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是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诚信友爱,就 是全社会互帮互助、 诚实守信,全体人 民平等友爱、融洽 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 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 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 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 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 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 持安定团结。
在理解和谐社会时,我们要防止出现 两种倾向:一是把和谐社会无限放大,最 后被虚化为一种空幻的目标;二是防止把 和谐社会缩小,仅将其归结为一个社会组 织的协调或社会稳定问题。 和谐社会是分层次的,从纵向分层看, 包括历史、现实和未来,即包括传统和谐 社会(如古代社会的社会和谐,近代社会 的社会和谐);现实和谐社会(全面小康 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未来和谐社 会(如共产主义社会)。
2.西方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和谐理念的探索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谐最早是古希 腊比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该学派认为, 音乐节奏的和谐是由长短高低轻重不同 的音调,按一定数量上的比例所组成的。 该学派还研究了建筑、雕刻艺术中的比 例问题,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原 理,即认为最美的线形是长与宽成一定 比例的长方形。
从横向分层看,“和谐社会”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是人与人的和谐。 三是人自身的和谐。 四是人与社会的和谐。 五是社会内部结构的和谐。 六是外部环境的和谐。
思考:
1、和谐社会是否是一个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 2、稳定的社会是否就是和谐社会?
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992年在南方视察的邓小平
江泽民:提出经济、政
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的共同进步;提出了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 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 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思路;提出了西部 大开发战略,缩小区域发展差 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 想。

第 十一 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 十一 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重点和难点问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4.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第一,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

第二,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三,要不断深化改革,尤其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五,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说服教育为主。

第六,必须注重社会公平。

(二)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第一,从国内情况看,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二,从国际情况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三)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提供了物质保证。

第三,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得到了巩固,全体人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深刻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和准确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和谐的认识,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明确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一同构成“四位一体”的战略地位。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近年来,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努力。

首先,政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确保国家政治稳定。

第二,经济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通过深化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三,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灵魂。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公民。

第四,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推动社会稳定和谐。

此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如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紧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

同时,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民主法治。

民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法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强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广泛开展群众性自治,推进基层民主。

同时,要依法治国,严格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监督,健全法治机制,提高法治能力和水平,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法律保障。

《毛中特》第十一章

《毛中特》第十一章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丰富和发展。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 会建设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 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十七大报告: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孔子说过:“和为贵” 墨子提出:“兼相爱”、“爱无差” 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傅立叶:和谐制度 欧文:新和谐 魏特林:全体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在人与 人、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关系。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 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 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 •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 子
墨子
• 洪秀全:曾提出要建立 一个“务使天下共享”,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 暖”的社会。 • 康有为:在《大同书》 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 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关注富士康“跳楼门”
● 5月21日,富士康科技集团男员工南某从宿舍楼顶楼跳下身亡, 21岁。 ●5月14日,龙华厂区男工梁某从宿舍楼7楼坠地身亡,21岁。 ●5月11日,龙华厂区女工祝晨明从9楼出租屋跳楼身亡,24岁 ●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 ●4月7日,观澜樟阁村,富士康男员工身亡,22岁。 ●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 ●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女工饶淑琴坠楼,仍在治疗,18岁。 ●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死亡,23岁。 ●3月17日,富士康龙华园区,新进女员工田玉从3楼宿舍跳下, 跌落在一楼受伤。 ●1月23日,富士康19岁员工马向前死亡。警方调查,马向前系 “生前高坠死亡”。
理 论 意 义
实 践 意 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 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实 践 意 义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 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 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西方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有关观念
莱布尼茨提出“预订和谐”的命题。 傅立叶1803年,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 谐》,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和谐制度” 所代替。 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地安纳州的 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 1842年,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 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称作“和 谐与自由”的社会。
毛泽东:“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 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 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 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 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 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1978年12月, 邓小平、陈云 在十一届三中 全会上
图为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 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 班上发表重要讲话


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性质。 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 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 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求,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 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 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第十一章毛概

第十一章毛概

3、这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 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 使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什么是社会? 社会是以共同物质生产生活为 基础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联 系、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
具体表现
• 二、人与人的和谐 •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 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 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 同社会。
具体表现
• 三、人与自身和谐 • 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 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 破坏人身心和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从 一定角度可以说是欲望,特别是对于物质生活 资料占有的贪欲。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中观:指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应的概念。
微观:指某一区域的社会,如农村社会、城市社会、社区。
什么是社会(西方学者)
• 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群体,占据一 定的空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由于社会 一般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社会和人类社会一 般具有相同的含义。狭义的社会,也叫“社群”, 可以只指群体人类活动和聚居的范围,例 如是村、镇、城市、聚居点等等;广义的社会则可 以指一个国家、一个大范围地区或一 个文化圈,例如是英国社会、东方社会、东南亚 或西方世界,均可作为社会的广义解释,也可以引申 为他们的文化习俗。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 做社会学。
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6个方面的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提 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起 源于十六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时有六个更加,即使经济 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 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 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经 验基础上采取了“四位一体”的表述, 把社会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 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 涵,从而深化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本 质的认识,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丰富 了内含和明确了方向!
16
第二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进入21世纪后,以胡锦涛为首的党 中央领导集体,把社会和谐纳入了社 会主义本质的范畴,从而丰富了社会 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深化和拓展了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1
本章的重点提示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背景?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社 会主义 和谐社 会理论 产生的 背景。
•第一个背景,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背景。 •中国古代思想最有影响的 是儒法道墨。 •在某种意义上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理论,是中国传统和 谐理论在今天的一次升华。
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社 会主义 和谐社 会理论 产生的 背景。
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一、 深化 认识 社会 主义 本质

第十一章_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_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 1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 重和保障; 重和保障;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 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基本建立; 障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 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礼运》 《礼记·礼运》: 礼记 礼运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 下为公,选贤与能, 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讲信修睦。故人不 独亲其亲, 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 老有所终, 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 所养”
“务使天下共享”, 务使天下共享” 有田同耕, “有田同耕,有饭 同食,有衣同穿, 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有钱同使,无处不 均匀, 均匀,无人不饱 暖”。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从实际出发,本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从实际出发,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 进的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进的要求,提出了到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毛概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LOGO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LOGO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 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
LOGO
(1)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 重和保障;
LOGO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 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
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 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 统一。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 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LOGO
(1)指导思想 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 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 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LOGO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 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 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LOGO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业压力上升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09年1月20日公布,20 08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2007年末 上升0.2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数字自2003年以来首 次呈现上升趋势。 “这个数据看上去并不严重,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 因为失业的农民工和未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没有统计 在内。” 今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约为710万人,其 中包括去年尚未找到工作的100万毕业生。
邓小平经典地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 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邓小平还提出,如 果精神文明建设没有 抓好,风气如果坏下 去,经济搞成功又有 什么意义呢?
江泽民强调:社会 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 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 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 的全面发展、全部进 步这样的社会,是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和 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 社会,也包括了促进 人民全面发展的这样 一个任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 义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 题研讨班上,曾经发表过一个重要的讲话,在这 一个讲话中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这样 一种社会。这28个字,既是对我们要建一个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一种描述,基本含义的 一种解释,也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出 来的一个总体的要求。
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 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和 谐社会,它不同于以往社会形态所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 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那种田园的风格,也不同于空 想社会主义的那种乌托邦,它更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所 谓的福利社会。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 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一 个阶梯。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理论
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 整来解决; 整来解决; 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每 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 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 发展; 发展;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 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的执政 理念的升华。 理念的升华。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 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 供良好社会环境。 供良好社会环境。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 统一的; 统一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条件。 会的重要条件。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道德价值观的偏失 (2)心理承受力差 (3)畸形的竞争态度 (4) 人际关系紧张
2004年年初,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同学 在打扑克时作弊而锤杀四名同学,马加爵案件一时 轰动全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校园和谐危机的成因
(1)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就业压力的增大 (3)生源背景的多样化
二、时代背景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战 略机遇期,是我国和平崛起、建设全面小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期。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一方面,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某些国家会继 续利用经贸、民主、自由、人权、民族、宗 教等问题向我施压。 另一方面,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 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3、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
(1)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 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 扬,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得到切实落实,各 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 泛调动。 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其他目标的政治 前提。
(2)公平正义
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 系得到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 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 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 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 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 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 发展

十一章 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一章  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部分本章综述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其现实依据(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主义理想,中外不少学者先后提出过关于这方面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国家建设的各种主要关系,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邓小平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社会稳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

江泽民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共要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社会更加和谐。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共提高执政党的五种能力之一。

这是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强调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2007年,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既面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又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倘若任由这些矛盾和问题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引发社会震荡和冲突,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科学应对和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应对国际环境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世界潮流,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交织,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七,坚持共同建设与共同享用。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 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 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 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这是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华民族自 古就崇尚“和”,孔子提出“和为贵”的思想,孟子 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提出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 在社会主义中国,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待 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 人,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 础是“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 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 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 五项能力:
1.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3.不断提高建设社会先进文化的能力; 4.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5.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针对国际国内形势要求作出的战略决策。为此,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成为摆在 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课程正是基于对如上问题的 思考而展开的,具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基本内容;二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和急待解决的 主要问题;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和要求即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方向和出路。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本内容
一、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传统思想资源 (二)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国 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理论的 思考和实践探索 (三)当代中国提出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根据
二、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内容
(一)社会系统内部诸种基本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 1. 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 之间的和谐 2. 城乡发展的和谐 3. 区域发展的和谐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要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
(一)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 谐的文明发展 (二)维护公平正义,营造人与社会和 谐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人的身心和 谐的精神世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一)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 (二)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 (三)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 (四)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 (五)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 (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 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新形 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 群众的共同愿望以及利益诉求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应对国 际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

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 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友爱)
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 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 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 得到肯定;

(竞争)
(奋斗)
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 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 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2
妙解“和谐” “和”字左边是“禾”,表示庄稼,右边是
口,表示嘴巴和吃饭,整个“和”字透出的意 思是人人都要有饭 吃,经济要发展;“谐” 字呢,右“皆”左“言”,“皆言”,意思是 人人都 要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谐”这两个字,从字型上诠释了和谐社 会的含义:解决人的温饱,经济要发展;每个 人的意见顺畅地表达出来,民主法治建设好, 社会要安定平和,这些都是和谐社会的要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

(孔子: “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
——《论语》
《礼记· 礼运》:“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介绍几个与和谐社会相关指数: 绿色GDP 幸福指数 和谐社会指数
绿色GDP
中国首次公布绿色GDP核算报告 (资 料图片)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 核算研究报告2008》: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 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比例为 3.05%;虚拟治理成本为1.8%。
幸福指数
和谐不是无差别、无矛盾、无冲突,每一种矛盾 的两个方面,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 合、相反相成,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 “和谐”的涵义 动和变化,达到动态的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 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 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 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 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 金安全。 • 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 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 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 内部矛盾 。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 必然要求 ; 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 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 风险的必然要求 ; 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1.和谐社会的一般含义
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 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 调发展的社会。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 •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 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 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 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
涵 ,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性质 ;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
重点: 1、‚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 3、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难点: 1、‚和谐社会‛的含义 2、‚和谐‛的科学内涵
案例分析:
‚公‛字后面的浪费
公款吃喝,糜费巨大 • 公款吃喝现象的生动写照:‚猪牛鸡鸭赶下台, 蛙蛇王八爬上来,浅海吃光吃深海,田间吃遍吃 深山。甲鱼汤,鳗鱼咸,螃蟹咂了玩。‛ • 特征: (1)数目惊人。资料显示,每年公款吃喝2000多 亿元,一年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工程。有一个贫 困县招待费甚至占财政收入的59%. (2)私客公待。有权力的官员们把拉个人关系、 家庭宴会、父母妻子孩子祝寿、战友同学团聚的 费用都用来‚签单‛了。 (3)浪费巨大。大讲排场、比阔气,大肆铺张浪 费,‚一桌酒饭一头牛‛现在已算不了什么。我 国每年2000多亿公款吃喝中,1000亿被吃掉, 1000亿被浪费掉。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优化教育结构 •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 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 鼓励自主创业 • 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
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
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 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 基本建成;
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要正确把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关系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 发展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了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第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的重要目标和必然要求。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 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需要。
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
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 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 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 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 不成。
公车浪费,快速增长
• (1)公车支出增长快,数目大。90年代后期 起,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每年耗资30004000多亿元,成为财政不堪其重的大包袱。有 的领导一个人占有两、三辆车,城里开一辆、 下乡坐一辆、晚上去玩又是一辆,且‚一部小 车一座楼‛。 • (2)公车不‚公‛,糜费严重。我国每年 3000多亿元的公车支出中,真正用于公务的大 约仅占1/3. • 有笑话如此嘲讽,‚我名小车人喻牛,为官 服务忙应酬;上班去接下班送,忙了一周又一 周。每逢人们过‘双休’,我便忙碌无尽头, 单位领导三四个,人人用车有理由;A送女儿 去婆家,B陪娇妻去旅游,C要江边去钓鱼,D 为家庭去创收……随时需要随动我,‘阿公’ 差费‘阿公’油;要我为私隆隆转,此风此气 何时休 • (3)运输成本高,浪费惊人。据权威部门统 计,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 而党政机关等单位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前 者的7倍多,高达6万多元。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 居民收入 •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的比重。 • 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 整收入分配格局。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人 社会 自然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 部表的重要讲 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 全民健康水平 • 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和发展 • 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 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 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 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 成机制改革 •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 群众基本用药 • 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稳定低生育水平
思考:
• 从不和谐的音符中,如何体 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必要性与重要性?
点评
• 调和是解决矛盾的首选,过犹不及不是我们的手段。不和谐的音符, 只有用和谐的交响乐才能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 须注重社会公平,必须协调各方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 的关系,必须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必须统筹城乡与地区协调发展。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 执政的社会基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 兴旺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要我们将矛盾从大化小,从小 化了,一个和谐社会将至矣。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 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 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803年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 —19世纪30-40年代欧文先后在美国、墨西哥创办‚新和 谐公社‛; —1842年魏特林出版《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马克 思称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的光辉灿烂的处女作‛ 。 —《共产党宣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 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 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 种‚自由人联合体‛或‚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就 是指高级的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 会的和谐)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 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 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 导方针。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 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届 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
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教学目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目的: 主要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介绍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帮助 学生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 义和重要意义,了解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主要方针政策。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 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 有的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 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
• 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1和2002年 分别为114万和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 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 六十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1万人), 2010年则增至630万人。 • 人保部门表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2010 年将力争使2010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 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 •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今年我国还将启动2010年高校毕 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包括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 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同时做实‚三年百万‛高 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会给予较 大扶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