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2019)

合集下载

外包业务审计管理制度

外包业务审计管理制度

外包业务审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外包业务审计管理行为,提高外包业务审计管理效率,保障外包业务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外包业务审计管理工作,包括外包合同审计、外包服务供应商管理等。

第三条外包业务审计管理应符合诚信、公正、客观、独立的原则,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四条外包业务审计管理应遵循风险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提升、效率优化的原则,不断提升外包业务审计管理水平。

第五条公司的审计部门负责外包业务审计管理工作,审计部门应具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和技术设备,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应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外包合同审计第七条公司在签订外包合同前,应对外包服务供应商进行审计,评估其财务状况、信誉度、服务能力等,确保外包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第八条外包合同审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外包服务供应商信息的核实、合同条款的合规性、服务质量与量化指标、风险管理措施等。

第九条外包合同审计应由审计部门负责,审计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审计计划,并组织实施审计工作。

第十条外包合同审计结果应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层,对有重大风险或问题的外包合同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公司利益不受损失。

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外包合同审计档案,保存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审计凭证等相关文件,定期进行归档和备份。

第三章外包服务供应商管理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外包服务供应商管理制度,包括供应商准入、评估、监督等内容,确保外包服务供应商的质量和服务。

第十三条外包服务供应商管理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合作态度、技术能力等指标。

第十四条公司应建立外包服务供应商黑名单,对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进行限制或撤销合作,并将其纳入公司信用管理系统。

第十五条外包服务供应商管理应定期进行监督和考核,对有问题的供应商应及时约谈和整改,确保外包服务的正常进行。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2019年6月1日目录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1)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5)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9)第21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 (13)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 (15)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 (18)第21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 (21)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23)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 (26)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28)第21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 (33)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37)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43)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48)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56)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61)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67 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71)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73)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 (76)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80)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84)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88)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 (95)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211231696_审计外包_中小企业提升内审效率的专业选择

211231696_审计外包_中小企业提升内审效率的专业选择

114 | 中国商人 CBMAG审计外包中小企业提升内审效率的专业选择文/夏永明 南京审计大学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引入事务所等外包机构,并由其承担企业内部审计的部分或者全部职能。

内部审计外包可以利用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服务提高审计质量,利用委托关系降低企业自主履行内部审计职能的成本,从而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外包是一种更优的途径。

以下,我们将从法律法规、企业自身和内部审计外包三个角度分析内部审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全面认识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内部审计外包符合成本效益。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中小企业的首要目标,将内部审计外包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中小企业如果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承担办公场地、招聘并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等成本,企业负担过重;相反,选择将内部审计外包,可以“花小钱办大事”,节省大量不必要的开销。

其次,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弥补中小企业内部人员、资源的不足等问题,使企业内部人员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优化资源配置。

最后,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企业长期发展息息相关,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内部审计人员受管理层的干预较多,很难客观公正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事务所虽然受管理层委托,但其独立性较强,B usiness起底有利于合法合规地履行内部审计应有的责任,提高审计质量,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路线提供专业建议。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

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主要包括四种情形。

第一,全部外包模式。

全部外包模式是指企业将全部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作为审计主体开展审计工作,采取此模式的企业通常不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

第二,补充外包模式。

与全部外包相比,这是指企业将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

在此模式下,企业设有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仍作为审计主体。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风险及应对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风险及应对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风险及应对作者:何梦颖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20年第10期关键词:内部审计; 外包; 风险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在一系列的改革与转型发展中,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类型日益多元化。

与此同时,企业内部调整布局、精简机构,组织趋于扁平,管理相对集约,内部审计人员数量逐渐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审计业务外包成为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新趋势。

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组织及其内部审计机构将内部审计业务委托给本组织外部具有一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实施的行为。

根据其内容及形式,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具体包括三种模式:一是补充式外包,即企业内部设立审计机构以履行常规内部审计职能,只将部分特定性质的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中介机构;二是内外联合审计,即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中介机构人员共同组成审计组,完成相关内部审计工作;三是管理咨询,即企业聘请中介机构对日常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进行指导咨询。

本文主要探讨部分外包和联合审计两种模式下的风险及应对。

(一)中国内审协会《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第二章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特定资产的评估、工程项目的评估、信息技术问题、风险管理问题等方面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二章第八条:除涉密事项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并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

(三)中国内审协会《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第二章第四条:除涉密事项外,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下列因素(此处省略),对内部审计业务实施外包。

(一)借助外部审计资源优势,提升内部审计水平鉴于当下经济发展和管理需要,内部审计职能定位逐渐从“监督”向“服务”和“价值增值”转变,这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内部审计外包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外部中介机构作为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拥有各方面的人才储备,且因长期从事专业工作,往往积攒了更多经验,能协助内部审计人员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董事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董事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文件制修订记录某省属集团公司下属A公司原董事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复盘案例★案例背景01基本情况业主单位:某集团公司,省国资下属重点企业,下设50余家子公司。

被审计单位:A公司为某集团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资产规模10多亿,年均产值4000余万。

下设有全资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员工300余人。

被审计对象:A公司原董事长,任期2年10个月。

02项目背景情况A公司原董事长因工作调动,按国家相关规定及集团公司制度要求需接受离任经济审计。

集团公司同时开展十余家子公司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因审计部门资源有限,按照《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有关规定,委托第三方对被审计对象开展离任经济审计工作。

★审计目标与策略01审计目的1.财务管理审计: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

2.企业绩效评价:采用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的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估。

3.经济责任评价:综合考虑公司发展基础、经营环境等方面因素,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的主要经营业绩、存在问题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估,对其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得出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结论。

02审计依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2205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某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

03审计内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财务状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经营决策和对外投资及效益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及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执行集团公司决策情况;廉洁自律情况;前期审计问题整改等。

04审计策略审计组提前和被审计单位沟通,获取部分审计资料,研判审计重点,制定对应审计方案,以便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工作。

现场审计时需快速取得审计证据,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及集团公司、A公司有关制度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定和责任划分。

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

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

附件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行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是指组织及其内部审计机构将业务委托给本组织外部具有一定资质的中介机构,而实施的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接受委托的中介机构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除涉密事项外,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下列因素,对内部审计业务实施外包:(一)内部审计机构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工作目标要求;(二)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特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三)聘请中介机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四)其他因素。

— 1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中介机构实施的,应当确定外包的具体项目,并经过组织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通常包括业务全部外包和业务部分外包两种形式:(一)业务全部外包,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将一个或多个审计项目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并由中介机构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二)业务部分外包,是指一个审计项目中,内部审计机构将部分业务委托给中介机构实施,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情况利用中介机构的业务成果,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

第七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的关键环节一般包括:选择中介机构、签订业务外包合同(业务约定书)、审计项目外包的质量控制、评价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等。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中介机构开展的受托业务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评价,并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

第三章选择中介机构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外包业务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标准,遴选一定数量的中介机构,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确定纳入备选库的中介机构时,应当重点考虑以下条件:(一)依法设立,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记录;(二)具备国家承认的相应专业资质;(三)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四)拥有良好的职业声誉。

2019年29个内部审计准则.doc(word文档良心出品)

2019年29个内部审计准则.doc(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2 号——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3 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4 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5 号——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7 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益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 号—信息系统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 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2014版)

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2014版)

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2013-08-29 08:28:3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活动实施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工作。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主要包括下列目的:(一)实现内部审计目标;(二)促使内部审计资源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三)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四)促使内部审计活动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对内部审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制定内部审计章程,对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进行规范,并报经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

内部审计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内部审计目标;(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三)内部审计范围;(四)内部审计标准;(五)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多层级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实行集中管理或者分级管理。

实行集中管理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下级组织实行内部审计派驻制或者委派制。

实行分级管理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方式对下级内部审计机构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方面:(一)审计计划;(二)人力资源;(三)财务预算;(四)组织协调;(五)审计质量;(六)其他事项。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可以分为部门管理和项目管理。

部门管理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运行过程中的一般性行政管理。

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项目业务工作的管理与控制。

第三章部门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项目外包管理制度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项目外包管理制度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项目外包管理制度是对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项目外包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外包原则:保险公司应根据业务需求、风险控制和成本效益原则,审慎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商,确保外包过程中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2. 外包范围:保险公司可以将部分内部审计项目,如数据分析、专项审计、风险评估等,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但应确保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仍由内部人员负责。

3. 外包服务商筛选:保险公司应建立外包服务商的筛选和评估机制,对服务商的资质、经验、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服务商具备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

4. 外包合同管理:保险公司应与外包服务商签订明确的合同,约定服务范围、质量标准、保密条款、费用支付等内容,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5. 外包过程监控:保险公司应对外包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定期评估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质量,确保外包项目按时按质完
成。

6. 信息安全与保密:保险公司应与外包服务商签订保密协议,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对外包服务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和评估。

7. 应急处理与风险防范:保险公司应建立外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同时对外包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

8. 外包审计与评估:保险公司应定期对外包项目进行审计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外包管理制度。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保险公司可以有效地管理内部审计项目外包,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风险和成本。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应当把握好的环节内部审计外包(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机构或人员执行.它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审计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有利于转移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外包在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企业在实际操作内部审计外包时,应当把握好风险评估、外包商选择、外包合同审查和事后监督控制等主要环节.一、评估风险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负责了解与内部审计外包相关的风险,并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能充分到位。

作为董事会职责的一部分,董事会应当就内部审计外包对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的支持情况、与外包商的关系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没有一个有效的风险评估阶段,内部审计外包就可能与企业的战略计划不一致,或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外包风险,一方面要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各种客观的统计、计划、总结等历史资料,以及本企业或其他企业的风险事故的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并在必要时向专家咨询,从而发现外包可能出现的风险,为后期的风险控制提供对象.同时也要注意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评估是一项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随着企业内外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大小和种类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去评估风险。

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评估应当考虑下列情形:企业的战略目的、目标和经营需要;评价和监督外包商的能力;内部审计业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外包的风险程度;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明确要求;必要的控制和报告程序;外包商的义务;内部审计外包的应急计划;对内部审计外包协议的持续评估,以评价是否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外包商的工作业绩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和有关准则等。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探讨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探讨

计结果评价标准 [7] 。
调, 以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
1. 构建企业与外包机构沟通协调机制, 明确
内外机构业务负责人, 明确内外机构沟通渠道,
3. 在外包合同中将外包费用的支付进度与外
包业务的审计难度、 业务总量、 审计进度、 质量
效果挂钩, 以加强对承接机构的约束。
明确主要负责员工, 明确沟通协调频率。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是深化监督、 推进
国家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预防和遏制
腐败的有效手段。 随着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全面推
进,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的好坏已然成为
国家审计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等相关文
在此情况下, 审计全覆盖对国有企业审计外
件都指出要对国有企业实施审计全覆盖。 在审计
包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审计范围更加广泛。
全覆盖的大背景下, 国有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包,
审计全覆盖下, 国有企业审计范围要在纵向覆盖
需要对自身的机制建设、 工作流程等多方面进行
的同时兼顾横向覆盖, 不仅要在空间上将审计覆
科学、 合理地改进。 因而对审计全覆盖背景下的
盖到各个领域, 还要从时间跨度上实现全面审计,
( 二) 外包审计的环节复杂, 审计工作量大
要实现全覆盖所针对的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与承
审计全覆盖的新形势下, 国有企业外包审计
包机构间的权责划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不仅时间紧, 而 且 涉 及 到 企 业 制 度、 业 务 流 程、
在此情况下, 国有企业与外包承接中介机构只能
高管人员、 风险评估以及战略发展等方方面面,
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但是大多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目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 号——审计通知书 (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 号——审计证据 (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 号——审计工作底稿 (5)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 (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8)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 号——审计报告 (10)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后续审计 (1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审计督导 (1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1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 (1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15)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1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18)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 (19)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21)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2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2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2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 (28)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 (30)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3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3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35)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 (38)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 (40)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 (4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 (45)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48)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关于高校内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包的思考

关于高校内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包的思考

ACCOUNTING LEARNING关于高校内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包的思考林吉棠玉林师范学院审计处摘要:随着我国审计全覆盖的不断推进,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而设置的特殊审计模式--内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新时代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作为顺应新形势的一种创新审计方式,借助外部力量,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外包,是一种可行性选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利弊。

本文通过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外包意义以及利弊的思考,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外包;建议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日趋多元化,各种经济往来业务也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复杂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行政部门、院、系、所、中心等校属各单位财务审批自主权下放,经费收入除了学校下拨的预算经费外,创收收入也日趋多样化,校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落实教育投入与效益的责任上,必须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并且伴随着各种潜在的舞弊和腐败风险,所以,开展高校内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完善教育治理体系、促进全面依法治校、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和提高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高校内审机构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专业水平不够、但审计任务又日益繁重等问题,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呈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

这样,借助外部力量,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外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创新方式,也是一种可行性选择。

本文从采用业务外包存在的风险和利弊、高校如何趋利避害,正确选择外包的方式分析,谈谈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外包的一些思考。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外包的意义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发展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也要顺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要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模式向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转变,即内审机构除了要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查错纠弊外,更要对其权力行使的情况进行监督,以防范潜在的舞弊和腐败风险。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实务指南等)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实务指南等)

内部审计相关准则汇编——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准则——实务指南——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20年5月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3)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7)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11)第21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 (14)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 (16)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 (19)第21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 (22)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24)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 (27)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29)第21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 (34)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38)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44)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48)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57)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 (62)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69)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74)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78)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80)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 (83)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88)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91)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95)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102)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 (109)第3101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审计报告 (114)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137)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 (167)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 (195)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 (301)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329)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改进措施引言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经济运行情况的“全面体检”,有力地预防和纠正了权力的失控、决策的失误和行为的失范,达到“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提升了高校的治理能力,保障了高校内涵式发展,使高校的内部控制更具有科学性和效率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启,审计工作也有了新的定位、要求和标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7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适时修订实施了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及第3204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加强了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质量标准,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

面对新形势,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必要提高站位,不断提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存的问题(一)未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调机制成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调机构,能够为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组织保障,其作用是研究制定本单位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文件,监督检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但部分高校并未建立协调机构,有的建立了也未将实际效用发挥出来,机构成员基本都未正确认知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在相关工作开展时未做好配合工作,往往只注重自身的本职工作,导致实际上的审计工作仍然是高校审计部门独立负责的。

协调机构只是表面上的设立,各部门的信息无法共享,工作未积极配合,自然最终的审计工作也难以达到实效。

(二)缺乏计划与统筹,未实现全覆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却普遍缺乏计划性。

全覆盖是对审计对象、审计内容的全覆盖。

部分高校的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没有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而是在换届或临时人事调动时突击安排中层主要领导干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探讨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探讨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探讨作者:李美来源:《现代审计与经济》 2020年第6期李美必要性(一)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2014年,《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第十四条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下列服务应当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会计审计服务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第八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备内部审计人员。

除涉密事项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并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

” 2019年,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中规定除涉密事项外,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内部审计业务实施外包。

从上述政策来看,购买社会审计服务不仅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客观要求。

(二)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是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

1.有助于增强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作为高校的一个内设机构,与高校其它内设机构和学院、单位是平行关系,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互为同事关系,其间可能会存在人情方面、利益方面的关系,容易影响到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独立性”。

而通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聘请独立于高校和被审计对象的第三方——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协助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做好相关审计工作,有助于增强审计独立性,从而更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评价。

2.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例,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可以大大减轻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较为简单但繁琐的凭证翻阅方面的工作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被审计对象的审计重点和方向的把控上,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有助于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提升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2019)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行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是指组织及其内部审计机构将业务委托给本组织外部具有一定资质的中介机构,而实施的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接受委托的中介机构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除涉密事项外,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下列因素,对内部审计业务实施外包:
(一)内部审计机构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工作目标要求;
(二)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特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
(三)聘请中介机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四)其他因素。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中介机构实施的,应当确定外包的具体项目,并经过组织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通常包括业务全部外包和业务部分外包两种形式:
(一)业务全部外包,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将一个或多个审计项目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并由中介机构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
(二)业务部分外包,是指一个审计项目中,内部审计机构将部分业务委托给中介机构实施,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情况利用中介机构的业务成果,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

第七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的关键环节一般包括:选择中介机构、签订业务外包合同(业务约定书)、审计项目外包的质量控制、评价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等。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中介机构开展的受托业务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评价,并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

第三章选择中介机构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外包业务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标准,遴
选一定数量的中介机构,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确定纳入备选库的中介机构时,应当重点考虑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记录;
(二)具备国家承认的相应专业资质;
(三)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
(四)拥有良好的职业声誉。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业务外包需求,以及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的评价结果,定期对备选库进行更新。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审计项目需要和实际情况,提出对选择中介机构的具体要求。

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定向谈判等形式,确定具体实施审计项目的中介机构。

第四章签订业务外包合同(业务约定书)
第十二条按照组织合同管理的权限和程序,内部审计机构可以负责起草或者参与起草业务外包合同(业务约定书),正式签订前应当将合同文本提交组织的法律部门审查,或征求法律顾问或律师的意见,以规避其中的法律风险。

第十三条组织应当与选择确定的中介机构签订书面的业务外包合同(业务约定书),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一)工作目标;
(二)工作内容;
(三)工作质量要求;
(四)成果形式和提交时间;
(五)报酬及支付方式;
(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七)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八)保密事项;
(九)双方的签字盖章。

第十四条如业务外包过程中涉及主合同之外其他特殊权利义务的,组织也可以与中介机构签订单独的补充协议进行约定。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照组织合同管理有关规定,严格履行业务外包合同(业务约定书)相关手续。

第五章审计项目外包的质量控制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参与、了解中介机构编制的项目审计方案的详细内容,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及方法,确保项目审计方案的科学性。

第十七条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中介机构工作汇报、询问了解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确保中介机构业务实施过程的顺利。

第十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中介机构提交的审计报告初稿进行复核并提出意见,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

第十九条中介机构完成审计项目工作后,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督促其按照审计档案管理相关规定汇总整理并及时提交审计项目的档案资料。

第二十条中介机构未能全面有效履行外包合同规定的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向组织建议终止合同,拒付或酌情扣减审计费用:
(一)未按合同的要求实施审计,随意简化审计程序;
(二)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报告严重失实,审计结论不准确,且拒绝进行重新审计或纠正;
(三)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等重大错漏;
(四)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串通作弊、泄露被审计单位秘密;
(五)擅自将受托审计业务委托给第三方;
(六)其他损害委托方或被审计单位的行为。

第六章评价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
第二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针对具体的审计项目对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也可以针对中介机构一定时期的工作质量进行总体评价。

第二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的评价,一般包括:
(一)履行业务外包合同(业务约定书)承诺的情况;
(二)审计项目的质量;
(三)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
(四)归档资料的完整性;
(五)其他方面。

第二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采用定性、定量或者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第二十四条组织及其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把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评价的结果,作为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选择和确定中介机构的重要参考。

中介机构违背业务外包合同(业务约定书)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评价结果,依照合同约定,向组织建议追究中介机构的违约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准则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本资料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