. 工资率 W1→W2→W3
平均工作时间 40 h→45h→50h
b. 工资率 W1→W2→W3
平均工作时间 40h→35h→30h
c. 工资率
W2→W3
平均工作时间 40h→45h
(三)经验推导: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现为 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原因:
来源是享受闲暇和享受物品和劳务
闲暇时间、市场工作时间
理论扩展分析模型中是市场工作时间和非市 场工作时间。
关于劳动力计量:
个人
工时:每日(周、月、年)工时 工日:每周日、每月工作日、每年工作日 工年:一生工作年(职业生涯)
企业 人数:每日(周、月、年)人数
社会 人数:每日(周、月、季度、年)人数
(二)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推导
劳动力市场上的替代效应
当工资率上升时,由于闲暇变得昂贵,人 们用工作替代闲暇的现象。用公式表示为: 替代效应=△H/△W。
结论: 劳动力供给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供给增加 供给减少
即: 当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工资率提高而产生 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工作 时间会增加;
W
w
W2
W1
O
H2
o H1闲暇
L1
(1)
H1+L1=H2+L2
s
L2 工作时间
替代效应: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既定的情 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两种商品价格相对 变动,从而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变动。
收入效应: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既定的情 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 从而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变动。
练习:
对美国劳动力的横截面研究表明:成年 男性劳动力供给曲线是负斜率的,工资率 上升10%,引起每周工时减少1%,已婚妇 女劳动力供给曲线是正斜率的,大约工资 率上升10%导致周工时上升10%-11%, 试画出两者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并分析说明 两者的差别。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定义:在每一工资率下整个市场上劳动力所 愿提供的工作时数的连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 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相加。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 把劳动力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 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S=f(X1,X2,X3,…..,Xn)(i=1,2,3……n)
只考虑劳动力供给与 市场工资率之间的关 工 系,假设其他条件不 资 变,市场工资率是影 率 响劳动力供给的惟一 因素。以W代表市场 工资率,则在该模型 基础上分析劳动力供 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平均劳动力供给曲线 企业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行业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模型假设 假设1:其收入全部源于市场之中 假设2:在每一种工资率上可以自由提供
市场工作时间 假设3:可支配时间分为市场工作时间和
享受闲暇时间 假设4:个人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其效用
价格效应: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不既定的 情况下,当消费者购买的两种商品中的一种价格 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效应
纯收入效应: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个人收入变动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用公 式表示如下:收入效应=△H/△I。
工资率上升→实际收入水平提高→增加闲暇消费→ 减少工作时间
1、 定义:体现的是在模型假设 范围内个人按各种工资率所愿提供 的各种劳动小时的连线。
2、 用供给理论推导 3、 用需求理论推导
用供给理论推导
供给: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水 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
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 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这种商品 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 曲线。
用需求理论推导:(推导的可能性?)
需求: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 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 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这种商品的价 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
需求曲线:表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 线。
当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发 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这时,随着工资 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工作时间的增加,小于收 入效应作用下的工作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 对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
小结:
不能给出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个人劳动力供给 曲线,因为无法确定收入效率与替代效应的强 度,实际上每个人的偏好都不一样,但是: (1)可以给出一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2) 可以肯定工资率变动不是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 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决定性因素。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曲线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行为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 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 工资率称之为劳动力供给价格。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劳动者 家庭或个人。
(3)任何政策,决策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 总是面对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分析各种劳动 政策效应时,正确的使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是必不可少的。
经验描述:
W
W2
S
W0
W1
L
典型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在工资率较低情况下,替代 效应的作用更大些,在工资 率较高情况下,收入效应更 大一些。
经济理论不能确定从哪一点 由斜率转向负斜率,这取决 于个人偏好,但转变是不可 避免的,原因:无论你多么 实利主义,一定会有一个较 高的工资率,你可以比现在 工作的少一些,但仍然有一 个奢侈的方式消费。
(二)例证推导
整个市场只有三个典型劳动者构成
a. 工资率 W1→W2→W3
平均工作时间 40 h→45h→50h
b. 工资率 W1→W2→W3
平均工作时间 40h→35h→30h
c. 工资率
W2→W3
平均工作时间 40h→45h
(三)经验推导: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现为 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