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有感范文4篇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名著之一, 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以供大家参考借鉴!《道德经》读后感范文一《老子》, 又称《道德经》,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千百年来, 从东方走到了西方, 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评价说:“不读《道德经》一书, 不知中国文化, 不知人生真谛。
”读《老子》, 只觉意蕴深远, 令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那个无欲无求的世界, 下面便是我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
《老子》一书, 分为道、德两篇, 虽只五千余字, 却系统阐述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 形成了极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色。
初读前, 我对其还仅停留在“无为而治, 消极避世”的印象上, 直至谨慎品读后, 才深觉这更是一种“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境界, 收益匪浅。
“上善假设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确实,最善的人就似乎水一样, 水滋润万物而不争,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爱的地方, 所以最接近于“道”。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正是深受其影响, 以这样的沉着姿态、包涵性品德、和谐相处的深厚情怀, 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互补互融, 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应了珍贵的思想资源。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在生活或工作中, 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才智的, 而了解自己的人是更加明智的。
别人是有力气的, 而战胜自己才叫强大。
知足常乐, 有踊跃行动力的人能更加漫长。
的确, 始终以来我们总对别人要求太多, 却忽视了对自我的反省与谛视。
人贵有自知之明, 只有充分了解自我, 才能取长补短, 更好的完善自我。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道, 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以相反相成的辩证观点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法自然, 提醒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也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需遵循的原那么。
国学老子读后感范文(20篇)

国学老子读后感范文(2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学老子读后感范文(20篇)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读老子的著作读后感(精选5篇)

读老子的著作读后感(精选5篇)林语堂曾说: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读老子的著作读后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读老子的著作读后感【篇1】道德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关于道德问题前人有很多思考,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道德问题的一点感悟。
道德与本性关于道德与本性,先秦时代就有三种不同的论断: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以及告子的性不善不恶论。
探究这三种观点的不同主要是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三种观点都有片面性,但也有可取之处。
我以为论本性无分善恶,同情、怜悯、嫉妒、残暴等等都包含于人性之中,只是有些本性更容易导向善的方面而有些却很难。
所以,道德的形成要有一个导向善的助力,这个助力就是教育。
道德与教育原始氏族社会是否存在着道德的意识?这个问题是复杂的,氏族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而原始社会是以群居为生存形态。
氏族社会的首领是德律的一种权威,原始人无鉴别的能力,有一种群体从众的心理,这正是道德的一种强制性。
而这种强制性的接受会使人在道德权威的阴影下形成一种固守旧俗的状态。
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程度越高对道德的重视程度越高,对道德的认识更清楚,向上的善念也会越多,从而产生与时俱进的新道德。
道德的内在精神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对于道德的界定也不同,所以把风俗、习惯或是外在因素作为判断道德的标准是不确切的。
虽然道德的外在充满不确定因素,但道德内在的原理与精神是确定的,即道德要适应时代环境,道德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
情绪是推动个人道德发展的动力。
孔子曾说过:“克己复礼”,克己实则是对自我情绪的一种节制,但这种节制并不等于完全的压抑与消灭情绪,而是要把坏情绪转化为好的情绪。
情绪也分为个人情绪与社会情绪,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情绪可能会受到社会情绪的影响,如果完全放弃个人情绪而遵从社会情绪,那么社会就不会发展。
老子读后感读后感优秀7篇

老子读后感读后感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子读后感读后感优秀7篇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深化小伙伴们对名著人物的了解,在一篇读后感的写作中,绝对不能偏离文章内容,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老子读后感读后感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老子》的读后感

《老子》的读后感《老子》的读后感汇总4篇。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我们的作者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老子》的读后感汇总4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老子》的读后感(篇1)《老子》世称《道德经》,《老子道德经》等,它的作者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他是河南鹿邑县人,大约生活于战国春秋时期。
《老子》已经流传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学习和研究〈老子〉的人古今中外不计其数,诸家百言,对于《老子》的理解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有认为它是一篇长篇哲理诗,还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帝王之学的政治书,更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智谋奇术的兵书。
在我看来〈老子道德经〉就是一本生活大百科全书,其内容既飘渺又实际,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而且常读常新。
托尔斯泰年轻的时候曾在他的日记里写到:“没有孔子和老子,《福音书》就会完全不同了。
而没有《福音书》他们却可以过得去。
”这是西方教育背景下的大思想家对主宰中国社会几千年的两个大思想泰斗的客观评价。
从他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福音书》里缺少的是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精髓,而在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会合出却从没缺少《福音书》里的任何内容。
我从没有读过《福音书》,无从知道它到底有那些优势和不足。
但是我在读《老子》的过程当中却感到了老子的博大精深。
每每拿起《老子道德经》,读上几遍,就仿佛看到白发须颜的老子骑着青牛在我眼前出现,向我讲述他的智慧与修养。
二清静无为是一种心态上面讲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写消极的意味。
有人回提出疑问;要是都这样,这个社会还会进步吗?其实不然。
清静无为是一种心态,一种思想的境界。
老子的读后感5篇

老子的读后感5篇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书中隐藏的细节和深意,丰富我们的阅读体验,读后感的质量直接反映了你对待写作的态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老子的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老子的读后感篇1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漫长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中流传下来了很多经典的思想以及典籍。
其中有这么一个长达几百年的征战史,也正是在这段峥嵘的历史阶段,人才辈出,思想膨胀,百家争鸣。
这段时间就是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段连年战争,诸国征伐,民不聊生的时代,无数有志之士运用各种办法寻求治国安邦之道。
因此形成了与东周国内割据一方的诸侯国一样的各个学术学派,产生了许多有名的学术成果,以及文化名人。
典籍有儒家的《论语》、《春秋》、《孟子》等等;道家的《道德经》、《庄子》等等;墨家学派的《墨子》等;还有兵家的《孙子兵法》等等。
学派以及典籍之多不胜枚举。
我想作为一名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好好学习一下中国古代的这些经典名著,因为这些作品出自那样的一个战乱年代,人们常常对明天的太阳不抱希望,然而在这样一个生死不由自主的年代,他们能够更加看清人生的意义,更加明确生命奋斗的目标,更加注重国家的一统和兴旺发达。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思想,并不是过去的东西都是腐朽的,也许他们的思想能够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在寒假期间我看了一些诸子百家的经典,其中认真学习了道家的《道德经》,虽然理解了不少道家的思想,但是老子高深的古典辩证哲学思想并不是光看这些文字以及一个寒假的时间就能理解透彻,并且运用于实际的。
读《道德经》,首先就是要慢慢理清自己的思路,老子自己就说过,道这东西,它大大超越了知识的层面,所以我们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来衡量、来解释,我们必须要突破知识的限制,随老子一起站在局外来看这个世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视野才没有死角,我们才能够理解道的永恒。
然而这个在看《道德经》前就应该有所准备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所以无数人都看不懂,完全无法理解,于是自下定论,认为这是老子的一出恶作剧,故作玄虚。
[读《老子》有感五篇]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五篇]读老子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f1432bfdd36a32d7275814f.png)
[读《老子》有感五篇]读老子有感读《老子》有感五篇读《老子》有感五篇【篇一】第一次读《老子》是高三语文老师的推荐,还记得他说:“读《老子》就像澄水,可以把自己内心中的杂质一层一层地过滤出来。
”细细品读之后,留给我最深印象的也正是老子对于“水”的看法。
面对滔滔江水,孔子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老子却从中悟出水的真谛,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在老子看来,水或许是世界上最高明的事物。
水往低处流,最能守弱,但是水的强,也同样无法想象,就像金遇到水会锈、木遇到水会腐、火遇到水会灭,甚至石头也会被水滴穿……同时,水滋养万物,有承载万物之德,却又始终保持平常心态,不但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里低往哪里流,哪里洼在哪里聚,进而显得更加深邃、更加安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
但在今天,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去追求更好的成绩、更高的位置、更多的荣誉……又有多少人能够保持淡泊宁静的初心,像水一样从容面对任何情形、应对任何处境呢?基层工作这六年多来,我重温了很多遍《老子》。
与年少时相比,接触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对于老子水哲学的感悟也更深了。
在基层工作,要有如水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定力。
身处基层,我们就像一条条普通的小河小溪,或许不如大江大河那般波涛汹涌、名扬天下,但正如古希腊谚语所说,“每滴水里都藏着一个太阳”,只要我们甘于吃苦、善于沉淀、勇于担当,更加坚定勇敢自信地为自己“打call”,同样能汇聚起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在实实在在的基层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在基层工作,要有如水般“避高趋下、兼容众生”的谦和。
老子的读后感7篇

老子的读后感7篇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使我们在表达观点时更加自信,语言组织能力也随之提升,在写读后感时,尝试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分享个人体验,会更加真实,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老子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老子的读后感篇1学了《道德经》,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是老子思想所处的智慧高度和对自然的领悟及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宏观视角。
对事物发展的辩证和转化能给出融入自然规律的基本解剖。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能够脱离从众定势思维的习惯而独立地接近于自然。
老子《道德经》的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内涵和外延。
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贴切的答案和个体标准。
以上是从宏观上对《道德经》的感受。
而在微观上,老子对自然存在、科学、宇宙守恒、人文、国家管理、战争、人性、生命、名利、权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独到精确和细致的认识。
下面对《道德经》的某些段落、重要的文句与自己的观念给出个人的感受:(1)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章)道可以泛指,自然的方面可以指自然规律,如:星系的运动轨道,物质的自然混成及固有的运动轨道和方式;人文方面可以指人道、道德、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
可道是指出宇宙自然规律的确定性和因果关系。
也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的可以被人类认可和确定的现象。
非常道又指出人类一旦用言语文字来表达就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用物理的观念来分析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使一切都不确定。
也可以认为是指出人类的有限性而难于道出自然界的全部或准确的自然动态。
名可名就是人类对一切现象的命名,名可名是老子认可了人类思想活动对自然的命名。
另一方面,又用非常名区分了人类的名和自然的不可名。
所以这样的一对排比句道出了宇宙无常和人类有常的界限。
前面简单的6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就道出了人类不同参照系下的各种理论体系的存在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
(2)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无为,不是字面上的直解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篇一: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
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
特别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
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
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
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
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
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行,所以, ——物极必反。
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
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 也决不可能有!“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
大家知道: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原因了。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无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变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飞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
读《老子》有感五篇.doc

读《老子》有感五篇读老子有感五篇读老子有感五篇【篇一】第一次读老子是高三语文老师的推荐,还记得他说“读老子就像澄水,可以把自己内心中的杂质一层一层地过滤出来。
”细细品读之后,留给我最深印象的也正是老子对于“水”的看法。
面对滔滔江水,孔子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老子却从中悟出水的真谛,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在老子看来,水或许是世界上最高明的事物。
水往低处流,最能守弱,但是水的强,也同样无法想象,就像金遇到水会锈、木遇到水会腐、火遇到水会灭,甚至石头也会被水滴穿同时,水滋养万物,有承载万物之德,却又始终保持平常心态,不但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里低往哪里流,哪里洼在哪里聚,进而显得更加深邃、更加安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
但在今天,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去追求更好的成绩、更高的位置、更多的荣誉又有多少人能够保持淡泊宁静的初心,像水一样从容面对任何情形、应对任何处境呢基层工作这六年多来,我重温了很多遍老子。
与年少时相比,接触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对于老子水哲学的感悟也更深了。
在基层工作,要有如水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定力。
身处基层,我们就像一条条普通的小河小溪,或许不如大江大河那般波涛汹涌、名扬天下,但正如古希腊谚语所说,“每滴水里都藏着一个太阳”,只要我们甘于吃苦、善于沉淀、勇于担当,更加坚定勇敢自信地为自己“打call”,同样能汇聚起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在实实在在的基层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在基层工作,要有如水般“避高趋下、兼容众生”的谦和。
泉水、河水、湖水、江水、海水,无论源自何处,相融即为一体。
学习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老子道德经篇1《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
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老子》的文体,不像是《论语》那样的语录集,也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文章”。
全书约五千字,是由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组成。
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但结构并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
各章的先后顺序也不能准确地确定。
《老子》中的语言没有太多的修饰,但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需要反复的体会。
牵涉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老子》又称为《道德经》,是因为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
道的部分是老子关于道的论述。
德的部分是老子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
一、老子对道、德的理解。
1、老子把天地万物之生的总原理称为“道”,而且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没有意志的,是自然如此的。
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原因就在于道。
《老子》第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是老子对“道”的一个总的理解。
在老子看来,“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恍恍惚惚的东西。
道,无形无状,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始”,是一个终极实在,是万物的根源。
并且在本质上道是不可界定和不可言说的,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它,我们也很难将其特性用语言表达出来。
而老子对“道”的称谓也有很多,包括“无”、“朴”、“一”等。
道是一种无限的、无终止的状态,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源泉。
“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永远不停息的,流转与变迁的过程中。
“道”还可以视作阴阳、刚柔等两相对峙的力量、事物、原理之相互转化。
在“有”、“无”这两个概念上,老子认为无是对于具体事务的有而言的,所以无并不是零或什么都没有的意思。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老子对于道“无”的外表的形容。
2、道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不是指具体的事物而言的,而“德”为具体事物生的原理。
《老子》读后感范文5篇1

《老子》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 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 也是应用写作讨论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老子》读后感(范文)5篇, 欢迎借鉴参考。
《老子》读后感范文5篇(一)《老子》又称道德经, 它的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mdash;老子。
《老子》一书流传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学习和讨论, 想必也是不计其数了。
那么, 为什么老子一书历经两千多年仍有如此多的人去学习, 并且一代代地流传下去呢?其原因之一, 当然是其内容所富含的哲理性以及其思想的重要性了。
有人认为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中国哲学的主根;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政治谋略的兵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篇长篇哲理诗;而在我看来, 它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 当中的内容既易读懂又耐人寻味;既富含哲理, 又贴近生活, 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老子》这本书中有太多太多的智慧, 仅凭字面上的理解和阅读是完全不够的, 必须得要更深化的研读, 才能体会和感受其真正的含义。
《老子》一书中, 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其意思是:君子做人做事, 知道哪些事可以做, 哪些事不可以做, 当知道了解某件事可以做才去做, 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就不去做。
而我的理解很简单, “有所为”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是有时候需要放弃。
比如, 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当然可以去想, 但是一定不要去做;想做而又力不从心的事最好不要做, 这也是一种智慧。
所以鸡蛋碰石头的事就应该绕开, 应提高眼力, 看出美丽面纱下的危险, 不为其表象所迷惑。
“有所为”, 是人生的希望所在, 有了这种希望, 再难的路我们也会奋勇前进;“有所不为”, 不是为自己什么也不做而找借口, 也不是为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而找托词, 更不是为自己没有本事做辩护。
要想有所作为, 就必须有所不为, 要想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 就得抛弃所有的杂念。
老子800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

老子800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老子800字读书篇1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中,许多为人的一句话令我们终身受益,让我们不禁对先辈们的智慧暗暗赞叹,也迫切的希望能够回到那个时代,去目睹那些伟人们的尊荣,去静静聆听他们的淳淳教诲……《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令我终身受用,当我们感叹别人是多么的成功、多么的有钱……但是我们只是停留在羡慕的阶段,从来没有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别人为什么这么优秀、这么成功……难道他们一生下来就这么成功吗?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前面,是因为他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从一无所有做起,他们所付出的是我们的很多倍,自然就会比常人收获的更多。
工作是这样,学习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的去吸取知识,不断的像土一样,一点一点的累,成就九层之台,像毫末一样,一点一点的生长,长成合抱之木。
人生亦或如是,人生路漫漫何其修远。
我们每面对一个困难,就在人生的路上跨出了一步。
这一步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那一步,令我记忆犹新。
考试,看似痛苦,却如同人生一样,每解一道题都如同跨过了一道困难,我记得考试时,开始我做的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问题,可越做到后面,就如同陷入泥潭里一般,寸步难行。
我费尽脑力,终于一路过关斩将,杀到最后一题,可最后一题如磐石坚硬,油盐不进,我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却拿它没有办法。
我看向窗外,看着那蔚蓝的天空,纯洁的白云,突然产生一丝明悟,考试如人生,要学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只是一味的追求答案,却忽略了过程,忽略路上的一切。
于是我开始从基础入手,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最后费劲千辛万苦,最终把这块磐石打磨成一件艺术品。
这次,让我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上,踩下了最困难的一步,但让我对这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老子那博大精深思想,所折服。
老子的思想、智慧,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老子在四五百年前便懂得了现在我们人类都难以理解的哲学。
《老子》心得体会8篇

《老子》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子》心得体会8篇写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同的事情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写心得体会进行记录,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老子》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老子道德经读书感想(精选5篇)

老子道德经读书感想(精选5篇)老子道德经读书感想(篇1)刚读完《道德经》,我从中遭到很多启迪。
作者老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这本书是老子的乱世之道和人生哲学,而非我原以为的道德教材。
固然只读了20多页,但是由于领悟力有限,通读全书,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变去。
指出“物极必反”的通则,无论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其次,老子认识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态度,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坚强和进取,老子的思想是无为。
如今的人普遍都以为他的思想十分消极,其实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对广阔劳动人民的酷爱。
他希望经过它的思想来影响统治阶级,让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养生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我认为“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而能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就比方说教育理念中也能够自创。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学生只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才干够学有所成,这就需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理论中引导学生快乐、轻松、盲目、自愿的学习。
教育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论,而是因势利导,绝不拔苗滋长。
不顺应自然规律,滥施各种生长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觉参与各种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等培训常常适得其反。
同时老子的“物极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预言今天的社会。
人类所追求的所谓文化,所谓科技,现代化,都应该是为人类效劳的,但是环境污染,能源耗尽,消费率进步,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谓高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们为了保住工作而工作,无暇关注本身和家庭,有时间的时分没钱,有钱的时分没时间。
又或者说两者都没有。
这样的社会又怎能说是美妙的呢?在高度兴旺之后,人类当有所回归,以免到达极致走向另一面,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老子不愧是我国古代十分巨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越孔子。
老子的学说“玄之又玄”,但是我却没有能发现“众妙之门”,自古以来研讨老子的人太多太多,但我总以为体会到“物极必反”,“无为”之类的人生哲学,对个人来说更有意义。
读《老子》心得体会(通用4篇)

读《老子》心得体会(通用4篇)读《老子》篇1在孩提时代的我就曾经接触过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猜到当时懵懂孩童的我,对于这本书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初步认识还得追溯到我爷爷跟我讲的故事。
爷爷跟我讲了很多的古代传说,其中就有关于圣人老子的传说——相传老子一夜间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道德经》,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成为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
小时候听着这些传说比较神秘、玄奥的东西,都是和老子相关的,但是老子是谁,什么是老子的学说,他所著作的《道德经》讲述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却知之甚少,而且那时根本看不懂。
读懂一本书,首先读懂一个人。
这是我阅读书籍的,若光看一本书所讲的内容,而不去深入了解作者为何做此书的种.种原因,那就与作者做此书献于世的真正目的了。
我不乏有些人著书纯粹是为了赚取稿费或者立名,那样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勉强称为写作工作者罢了。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时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时代造英雄,时代也会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
如今很多人称《论语》为做官必学,《道德经》为做人必学,想必有一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说法那样的片面。
一本《道德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为人等多方面的内容。
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话说可算为一本百科全书,但是《道德经》真正的分类还得算为哲学著作。
老子道家的学术充满着辩证法,从探讨宇宙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真正地以人为本,直接从关注明民生,关注社会弱者,弱势群体出发,老子之道算是弱者之道,对社会人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自然天地、社会与人等及其运动规律,因而是一个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很多反映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黑格尔曾经感慨: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在老子《道德经》诸多哲学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处世这方面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老子》有感范文4篇
【篇一】
第一次读《老子》是高三语文老师的推荐,还记得他说:“读《老子》就像澄水,可以把自己内心中的杂质一层一层地过滤出来。
”细细品读之后,留给我最深印象的也正是老子对于“水”的看法。
面对滔滔江水,孔子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老子却从中悟出水的真谛,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在老子看来,水或许是世界上最高明的事物。
水往低处流,最能守弱,但是水的强,也同样无法想象,就像金遇到水会锈、木遇到水会腐、火遇到水会灭,甚至石头也会被水滴穿……同时,水滋养万物,有承载万物之德,却又始终保持平常心态,不但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里低往哪里流,哪里洼在哪里聚,进而显得更加深邃、更加安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
但在今天,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去追求更好的成绩、更高的位置、更多的荣誉……又有多少人能够保持淡泊宁静的初心,像水一样从容面对任何情形、应对任何处境呢?
基层工作这六年多来,我重温了很多遍《老子》。
与年少时相比,接触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对于老子水哲学的感悟也更深了。
在基层工作,要有如水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定力。
身处基层,我们就像一条条普通的小河小溪,或许不如大江大河那般波涛汹涌、名扬天下,但正如古希腊谚语所说,“每滴水里都藏着一个太阳”,只要我们甘于吃苦、善于沉淀、勇于担当,更加坚定勇敢自信地为自己“打ca ll”,同样能汇聚起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在实实在在的基层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在基层工作,要有如水般“避高趋下、兼容众生”的谦和。
泉水、河水、湖水、江水、海水,无论源自何处,相融即为一体。
同样,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始终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
更重要的是,人都是有感情的,“水乳交融”般的情感共鸣是
干部与群众之间最坚固的纽带,所以我们要打心底里把群众当“亲人”,真心实意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真正实现情感交流、精神交融。
马上就要到“世界读书日”了,我不禁再次捧起微微发黄的《老子》,如鱼得水般再读一遍又一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相信,只要我把《老子》中水的品格领悟得更透、践行地更实,也能做到“上善若水”,收获如水人生。
【篇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我第一次在电视上听到这句话,感觉非常困惑和不解的。
难道真的说天地和圣人真的就是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吗?其实当我了解到这句话的出处后,也就没有了这样的念头。
这话意思是说:天地很公平,对待万物都任由你自己发展,不横加干涉,圣人对待百姓也是一样很公平,随你自然,任尔自由。
这也就可以看出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灵魂。
话说很早以前我并不知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的影响力和道家文化的悠久历史。
我的懵懂的印象中好像释迦摩尼的佛学思想对我影响更深。
很小就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是“大和尚”们的专有词汇。
但是当我在高中课堂上听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时候,就感觉很有意思,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又不知所云。
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很神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释义为:说你可以或者说你不可以,长时间保持一种说法,最后就会成为定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又可以释义为:说一种理论,可以经常说,和一般的说法都不一样,最后你也会信服非常理所理解的说法或者理论。
等等,还有很多你可以试一试不同的断句,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至于后来我关注到老子和庄子的时候,我才懂得原来中华名族的悠久历史与道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管是说道家还是道教,总之都和“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实我也和大多数9 0后一样,不是太喜欢读古文,读文言文。
不过我庆幸的是高中时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奠下比较好的文言文根基,我要感谢教会我阅读的黄老师。
所以在读到老子、庄子一些晦涩难懂的句子时,我就会先跳过,然后通读一次上下段落,就会大概明白文中的意思。
然后在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就大概能够get到大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