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评析 李鸿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史人物评析李鸿章

李鸿章,字子黻,号少荃。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出身于当地望族,少聪敏,仕途得意,年仅24岁就考取进士,从曾国藩学经世之学,慨然有天下志。道光三十年,有贼太平起于广西,聚众百万,震动天下。李鸿章先随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大战,后又回乡组建淮军,率军与太平天国在江南血战数年,收复苏、常二州,又与湘军一同攻下南京,平定太平天国。几年后,又率军镇压捻军。可谓是“一身转战三千里”,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晚清。

天下暂时平定后,李鸿章华丽的一个转身,成功的完成了由“岀将”到“入相”的转变。在李鸿章的带领下,晚清开始了第一次改革——洋务运动。李鸿章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不过李鸿章始终没有逃脱时代对思维的束缚,他本人及其家族都从洋务中大发横财。

同时,这位靠军功起家的晚清名臣也没有忘了整修武备。他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沿海陆防,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李鸿章人生的顶峰,手握军政大权,行数百年未有之变革,甚至有人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可惜,甲午海战一下子将李鸿章打落到了尘埃之中。甲午海战战败后,李鸿章奉命出使日本以求和谈。尽管行前清廷已授予李鸿章割地赔款的全权,但他仍期望“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在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于会住处的路上遇刺,世界舆论哗然,日方因此在和谈条件上稍有收敛。然其最后终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有人因此痛斥李鸿章卖国,但国势如此,岂又是人力可回!1901年9月7日,再一次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后两月,病逝于北京。

李鸿章年少时就抒发出“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壮志,可惜他忙了一辈子也没有能挽救晚清。慈禧不信任他,因为他是汉人。朝中大臣又和他相互制衡,他终其一生也只能勉强涂饰、东补西贴,维持个表面光鲜。

观李公一生,犹如观晚清之变迁。李公年少风流,锐意进取,正值晚清平定内乱,百废待兴之时。及至总督,掌一方大权,推行洋务运动,正如晚清之中兴。公之暮年,如陷泥沼,有志而不得展,有力而不得施,岂非晚清受制于列强之缩影乎?公既亡去,则清又余国祚几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