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试题
2017高考语文课标试题
![2017高考语文课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d64fe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b.png)
2017高考语文课标试题考试是历来进行教育评价、教学测量的基本方法,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语文课标试题,仅供大家参考!2017高考语文课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此次会议上,记者了解到,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________。
②如今年轻人都知道的武侠小说家金庸曾是一名报人,有________之才,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③这款智能手表是否会像前期宣传的那样有很多功能,会给大家带来惊喜?大家都在________。
A.拭目以待指日可待倚马可待B.拭目以待倚马可待指日可待C.指日可待倚马可待拭目以待D.倚马可待指日可待拭目以待解析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
根据句意应用在①句。
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应用在②句,形容金庸下笔成章。
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根据“是否会像前期宣传的那样……”可知,应用在③句。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之一的地铁从空间格局上改变了城市的内涵,以其快速、准时、舒适、时尚受到市民的关注与热捧,让市民远离迟到、堵车的烦恼。
B.一部被称为《穆斯林的无知》的短片,虽然只有短短的14分钟,但因为在网络上的传播而在中东地区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反美示威浪潮,相关冲突甚至导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班加西领事馆丧生。
C.东盟的宗旨是以平等和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目标,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紧密、互利的合作。
D.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在因贪腐被双规之后,原计划在深圳音乐厅演出的由王益本人谱写的大型古典交响乐《神州颂》被主办方撤换,从此成为绝唱。
解析A项,缺宾语的中心词,在“时尚”后加“的特点”。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9519429b90d6c85ec3ac65c.png)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Ⅲ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972117783e0912a3162a34.png)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方案》测试卷一、填空(20分,1分/空)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4.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5.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7.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8..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因此,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9.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0 地方和学校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时应引导和鼓励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完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试题
![(完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01a9620b4c2e3f57276377.png)
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方案》测试卷1.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4.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5.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6.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课程目标包括()、语言表达与交流、()、()、发展逻辑思维、()、()、鉴赏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
7.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其中。
必修课程7个:()、()、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
9.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字。
10.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反馈、()、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1.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两考合一、等级表达、()、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和“()”的录取模式。
12.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坚持育人文本,(),坚持科学规范,()。
2017年课标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课标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79610cba0d4a7303763a94.png)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ec06d0c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d.png)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研究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人文性工具。
与实践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C)2、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包括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民族自豪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答案:B)3、调整后的三类课程分别安排6-8个研究任务群。
(答案:C)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设计1526个学分,共计3个研究任务群。
(答案:B)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三个研究任务群贯穿整个高中学段。
(答案:C)6、“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研究任务群要求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
(答案:A)7、“文学阅读与写作”研究任务群要求课内阅读38次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次。
写作次数不少于28次(不含读书笔记和提要)。
(答案:A)8、“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研究任务群要求写作5篇以上,专题讨论与辩论不少于3次。
(答案:A)9、“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研究任务群要求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尝试阅读上古典籍。
(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10、新的课程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A、B、C、D、E)11、新课标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文化、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
(答案:A、B、C、D、E)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研究任务群要求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系统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位取向。
(答案:A、B、C、D、E)建议。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研究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研究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形成良好的人文修养,树立正确的榜样观、成败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试题填空题(教坛新秀比赛笔试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试题填空题(教坛新秀比赛笔试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7ced407cd184254b3535bc.png)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填空试题(附答案)(适用于教坛新秀、中学语文职称考试笔试等)1.《课程标准》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为核心,使课程内容,以为引领,使课程内容,促进的落实。
2.程标准通俗易懂,逻辑更清晰,原则上每个模块或主题由“”“”“”组成,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同时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标,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3.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形成良好的和,为和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增强力和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6.《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增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以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促进学生()的转变;注重,构建、、的语文课程。
7.祖国语文是中华儿女的,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8.要进一步改革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还要关注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的内涵变化;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和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和。
9.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0.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批判性和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11.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试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ef41f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8.png)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试题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深层次改革4.语言运用和交流能力、文学素养、文化意识、批判思维能力5.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深刻性思维6.阅读与鉴赏、语言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发展逻辑思维、文学素养、文化意识、批判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传承中华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死记硬背和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8.选修、特色、拓展9.800万10.检查、反馈、甄别、选拔、综合11.等级评价、多元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录取12.以育人为本、科学规范13.实践创新能力4.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我们真实地运用语言,构建语言情境,提升思维能力,审美品味和文化理解能力。
5.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都可以增强我们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
这些思维方式的提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积累和使用语言,提高思维品质,理解和欣赏多样的文化。
7.学科知识需要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需要逐项训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8.在中学阶段,我们可以选择性地修读必修和选修课程,其中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同时,我们需要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和研讨,参与当代文化,积累、梳理和探究语言知识,提高实用性阅读和交流能力。
9.在语言研究中,诊断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自己的语言水平进行诊断,找到不足之处,并通过激励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11.综合评价分数和等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语言研究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同时,我们也需要坚持公平公正,统筹发展,突出表现,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2017年新课标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精校版)
![2017年新课标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1b999ebceb19e8b8f6bae3.png)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Ⅱ卷)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新课标试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新课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711e079f18583d04964598b.png)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时间:90分钟年级:姓名:一、填空(每空2分,共14分)1.新版课标在旧版课标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了()。
2. 新课标基本理念要求,坚持(),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选修这三类课程构成。
3.()的设置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也与原有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教学学过程中,以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
4. 语文课程的以()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 )的转变。
二、单选题(每个选项2分,共16分)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包括()个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和交流等。
A. 8B.10C.18D.282.下列的两个学习目标与内容一起出现,它可能属于哪个任务群的目标或内容()(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2)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A.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B.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C. 文学阅读与写作D.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3.加强(),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A.实践性B.理论性C. 专题训练D.情感性4.某教师在讲解《诗经﹒氓》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设置了“用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文中女主人公的故事”这样一个环节,这一设置体现了新课标中()的特点。
A.简单化B. 以主题为引领C. 情境化D.学科大概念5. 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视野开阔,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
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成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数量,应体现语文素养的()。
()A.体现难度综合性 B. 角度多样综合性C.有选拔功能思维发展D. 角度多样文化传承6.某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设置了策划书的写作、面向大众的演讲、写通讯报道等系列活动,该任务群应该是()A.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B.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C. 文学阅读与写作D.跨文化专题讨论7. 编写教材时,教材中的选文不应侧重于()A.典范性和时代性B.文质兼美C.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D.娱乐性8. 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试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b95e1121eb91a37f0115c53.png)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测试题 第1页 共4 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测试题 第2页 共 4 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测试题 2020.3(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_ __与____课程。
___与_ 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横线上依次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 )A.综合性 实践性 工具性 人文性B.实践性 工具性 人文性 综合性C.工具性 人文性 综合性 实践性D.人文性 综合性 实践性 工具性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多少个学习任务群。
( )A. 7-9B.6-8C.5-7D.4-63.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多少万字。
( ) A.130 B.150 C.170 D.1904.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两项功能是。
( )A. 检查、诊断B. 反馈、激励 C 甄别、选拔 D 激励、甄别 5.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的录取模式是 ( )A. 分数+评价B. 评价+等级C. 分数+等级+评价D.分数+等级 6.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的学时数和每个学时的学分个数分别是 ( )A. 18 1B. 36 2C. 72 4D. 36 47. 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需要一个学期,每个学期分几段,每一学段约几周( )A.三 10B.两 15C.两 10D.三 15 8.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哪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 )A 、积累•鉴赏 感受•整合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B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拓展 应用•领悟 发现•创新C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创新 发现•拓展D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8bb32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c.png)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方案"测试卷一、填空(20分,1分/空)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开展奠定根底,为传承和开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达。
4.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开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5.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开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7.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安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8..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因此,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9.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应、鼓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0 地方和学校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时应引导和鼓励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8年最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8年最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考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d48f0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3.png)
2018年最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考试试题(含答案)——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关考试必备资料大全(说明:本试题含填空、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教学设计写作题等)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考试试题(一)一、填空题1. 新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2.我国的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基本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加强学生对于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
5.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6.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理论自信、自信、制度制度自信和自信和文化自信。
7.高语文教育教学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具有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
9.新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0.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11.新高中语文课程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1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
13.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让学生学习课程后达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换句话说,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4.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科概念为核心,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和情境化,以主题为引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15.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要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
新课标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及答案
![新课标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3c544d03d8ce2f01662301.png)
新课标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
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构建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构建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
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方案》测试卷1.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4.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5.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6.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课程目标包括()、语言表达与交流、()、()、发展逻辑思维、()、()、鉴赏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
7.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其中。
必修课程7个:()、()、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
9.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字。
10.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反馈、()、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1.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两考合
一、等级表达、()、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和“()”的录取模式。
12.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坚持育人文本,(),坚持科学规范,()。
13.综合素质评价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情况,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和()等6个方面。
课程标准和方案测试卷
课程标准和方案测试卷
答案
1.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2.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
3.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4.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5.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
6.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美的表达与创造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7.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
8.选择性必修选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9.150万
10.诊断激励
11.综合评价分数+等级
12.坚持公平公正坚持统筹发展
13.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