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沉淀分离技术

合集下载

分离分析化学沉淀分离法

分离分析化学沉淀分离法
14
K : 常 数,取 决 于 沉 淀 本 性,介 质, 温 度
2.3 生成沉淀类型
2.3.1 分级沉淀 2.3.2 共沉淀 2.3.3 均相沉淀
15
2.3.1 分级沉淀
两种阴离子(或阳离子)与相同的阳离子 (或阴离子)形成难溶盐,其溶度积相差足 够大时,加入沉淀剂可从混合溶液中将其分 别沉淀出来加以分离。 分级沉淀的顺序取决于:溶度积和离子浓度
33
2.5.2 有机沉淀剂分离法
2.5.2.1 生成鳌合物的沉淀剂
两种基团
酸性:-OH -COOH -SO3H -SH (其H+可被金属离子置换)
碱性:-NH2 NH N CO CS (以配位键与金属离子鳌合)
34
(1)8-羟基喹啉
N OH
O
NMN
O
35
(2)丁二酮肟
H3C C NOH H3C C NOH
MnXm(s)
nMm+ + mXn-
溶度积 Ksp = [Mm+ ]n[Xn- ]m
Ksp是衡量沉淀溶解能力的尺度。 Ksp越小,溶解度越小。
5
2.1.1 溶度积
MnXm(s)
nMm+ + mXn-
任一状态下:Q = [Mm+ ]n [Xn-]m
达到平衡时:Ksp = [Mm+ ]n[Xn- ]m 溶度积规则
各种氢氧化物和含水氧化物沉淀时的pH值范围
元素 Nb,Si,Ta,W Sb(Ⅴ),Sn(Ⅳ) Mn(Ⅳ) Pb(Ⅳ) Os(Ⅳ) Ce(Ⅳ),Sb(Ⅲ),Ti,Zr Fe(Ⅲ),Hg(I),Hg(NO3)2 Sn(Ⅱ),Th U(Ⅵ) Al,Be,Cr(Ⅲ),Ir(Ⅳ) Cu,Fe(Ⅱ),Nd,Pb,Pd,Rh Ru,Sm,Y,Yb Cd,Ce(Ⅲ),Co,La,Ni,Pr,Zn HgCl2,Mn(Ⅱ),Ag Mg

第二章 沉淀法

第二章 沉淀法

(六)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 选择一定的条件使溶液中存在 的某些杂蛋白变性沉淀而不影 响所需蛋白质的方法
(七)结晶
• 不同晶体沉淀性质+盐或有机 溶剂使接近结晶物溶解度。 • 饱和度硫酸铵或刚出现混浊, 调节等电点,使温度下降 • 晶种。
常用的沉淀类型
蛋白质: • 盐析法 • 有机溶剂沉淀法 • 蛋白质沉淀法 • 聚乙二醇沉淀法 • 选择性沉淀法 • 结晶沉淀法 核酸步骤: DNP/RNP复合物的解聚→多糖等杂质的 消除→ DNA与RNA的分离→核酸沉淀
(一)盐析法
• 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后, 水活性降低,导致蛋白质分子 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 相继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 分子间相互聚集并从溶液中析 出。 • 常用盐:硫酸铵 少量多次缓慢加入 • 盐析的影响因子:蛋白质浓度, 离子强度和离子类型,pH,温度.
(四)蛋白质沉淀法
• 所用的试剂仅对一类或一种蛋 白质沉淀起作用。 • 常见试剂:碱性蛋白质,凝集 素和重金属等. • 碱性蛋白质:多价阳离子,除 能有效地沉淀核酸物质外,还 能沉淀某些蛋白质。 • 重金属沉淀法:在低温下进行 • 凝集素:与糖蛋白有明显凝集 作用。
(五)聚乙二醇沉淀法
• PEG和右旋糖苷硫酸钠等水溶 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质 发生沉淀作用.沉淀的条件温 和,不会引起蛋白质变性.
第二章
沉淀法
一、基本原理
• 根据各种物质的结构差异性
(蛋白质分子表面疏水和亲水 基团之间比例的差异性)来改
变溶液的某些性质(如pH,极
性,离子强度,金属离子等)
进而导致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发
生变化。
二、沉淀的类型
可逆沉淀反应:在温和条件下沉淀的蛋白质 可以重新溶解形成溶液。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被破坏。 又称为非变性沉淀。 如:等电点沉淀法、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 不可逆沉淀反应:在剧烈条件下,沉淀的蛋白质不能再 重新溶解形成溶液。又称为变性沉淀。蛋白质胶体溶液 的稳定性不仅被破坏,且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也被破坏 了。 如:加热沉淀、强酸碱沉淀、重金属盐沉淀和生物碱沉淀

第二章 沉淀法..

第二章 沉淀法..

(3)多价阳离子的作用 蛋白质和多价阳离子(如Zn2+和Cu2+等)能 结合形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的 溶解度降低。这对在高浓度溶剂中才能沉淀 的蛋白质特别有益。 例如,在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只要加入0.0050.02nmol/L Zn2+,就可大大减少有机溶剂的 用量,而将蛋白质沉淀出来。
三、 蛋白质沉淀剂
四、聚乙二醇沉淀作用

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作用。
沉淀作用较满意的聚合物是分子量在400-6000之间的聚 乙二醇。 优点:条件温和,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沉淀较完全, 应用范围广。 缺点:易受各种因子如pH、离子强度、蛋白质浓度及聚 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五、选择性沉淀法
根据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物理化学因子(如温度、 酸碱度和有机溶剂等)作用下稳定性不同的特 点,用适当的选择性沉淀法,即可使杂蛋白变 性沉淀,而欲分离的有效成分则存在于溶液中 (或者发生可逆性沉淀),从而达到纯化有效 成分的目的。

原理:等电点、热变性、酸碱变性和特殊 的可逆沉淀作用 优点:选择性较强,方法简单,种类较多
缺点:应用范围较窄 应用范围:各种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沉淀



六、 结晶

—改变溶解度产生沉淀的方法
蛋白质沉淀:晶体沉淀和无定形沉淀 结晶过程是纯化过程。在提纯阶段,当某一纯蛋白质 溶液的浓度达到较高(5%-30%)水平时,若条件适合, 就能产生一定形状的结晶。当蛋白质溶液中混有杂质 时,即使条件适合,也得不到整齐的结晶,或无结晶 形成。 用显微镜观察结晶的有无及形状,为判断提纯物质纯 化程度的一种方法。
透析时注意:
(1)透析袋的处理
新的透析袋用蒸馏水洗净,无漏洞时,即可使用。 除去透析袋中所含盐类时,处理方法: 将透析袋置500毫升含1mmo1/L EDTA-Na2的2%碳酸氢钠 溶液中煮沸10分钟,用干净镊子或戴橡皮手套取出,蒸 馏水煮沸、漂洗后,可使用。用过的透析袋同样处理后, 能重复使用。 保存:泡在蒸馏水中置低温(4℃)或泡在70%的乙醇中 保存。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常用的无机元素及化合物的挥发形式
表 2-9 无机元素及化合物的挥发形式 挥发形式 元素及化合物 单质 卤素、I2(升华) 氧化物 CO2、SO2、RuO4、OsO4、SeO2、TeO2、 As 2O3 氢化物 NH3、P H3、 As H3、 Sb H3、 H2S、 H2Se、 H2Te、 卤化氢等 氟化物 BF3、SiF4 氯化物 HgCl2、 Ce Cl4、 AsCl3、 SbCl3、 SnCl4、 SeCl2、 SeCl4、 SeCl6、 TeCl2、TeCl4、CrO2Cl2 溴化物 CdBr2、 CeBr4、 AsBr3、SbBr2、 3、SnBr4 酯类 B( OCH3) 3、 B(OCH2CH3) 3
依据原理:容度积原理.
沉淀分离法:
1. 对沉淀的要求:
(1)沉淀溶解度必须很小 (2)沉淀易于过滤 (3)沉淀力求纯净
2. 常用的沉淀剂
2.1 无机沉淀剂 氢氧化物、氨、硫化物等沉淀剂 2.2 有机沉淀剂 草酸、铜试剂、铜铁试剂
一、 常量组分的富集和沉淀分离
1、无机沉淀剂 1)氢氧化物沉淀 大多数金属离子能形成M(OH)n↓,且溶 解度差别大,可控制pH实现分离 缺点 • 选择性较差 • 共沉淀现象严重 • 故分离效果不理想
2)硫酸盐沉淀 硫酸作沉淀剂,浓度不能太高,因易形成 MHSO4盐加大溶解度, 沉淀碱土金属和Pb2+, CaSO4 溶解度大,加入乙醇降低溶解度。 3)卤化物沉淀 氟化稀土和与Mg(II), Ca(II), Sr(II), Th(IV)氟化物 沉淀,冰晶石法沉淀铝 在pH=4.5 Al(III)与NaF生成 (NaAlF6)法沉淀分离Al(III),与Fe(III),Cr(III), Ni(II), V(V)Mo(VI)等分离

第二章 定量分析一般步骤

第二章 定量分析一般步骤

过氧化钠 几乎所有矿石(钼矿、铬铁矿、黑钨 锆、镍、 矿、锆英石等) 墨 铵盐 方铅矿、黄铁矿、硫化矿等 瓷、TFE、 铂 KHSO4与 铌、钽酸盐,Fe、Ti、Al氧化物矿 瓷、石英、 K2S2O7 铂 KHF2与 锆石、绿柱石、铌钽酸盐 鉑、银 NH4HF2
偏硼酸锂 岩石,硅酸盐,土壤,陶瓷,钢渣等 石墨,铂
3、半熔法
又称为烧结法,它是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使试样 与熔剂发生反应。通常在瓷坩埚中进行。常用MgO 或ZnO与一定比例的Na2CO3混合物作为熔剂 用来分解铁矿及煤中的硫。其中MgO、ZnO的作用在 于其熔点高,可以预防Na2CO3在灼烧时熔合,而保 持松散状态,使矿石氧化得更快、更完全,反应产 生的气体容易逸出。
• 测定常量组分时,多采用滴定分析法和重 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简单迅速,在重量 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均可采用的情况下, 一般选用滴定分析法。 • 测定微量组分别多采用灵敏度比较高的仪 器分析法。。
四、共存组分的影响
• 在选择分析方法时,必须考虑其他组分对 测定的影响,尽量选择特效性较好的分析 方法。如果没有适宜的方法,则应改变测 定条件,加入掩蔽剂以消除干扰,或通过 分离除去干扰组分之后,再进行测定。
3、固体试样
试样多样化,不均匀试样应,选取不同部位进行 采样,以保证所采试样的代表性。
固体试样制备
破碎和过筛
混合与缩分
平均试样采取量与试样的均匀度、粒度、易破碎度有关,可按 切乔特采样公式: Q≥Kd2 Q为保留样品的最小质量(kg) d为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 K为固体试样特性系数或缩分常数,它由各部门根据经验拟定, 通常在0.05~1之间,因固体物料种类和性质不同而异。
碳酸钠与氯化铵也用于半熔融分解的溶剂。熔剂与 试样混匀置于鉄(或者镍) 坩埚内,在750-800℃左 右半熔融。主要用于硅酸盐中 K+、Na+的测定等。

分离科学与技术第2章 沉淀分离法

分离科学与技术第2章 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2 沉淀的生成过程 2.2.5 分级沉淀 分级沉淀:两种难溶盐(阳离子或阴离子相同),若 其溶度积相差足够大时,可通过加入沉淀剂将其先后分 别沉淀出来加以分离。 溶度积小的难溶盐先沉淀,如 AgI 较 AgCl 先沉淀。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2 沉淀的生成过程 2.2.5 分级沉淀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2 沉淀的生成过程 2.2.4 晶形沉淀与胶体 内因: 沉淀的性质
生成沉淀类型 外因
沉淀的形成条件
沉淀的后处理
沉淀类型: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凝乳状沉淀
几种类型沉淀的比较 特点 直径 晶形沉淀 0.1~1 m 凝乳状沉淀 0.02~0.1 m 无定形沉淀 < 0.02 m
[I ] [Cl ] 6 6 10 , 10 [Cl ] [I ]
Ksp,AgI = [Ag+][I] = 9.31017 Ksp,AgCl = [Ag+][Cl] = 1.81010 当 [Cl]/[I] < 106 时,只有 AgI 析出; 当 [Cl]/[I] > 106 时,AgCl 才开始析出。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1 沉淀生成的条件 2.1.3 氢离子浓度及配位剂的影响 配位剂的影响: 难溶盐沉淀 + 配位剂 溶解度增大(或完全溶解)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1 沉淀生成的条件 2.1.4 有机溶剂的影响 有机溶剂的影响: 难溶盐沉淀 + 有机溶剂 溶解度减小(溶剂化作用较 小,介电常数较低)。如 PbSO4: 100 mL H2O: 4.0 mg, 100 mL 20% 乙醇: 4.0/10 mg 100 mL 乙醇: 4.0/1500 mg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分离技术习题

分离技术习题

分离技术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绪论1.分离技术在定量分析中有什么重要性?2.定量分离分析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分别是什么?3.选择分离方法的依据主要是什么?第二章沉淀与共沉淀分离法1. 设计下列各组离子的系统分离方案(1). Ag+、K+、Fe3+、Cr3+、Hg2+(2). Hg22+、Cu2+、Al3+、Ba2+2. 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常用控制溶液pH的试剂有哪些?举例说明。

3. 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时,常有共沉淀现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沉淀对其他组分的吸附?4.写出下列有机试剂的分子式或结构式:吡啶,六次甲基四胺,尿素;丁二酮肟,8-羟基喹啉,铜试剂(DDTC),铜铁试剂。

5. 某试样含Fe,A1,Ca,Mg,Ti元素,经碱熔融后,用水浸取,盐酸酸化,加氨水中和至出现红棕色沉淀(pH约为3左右),再加六亚甲基四胺加热过滤,分出沉淀和滤液。

试问:为什么溶液中刚出现红棕色沉淀时,表示pH为3左右?过滤后得到的沉淀是什么?滤液又是什么?试样中若含Zn2+和Mn2+,它们是在沉淀中还是在滤液中?6. 查阅资料,在药物分析中,沉淀分离法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以后小组讨论)7. 什么是共沉淀现象? 沉淀分离法和共沉淀分离法的区别是什么?8. 什么是均匀分配?什么是非均匀分配?均匀分配和非均匀分配谁更有利于微量组分的富集?为什么?9. 分析影响吸附共沉淀分离的主要因素。

第3章《萃取分离法》习题1.饮用水中有少量CHCl3,取水样100mL,用10mL戊醇萃取,有91.9%的CHCl3被萃取。

计算取10mL水样用10mL戊醇萃取时,氯仿被萃取的百分率。

2.当三氯乙酰丙酮分配在CHCl3和水中时,得到如下结果:当溶液的pH=1.16时,分配比为2.00,当pH=6.39时,分配比为1.40。

求它在氯仿和水中的分配系数K D和离解常数K HA。

3.吡啶(P Y)时一种弱碱,在水中有下列平衡:吡啶在水和氯仿之间的分配系数为K D=2.74 104,求在pH=4时,吡啶在水和CHCl3之间的分配比是多大?(设吡啶P Y在CHCl3中没有聚合反应)。

第二章-沉淀

第二章-沉淀

从实验室小试到一定规模的生产实用化, 还须解决沉淀过程的放大。为保持产物 分离或纯化的收率, 设备放大后尽可能 维持小试过程的动力学。沉淀分离操作 中,搅拌混合有重要影响。沉淀操作的 规模放大一般以单位体积输入功率为基 准, 在放大时保持单位体积的输入功率P /V不变。
热 沉 淀
在较高温度下,热稳定性差的蛋白质将发生变性沉淀, 因此,可根据蛋白质间热稳定性的差别进行蛋白质的热 沉淀(Thermal precipitation),分离纯化热稳定性高的目标 产物。
变性活化能差别较大的蛋白质可利用热沉淀法分离。由
于变性活化能可通过调节pH或添加有机溶剂改变,故调 节pH或添加有机溶剂是诱使杂蛋白变性沉淀的重要手段
阴离子的盐析作用顺序为:
P03—4> S02—4 >CHC00—>CI—>N03—>C104->I->SCN阳离子的盐析作用的顺序为
NH+4 >K+>Na+>Mg2+
温度和pH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反映在 Cohn方程中是对β值的影响。在高离子强度溶
液中,升高温度有利于某些蛋白质的失水,因
而温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而在低离 子强度溶液或纯水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在一定 温度范围内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pH接近蛋白质等Fra bibliotek点的溶液中蛋白质的
V (% ) 1 .8 0 .1 2 ln M
盐析沉淀
• 原理 • 影响盐析的因素
• 盐析操作
盐析原理 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 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Salting-out)。当离子强度较 高时,溶解度的对数与离子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 用Cohn经验方程描述: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Fe3+、Cr3+、Ce4+ 、 Be2+、Cu2+、 Ti4+、Zr4+、Hf4+、 Ag+、 Hg2+、 Bi3+、Sn4+、V (Ⅵ) Pb2+ 、 Sb3+、 U(Ⅳ) 、 Nb(Ⅴ) Sn2+、Mo (Ⅵ) Ta(Ⅴ) 、W(Ⅵ)等 V (Ⅴ) 、 U (Ⅵ) Au (Ⅲ) 、稀土等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沉淀分离法的特点
(characteristic of precipitation method)

三、沉淀的类型与形成条件
(typ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ir formation conditions)

四、无机沉淀剂沉淀法
(inorganic precipitator )
----使某些高价Mn+沉淀 其它微溶性碳酸盐或氧化物的悬浊液, 如:BaCO3、CaCO3、PbCO3、MgO的悬浊液具 有同样的功效,仅控制的pH范围各不相同而已。 HAc-NaAc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原理: ZnO + H2O Zn2+ +2OHZn(OH)2
因此,控制[H+]即可控制[S2-] 。
常见阳离子: 2+ Hg 2+ Pb + 3+ Ag Fe As(Ⅲ,Ⅴ) 3+ Bi 3+ Al Sb ( Ⅲ , Ⅴ ) 2+ Cu 2+ 3+ Hg2 Cr Sn( Ⅱ , Ⅳ ) 2+ Cd Ⅰ Ⅱ Ⅲ
0.3mol/L[H+] l硫化物沉淀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实验结果: Fe(OH)3沉淀完成时的pH值>4
计算值与实验值存在差异,因为 (1)沉淀的溶解度和析出的沉淀的形态、颗粒 大小等条件有关,也随陈化时间的不同而改变。
* 同一种沉淀,颗粒大溶解度小,某些沉淀的
形态,开始亚稳态,放臵后转变为稳定态,亚 稳态溶解度大,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转变为溶 解度更小的变体。
2.沉淀为氟化物
Ca2+、Sr2+、Mg2+、Th4+、Sc3+、稀土等元素
3.沉淀为磷酸盐
Zr(IV)、Hf(IV)
4.还原为金属沉淀
铂族元素和其他元素分离时可使用该法(酸性溶液中Zn还原)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特点
用无机沉淀剂虽然可以沉淀分离许多离 子,但总的讲,方法的选择性较差,沉淀大多 为胶体状,吸附共沉淀现象比较严重。
BaCO3、CaCO3、PbCO3和MgO的悬浊液: pH值6~8
注:只有悬浊液阳离子不干扰测定才可使用
二、沉淀为硫化物
能形成难溶硫化物沉淀的金属离子有40多 种,除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硫化物可溶于水, 重金属离子可分别在不同酸度下形成硫化物沉 淀。
硫化物沉淀分离法所用的主要沉淀剂为H2S
-H H2S Ka1
控制好溶液的pH值,即可控制 [M 2 ] 从而使不同溶解度的硫化物得以分离开
硫化物完全沉淀时酸度
硫化物
As2S3 HgS CuS Sb2S3 Bi2S3 SnS2 CdS
[H+](mol/L)
12 7.5 7.0 3.7 2.5 2.3 0.7
硫化物
PbS SnS ZnS CoS NiS FeS MnS
pOH 11.8
pH 2.2
沉淀完全时,则通常需99.99%的物质被沉淀,此时 [Fe3+] = 10-6 mol.L-1

第二章 沉淀法

第二章 沉淀法


②硫酸铵盐析
A.固体法:逐步加入固体硫酸铵,当加到一定 的饱和度时,蛋白质便可沉淀出来。 B.饱和溶液法:逐步加入预先调好pH值的饱和硫酸铵, 蛋白质便可沉淀出来。 C.透析法:透析袋放入一定浓度的大体积溶液中,通过 透析作用来改变蛋白质溶液中的盐浓度,沉淀蛋白质 。
A.固体法
盐析后要在冰浴中放置一段时间,待沉淀
此法比加入固体硫酸铵沉淀法温和,但是对 于大体积样品不适用。因为硫酸铵溶液的大量加 入,将导致样品溶液体积增加。例如,当样品达 到50%硫酸铵饱和度时,其体积增加一倍。
C.透析法:透析袋放入一定浓度的大体积溶液中, 通过透析作用来改变蛋白质溶液中的盐浓度, 沉淀蛋白质。
此法仅在要求较精确、样品体积小的试验使用。

注意事项 (1)低温下操作 防止有机溶剂的放热使蛋白变性
(2)中性盐作用
增加蛋白质溶解度,防变性
结合蛋白质,致其溶解度降低
(3)多价阳离子作用
3.蛋白质沉淀法
蛋白质沉淀法所用的试剂则仅对一类或一种蛋白质沉淀起 作用,常见的有碱性蛋白质、凝集素和重金属等。 (1)碱性蛋白质:如鱼精蛋白,除能有效地沉淀核酸物质外, 还能沉淀某些蛋白质。当把鱼精蛋白加入部分纯化的酵母磷 酸果糖激酶溶液时,溶液中的酶蛋白便吸附到鱼精蛋白核酸 沉淀物上。沉淀物用磷酸缓冲液洗脱后,收得的磷酸果糖激 酶的纯度比原来提高了9倍。
5. 选择性沉淀法
6. 结晶沉淀法
(一)盐析法
原理:高浓度中性盐存在下,使生物分子在水溶液中溶解
的溶解度降低而产生沉淀的方法,多用于蛋白质(酶)的
分离。 常用的盐类是硫酸铵。 优点: ①成本低,不需要特别昂贵的设备。
②操作简单、安全。
③对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稳定作用。

第2章 沉淀分离

第2章  沉淀分离

2.2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
能形成配合物的有机试剂由于它们与金属离子反应具有 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所以在分离分析中应用较普遍。 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所以在分离分析中应用较普遍。有机 沉淀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沉淀有三种类型:螯和物沉淀、 沉淀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沉淀有三种类型:螯和物沉淀、缔 合物沉淀和三元配合物沉淀。 合物沉淀和三元配合物沉淀。
铜铁试剂
介质
沉淀
溶液 K+ 、Na+ 、Ca2+ 、 Sr2+ 、Ba2+ 、 Al3+ 、Co2+ 、 Cu2+ 、Mn2+ 、 Ni2+ 、PⅤ 、UⅥ 、 Mg2+
强酸 W Ⅵ 、Fe3+ 、 TiⅣ 、VⅤ 、 1%矿物胶 ZrⅣ 、Bi3+ 、 MoⅥ 、NbⅤ 、 TaⅤ 、Sn4+ 、 UⅣ 、Pd2+
常见阳离子: 常见阳离子: Hg2+ Pb2+ + Ag As(Ⅲ,Ⅴ) Fe3+ Bi3+ Sb (Ⅲ,Ⅴ) Al3+ 2+ 2+ Cu Hg2 Sn(Ⅱ,Ⅳ) Cr3+ Cd2+ Ⅰ Ⅱ Ⅲ
Fe2+
Mn2+ 2+ Sr2+ Zn Co2+ Ca2+ Ni2+ Ⅳ
Ba2+
Mg2+ K+ Na+ NH4+
2.2.3 形成三元配合物沉淀
这是泛指被沉淀的组分与两种不同的配 位体形成三元混配配合物和三元离子缔合 物。 形成三元配合物的沉淀反应不仅选择性 好、灵敏度高,而且生成的沉淀组成稳定、 灵敏度高,而且生成的沉淀组成稳定、 相对分子质量大, 相对分子质量大,作为重量分析的称量形 式也较合适, 式也较合适,因而近年来三元配合物的应 用发展较快。 用发展较快。三元配合物不仅应用于沉淀 分离中,也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其它方面, 分离中,也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其它方面, 如分光光度法等。 如分光光度法等。

第二章_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第二章_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五、透析法
透析法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 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 方法。例如分离和纯化皂甙、蛋白质、多肽、多糖 等物质时,可用透析法以除去无机盐、单糖、双糖 等杂质。反之也可将大分子的杂质留在半透膜内, 而将小分子的物质通过半透膜进入膜外溶液中,而 加以分离精制。透析是否成功与透析膜的规格关系 极大。
蒸气逸出(也叫放气)
静置分层 有机相 絮状物
(乳化) 水相
激烈振摇 1 - 2min
水相和絮状物
有机相
少量多次原则
3~ 5次
二、沉淀法 (一)酸碱沉淀法
利用天然药物中游离酸性(或碱性)成分可与碱性(或酸 性)试剂反应生成盐而溶于水,再加酸(或碱性)试剂,重 新生成原来的游离酸性(或碱性)成分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 的性质,滤过(或加有机溶剂萃取)而与其他成分或杂质分 离的一种方法。
适当溶剂
药物 。
常温/温热
浸泡
有效成分
适用于:能溶于水且 遇热稳定成分的提取。
2、煎煮法 药物(加水加热)→煮沸→煎煮液 (煎煮器勿使用铁锅) 注意事项:a、浸没药材b、微沸c、渣继续煎 煮2-3次 小量:首次煮沸20-30分钟 大量:首次煎煮1小时,第2、3次煎煮可酌减
煎煮法与冷浸法的比较:
• 优点:效率高 • 缺点:煎煮液粘稠,滤过困难,杂质多, 易发生霉变
七、分馏法
对沸点相近的混合物,在分馏柱内反复进行气化、 冷凝、回流等程序而分离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 色谱分离法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tt
目的:分离植物色素 过程:将植物绿叶的石油醚提取液倒入 玻璃管中,并用石油醚不断淋洗, 逐渐形成色带,各色素成分被分离
石油醚

分离科学基础 沉淀分离

分离科学基础 沉淀分离

17 1 . 2 10 [OH ] 1.1108 mol / L 0.1
若[Zn2+]=0.1mol/L
pOH = 8
pH = 6
[Zn2+]: 1.00~0.01mol/L
pH: 5.5~6.5
§2-1 无 机 沉 淀 剂 分 离 法 (4)、有机碱法
利用吡啶、六次甲基四胺等有机碱控制pH
第二章 沉 淀 分 离 法
定义: 通过沉淀反应把欲测组分分离出来;或者把共存的 组分共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特点: 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2、沉淀法适应性比较强; 3、费时; 4、选择性比较差,分离不够完全。
第二章 沉 淀 分 离 法
沉淀的生成:
在含有金属离子Mm+的溶液中,加入含有沉 淀剂Xn-的另一溶液时,生成难溶性沉淀MnXm, 这时溶液中存在如下的平衡: nMm+ + mXn- →MnXm 体系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sp 称为溶度积, Ksp = [Mm+]n [Xn-]m
§2-1 无 机 沉 淀 剂 分 离 法
Cd2+在溶液中沉淀完全,[H+] ≤0.34mol/L 问题:[H+] ≤0.34mol/L时,Zn2+是否干扰? 回答:Zn2+不干扰。
问题:[H+] 多大时,Zn2+开始沉淀?
回答: [H+] =0.19mol/L时,Zn2+开始沉淀。 结论: 控制溶液氢离子的浓度:0.19~0.34mol/L ,可以使 Cd2+与Zn2+分离完全。
§2-2 有 机 沉 淀 分 离 法 一、形成螯合物的沉淀剂
此类沉淀剂一般含有两种基团,
酸性基团:如-OH. –COOH. –SO3H等, 碱性基团:-NH2. =NH. =N-. =CO. =CS等.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沉淀反应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沉淀反应

2.1 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度积(9)
例:25 °C时AgCl Ksp=1.8×10-10,求其溶解度?
S Ksp = 1.3 × 10-5 mol/L
例:25 °C时Ag2CrO4的Ksp=2.0×10-12,求其溶解度?
Ksp = [Ag+]2[CrO42-] = (2s)2(s)
S
3
K sp 4
大学K无N机O化3学(第m二o章l沉/淀d反m应3) S0: 纯水中的溶解度; S:在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
2.1 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度积(12)
在沉淀-溶解平衡态时,
BaSO4 (s)
Ba2+(aq) + SO42-(aq)
Ksp= [Ba2+ ][SO42–]
在非沉淀-溶解平衡态时,离子积 Q=(Ba2+)(SO42–)
(纯水中,so = 1.3 × 10-5 mol/L )
AgCl (s)
Ag+ (aq) + Cl- (aq)
Ksp = [Ag+][Cl-] = 1.6 × 10-10 [Ag+] = Ksp/[Cl-] = 1.6 × 10-10 /[0.1]
= 1.6 × 10-9 mol/L
s = [Ag+] = 1.6 × 10-9 mol/L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沉淀反应
2.2.3 沉淀的溶解 (Dissolving Precipitation) (2)
✓ 氧化还原反应
CuS(s) Cu2+ (aq) + S2- (aq)
3S2-(aq) + 8HNO3(aq) = 3S(s)+2NO(g)+4H2O(l)+6NO3-(aq)

分离分析课后思考题整理(2、3章)

分离分析课后思考题整理(2、3章)

第二章沉淀分离法7. 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时,为什么不能完全根据氢氧化物的K sp来控制和选择溶液的pH值?答:(1)实际获得沉淀的溶度积数值与文献上报道的溶度积有一定的差距;(2)在计算pH时,假设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只以一种阳离子的形式存在,忽略了金属离子的其它存在形式;(3)文献上记载的溶度积是指稀溶液中,没有其它离子存在时,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实际上由于其它离子影响离子活度使得离子的活度积与溶度积存在一定的差别。

8.【Mg(OH)2的K sp=5×10-12】9.举例说明均相沉淀法的各种沉淀途径。

答:均相沉淀法的原理是,在沉淀开始时,整个溶液中沉淀物质的相对过饱和度均匀地保持在刚能超过临界过饱和度,使晶核可以形成,但是聚集速率较小,形成的晶核也较少,以后继续保持均匀的适当低的相对过饱和度,晶核就逐渐慢慢地长大,这样就能获得颗粒粗大,而且形状完整的晶形沉淀。

沉淀途径:(1)改变溶液的pH值。

一般多用尿素的水解反应来达到逐渐改变pH值的目的。

(2)在溶液中直接产生出沉淀剂。

例如,硫酸二甲酯水解,可用于Ba2+、Ca2+、Pb2+等的硫酸盐的均相沉淀。

草酸、草酸二乙酯水解,可均匀生成Ca2+、Mg2+、Zr4+等的草酸盐沉淀。

(3)逐渐除去溶剂。

例如用8-羟基喹啉沉淀Al3+时,可在Al3+试液中加入NH4AC缓冲溶液、8-羟基喹啉的丙酮溶液,加热至70-80℃,使丙酮蒸发逸出,15min后即有8-羟基喹啉铝的晶形沉淀出现。

(4)破坏可溶性络合物。

例如测定合金钢中的钨时,用浓硝酸(必要时加点高氯酸)溶解试样后,加H2O2、HNO3,钨形成过氧钨酸保留在溶液中。

在60℃下加热90min,过氧钨酸逐渐被破坏析出钨酸沉淀。

10.举例说明无机共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的作用机理。

答:无机共沉淀剂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以下几类:(1)吸附或吸留作用的共沉淀剂。

常用的载体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氢氧化锰及硫化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多用于小分子物质、多糖、核酸等分离,通常使用有机物 作为沉淀剂,如丙酮、乙醇、甲醇等。


3.非离子多聚体沉淀剂分离法
用于大分子沉淀分离(酶、核酸、蛋白质、病毒、细菌); 聚乙二醇
5
沉淀分离技术常见方法


4.等电点沉淀法
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状态下的溶解度最低而沉淀析出。 如,大豆蛋白“碱提酸沉”
38
39
40

(二)蛋白质的等电点沉淀分离
例如:大豆蛋白的提取-碱提酸沉法 pH为0.5时,50%左右溶解; pH为2时, 85 %左右溶解; pH 为 4.2 ~ 4.3 时,基本不 溶解;当pH升至6.5时,溶解达85%,当pH 为12时,达90%。


41
42
碱提酸沉法分离大豆蛋白
43


(3)生成三元络合物的有机沉淀剂
即配位化合物,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 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 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 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29
(二)有机溶剂的选择



2.沉淀有机成分的有机沉淀剂: 甲醇、乙醇、丙酮、二甲亚风、乙腈、异 丙醇、乙腈等 食品中蛋白质、酶类、核酸、糖类、氨基 酸-乙醇 甲醇、丙酮具毒性
20
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缺点

分离的选择性较差 分离的灵敏性较差
21
第三节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22
基本原理



有机沉分离法能够将溶质如酶和蛋白质等 从溶液中沉淀出来,主要原因: 1.有机溶剂降低了溶液的介电常数
溶质分子间静电作用力增强,溶质与溶剂分子间 相互作用降低,导致溶质分子发生聚合而析出;
在含难溶盐的溶液中,加入能与被测定的离子生成 络合物的络合剂时,沉淀的溶解度随络合剂添加量 的增大而增大。
AgCl
Ag+
+ Cl
-
+2NH3 Ag(NH3)2+
18
4.盐析后的脱盐:
二 、 无 机 沉 淀 剂 分 离 法 方法: 1)透析 2)电渗析 3)葡聚糖凝胶过滤法 5.硫酸铵使用前的处理及饱和度的调整方法 1 )使用前的处理:对含巯基蛋白质或酶,在使用硫酸 铵前应除去其中重金属离子,以避免蛋白质或酶活性的 丧失。方法:硫酸铵浓溶液--通入H2S至饱和--过夜 后过滤除去重金属沉淀--滤液蒸发结晶--晶体 100℃干燥。
第五节 其他沉淀分离技术

(一)变性沉淀分离法 1.原理 利用生物大分子对物理、化学等外部环境因子敏感性的差 异而选择性地使一种组分发生变性,而让另一些组分保持 不变性,这样就可以达到分离、除杂和提纯的目的。 生物大分子变形时往往形成沉淀。



44
酶和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蛋白水解:一级结构 蛋白变性:二、三、四级结构发生变化, 导致蛋白质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及生物 功能的改变,不涉及一级结构。
Cohn表达式





Ks:盐析常数,取决于盐的性质、离子价数及平均半 径 I :离子强度I=1/2 ΣMz2 M: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Z:各种离子的价数 S0 :蛋白质在纯水(I=0)中的溶解度 S :蛋白质在离子强度为I的溶液中的溶解度 lgS0 = β(截距常数),取决于溶质的性质,与温度和 pH有关。
Fe(OH)3↓ , Mg2+
Ksp Fe(OH)3 = 7.1× 10-40 Ksp Mg(OH)2 = 1.8× 10-11
8
盐效应:当溶液中有 与构成沉淀的离子不 同的离子存在时,沉 淀的溶解度增大。 原因:大量的无关离 子存在时,溶液的离 子强度增大,离子的 活度系数相应减小, 使原来饱和的难溶盐 溶液变为不饱和。


5.共沉淀法
利用沉淀的同时,对待分离成分吸附共沉淀而达到除杂目 的,用于多种化合物,特别是小分子物质的沉淀。


6.变性沉淀分离法
特定条件使目标成分变性,导致其性质如溶解度的改变, 从而得以分离。适用于一些变形条件差异较大的蛋白质和 酶。
6
溶度积
nMm+ + mXnMnXm(固)
m n
溶度积 Ksp [M
核酸提取-异丙醇、a-二氨基乙醇
30
有机溶剂的浓度、加入量之间的关系
V=V0(S2-S1)/(1-S2) V:需加入有机溶剂的体积 V0:原溶液的体积 S1:原溶液中有机溶剂的浓度 S2:要求达到的有机溶剂的浓度
31
3.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


1)金属离子:Zn2+、Ca2+等金属离子存在时, 能大大降低一些大分子溶质如蛋白质的溶 解度,可减少有机溶剂用量。 要求:不影响目标成分的生物活性
25
(二)有机溶剂的选择


1.沉淀金属离子的有机沉淀剂:
(1)生成螯合物的有机沉淀剂 螯合物是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是通过两个或 多个配位体与同一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环的螯合作 用而得到。

酸性基团:含H+可被金属离子置换,-COOH,SO3H,-SH

碱性基团:以配位键与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环状
螯合物,-NH2,=NH,=CS


2.脱水作用
减少溶质与水的作用,使溶质脱水相互聚集沉淀。
23
有机沉淀剂的优点



1.选择性比较高 一定浓度的有机沉淀剂只沉淀分离某一种 或某一类溶质组分 2.沉淀后所得产品不需要脱盐 残留沉淀剂易于挥发
24
有机沉淀剂的缺点


1.容易导致某些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质如酶类 失活; 2.常需要低温下操作。
] [X
n m
]
Ksp是衡量沉淀溶解度的尺度
有效分离:Ksp≤10-6或更小 几种离子均可沉淀时,其Ksp要有足够的差异
7
分级沉淀
两种阴离子(或阳离子)与相同的阳离子 (或阴离子)形成难溶盐,其溶度积相差 足够大时,加入沉淀剂可从混合溶液中将 其分别沉淀出来加以分离。
NH4Cl 3+ 2+ Fe 、 Mg NH3 . H2O
二 、 无 机 沉 淀 剂 分 离 法 1 )蛋白质浓度影响:高时,用盐量小,但易产生共沉 淀;低时,不易产生共沉淀,但用量大。溶液中蛋白浓 度为2.5~3%时,效果较好。 2 )离子强度和离子类型的影响:各种成分盐析常数差 别越大越好。 3 )不同离子类型的影响:离子半径小、带电荷较高的 离子盐效果比离子半径大、带电荷少的效果好。 4)pH的影响:等电点处的盐析效果最好 5 )温度的影响:低离子强度下,蛋白质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加大;高离子强度下,蛋白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降 低。酶应该在低温下进行盐析(保持酶活力)。
15
二 、 无 机 沉 淀 剂 分 离 法
2.盐析法中盐的选择:
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镁、磷酸钠、磷酸钾、氯化钾、 醋酸钠、硫氰化钾等。 硫酸铵优点:温度系数小,溶液性质受温度影响小; 溶解度大;对蛋白质和酶的变性影响小;价格低。 硫酸铵缺点:缓冲能力小;含氮,影响蛋白含量测定
3.影响盐析的因素:
第二章
沉淀分离技术
Separation by precipitation
1
沉淀分离技术是经典的化 学分离技术。
沉淀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在适当条 件下,由液相变成固相而析出 的过程。
2
第一节 沉淀分离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 1.通过沉淀使目标成分达到浓缩和去杂质 2.通过沉淀可将已纯化的产品由液态变成固 态,便于保存和进一步地加工处理。
3
沉淀分离技术应考虑因素



1.方法和技术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使目标 成分得以很好地分离; 2.沉淀方法对酶类、蛋白等目标成分的活性 及化学结构是否具有破坏性; 3.考虑残留在目标成分中的沉淀剂对人体是 否有害(食品、医药)
4
沉淀分离技术常见方法


1.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盐析法,多用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类的分离纯化。通常使用 盐类作为沉淀剂,如硫酸铵,碳酸铵,硫酸钠,氯化钠, 柠檬酸钠等。
26


羟基肟类:
具-C=C-结构,能与二价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 pH 2.5,水杨酸肟能沉淀Ca2+ , Pd2+ pH 5.7,可沉淀Ni2+ pH 7-8,可沉淀Zn2+


27

氨基酸类 邻氨基苯甲酸等芳香族氨基酸能与Cu2+、
Zn2+、Cd2+、Co2+、Ni2+、Ag+、Hg+、Pb2+、Fe3+ 等离子形成络合物。
(二)盐析法:常用于蛋白质和酶的分离 1.原理: 盐溶:低浓度下蛋白质和酶类的溶解度随着盐的浓度提 高而增大,这个过程称盐溶现象。 盐溶原因:中性盐离子对蛋白质分子表面活性剂团水活 度的影响。 盐析:盐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在盐离子的作用下, 水活度大大降低,蛋白质表面电荷被大量中和,蛋白质 分子外表面的水化膜被破坏,蛋白质分子相互聚集而沉 淀析出。
45


可逆变性:变性因子取出后,变性了的生 物大分子能恢复原来的基本构想,性能也 与变性前相差不大。 不可逆变性:与上述现象相反。 温和条件---变性易恢复 剧烈条件---变性多为不可逆变性
46

pH、温度、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其 他因素
3.变性后性质的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理 化性质变化 4.变性沉淀分离的方法:
9
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原理: 利用金属离子的各种盐类形式,如硫酸盐、 碳酸盐、草酸盐、铬酸盐、有机酸盐等, 溶解度都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