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再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及深刻的体会文学的艺术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究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以一个特定的文本、故事或话题为中心,对它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发各种认识发现,并最终深刻体会作品的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多个方法来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一是心理投入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的心理世界,共同体会文本的主题。
二是语境分析法,通过对文本的语境分析,让学生明白文本的内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是形象比喻法,通过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力度。
四是层次探究,通过不断深入探究,从各个层面发掘文本的主旨,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文本,提高文本的理解能力,更好的体会文本的艺术魅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建立以文本、文学鉴赏为中心的积极的思想活动气氛,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辨析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思考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它本身也带有一定的难点。
尤其是在如何挖掘文本的主题和展开思考时,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而文本的复杂度和理解难度也是影响学生的因素之一。
另外,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探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思考——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思考——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从现阶段教学视角分析,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理念得以全方面推广,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入大量阅读,彰显“大语文”教育观念,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为课堂融入更多的学习资源。
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并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为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分析如何强化语文综合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概述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极为重要。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在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推广及应用。
当下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布局的[1]。
每个单位可以概括出一个主题,每篇课文都能在主题的引领下开展教学。
单元整合教学,也就是结合单元教学,以单元教学内容为中心,设计总体方案的教学方式。
简单点来说,以单元教育目的为中心,对单元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在文本中找到类似的特点,找寻其相似度。
其次,密切融合教学网络资源,在规定教学时长内同步教学,全方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
单元整合教学是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总体,融合文本、微课程、短视频、练习题等有关资源,推动学生对单元具体内容的整体了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为学生独立搭建相对全面的知识结构,完成对某一知识点的全方位加强。
这种在教学中实施的单元整合教学,相较于单篇教学更具有优势,节省教学课时。
在适当的课时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教学,增加学生阅读量,丰富其知识储备,完善其综合素养。
二、开展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第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同一模块中不同课文内容的综合教学,应用单元整合教学方式,综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高效率地完成语文课文阅读,并且对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新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育反省
新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育反省一、反省目的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新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育反省。
此次反省的目的是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提高。
二、教学内容回顾本次教学内容涵盖了四年级下册的各个单元,包括寓言故事、古诗欣赏、说明文阅读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学生研究情况分析通过本次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在研究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研究兴趣不高,研究积极性不足。
五、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和测试等。
从评估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但部分学生的研究成绩仍有待提高。
六、反省与建议1. 针对学生研究兴趣不高的问题,我们建议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对于研究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我们建议进行一对一辅导,查找其研究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3.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教学研讨,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4. 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和生活状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总结通过本次新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育反省,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思考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扎根基础教育,丰富教育资源,导航单元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应调整思想观念,变换教学方法,整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使其能够开阔视野,发挥想象力,并通过知识积累提升创造力,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文将以“核心素养”理念为背景,分析如何开展大单元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大单元引言新课改前,语文教学以中心论为基础,依照本学科为途径,追求知识量的累积,以及重点内容的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小学生思维更为活跃,能够接触到的事物也更为新奇,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趋于多元化,只具备文化知识基础,似乎已经无法投身于国家未来的建设当中。
在此情境下,国家及教育部门做出课程改革,并强调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于小学教育而言,则要求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致力于对其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大单元教学便是能够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目标所谓素养,即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而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则是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当前,大单元教学兴起,笔者认为,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具体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几个目标:(一)扎实的语言文化积累在新课标当中,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共有六个层次,而语文知识是其中最为基础的环节。
若想实现对学生能力与品质的提升,首先应帮助其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于语文来说,则是需要学生对文字、词语、句子有扎实的掌握,并在基础之上,提升语言积累,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形成语言能力,或者是,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这是开展一切教育的基础。
(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教育的本质目标来说,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教师为学生传递多少知识,而是希望教师能够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能够具备一种学习上的能力,可以自己去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当中不断地累积自身的文化修养。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过程中的心得感悟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过程中的心得感悟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一些心得感悟:1. 创设情境,激发研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问题或角色,在研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种参与感和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注重培养语言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研究文字和阅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朗读、写作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通过提问、让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4.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单元教学中,我尝试着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我还通过小组讨论、口头报告、项目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全方位地展示他们的语文能力。
5. 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倾听学生的声音非常重要。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研究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研究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践和总结,我发现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创设情境、注重培养语言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倾听学生的声音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总的来说,我将继续努力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追求简单的教学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一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的反思5篇范文
一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的反思5篇范文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一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的反思1时间如行云流水,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近一个学期了,这一个学期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学习,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
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狠抓教学常规,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
作为今年的新老师,又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深感任重而道远。
刚开学的几个星期里,我不断向学校资深教师学习,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认真备课。
这学期学校开展的师徒结对活动让我收获颇丰。
我明确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图解对活动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三、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是非常主要。
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作为一位新教师,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经验不足,努力不够,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
在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从拼音抽测到古诗背诵再到考试,我发现班上七八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还需要在下学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措施已经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
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单元整体教学着重于围绕主题开展完整的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深入的理解。
要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探索和探讨小学语文课程的整体教学模式。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开展整体性活动。
例如,可以分层次探究文本内容,让学生利用图画、传统文化元素、新媒体等工具结合、大胆探究文本内容,进一步展开研究。
此外,学校要定期组织各类教学活动,比如分论坛、主题研讨会等,使学生以活泼的思维来挖掘文本背后的精妙之处。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整体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
例如,对于初中学生,可以采取更多形式,比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师生协商解决问题,学生主导语文活动等。
此外,可以以教学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习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小学语文课程要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机制。
高效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办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将评价分为综合评价和分科评价,采取综合性考核和专项考核,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反馈,加强对学习成果的认知。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小学语文课程在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需要注重活动形式、指导策略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以促进学生通过有趣、有效的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再思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的 意义
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在全球化 背景下,国家之间相互交往密切,多元文化日渐 交融;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迈上更高水平, 外来文化也正以强大的势头席卷而来,这对我国 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小学 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且容易受不良文 化的影响,而培育家国情怀能增强小学生对外来 不良文化渗透的抵御能力;在丰富、悠久、优秀 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让学生养成高尚的家国情 怀,进而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统文化来自于 历史的积淀,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家国情怀 思想,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灿烂的篇章。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可通过古诗文教学等,增强小学生勇于 担当的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 家国情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培 养,对当代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自觉肩负起家 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担当,积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感,使他们主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重任。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学 区西和小学)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小学语文的教学单位由单篇到单元,阅读教学也基于对内容的分析逐步走向了根据学生能力形成教育的模式,而教师也由原来的只重视课本内容的教学,变成了注重课外实践。
单元整体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减少了学生掌握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所需的时间,进而使他们有机会增加阅读量。
一、分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特性1.1单元整体教学的完整性在语文统一整体教学的构想和运作中,强调“整体”的性质,即单元整体教学的完整性。
整体教学的教学内容不是单元的简单组合,而是对于整体的把握,即全面把握整个文章,对于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想法和感觉,并根据不同文章的表达特征解读文本内容。
1.2单元整体教学的连续性单元教学的连续性首先是在单元之间的关系中得到证明的,单元之间必须有联系。
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必须考虑到与上下单元之间的联系,以便前一个单元成为下一个单元的伏笔,下一个单元成为前一个单元的巩固和改进,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探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2.1“精”“略”整合,“扶”“放”组合精读即全面细致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而略读则不需要千屑不遗,只需要提纲挈领,大概了解文章的意思即可。
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略读要更优于精读,因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略读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有利的信息。
但也不能完全摒弃精读课文,精读作为略读的铺垫这一优点仅仅靠略读是无法代替的。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寻找精读与略读的交汇点,结合“扶”和“放”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强化阅读课本中的文字,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四篇课文时,可以以“我的艺术之旅”为主题,将《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月光曲》、《京剧趣谈》四篇课文串联起来。
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伯牙鼓琴》与《书戴嵩画牛》在写作手法以及内容上同工异曲。
教师可以将这两篇文章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摘要:“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让学生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做学习的主人。
如何充分融入教师的智慧?将听说读写、综合活动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
本文着重就单元整体教学的三个模块“单元整体感知”“单元部分感悟”“单元整体回顾”的课型构建及实施策略,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自主建构学习主人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背景语文课程标准,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突破:强调实践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整体性。
这些要求切中时弊,体现了全新的语文教育观。
几年下来,最深入人心的当属“实践性”,课堂上繁琐分析少了,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多了。
学生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了吧。
听听学生怎样说:“没有多大做主人的感觉。
”“基本上是这样,老师领,我们跟。
老师停下来,我们也停下来。
”“老师还是照着他的设计,带领着我们走他安排好的路,但不一定是我们想走的路……。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为什么学生仍然觉得自己不是主人,甚至连可以作主的感觉也淡薄得很呢。
因为教师存在一个普遍的心向:学生年龄小,不会自主;课堂时间有限,经不起耗散。
教师从内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教学行为缺乏联系,缺乏整体感。
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课堂上,学生只是在某些学习环节中拥有小小的自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获得真正的学习自主权。
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
每组教材围绕单元主题,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教材变了,而我们教学的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课程教材再先进,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将是浮光掠影。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好学习的主人?我们在系统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提出“单元整体教学”,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单元组”,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做学习的主人,并充分融入教师的智慧,将听说读写、综合活动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对新课标理解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单元整体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思考新课标指出,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该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的综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学大部分是以“篇”为单位,没有统筹整个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教师没有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安排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导致了教学个体脱离了整体。
其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没有一个整体性和统一性,教师没有细节的关注到每一个年级的教学目标。
第三,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仍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听为辅,这就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含义,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只能停留在初期阶段,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第四,教师讲课没有一个系统的目标,只是笼统的将课本知识串联一遍,没有提出本文的重点,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很难得到真正的体会,教师千篇一律的讲课方式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最终导致语文学习得不到提升。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和教学的理念。
就是以语文教材主题型的单元为依托,在合理整合教科书、练习内容、整合内容以及引进丰富的课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教学.(二)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1.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语文单元教学在设计以及操作上都突出了整体二字,单元整体教学不是简单的对单元内容进行组合,而是在整体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换句话说就是不仅要在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观念和思想,更要根据不同单元表达形式的不同总结不同类型文章所蕴含的深意,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单篇阅读上,很少为学生开展单元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阅读能力,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并且学生也没有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以及方法,影响学生高效率学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体系,全面的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不一样的体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内涵以及标准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开发,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的阅读思维由单篇阅读转变为多篇阅读,高效率地完成教师布置得单元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完成单元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以换位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单元教学模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的角度来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还有助于让学生以作者思维为主来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使单元教学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总结以及反思,及时地发现自身在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具备较强的动力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使学生语文素养能够得以充分的强化,满足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要求[1]。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师可以以父母之爱为主,让学生进入到单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再站在父母的角度来体会文章中所描写的父爱以及母爱等等,之后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使每个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直观性的感受。
之后教师让学生分析这些文章在描写父爱、母爱时的差异以及相同点等等,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部分的重点知识,使学生阅读能力能够有所锻炼。
二、利用思维导图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由于单元阅读包含内容具有复杂性的特征,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有序地引领学生系统开展全文阅读的学习,从而强化学生当前的思维能力[2]。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常海梅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主题单元”这个词也逐渐走进了语文教学领域,“主题单元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语文老师们的重视。
由刘宪华、于永正等人发起的“主题单元”教学也逐渐渗透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下面我就把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分享给大家,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一、单元主题教学的概念和课型:单元主题教学是依据单元教材或单元主题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语文教学活动。
课型有七种:(1)单元导读课——是一个单元的整体感知课,一般要达到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线索等。
(2)写字指导课一般设在低年级,每单元安排2-3课时,完成规范书写笔画,领悟其特点与规律,正确识字和写字的目标;同时培养正确的“双姿”(坐姿、写字姿势)。
中、高年级的写字指导一般穿插在单元预习课中,因为中、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只要提醒注意就可以了。
写字指导课分“四步”进行教学设计:一步,学习笔画。
整合单元所要学习的笔画,并指导正确书写。
二步,观察生字,发现规律。
通过观察,寻找所学习生字中笔画的共同点。
老师一边范写,一边说明书写要求,用红色笔书写关键笔画。
三步,练笔与展示。
老师说笔顺领写一个生字,学生在作业上书写三至五个,写完后小组互评,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步,课堂小结。
用3-4分钟总结本课写字内容,评价学生写字情况。
(3)以文代文课——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学习。
(4)单元增量课——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的增量阅读。
(5)读写联动课——由单元中的每一课、或单元习作训练出发的读写结合。
实践活动课——贯穿于单元学习始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6)读书交流课——围绕共读书目或者自选书目开展的师生、亲子、家校读书交流。
(7)习作指导课是单元“语文主题学习”中所学主题的综合运用的课堂指导,一般安排1-2个课时;对学生而言,习作是单元主题的学以致用。
语文单元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文单元教学的心得体会语文单元教学的心得体会1《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研讨体会》适用于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讨体会,通过单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自学成才的能力得到培养。
不仅有利于开展课堂活动,而且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11月19号,我参加了由王瑞荣老师组织的坊子区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性教学研讨。
这次专题研讨的教师方法新颖、独特,让我们这些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受益匪浅,更让我们眼前一亮、顿觉豁然开朗,为我们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指明了方向。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单元主体课堂教学观摩,单元主体讲评报告,单元讲评分享,单元整体备课点评报告,习作单元教学观摩。
小语种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注重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学”的过程。
以单元总体目标为统领,各个模块、每节课目标也相对集中。
其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主题,把教材课文、课外拓展资源、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高度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整个单元的教学成为一个由几个“模块”组成,但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透过专题讲座和课堂演示研讨,让我明白到整个教学单元的核心是“主题”“整合”,读写练习都是围绕着主题进行的。
同单篇教学相比,有以下优点:一、小学语文专题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超越单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
正如徐万东老师所说,单元整体教学它不看一课树,而是看一片森林。
老师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学期初至少要对一册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充分考虑每个单元的听、说、写各方面的统一,即使是课外阅读和语文综合学习也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不但要看教材,还要看学生。
二、单篇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文本,学生接受文本。
主题单元整体的教学更多的是学生向文本传递探究主题。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比较、分析和理解教材中有助于解决自已问题的信息资源,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教学心得分享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教学心得分享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个单元课程都是教师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本文将分享一些我在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了解学生
在开始任何一个单元课程之前,了解学生的背景和水平是非常
重要的。
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研究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
的需求和差异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设计有趣的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设计有趣的活动是至关重
要的。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竞赛或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写作能力。
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多媒体教学辅助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好
方法。
通过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此外,多媒体教学辅助还可以增加教学
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有效的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
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研究和成长。
积极与学生交流,鼓励他们表
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加学生的研究动力,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总结
通过了解学生、设计有趣的活动、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和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我在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些经验也可以帮助其他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希望这些
心得体会对您有所启发!。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主题单元教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以主题为引领,重组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性、跨越课堂边界,推动学以致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主题单元教学作为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是以主题为主线,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进行有机整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文将结合实践,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以主题为引领,重组教学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整合。
以主题为引领,重组教学内容,意味着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打破传统的教材顺序,将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匆匆》这篇文章为例,它是一篇描写时间流逝的经典散文。
在以“时间”为主题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匆匆》为引领,重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时间的含义和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朗诵《匆匆》,感受作者朱自清对于时间流逝的深切忧虑和思考。
文章中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使学生对时间流逝产生更直观的感受。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入其他与时间相关的经典诗文、故事或名言警句,与《匆匆》形成有机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引入《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等诗句,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不可逆性和人生的有限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观察和感受时间的存在与流逝。
可以安排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或者让他们回忆过去的一段时光,并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悟。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教学心得分享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教学心得分享引言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入参与了这一过程,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心得。
本文旨在分享我在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教学中的经验与感悟,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启示。
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明确:在教学设计阶段,首先要明确单元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将其细化为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使学生能够在多个层面上得到提升。
2. 内容整合与创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要注重整合性与创新性。
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入跨学科资源,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3. 教学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4. 评价体系完善: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传统的笔试考核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评价。
教学实施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每节课的导入阶段,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课堂互动与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
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3. 小组合作与分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4. 作业设计与反馈:作业设计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批改,给予个性化的反馈与指导。
教学反思1. 持续学习与提升: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3. 家校沟通与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传统的分散知识点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以其整体性、情景化的特点,引领学生在一个广阔而深刻的学习领域中深化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着重探讨“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以及从中得到的教育启示,以期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提供一份实用的参考,以此来助力语文教学的创新与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碎片化,将知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并且在“大单元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串联,并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大单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并合理地进行教学实践,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培养。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大单元教学理念是在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之上的综合教学方法,它不只是简单地将几篇文章融合在一起,更是需要学生在大单元内寻找连接点,大单元教学理念能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获得系统性的提高,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更加深入。
采取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强调了综合性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散落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更加完整的认知结构。
大单元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阅读、写作、思维能力等,通过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培养了学生更广泛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进行教材分析,掌握大单元主题脉络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进行教材分析有助于教师全面理解大单元的主题脉络,通过深入剖析教材,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明确学生所需达到的认知目标。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与思考探究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与思考探究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大单元教学”理论与小学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既能关注语文学习的普遍联系和内在规律,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体系。
本文分析了“大单元教学”的含义,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实施的策略与思考,旨在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用能力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与思考一、大单元教学的含义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它不是把几篇课文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要求单元项目在某个点组成链接。
通过大单元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学习资源的整合和生成,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成效。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大单元教学需要精心选择阅读和表达的内容,并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形成系列化的课程框架。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在实施大单元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辩证知识,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原理、系统优化的原理等。
所以,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用整体思维实现整体设计,在尊重课本内容的前提下,明确不同课文之间的关系,保证内部整体与部分间不同内容的互相支撑与互相推动,强化总体成效。
(一)立足本位,关注重点“大单元教学”的内容包括课文本身的内容、作文和综合实践活动。
因此,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要细化。
还应制定与教学目标相符的评价标准,以便及时评价教与学的效果。
因此需要在展开新单元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的主题,以这一主题为核心发掘一系列文本间的关系,再针对这种关系进行呈现、提炼与深化,使学习者产生深刻的印象。
1. 抓“明”主题教师在教授本单元知识中首先应找出每一篇课文的相同点,也就是单元的主线,并向学生直接呈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此基础上,教师按照文章各自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知识点为基础,阐明规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再思考主讲:扎文清摘要:作为一种基于教材编排、以单元为整体的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模式,“主题单元教学”的主题既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思想主题,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知识主题,从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将其理解为文化主题,以保证教学在文化背景下渗透整体和整合意识。
教学实践中要避免“主题先行”,做到以科学适切的课程目标为导向;避免单元内部学习内容和活动的“化整为零”,做到“有机整合”。
这样的主题单元教学才能真正循序渐进地落实学段目标,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导向有机整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一、“主题”是什么“主题单元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基于教材编排、以单元为整体的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实际操作中,它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
可以这么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整合多个文本内容及相关语文实践活动,关注师生的个体经验,在过程中实现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目前,无论是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还是“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主题单元教学并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而是一种课程建构的理念和方式。
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对“主题单元教学”中“主题”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了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偏离了“语文”的轨道,走上了岔路。
因此,有效实施单元主题教学,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这里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了《观潮》等四篇课文。
有教师在教学中,着力于各种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呈现,分析各种自然奇观形成的原因,将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
这是因为教师把单元“主题”理解成了知识主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围绕“规则”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主体课文是《钓鱼的启示》《谁说没有规则》。
有的教师在进行这两篇主体课文的教学时,把课堂学习的焦点放在如何认识规则的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自觉性上。
虽然教师意识到语文课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但由于潜意识被“主题”绑架,不知不觉中分别将“爸爸为什么一定要詹姆斯放掉大鲈鱼”“面对这些规则,怎样做才是对的”作为了课堂讨论的重点,结果还是掉进了思想教育的窠臼。
出现这种现象,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把单元的“主题”理解成了思想主题。
课堂上出现的上述情况,大多时候可能不是教师有意为之,而是“一不小心”导致的。
那么,如何有效避免单元主题教学中的这种偏差呢?我们觉得,科学实施单元主题教学,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这里的“主题”是什么。
首先,被称为“主题”也好,“专题”也好,它是语文教材编排的一种体例,目的是为了使教材的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课外资源等得到有效整合,以促进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
第二,这一编排体例为教师的教学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导向,一是教学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和整合意识,二是教学要重视师生的个体经验,使其在姿态上呈现出开放性和探究性,搭建起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
第三,作为一种课程构建的方式和理念,单元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是教师自觉参与课程建设的一个个切入点和方向标,以保证语文教学在更大的空间里引领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所以,我们既不能将单元“主题”理解为思想主题,也不能当成知识主题,以免人为地窄化“主题”的内涵。
从它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体现出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可以理解成文化主题。
语文教育只有以母语教育文化为背景,以一个个与人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的文化主题为落脚点,才能真正为学生搭建起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有效提升的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同时,也唯有如此,才能使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有机融合。
将单元主题定位为“文化”主题,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呢?我们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本单元是围绕“童年”这一主题(专题)组元的。
在这一主题的统领下,安排了五篇课文(有古诗词、散文、儿童诗)以及“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等综合实践性活动内容。
首先,对单元内容的解读要在大语文的文化视野下展开,要科学建构“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让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样的课程文化。
这样,我们自然就会避免在教学实践中落入为教课文而教课文的窠臼,同时引导学生逐步地、感性地认识到文化在内容上的丰富性。
第二,无论在“童年”主题下安排了怎样的几篇文本,我们都要认识到语文课堂是母语文化教育的课堂,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注重母语文化对“童年”的观照、诠释和浸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强调“文化”主题,也就是用‘文化’来观照语文,观照语文教学,是对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性、文化灵魂、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强调,是真正把语文教学当作文化载体来展开母语教育的实践。
那么,对文本内涵的感悟也好,对文本表达方式的习得也好,教学都要注重文化传承。
如,学习《古诗词三首》,就要充分考虑诗词中的文化意象,避免解析,注重诵读感悟,从节奏、韵律、意象上得言得意。
第三,文化主题时时提醒我们,作为课程学习,“童年”是文化中的童年,它是对历史和生活中童年的发现、抒写和提炼,同时又是对现实童年的唤醒、启发和滋养。
教学要在相关主题文化背景下展开,从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定位具体的、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童年”文化,就有“童年语文”,这与地域文化,就有“地域语文”一样,具体文化背景和主题下的语文学习,是真正的有源之水,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便有“根”有“源”。
课堂上读童年、写童年、悟童年,链接到课外,童年在“大语文”中,童年在学生愿意到达的任何一个地方,语文也在学生愿意到达的任何地方。
如此,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整合、课内外的融合等,便水到渠成。
二、“主题先行”还是“目标导向”温儒敏教授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一文中指出,目前语文教学“普遍不太讲究梯度”,“这和编写体例有关”。
这里的体例指的就是语文教材采用的“主题单元”框架结构。
诚然,教材作为语文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凭借,其编排体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但新课程更强调教师在充分理解课程意义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成为课程建设的有效参与者。
所以,单元主题教学有没有做到考虑梯度问题,体现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首先不必归咎于教材的编写体例。
任何编写体例都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关键是教师如何用教材教。
目前,主题单元教学中,“主题先行”的现象并不少见。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相同的主题编排在不同学段时,教师在同一个层面上设计安排教学活动,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没有区别。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都是以童年为专题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围绕“童年”这一主题组织教学活动,阅读文本时都抓住表现童年特质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读悟,语文实践活动都是说童年、写童年,拓展阅读“童年”主题的课外读物。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很少考虑年段学习目标的不同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千课一面”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这种“主题先行”的做法,其消极影响已不言而喻。
主题单元教学的实施,是“主题先行”还是“目标导向”,事实上是搞清为什么教的问题。
单元主题教学中,主题不是目标,更不能拿主题来代替教学目标,主题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
本组课文的阅读学习,“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这是本组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进行选文使然,是文本内容的显性特征,但不是学习本组课文的核心目标。
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是指向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的,是指向语文读写能力的。
就阅读而言,“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有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就习作而言,学习本组内容,要以“主题”唤醒学生的相关经验和体验,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习运用从课文中习得的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搞清了为什么教,才能科学定位教什么,进而根据选定、创生的教学内容考虑怎么教的问题。
有效的单元主题教学,应该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段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单元主题特征和单元教学内容特性、学生实际情况,即以目标为导向,以主题为抓手的整体性、创造性、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课程建构方式。
明确了这一点,也就解决了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与教材内容系统性之间的矛盾,使单元主题教学成为语文习得这根主线上的最关键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化整为零”还是“有机整合”有一种普遍现象是,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时有单元主题教学的意识,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了整合性的表述,但是,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又不自觉地“化整为零”,每篇课文、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各自为政,完全独立开来,结果“通盘考虑”也好,“整体意识”也好,都被抛开了,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教师必须具有整体意识,教学时,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内化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保证单元主题教学的整体优势?单元整体教学的推进者李怀源老师将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分为七个模块: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与习作;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检测。
事实上,要发挥这七个模块教学的整体性优势,关键是要做到四个“整合”:目标整合;资源整合;内容整合;活动整合。
四个整合中,目标的整合与分化是首要的,教学资源、内容、活动的整合都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在主题单元教学策略下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实现单元学习目标的有机整合和科学分化。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以“音乐”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三篇主体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语文天地”中安排了识字、学词、学句的练习和背诵古诗,“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围绕“音乐”安排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实践活动,“笔下生花”练习在记事中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概括而言,本组内容的学习,要实现如下学习目标:1、认字25个,写字19个,通过练习写摘录笔记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抒发的情感;背诵课文中描写优美的段落和本单元的古诗;通过潜心会文,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爱音乐爱生活的情感;3、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用学过的方法品词品句;4、体会课文具体记叙、展开联想和想象做到有血有肉地表达的方法,并在说、写的实践中练习表达,学会表达,分享进步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