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合集下载

专业名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201

专业名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201

专业名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高校英语教师、研究人员和高级翻译工作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胜任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科研工作。

二、学习年限2年(在职学习为3年)。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期限,但在校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4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英美文学2、翻译理论与实践四、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课程学分制和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授课、研习、导读、论文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两周内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

第三学期按照《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筛选分流办法》参加阶段考核。

第三学期结束前应完成教学或社会实践环节。

课程学习(含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时间为一年。

论文写作时间为一年。

本专业属“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研究生可根据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课题选修“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课程。

五、学分要求最低总学分要求:40学分。

最低修课学分要求:27学分(其中公共必修学位课程:6学分;专业必修学位课程:9学分;专业选修课程最低要求:12学分)。

文献查阅和开题报告:1学分。

学术活动:2学分。

学位论文:10学分。

研究生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在统计源期刊及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可获得1学分,论文被CSSCI收录,可获得2学分。

学分不重复累计。

六、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第4周前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之后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后,按《华南理工大学学位条例暂行实施细则》和《华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组织答辩。

学生必须在第四学期第四周之前向导师提交学位论文初稿。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050201)Master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一、专业简介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河南省第一层次重点建设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于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获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本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名列前茅,现有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0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河南省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和河南大学特聘教授2人。

本专业近年来已出版和发表一系列高质量的专著和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国内外语界的好评。

指导教师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有丰富的教学和指导培养研究生的经验,所开设的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前沿性,可以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业务上应具有比较全面而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了解英美文学的主要流派和各时期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掌握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并具有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比较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动态,具有运用语言学理论描写、分析和解释语言现象的基本能力;了解外语教学理论,熟悉外语教学法诸派别的理论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了解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有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具有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

专业名称英语专业代码050201

专业名称英语专业代码050201

专业名称:英语专业代码:050201一、专业概要:英语专业创办于2000年,拥有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50%以上的教师有海外访学经历,常年聘请兼职教授、校外导师和外籍教师10余名。

本专业以学位课为中心,以“英语角”、“英语演讲赛”、“英语戏剧表演”、“英语读书会”等第二课堂为驱动,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专业创建了2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建有跨文化交流中心和翻译工作室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搭建平台。

近几年本专业专四、专八过级率超过全国独立学院平均过级率约20个百分点,2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率达30%以上。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英语国家概况,了解英语语言文学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流畅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一定的翻译能力,能在经贸、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外事、旅游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技能训练,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及良好的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毕业生要求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纪守法的品质;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努力通过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3.能在对外贸易、英语教学、英语翻译、国际旅游等工作中准确、流畅、得体地使用英语;4.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5.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6.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初步的自主创业能力。

050201重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考试科目

050201重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考试科目
1999年版
修月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1
0838
语言与文化
4
《语言与文化》
2000年版
王振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2
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合计
57
2008年版
卫兴华、赵家祥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0839
俄语



6
《俄语入门》(上、下册)
1986年版
周鼎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0840
日语
6
《大学日本语》(1~4册)
2005年版
王庭凯
四川大学出版社
5
0841
法语(新教材)
6
《新核心法语》(一、二册)
97/98年版
李志清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6
0842
德语
1993年版
1992年版
2002年版
何其莘
何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10
0603
英语写作
4
《英语写作》
1999年版
杨俊峰
辽宁大学出版社
11
0604
英美文学选读
6
《英美文学选读》
1999年版
张伯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2
0834
英语经贸知识
十门选考三门
4
《国际商务英语》
2005年版
王学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
0094
外贸函电
4
《外贸函电》
2005年版
方春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
0836
英语科技文选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外国语言文学(代码: 0502 )二级学科名称:英语语言文学(代码:050201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具有良好的学术传统, 教学和科研根基深厚,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科研成果丰富。

本硕士点现有5个研究方向,即认知语言学、翻译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学。

本硕士点的特色主要体现在:1)注重新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运用;2)突出对文学、翻译及英语教学的跨学科研究; 3)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该硕士点现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 他们均为学院的教学骨干, 都有较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

其中, 认知语言学方向学术带头人肖坤学教授担任广东省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广东省翻译协会语言与翻译专业委员会主任; 英语教学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汪立荣教授分别是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广东外语学会和广东省翻译协会理事;跨文化交际学方向学术带头人福布莱特学者蒋晓萍教授为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和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员,澳大拉西亚教育哲学协会会员,《全球教育研究》(美国)新书系列的国际编辑顾问,广东省中小学地方教材审查委员会专家委员;英美文学方向学术带头人黎志敏教授中山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

近年来,本硕士点学术队伍承担国家留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8项、市级教学科研项目15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5项。

近年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8部,公开发表学术表论、译文100余篇,其中有30多篇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学刊》、《外语研究》、《中国英语教学》、《外国文学评论》、《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家权威刊物与核心期刊上。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目录(一)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目录(一)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目录学科代码及名称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专码及名称050201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01)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02)英美文学(03)美国研究(04)英国研究(05)澳大利亚研究(06)爱尔兰研究拟招生人数:70(01)英美文论与文化研究拟招生人数:3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二外(202俄语、203日语、241法语、242德语、243西班牙语,选一)③611英语基础测试④811英语写作测试参考书目(01)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1、蓝纯编:《语言导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2、Jean Aitchison: 《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The Articulate Mammal: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4th ed.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3、George Yule:《语用学》(Pragmatic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4、John Lyons: 《语义学引论》(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5、Friedrich Ungerer& H. J. Schmid: 《认知语言学入门》(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2nd ed.,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培生教育出版集团,2008年。

6、Victoria Fromkin, R. Rodman & N. Hyams: 语言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7th ed.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02)英美文学1、M. H. Abrams.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W. W. Norton, 2002.(重点作家作品)2、Nina Baym.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W. W. Norton, 2005.(重点作家作品)3、金莉、张剑:《文学原理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年。

a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a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指以英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文学的扎实功底和广博知识,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和分析能力,具备研究和解读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本文将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就业前景等方面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进行详细介绍。

1. 专业设置1.1. 专业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通常包括两个方向,即英语语言学和英美文学。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方向进行深造。

1.1.1. 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专业主要研究英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结构的掌握和分析能力。

学生将学习语音学、语法学、文体学、语用学等相关课程,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分析方法。

1.1.2. 英美文学英美文学专业主要研究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作品欣赏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英美文学史、文学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等知识,培养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2. 课程体系2.1. 英语语言学课程在英语语言学方向,学生将学习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基础课程,掌握英语语言的结构和运用规律。

还可以学习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等应用课程,为将来从事翻译、教学等工作做好准备。

2.2. 英美文学课程在英美文学方向,学生将学习英美文学史、文学批评理论、重要文学作品等课程,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英美文学发展历程,培养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能力。

还可以选择修读欧洲文学、亚洲文学等选修课程,开阔视野,增加文学鉴赏能力。

3. 就业前景3.1. 翻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翻译工作,包括笔译和口译。

他们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掌握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可以胜任各类文件翻译、口译交传等工作。

3.2. 教育对于英语语言学方向的毕业生,他们可以选择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包括中学英语教师、大学英语教师、留学培训机构教师等岗位。

他们通过专业学习,掌握了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各级各类的英语教学工作。

a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a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a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简介摘要:一、引言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义与内涵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四、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体系五、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七、结论正文:一、引言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涉及英语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研究的学科,广泛涵盖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哲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进行简要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该专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学科体系、就业前景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义与内涵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英语语言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泛的文学和文化知识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

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该专业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发展。

在我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自20世纪初开始设立,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逐渐完善的历程。

四、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体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体系包括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

其中,英语语言学研究英语语言的结构、起源、发展、变化等方面;英美文学研究英美两国的文学发展史、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翻译与跨文化交际则关注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问题以及文化差异的处理。

五、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广泛的选择。

他们可以在教育、翻译、出版、外交、文化交流、国际商务等领域担任教师、翻译、编辑、外交官、跨文化交际顾问等职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我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外语类专业。

近年来,我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050201)研究生培养方案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050201)研究生培养方案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050201)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有新的见解;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科研工作。

二、研究方向:1.语言与文化本研究方向研究文化特性与交际能力的渗透交叉以及交际的趋势,研究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代表东西方两大区域文化的中西两种文化的特性,分析中西文化类同与差异及其相关的不同认知行为、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探讨我国与英语国家之间文化交流所面临的问题、矛盾与冲突及其解决方法,为学生以后所从事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能。

2.翻译本研究方向注重各种文体翻译的研究,通过对中外同类文体的因素对比研究,寻找语义对应和形式对应的异同,探索语义转换和形式转换的规律。

本研究方向还注重翻译学的研究,运用新兴学科及其他学科的新成果来阐述、研究翻译理论问题,努力构建翻译学的理论和翻译体系。

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论水平和实际翻译技能。

3.英语语言文学本研究方向注重研究语言学理论如何用于语言教学实践,如师生的相互作用,大纲的设计、教材编写、评估与测试以及教学方法等。

内容将覆盖英语语言学的历史、流派、发展趋势,以及与语言学有着紧密关系的相关领域,如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

本研究方向将详细介绍英语文学的基本理论、现象、思潮,内容涉及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等,旨在扩大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独立从事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能力。

4.跨文化交际本研究方向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及其发展与运用,综合跨学科关于交际和文化的研究成果,研究文化特性与交际能力的渗透交叉及跨文化交际的趋势,探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和本质,解释交际行为与其深层文化结构的逻辑关系,分析交际过程中所需的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等因素,探索影响交际的宽泛文化环境和直接环境,阐明跨文化交际失误与冲突的缘由,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正确理解及对交际误区的洞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语言文(050201)

英语语言文(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一、学科概况外国语言文学是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括外国语言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翻译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其中,外国语言研究属于语言学范畴,是研究外国语言及应用的综合性学科,研究语言的性质、形式、意义、构造、变异、进化、获得和产出。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外语的教学、使用、规划和政策,外语能力测试,双语和多语现象,语言与文学、民族、社会和文化的关系,言语与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言语产品的加工与合成(包括机器翻译),词典学等。

外国文学研究属于文学研究范畴,研究对象包括外国作家作品、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思潮与流派、外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等,并开展比较文学研究的综合性研究。

翻译研究领域借鉴语言学、比较文学、跨文化交际等理论,研究口笔译活动及其规律,研究文学与文化的跨语言、跨民族、跨国界的传播、接受和交流的规律及其相关理论问题,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史、翻译批评、翻译教学研究、口笔译研究、机器辅助翻译研究等。

国别与区域研究借助历史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语言对象国家和区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制度和中外关系,注重全球与区域发展进程的理论和实践,提倡与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等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

比较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跨国文学研究、文学传播与接受;跨文化研究探讨多元文化语境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与影响,涉及比较文学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传播学等学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00年获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001年正式招生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批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点,2011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目前招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生以及翻译专业型硕士生。

本学科现设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以及英美文学研究三个方向。

语言学理论与应用是在夯实传统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学科前沿与创新,注重语言理论的实际应用,揭示语言现象存在的基本规律,从而构建有关英语语言基本理论。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科代码: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科代码: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科代码:050201)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理论与应用方向必读书目:(1) Brown, G. & Yule, G.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UP.(话语分析,外研社¥27.90)代订购 (2) Chomsky, N. 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Mouton, The Hague.,胶印本¥5.00(3)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上外,¥49.00),胶印本¥35.00/套,2册.(4) Haiman, John. 1985. Natural Syntax. CUP ,胶印本10.00(5)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94. Reprinted b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1.91),胶印本¥30.00 (6) Hurford James R & Heasley Brendan. 1983. Semantics: A Course book. Cambridge: CUP. 复印本¥16.00(7) Lakoff, G. & M. Johnson. 1999.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 The Embodied Mind胶印本¥15.0 (8) Levinson. S. 1983. 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语用学,外研社¥38.90),代订购.(9) Jennifer,Hornsby &…,2021,Reading Philosophy of Language,Blackw ell Publishing.胶印本¥20.00(10)Radford A. 1988/2000.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A First Course,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转换生成语法,外研社,¥56.90) 胶印本¥30.00参考书目:(1)Bal, M., 1985. Narratology.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2)Bell, J. (1999/2021) Doing Your Research Project: A Guide for First-time researchers in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Open University Press/外教社.(3)Carter, R. & Simpson, P. (eds.), 1989. Language, Discourse and Literature : An IntroductoryReader in Discourse Stylistics. London: Unwin Uyman.(4)Chomsky, N.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 (5)Chomsky, N. 1975.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Linguistic Theory. Plenum, New York. (6)Chomsky, N. 1981.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Foris, Dordrecht.(7)Chomsky, N. 1986. 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 Praeger, New York. (8)Cobley, P., 2001. Narrativ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9)Cook, G. 1989. Discourse. OUP. ★(10)Cook, V. 1993.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The MacmillanPress Ltd.(11)Coulmas, F. (ed.). 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 2001.(12)Fauconnier, Gile & Mark Turner. 2002. The Way We Think ---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 New York: Basic Books..(13)Fillmore, Charles. 1982. Frames Semantics. In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 (ed.).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 Seoul: Hanshin. 111―138.(14)Garman, M. Psycholinguistics.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4.), 2002.(15)Halliday, M. A. K. & R.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6.Reprinted b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6)Halliday, M. A. K. and Christian M. I. M. Matthiessen. 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th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 London/New York: Continuum, 1999.(17)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Meaning.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Reprinted b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8)Herman,David (ed.), 2021. Narrative Theor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 Stanford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19)Jackendoff, R. S. 1983. Semantics and Cognition. Cambridge, MA.:MIT Press. (20)Jorgensen, M. & Philips, L. 2002. Discourse Analysis as Theory and Method. SagePublications.(21)Kennedy, G. 1998. 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 London: Longman. (22)Langacker, R, W. 1987,1991.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vol. II: Descriptive Application. 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3)Larsen-Freeman, D & Long, M.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esearch. (Chinese Ed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4)Leech, G. & Short, M., 1982.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Prose. Longman Group.(25)Nunan, D. (1992/2002)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 .CUP/外教社.(26)Ooi, Bincent B. Y. 1998. Computer Corpus Lexicograph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Press.(27)Ortony, Andrew(ed.). 1979. Metaphor and Thought, CPU.(28)Prince, Gerald, 1982. Narratology: The Form and Functioning of Narrative. Berlin? NewYork ? Amsterdam: Mouton Publishers.(29)Radford A. 1997/2000. 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immon-Kenan, S., 1983, 2002. Narrative Fiction. Routledge.(30)Searle, J. 1969/2001.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1)Sperber, D. & D. Wilson. 1986/2001.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 Basil Blackwell;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32)Stubbs, Michael. 2001. Words and Phrases: Corpus Studies of Lexical Semantics.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33)Svensén, Bo. 1993. Practical Lexicograph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ictionary-Making.John Sykes and Kerstin Schofie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iy Press.(34)Sweetser, Eve E. 1990.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 CUP.(35)Taylor, John. 2002. Cognitive Grammar. OUP.(36)Taylor,John. 1989.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OUP.(1995年第二版,2021年第三版)(37)Traugott, E. C. & B. Heine. 1991. 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 Amsterdam:John Benjamins.(38)Verschueren. J. 2000.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 and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39)申丹,1998.《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0)严辰松. (2000) 定量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西安交大出版社.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必读书目:1、Bassnett, Susan and Andre Lefevere, ed. 1990.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London:Cassell.上外,¥12.00(祝朝伟)/ 胶印本7.00 2、Gentzler, Edwin. 2001.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Second Revised Edition.Multilingual Matters.上外,¥14.00(廖七一)/ 代订购 3、Harish Trivedi, ed. 1996.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and NewYork: Routledge.(费小平)/ 胶印本¥10.00 4、Hermans, Theo. 1999. 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ic ApproachExplained. St. Jerome Publishing.,上外,¥12.00(廖七一)/ 胶印本,¥6.00 5、Hickey, Leo, ed. 1998.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MultilingualMatters Ltd.(侯国金)上外,¥14.50 / 胶印本,¥10.00 6、Jones, Roderick. 1998.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Publishing.(李芳琴) / 胶印本,¥10.007、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Literary Fame.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21.¥11.00(祝朝伟)/ 胶印本,¥8.008、Simon,Sherry. 1996. Gender in Transl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费小平)/复印本,¥6.009、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3.00(杨全红)/代订购 10、谢天振:《译介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18.00(杨全红)/代订购推荐书目:Alvarez, Roman and M. Carmen-Africa Vidal, ed. 1996. 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Baker, Mona, ed. 1998.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London and NewYork: Routledge.Bassnett-Mcguire Susan. 1980.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Bassnett, Susan and Andre Lefevere. 1998. Constructing Culture: Essays on LiteraryTranslati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Bassnett, Susan and Harish Trivedi, eds. 1999.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Bell, Roger. 1991.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Catford, J.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胶印本,¥5.00Chesterman, Andrew. 1997. Memes of Transl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Davis, Kathleen. 2001.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Manchester and Northampton: St.Jerome Publishing.Flotow, Luise von. 1997. Translation and Gender: Translating in the Era of Feminism. St.Jerome Publishing.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一、学科简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本专业旨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英语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专业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能力。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实践技能,要求学生熟悉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以及英语国家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知识。

同时,要求学生在第二外语和计算机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毕业后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旅游、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支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为:1、认真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追求真理并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要求学生做到: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用英语从事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的实际能力;具有严谨的学风、良好的科研习惯和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3、熟练掌握第二外国语,能够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第二外语资料。

4、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科研。

5、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三、培养方式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 硕士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2. 硕士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负责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并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向。

四、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1、英美文学2、翻译英美文学研究方向研究当代西方文学理论,阅读英美文学经典名著,掌握英美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英语文学传统的基本知识;把握英语文学精髓,开拓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重视文本分析和美学探讨,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撰写英美文学研究论文。

本研究方向亦培养高水平的文学翻译人才。

翻译研究方向从多学科角度入手,探讨和研究翻译理论及实践方面的诸多问题。

从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不同的逻辑思维模式、地域差异等来认识翻译的任务;从语言表层结构、深层内涵来认识翻译的本质。

以应用翻译和翻译理论为主要研究方向,培养能独立从事应用翻译的高级人才以及翻译理论与研究与教学的高层次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西方社会与文化、英美小说、跨文化交际、文学作品鉴赏、西方文论与文学批评、中国译学通论、翻译史、西方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对外传播翻译、语言学、语篇学、第二外国语(德语、日语)等。

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有:企事业、政府机关及其他有关单位的翻译、外事、外宣及其他涉外工作,中西文化交流工作,英语教学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文学硕士学位。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1、日本语学2、日本文学3、日本社会文化日本语学研究方向将重点突出词汇学、语用学和中日词汇比较三方面的研究,着重强调词法、语义学与构词学方面的研究,从文化的角度探究词汇的深层含义。

研究句义与语境的对应关系。

分析对话与叙述的结合形式。

解释中日两国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重点研究近代以来日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日本文学研究方向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实行影响研究同平行研究并举的方针,并体现以下特色:重视发掘能体现和反映中日两国文学间影响关系的各种新资料,广视角、多角度地阐述其学术价值。

强调从两国文学之间的相同性和相似性中探究二者间的本质性内在联系,挖掘和提炼深层次的新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1、专业概况:本专业设立于2011年,经过近十年深耕,本专业形成了现代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媒体语言研究、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四个独具特色的专业方向,培养了七十余名学术基础扎实、专业素养过硬、广受用人单位好评的毕业生。

本专业的硕士导师队伍学术积累深厚、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强、学缘结构合理,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发展力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的英语语言文学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流利使用英语的能力、自如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应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与最新发展趋势,接受较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科学的方法在英语语言文学领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或从事与外事、外语相关的实践工作,具有拓展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还应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口语和书面语应用能力,通过学校外语学位考试。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1、现代语言学方向现代语言学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索绪尔以来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流派,全面学习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分支学科, 探究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的内涵属性和本质特征,注重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成果,进行计算话语学、认知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用修辞学的研究。

该方向注重结合媒体话语进行研究,力求研究视角的跨学科性、分析模式的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先进性。

2、英语文学方向英语文学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诗歌、英美散文,西方文论、英语影视文学、以及加拿大文学等。

该专业方向的教学和研究聚焦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注重综合运用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各种批评方法和资源,力争在世界文学的框架内对20世纪英语文学的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做出中国学者的贡献。

3、英语媒体语言研究方向英语媒体语言研究要求学生深入了解英语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及其他新媒体的新闻叙事、语言、语体特征,掌握英语媒体语言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从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视角研究英语媒体语言以及语言传播的能力。

4、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方向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方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汉汉英口笔译方法与技巧,具备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了解翻译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影视领域的英汉、汉英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

三、师资队伍本专业共有教授4名,副教授11名,该团队业务素质过硬,近年在现代语言学理论、影视文学理论与实践、媒体语言研究、影视译制理论与实践等领域产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三年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近三年,本专业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其它部委项目、中广学会研究项目、外资研究项目、纵向研究项目及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研究项目等三十余项。

四、人才培养1、主干课程主干课程:理论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英语播音与口语传播、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等。

2、学术交流鼓励本专业的师生积极参与各个层次的学术会议、讲座、沙龙,以拓宽思路、拓展视野、夯实专业基础。

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报告或讲座及各专业组织的学术活动,累计不少于6次,并计1学分。

同时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就业于国内外知名媒体、外交部、商务部、互联网公司等,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欧洲语言文学(050209)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1、专业概况:欧洲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于2013年,六年间稳步推进,现拥有导师6名,以及一支高素质的课程教学队伍。

绝大部分教师拥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研究领域涉及欧洲语言学、文学、文化、区域国别研究等不同方向。

本着小而精的建设思路,本专业严格控制招生数量,数届毕业生均学业发展良好,全部优质就业。

特色与优势:在国别文化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开展欧洲文化整体研究,在人才培养上也注重巩固学生对欧洲社会、文化的整体认识。

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外语与英语并重,欧洲文明史、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读等综合性课程与国别文化、文学研究课程并重。

2、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欧洲语言文学方面高层次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欧洲语言文学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教学实践工作,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要求:扎实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能用外语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有熟练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学位论文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1、欧洲语言文学专业暂设一个研究方向:欧洲语言与文化,以区域、国别文化为主要研究领域。

三、师资队伍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欧洲语言文学、文化、区域国别研究研究,其中6位副教授。

近三年承担、完成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科研项目3项,以及中国外语教育与研究中心等社会机构委托的多项科研项目。

四、人才培养1、主干课程理论语言学、欧洲文明史、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读、法国文化史/俄罗斯文化史2、科研平台专业主要从三个方面为学生搭建科研平台,其一是导师指导,要求导师采用各种适宜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本专业或方向的最新研究,及相关学术内容。

硕士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阅读书目、课程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情况,并接受导师监督和检查,并计2学分。

其二是鼓励学生以适宜的方式参与本学科相关科研项目。

其三是组织研究生论坛、读书会等活动。

3、学术交流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报告或讲座及各专业组织的学术活动,累计不少于6次,并计1学分。

同时提供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国家部委、省市机关、新闻媒体等单位。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1、专业概况:本专业从2011年设置以来,已经培养研究生四十余名,毕业生成为在我国的外交、新闻及影视媒体、高等教育等领域的合格人才。

2、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文字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成为能够独立从事专业研究或文化、宣传等相关工作,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应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与最新发展趋势,获得一定的科研训练,并以科学的方法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教学实践工作,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二外语,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口语和书面语应用能力,并通过学校外语学位考试。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1、跨文化交际与语言传播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在跨文化交流场域中,影响交流与传播过程与效果的语言符号及非言语符号、文化惯习、文化价值观和重要社会文化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2、话语语言学方向本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口语、书面语及其他表义符号的系统性描写、解释和计算。

具体而言,媒体态度挖掘、广告多模态分析、微信公众号话语策略、热点话题微博监测、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认知差异、外语学习认知机制研究等都是话语语言学的研究课题。

本方向的研究领域有:媒体话语语义计算、媒体语料库建设、外语学习认知机制、外语教学。

本方向的培养目标:首先,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功底,较高的媒介素养,熟练掌握常用语料库软件,一定的语言计算能力。

其次,提升学生的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将来在媒体、IT公司、咨询公司、学校、政府等企事业单位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师资队伍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外国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其中3位教授;10位副教授。

本专业教师近几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项目及校级重大项目,完成校级教改项及教育部慕课项目等。

四、人才培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重视本专业的知识与理论的教育,开始的主干课程包括: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读、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等。

鼓励师生参与各类科研与教学实践活动,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高水平研讨会并撰写论文。

本专业设置以来,教师及学生参与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有国际影响力的研讨会有“中国跨文化国际研讨会”、“国际经济管理教育年会”、“第五届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2018年深度学习与文本分析前沿技术讲习班”等。

师生近三年来在国内重要的核心刊物如《现代传播》、《北京电影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发表论文20余篇。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除出国深造、国内读博者外,本学科毕业生多分布在外交、新闻及影视媒体、高等教育与教学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在市级重点高中从事教学工作。

英语笔译(055101)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1、专业概况: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翻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口笔译实践的能力,拥有良好的翻译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曾先后开设过英语、法语、德语、日语、孟加拉语等32个语种,本学科现有21个语种专业,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已形成语言学、英美文学、影视译制和新闻翻译等研究方向。

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

本学科多年来形成了多语种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特色,研究成果丰硕,人文资源厚重。

2、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教育与训练,旨在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宽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以满足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需求。

本专业下设两个研究方向,即影视翻译和新闻翻译。

影视翻译方向重点培养影视领域的笔译应用型专门人才;新闻翻译重点培养新闻领域的笔译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1、影视翻译方向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影视译制教学与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影视译制教师团队理论知识丰厚,承担国家社科项目“中国电影外译史”、中华学术外译“影视文化论稿”(英文版)、广电总局科研立项“民族语译制研究”、“影视译制探究”等多个项目,并在Perspectives、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了核心教程与专著《英语影视剧汉译教程》、《影视译制概论》和《中国无声电影翻译研究(1905-1949)》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