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确定的一种简算方法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土的承载力较低时,采 用一般的基础型式往往不能满足地基变形和强度的 要求,为增加基础的刚度,防止由于过大的不均匀 沉降引起上部结构的开裂和损坏,常采用柱下条形 基础或交叉条形基础。
❖ 一、构造要求: ❖ 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翼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2)将支座不平衡力的差值折算成分布荷载△q,均
匀分布在支座相邻两跨间,分布范围为:
对边跨支座
△q i=
Ri
(l0
li ) 3
对中间跨支座
△q i=
Ri ( li1 li )
33
式中: △qi———不平衡力折算的均布荷载,kN/㎡;
l0——边跨外伸长度,m;
li-1、li——支座左右跨长度,m 。
梁的挠度等于地基的变形,即s=w ,得文克尔地基
上梁的挠曲微分方程 :
EcI dd4xw4 bkw0
4 kb 4EcI
d4w dx4
44w
0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λ是反映梁的挠曲刚度和地基刚度之比,量纲是m-1, 其倒数1/λ称为基础梁特征长度。
❖ 四阶常系数常微分方程,其通解为:
❖ 如果无法实现基础底面形心与荷载合力重心重合, 则基底压力按梯形分布计算。
❖ 2. 确定基础梁剖面尺寸及横向钢筋的配筋 基础 梁剖面尺寸可按构造要求设置;横向钢筋可根据墙 下条形基础受弯计算方法计算。
❖ 3. 基础梁纵向内力计算。 ❖ 4.纵向受力钢筋配置和柱边缘处基础梁受剪验算。 ❖ 5. 施工图绘制。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11-2 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计算
第六节十字交叉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是由柱网下的纵横两组条形基础组成的空间结构,柱网传来的集中荷载、弯矩作用在两组条形基础的交叉点上。
目前在设计中一般采用简化方法:柱荷载按一定原则分配到纵横两个方向的条形基础上,然后分别按单向条形基础进行内力计算与配筋。
满足变形协调条件: 纵、横基础梁在交叉节点上的位移相等。
一、节点荷载的初步分配1. 节点荷载的分配原则满足静力平衡条件: 节点分配在纵、横基础梁上的荷载之和,应等于作用在该节点上的荷载;2. 节点荷载分配方法(1)边柱节点(图b)NS b S b S b N yy x x xx x +=44NS b S b S b N yy x x y y y +=4b x 、b y ──x 、y 方向的基础梁底面宽度,S x 、S y ──x 、y 方向的基础梁弹性特征长度;k s ──地基的基床系数;E ──基础材料的弹性模量;I x 、I y ── x 、y 方向的基础梁截面惯性矩。
44x s x x b k EI S =44 ys yy b k EI S =(2)内柱节点(图c)(3)角柱节点(图d)NS b S b S b N yy x x xx x +=NS b S b S b N yy x x y y y +=一般公式与内柱节点相同。
当角柱节点有一个方向伸出悬臂时(悬臂长度可取),则荷载分配为y y S l )75.0~6.0(=NS b S b S b N yy x x x x x +=ββNS b S b S b N yy x x yy y +=β式中值可查规范表β二、节点荷载的调整1.计算调整前的地基平均反力──梁基础上竖向荷载的总和;A ──梁基础支撑总面积;── 梁基础节点处重叠面积之和。
+N p A A∑=∆∑∑N∑∆A 2.节点处(单位面积)地基反力需增加量Ap p A∆∑∆=3.节点在x 、y 方向应分配荷载增量──节点处重叠面积。
基础工程学-第4章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当上部荷载较大、地基土较软弱,只靠单向设置柱下条形基础已不能满足地基 承载力和地基变形要求时,可用双向设置的正交格形基础,又称十字交叉基础。十 字交叉基础将荷载扩散到更大的基底面积上,减小基底附加压力,并且可提高基础 整体刚度、减少沉降差。因此这种基础常做为多层建筑或地基较好的高层建筑的基 础,对于较软弱的地基,还可与桩基连用。
x
y
调
Bi
Ti
复 杂
件
M xi
Mx Bi
My Ti
条
件
x
y
Ti
Bi
!
六个未知量、六个方程,所有未知量可解!
3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单柱荷载分配
荷载分配原则:基础节点上应满足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
荷载分配方法: 一般分配方法 实用简化分配方法
实用荷载简化分配方法
所谓简化,即不考虑弯矩的分配。弯矩只作用于其 各自方向上的梁上。
荷载分配方法: 一般分配方法 实用简化分配方法
实用荷载简化分配方法
所谓简化,即不考虑弯矩的分配。弯矩只作用于其 各自方向上的梁上。
弹性地基梁 法(文克尔 地基梁法)
yx i
yy i
yix f (Fi x )
yiy f (Fi y )
Fi
Fx i
Fy i
f (Fi x ) f (Fi y )
Fi
Fx i
Fy i
其中 Fi x Kix Fi
Fi y Kiy Fi
8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荷载修正(补充内容)
为什么进行荷载修正? 节点荷载分配完毕后,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梁独立进行计算。 在柱节点下的那块面积在纵、横向梁计算时都被用到,即重复利用了 节点面积。节点面积往往占交叉条形基础全部面积的2030%,重复 利用使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且偏于不安全。
柱下条基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柱下条基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分类:地基基础柱下条基主要用于柱距较小的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可以单向设置也可以布置成十字型的。
单向设置一般沿房屋的纵向柱列布置,这是因为房屋纵向柱列跨数多、跨距小的缘故,也是因为沉陷挠曲主要发生在纵向。
柱下条基的构造1.基础梁肋高h一般取1/8-1/4的柱距,荷载较大的部位取上限左右,次要位置取下限左右。
由于近柱旁剪力较大,可局部增加梁高!2.翼板厚不宜小于200mm,小于250mm做成等厚,大于250mm做成斜坡,坡度小于等于1:33.端部向外伸1/3-1/4边跨跨距,目的:降低第一跨弯矩,减少配筋,同时也可以调整基础形心。
4.梁底面,顶面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15%,且梁跨中截面受压区的配筋面积不宜大于受拉主筋的面积。
受力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梁底和梁顶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有2-4根通长配置,其面积不得少于纵向受力筋的1/3。
这是为考虑基础整体弯曲造成的影响。
5.柱下条基可能承受扭矩,故箍筋做成封闭的。
箍筋直径不小于8mm,梁宽b<350mm时用2支箍;350mm<b<800mm时用4支箍;b>800mm6支箍。
梁跨中0.4倍的跨长范围箍筋间距可以适当放大;腰筋直径不小于10mm。
6.翼缘板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100-200mm,翼缘板下的地基土有可能与翼缘板脱离时,应在翼缘板上部设置受力钢筋。
7.基础梁肋宽应稍大于墙宽或柱宽。
8.混凝土不低于c20。
柱下条基内力计算方法1.简化方法采用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的假设。
用倒梁法或静定分析法。
这种方法仅能满足静力平衡条件。
适用条件:柱距相差不大、柱荷载比较均匀、基础对地基相对刚度较大、能忽略柱间不均匀沉降等的情况。
2.地基上梁的计算方法能考虑地基和基础件的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
需选择合适的地基模型,常用的有温克尔地基模型,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等。
3.考虑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法较精确,不利于手算。
浅谈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计算
浅谈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计算摘要:在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设计进行简化计算时,要将柱子传来的荷载在两个方向的条形基础上进行分配。
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已知两个方向的基础梁底宽度(即条形基础的宽度) 本文给出确定两方向条形基础宽度的简便计算方法。
关键词:多层框架, 十字交叉, 条形基础, 基础宽度Abstract: in the under column cross bar foundation design is simplified calculation, will spread the load of posts in two directions is allocated on a bar found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premise condition is known the two directions of the foundation beams of the bottom width (i.e., the width of the bar foundation)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width of the two bar foundation of simple calculation method.Keywords: multilayer frame, cross, bar foundation, basic width中图分类号:C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概述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根据地基承载力的不同,可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等形式。
一般情况下,当地基承载力较高且持力层较均匀时,可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在以下情况下,则应设计成条形基础或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1、地基较软弱,承载力较低,而上部荷载较大或地基中有局部软弱地带。
高等基础工程学讲义4-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ppt课件
式中: △qi—不平衡力折算的均布荷载,kN/㎡; l0—边跨外伸长度,m;
li-1、li—支座左右跨长度,m 。
.
1、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8/14)
(3)将折算的分布荷载作用于连续梁,再次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梁的内力,
以及支座处的弯矩△Mi与剪力△Vi,并求出调整分布荷载引起的支座反力并 将其叠加到原支座反力Ri上求得新的支座反力R/i; (4)重复(1)~(3)步骤,直至不平衡力在计算允许精度范围内,一般取
(5)按求得的内力进行梁截面设计。 (6)翼板的内力和截面设计与扩展式基
础相同。
.
1、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6/14)
基底反力局部调整
按此方法求得的支座反力Ri一般与柱荷载Fi不相等,不能满足支座静力平衡 条件,原因是在计算中假设柱脚为不动铰支座,同时又规定基底反力为直 线分布,两者不能同时满足。 对不平衡力进行调整:即将不平衡力(柱轴力与支座反力的差值)均匀分 布在支座附近的局部范围(一般取1/3的柱跨)上再进行连续梁分析,将结 果叠加到原先的分析结果上,如此逐次调整直到不平衡力基本消除,从而 得到梁的最终内力分布。
.
1、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2/14)
2.弹性地基上梁的计算方法:将柱下条形基础看成是弹性地基上的梁, 采用合适的地基计算模型(地基模型应结合地区经验进行选择),考 虑地基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即满足地基与基础之间的静力平衡和变形 协调条件,建立方程。 可以用解析法、近似解析法和数值分析方法等直接或近似求解基础内 力。 适用于具有不同相对刚度的基础、荷载分布和地基条件。 没有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计算结果一般偏于安全。
3.考虑上部结构参与共同工作的方法: 最符合条形基础的实际工作状态,但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工作量很大 通常将上部结构适当予以简化以考虑其刚度的影响,例如等效刚度法、 空间子结构法、弹性杆法、加权残数法等 目前在设计中应用尚不多。
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计算
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计算一、概述在柱距较小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如果上部结构荷载较大或地基条件较差(如软弱地基),以致沿柱列设条形基础已不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要求时,可考虑采用沿柱列两个方向设条形基础,形成柱下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以增加基地面积和刚度,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
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体系是高次静定结构,合理的分析方法应考虑空间框架、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和土的共同作用,用有限元法分析,计算冗长但精度高。
工程中常采用简化方法,将节点荷载分配到纵横两个方向,再分别按纵横两方向计算条形基础;轴力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已知两个方向的基础梁底宽度,本文提供一种确定宽度的方法。
二、节点荷载分配原则节点荷载分配的简化计算方法一般采用如下假定:(1)纵梁和横梁的抗扭刚度为零;(2)不计相临条形基础的荷载影响。
即只分配柱的轴力,柱两个方向的力矩分别由纵梁和横梁承担。
荷载的分配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静力平衡和竖向变形协调。
如果用文克勒假设求解,则一般有如下分配公式:式中:Fi——任一节点i上柱传来的荷载(kN)FiX,FiY——Fi分配至X及Y方向基础上的荷载(kN)bX,bY——X方向和Y方向基础梁的底宽度(m)LX,LY——X方向和Y方向基础梁的特征长度(m)α——中柱节点及角柱节点无悬挑情况为1;边柱节点无悬挑情况为4;悬挑长度在0.6~0. 75LX或0.6~0.75LY时,按表2-1查取。
式中:EC——混凝土弹性模量(kN/m2)IX,IY——X方向和Y方向基础梁横截面惯性矩(m4)K——地基基床系数(kN/m3)三、基础梁底宽度确定确定基础梁底宽度时,可以认为柱轴力只由一定范围内的十字交叉基础承受,如:柱每边由1/2柱距范围内的基础承受;再根据按条形基础计算所需的两个方向宽度比值a,则可得出每根柱所需基础梁底宽度;再将任一轴上的任一方向上所有柱的基础宽度迭加求平均值,则可得出该方向的基础宽度。
以图二为例,计算步骤如下:求该节点X、Y方向的宽度比值a:式中:FXij;FYij——X向第ij柱轴力;Y向第ij柱轴力(kN)n;m——X向柱数量;Y向柱数量LX;LY——X向基础梁长度;Y向基础梁长度bXij;bYij——第ij跟柱所需X向及Y向基础宽度计算该节点柱所需X向及Y向基础宽度:由公式Aij=bXij(LXi+LXj)+bYij(LYi+LYj)-bXijbYij(3-2)及(3-1)联合求解,可得:bYij= (3-3)bYij=a?bYij (3-4)其中:LXij=LXi+LXjLYij=LYi+LYj式中:LXi;LXj——节点X向左跨及右跨各1/2跨长;有悬挑情况时,取悬挑长度(m)LYi;LYj——节点Y向左跨及右跨各1/2跨长;有悬挑情况时,取悬挑长度(m)Aij——ij节点所需基础底面积,按柱下独立基础计算(m2)任一轴上的任一方向基础宽度:四、例题如图三所示,为某多层框架结构柱布置及各柱轴力,已知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 0kPa,基础埋深为1.1m,现根据已知条件,试算各轴的基础底宽度。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在pkpm中,没有专门的柱下条基计算,但是框架结构,柱下如果采用条形基础,那么可以用地基梁来计算,即它可以承担地基反力,计算是采用弹性地基梁计算。
我在指导毕业设计时遇到了这个问题,但用下面方法解决了:注意每一步1。
读入地质资料输入2。
参数输入包括基本参数(主要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梁筏板参数(主要是基床反力系数、地梁相关材料参数、钢筋调整参数、梁肋朝向)3。
网格输入(轴线延伸命令修改形成悬挑地基梁轴线)4。
修改荷载参数、读取荷载5。
定义地基梁(必须定义梁肋高和梁肋宽,地梁翼缘宽度可随意给出但应大于梁肋宽因为退出交互步骤时程序会给出调整翼缘宽度的机会)并布置地基梁6。
退出交互步骤:注意第一修改地梁翼缘宽度第二检查是否生成弹性地基梁计算用数据文件(即出现相关荷载值、相应坐标、地基反力、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等信息)7。
弹性地基梁/基础沉降计算:7-01:检查地质资料是否正确7-02:设置计算参数(注意:应采用完全柔性假定、地下水高度需要修改)7-03:进入附加反力图示,选择沉降计算菜单进行沉降计算,之后可查看相关需要数据8。
弹性地基梁/结构计算8-01:选择是否进行交叉底面积重复利用计算、修改地基梁参数(注意:地梁计算时采用的内力)、选择计算采用的模型(可采用satwe、tat生成的上部基础刚度)进行计算8-02查看相关荷载工况下的内力图9。
弹性地基梁/参看结果(正常操作)10。
弹性地基梁施工图(正常操作提要:本文对常用的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的近似计算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相互关系作了一些叙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具体步骤,并附有柱下条基构造表,目的是使基础设计工作条理清楚,方法得当,既简化好用,又比较经济合理.适用范围:.一柱下条形基础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1.多层与高层房屋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但无防水要求,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较大,地基的承载力较低,采用各种形式的单独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2.当采用单独基础所需底面积由于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限制而无法扩展时.3.地基土质变化较大或局部有不均匀的软弱地基,需作地基处理时.4.各柱荷载差异过大,采用单独基础会引起基础之间较大的相对沉降差异时.5.需要增加基础的刚度以减少地基变形,防止过大的不均匀沉降量时.其简化计算有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两种,它们是一种不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的实用简化法,也即当柱荷载比较均匀,柱距相差不大,基础与地基相对刚度较大,以致可忽略柱下不均匀沉降时,假定基底反力按线性分布,仅进行满足静力平衡条件下梁的计算.计算图式.二1.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剖面图2.静力平衡法计算图式3.倒梁法计算图式三.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在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基础梁之前,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确定合理的基础长度为使计算方便,并使各柱下弯矩和跨中弯矩趋于平衡,以利于节约配筋,一般将偏心地基净反力(即梯形分布净反力)化成均布,需要求得一个合理的基础长度.当然也可直接根据梯形分布的净反力和任意定的基础长度计算基础.基础的纵向地基净反力为:式中 Pjmax,Pjmin—基础纵向边缘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设计值.∑Fi—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合力设计值(不包括基础自重和其上覆土重,但包括其它局部均布qi).∑M—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Fi ,qi),纵向弯矩(Mi)对基础底板纵向中点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L—基础长度,如上述.B—基础底板宽度.先假定,后按第2条文验算.当Pjmax与Pjmin相差不大于10%,可近似地取其平均值作为均布地基反力,直接定出基础悬臂长度a1=a2(按构造要求为第一跨距的1/4~1/3),很方便就确定了合理的基础长度L;如果Pjmax与Pjmin相差较大时,常通过调整一端悬臂长度a1或a2,使合力∑Fi的重心恰为基础的形心(工程中允许两者误差不大于基础长度的3%),从而使∑M为零,反力从梯形分布变为均布,求a1和a2的过程如下:先求合力的作用点距左起第一柱的距离:式中,∑Mi—作用于基础上各纵向弯矩设计值之和.xi—各竖向荷载Fi距F1的距离.当x≥a/2时,基础长度L=2(X+a1), a2=L-a-a1.当x<a/2时,基础长度L=2(a-X+a2), a1=L-a-a2.按上述确定a1和a2后,使偏心地基净反力变为均布地基净反力,其值为:式中, pj—均布地基净反力设计值.由此也可得到一个合理的基础长度L.2.确定基础底板宽度b.由确定的基础长度L和假定的底板宽度b,根据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一般可按两个方向分别进行如下验算,从而确定基础底板宽度b.基础底板纵向边缘地基反力:应满足基础底板横向边缘地基反力:应满足式中, pmax, pmin—基础底板纵向边缘处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p'max, p'min—基础底板横向边缘处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G—基础自重设计值和其上覆土重标准值之和,可近似取G=20bLD,D为基础埋深,但在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去浮力.. ∑M'—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横向弯矩对基础底板横向中点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其余符号同前述当∑M'=0时,则只须验算基础底板纵向边缘地基反力当∑M=0时,则只须验算基础底板横向边缘地基反力.当∑M=0且∑M'=0时(即地基反力为均布时),则按下式验算,很快就可确定基础底板宽度b:式中, p—均布地基反力设计值.3.求基础梁处翼板高度并计算其配筋先计算基础底板横向边缘最大地基净反力pmax和最小地基净反力pmin,求出基础梁边处翼板的地基净反力pj1,如图,再计算基础梁边处翼板的截面弯矩和剪力,确定其厚度h1和抗弯钢筋面积.右图中, p—翼板悬挑长度, b1 =(b- b0)/2h1—基础梁边翼板高度b0,h—基础梁宽和梁高基础底板横向边缘处地基净反力式中, S—从基础纵向边缘最大地基反力处开始到任一截面的距离.其余符号同前述基础梁边处翼板地基净反力基础梁边处翼板每米宽弯矩基础梁边处翼板每米宽剪力若∑M'=0时,则上述M,V表达式为若∑M=0时,则上述M,V表达式为但p'j1和p'j2公式中的p'jmax和p'jmin可简化为若∑M=0和∑M'=0时,则上述M,V表达式为基础梁边处翼板有效高度基础梁边处翼板截面配筋式中,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余符号同前述4.抗扭当上述∑M'≠0时,对于带有翼板的基础梁,一般可以不考虑抗扭计算,仅从构造上将梁的箍筋做成闭合式;反之,则应进行抗扭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2、弹性地基梁法 当不满足按简化法计算的条件时,宜按弹性
地基梁法计算基础内力。 (1)基础宽度不小于可压缩土层厚度二倍的薄
压缩层地基,压缩层均匀,则按文克勒地基梁 的解析解计算。 (2)薄压缩层地基,压缩层不均匀,分段计算 基床系数,然后按文克勒地基梁的解析解计算。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1.简化计算法 ❖ 根据上部结构刚度与基础自身刚度情况,有静定分
析法和倒梁法。 ❖ 静定分析法是按和静力平衡条件求得地基净反力,
并将其与柱荷载一起作用于基础梁,按静定梁计算 各截面内力。静定分析法不考虑与上部结构相互作 用,因而在柱荷载与基底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弯曲。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 字交叉基础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土的承载力较低时,采 用一般的基础型式往往不能满足地基变形和强度的 要求,为增加基础的刚度,防止由于过大的不均匀 沉降引起上部结构的开裂和损坏,常采用柱下条形 基础或交叉条形基础。
元体的静力平衡条件可得: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M 0
V 0
dM V dx dV q(x) bp(x) dx
❖ 梁的挠曲微分方程为
Ec I
d 2w dx2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倒梁法按基底反力线性分布假定,并将柱端视为不 动铰支座,忽略了梁的整体弯曲所产生的内力以及 柱脚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的次应力,计算结果 与实际情况常有明显差异,且偏于不安全,因此只 有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 分布均匀,且基础梁接近于刚性梁(梁的高度大于 柱距的1/6)才可以应用。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在pkpm中,没有专门的柱下条基计算,但是框架结构,柱下如果采用条形基础,那么可以用地基梁来计算,即它可以承担地基反力,计算是采用弹性地基梁计算。
我在指导毕业设计时遇到了这个问题,但用下面方法解决了:注意每一步1。
读入地质资料输入2。
参数输入包括基本参数(主要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梁筏板参数(主要是基床反力系数、地梁相关材料参数、钢筋调整参数、梁肋朝向)3。
网格输入(轴线延伸命令修改形成悬挑地基梁轴线)4。
修改荷载参数、读取荷载5。
定义地基梁(必须定义梁肋高和梁肋宽,地梁翼缘宽度可随意给出但应大于梁肋宽因为退出交互步骤时程序会给出调整翼缘宽度的机会)并布置地基梁6。
退出交互步骤:注意第一修改地梁翼缘宽度第二检查是否生成弹性地基梁计算用数据文件(即出现相关荷载值、相应坐标、地基反力、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等信息)7。
弹性地基梁/基础沉降计算:7-01:检查地质资料是否正确7-02:设置计算参数(注意:应采用完全柔性假定、地下水高度需要修改)7-03:进入附加反力图示,选择沉降计算菜单进行沉降计算,之后可查看相关需要数据8。
弹性地基梁/结构计算8-01:选择是否进行交叉底面积重复利用计算、修改地基梁参数(注意:地梁计算时采用的内力)、选择计算采用的模型(可采用satwe、tat生成的上部基础刚度)进行计算8-02查看相关荷载工况下的内力图9。
弹性地基梁/参看结果(正常操作)10。
弹性地基梁施工图(正常操作提要:本文对常用的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的近似计算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相互关系作了一些叙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具体步骤,并附有柱下条基构造表,目的是使基础设计工作条理清楚,方法得当,既简化好用,又比较经济合理.适用范围:.一柱下条形基础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1.多层与高层房屋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但无防水要求,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较大,地基的承载力较低,采用各种形式的单独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2.当采用单独基础所需底面积由于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限制而无法扩展时.3.地基土质变化较大或局部有不均匀的软弱地基,需作地基处理时.4.各柱荷载差异过大,采用单独基础会引起基础之间较大的相对沉降差异时.5.需要增加基础的刚度以减少地基变形,防止过大的不均匀沉降量时.其简化计算有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两种,它们是一种不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的实用简化法,也即当柱荷载比较均匀,柱距相差不大,基础与地基相对刚度较大,以致可忽略柱下不均匀沉降时,假定基底反力按线性分布,仅进行满足静力平衡条件下梁的计算.计算图式.二1.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剖面图2.静力平衡法计算图式3.倒梁法计算图式三.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在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基础梁之前,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确定合理的基础长度为使计算方便,并使各柱下弯矩和跨中弯矩趋于平衡,以利于节约配筋,一般将偏心地基净反力(即梯形分布净反力)化成均布,需要求得一个合理的基础长度.当然也可直接根据梯形分布的净反力和任意定的基础长度计算基础.基础的纵向地基净反力为:式中 Pjmax,Pjmin—基础纵向边缘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设计值.∑Fi—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合力设计值(不包括基础自重和其上覆土重,但包括其它局部均布qi).∑M—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Fi ,qi),纵向弯矩(Mi)对基础底板纵向中点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L—基础长度,如上述.B—基础底板宽度.先假定,后按第2条文验算.当Pjmax与Pjmin相差不大于10%,可近似地取其平均值作为均布地基反力,直接定出基础悬臂长度a1=a2(按构造要求为第一跨距的1/4~1/3),很方便就确定了合理的基础长度L;如果Pjmax与Pjmin相差较大时,常通过调整一端悬臂长度a1或a2,使合力∑Fi的重心恰为基础的形心(工程中允许两者误差不大于基础长度的3%),从而使∑M为零,反力从梯形分布变为均布,求a1和a2的过程如下:先求合力的作用点距左起第一柱的距离:式中,∑Mi—作用于基础上各纵向弯矩设计值之和.xi—各竖向荷载Fi距F1的距离.当x≥a/2时,基础长度L=2(X+a1), a2=L-a-a1.当x<a/2时,基础长度L=2(a-X+a2), a1=L-a-a2.按上述确定a1和a2后,使偏心地基净反力变为均布地基净反力,其值为:式中, pj—均布地基净反力设计值.由此也可得到一个合理的基础长度L.2.确定基础底板宽度b.由确定的基础长度L和假定的底板宽度b,根据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一般可按两个方向分别进行如下验算,从而确定基础底板宽度b.基础底板纵向边缘地基反力:应满足基础底板横向边缘地基反力:应满足式中, pmax, pmin—基础底板纵向边缘处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p'max, p'min—基础底板横向边缘处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G—基础自重设计值和其上覆土重标准值之和,可近似取G=20bLD,D为基础埋深,但在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去浮力.. ∑M'—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横向弯矩对基础底板横向中点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其余符号同前述当∑M'=0时,则只须验算基础底板纵向边缘地基反力当∑M=0时,则只须验算基础底板横向边缘地基反力.当∑M=0且∑M'=0时(即地基反力为均布时),则按下式验算,很快就可确定基础底板宽度b:式中, p—均布地基反力设计值.3.求基础梁处翼板高度并计算其配筋先计算基础底板横向边缘最大地基净反力pmax和最小地基净反力pmin,求出基础梁边处翼板的地基净反力pj1,如图,再计算基础梁边处翼板的截面弯矩和剪力,确定其厚度h1和抗弯钢筋面积.右图中, p—翼板悬挑长度, b1 =(b- b0)/2h1—基础梁边翼板高度b0,h—基础梁宽和梁高基础底板横向边缘处地基净反力式中, S—从基础纵向边缘最大地基反力处开始到任一截面的距离.其余符号同前述基础梁边处翼板地基净反力基础梁边处翼板每米宽弯矩基础梁边处翼板每米宽剪力若∑M'=0时,则上述M,V表达式为若∑M=0时,则上述M,V表达式为但p'j1和p'j2公式中的p'jmax和p'jmin可简化为若∑M=0和∑M'=0时,则上述M,V表达式为基础梁边处翼板有效高度基础梁边处翼板截面配筋式中,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余符号同前述4.抗扭当上述∑M'≠0时,对于带有翼板的基础梁,一般可以不考虑抗扭计算,仅从构造上将梁的箍筋做成闭合式;反之,则应进行抗扭承载力计算.。
十字交叉梁基础合理基础底板宽度的计算方法
公 式 , 需 要 重 复 假 设 和 计 算 基 础底 板 宽 度 . 不
1 十字 交 叉 梁 基 础 的荷 载 分 配
计 算 格 式 基 础 时 需 先 将 柱 荷 载 进 行 分 配 , 而 从
大, 能有 效 地 减 小 柱 基 之 间 的 沉 降 差, 而满 足 地 基 从 承载力和地 基变形 的要求 , 以保 证 建 筑 物 的可 靠 性 . 十 字 交 叉 梁 基 础 是 由柱 网 下 的 纵 、 两 组 条 形 基 础 横 组 成 的一 种 空 间结 构 , 理 论 分 析相 当 复 杂 .目前 设 其
维普资讯
第 2 8卷 第 3 期
甘
肃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Vo . 8 No 3 12 .
Se .20 pt 02
20 0 2年 9月
J u n l fGa s o r a n u Unie st fTe hn l g o v r iyo c o o y
摘 要 :以 文 克 尔地 基 梁 的计 算 理 论 为 基 础 , 论 了基 础 底 板 宽 度 对 基 础 梁 刚 度 的 影 响 以 及 基 础 梁 讨 刚 度 对 正 交 十 字 交 叉 基 础 荷 载 分 配 的 影 响 . 立 了满 足 地 基 承 载 能 力 要 求 的 基 础 底 板 宽 度 的计 算 建 公 式 , 用 迭代 法 可 以 较 方 便 地 求 出基 础 底 板 的 宽度 , 而 克 服 了工程 设 计 中初 设 底 板 宽度 与 柱 荷 运 从 栽 分 配 不 一 致 的 情 况. 关 键 词 :十 字 交 叉 基 础 ;文 克 尔地 基 梁 ;荷 载 分 配 ;底 板 宽度
W ANG n Lo g,Z U n p n H Ya — e g,LIQi g f n —u
最新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2)将支座不平衡力的差值折算成分布荷载△q,均
匀分布在支座相邻两跨间,分布范围为:
对边跨支座
△q i=
Ri
(l0
li ) 3
对中间跨支座
△q i=
Ri ( li1 li )
33
式中: △qi———不平衡力折算的均布荷载,kN/㎡;
l0——边跨外伸长度,m; li-1、li——支座左右跨长度,m 。
d4w
:EcI dx4 bp(x)
❖ 弹性地基上基础梁的挠曲微分方程,对哪一种地基 模型都适用。要求解这一微分方程,需要引入地基 模型,以确定地基反力与地基变形之间的关系 。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解答 :
文克尔地基的假定,地基表面任意点所受的压力p与 该点沉降s成正比,即 p=ks
❖ 如果无法实现基础底面形心与荷载合力重心重合, 则基底压力按梯形分布计算。
❖ 2. 确定基础梁剖面尺寸及横向钢筋的配筋 基础 梁剖面尺寸可按构造要求设置;横向钢筋可根据墙 下条形基础受弯计算方法计算。
❖ 3. 基础梁纵向内力计算。 ❖ 4.纵向受力钢筋配置和柱边缘处基础梁受剪验算。 ❖ 5. 施工图绘制。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倒梁法按基底反力线性分布假定,并将柱端视为不 动铰支座,忽略了梁的整体弯曲所产生的内力以及 柱脚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的次应力,计算结果 与实际情况常有明显差异,且偏于不安全,因此只 有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 分布均匀,且基础梁接近于刚性梁(梁的高度大于 柱距的1/6)才可以应用。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1.简化计算法 ❖ 根据上部结构刚度与基础自身刚度情况,有静定分
框架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的确定方法
算 出基础 宽度 。利 用计 算 出的 基 础 宽度 , 行 偏 心 荷 载 作 用 下 , 础 底 面 的 压 力 验 算 。 方 法 简 单 , 算 每理 , 进 基 计 满足 规 范要 求 , 于 手 算 。 适
一
性 和设 计 合 理 性 及 经 济 性 的关 键 设 计 步 骤 , 有 十 分重 要 的 科 学 意 义 地基 承载力来确 定 。而各节点柱荷 载的分配又需要 已知基础梁底宽 具 和工 程意 义 。 度 , 就 要 求 有 一 种 方 法 , 够 在 不 进 行 柱 节点 荷 载 分 配 的 情 况 下 , 这 能 计 本文 通 过 调 整 纵 横 两 方 向基 础 宽 度 ,使 两 方 向基 底 反 力 相 等 , 最 算 出 基础 梁 底宽 度 。 采用 试 算 方 法 , 别 计 算 每 方 向 的 条基 宽 度时 , 分 由 终 获 得一 定 条件 下 的最 优 基 础 宽 度 尺 寸 从 而 达 到 基 础 经 济 、 全 的设 于交叉部分 两方 向基础重叠 . 安 据此求得的总基底面积不能满足上部总 计 目的 。 荷 载 的要 求 。 本文 采 用 根 据 每 个 节 点 的 荷 载 同 时 计 算该 节 点处 两 方 向 基 础 宽 度 的方 法 来 确 定 基 础 梁 底 宽 度 。 如 图 2
1十 字 交 叉 条形 基 础 节 点 力 的 分 配 .
柱下 十 字 交 叉 条 形 基 础 具 有 较 大 的 抗 弯 刚 度 , 高 次 超静 定 结 构 是 体 系 , 地 基 不 均 匀 变 形 有 较 大 的 调 节 作 用 。 叉 节 点 上 , 般 承 受 柱 对 交 一 子 传来 的荷 载 。简 化 计 算 时 , 将 柱 子 传 来 的荷 载 在 两 个 方 向 条 形 基 可 础 上 进 行 分 配 , 配 荷 载 时 应 满 足 变 形 协 调 关 系 。通 常 采 用 文 克 勒 地 分 基 模 型 . 足 静 力 平 衡 及 变 形 协 调 条 件 , 般 假 设 交 叉 点 处 纵 梁 和 横 满 一 粱 为 铰 接 。 纵 梁 和横 梁 的 抗 扭 刚 度 均 为 零 , 点 两 个 方 向 的 力 矩 分 即 节
构造柱处于十字交叉怎么计算模板
构造柱处于十字交叉怎么计算模板
摘要:
1.构造柱模板的计算方法
2.十字交叉的定义和作用
3.构造柱与十字交叉的结合应用
4.构造柱模板计算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构造柱模板的计算方法
构造柱模板的计算方法与其他混凝土构件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在计算构造柱模板时,需要考虑到马牙槎的因素。
马牙槎是构造柱中的一个特殊结构,其工程量需要计算马牙槎最宽处的柱子通长。
二、十字交叉的定义和作用
十字交叉是指在股票市场中,某一时刻的股价走势图中,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线条交叉形成的十字形状。
十字交叉在股票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股价走势的转折点。
其中,横向的十字交叉线需要连接前一个高点,并与顶天量峰相互配合;纵向的十字交叉线需要与顶天量峰相互辉映,这种价格突破新高的位置必须放量。
三、构造柱与十字交叉的结合应用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构造柱常常需要与十字交叉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
例如,在构造柱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十字交叉的方法来确定模板的位置和尺寸,从而提高模板的利用率和施工效率。
四、构造柱模板计算的注意事项
在计算构造柱模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误差,以免影响施工效果;
2.在计算模板工程量时,需要考虑到马牙槎的宽度和柱子的通长;
3.在选择模板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模板的尺寸和形状;
4.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十字交叉的方法来确定模板的位置和尺寸,以提高施工效率。
总之,构造柱模板的计算方法和十字交叉的应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
交叉条形基础宽度修正法
交叉条形基础宽度修正法
彭晨庚
【期刊名称】《建筑技术》
【年(卷),期】1989(000)006
【摘要】解决条形基础纵横交叉处面积重叠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本文介绍笔者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供参考。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彭晨庚
【作者单位】马鞍山市建筑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1.12
【相关文献】
1.框架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的确定方法 [J], 杜文东
2.如何修正墙下条形基础交叉处的基础宽度 [J], 张业余
3.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的计算 [J], 赵艳秋;鲍育明
4.框架结构、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确定的一种简算方法 [J], 于德顺;王守富
5.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的计算 [J], 赵艳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框架结构、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确定的一种简算方法
框架结构、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确定的一种简算方法于德顺;王守富
【期刊名称】《沈阳建筑》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设计中,要将柱子传来的荷载在两个方向的条形基础上进行分配,但需先确定条形基础的宽度。
根据每个节点的荷载同时计算该节点处两方向基础宽度的算法,不需反复试算,简便准确,一般可用于多层框架结构的基础计算。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于德顺;王守富
【作者单位】葫芦岛市龙港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23.5
【相关文献】
1.框架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的确定方法
2.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的计算
3.关于柱下十字交叉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中的基床系数K
4.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宽度的计算
5.框架结构-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确定条形基础合理宽度的直接算法
确定条形基础合理宽度的直接算法
张国庆;侯光瑜
【期刊名称】《建筑结构》
【年(卷),期】2002(32)7
【摘要】提出了通过一次计算即可确定条形基础合理宽度的方法 ,解决了条形基础相交部分基底面积重复计入的问题 ,同时又能使各道墙下条形基础的基底附加应力相等 ,计算方法简洁、准确。
【总页数】2页(P11-12)
【关键词】条形基础;宽度;直接算法;砌体结构
【作者】张国庆;侯光瑜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1.12
【相关文献】
1.两种情况下条形基础宽度的确定 [J], 张启兵
2.如何合理确定条形基础的宽度 [J], 张守峰
3.软弱下卧层条形基础宽度确定的简便方法 [J], 周恩津;皮丕军
4.对砌体结构中条形基础宽度确定的思考 [J], 宋波;韩县刚
5.砌体结构条形基础宽度的合理确定 [J], 赵毅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