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下中国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经济引擎一直轰鸣,保持了9%的持续增长势头。
然而,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过程中,资源的逐渐消耗,环境的不断恶化,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以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世界局部地区的战争,这些无疑会对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势头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阐述这些因素给中国经济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并且探讨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甚至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保证在将来的若干年中中国经济能像过去三十年那样又好又快发展。
1978年11月,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三十年来以9%的速度持续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全世界瞩目。
中国在经济领域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近期有可能超过德国。
中国如今持有的外汇储备达到了两万多亿美元,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头衔已经非中国莫属,还有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抛锚过的中国经济快车,历经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前后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意大利被金融海啸波及的悲惨境遇下,中国经济却冲破了各种金融的惊涛骇浪,没有收到严重的冲击。
”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了世界的话题,它不仅成为了发达国家经济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他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了另一种选择,即中国模式。
然而,笼罩在中国经济上面的这些光鲜的外表就是中国经济的本来面目吗?中国经济的真正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出发,探讨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虽然一再强调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中平均以9%的速度增长,但这是一个平均的数字,是过去三十年的平均水平,抛开这个平均研究中国经济,发现其在短时间也曾经出现过波动,这种波动呈现周期性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波动呈现振幅缩小、趋于稳定的态势。
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报告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报告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从宏观角度讲,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问题突出和经济增长粗放是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进展的主要障碍,下面就简要分析这三大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或失衡问题,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集中体现出来:1.产业结构。
2022年中国第一产业占GDP比例为14.8%,其次产业占GDP比例为52.9%,第三产业占GDP比例为32.3%。
这种产业构成,说明第一产业和其次产业的比例太“重”,第三产业的比例太“轻”。
特殊是第一产业就业量占劳动力总量的50%,第三产业就业量仅占劳动力总量的近30%,这更能说明第一产业太重、第三产业太轻的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
阅读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经济型破裂机行业市场深度讨论与前景投资规划分析讨论报告》2.投资与消费结构。
2022年按支出法计算的GDP构成中,中国最终消费率只有58.2%,资本形成率却高达39.4%;2022年按生产法的估算,中国最终消费率约为52%,资本形成率约为48%,这说明中国投资规模过大,消费总量不足,消失了投资与消费比例的严峻失调问题。
3.城乡结构。
衡量城乡结构的主要指标有三个,即城市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1)城市化率反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2022年中国城市化率为38%,这说明城市人口少,农村人口过多,城乡之间存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
(2)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2022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人民币,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76元人民币,二者差距为3.1∶1,2022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扩大到3.2∶1。
(3)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反映城乡居民消费劲的差距。
2022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6030元人民币,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1834元人民币,二者差距为3.3∶1,这个差距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大,说明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缘由在于农夫消费水平太低。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水资源短缺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特 别是在北方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和 不合理使用,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 严重。
土地资源紧张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 ,中国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土地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 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问题
收入差距
中国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虽然经济增长 带来了财富的增加,但是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引起了公众的不满。
城乡结构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差距逐 渐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城乡协调 发展的良好局面。
02
存在的问题
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
中国长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包括 雾霾、PM2.5等。这些污染不仅影响了公众的健康,也制 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鼓励环保科技创新,加大 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推动环保技术与传统产业 的融合。
科技创新的推动
增加投入
提高科技研发投入,鼓励 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人才培养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 ,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机 制,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环境
优化创新环境,降低创新 创业成本,推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城市改革
城市改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市场开放和城市 化等。这些改革措施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开放政策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随着全球化进 程的加速,中国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并逐渐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讯在的突出问题,怎样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薄弱、消费下降、投资过度、对外经贸依存度过大、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这些重大问题解决不好,必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
一、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增多加大。
中共中央、中国政府已深感“三农”问题、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着手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深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国内需求继续扩大的唯一办法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富起来。
当前中国农民正处于一场新变革的中心,只有通过变革实施农村土地私有化和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和发展,才能根治“三农”问题和让农民翻身致富,推动中国走向以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社会保障体系薄弱,消费水平下降中国社会保障薄弱,国内储蓄过高,导致消费下降,也严重影响扩大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增长,虽然迅速而成效显著,但却未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应配套地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应与经济改革和增长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在农村和贫困人口中甚至欠缺。
由此而造成人们普遍感到经济上无保障和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因而不得不压缩开支、节制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0%,而且总体消费水平20年来一直在下降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如果能建立可靠的、综合性的、长期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那么就必然能降低预防性储蓄水平,并能保障较强消费需求,推动内需经济的发展。
中央必须下决心从整体上加以尽快尽善地解决。
解决全国社会保障体系问题,不能再采取修修补补的方式,必须痛下决心从全局上解决这一事关中国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与此同时,还必须利用现有强大的财政和外汇储备,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并且提高全国的工资水平,特别是工人和农民工的工资待遇。
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
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存在诸多潜在问题,包括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社会信任危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以及政府决策与民众参与的关系。
这些问题对社会稳定与发展造成威胁,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公平正义。
为解决这些潜在问题,建议加强监管,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绿色发展,以及增强政民互动。
每个人都有责任和担当,共同努力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社会稳定、发展、潜在问题、经济结构转型、社会信任、教育资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政府决策、民众参与、未来发展、解决方案、责任、担当。
1. 引言1.1 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社会稳定与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的关系。
社会的稳定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社会的发展则是社会各方面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是社会迈向更美好未来的动力和保障。
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社会稳定才能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社会发展又会促进社会稳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完善也会带来更多的社会和谐和稳定。
社会稳定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只有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经济繁荣、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
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增强社会稳定的基础,加强社会发展的动力,让社会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繁荣发展。
1.2 潜在问题的定义潜在问题是指当前社会存在但尚未显现出来的一些隐患和矛盾。
这些问题虽然不太明显,但却可能在未来发展中逐渐凸显并产生影响。
潜在问题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需要及时识别和解决。
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过程中,潜在问题可能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
认清潜在问题的存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于确保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面临一些问题,同时也需要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将分别从经济增长、产业转型、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金融风险五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经济增长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政府主要的目标之一。
然而,过去捆绑着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工业生产、财政收入等,使得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无法回避。
例如:资本过剩、经济周期波动、过度债务等。
未来,中国需要将经济增长与质量、效益相结合。
这意味着,政府应该抛弃以往追求GDP的思维定势,而转向稳增长、优质增长、创新驱动增长。
同时,在国内需求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产业转型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进入了新阶段。
由“Made in China”向“Created in China”转变,从单一的工业制造向高端制造、服务业和数字经济领域发展,从量到质、从速度到效益的提升。
然而,这一转型之路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过去几年中国进行了产能过剩整治,但是,国内一些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
同时,国内的高科技产业,如人工智能等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市场拓展。
因此,对产业转型战略的更多研究和分析是必要的。
三、人口老龄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人口老龄化问题背后有诸多涉及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制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尽管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养老、医疗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同时,通过更加开放的移民政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到来,增加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发展。
四、环境污染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极其普遍的。
除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还带来了健康问题、劳动生产成本的提高等后果,这将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国文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单一价值观念的压制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种单一价值观念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一代对于自己国家的传统价值观知之甚少。
更严重的是,部分人甚至崇尚外来文化,看不起自己国家的文化。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推广中华传统节日等活动来增强年轻人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注重培养青年人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不断引导他们理解并珍视自己国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
3.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
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古建筑、文物等重要遗产的保护,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商业化对于文化产业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在中国也取得了快速增长。
然而,商业化导致了一部分从事文化创作和传播行业者只为金钱考虑,缺乏创新和艺术追求。
这不仅降低了整体创作水平,也削弱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
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鼓励原创性作品。
政府要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支持原创文化产品,并评选出具有独特性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进行重点推广。
2. 提供专业培训和教育机会。
为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相关知识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艺术技巧与服务质量。
3. 建立版权保护制度。
实施严格版权保护制度,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给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保护。
三、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人在文化消费上有了更多选择。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许多人追求时尚和潮流,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艺术品鉴能力。
通过举办展览和音乐会等活动,引导公众对于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与欣赏,并教育他们如何正确评价艺术品质量。
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中国文化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讨论这些问题,并探索解决之道。
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
然而,传统与现代很容易产生冲突。
首先,由于现代社会不断变革和全球化的影响,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知识了解有限,缺乏对其价值的真正认同。
其次,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兴文化形态,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关注。
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今社会得到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商业化倾向导致价值观念丧失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下,“商业至上”的理念迅速流行起来。
商业模式给予了大众更多机遇和挑战,但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丧失。
例如,许多传统文化活动都变得商业化,并缺乏对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真实理解与体验。
此外,在一些商业场合,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唯一目标,优质文化产品无法得到应有的推广与传播。
三、地域差异导致文化不平衡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地域的国家,各个地方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然而,由于内外移民、城市化发展等原因,这些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模糊。
一些小众民族和地域独特的文化正在慢慢消失。
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优质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导致了全国范围内文化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体系需要改进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和未来公民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然而,当前中国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学校教育中过于重视功利性知识,缺乏关注美学、哲学及其他人文社科学科的教育。
其次,面对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量信息的涌入,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决之道: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或增加经费来支持相关活动,并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学校教育中。
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以及开展相应的旅游品牌推广。
浅议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浅议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产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投入不足以及体制制约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中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削弱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为此,本文将探讨我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08年,___总理在___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___第九次院士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但是,科技总体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还不相适应。
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研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发达国家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把高科技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带动经济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面对世界的挑战,自主创新,开拓进取。
但在发展中仍有许多不足在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产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核心技术,备受专利费掣肘。
我国每生产一台DVD,支付相应的专利费高达12美元,而所能获得的利润只有1美元。
这是因为中国企业缺少核心技术,这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跨国公司通过在我国大量申请注册专利,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对我国企业的经济利润形成严重剥削。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85年4月我国专利法实施到2006年1月,我国累计专利授权数量为1,483,405件,其中代表技术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件。
在发明专利中外国在华获得授权总量件,占到63.3%,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件,只占36.7%,远远低于外国授权数量。
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对我国DVD行业进行控制。
通过在我国注册一些不具任何创新性的“垃圾专利”以及保护范围过宽的“问题专利”,给我国企业布下了一个个“陷阱”。
如果我国企业在保护期内涉足这部分技术,就要支付巨额专利使用费。
拥有专利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厂家把DVD行业做到了全球最大的时候,联手要求收取专利费。
我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国文化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商业化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逐渐抬头,给传统文化价值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商业利益成为评判一个作品或者艺术家价值的标准,而忽视了其内在精神和审美追求。
许多原本应该被保留并传承下去的优秀传统艺术形式正在逐渐消亡。
二、娱乐至上导致高雅文化衰退现代社会对于即时娱乐需求的增加使得大众对于高雅文化理解能力较弱,并且缺少持续关注和投入到高雅艺术领域中去。
以网络游戏、短视频等为代表的娱乐产品成为了主流,这种情况严重削弱了人们欣赏真正有内涵、有思想深度的艺术和文化作品的能力。
三、青少年沉迷网络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下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们更多地在虚拟世界中度过时间。
他们很容易被各种新奇的虚拟事物所吸引,而对于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接触。
这导致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下降,甚至出现了根本不理解、不关心传统文化的情况。
四、民间投资不足限制了创意产业发展我国创意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然而,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仍存在着民间投资不足的问题。
由于对创意产业回报率难以估量或者看起来较低等原因,大部分民间资金仍然倾向于权威领域以及传统行业,在支持创意产业方面表现出较大保留。
五、城市与农村差异使得优秀艺术人才流失目前我国大部分优秀艺术人才都聚集在一线城市,而农村地区对于优秀艺术人才的吸引力较低。
这使得优秀艺术人才大量流失,造成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同时,农村地区缺少投资和理解,导致了一些潜在的艺术天赋无法得到合适的培养和发展。
六、对外文化输出需求与实际落差近年来,我国开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输出,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然而,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在“出征”的作品中常常强调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是细细观察却会发现其中存在着风格过于刻板、内容形式化等问题。
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转型的困难:中国经济近年来呈现出增长放缓、质量提升难度大等问题,需要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2. 收入分配不平衡: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长期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3. 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中国资源供给的短缺也十分明显。
4.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
5. 政府权力过于集中:中国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某些政策的片面性和不合理性,需要加强制约和监督。
6. 教育质量不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在国际上还相对落后,需要加强质量提升和公平化。
7.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需要解决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社会问题。
总体来说,中国的发展问题还很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改革和创新,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 -。
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国家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我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商业化导向商业化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之一。
在商业利益驱动下,一些传统艺术和文化形式受到了过多的商业包装和娱乐因素影响,导致其真正的内涵被淡化甚至丧失。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强调教育与传承:通过加强教育环节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培养更多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从业者。
2. 建立公共艺术空间:鼓励创建公共艺术空间,提供给各类传统艺术表演和社区艺术活动使用,创造更为纯粹和自由的舞台。
二、城乡差异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文明国家,城乡差异也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大城市中心地区,文化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文化资源匮乏和传承困境。
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 跨区域合作:通过跨区域合作机制,将优秀的艺术家或者人才引入农村地区,以带动当地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并提高生活品质。
2. 建设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创建多功能社区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和教育机会。
三、知识产权保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着盗版侵权和假货泛滥的问题。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原创作者和企业的利益,也阻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盗版产品和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减少盗版现象的发生。
2. 提升创新意识:鼓励原创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宣传,培养人们的担当精神和版权意识。
四、文化与科技融合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文化与科技融合已经成为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但在我国仍存在文化与科技脱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迅猛,我国文化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在如今环境下,我们需要认清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来促进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片面追求商业化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商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过分追求商业价值带来了审美趋同现象,导致了大量模仿和抄袭。
其次,在商业利益驱使之下,一些娱乐作品孜孜不倦地挖掘短期流行元素,缺乏思想深度和内涵。
此外,在营销导向下过分注重票房、点击率等指标,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制造低俗内容。
二、西方文化冲击尽管我们强调珍视传统文化并提升本土优秀艺术作品的质量和知名度,但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冲击。
过多的西方文化元素渗透进来,使得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淡薄化。
由此产生的问题包括观众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导致本土文艺创作难以找到市场;不少年轻人愿意追捧西方的流行音乐、电影等,忽视或遗忘了中国传统文学、音乐等。
三、公共文化服务不足尽管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但还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的问题。
首先,基层社区的书店、图书馆、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数量有限,很多地方依然存在“突击式”宣传活动而缺少系统性规划。
其次,精品原创作品较少得到关注和支持,在普及性与质量之间找不到平衡点。
再者,在互联网等新媒体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也需要进行相应改革和更新。
四、教育体制限制教育是培养后继人才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然而,现行教育体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的全面发展。
首先,过强的功利观念导致重视学科的应试教育,很多学生缺乏对艺术、音乐等非主流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其次,缺少系统性的艺术课程和培训,使得一些优秀艺术人才无法获得适当的培养和发展机会。
五、地域差异与不平衡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地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不平衡。
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我们是在物质技术基础低下的条件下起步的。
目前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基础比我们优越得多,它们的方向是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化、高新技术产业主导普遍化的态势发展,并且前二者基本解决,而我们则是在前二者才局部解决,后者相距尚远的条件下去发展的。
第二,我们是在劳动生产率落后的起点上赶追的。
目前我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才“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5%左右”。
再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中,国民财富增长的71%来自科技进步。
相同时期,日本科技进步因素占国民财富增长的65%。
而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的30年问,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仅达25%左右。
9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贡献率已达80%,而我们才达到30%左右。
如果我们不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难以达到制定的目标,而且还会加大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第三,我国的资源禀赋差且利用率低,弥补不了我们其他方面的差距。
从资源条件看,农牧业我们不占优势。
从矿产资源上看,由于人口众多,按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计算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80位左右。
这种能源现状仅能维持自给,靠其创汇来弥补经济发展之不足根本没有地。
第四,我国的富裕程度偏低,支撑国际竞争难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未来在吸收外资和技术方面,将处于竞争更加激烈的境地。
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抓住机遇,不能通过依靠科技使竞争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升,那么我们的发展环境将会恶化。
第五,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偏低,科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不能适应科技现代化的需要。
第六,我国人口众多且增长过快,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障碍。
由于人口过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便被人口大国的分母效应所抵消评价:①提高物质技术基础;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虽然我们国家的资源禀赋差,但应提高利用率;④提高我们国家的富裕程度;⑤提高我们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⑥控制人口增长。
最新浅析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浅析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正在与日俱增,总体来说,国际实力正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迈进。
这是好的,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为了更好地增强我们的竞争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源动力,更为科学、协调和可持续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当前乃至以后国家社会形态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然后加以解决消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那么,当前我国社会形态中究竟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更进一步了解社会。
一、当今社会的政治腐败是个问题的重中之重。
腐败一词,由来已久,在我国恐有点根深缔固,怎么说呢?我国古话说“当官发财”是最好的佐证。
当然,随着上层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展开,有些人有所恐惧。
但基层的结网式工作链,以及众口烁金的现状,使得非网中人不得重用的用人观念得以继续维持。
加之,当官后,重权在握,安排事时亲疏与责任、利益相向。
虽则时有报道某某落马,但据有关专家调查,腐败问题仍是当前我国政治通病。
这方面的问题急待有关方面研究,制定相应从体制上解决的长远良方,切实治理腐败,更进一步推动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
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对主流社会认同感不一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是举世公认的,在全球经济中起到推动器的作用。
然而地区经济的不平衡造成各地群众受改革开放的实惠各有不同社会主体只是少数人先富起来了,经济矛盾仍有冲突,而且绝大部分地区及人群的认同阶层下移,易于产生社会矛盾,冲突形成社会新的不稳定诱因,同时国际反动势力瓦解社会主义的决心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正是利用我国区城发展不平衡不断地挑拨起社会事端,而且他们还在以他们所谓的平等、自主、博爱等自由主义思想蛊惑人心。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要求中央及地方本着务实发展的态度,不断地向歉发达地区注入人才资源,用客观务实政策推动人才资源加快向该地区的流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
本文将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经济结构单一化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经济结构单一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服务业两个行业的巨大差距上。
按照2019年统计数据,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6%,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了54.5%。
这种单一化的经济结构让中国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比如对经济长期增长的限制、人口结构的压力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支持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上,同时加强传统行业调整和提升。
二、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但是经济增长过快同样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的加重等。
我们应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减缓的大趋势,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还要关注质量和可持续性。
三、产业结构不均产业的结构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短板。
不同地区间产业分布不均,导致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产业集中在一些地区,这不仅会加大环保和节能的难度,同时也会影响到产业升级和提高绿色竞争力的速度。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使得各地产业不断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四、金融运行效率低下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许多难以到位的问题,比如金融市场监管不健全、异质性金融体系分散、贷款风险等等。
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是一种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完善各类金融市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强银行监管等多种措施来解决。
五、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足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5G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总体来说,中国在科技方面相对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应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注重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创新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浅析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02真情 教育探索291(三)增强国民消费疫情期间人们以少出门,不出门为常态,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餐饮企业纷纷倒闭,中小企业亦受影响,因此,在疫情得到缓和以后,国家采取措施刺激国民消费,例如进一步扩展消费空间、实施和完善并且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推广、推出消费券等。
重视新科技的发展,致力于现代化经济发展,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创造条件,进而进一步增强国民消费。
(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全球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之间的对外贸易断增加,也由此连成了一个经济整体。
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可取,会导致国家与国际脱轨、经济落后。
改革开放之初,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经济特区的创办成功说明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家应当提升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改善对外贸易的条件,提升区域合作力度,促进国内国外贸易经济互相促进。
此外国家还要重视企业的良性发展,致力于构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真正成为有实力担当的经济支柱。
四、结束语基于我国与世界的经济和贸易密切交流,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的新形势,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全球供应链短缺、全球市场环境错综复杂、企业融资困难、经济贸易问题严峻等问题,造成中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交易量下滑,以及经济市场的不稳定。
但是,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做的很好,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完善有关加强疫情防控的法律,加强制度管理,完善处罚制度等措施;中国政府始终对与疫情有关的信息,秉承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回应各方人士的关切,并努力加深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中国怀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通国际社会同舟共济、一起抗击新冠疫情。
为此,我国成为第一个走出疫情危机的国家,但国际经济与贸易还需加大力度提升交易量。
本文通过分析在新形势下存在问题,研讨出一系列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策略,制定防止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战略,并不断完善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关的法律制度,以及提高国民消费支出,从而促使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实力,逐步提升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与优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对策: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
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
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下中国发展存在的问题浅析当下中国发展存在的问题摘要:本文以党的十七报告为依托,结合课堂老师对相关问题的讲解,从一个在校学生的视角,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大的方面出发,浅析当下中国发展中所存在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力度不够,经济发展方式不协调,高校教育模式不完善,和谐社会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和期望。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自主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谐社会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三十年多年。
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步入小康,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中国政府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干大事的政府。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还存在的问题: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建设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譬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等还很不完善、很不健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治监督的改革还缺乏力度,从而使腐败不绝、吏治失范、权威流失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1]。
我们现在看看前不久发生的一起“我爸是李刚”事件,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
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方脱离生命危险,现已转院治疗。
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
”2011年1月30日,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一审宣判,李启铭被判6年。
从这个事件中不难看出,肇事者作为官二代再犯罪之后,毫无悔改,其对法律的藐视和嚣张,值得我们深思。
其中我想就权利腐败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中国官员的权力之大世界少有,而权力受到监督的力度却非常微弱。
出现腐败,十分正常。
因此,中国政治改革首先要围绕权力监督来进行,并充分利用现有体制资源,找到最为经济有效的监督办法。
我们党可从以下两个个方面着手:(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完善问责制,使纪委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政府监察、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等得到落实,能真正起到作用。
(2)邓小平所设想的“党政分开”依然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
目前,由于党政不分,党委要监督政府立刻就遇到“自己监督自己”的困境,需要通过跨部门、跨级别、跨地区的办法来克服,其监督的成本绩效,显然比不上党政分开时各级党委的就近及时监督。
当然腐败问题的出现也只是个别的,正如老师上课所讲的,至少他所熟悉的从政的同学的校友们,都是为官清廉的,所以我们要对我们党有信心,腐败作为一个历史产物,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的,随着我们国家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不断健全,腐败问题会得到妥善处理的[2]。
2.加强自主创新能力2009年5月15日,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一步步演化之后,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党和政府也从中看出了一些问题,加快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起具体内容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3]。
其中就有包括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现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物质资源消耗转向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轨道。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求大力加强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但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十分突出。
目前,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
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能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难以为继。
当前我国正处在必须调整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自主创新的步伐还需要进一步加快,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还不高,产业竞争力还不强,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高,一些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主要还依赖进口。
在出口技术和产品中,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还不足10%,企业的研发能力还不强。
二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还不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流动的渠道还不畅;产学研结合还有待加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是自主创新政策措施的落实还不到位。
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在有些地方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一些重要政策还没有用好、用足、用到位[4]。
我们党和政府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①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经济科技的战略制高点;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③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④发展农业科技和民生科技,使科技成果惠及人民群众;⑤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和支持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⑥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目前总体情况来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要求不相适应。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①高等学校的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之间的责、权、利划分得不够明确和规范,总的来看,学校还没有真正改变其主管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很有限,自我约束机制也不健全。
②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中央其他部委、总公司、总会以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其他业务厅局分别办学与管理而形成的学校单一隶属关系和条块分割的局面尚无实质性转变,造成部分学校和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办学效益不高。
③部分行业性强的学校专业设置过于单一,专业面窄,不适应现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利于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专门人才供求社会化以及行业变化、人才流动的需要。
④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企业下放,一些部门、行业本身不仅对人才需求,而且对包括部属高校在内的直属单位的管理方式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单一隶属关系的部门办学体制的逐步改革势在必行。
我觉得在高校体制改革这是一项重大的举措,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都要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对管理体制改革要有一个总体构想和统筹规划。
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牵动面很大,难度大的一项改革。
各部门、各地方、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差别很大,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试点。
③要加快高教立法,尽快完成《高等教育法》的制定工作。
要通过《高等教育法》的制定,使高等教育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法律上真正确立高等教育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的权力与义务[6]。
同时高校去行政化的措施值得大力的推动和实施,高校去行政化就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承认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教授代表着学校学术发展方向。
在高校形成崇尚知识和作为,而不是崇尚权力和地位。
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提高学术水平,提高科研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前进!4.和谐社会课堂上老师对社会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所以我认为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就是一个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7]。
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不仅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而且经济发展本身也受到了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不均衡,表现为城乡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等,已经阻碍了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因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等等。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稳定,阻碍我国的发展。
我觉得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的诸多影响和谐却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都与体制性障碍有关,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突出矛盾。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的理念。
其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体制性障碍。
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实现公平、公正和正义,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必须从体制源头上解决行政性资源配置的权力市场化问题,严格限制行政权力介入的领域,并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行为。
第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治理的法治化[8]。
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这当前这个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应该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打好基础,将来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1彭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阻力结构分析》,《理论与改革》【M】。
2.林吉:《权利腐败与权利制约》,法律出版社。
3.韩孟浩:《加快我国经济增长转变方式的对策探索》。
4.韩立民:《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难点及其解决对策》,《时代论丛》【M】。
5.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
6.刘继美:《高等教育法》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7.王颖:《海东创新社会管理促和谐》,《青海日报》【N】。
8.李莉:《论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和谐社会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