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合集下载

徐宿弧安徽北段杨桥孜金铜矿床岩浆岩成因: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证据

徐宿弧安徽北段杨桥孜金铜矿床岩浆岩成因: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证据

徐宿弧安徽北段杨桥孜金铜矿床岩浆岩成因: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证据韦帅;杨治;邓宇峰;毛思斌;程培生;产思维;袁峰;王乐乐【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22(96)11【摘要】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是华北克拉通南缘重要的金属资源产区,其中三铺复式岩体北部接触带中段杨桥孜金铜矿床是安徽北部已探明的最大金矿床。

本次工作针对杨桥孜矿区含矿的石英二长闪长岩与不含矿的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展开工作,两者的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8±1.1 Ma、119.9±4.3 Ma,两者都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华北克拉通构造活动与岩浆活动峰期。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杨桥孜矿区两种岩石都具有高硅、富碱、富集LREE、富Sr、贫Th和Yb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高Sr/Y、低HREE和Y、无明显Eu异常表明其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

石英二长闪长岩的锆石ε_(Hf)(t)为-16.3~-5.3,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202~1515 Ma,与石英二长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玢岩锆石核部得到的年龄范围一致,表明华北克拉通下地壳是岩浆源区的重要端元,较大的εHf(t)变化范围指示源区混合了幔源岩浆。

中生代古太平洋斜向俯冲,导致华北克拉通下地壳拆沉并发生部分熔融,俯冲的洋壳板片扰动软流圈导致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幔源岩浆与古老下地壳相互作用形成了石英二长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的母岩浆。

这一成因模式与岩石中高Mg^(#)、高La/Ta、低Th/Ce、低Sr/Y、低(La/Yb)N的特征相吻合。

两种岩石锆石结晶温度平均分别为742℃、708℃,氧逸度ΔFMQ平均分别为+1.79和+1.48,石英二长闪长岩具有相对较高氧逸度是其成矿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19页(P3867-3885)【作者】韦帅;杨治;邓宇峰;毛思斌;程培生;产思维;袁峰;王乐乐【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三二五地质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南岭科学钻中与两种岩浆岩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年代学、地球化学、Hf同位素证据2.内蒙古白乃庙铜-金-钼矿床侵入岩和围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证据3.安徽铜山铜(金)矿床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4.安徽蚌埠西贾庄铅锌金银矿床赋矿地层和岩浆岩年代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5.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矽卡岩型Au-Fe-Cu矿床以及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淮北煤田构造特征和形成机制

淮北煤田构造特征和形成机制

淮北煤田构造特征和形成机制方婷;解国爱;王博;张庆龙;解思伊;邹旭【摘要】淮北煤田位于徐宿弧形推覆构造带前缘和外缘带.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探讨了淮北煤田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以宿北断裂为界将淮北煤田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分区,北区构造线总体走向近SN—NNE,呈向西凸出的弧形展布,以逆冲断层为主,发育侏罗山式长轴褶皱;南区构造线走向NNW和NNE,以正断层和开阔短轴褶皱为主.②北区处于徐宿推覆构造主体部位,萧县背斜及其以东地区为上盘推覆体,萧县背斜以西地区属上盘推覆体;南区以西寺坡断层为界,该断层以东地带位于徐宿弧形构造带东南末端,属推覆构造上覆系统,西寺坡断层以西地区为推覆体下伏系统.③自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后,淮北煤田至少经历了3期较大的构造事件,即印支期近SN方向的挤压,形成近EW 向断裂构造为主;燕山早期NWW—SEE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形成徐宿弧形构造;燕山晚期NNE—SSW方向挤压,在煤田内形成大量NNE—SSW方向正断层.%Huaibei coalfield lies on the leading edge and outskirts of the Xusu arc thrust bel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tectonic evolution and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Huaibei coalfield based on the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and a synthesis of availabl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① Huaibei coalfield could be subdivided into the northern and the southern units along Subei fault. The northern unit is featured by thrust faults and Jurassic-type folds distributed as an arc belt protruding westward, of which tectonic li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N-NEE strikes. The southern unit has got tectonic lines that strike NNW and NNE, and dominated by normal faults and open short-axis folds.② The secon-darysubdivision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tructural units is in line with the faults developed along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nappe, and structural analyses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in these units. The northern unit is a part of the mainbody of the Xusu thrust.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thrust comprises the Xiaoxian anticline and area to its east, while the footwall lies to the west of the anticline. As for the southern unit, the hanging wall in the east of Xisipo fault composes the south-eastern end of the Xusu arc structure, while footwall lies to the west of the fault.③ It could be clarified that Huaibei coalfield has experienced three major tectonic events since the deposition of coal-bearing strata during Carbonifer-ous-Permian, namely S-N compression during Indo-China period which formed the E-W fractures, the early Yanshanian NWW-SEE compression that formed Xusu arc structure belt, and the late Yanshanian NNE-SSW compression that trig-gered the voluminous NNE-SSW normal faults within the coalfield.【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7(045)003【总页数】7页(P1-6,12)【关键词】淮北煤田;构造特征;古构造应力场【作者】方婷;解国爱;王博;张庆龙;解思伊;邹旭【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淮北煤田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郯庐断裂左侧,构成徐宿弧形推覆构造带的前缘及外缘带,该区特殊的构造位置、构造形态以及丰富的煤炭资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前人对徐宿地区推覆构造及其弧形展布特征的研究较多[1-10],对分布在该区的一些煤矿的构造特征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1-18],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琚宜文;王桂梁
【期刊名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2(21)3
【摘要】宿临矿区是淮北煤田的主要赋煤地带。

自石炭二叠纪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次构造活动。

在早期形成的徐淮拗陷基础上主要发育有东西向及北北东向的断裂,这些断裂共同构成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

断块内褶皱多为开阔短轴褶皱,并发育有次一级的北东向断层及层滑构造等。

岩浆岩的侵入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

矿区内地球物理场特征(场值及分布)也正证实了矿区内构造展布及演化的综合特征。

而这种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南缘和东缘的两条板缘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

【总页数】4页(P286-289)
【关键词】矿区;构造特征;演化;地球物理场;煤田
【作者】琚宜文;王桂梁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1
【相关文献】
1.宿临矿区煤田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 [J], 华夏;张勤勤
2.淮北煤田宿临矿区构造-热演化对煤层气生成的控制 [J], 武昱东;琚宜文;侯泉林;胡圣标;倪善芹;范俊佳
3.淮北矿区构造演化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J], 李恒乐;张玉贵;侯海海;雷咸锐
4.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煤中硫的分布规律及赋存机制 [J], 李云波;姜波
5.淮北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的构造控制 [J], 谭静强;琚宜文;张文永;侯泉林;谭永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州市区岩溶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徐州市区岩溶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0 引言
粉土 渗透系数 区 间值为 0 . 0 0 6 2 ~ 0 . 1 3
m/ d ; 属弱透水层 。孔隙水含水 层分 布及厚度 变化较大 , 一般 为 4 ~ 2 2 m,

般为 0 . 5 ~ 2 . 0 m,溶沟之 间的石 芽
徐 州市区地下岩溶较 为发育 , 成
宽度 一般 在 0 . 5 ~ 1 . 0 m左右 。不 同方
裂隙 、 溶孔及溶洞等 。
2 . 1 溶沟及石 芽
中角砾状 灰岩 、 豹皮状灰岩及其它 结
晶碳酸盐岩地层 中最为常见。
2 . 4 溶 洞
溶沟 、 石 芽是碳酸盐岩裸 露区较 普遍发育 的岩溶形 态 , 特别 是在山麓 部位 , 由于地表汇水条件较 好 , 溶沟、
石芽十分发育 。 溶沟一般是沿层面裂
2 . 3 溶孔
口系 、 震 旦系 ( 不全) , 为一套碎 屑岩
沉积 ; 古生界寒武 系一奥陶系 中统 以 碳 酸岩 为主 , 下 部夹 碎屑岩 , 缺失 奥 陶系上统~ 石炭系下统 ; 石炭系 中一 上 统为碎屑岩 、煤层及灰岩互 层 ; 二 叠系为碎 屑岩夹煤层沉积 。 1 . 2 水文地质条件
研 究 区内地 下水 按其 赋存 的介 质岩性 条件 ,可分 为松 散岩类 孔 隙 水、 碳酸盐岩类裂 隙岩溶水和碎 屑岩 类裂 隙水三种类型 。 松散 岩类孔 隙 水主 要赋存 在第 四系全新统粉砂 、 粉土及上更新统砂 层 中, 属 潜水一 弱承压水 。根据取样
发育形 态主要 包括 溶 沟 、 石芽 、 溶 蚀
隙和构造裂 隙发育 , 局 部也沿水流方
向的溶沟构成 网络状。
2 . 2 溶 蚀 裂 隙
为岩溶地下水的天然 “ 容器 ” , 由此形

砀山县软土的地质特征及分布

砀山县软土的地质特征及分布

砀山县软土的地质特征及分布吴兴付;何家宝;张品楠【摘要】通过分析收集到的相关钻孔资料数据,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状况,对砀山县软土的地质特征及分布进行了系统总结,结果表明:砀山县的软土主要形成于第四纪全新世晚期,岩性主要为淤泥质粘性土,天然孔隙比(e)=1.361~1.723,属欠固结土;砀山县的软土主要发育在地表浅部(距地面25 m以内),主要在古黄河沿岸区域展布;软土埋深一般5~15 m,厚度一般3~10 m,由上至下可分别为表土层、淤泥层和底土层.【期刊名称】《宿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5)005【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软土;地质特征;分布特征;控制因素;砀山县【作者】吴兴付;何家宝;张品楠【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蚌埠,233000;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蚌埠,233000;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1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主要是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粘性土、粉土,多沉积于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主要判定特征是含有机质,颜色多为灰黑色;天然孔隙比大于1.0;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w>wL)[1]。

软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建(构)筑物基础的不利影响上,地质勘察不详细或基础设计形式不对,都可能引起建(构)筑物的过大沉降、倾斜甚至倒塌。

近几年来,随着水利、交通、城建的迅猛发展,软土对这些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越来越明显,促使有关人员对软土地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统计分析软土的分布范围、形成机理,并在工程中进行软土地基处置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对相关钻孔资料数据进行收集的基础上,本文对砀山县软土的平面分布和纵向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期为砀山县工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徐宿弧形构造对袁庄矿矿井构造的影响机制

徐宿弧形构造对袁庄矿矿井构造的影响机制
t i a e ic s e h n u n e o s r t c u e i h h y c i e a d Yu n h a g m i ea d a ay e h h sp p rd s u s d t e i f e c fXu u a c sr t r n Z a e s n l n a z u n n ,n n l z d t e l u n c n r lo o ls a , t a e a d ma m a i o k . e r s a c h ws t a h u h Zh h y c i e le n a u - o to n c a e m me h n n g tc r c s Th e e r h s o h tt o g a e s n l i s i b t n me ta e n Xu u a c sr c u eb c g o n , h o d r e e o e n h s f u t r e sb c u e t e Ca b n n r a i s r t t r a k r u d t e f l s a e d v l p d a d t r t a lsa el s e a s h r o — u u ie o sa d P r in sr t r o t Th s h n m e o o sa s a p c n r s t e t r s a l s se wh c i ・ f r u n e m a ta a a es f. i e o n n f r h r o ta t p m wi t u tf u t y t m ih d s h h h ti u e n b t i e fs n ln . es r cu e o a z u n n n e i d t ec a a t rsi so a e s n l e rb t si o h s d so y c i e Th t t r f u Yu n h a g mi e i h rt h h r ce it f e c Zh h y c i n

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研究彭凌日;舒良树;张育炜【摘要】文章对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带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为推覆-褶皱变形,伴有局部的左旋走滑,晚期为早白垩世的区域伸展与闪长玢岩、二长闪长玢岩的侵入,岩浆结晶年龄为131~135 Ma.根据80多口煤田钻井和有关地球物理资料,将徐淮推覆-褶皱带划分为三个亚带,分别是:(1)变质结晶基底:靠近郯庐断裂带,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零星出露古元古代片岩、片麻岩等;(2)推覆-褶皱带:由中、新元古代—奥陶纪期间沉积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和石炭纪—二叠纪期间沉积的含煤碎屑岩组成,厚2600 m;(3)推覆前缘带:为晚古生代大型煤田的赋存区.推覆-褶皱带底部以一个大型拆离断层与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接触.所有前中生代岩层都被卷入了一个上地壳层次的强烈推覆和褶皱变形,属于脆性变形构造,构成徐淮推覆-褶皱带;其上被近水平展布的早白垩世陆源碎屑岩、火山岩和晚白垩世—古近纪红层不整合覆盖.本文鉴定出了6~7个不同规模的拆离断层,它们具有犁式形态,向下产状渐趋平缓,归并到一个主拆离断层上.几何学研究表明,主拆离断层的根部在东侧,紧邻郯庐断裂带.还鉴定出了6套非能干岩层,由泥岩、粉砂岩、石膏层组成,其厚度与推覆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断裂上盘底部为能干岩层,下盘顶部为非能干岩层.区内存在数个千米规模的飞来峰构造,其底部为低角度逆断层,断层之上为一到数个构造岩片,各岩片之间以次级断裂为界.台阶状逆断层(由断坡、断坪复合而成)、叠瓦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构成了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的最显著特征.其缩短量从20.6 km到29.6 km,缩短率为43.6%~46.4%.结合区域地质的综合分析,认为这种强烈的缩短-增厚变形是早中生代华北陆块东南缘的上部地壳朝SE朝苏鲁造山带和大别造山带下冲的产物.%The Xu-Huai thrust and fold belt in the SE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Block mainly consists of thrust slices bordered by imbricated faults and fault-related folds with ramp and fiat-structures.Geologic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is belt was subjected to two phase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namely,an early-phase of thrust-fold deformation with partly sinistral strike-slip component and a second phase of extension followed by thc intrusion of dioritic and monzodioritic magma dated at 131-135 Ma.From 80 bore holes and geophysical data,three units can be distinguished:(1)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in the eastern segment,(2)the nappe unit or the thrust and fold belt in the central segment,which is composed of Neoproterozoic to Ordovician carbonate rocks and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bearing strata,about 2600 m thick,and(3)the frontal basin unit in the western segment that the large-scale coal-fields were mainly formed in this unit.A major detachment fault occurs in the bottom of the napple unit;all pre-Mesozoic depositional sequences were involved into this thrust and fold unit and were then overlain unconformably by the sub-horizontal Cretaceous-Paleogene cover consisting of coarse-grained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s,volcanic rocks,and red beds.The km-scale thrust body is composed of allochthonous slices,autochthonous strata,and detachment fault.Six uncompetent-rock layers with biostratigraphic ages have been recognized and each uncompetent-rock layer mainly occurred in the top of the footwall,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Xu-Huai thrust and fold belt.Geometry of the major detachment fault suggests that this thrust and fold belt was rooted in its eastern side,near the Tan-Lu Fault Zone.Plenty oframp-flat composite faults and fault related folds were identified,from which a shortening of 20.6~29.6 km was obtained,corresponding to the shortening rate of 43.6%~46.4%.The formation of the Xu-Huai thrust and fold belt was likely derived from a SE-ward continental-crustal underthrust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beneath the Su-Lu and Dabie belts during the early Mesozoic.【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23)002【总页数】13页(P337-349)【关键词】推覆构造;断层相关褶皱;早中生代陆壳下冲;徐淮推覆-褶皱带;华北陆块东南缘【作者】彭凌日;舒良树;张育炜【作者单位】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江西省地矿局测绘院,南昌330002;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江西核工业270研究所,南昌3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2早中生代华南陆块朝华北陆块的大陆俯冲形成了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形成了大规模的构造变形带(Zhu et al.,2009,2010;张岳桥和董树文,2008)、高压-超高压变质岩(Hacker et al.,2000)以及后造山花岗质侵入体(Faure etal.,1998,1999;Zhu et al.,2005;Shu et al.,2009),奠定了中国东部的基本构造格架(Gilder et al.,1999;Schmid et al.,1999;Faure et al.,2003;Li etal.,2009,2010;Shu et al.,2015;Song et al.,2015)。

宿迁地质情况之欧阳治创编

宿迁地质情况之欧阳治创编

宿迁地质情况宿迁市是江苏省1996年新设的地级市,全市域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总人口4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24万人。

建成区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20.5万人。

以经济发展水平论,宿迁市是江苏省地级市中“经济的最低谷”地区,也是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低谷区”。

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大,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的相对欠发达中小城市区域。

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是根据坡地的稳定性、坡度的大小、土壤厚度、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空间分布等做出综合分析,在规划地域的城市建设用地分级的基础上,对各用地单元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

一、迁市城市建设用地基础条件分析1、地质地貌条件据计算宿迁市平原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41.1%,河湖、低地、沼泽湿地面积占27.0%,丘陵在宿城以北的马陵山余脉延伸区,其面积仅占5.0%,河、湖(骆马湖部分水面)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27.9%。

丘陵坡地的坡度大都在8度以下,最大坡度在45度以上,主要分布于市区晓店南北侧,高程一般在26-27米。

第四系覆盖厚度不大,土层薄,局部地段基岩裸露,属丘陵坚硬,半坚硬岩类工程地质区,地基承载力较大,岩石抗压强度700-1000公斤/平方厘米。

适宜基建施工,用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由于丘陵坡地土层瘠薄,农产品产量不高,宜适当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

宿迁市区骆马湖、废黄河、京杭运河等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7.9%,可谓一大特色。

水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除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之外,还具有形、影、声、色、味、奇等六种水色美,可以建成水上游乐、休闲、度假基地。

同时水体上空空气洁净,具有改善小气候、降低噪音、缓解水体污染等生态功能,是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藉此可以发挥其在宿迁城市生态建设中的特色效应。

值得高度重视的是通过市区,至今具有继承性活动迹象的九条断层线,对城市生态适宜性影响大。

徐淮地区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气资源潜力——以宿州3-1钻井剖面为例

徐淮地区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气资源潜力——以宿州3-1钻井剖面为例

徐淮地区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气资源潜力——以宿州3-1钻井剖面为例刘敬维;姚素平;胡文瑄;吴海光【摘要】徐淮地区在构造上属于南华北板块,拥有华东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徐州煤田、淮北煤田与淮南煤田,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普遍发育,但针对该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的研究成果少见.通过对宿州3-1钻孔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泥页岩进行系统采样,开展了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揭示该地区二叠系有效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发育在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有机碳含量较高,山西组优于下石盒子组;有机质主要为Ⅲ型干酪根,处于成熟至高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8(042)001【总页数】9页(P79-87)【关键词】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页岩气;徐淮地区【作者】刘敬维;姚素平;胡文瑄;吴海光【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50 引言我国沉积盆地中普遍发育多类型、多层系的暗色泥页岩,蕴含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

近年来,页岩气勘探在以四川盆地为代表的南方早古生代海相页岩以及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北方陆相页岩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在华北地区广泛发育的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中尚无进展(陈更生等,2009;陈尚斌等,2010;邹才能等,2011;肖钢等,2012)。

目前,在南华北盆地钻的第一口页岩气井——牟页1井,优选太原组、山西组含气层段进行压裂,获得了日产1 200多m3天然气的较稳定气流;河南开封的尉参1井,在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和本溪组钻遇累计厚达465 m的富有机质泥页岩,见69层气测显示,解析气质量浓度达4.5 m3/t,甲烷质量分数达99.09%,显示该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层系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郭少斌等,2015;魏晓亮等,2016;邱庆伦等,2017)。

徐宿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控煤作用

徐宿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控煤作用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徐宿地区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东以郯庐断裂相隔,受南、东两侧板缘活动带控制,构造活动强烈,发育了一系列逆冲断层和紧闭的线性褶皱,平面上呈西向凸出的弧形,与区域性的构造格局极不协调。

本文研究了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煤控制作用。

1区域地层徐宿地区的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区内的基岩出露面积比较小,多为第四系覆盖,古老的结晶基底地未见揭露,盖层发育良好。

研究区从青白口系到二叠系发育了一套比较稳定的地台型沉积盖层,覆盖在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基底之上,可划分成3个亚构造层:青白口震旦系、寒武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

下部的青白口震旦系亚构造层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厚度从SE 向NW 逐渐减小,从而构成向NW 减薄的楔状沉积体。

寒武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两个亚构造层分别是滨海相的碎屑岩和浅海相的碳酸盐岩组成的稳定上部盖层,呈微角度不整合覆盖在青白口震旦系亚构造层的上面。

石炭系和二叠系为含煤地层,中、新生界主要发育于区内各断陷盆地内,为陆相碎屑及火山碎屑沉积,有侏罗系上统、白垩系及古近系和新近系,第四系在全区广泛分布。

2区域地质概况徐宿地区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板块东南边缘,南面与华南板块相接,东面和郯庐断裂带相隔,西面与河淮沉降区相毗邻,南北分别被EW 向光武~固镇断裂和EW 向丰沛断裂所限制,区域基底构造格架受南、东两侧板缘活动带控制,总体表现为受郯庐断裂控制的近SN 向的褶皱断裂,叠加并切割早期的EW 向构造,形成现今NNE 向延伸的徐宿弧形构造,显示出了一种和区域构造不协调的特殊构造格局。

自燕山运动以来沉降区发生大规模断陷活动,中新生界厚度普遍在2000米以上,隆起区自中生代后主体部分沉降幅度不大或隆起遭受剥蚀。

3区域构造演化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在加里东运动后的漫长地质历史中构造变形微弱,地壳运动以区性升降活动为主,并连续沉积了中生代早三叠纪的地层。

宿州地区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知识交流

宿州地区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知识交流

安徽省宿州市夹沟—皇藏峪地区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二〇一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0第二章区域地层 (1)第一节震旦系 (1)第二节寒武系 (1)第三节奥陶系 (2)第四节石炭系和二叠系 (3)第五节第四系 (3)第三章区域构造 (5)第四章岩浆岩的观察和认识 (7)第一节岩体 (7)第二节脉岩 (8)第五章沉积岩的观察和认识 (9)第一节石灰岩类 (9)第二节白云岩类 (11)第三节硅质岩类 (12)第四节陆源碎屑岩类 (12)第五节粘土岩类 (13)第六章地质作用的观察 (15)第一节风化作用 (15)第二节河流的地质作用 (15)第三节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5)第四节地质构造 (16)第七章地质发展史 (18)第八章经济地质 (20)第九章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23)第一节准备工作 (23)第二节野外记录 (23)第三节罗盘的使用 (24)第四节标本采集 (27)第五节地形图的使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实习报告的编写. (28)第一章 实习区概况宿州位于安徽北部,北邻江苏省徐州市,西临安徽淮北市。

宿州交通发达,拥有铁路、公路、水运组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铁路有京沪、陇海两大干线纵横全境;新汴河水道入洪泽湖抵长江入海;国道104、206、310、311线以及合徐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全市(图1.1)。

宿州地域辽阔,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华北地台的鲁西隆起南段,南与扬子地台相毗邻。

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的陆陆碰撞,使华北地台南缘带转化为活动陆缘,形成了徐州—宿州弧形构造带(图1.2)。

新构造运动期本区以沉降为主,形成了广阔的堆积平原。

北部为基岩裸露区,山脉走向呈北北东向,官山为最高峰,海拔408米,其它山丘多在100-300米。

其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复杂的构造地质条件使本区形成了多种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

淮北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煤与瓦斯的控制作用

淮北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煤与瓦斯的控制作用
研究 区经历 了多期构 造运 动 .形 成 了复杂而 独
责 任 编 辑 : 锦 秀 唐
特 的褶皱 断层 系统 。 构造格 架受 南 、 两侧板 缘活 动 东
1 0期
屈争辉 。 : 等 淮北 地 区构 造 演化 及 其 对 煤 与 瓦 斯 的 控 制 作 用
2 J 0 0 5 21 I) ( {I 5 ) 2 lO 05 5
上 石盒子 组所 含煤 层局部 可采 ( 1 。 图 ) 12区域构造 .
淮北地 区地 层 自下而上 包括 太古界 ,上元 古界
青 白 口系 、 旦 系 , 震 古生 界寒 武 系 、 陶系 、 炭 系 、 奥 石 二叠 系 , 中生 界 三叠 系 、 罗系 和 白垩 系 , 生界 古 侏 新
第 2卷 1 O 0期 20 0 8年 l 0月
文 章编号 :6 4 10 (0 8 1—0 4 0 17— 8 32 0 )0 03 —4
中 国 煤 炭 地 质
COAL GEOLOGY - NA OF CII I
V 1 0 N .0 0. o1 2 0c . t 2 o8 o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0 7 1 1 。 国 4 6 20 )
作 者 简 介 : 争 辉 (9 1 )男 , 士 研 究 生 。 屈 18 一 , 博
淮 北 地 区位 于 华 北 板 块 东 南 缘 .主 体 属 于 鲁 西一 徐淮 隆起 区 中南部 的徐宿 凹陷 .夹持 于近东 西 向的丰沛 隆起 和蚌埠 隆起 之 间 ,向西 与河淮 沉 降区 相 接 , 部 以郯 庐断 裂带 为界嘲 图 2 。 东 ( )
界 的火山岩幕发育s



三叠系 T 釜嚣 譬嚣蓑 墓 毒

徐宿弧(安徽段北部)弱磁异常特征及其认识

徐宿弧(安徽段北部)弱磁异常特征及其认识

第5卷第1期 中国地质调查V%5(%1 2018 年 02 月GEOLOGICALSURVEYOFCHINA F-.2018doi: 10. 19388/j.zgdzdc.2018. 01.09引用格式:何柳昌,产思维.徐宿弧(安徽段北部)弱磁异常特征及其认识[J].中国地质调查,2〇18,5(1):6〇-65.徐宿弧(安徽段北部)弱磁异常特征及其认识何柳昌,产思维(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合肥230031)摘要:查明徐宿弧(安徽段北部)隐伏岩体的赋存状况,圈定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及找矿靶区并推测赋矿部位,是实施徐宿弧(安徽段)金多金属矿成矿背景调查的主要任务。

徐宿弧(安徽段北部)为弱磁异常区,实测磁异常 形态凌乱且难以识别。

首先通过化极、滑动平均、匹配滤波、垂向一阶导数及向上延拓等方法进行多方法多参数 变换数据处理,从弱磁异常中提取形态规则、易于识别的低缓异常;然后对处理结果进行甄别对比,筛选出异常 形态特征有利于地质解释的磁异常图,即:低缓磁异常为叠加异常,总体呈N W方向延伸,覆盖面积较大,次级异 常呈N N W-NE方向西凸的弧形延伸至前欧盘。

同时,依据徐宿弧(安徽段北部)的地质背景及岩(矿)石磁性参 数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实测磁异常与前欧盘闪长玢岩引起的磁异常特征,推测引起低缓异常的磁性地质体为隐伏 中酸性复式岩体。

该研究为徐宿弧(安徽段)金多金属矿成矿背景调查的综合解释及圈定找矿靶区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弱磁异常区;多方法多参数变换数据处理;前欧盘闪长玢岩体;隐伏中酸性复式岩体中图分类号:P63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 -8706(2018)01 -0060 -060引言为调查徐宿弧(安徽段北部)隐伏岩体的赋存状况,分析区内的找矿潜力,根据区内为弱磁异常的特点,主要采用匹配滤波、小波变换进行数据处理,提取深部示矿信息。

调查区为第四系覆盖区,是煤及矽卡岩型矿床的主要富集地区,现已查明的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徐宿弧(安徽段)的南部,濉溪县前常、徐楼等地区,其中新探明的杨桥孜铜金矿位于三铺岩体接触带部位,是目前淮北地区最大的金矿床[1]。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晚中生代岩体的成因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晚中生代岩体的成因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晚中生代岩体的成因曹洋;牛漫兰;谢成龙;谢文雅;王敬欣【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3)003【摘要】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分布着一些晚中生代岩体,其侵位时间在120~128 Ma之间,稍晚于同期华北克拉通内江苏徐州和安徽宿州地区(简称徐宿地区).文章通过对上述两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张八岭隆起北段岩体的岩浆来源可能是壳-幔岩浆混合形成的,并可能经历了一定的岩浆分异作用;而徐宿地区岩浆可能与深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上述结果表明,张八岭隆起北段岩浆来源深度较华北克拉通内部徐宿地区深,断裂带内具有较强的伸展活动及岩石圈减薄程度.分析认为,断裂带的存在和活动在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具有诱发和促进作用.【总页数】6页(P415-420)【作者】曹洋;牛漫兰;谢成龙;谢文雅;王敬欣【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7;P595【相关文献】1.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晚中生代岩浆岩继承锆石U-Pb年代学:源区属性及构造意义 [J], 谢成龙;陈娟;刘友勤;朱晓超;牛漫兰;向必伟2.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晚中生代侵入岩地球化学及其对岩石圈减薄的指示[J], 牛漫兰;朱光;谢成龙;吴齐;刘国生3.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群石榴角闪岩变质P-T演化史对其构造属性的制约 [J], 石永红;朱光;王道轩4.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的左旋走滑挤压变形及其40Ar/39Ar定年 [J], 张青;朱光;刘国生;C.Teyssier;W.J.Dunlap5.张八岭隆起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对郯庐断裂带的制约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 [J], 朱强;吴礼彬;杜建国;胡召齐;施珂;孙明明;赵先超;高曙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盆岭构造探讨

江苏盆岭构造探讨

江苏盆岭构造探讨刘志平;徐宁玲;蒋梦林;徐雪球;朱志远【摘要】盆岭构造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21世纪以来,将“盆岭构造”研究纳入了“板块构造”的范畴.根据盆岭构造形成机制,认为苏鲁造山带、宁镇剪切拉分带及苏锡旋圈构造群是江苏3个典型的盆岭构造.此外,在徐州、苏北盆地、宁芜、茅山、宜溧、昆山等地“盆岭”相伴出现,如徐州地区反射弧两侧潘塘盆地和宋楼—马坡盆地、苏北盆地的建湖隆起与高邮坳陷、茅山地区的茅山山脉与直溪桥凹陷、宜溧山区与火山岩盆地等,都是伸展构造发育的盆岭构造带.这些地区以伸展构造为主体,推覆构造十分发育.【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4(038)004【总页数】8页(P567-574)【关键词】盆岭构造;旋圈构造;苏南地体群;苏北盆地;江苏【作者】刘志平;徐宁玲;蒋梦林;徐雪球;朱志远【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盆岭构造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美国西部阿巴拉契亚和落基山山脉盆岭省发现加洲Whipple山为大型伸展推覆构造,其下发现了10多个大、中型油气田。

由此,美国学者拟定了盆岭构造的初始含义。

21世纪以来,“盆岭构造”研究纳入了“板块构造”的范畴,即板块碰撞拼接过程中造山带与前陆盆地的共耦和偶耦关系,主碰撞构造环境,后碰撞构造环境过程中造山带与盆地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岩浆侵位与深部壳幔作用过程等。

并划分出“盆转岭”、“岭控盆”和“盆岭共变”等阶段(吴根耀等,2004),深化了盆岭构造的研究。

随着全球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纵深发展和超深钻资料的获取,对挤压与伸展运动过程中主要构造样式,造山带与盆地及它们的耦合关系、转换过程等有了新的思考与描述。

徐宿弧形构造对袁庄矿矿井构造的影响机制

徐宿弧形构造对袁庄矿矿井构造的影响机制

徐宿弧形构造对袁庄矿矿井构造的影响机制王盼盼;王陆超;汪吉林;李磊;王健;杜俊培【摘要】With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Yuanzhuang mine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Zhahe syncline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Xusu arc structur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various structur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Xusu arc structure in Zhahe syncline and Yuanzhuang mine,and analyzed the control on coal seam, methane and magmatic rock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ough Zhahe syncline lies in abutment area in Xusu arc structure background, the folds are developed and thrust faults are less because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strata are soft. This phenomenon forms a sharp contrast with the thrust fault system which distributes in both sides of syncline. The structure of Yuanzhuang mine inheri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hahe syncline structure and its main structure form is fold. The min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coal seam, methane content and magmatic rocks are influenced by various structures obviously. The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scale have certain similarity, but each also has its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ly, in the research of structure of different levels not only the reg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 should be considered, but also attention should paid to the study of secondary structure.%以徐宿弧形构造西部外缘带中段闸河复式向斜北部的袁庄矿地质构造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徐宿弧形构造对闸河向斜和袁庄矿矿井构造形成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各级构造对煤层、瓦斯及岩浆岩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在徐宿弧形构造背景下,闸河向斜构造虽处于应力集中区,但因石炭-二叠纪地层软弱,故闸河向斜褶皱发育,逆冲断裂却很少,这与向斜两侧的逆冲断裂系形成鲜明对比;袁庄矿矿井构造秉承了闸河向斜构造特征,以褶皱为主要构造形式;煤层赋存、瓦斯含量及岩浆岩等开采地质条件的特征明显受各级构造形式的影响.研究认为,不同尺度下的各级构造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各自独有的特征,因此在多级次构造研究中,在考虑区域构造背景的同时还应重视次级构造自身条件的研究.【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2(040)003【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徐宿弧形构造;逆冲推覆构造;矿井构造;机制【作者】王盼盼;王陆超;汪吉林;李磊;王健;杜俊培【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及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及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及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及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及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及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徐宿地区构造存在于郯庐断裂左侧丰沛隆起与蚌埠隆起之间,一直以来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的研究。

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及其成因讨论

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及其成因讨论

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及其成因讨论潘国强;刘家润;孔庆友;吴俊奇;张庆龙;曾家湖;刘道忠【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00(6)4【摘要】徐宿地区震旦系为陆表浅海沉积,沉积相以碳酸盐台地相为主,在潮上-潮下低能沉积中,常间有阵发性高能沉积,并伴生有异常沉积构造。

这些异常沉积构造及同生阶梯状小断裂多为古地震遗迹,据此可识别出五个地震遗迹密集分布层段。

在研究区至少有两次浅成-趋浅成基性岩浆侵入活动,分析发生在早震量世和晚震量世。

地震事件,岩浆侵入事件与海平面升降有成因联系。

研究表明,研究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受控于伸展构造,地质事件发生于738.6~604Ma之间,这一时限与中-新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在780~600Ma逐步裂解的时间是一致的,因而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的起因可能与Rodinia的裂解过程有关,由“古郯庐裂陷带”至北秦岭北部边界断层北侧可能就是当时华北板块边缘的板内裂解带。

【总页数】1页(P566)【作者】潘国强;刘家润;孔庆友;吴俊奇;张庆龙;曾家湖;刘道忠【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31【相关文献】1.粤西震旦纪硅岩建造的热水成因及古热水活动事件 [J], 周永章;刘友梅2.库鲁克塔格赛马山前震旦纪地层地质事件研究 [J], 李伟;常玲3.徐宿地区大型深层滑脱构造的讨论 [J], 马公伟4.贵州震旦纪锰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杨明坤; 李向平5.塔里木北缘震旦纪—寒武纪转折期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及成因机制 [J], 樊奇;樊太亮;李清平;张岩;谷雨;商雅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宿弧形构造外缘矿产资源赋存状态及强变形区应力场分析

徐宿弧形构造外缘矿产资源赋存状态及强变形区应力场分析

徐宿弧形构造外缘矿产资源赋存状态及强变形区应力场分析陈俊; 刘玉娟【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9(000)019【总页数】2页(P101-102)【关键词】徐宿弧; 矿产资源; 赋存状态; 变形区【作者】陈俊; 刘玉娟【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安徽合肥 230022;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徐宿弧形构造表现为向北西西凸出的弧形,因其特殊的平面展布,关于它的研究一直不断。

国内外学者们从构造解析,矿化情况测试,遥感解译等方面都进行过研究,在徐宿弧的构造变形样式,构造发展演化等方面取得诸多研究成果。

然而,对徐宿弧形构造形成的应力场分析研究不足,制约下一步对其资源勘探与开发。

文章以前人基础地质资料为依托,运用构造解析的思路与方法,对徐宿弧形构造东部九顶山组地层的强变形进行详细观察,通过构造应力反演分析。

以此揭示徐宿弧形构造形成的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也为区域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参考。

1 地质概况徐宿弧形构造属于华北板块东南缘,东缘以郯庐断裂带与扬子板块相接,构造区发育的褶皱和逆冲断层带使得区域形成一个向北西西凸出的弧形构造带。

研究区主要出露地层以海相碎屑岩系沉积为主,第四纪广泛分布。

矿体侵位于元古界和古生界的地层中。

锆石U-Pb年龄显示矿体形成于中生代区域伸展背景下。

2 徐宿弧形构造外缘矿产资源赋存特征徐宿弧形构造外缘矿产资源赋在萧县、宿州、淮北、利国一线的半隐蔽式含矿段及其以西的全隐伏含矿段内,包括闸河复向斜、大吴集向斜、百善向斜、宿南向斜、拾屯向斜、南坪向斜、任楼向斜等等,构成徐宿弧形构造带外缘下伏系统。

3 徐宿弧形构造东部强变形状态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徐宿弧形构造东部元古界九顶山组地层产状明显变陡,产状为122°~138°∠67°~79°,发育有斜歪、倒转褶皱。

褶皱两翼倾向一致,倾向为南东向,南东翼倾角相对较缓(33°~42°)、北西翼倾角较陡(62°~79°);褶皱枢纽走向北东-南西,轴面亦倾向南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7—250,2011地质学刊第35卷第3期doi :10.3969/j.issn.1674-3636.2011.03.247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王陆超,汪吉林,李磊(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摘要:研究区位于苏、鲁、豫、皖交界中心,大地构造隶属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华北地区主要赋煤地带,自石炭—二叠纪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次构造活动,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南缘和东缘的2条板缘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

通过在研究区进行野外实际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研究区构造对煤田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徐宿地区;江苏;安徽中图分类号:P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1)03-0247-04收稿日期:2011-03-22;修订日期:2011-04-26;编辑:陆李萍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LKDZ07)资助作者简介:王陆超(1986—),男,硕士研究生,构造地质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田构造、构造控煤及地质灾害预测等,E-mail :wlc86@126.com0引言徐宿地区大地构造属于华北板块的东南缘,区内主要构造为徐宿弧形构造以及一些小的褶皱及断层。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详细研究了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本区不仅构造特征及位置特殊,而且具有丰富的煤炭及煤层气资源。

因此,该区的地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徐宿地区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南边缘,是华北聚煤区的一部分,东以郯庐断裂与扬子地台相隔,西邻阜阳断裂带,南近华北南部古大陆边缘—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北以丰沛断裂与鲁西隆起相连。

南侧的秦岭—大别山带是位于华北古大陆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经历了复杂的古大陆边缘演化、陆-陆碰撞、陆内俯冲、逆演-叠复等造山历程(王文杰等,1992)。

区域基底构造格架受南、东两侧板缘活动带控制,为受郯庐断裂控制的近南北向(略偏北北东)褶皱断裂,早三叠世—晚侏罗世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斜向碰撞产生的巨大挤压应力以及北面丰沛隆起、南面蚌埠隆起2个东西向构造带阻挡诱发的旋转作用,使徐宿地区形成一个半圆形向前陆凸出的推覆系,呈北北东向延伸的徐宿弧形构造(图1)(马公伟,1992)。

2区域地层特征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区内基岩露头面积很少,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区。

区内基岩出露面积较小,多为第四系覆盖。

古老的结晶底基地未见揭示,盖层发育良好。

自上元古界青白口系至上古生界二叠系发育了一套较稳定的地台型沉积盖层,自下至上有青白口系刘老碑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覆盖,其间缺失奥陶系上统至石炭系下统。

盖层覆盖在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基底之上,可分为3个亚构造层,即青白口震旦系、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

下部的青白口震旦系亚构造层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厚度自南东向北西逐渐减小,从而构成向北西减薄的楔状沉积体。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均属一套滨、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组合,是华北板块东南缘独特的沉积类型。

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2个亚构造层分别为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岩组成的稳定的上部盖层,微角度不248地质学刊2011年9月图1徐宿弧形构造图1-白垩系—第三系;2-石炭—二叠系;3-震旦系—奥陶系;4-逆冲断裂;5-其他断裂;6-向斜;7-背斜①丰沛断裂;②废黄河断裂;③宿北断裂;④光武—固镇断裂;⑤张集断裂;⑥张小楼断裂;⑦萧县复背斜;⑧大吴集复向斜;⑨童亭褶皱系整合覆于下部亚构造层之上。

上古生界石炭系和二叠系为含煤地层,组成复式向斜核部,除零星露头外均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共含煤15层 34层,可采和局部可采者5层。

中、新生界主要发育于区内各断陷盆地内,为陆相碎屑及火山碎屑沉积,有侏罗系上统、白垩系及第三系,第四系在全区广泛分布。

区内岩浆岩以中性岩为主,集中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徐宿地区地层划分见表1(刘建光等,1990)。

3区域构造特征徐宿地区的构造以徐宿弧形推覆构造最为醒目,它的主体止于东西向光武—固镇断裂,北至东西向丰沛断裂,可能将越过丰沛断裂继续向北北东延展。

平面上,主体褶皱与断裂轨迹均表现出一系列向西突出的弧形。

徐宿弧形推覆构造主体为一系列东东向北西西推掩的断片及其伴生的一套平卧、斜歪紧闭线形褶皱组成,并为后期裂陷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及挤压作用所叠加而更复杂化。

卷入推覆构造的是青白口系—二叠系,具典型的薄皮构造特征。

推覆构造以废黄河断裂与宿北断裂为界,自北而南可分为北段北东向褶断带、中段弧形褶断带与南段北西向褶断带。

表1徐宿地区地层层序划分简表界系统地层名称代号厚度/m主要岩性新生界第四系上新统Q120 252砾、砂和黏土层新近系上新统N20 47砂及黏土有砾石古近系古新统E11275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中生界白垩系下统青山组K1q574砂砾岩、安山岩、安山凝灰岩侏罗系上统泗县组J3s>608粗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三叠系下统T1>475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泥岩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886砂岩、粉砂岩、含砾粗砂岩上石盒子组P2ss550 780泥岩、砂质页岩互层、含煤4层 10层下统下石盒子组P1xs75 290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含煤3层 6层山西组P1s85 160砂质页岩、泥岩,含煤2层 4层上统太原组C2t110 158灰岩、砂质页岩、泥岩与薄煤互层本溪组C2b3 38铝质黏土岩、灰岩与泥岩互层奥陶系贾汪组O332 562灰岩、白云岩、灰色泥晶灰岩寒武系馒头组C700 1350含砾砂屑灰岩、鲕状灰岩局部砂岩上元古界震旦系史家组Z2237盐酸盐岩为主夹粉砂岩青白口系刘老碑组Q n529 1050石英岩、钙质泥岩夹灰岩扁豆体太古界五河群A r1500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等第35卷王陆超等: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249剖面上,徐宿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可分出西部外缘带、中部锋带和东部后缘带(图2)。

推覆构造构成双冲断裂系,内部可识别出3套断裂褶皱组合。

第一套是作为顶冲断裂的近顺层台阶式逆冲断裂及其伴生的中小型平卧褶皱,台阶式的逆冲断裂的断坪层位由东向西抬高,大体上逐次沿青白口系刘老碑组、震旦系史家组、寒武系馒头组、奥陶系贾汪组和石炭、二叠纪煤系等页岩、泥灰岩为主的软弱层位发展。

第二套为叠瓦扇逆冲断裂和斜歪褶皱组合,展布于徐州—宿州一线以西,逆冲断裂面绝大多数倾向东,上陡下缓,向下收敛于隐伏的底冲断裂,上部可见飞来峰。

第三套出现在徐宿东部地区支河坳陷—郯庐断裂之间,出露基岩主要是震旦系和青白口系,为低角度逆冲断裂与宽缓褶皱组合,被后期活动的北北东向正断裂切割后,形成多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碎屑和磨拉石沉积盆地(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984;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6)。

3.1主要褶皱构造由一系列复式背、向斜组成。

复式背斜核部由震旦系组成,复式向斜核部由石炭系、二叠系组成。

两翼为寒武系、奥陶系。

复式背斜相对紧密,复式向斜较为开阔,褶皱轴向自南而北,由北北东逐渐转为北东东向,向西突出呈弧形。

分述如下:萧县复背斜、大吴集复向斜、闸河复式向斜、贾汪复式向斜、支河向斜、时村向斜、南坪向斜、双堆背斜、宿南向斜、芦岭向斜、童亭背斜等(图1、图2)。

3.2主要断裂构造徐宿双冲叠瓦扇构造主要由一系列走向北东、北北东的断裂组成,大多呈向北西突出。

主要断裂有:丰沛断裂、废黄河断裂、宿北断裂、光武—固镇断裂、张集断裂、青龙山断裂、固镇—长丰断裂和张小楼断裂以及武店断裂等(图1、图2)。

图2徐宿地区区域地质剖面图4区域构造演化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在加里东运动后的漫长地质历史中,构造变形微弱,地壳运动以区域性升降活动为主,并连续沉积了中生代早三叠纪的地层。

沉积格局整体上呈东西展布,是华北古板块与周缘华南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印支—燕山早期,华北古板块与华南古板块沿南北方向运动并发生碰撞后,“苏胶”或“张八岭”地块向华北古板块施加反方向的南东东向挤压应力,使本区由早期的南北挤压为主的应力状态转变为强烈的近东向挤压。

在先期形成的东西向断裂构造的基础上产生近南北向的断陷隆起;郯庐断裂带也在250地质学刊2011年9月同时活动,发生左行剪切。

这些由南东向北西叠加的隆起与挤压以及前寒武系楔形体向西、向上运移,终于导致本区发生由南东东向北西西强烈的逆冲推覆。

并因其推覆挤压前端遇到徐州西北砀山古陆核的阻挡,产生一系列北东向向南减弱、向北发展的反向逆冲断裂。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郯庐断裂拉张裂陷,本区也受影响。

由东到西,产生由强至弱的断陷活动,东西、南北向古断裂复活。

反向逆冲断裂的活动促使上覆系统沿石炭二叠纪煤系底面软弱层产生伸展性重力滑动构造。

早白垩世后,燕山晚期的挤压活动加强了本区已有逆冲推覆构造的活动,并因宿北断裂的平移剪切,最终造成徐宿弧形逆冲推覆构造(琚宜文等,2002)。

喜马拉雅期,主要表现为古构造的改造作用。

近东西的大断裂受到左行压剪作用,但北北东走向大断裂处于右行压剪状态,早期的右行走滑北东—北东东向断裂转变为单一的拉张作用,从而使正断层活动达到鼎盛。

5结语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复杂,最主要构造为徐宿弧形构造。

徐宿弧形构造中的以北东向逆冲断裂形成最早,活动也最强烈,由此产生砀山底隆发生的反向逆冲断裂。

它在南端受宿北断裂阻隔,应力迅速减弱,但北端并不存在任何限制,它有可能超过丰沛断裂向北东方向发展,主要控煤因素是滑脱构造掩盖了煤系或其他地层,在滑脱构造前缘多表现为逆冲断层压煤系或煤系基底(韩树棻,1990)。

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南缘和东缘的2条板缘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徐宿地区的煤层赋存明显地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应该注意在北东向延展的推覆断裂下找煤。

参考文献: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6.安徽省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韩树棻.1990.两淮地区成煤地质条件及成煤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琚宜文,王桂梁.2002.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1(3):286-289.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984.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刘建光,王桂梁,沈修志.1990.徐州地区冲断褶皱带的多元信息综合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马公伟.1992.对徐宿弧形构造成因的新认识[J].中国区域地质,(1):83-87.王文杰,王信.1992.中国东部煤田推覆、滑脱构造与找煤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evolution in Xu-Su areaWANG Lu-chao,WANG Ji-lin,LI Lei(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arth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Key Laboratory of CBM Resources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Process,Xuzhou221008,Jiangsu)Abstract:The study area was located in the bordering center of Jiangsu-Shandong-Henan-Anhui provinces;its tectonic unit belonged to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was a major hosting coal belt in North China.Since Permo-Carboniferous,this area underwent a multiphase tectonic activities,tectonic evolu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wo tectonic activity belts on plate margin of the south and east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Based on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data in the study area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ield survey,the authors discussed in detai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y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evolution,stud-ied its controlling effect on coal field occurrences in Xu-Su area.Keywords:Tectonics;Characteristics;Tectonic evolution;Xu-Su area;Jiangsu;Anhu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