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重难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章《三角形》的第1节“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不等式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分类,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不等式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内角和定理及不等式性质。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

学具:练习本、铅笔、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2)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4)三角形的不等式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教材第63页例1、例2,巩固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内角和定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1、2、3,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内角和定理。

2. 三角形的不等式性质。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64页习题1、2、3。

(2)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并求出它们的内角和。

2. 答案:(1)见教材答案。

(2)锐角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度;直角三角形内角和:180度;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整理

分章節知識點歸納七年級上冊第一章 有理數1 正數和負數2 有理數3 有理數的加減法4 有理數的乘除法5 有理數的乘方詳細內容1.有理數:(1)凡能寫成)0p q ,p (p q≠为整数且形式的數,都是有理數.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統稱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注意:0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a 不一定是負數,+a 也不一定是正數;π不是有理數;(2)有理數的分類: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數軸:數軸是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一條直線.3.相反數:(1)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我們說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相反數;0的相反數還是0;(2)相反數的和為0 ⇔ a+b=0 ⇔ a 、b 互為相反數.4.絕對值:(1)正數的絕對值是其本身,0的絕對值是0,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注意:絕對值的意義是數軸上表示某數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2) 絕對值可表示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絕對值的問題經常分類討論;5.有理數比大小:(1)正數的絕對值越大,這個數越大;(2)正數永遠比0大,負數永遠比0小;(3)正數大於一切負數;(4)兩個負數比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5)數軸上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6)大數-小數 > 0,小數-大數 < 0.6.互為倒數: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注意:0沒有倒數;若 a ≠0,那麼a 的倒數是a 1;若ab=1⇔ a 、b 互為倒數;若ab=-1⇔ a 、b 互為負倒數.7. 有理數加法法則:(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2)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3)一個數與0相加,仍得這個數.8.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1)加法的交換律:a+b=b+a ;(2)加法的結合律:(a+b )+c=a+(b+c ).9.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即a-b=a+(-b ).10 有理數乘法法則:(1)兩數相乘,同號為正,異號為負,並把絕對值相乘;(2)任何數同零相乘都得零;(3)幾個數相乘,有一個因式為零,積為零;各個因式都不為零,積的符號由負因式的個數決定.11 有理數乘法的運算律:(1)乘法的交換律:ab=ba;(2)乘法的結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2.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數等於乘以這個數的倒數;注意:零不a.能做除數,无意义即13.有理數乘方的法則:(1)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2)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注意:當n為正奇數時: (-a)n=-a n或(a -b)n=-(b-a)n , 當n為正偶數時: (-a)n =a n 或(a-b)n=(b-a)n .14.乘方的定義:(1)求相同因式積的運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數,相同因式的個數叫做指數,乘方的結果叫做冪;15.科學記數法:把一個大於10的數記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元的數,這種記數法叫科學記數法.16.近似數的精確位:一個近似數,四捨五入到那一位,就說這個近似數的精確到那一位.17.有效數字:從左邊第一個不為零的數字起,到精確的位元數止,所有數字,都叫這個近似數的有效數字.18.混合運算法則:先乘方,後乘除,最後加減.第二章整式的加減1整式2整式的加減詳細內容1.單項式:在代數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運算。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具体包括:章节一“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中的10.1.1“收集数据”,10.1.2“整理数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了解数据整理的步骤,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附近的交通情况,提出问题:“如何收集和整理这些交通数据?”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学新课(25分钟)(1)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

(2)讲解数据整理的步骤:清洗数据、分类整理、汇总统计等。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2)数据整理的步骤中,哪一步骤最容易出错?如何避免?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

2. 数据整理步骤:清洗数据、分类整理、汇总统计等。

3. 例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本班同学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观察身边的物体,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答案:(1)身高数据整理表格。

(2)物体数据整理表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际意义。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易错点和难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易错点和难点总结

高中数学作为初中数学的延伸,承上启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易错点和困难点。

在人教版初一上册的数学教材中,也有一些常见的易错点和难点,下面将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整数在初一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整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易错点主要集中在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应用题中。

在加减法中,学生往往容易出现负数的运算错误,尤其是对负数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

在乘除法中,学生常常出现忽略符号、计算错误的情况。

在应用题中,对于正负数的理解和运用也是一个困难点。

二、分数分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基础知识点,但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出现错误。

易错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化简和扩展、分数在应用题中的运用等。

学生往往在运算中出现符号忽略、计算错误,对于分数的化简和扩展也缺乏深入的理解。

三、代数方程在初一上册的数学教材中,代数方程也是一个难点内容。

易错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应用题以及方程与图形的联系等。

学生往往对于方程的解法和应用题中的参数化不够熟练,对于方程与图形的联系也缺乏深入的理解。

四、几何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初一上册的教材中,也存在一些易错点和难点。

主要包括角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平行线和相交线等内容。

学生往往在运用角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时出现错误,对于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也理解不够深入。

初一上册数学教材中存在着一些易错点和难点,但只要学生能够认真总结和回顾这些知识,勤加练习,相信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高中数学作为初中数学的延伸,承上启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之一。

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数学内容和问题,因此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尤为重要。

在人教版初一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整数、分数、代数方程和几何是一些常见的易错点和难点。

一、整数在高中数学中,整数的运算不仅仅局限于加减乘除,还涉及到整数的乘方、开方、整数的分数指数和分数根等。

人教初中数学教材重难点总结

人教初中数学教材重难点总结

2018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重难点分析(名师总结教材重点,绝对精品,建议大家下载学习)一、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夯实基础1、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想要学好数学必须重视基础概念,必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然后会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自己学会反思及多维度的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但有很多初中学生不重视书本的概念,对某些概念一知半解,对知识点没有吃透,知识体系不完整,就会出现成绩飘忽不定的现象。

2、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经常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

只有基础扎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成绩才会提高。

二、初中数学中考知识重难点分析1、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占总分的15%左右。

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不同于以往的知识,它比较抽象,刚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困惑,很多学生学过之后也没理解函数到底是什么。

特别是二次函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

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中出现,一般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

有一定难度。

如果学生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中考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计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整体结构清晰,内容设置遵循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与几何等,这些内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知识点分布与难度本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包括数与式的四则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图形与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每个知识点都有不同的难度层次,从基础知识点到重点难点,都有详细的讲解和例题。

其中,方程、不等式和函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数与式的四则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4.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建议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采用直观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规律,掌握解题方法;4.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如使用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等,提高教学效果。

五、习题与复习题解析本册教材的习题和复习题设计得较为丰富多样,覆盖了各个知识点的不同难度层次。

通过练习和复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习题和复习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解答数学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方法的总结,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人教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分类必刷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

人教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分类必刷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

人教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分类必刷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中,有一些题型被认为是重难点题型,考生需要特别关注和重点复习。

本文将对这些题型进行分类,并介绍一些必刷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中考中相对较为简单的题型之一。

但是,加减法题目中常常融合了其他知识点,比如小数、分数等,需要同学们运用多种知识进行联想和综合运算。

在此我们推荐一道必刷题:例题:已知a=-3,b=5,则a-(-4)-b+(2-a)的值是多少?解析:根据运算符的优先级,先计算括号中的式子,再依次进行减法、加法运算。

将a、b的值代入得:-3-(-4)-5+(2-(-3))=-7+6=-1。

二、平方根与立方根求平方根与立方根是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中较为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需要熟悉根号的运算规则,并且要注意约分化简。

以下是一道建议练习的必刷题:例题:将8的平方根与立方根分别化简。

解析:8的平方根为√8,化简为2√2。

8的立方根为∛8,化简为2。

三、比例与百分数比例和百分数在中考数学中也是常考题型之一。

同学们需要掌握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转化。

以下是一道必刷题:例题:某商店原价150元的商品现在打8折出售,小明买了5件,请问小明买这些商品的总价是多少?解析:由于打折是按照商品原价的比例进行的,打折后的价格为150×0.8=120元。

小明买了5件商品,所以总价为120×5=600元。

四、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中考数学中的重点知识,同学们需要熟悉各种图形的计算公式,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

以下是一道必刷题:例题:长方形的长是7cm,宽是5cm,求其周长和面积。

解析:周长=2×(长+宽)=2×(7+5)=2×12=24cm,面积=长×宽=7×5=35cm²。

初中数学教材版本特点与难度分析(2024新编)

初中数学教材版本特点与难度分析(2024新编)

初中数学教材版本特点与难度分析(2024新编)在中国,初中数学教材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在内容安排和难度上都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沪教版和外研版这五个主要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难度进行排名,以帮助学生和家长选择最适合的教材版本。

一、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1. 概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被广泛使用。

该版本的教材内容相对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设计合理,难度逐渐递增,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2. 特点•系统性和全面性:人教版教材内容覆盖全面,从基础知识到复杂问题都有详细的讲解和练习,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循序渐进: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设计合理,难度逐渐递增,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适用广泛:由于其内容基础,适合大部分学生使用,尤其是那些需要扎实基础的学生。

3. 难度分析人教版教材的难度相对较低,适合大部分学生使用。

教材内容系统且全面,能够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1. 概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材中的题目设计较为灵活,有些题目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特点•灵活性和创新性:教材中的题目设计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丰富的内容:教材内容丰富,题目设计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适合思考型学生:适合那些喜欢挑战和思考的学生。

3. 难度分析北师大版教材的难度适中,题目设计灵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1. 概述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材中的题目设计多样,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2. 特点•实用性和易学性:教材内容贴近生活,题目设计简单明了,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教材之一,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难度逐渐加大。

二、知识结构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整数、有理数、代数式、方程、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这些知识点被有机地整合在各个章节中,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编排上,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三、重点与难点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其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以及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2.代数式的变形:代数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化简、变形等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3.方程的求解: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4.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5.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四边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四边形相关的问题。

6.圆的性质与判定:圆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物操作法: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性质。

2.讲解与示范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促进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个性化学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辅导方案,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的难点分析与解决策略

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的难点分析与解决策略

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的难点分析与解决策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是一门难以逾越的学科。

而在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中,我们也能够找到一些难点。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难点分析1. 知识点复杂度高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包含了许多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如平方根、比例与相似、统计等。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些知识点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涉及的计算方法也较为复杂。

2. 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低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度相对较低。

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的同时,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造成了知识的孤立性。

3. 理解题目难度较大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中的题目通常会涉及到一定的思维拓展和逻辑推理。

对学生来说,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解题思路和找出有效的解题方法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

二、解决策略1. 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针对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难点,学校和老师应该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熟悉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为了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案例分析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同时,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学生理解题目的难点,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进行思维导图、逻辑图等形式的思考训练,帮助学生改善解题思路的形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4. 鼓励合作学习与互助互学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的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常常是共同面对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互助互学。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解题思路、解析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共同攻克数学难题。

总结: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材的难点在于知识点复杂度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低以及理解题目难度较大。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教案(7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教案(7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教案(7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

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

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

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

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

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整理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整理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整理一、初中数学知识点总体概述初中数学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初中数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代数、几何、函数、概率、统计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数与代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几何涉及图形与空间的运用;函数是初步探讨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概率与统计是初中数学的应用部分。

二、重难点归纳整理1. 代数代数是初中数学的重难点之一。

代数的基础是方程式的解法和一些代数法则的运用。

学生在这个阶段应该掌握以下重点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代数表达式的化简;•因式分解和分式的运算;•式子的等价变形。

2. 几何几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之一。

初中阶段的几何主要涉及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和运动等方面的问题。

几何需要学生具备切实地操作能力和抽象迁移能力,尤其是能够通过图形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这个阶段应该掌握以下重点内容:•各种平面图形的构造与性质;•三角形的构造、性质及判定;•直线、角、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勾股定理的运用;•空间几何中的图形与计算;•数轴及其应用。

3. 函数初中数学中的函数是初步掌握数与几何之间联系的一个关键环节。

学生应该学会根据函数的图像或表格来推断函数的性质以及绘制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在这个阶段应该掌握以下重点内容:•线性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平方函数、立方函数、绝对值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关系;•函数的复合、反函数及其运算;•不等式中的代数式和函数式;•应用题中的函数建模。

4.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初中数学的应用部分。

它对于学生提高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这个阶段应该掌握以下重点内容:•概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表示方法;•中心趋势度量和离散程度度量的计算及应用;•正态分布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2018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重难点总结

2018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重难点总结

2018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重难点分析(名师总结教材重点,绝对精品,建议大家下载学习) 一、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夯实基础1、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想要学好数学必须重视基础概念,必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然后会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自己学会反思及多维度的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但有很多初中学生不重视书本的概念,对某些概念一知半解,对知识点没有吃透,知识体系不完整,就会出现成绩飘忽不定的现象。

2、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经常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

只有基础扎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成绩才会提高。

二、初中数学中考知识重难点分析1、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占总分的15%左右。

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不同于以往的知识,它比较抽象,刚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困惑,很多学生学过之后也没理解函数到底是什么。

特别是二次函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

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中出现,一般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

有一定难度。

如果学生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中考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计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重难点分析(名师总结教材重点,绝对精品,建议大家下载学习)一、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夯实基础1、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想要学好数学必须重视基础概念,必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然后会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自己学会反思及多维度的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但有很多初中学生不重视书本的概念,对某些概念一知半解,对知识点没有吃透,知识体系不完整,就会出现成绩飘忽不定的现象。

2、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经常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

只有基础扎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成绩才会提高。

二、初中数学中考知识重难点分析1、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占总分的15%左右。

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不同于以往的知识,它比较抽象,刚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困惑,很多学生学过之后也没理解函数到底是什么。

特别是二次函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

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中出现,一般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

有一定难度。

如果学生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中考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计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

中考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但却是解答题完整解答的基础。

运算能力的熟练程度和答题的正确率有直接的关系,掌握不好,答题正确率就不会很高,进而后面的的方程、不等式、函数也无法学好。

3、应用题,中考中占总分的30%左右包括方程(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函数应用,解三角形应用,概率与统计应用几种题型。

一般会出现二至三道解答题(30分左右)及2—3道选择、填空题(10分—15分),占中考总分的30%左右。

现在中考对数学实际应用的考察会越来越多,数学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因为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运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应用题要求学生的理解辨别能力很强,能从问题中读出必要的数学信息,并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也是中学阶段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工具。

4、三角形(全等、相似、角平分线、中垂线、高线、解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考中占总分25%左右三角形是初中几何图形中内容最多的一块知识,也是学好平面几何的必要基础,贯穿初二到到初三的几何知识,其中的几何证明题及线段长度和角度的计算对很多学生是难点。

因为几何思维更灵活,定理、定义及辅助线的添加往往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更灵活,能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也只有学好了三角形,后面的四边形乃至圆的证明就容易理解掌握了,反之,后面的一切几何证明更将无从下手,没有清晰的思路。

其中解三角形在初三下册学习,是以直角三角形为基础的,在中考中会以船的触礁、楼高、影子问题出现一道大题。

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而且在以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会将此知识点挖深,拓宽。

成为高考的一个重点,因此,初中的同学们应将此知识点熟练掌握。

四边形在初二进行学习的,其中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很多,容易混淆,深刻理解这些性质和判定、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解决证明和计算的基础,四边形中题型多变,计算、证明都有一定难度。

经常在中考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的压轴题(最后一题)中出现,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5、圆,中考中占总分的10%左右包括圆的基本性质,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圆心角与圆周角,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扇形弧长及面积,这章节知识是在初三学习的。

其中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中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中的一些线段长度及角度的计算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各年级教材知识重难点分析七年级教材重难点分析八年级教材重难点分析九年级教材重难点分析备注:黑体加粗标题为各年级重难点章节四、初中学不好数学的常见现象(一)、初一学不好数学许多小学数学学科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初中数学成绩会出现下滑,成绩不稳定等现象。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有不小的提高。

许多学生还是带着小学学习的心态,学习主动性不足,课前没有预习,坐等上课,上课也不专心听讲,不重视书本上基础知识,自认为书本上很简单,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不去认真的演算书写。

其实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知识一知半解,没有吃透课本内容。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套题型,遇到难题缺乏思考,学习方法的缺乏或不得当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学不好数学。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

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策略:1、狠抓基础,循序渐进。

立足课本,把课本知识点吃透,辅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先以基础题为主,培养运算能力,提升学生自信心。

等基础知识熟悉了,再逐渐加深难度,能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维。

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及时预习书本知识,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总结相似的题型,收集自己的典型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目。

就不懂得问题,积极讨论、请教老师。

自己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形成习惯。

3、激发学习兴趣。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4、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学生每天作业是对当天所学内容的巩固,如果能高质量的完成当天的作业,就能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消化吸收,遗留的问题就少,进而学习效率就高。

(二)初二数学成绩下滑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

初二的难点多,初三的考点多。

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基础,中考多以基础题为主,要求不高。

很多同学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基础没有打牢,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初二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拐点,坡度突然增加,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学生是很容易适应的。

特别是几何内容的增加,它的研究对象从“数”到“形”发生变化,方法也从“运算”到“推理”发生变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跟不上就很难从图形中找到关系,推理论证困难学科(物理)也相应增加,学业加重,精力分散,有些学生有些力不从心,缺乏毅力的,就会慢慢掉队。

策略:1、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明确的目标,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

2、从基础知识入手,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辅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用简单、中等的题来训练自己的解题思路,思考“凭什么”从第一步走到第二步,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是怎样的?从而真正形成自己的做题思维。

3、坚持养成总结题型、错题、典型题的习惯,常坚持3—4周后,就能养成习惯。

4、过好几何入门关——识图、书写、推理。

书写是几何入门的难点,有条理的书写时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保证。

应根据题目的要求,步步有据,句句有理,由条件推理得到结论。

对已知条件的整合剖析能力对很多学生也是很高的要求。

对书本上的定义、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要非常熟悉。

5、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类,如将判定方法、定理归类整合,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6、(三)初三基础不扎实,力不从心进入初三以后,学生的学习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总复习能有更多的时间,各科上课节奏开始加快,学业任务相应加重,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就会跟不上,严重时自信心会严重受挫,感觉力不从心。

平时做试卷审题不严,看题不清,能做对的题目也没拿到分。

小错不断,没有养成积累错题的习惯。

遇到综合性问题时,缺乏解题思路和方法。

遇到难题,就自动放弃了。

长时间持续下去,丧失自信心,成绩也会下降。

策略:1、第一步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从时间、中考试卷难度、现阶段的情况、预期目标、成功提高成绩学生案例等方面分析,增强其学习的动力。

2、狠抓基础,循序渐进。

利用上初三前的暑假把初一、初二年级的知识漏洞通过查、学、练、测的循环模式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继续学习新知识时能跟上老师节奏,自然会轻松很多。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复习、积累、总结的习惯,让学生从“要学”变成“会学”,最后会“自学”。

不仅对现在很重要,对学生以后高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4、基础扎实之后,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做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也不能盲目的只顾做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解题的方法、技巧的训练。

5、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认真分析按照中考考纲及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命题的变化规律,对重点考查内容进行分类训练,对难点进行个个击破。

6、熟悉并运用常用的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7、中考基础题真题演练。

要求达到自己理想的正确率,也可以全面考察知识漏洞情况,可以再做复习。

8、中考压轴题突破。

纵观安徽数学中考命题规律,压轴题主要出现在函数和四边形部分的内容。

对压轴题进行分类剖析讲解,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和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