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调研报告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培养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属于电气信息类的二级学科。
根据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应用型高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坚实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电子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既不同于培养学术、科研人才的高等教育教育,也不同于为了获得某种职业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职业培训。
它不完全是对科学知识技术的继承和发展,而是以掌握和应用成熟技术、管理规范,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目的。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现在,许多产品不是我国设计不出来,而是生产不出来,或者是生产出来后使用的效果不理想。
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但需要创造型和设计型的人才,更需要生产第一线上的应用型、技术型高级人才,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而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绝大多数是学术型、研究型的。
"学术、研究型教育"追求建立深厚的理论功底,培养从事理论、研究规划型的高级人才。
而"应用型教育"则应注重对较小系统的研究,培养解决实务性问题的能力。
目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或教学方法上,还是在办学模式或课程体系上,都还过多地受到学术型、研究型教育的影响,如何从培养模式上,课程体系上体现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
二、"基础"与"专业方向"的关系
电子信息发展到如今,从某个角度来看,将从事教学的人们推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信息的应用越来越广,行业越分越细。
学校的课程设置照理应该反映这种形势,否则教师和学生们都会觉得内容太陈旧,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的竞争力也不强。
另一方面,当代电子信息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向等不断产生、不断更新,任何一个学校的课程也无法和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向同步。
而且,如何使教师的知识结构经常更新,以便能跟上这一学科的飞速发展,也是另一个存在的问题。
除此以外,如果在课程中安排学生学习太多的东西,培养目标上过分强调实际应用型人才培养,过分强调"理论够用为度",则必然会影响到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内容的学习,在转变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名义下,忽视高等教育的技术科学基础,特别是知识,能力结构的综合化。
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如何平衡"基础"与"专业方向"这两方面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三、建设电子信息工程学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基于上述两点来考虑,我们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依据了以下四条基本思路,前三条是形成新课程体系的思路,后一条是保证措施。
(一)注重基础教学
尽管近年来新技术不断出现,学生希望多学些实用技术的愿望很强烈,但我们希望通过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改革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使他们能在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上花费足够的时间。
要让学生明白,学到一门实用新技术只能管几年,还有更新的技术会产生。
打好了专业理论基础,新技术一冒头就能知道它是否代表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并且能更快地领会和掌握。
(二)加强实践环节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实践课占据着突出位置,形成以专业主干为主线,其他相关课程横向衔接交叉,学生的专业学习贯穿学习过程的网络结构。
这种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入学后很快接触专业,并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使每一学年的课程相对独立,便于学生由低而高逐级接触、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们在总体教学计划中专门制订了单独的实习、实践计划。
对学生实验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动手研究新产品的勇气和能力。
(三)引入交叉学科
学科的互相渗透和交叉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重大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这种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充分反映在教学计划中。
(四)改革教学方法
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上的主要做法有:
1、综合化
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对传统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组合与综合。
打破传统课程之间的界限,根据专业特点,针对培养目标要求,对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提炼、整合后形成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高频电子线路三门课程。
改革后,课程的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最新的科技动态及成果得以随时补充进来,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明确,效率较高。
2、以讲授实用理论为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兼顾应用理论的要求,确定专业基础课重视系统理论讲授,要求学生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对专业课程则以讲授专业性较强的应用理论为主,舍弃那些不是能力培养必然要求的推导、证明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部分教学内容上只"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
3、调整传统"老三段"课程体系的教学顺序
在能力训练方面,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路是先学基础理论,再进行实际练习。
我们认为,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顺序,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走"实践/理论--实践"之路,部分专业课程在教学安排上使实践课与专业基础课齐头并进。
部分理论在实践过程中讲授,再经过理论学习后,最后在毕业前,参加专业的工程实践训练。
甚至提前让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在接触专业课程前先了解企业、工厂的生产及专业设备,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时,由于往往是带着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去听课,学习积极性很高。
四、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
根据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在本专业设置了以下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外语、电路原理、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
路、微机原理与接口、自动控制理论、Visual Basic、电力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与设计及高年级的专业方向选修课。
本专业教学计划理论教学总计3776学时,合计204个学分。
其中
1.公共基础必修课,16门课,1164学时(71学分),约占总学时数的45.1%。
2.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14门课,764学时(53学分),约占总学时数的30.07%。
3.专业方向选修课,两个方向,各7门课,300学时(20学分),约占总学时数的11.8%。
4.任意专业选修课:23门,790学时(53学分),要求选择12学分,约占总学时数的7.09%
5.全校性公共选修课:10学分,约占总学时数的5.92%。
6.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教学计划四年内共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38周。
主要实践性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工工艺实践,电子工艺与整机安装,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与实践,高频电路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微机应用设计与实践,通信设备安装与调试,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应用设计,声像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五、实验、计算机及专业外语教学安排
为了保证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本计划除单独安排物理实验外,电路实验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也安排了相当学时的实验教学,同时还为部分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安排了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本计划充分注意到让学生获得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坚持计算机和外语不断线原则。
结合相关课程,每学期都安排学生上机,每个学生在校四年期间人均上机时数不低于100学时;坚持外语不断线原则,在两年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在三年级开设60学时的专业外语阅读。